道流迹异人共惊,寄向画中观道情。如何万象自心出,
道流迹异人共惊,寄向画中观道情。如何万象自心出,
而心澹然无所营。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墨称丽绝。
而心澹然无所营。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墨称丽绝。
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乐纵酒酣狂更好,
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乐纵酒酣狂更好,
攒峰若雨纵横扫。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崚嶒势将倒。
攒峰若雨纵横扫。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崚嶒势将倒。
盻睐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遇非笔端。昨日幽奇湖上见,
盻睐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遇非笔端。昨日幽奇湖上见,
今朝舒卷手中看。兴馀轻拂远天色,曾向峰东海边识。
今朝舒卷手中看。兴馀轻拂远天色,曾向峰东海边识。
秋空暮景飒飒容,翻疑是真画不得。颜公素高山水意,
秋空暮景飒飒容,翻疑是真画不得。颜公素高山水意,
常恨三山不可至。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常恨三山不可至。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皎然

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5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假金方用真金镀(dù),若是真金不镀金。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译文:十年春秋苦读才能及第,你为什么不积累知识,而去想那些远大的志向呢?

zhāngxiàobiāo--shēn

jiǎjīnfāngyòngzhēnjīnruòshìzhēnjīnjīn

shízàizhǎngānkōngyònggāoxīn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忘忧草¹,含笑花²,劝君闻早³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qiáo)
译文:看看忘忧草,想想含笑花,劝你忘却忧愁,趁早离开官场。能言善辩的陆贾哪里去了?足智多挂的姜子牙哪里去了?文韬武略的张华哪里去了?千古万代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渔人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
注释:¹忘忧草:即萱草,俗名金针菜,花可食,食后如酒醉,故有忘忧之名。²含笑花:属木兰科,花如兰。³闻早:趁早。⁴冠宜挂:“宜挂冠”的倒装,即宜辞官。⁵那里也:犹言哪里去了,如今安在。⁶能言陆贾:陆贾是汉高祖谋臣,以能言善辩知名。⁷良谋子牙:姜太公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又帮助周武王谋划伐纣灭殷,故称良谋子牙。⁸豪气张华:张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⁹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

  这是一支劝勉友人出世的曲子。全曲以两种植物起兴,劝人忘却忧愁,常含笑口。作者因为要把“忘忧”和“含笑”当成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只有在摆脱了名利之后才能达到,所以才写忘忧草、含笑花,以表示不为忧愁所扰,含笑人生的情怀,而用别的花、草不能配合词曲的主旨。而要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的烦恼,宜及早挂冠,即辞官。作者在这里间着一个“宜”字,意谓抛弃功名、脱离官场宜早不宜迟。

  接着,曲子以一个鼎足对,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及三个历史人物:善辩的陆贾、多谋的子牙、充满豪气的张华。这是为了表明人才无用武之地,不如早日归隐。按“庆东原”调式四五六句都是四字句,故一连排比三次的“那里也”是衬字。这三处衬字极为有用,它们拉长了叹息的语调,加重了叹息的语气,大有“言之不足则嗟叹之”的意味。

  在对天连连发问长叹之后,曲子以“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作结。千古之是非曲直,都成了渔父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白朴这里继承了唐宋词中常用渔樵闲话来感慨兴亡这一做法,同时也回答了前文“那里也”的三个自问:若一定要追踪的话,可以发现,陆贾、子牙、张华们并非荡然无存,他们还“活”在渔樵们的饭后谈资之中。这就是那些历史人物仅存的价值。其言外之意是他们本无甚价值可言,他们的辨别是非之心、经世济民之业只不过给后人添了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这首曲子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作者把许多的历史人物拿出来作为论点的佐证,用这些论据论证了自己在词曲中的观点。这种多处用典的方式增加了作者劝勉友人辞官的说服力,同时也悠然闲适的人生志趣表现得活灵活现,语淡而味浓,此曲的一种超脱旷达的心境也随之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77-178
2、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64
3、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9-31

qìngdōngyuán ·wàngyōucǎo

bái yuándài 

wàngyōucǎo hánxiàohuā quànjūnwénzǎoguānguà néngyánjiǎ liángmóu háozhānghuá qiānshìfēixīn qiáohuà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译文: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之后再无踪影;等到楼上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五催成墨未浓。
译文:梦里为伤远别啼泣,久唤难醒;醒后研墨未浓,匆忙提笔书写成一信。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蜡照半笼¹金翡(fěi)²,麝(shè)³(xūn)微度绣芙蓉
译文: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注释:¹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五褥。²金翡翠:用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³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⁴度:透过。⁵绣芙蓉:绣着芙蓉花的五褥。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刘郎¹已恨蓬山²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译文:我像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地方,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注释:¹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²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60-1165

 ·láishìkōngyánjuézōng

shāngyǐn tángdài 

láishìkōngyánjuézōng yuèxiélóushànggēngzhōng 
mèngwéiyuǎnbiénánhuàn shūbèicuīchéngwèinóng 
zhàobànlǒngjīnfěicuì shèxūnwēixiùróng 
liúlánghènpéngshānyuǎn gēngpéngshānwànchóng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¹迎风受落花。
译文:策马踏溪,搅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我挥洒着衣袖,迎面吹来的微风还夹杂着飘落的花瓣。
注释:山家:居住在山区的隐士之家。¹醉袖:醉人的衣袖。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怪见¹溪童²出门望,鹊声³先我到山家。
译文:看到已经站在溪旁的孩童,甚使人惊奇,原来是他听到鹊声而早早出门迎接了。
注释:¹怪见:很奇怪地看到。²溪童:站在溪旁的孩童。³鹊声:喜鹊的鸣叫声。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赶路情形,反映了山间的优美景致和诗人的潇洒神态;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渲染出到达“山家”时的欢乐气氛。这首小诗纯用白描,灵动有致,清新隽永。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是写途中所见。骑马过溪,踏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点明了溪水的明澈,霞影的明丽。迎风向前,落花堕于衣袖之上,可见春花满山。“落花”亦点明季节。“醉袖”中之“醉”,有为春光所陶醉之意。马匹、溪水、明霞、落花,构成一幅美妙的“暮春山行图”。诗人来此并非为赏风景,而是访问山家。然而笔触所至,风景自现。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诗人来到山居人家门口,见儿童早已出门探望,甚使诗人惊奇。“怪”字为末句伏笔。原来是因为“鹊声先我到山家”。这两句先“果”后“因”,巧作安排,末句点明溪童出望的原因,则见“怪”不怪了。重点突出了末句的鹊声。“喜鹊叫,客人到”。故而山家的儿童闻鹊声而早已出门迎接了。山鹊报喜,幼童迎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王英志选注.元明清诗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05月:18
2、 刘锬编著.咏鸟古诗欣赏:语文出版社,2002.10:274

shānjiā

liúyīn yuándài 

shuǐluànmíngxiá zuìxiùyíngfēngshòuluòhuā 
guàijiàntóngchūménwàng quèshēngxiāndàoshānjiā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jǐn)水东流绕锦城¹,星桥²北挂象天星。
译文:锦江水东流绕过锦城,江上七桥恰似北天上的北斗七星。
注释:¹锦城:成都的别称。²星桥:即七星桥。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译文:天下士庶都云集此地来朝见圣主,峨眉山上有座座仙庭相连。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

bái tángdài 

jǐnshuǐdōngliúràojǐnchéng xīngqiáoběiguàxiàngtiānxīng 
hǎizhōngcháoshèngzhǔ éméishānxiàlièxiānt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