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道人梦魂清,梦中细响忽可听。三峡流泉出幽隐,万蚕食此春叶声。
山斋道人梦魂清,梦中细响忽可听。三峡流泉出幽隐,万蚕食此春叶声。
又疑相如夜病渴,蟹眼乱沸石鼎鸣。呼童起视果安在,云是四檐甘雨倾。
又疑相如夜病渴,蟹眼乱沸石鼎鸣。呼童起视果安在,云是四檐甘雨倾。
于时火流祗三日,田兆正作龟纵横。昨朝太守拜坛下,五龙奉命云雷惊。
于时火流祗三日,田兆正作龟纵横。昨朝太守拜坛下,五龙奉命云雷惊。
小儿放散蜥蜴去,神鼓罢击巫舞停。田翁翻沟出剩水,妇子田边笑相迎。
小儿放散蜥蜴去,神鼓罢击巫舞停。田翁翻沟出剩水,妇子田边笑相迎。
商量今岁多酿酒,是间指日当云平。山斋一饱想无虑,摩腹卧看秋风生。
商量今岁多酿酒,是间指日当云平。山斋一饱想无虑,摩腹卧看秋风生。

wénshēngfēngshízhào使shǐjūnzhī--zhènggāngzhōng

shānzhāidàorénmènghúnqīngmèngzhōngxiǎngtīngsānxiáliúquánchūyōuyǐnwàncánshíchūnshēng

yòuxiāngbìngxièyǎnluànfèishídǐngmíngtóngshìguǒānzàiyúnshìyángānqīng

shíhuǒliúzhīsāntiánzhàozhèngzuòguīzònghéngzuócháotàishǒubàitánxiàlóngfèngmìngyúnléijīng

xiǎoérfàngsànshéntíngtiánwēngfāngōuchūshèngshuǐzitiánbiānxiàoxiāngyíng

shāngliàngjīnsuìduōniàngjiǔshìjiānzhǐdāngyúnpíngshānzhāibǎoxiǎngkànqiūfēngshēng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使君¹高义驱今古,寥(liáo)落三年坐剑州。
译文:你高风义节纵贯古今,却在寥落中困在剑州不得升迁。
注释:¹使君:指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名字不详。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但见文翁¹能化俗²,焉坐李广³未封侯。
译文:世人只知文翁能够移风易俗,却往往忘记了李广一生不得封侯。
注释:¹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²俗:一作“蜀”。³李广:西汉名将。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路经滟(yàn)(yù)¹双蓬鬓(bìn),天入沧浪一钓舟。
译文:路经滟灏滩时我一个人双鬓蓬松地望着自己的小船在水上起起落落。
注释:¹滟滪:即滟滪滩,在重庆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¹
译文:这年月兵荒马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呢?也许是春风和煦的时节在仲宣楼中相见吧。
注释:¹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律诗受到声律和对仗的束缚,容易流于板滞平衍,萎弱拖沓,正如刘熙载所说:“声谐语俪,往往易工而难化。”(《艺概·诗概》)而这首七律写得纵横捭阖,转掉自如,句句提得起,处处打得通,而在拿掷飞腾之中,又能体现出精细的脉络。

  诗的前半篇写李剑州,热情地歌颂了他“能化俗”的政绩,为他的“未封侯”而鸣不平。诗从“高义”和“寥落”生发出这两层意思,使读者对他那沉沦州郡的坎坷遭遇,更深为惋惜。“文翁”和“李广”,用的是两个典故。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剑州任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剑州同姓。典故用得非常贴切,然而也仅仅贴切而已。可是在“文翁能化俗”的上面加上个“但见”,在“李广未封侯”的上面加上个“焉坐”,“但见”和“焉坐”,一呼一应,一开一阖,运之以动荡之笔,精神顿出,有如画龙点晴,立即破壁飞去。不仅如此,在历史上,李广对他自己屡立战功而未得封侯,是时刻耿耿于怀,终身为恨事的。这里却推开来,说“焉坐李广未封侯”,这就改造了旧典,注入了新义,提高了诗的思想性。在这里,杜甫把七言歌行中纵横挥斥的笔意,创造性地运用、融化于律体之中。在杜甫诗歌里像“但觉高歌有鬼神,焉坐饿死填沟壑”(《醉时歌》)之类的句子,正是和这首诗有着一样的波澜。

  下半篇叙身世之感,离别之情,境界更大,感慨更深。诗人完全从空际着笔,写的是意想中的诗人自己“将赴荆南”的情景。诗人“路经滟滪”,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这是他赴荆南途中所经之地。在这里,诗人并未诉说他的迟暮飘零之感,而是以“一钓舟”和“沧浪”,“双蓬鬓”和“滟滪”相对照,构成鲜明的形象,展示出一幅扁舟出峡图。如果把这两句诗比作诗中之画,那么借用杜甫另外两句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来说明画意,是颇为确切的了。尾联用“仲宣楼”点出诗人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他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而在此时,诗人回望蜀中,怀念故人,想到兵戈阻隔,相见无期,那就会更加四顾苍茫,百端交集了。

  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诗人自己,再由诗人自己的离别之情,一笔兜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而起结转折,关合无痕。杜甫的这类诗,往往劈空而来,一起既挺拔而又沉重,有笼罩全篇的气势。写到第四句,似乎诗人要说的话都已说完,可是到了五、六两句,忽然又转换一个新的意思,开出一个新的境界。然而它又不是一泻无余,收束处,总是荡漾萦回,和篇首遥相照映,显得气固神完,而情韵不减,耐人寻味。

  杜甫七律风格的基本特征,是他能在全篇之中,营造出磅礴飞动的气势;而这磅礴飞动的气势,又是和精密平整的诗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工而能化”,“中律而不为律缚”,从这首诗就可以体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47-548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水泉煮石茶。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水泉煮石茶。

  首句“片片随风整复斜”,言雪花随风变化舞姿,或整齐有序,或凌乱歪斜。“整复斜”三字,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起句平缓,接着突然转入抒情——“飘来老鬓觉添华”,雪花落到诗人两鬓,仿佛在提醒他年华老去。

  颔联写景,景中含情。“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千里江山,一片苍茫,让人分不清昼夜;天地无私,把碎玉洒遍千家万户。前句用“不夜”,喻雪势之大,唯有足够大的雪,方可照彻天地。后句用“无私”,直接赞美天地之博爱,同时又让人不得不联想:天地无私。

  “远岸末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言飞雪漫漫,如春日柳絮;雪落梅枝,如白梅初绽。后句似化用晚唐诗人齐己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个“压”字,突出雪之厚重。

  尾联写人事活动,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不愿仕元,洁身自好的坚贞品格。“羔羊金帐”是蒙古元人的生活习惯,作者用“粗俗”一词概括,可见对新朝的厌弃。“自掬冰泉煮石茶”,这是作者自己的生活——隐居在山林中,掬清泉煮茶,何等高洁雅致!诗人简介: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

xuě

huánggēng yuándài 

piànpiànsuífēngzhěngxié piāoláilǎobìnjuétiānhuá 
jiāngshānxuěqiān tiānwànjiā 
yuǎnànwèichūnfēiliǔ qiáncūnxiǎoméihuā 
gāoyángjīnzhàngyīng shuǐquánzhǔshíchá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披襟(jīn)¹²石磴(dēng)³,列籍俯春泉
译文:一路敞开衣襟登山,终于抵达山顶;席地而坐,俯瞰淙淙流过的圣泉。
注释:圣泉:在玄武山,今四川中江东南。¹披襟:敞开衣襟,胸怀舒畅。²乘:登。³石磴:台阶。⁴列籍:依次而坐。⁵春泉:春天的泉水,指圣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兰气熏山酌(zhuó)¹,松声韵²野弦³
译文:美酒香味醇厚,如兰气,饮着美酒,酒不醉人人自醉;耳边松涛阵阵,仿佛大自然奏响了旋律,为人们伴奏助兴。
注释:¹山酌:山野人家酿的酒。²韵:声音相应和。³野弦:在山野演奏的乐曲。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影飘垂叶¹外,香度落花前。
译文:低垂的树叶在水中倒影随之忽高忽低,好像要飘起来;落花没入水中,它的香气却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注释:¹垂叶:低垂的树叶。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兴洽¹林塘²晚,重岩²起夕烟³
译文: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兴致和谐融洽;高峻、连绵的山崖渐渐云烟四起,迷迷蒙蒙一片。
注释:¹兴洽:兴致和谐融洽。²林塘:树林池塘。²重岩:高峻、连绵的山崖。³夕烟:傍晚时的烟霭。

  这是一首记叙出游欢宴的诗。

  诗人详略得当,取舍适宜,重点放在欢宴卜,切合题目。首联就直接点题。三、四句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写美酒沁人心脾,用“熏”点出香味醇正浓厚,弥漫不散;写松涛阵阵,用“韵野弦”,形容纯乎天籁,美妙绝伦。虽雕琢但恰到好处,而且充满浩大的气势,这正是王勃诗歌的特点。五、六句从细处落笔,描写“垂叶”、“落花”的动态之美,写得逼真细腻,情趣盎然,自有其可取之处。尾联,诗人的目光定格在云雾中的山峦上,迷蒙而又含蓄,仿佛此次欢宴并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意味深长。

  诗人通过对山间兰气,林里松声,垂叶影飘,落花香度,林塘晚色,重岩夕烟等等的描绘,赞颂了圣泉的秀丽景色。全诗情调欢畅,对仗工整,用字典雅秀丽,音节婉转流畅。

参考资料:
1、 (唐)王勃 著,杨晓彩,姜剑云 解评.王勃集.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19-21

shèngquányàn

wáng tángdài 

jīnchéngshídèng lièchūnquàn 
lánxūnshānzhuó sōngshēngyùnxián 
yǐngpiāochuíwài xiāngluòhuāqián 
xīngqiàlíntángwǎn chóngyányān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几枝红雪¹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上醉不上醒。
译文:几枝初开的杏花红雪般堆在土状,点点青山如画屏一样隐现在屋上。一个春季,能有几天这样明媚、晴朗?阳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赏。
注释:¹红雪:形容初春盛开杏花的繁茂。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残花酝(yùn)(niàng)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¹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译文: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绿荫窗下,浓睡的我醒来已经很晚了。是谁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鸣叫的黄莺。
注释:¹觉来:醒来。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一帘红雨¹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shà)旧蜂蝶。
译文:像一帘红雨飘下,那是凋谢了的桃花,十里长的柳荫,树影儿歪斜。一时间来洛阳赏花饮酒的人纷纷都告别了。春天归去了,闲坏了旧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
注释:¹红雨:比喻飘落的桃花。此出自唐代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以“阳春曲”曲牌写春景,可谓名副其实。这组“阳春曲”包括三支小令,渲染出一派风和日丽、蝶逐蜂嚷、百花争艳的烂漫春色。虽是一组曲,但三首又各有侧重。

  第一首可名之为“春晴”。首两句写景。首句写墙头杏花。这里的杏花不仅有数支,而且像堆琼砌玉的红雪般,这就突出了花的繁茂。这里的杏花是是晴天的景物。次句写青山。由于青山在屋后较远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像一架屏风。“一春能得几晴明?”强调这晴的难得,这一问句流露出了作者满意的心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在赞美令人陶醉的阳春三月,显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第二首可名之为“春睡”。“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花虽然残了,蜂儿却还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从残蕊中采蜜。这样的残花依然是美好的,不给人以零落凄凉之感。春雨往往令赏春者扫兴,可是燕子却还在雨中穿梭忙碌,衔泥筑窠,纷纷的细雨不但没有妨碍它们,反而帮助它调和泥土。燕子这是非常感激这细雨。燕子无情,人是有情的,这是诗人在赞美春雨。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看出了春意。作者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绿窗春睡觉来迟”写窗内人的浓睡,似与窗外的燕、蜂无关,但一个“春”字点出了前后的内在联系,又加一个“绿”字对“春”做了补充,窗内窗外联成一片了。睡意之酣畅,正因为春天气候之宜人。“觉来迟”,毕竟还是醒了。是因为“窗外晓莺啼”惊醒的,这是对莺声的欣悦。这里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叫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首可名之曰“春归”。首两句写春归的景色。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一帘红雨桃花谢”是房前景象。 “十里清阴柳影斜”是放眼远望的景象。初春之柳,是淡黄疏影;绿柳成荫已是春深了。两句构成残春景象,却仍然是美的:红花绿柳,相映成趣,色彩鲜丽,令人赏心悦目。下一句写人对春去的依依不舍。名花之城洛阳的人们赏春的人比平时多起来,是因为春已无多,也有为春饯别之意。最后两句,作者感叹:“春去也,闲煞旧蜂蝶。”没有了花,蜂蝶自然无所事事了。虽是感叹惋惜,却并不感伤。

  总之,这组曲子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并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三首曲子除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外,在写法上也注意了变化。第一首论述,第二首问答,第三首感叹。三首比照,浑然一体而又多姿多彩。

参考资料:
1、 姚品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28-30 .

yángchūn ·chūnjǐng

zhī yuándài 

zhīhóngxuěqiángtóuxìng shùdiǎnqīngshānshàngpíng chūnnéngqíngmíng sānyuèjǐng zuìxǐng 
cánhuāyùnniàngfēngér tiáoyàn 绿chuāngchūnshuìjuéláichí shuíhuàn chuāngwàixiǎoyīng 
liánhóngtáohuāxiè shíqīngyīnliǔyǐngxié luòyánghuājiǔshíbié chūn xiánshàjiùfēngdié 

桃源水流清似玉,长恨姻缘误。闲讴窈窕歌,总是相思句,怕随风化作春夜雨。
桃源水流清似玉,长恨姻缘误。闲讴(ōu)(yǎo)(tiǎo)歌,总是相思句,怕随风化作春夜雨。
译文:桃源的水清澈似玉,一直遗憾姻缘被耽误。闲时唱起《窈窕歌》,里面总是些相思的句子,担心那些美好的情事随风化作春夜的雨。
注释:双调:宫调名,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属双调。多用为小令。句式定格为七、五、五、五、七。桃源:仙境。相传为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迷路遇仙女处。窈窕歌:即《诗经·周南·关雎》,泛指爱情歌诗。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