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
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
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
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
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
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

nánchǔ--

nánchǔqīngchūnxuānhánzǎozǎofēnmíngjiāngshàngcǎosuílǐngtóuyún

zhèngyuèfēngxiāngjiànfēishíniǎogòngwénzhàngfángyuèshìqún

赏析

  “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南楚一带的春天与中原迥异;温暖与寒冷早早地便区分开来。作为一个异乡人,诗人对夔州的时令异常敏感。他发现,与中原家乡相比,这里的春天大有不同,如果按照家乡的时令,此时仍旧春寒料峭,但在夔州,天气已颇显温暖。面对这一切,诗人心中更增添了一层乡愁。

  “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江畔上生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草;山岭间的云彩自由自在地飘荡。夔州一带,山环水绕,在此生活,难免要与山水接触。在一个春日,诗人漫步江畔,他发现江畔上生着一些他叫不出名字的野草,这更增加了对异乡的陌生感;而那远处山岭间的云彩正自由飘荡,这又使他联想到了自己漂泊的人生。

  “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在正月里就已见到了蜜蜂;鸟儿们的啼鸣也似乎不合于时令。诗人为夔州春日的风物而感到惊讶,虽是正月,但在这里却已能见到蜜蜂,已能听到鸟儿们欢快的啼鸣。他知道,如果在家乡,要见识到这一切,需在盛春时节。在夔州,诗人时刻拿家乡与之相比,更能凸显出一个异乡人的孤独惆怅。

  “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拄着拐杖妨碍我跃上马背;并不是故意离群索居。历经这些年的漂泊生涯,诗人日渐老病,如今,即使散步,也需要拄杖前行。面对美好的春景,他也想像以前那样,纵马驰骋,然而已力不从心,甚至很难跃上马背。于是,在春日里,他只好离群索居,独自承受这份孤独落寞。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岁¹颇好(hào)²³,晚家南山(chuí)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注释:¹中岁:中年。²好:喜好。³道:这里指佛教。⁴家:安家。⁵南山:即终南山。⁶陲: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来每独往,胜事¹空自知。
译文: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注释:¹胜事:美好的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译文: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值¹林叟(sǒu)²,谈笑无还期³
译文: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¹值:遇到。²叟:老翁。³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着走着,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zhōngnánbié

wángwéi tángdài 

zhōngsuìhàodào wǎnjiānánshānchuí 
xìngláiměiwǎng shèngshìkōngzhī 
xíngdàoshuǐqióngchù zuòkànyúnshí 
ǒuránzhílínsǒu tánxiàohuán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万点猩红将吐萼(è),嫣(yān)然迥(jiǒng)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¹。明朝寒食²了,又是一年春。
注释:¹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²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¹起自微因。绿云蔽(bì)²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注释:¹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²蔽日:遮蔽日光。
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它还只是一株幼树,所以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希望,现在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后,又将是一番摸样了。下片承接说:“细干柔条才数尺”,这是现在的样子,但已迥出凡尘,将来“千寻起自微因”,不知该是如何的可爱了。所以下面词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绿云蔽日树输囷”,树长得参天高大而盘曲,当然这不无夸张,但夸张正表现了面前这位种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还希望它不要忘记种花人的辛勤栽种与呵护。

línjiāngxiān ·qīngmíngqiánzhònghǎitáng

tàiqīng qīngdài 

wàndiǎnxīnghóngjiāngè yānránjiǒngchūfánchén láizhòngzhūmén míngzhāohánshíliǎo yòushìniánchūn 
gànróutiáocáishùchǐ qiānxúnwēiyīn 绿yúnshùlúnqūn chéngyīnjiéhòu zhònghuārén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十年曾一别,征路¹此相逢。
译文: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注释:¹征路:远行的路途;征途;行程。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路,一作“旆”。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马首¹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译文: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
注释:¹马首:马头。《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这首小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作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深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给人一种四顾苍茫之感。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则是完全可以体味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值得玩味的是,诗人还写过一首内容与此极为相似的七绝《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含蕴无穷;七绝则将第三句用一般的叙述语来表达,且直接点出“怆”字,不免有嫌于率直发露。末句又施刻画,失去自然和谐的风调。两句之间若即若离,构不成浑融完整的意境。从这里,可以进一步体味到五绝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47-748页

lǐngshàngféngjiǔbiézhěyòubié

quán tángdài 

shíniáncéngbié zhēngxiāngféng 
shǒuxiàngchù yángqiānwànfēng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náo)¹发夏口,使君²居上头。
注释:¹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铙: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青铜制,体短而阔,盛行于商代。也指一种打击乐器。形制与钹相似,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大小相当的铙与钹,铙所发的音低于钹而余音较长。²使君:尊称州郡长官。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郭门¹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注释:¹郭门:外城的门。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何异临川¹(jùn),还劳康乐侯²
注释:¹临川:今属江西。²康乐侯: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

sòngkāngtàishǒu

wángwéi tángdài 

chéngxiàcāngjiāngshuǐ jiāngbiānhuánglóu 
zhūlánjiāngfěndié jiāngshuǐyìngyōuyōu 
náochuīxiàkǒu shǐ使jūnshàngtóu 
guōményǐnfēngàn hóuzhōu 
línchuānjùn háiláokānghóu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可怜白雪¹曲,未遇知音人。
译文:可惜这高雅的《白雪》古曲,没有遇到欣赏它的知音。
注释:简:书信,此活用作动词。卢陟:韦应物的外甥。¹白雪:古琴曲名,传为春秋师旷所作。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xī)(huáng)¹(róng)²下,蹉(cuō)(tuó)淮海滨。
译文:我因为军事而忙碌不安,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注释:¹恓惶:忙碌不安貌。²戎旅:军旅,兵事。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涧树惶朝雨,山鸟哢(lòng)(yú)¹春。
译文:山涧的树上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在暮春中悲啼不停。
注释:¹哢:鸟鸣,鸟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译文:我只有这一瓢酒,希望可以用来慰藉奔波的生活。

  记得曾经红极一时的一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抚慰多少劳碌之人的心灵。

  不少人为它续写,引起一阵热潮。

  而此句是出自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这位山水田园诗人,诗风恬淡高远,清新自然。

  但他的一生并非想象中的闲淡安逸,年少在长安以侍卫官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遇安史之乱、国家动荡,又居官场数十载,蹭蹬仕途,颇有抑郁之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抚奏高雅之曲,遗憾的是遇不到懂琴、懂情的知己,自古文人皆清高冷傲,误落尘网,总会感慨身似浮萍、世无知己。

  诗人又用“恓惶”“蹉跎”这样的字眼,人生碌碌,寄身天地,终究是蹉跎了岁月和心性。

  山涧的树沾满清晨的雨露,残余的一点春色仍闻得山鸟鸣叫。诗人见此番情景,虽人生不得意,却能从自然山水中获得一些宽慰。

  尘世奔走,既无知音,亦无佳人,唯有一壶酒,可慰羁旅的劳顿、生活的疲惫。

  曹丕有诗曰:“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何苦如此忧愁呢?光阴如梭,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一样匆匆,尚且有一壶浊酒,伴君踏遍红尘,也好!

jiǎnzhì

wéiyìng tángdài 

liánbáixuě wèizhīyīnrén 
huángróngxià cuōtuóhuáihǎibīn 
jiànshùhánzhāo shānniǎolòngchūn 
yǒupiáojiǔ wèifēng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