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¹已乘²黄鹤去³,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¹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²乘:驾。³去:离开。⁴空:只。
黄鹤一去不复返¹,白云千载空悠悠²
译文: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注释:¹返:返回。²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¹历历²汉阳³树,芳草萋(qī)(yīng)(wǔ)
译文:晴日里的原野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注释:¹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原。²历历:清楚可数。³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⁴萋萋:形容草木茂盛。⁵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日暮乡关¹何处是?烟波²江上使人愁。
译文: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¹乡关:故乡家园。²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诗人未必是有意在写拗律,但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67-368

huánglóu

cuīhào tángdài 

rénchénghuáng kōnghuánglóu 
huángfǎn báiyúnqiānzǎikōngyōuyōu 
qíngchuānhànyángshù fāngcǎoyīngzhōu 
xiāngguānchùshì yānjiāngshàngshǐ使rénchó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晴日里的原野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乡关:故乡家园。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分联详析

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发,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 啄言主编.唐诗宋词原曲: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0:96
赏析一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诗人未必是有意在写拗律,但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67-368
赏析二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崔颢

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
客从远方来¹,赠我漆鸣琴²
译文:从远方到来的客人,赠我一张漆饰的鸣琴。
注释:¹客从远方来:汉代无名氏所作古诗,写离妇思夫之情。²漆鸣琴:呜琴,古琴。漆鸣琴,漆饰的古琴。
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
木有相思文¹,弦有别离音。
译文:琴木上满布相思的花纹,丝弦上弹出别离的声音。
注释:¹相思文:典出于《述异记》。据《述异记》载:“昔战国时,魏苦秦之难,有以民从征,戍秦久不返,妻思而卒。既葬,冢上生大木,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谓之相思木。”文,木上的纹理。文与纹谐音,此处一语双关。
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
终身执此调¹,岁寒不改心。
译文:一生一世都要弹奏这个曲调,天寒地冻我也不改相爱之心。
注释:¹此调:指相思的曲调。
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
愿作阳春曲¹,宫商长相寻²
译文:但愿能作一支高雅悠扬曲子,让音律中常有这美妙的琴音。
注释:¹阳春曲: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音韵乐理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阳春白雪也。²宫商长相寻:愿如宫商等音阶一样,永远融合在乐曲中。宫商,代五音中前两个紧挨着的音,此处泛指音律。寻,连续、不断而来,与《北史·薛安都传》:“俄而酒馔相寻,刍粟继至”意同。

  此诗一二句叙事,点明伉俪分离,天各一方,托客赠琴,示其爱心不变,半是安慰,半是相思;三四句从琴生发写思妇抚琴把玩,引起相思怨别之情;五六句以“有此调”、“不改心”,直抒对爱情的坚贞之志;七八句驰骋想象,祝愿他们的爱情像一首高雅的阳春曲,又似宫、商互应的二重唱,两音相谐,两情相融。全诗由鸣琴写到琴音,又从琴音写到人物心情,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含蓄精巧。

  《古诗十九首》写的是:“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然后在这“一端绮”上做出“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的文章来,表示了夫妻间的“长相思”,“结不解”,如胶投漆,永不分离。诗人鲍令晖在此篇中写的是:“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然后在这“漆鸣琴”上做出了“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的文章,表示要“终身有此调,岁寒不改心”,鸣琴传相思,只要丈夫能解情,不怕什么曲高寡和无知音。一在“绮”上写心曲一在“琴”上抒衷情,二者都做出了传神文章,写出了绝妙诗篇。后者对前者的摹拟是有迹可寻的,从中读者可以看到文人诗向民歌学习的一些轨迹。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诗《客从远方来》的三、四句“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耳”,是点明了那“一端绮”是丈夫从远方托来客特意带给自己的,否则“客从远方来”送绮,读者无法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鲍令晖的拟作却省掉了这一交代,她并未说明那“漆鸣琴”是丈夫托来客捎带的,因为根据前诗的思维模式,只要是“客从远方来”捎信、赠物,不用说就是受远方丈夫的嘱托而来的。乐府诗题,往往都有自己的题材范围,拟旧题写作,如不改变题材,然就可以省略旧作中交代过的一些内容。此篇文字虽未点明赠琴者是远方的丈夫,但读者还是不会怀疑是出现了第三者的。

  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石头,立刻就浪花飞扬,涟漪成圈地扩散开来;又象节日的礼花,一炮弹射向夜空,刹那间焰火四溅,奔跃飞舞,五彩缤纷;此篇的诗情,也都由一件事情引起,客从远方来,受丈夫的嘱托,给在家的妻子带来了鸣琴,于是妻子就浮想联翩,都围绕那鸣琴来展开。妻子想象,制琴的木料上有相思的文章,琴弦之中又含离别的音调。妻子决心“终身有此调,岁寒不改心”,即永怀相思,永在别离中切盼团,不论客观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忠贞却不会改变。因此,“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显然,《阳春》、《白雪》属于高级音乐,曲高寡和,诗人说“愿作《阳春》曲”,不求曲高,但求和寡,也就是说青春少妇鸣琴作乐,不求有更多的知音,只要丈夫一人解情就够了。

  诗歌围绕“鸣琴”来抒情,属咏物诗;但又比一般的咏物诗更加亲切和情深,因为那不是一般的物,而是丈夫特意从远方托人带赠之物,以此来抒写妻子的情爱,分量就不同了。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639-641页
2、 郑春山主编,千古绝唱 中国古典文学赏析 卷二,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09,第1333页

cóngyuǎnfāngláishī--bàolìnghuī

cóngyuǎnfāngláizèngmíngqínyǒuxiāngwénxiányǒubiéyīn

zhōngshēnzhídiàosuìhángǎixīnyuànzuòyángchūngōngshāngzhǎngxiāngxún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这是一首宦游怀乡诗,风格平夷妥帖,语言谐婉自然,情致悱恻动人。

  首句写景,从官舍的室外空间环境起笔,用侧面描写手法表现秋风秋雨的萧瑟凄凉,暗扣诗题“雨夜”。“萧萧”二字使人宛然听到凌厉的秋风掀动薄薄帘幕、摇撼森森翠竹的飒飒之声,冰凉的秋雨敲打窗棂、洒落竹叶的沙沙之音。一个“深”既表明时节逢秋,凉意袭人;又突出写院落之幽深寂寥,暗示了诗人怀乡情愫之深沉。“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明诗》),如此“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景象,尤其使客居他乡的人黯然伤神。此句以景传情,为下句写人物怀乡的心理、行为埋设了伏笔。

  次句紧承上句,画面转向室内,写客居者独处幽居生活的茕茕孑立、郁郁寡欢之状。“客怀孤寂”是直抒胸臆,这种“孤寂”感在那样的雨夜昏室的肃杀凄怆的环境中更是无法逃避。总不能就这样如同槁木一般在昏黄的灯下枯坐着吧!如何消遣这无边的孤独和寂寞呢?也许,战胜这种情感孤寂的唯一的方式是诗歌。于是,他自吟自唱,同自己的心灵对话。“伴灯吟”,然而没有知音来赏,惟有荧荧一盏孤灯相对。这种自守寒窗、形影相吊的处境,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到此处,或许你可以依稀看到诗人眼角的斑斑泪痕了。

  第三句转折一笔,再次写景,主要从听觉角度写,以声来衬静。长夜漫漫,孤吟独唱得久了,倦了,累了,腻烦了,正当恹恹欲睡之时,他越来越清晰地听到了“雨打空阶”的声音,这凉凉的秋雨,一点点,一滴滴,不知疲倦地溅落在自己的耳畔。这可是异乡永夜的断肠销魂的音乐!“夜雨”“空阶”“孤灯”“幽舍”这些意象是中国古代别离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六朝诗人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中的“夜雨滴空阶,吹灯暗离室”,又如温庭筠《更漏子》中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都格外使人伤悲。此诗不避庸常,择取这些习见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美的氛围。“空”字极耐把玩,一则表明夜深人寂,院子杳无人迹;二则表明内心深处因身不在家园而起的莫名的恐慌;那台阶其实也并非空,风吹雨打,满地是“憔悴损”的竹枝竹叶,而诗人偏偏言“空”,主要是为了强调客居者远离故乡的种种理想失落、人生幻灭之感。“无端”两字用得神妙,无端是“没来由,没道理”的意思,“雨打空阶”本是自然情形,而诗人偏偏见怪;这虽无理,但有趣。秋雨不懂抚慰诗人的怀乡之痛,兀自淅淅沥沥,不绝于耳,岂不更令人忧愁郁闷!  结句铿锵悦耳,浑厚苍凉。“滴破思乡万里心”,又由自然环境转移到人的心境。诗人善于打通客观景象、物象与主观情绪、心态这二者之间的关节,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填充的空间。那冷冷秋雨,怎的就如此的不近人情,不解人意,仿佛硬生生地要在本就支离破碎的心上再錾下几道印痕!这一夜,雨的搅扰,使他辗转无眠。“滴破”化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秋雨》(其二)“冷露滴破梦”,将“客怀”的内涵具体化。“万里”与“一夜”呼应,“万里”之遥与“一夜”之瞬构成强烈的时空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乡思之切:这一夜之间他仿佛是插上翅膀,飞越了万水千山,梦回了朝思暮想的家乡。“破”字下得沉重有力,极化了诗人思乡的痛苦与酸楚。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乖崖集提要》中说张咏的诗“特其光明伟俊,发于自然,故真情流露,无雕章琢句之态”。这首绝句取象平易,用字浅近,情意真切,善于转化前人诗句而剪裁出清新、幽深的意境,给人以隽永的回味。

--zhāngyǒng

liánxiāoxiāozhúyuànshēn怀huáibàndēngyín

duānkōngjiēxiāngwànxī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¹²山河在³,城春草木深
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注释:¹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²破:陷落。³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⁴城:长安城。⁵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¹花溅泪²,恨别³鸟惊心。
译文: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
注释:¹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²溅泪:流泪。³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¹连三月²,家书抵³万金。
译文: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注释:¹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²三月:正月、二月、三月。³抵:值,相当。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¹(sāo)²更短,浑³不胜(shèng)(zān)
译文: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¹白头:这里指白头发。²搔:用手指轻轻的抓。³浑:简直。⁴欲:想,要,就要。⁵胜:经受,承受。⁶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唐诗300首鉴赏 汉英对照.北京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278-279页
2、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文言诗文学习指导 语文 七年级 .北京市:语文出版社,2004年:188-189页

chūnwàng

 tángdài 

guóshānzài chéngchūncǎoshēn 
gǎnshíhuājiànlèi hènbiéniǎojīngxīn 
fēnghuǒliánsānyuè jiāshūwànjīn 
báitóusāogèngduǎn húnshèngzān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zhuó)¹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译文:鲜艳明亮的荷花代表着祥瑞,亭亭玉立站在水中。
注释:¹灼灼:明亮貌。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译文:一根花茎引出翠绿之色,两个花朵分用一片鲜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译文:花颜好像拿走了茎伎的面色,香气迷乱好像舞动衣服引起的微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名莲自可念,况复¹两心同。
译文:这样的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更何况它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注释:¹况复:何况,况且。

  开得鲜艳的荷花预示着吉祥,笔直的立在水面上。一支孤茎引出一抹绿,两朵花共同分开两抹红。荷花秀丽的颜色仿佛歌女的容貌,馥郁的香气如舞衣下的微风。这两朵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况且他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首联展现荷花动态之美,颔联为荷花着色,颈联与人作比,极写荷花的色、味,尾联是点睛之笔,揭示主旨,表达两心相悦的情感。

yǒngtóngxīnróng

gōngzhān suídài 

zhuózhuóhuāruì tíngtíngchūshuǐzhōng 
jīngyǐn绿 shuāngyǐnggòngfēnhóng 
duórénliǎn xiāngluànfēng 
míngliánniàn kuàngliǎngxīntóng 
马骥字龙媒,贾人子,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父衰老罢贾而归,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马由是稍稍权子母。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马初见其状,大惧,迨知国中之骇己也,遂反以此欺国人。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其余。久之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马息树下,村人不敢前,但遥望之。久之觉马非噬人者,始稍稍近就之。马笑与语,其言虽异,亦半可解。马遂自陈所自,村人喜,遍告邻里,客非能搏噬者。然奇丑者望望即去,终不敢前;其来者,口鼻位置,尚皆与中国同,共罗浆酒奉马,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但耳食之,今始信。”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若我辈初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置弃之,其不忍遽弃者,皆为宗嗣耳。”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都城在北去三十里。”马请导往一观。于是鸡鸣而兴,引与俱去。
马骥字龙媒,贾(gǔ)人子,美丰姿,少倜(tì)(tǎng),喜歌舞。辄(zhé)从梨园子弟¹,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十四岁入郡庠(xiáng)²,即知名。父衰老罢贾而归,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马由是稍稍权子母³。从人浮海,为飓(jù)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马初见其状,大惧,迨知国中之骇(hài)己也,遂反以此欺国人。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其余。久之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马息树下,村人不敢前,但遥望之。久之觉马非噬(shì)人者,始稍稍近就之。马笑与语,其言虽异,亦半可解。马遂自陈所自,村人喜,遍告邻里,客非能搏噬者。然奇丑者望望即去,终不敢前;其来者,口鼻位置,尚皆与中国同,共罗浆酒奉马,马问其相骇(hài)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但耳食之,今始信。”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¹⁰;次任民社¹¹;下焉者,亦邀¹²贵人宠,故得鼎烹¹³以养妻子。若我辈初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置弃之,其不忍遽(jù)弃者,皆为宗嗣(sì)耳。”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¹⁴国。都城在北去三十里。”马请导往一观。于是鸡鸣而兴¹⁵,引与俱去。
译文:马骥,字龙媒,是商人之子。他容貌出众,自幼便风度翩翩,喜欢唱歌跳舞。常随戏班子登台演出,头缠锦帕,宛如艳丽的少女,因此又有“俊人”的美称。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声名远扬。父亲年老体衰,放弃了经商,回家闲住,对马骥说:“几卷书,饥时难以烹调充饥,寒时难以为衣御寒,我儿应该继承父业去经商。”马骥逐渐开始从事买卖事业。一次,马骥与他人一同前往海外经商,遭遇飓风的袭击,被卷走漂流了数日数夜,最终抵达一座陌生的都市。这里的人个个相貌丑陋,当他们看见马骥来,以为是妖怪,惊恐地发出尖叫声后四散逃离。马骥刚见到这情景时,还很惊恐不安;等知道那些人是惧怕自己时,就反而去欺负他们。遇到有人在吃饭,他就跑过去,人家吓跑了,他就把剩余的饭菜吃掉。这样过了很久,进入一个山村。山村中的人相貌也有像人的,但是都破衣烂衫,像讨饭的。马骥在树下休息,村里人都不敢过来,只是远远地看着他。时间长了,觉出马骥并不是吃人的妖怪,才开始慢慢接近他。马骥笑着同他们攀谈,他们的语言虽然不同,但大半能听懂。马骥就告诉他们自己的来历。村里人很高兴,遍告乡邻:来客不吃人。但是那些长得丑陋的,看看他就跑了,始终不敢到跟前来。那些来的人,五官的位置都与中国人大体相同。他们摆上酒菜共同招待马骥。马骥问他们怕他的原因,回答说:“曾经听祖父说;往西走二万六千里,有个中国。那里的人形象都很诡秘奇异。原来只是听说过,现在才相信了。”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穷,村人回答说:“我国所看重的不在学问才能,而在相貌。长得最美的做大官,稍差一点的做小官,再差一点的也能受到贵人的宠爱,得到赏赐的食物,养活妻儿。像我们这样的,刚出生时,父母就以为不吉利,常常都被抛弃了。父母不忍心丢弃的,也都是为了传宗接代罢了。”马骥问:“这叫什么国?”回答说:“叫大罗刹国,往北三十里是都城。”马骥请他们领着到都城看看。于是,第二天鸡一叫村人就起身,领马骥一块去了。
注释:¹梨园子弟:戏曲艺人。《新唐书·礼乐志》,谓唐玄宗曾选乐工及宫女数百人,亲授乐曲于梨园。后因称演戏的场所为”梨园”,称戏曲艺人为“梨园子弟”。²庠:一作“痒”,古代乡学,泛指学校。³权子母:指经商。权,权衡。子母,原指货币的大小、轻重,后来指利息与本钱。⁴浮海:泛海,航海。此指到海外经商。⁵自陈所自:自己陈述来历。所自,从哪里来。⁶望望即去:掉头不顾而去。⁷率:全,都。⁸诡异:怪异。⁹耳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¹⁰上卿:周官制,最尊贵的诸侯臣称上卿。¹¹任民社:古称直接理民的地方官为“职任民社”。民社,人民和社稷。¹²邀:获取。¹³鼎烹:美食,贵人所享。此指贵人赐与的“残杯冷炙”。鼎,古代炊器,三足两耳。¹⁴罗刹:梵语音译,意思是恶鬼。这里作为国名。《文献通考》谓罗刹国朱发黑面,兽牙鹰爪,作市以夜,昼则掩面。¹⁵兴:起床。
天明,始达都。都以黑石为墙,色如墨,楼阁近百尺。然少瓦。覆以红石,拾其残块磨甲上,无异丹砂。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也。”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又数骑出,曰:“此大夫也。”以次各指其官职,率狰狞怪异。然位渐卑,丑亦渐杀。无何,马归,街衢人望见之,噪奔跌蹶,如逢怪物。村人百口解说,市人始敢遥立。既归,国中咸知有异人,于是搢绅大夫,争欲一广见闻,遂令村人要马。每至一家,阍人辄阖户,丈夫女子窃窃自门隙中窥语,终一日,无敢延见者。村人曰:“此间一执戟郎,曾为先王出使异国,所阅人多,或不以子为惧。”造郎门。郎果喜,揖为上客。视其貌,如八九十岁人。目睛突出,须卷如猬。曰:“仆少奉王命出使最多,独未至中华。今一百二十余岁,又得见上国人物,此不可不上闻于天子。然臣卧林下,十余年不践朝阶,早旦为君一行。”乃具饮馔,修主客礼。酒数行,出女乐十余人,更番歌舞。貌类夜叉,皆以白锦缠头,拖朱衣及地。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主人顾而乐之。问:“中国亦有此乐乎?”曰:“有”。主人请拟其声,遂击桌为度一曲。主人喜曰:“异哉!声如凤鸣龙啸,从未曾闻。”
天明,始达都。都以黑石为墙,色如墨,楼阁近百尺。然少瓦。覆以红石,拾其残块磨甲上,无异丹砂。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¹也。”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又数骑出,曰:“此大夫²也。”以次各指其官职,率狰狞怪异。然位渐卑,丑亦渐杀³。无何,马归,街衢(qú)人望见之,噪(zào)奔跌蹶(jué),如逢怪物。村人百口解说,市人始敢遥立。既归,国中咸知有异人,于是搢(jìn)绅大夫,争欲一广见闻,遂令村人要马。每至一家,阍(hūn)人辄(zhé)(hé)户,丈夫女子窃窃自门隙中窥语,终一日,无敢延见者。村人曰:“此间一执戟(jǐ),曾为先王出使异国,所阅人多,或不以子为惧。”造郎门。郎果喜,揖(yī)为上客。视其貌,如八九十岁人。目睛突出,须卷如猬。曰:“仆少奉王命出使最多,独未至中华。今一百二十余岁,又得见上国人物,此不可不上闻于天子。然臣卧林下,十余年不践(jiàn)朝阶,早旦为君一行。”乃具饮馔(zhuàn),修主客礼。酒数行,出女乐十余人,更番歌舞。貌类夜叉,皆以白锦缠头,拖朱衣及地。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主人顾而乐之。问:“中国亦有此乐乎?”曰:“有”。主人请拟其声,遂击桌为度一曲。主人喜曰:“异哉!声如凤鸣龙啸,从未曾闻。”
译文:天亮后,才抵达都城。这座都城的城墙是用黑色石头砌筑的,颜色像墨一样黑。高耸的楼阁几乎达百尺之高,但很少使用瓦片,而是以红色石板作为屋顶覆盖。拾一块碎石在指甲上磨磨,和红色的朱砂没有两样。这时正好退朝,朝中有一顶大轿子出来,村人指着说:“这是宰相。”马骥一看,那人两只耳朵朝后长着,三个鼻孔,睫毛像帘子一样遮住了眼睛。又出来几个骑马的,村人说:“这是大夫。”挨着指出各人的官职,大都是披头散发、相貌狰狞的丑八怪。随着官职逐渐降低,丑相也稍稍减弱。一会儿,马骥往回走,街市上的人看见他,吓得大声嚷叫着,跌跌撞撞地跑了,就像碰上了怪物。村人再三说明,街市上的人才敢远远地站着看。回去以后,罗刹国里老老小小都知道了山村有一个奇怪的人。于是大小官员都想见识见识,就叫村里的人邀请马骥过去。可是每到一家,看门人总是把门关死,男女老少偷偷地从门缝里往外瞅着议论着。整整一天,没有一个敢开门让马骥进去的。村人说:“这里有一个执戟郎,曾为先王出使外国。他见得多,可能不会害怕你。”领着马骥去登门拜访。那位执戟郎果然很高兴,把马骥奉为上宾。马骥看他的相貌,像有八九十岁,眼睛突出,胡须卷曲得像刺猬。执戟郎说:“我年轻时,曾奉国王的命令,出使过许多国家,唯独没有去过中国。如今我一百二十多岁了,能有幸看到上国的人物,这可要报告天子。但是我已经退职,十多年不去朝廷了。明天早上,就为你去一趟。”说完,备了酒菜,招待马骥。酒过数巡,出来十多名歌女,轮流歌舞。都长得像夜叉样,全用白锦缠着头,红色的衣服拖在地上。不知扮的什么角色,唱的什么歌词,腔调节奏都很特别。主人看着很满意,问:“中国也有这样好的歌舞吗?”马骥说:“有。”主人请马骥模仿几句。马骥就用手敲着桌子唱了一曲,主人高兴地说:“真妙啊!你的歌声就像凤鸣龙啸,我从没听到过。”
注释:¹相国:宰相。²大夫:古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这里指位次于相国的高级官员。³杀:煞;减。⁴百口解说:极力解说。百,多。口,代指语言。⁵执戟郎:古代警卫宫门的官员。秦汉郎宫中有中郎、侍郎、郎中等,负责执戟宿卫殿门,故称执戟郎。⁶揖:拱手为礼。这里是尊奉的意思。⁷卷:弯曲。⁸腔拍恢诡:腔调和节奏都很特别。恢诡,离奇。
翼日趋朝,荐诸国王。王忻然下诏,有二三大夫言其怪状,恐惊圣体,王乃止。郎出告马,深为扼腕。居久之,与主人饮而醉,把剑起舞,以煤涂面作张飞。主人以为美,曰:“请君以张飞见宰相,厚禄不难致。”马曰:“游戏犹可,何能易面目图荣显?”主人强之,马乃诺。主人设筵,邀当路者,令马绘面以待。客至,呼马出见客。客讶曰:“异哉!何前媸而今妍也!”遂与共饮,甚欢。马婆娑歌“弋阳曲”,一座无不倾倒。明日交章荐马,王喜,召以旌节。既见,问中国治安之道,马委曲上陈,大蒙嘉叹,赐宴离宫。酒酣,王曰:“闻卿善雅乐,可使寡人得而闻之乎?”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王大悦,即日拜下大夫。时与私宴,恩宠殊异。久而官僚知其面目之假,所至,辄见人耳语,不甚与款洽。马至是孤立,怡然不自安。遂上疏乞休致,不许;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
翼日趋朝,荐诸国王。王忻然下诏,有二三大夫言其怪状,恐惊圣体,王乃止。郎出告马,深为扼(è)¹。居久之,与主人饮而醉,把剑起舞,以煤涂面作张飞。主人以为美,曰:“请君以张飞见宰相,厚禄不难致。”马曰:“游戏犹可,何能易面目图荣显²?”主人强之,马乃诺。主人设筵(yán),邀当路者³,令马绘面以待。客至,呼马出见客。客讶曰:“异哉!何前媸(chī)而今妍也!”遂与共饮,甚欢。马婆娑歌“弋(yì)阳曲”,一座无不倾倒。明日交章荐马,王喜,召以旌(jīng)。既见,问中国治安之道,马委曲¹⁰上陈,大蒙嘉叹,赐宴离宫¹¹。酒酣(hān),王曰:“闻卿善雅乐,可使寡人得而闻之乎?”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mǐ)靡之音¹²。王大悦,即日拜¹³下大夫¹⁴。时与私宴¹⁵,恩宠殊异。久而官僚知其面目之假,所至,辄(zhé)见人耳语,不甚与款洽。马至是孤立,怡然不自安¹⁶。遂上疏乞休致¹⁷,不许;又告休沐¹⁸,乃给三月假。
译文:第二天,执戟郎上朝,把马骥推荐给国王。国王高兴地要下诏书召见。有两三个大夫说,马骥样子怪异,怕惊吓了皇上龙体,国王才没有召见他。执戟郎出来告诉马骥,深表惋惜。马骥和他一同居住了好多天,同主人一同畅饮,喝醉了,拔剑起舞,用煤粉抹在脸上扮成张飞的模样。主人认为很美,说:“你的扮相真美,我建议你打扮成张飞去见宰相,宰相一定乐意用你,高官厚禄不难到手。”马骥说:“嘻,闹着玩玩还行,怎么能换个假脸去谋取荣华富贵呢?”主人再三强求,马骥才应了。主人马上备了酒筵,请那些大官们来喝酒,叫马骥画了脸等着。不久客人来了,主人喊马骥出来见客。客人惊讶地说:“奇怪,怎么前几天那样丑陋,今天又如此英俊了!”于是大家就同马骥一起喝酒,欢乐异常。马骥跳着舞,唱了一首《弋阳曲》,满座的客人无不倾倒。第二天,大官们纷纷上奏国王,推荐马骥。国王高兴,派使者持旌节以礼召见他。见面后,国王问马骥中国治国安邦的办法,马骥原原本本地陈述了一番。国王大加赞赏,在别宫赐宴款待。喝到畅快的时候,国王说:“听说你善唱优雅的乐曲,能不能叫寡人欣赏欣赏?”马骥便起身舞起来,也仿效罗刹舞女的样子用白锦缠头,唱些靡靡之音。国王高兴极了,当天就封他为下大夫。并经常请马骥参加家宴,对他格外宠爱。时间长了,那些官僚们都知道了马骥的面目是假的。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是看见人们小声耳语,不愿意同他接近。马骥感到很孤立,心里很不安,就上书国王要求辞职,国王不准。他又要求休假,国王便给了他三个月的假期。
注释:¹扼腕:紧握己腕,表示惋惜。²易面目图荣显:改换面貌来谋取荣华显贵:指迎合世俗所好,换取功名利禄。易,改变。³当路者:居于要职的人,指掌握政权的官员。⁴婆娑:形容舞姿;此指起舞。⁵弋阳曲:南曲腔调的一种,明清时代流行于江西弋阳,故名。《顾曲麈谈》谓弋阳腔是“俗腔”,昆山腔是“雅乐”。马骥唱俗腔,罗刹国王却认为是“雅乐”;这说明罗刹国雅俗颠倒。⁶倾倒:佩服。⁷交章:纷纷上奏章。⁸召以旌节:派人持旌节去召见他。古礼,君有所命,召唤大夫用旌、旃。旌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和五彩鸟羽,古代出使者持之,以为凭证。⁹治安之道:治国安邦的法则。¹⁰委曲:原原本本地。¹¹离宫:别宫。古时帝王于正式宫殿之外,别筑官室,供随时游处,称“离宫”。¹²靡靡之音:淫靡的乐曲;本指俗腔,而罗刹国好之,视为雅乐。¹³拜:授官。¹⁴下大夫:古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大夫,大夫分上中下三等。¹⁵时与私宴:经常参加皇帝的家宴。与,参与。¹⁶怡然不自安:不安的样子。¹⁷乞休致:请求辞宫家居。清制,自陈衰老而批准休致的,称“自请休致”;非自己所请,谕旨令其休致的,称“勒令休致”。¹⁸休沐:休息沐浴;指短期休假。汉制,吏五日一休沐;唐代十日一休沐。
于是乘传载金宝,复归村。村人膝行以迎。马以金资分给旧所与交好者,欢声雷动。村人曰:“吾侪小人受大夫赐,明日赴海市,当求珍玩以报”,问:“海市何地?”曰:“海中市,四海鲛人,集货珠宝。四方十二国,均来贸易。中多神人游戏。云霞障天,波涛间作。贵人自重,不敢犯险阻,皆以金帛付我辈代购异珍。今其期不远矣。”问所自知,曰:“每见海上朱鸟往来,七日即市。”马问行期,欲同游瞩,村人劝使自贵。马曰:“我顾沧海客,何畏风涛?”未几,果有踵门寄资者,遂与装资入船。船容数十人,平底高栏。十人摇橹,激水如箭。凡三日,遥见水云幌漾之中,楼阁层叠,贸迁之舟,纷集如蚁。少时抵城下,视墙上砖皆长与人等,敌楼高接云汉。维舟而入,见市上所陈,奇珍异宝,光明射目,多人世所无。
于是乘传¹载金宝,复归村。村人膝行以迎。马以金资分给旧所与交好者,欢声雷动。村人曰:“吾侪小人受大夫赐,明日赴海市,当求珍玩以报”,问:“海市何地?”曰:“海中市,四海鲛人²,集货珠宝。四方十二国,均来贸易。中多神人游戏。云霞障天,波涛间作。贵人自重,不敢犯险阻,皆以金帛付我辈代购异珍。今其期不远矣。”问所自知,曰:“每见海上朱鸟往来,七日即市。”马问行期,欲同游瞩(zhǔ),村人劝使自贵。马曰:“我顾沧海客,何畏风涛?”未几,果有踵(zhǒng)门寄资者,遂与装资入船。船容数十人,平底高栏。十人摇橹(lǔ),激水如箭。凡三日,遥见水云幌(huǎng)漾之中,楼阁层叠,贸迁之舟,纷集如蚁。少时抵城下,视墙上砖皆长与人等,敌楼³高接云汉。维舟而入,见市上所陈,奇珍异宝,光明射目,多人世所无。
译文:    于是马骥坐官车载着金宝又回到了山村。村人跪在路上迎接他,马骥把金钱分给过去与他结交的那些朋友,村里欢声雷动。村人说:“我们这些小人受到大夫的恩赐,明天去海市,寻求些珍贵玩物,来报答大夫。”马骥问:“海市在什么地方?”村人说:“海市是四海蛟人聚集在那里卖珠宝的地方。到时四方十二国,都去做买卖。集市中还有许多神人来游玩。云霞遮天,波涛汹涌。那些贵人们都珍惜自己,不敢去冒险,只是把银钱交给我们,替他们买奇珍异宝。现在离海市的日子不远了。”马骥问他们怎么知道日期,村人说:“如果看见海上有红色的鸟飞来飞去,七天以后就是海市。马骥问他们动身的日期,想一起去看看。村人劝他自己珍重。马骥说:“我本来就是海上客,还怕什么风涛浪涌。”没过几天,果然有人登门送钱托他们买东西。马骥就和村人把钱装上船,一起去了。船能容几十个人,船底是平的,栏杆高高的,有十个人摇橹,船像飞箭一样行进。走了三天,远远看见水云荡漾之中,楼阁层层叠叠,各处来做买卖的船,像蚂蚁一样纷纷聚集。不多会儿,来到城下,见墙上的砖,都和人一样长,城楼高得接天。他们系好船进城,见集市上摆放的货物,全是奇珍异宝,光彩夺目,都是人世间没有的。
注释:¹乘传:乘驿站的传车。传,传车,古代驿站的公用车辆。²鲛人:神话传说,谓南海有鲛人,善纺织,所织薄纱叫“鲛绡”;鲛人常哭泣,其泪则凝为珠,见《博物志》和《述异记》。³敌楼:城楼。⁴云汉:天河,这里指高空。
一少年乘骏马来,市人尽奔避,云是“东洋三世子。”世子过,目生曰:“此非异域人。”即有前马者来诘乡籍。生揖道左,具展邦族。世子喜曰:“既蒙辱临,缘分不浅!”于是授生骑,请与连辔。乃出西城,方至岛岸,所骑嘶跃入水。生大骇失声。则见海水中分,屹如壁立。俄睹宫殿,玳瑁为梁,鲂鳞作瓦,四壁晶明,鉴影炫目。下马揖入。仰视龙君在上,世子启奏:“臣游市廛,得中华贤士,引见大王。”生前拜舞。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生稽首受命。授以水晶之砚,龙鬣之毫,纸光似雪,墨气如兰。生立成千余言,献殿上。龙君击节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矣!”遂集诸龙族,宴集采霞宫。酒炙数行,龙君执爵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先生倘有意乎?”生离席愧荷,唯唯而已。龙君顾左右语。无何,宫女数人扶女郎出,佩环声动,鼓吹暴作,拜竟睨之,实仙人也。女拜已而去。少时酒罢,双鬟挑画灯,导生入副宫,女浓妆坐伺。珊瑚之床饰以八宝,帐外流苏缀明珠如斗大,衾褥皆香软。天方曙,雏女妖鬟,奔入满侧。生起,趋出朝谢。拜为驸马都尉。以其赋驰传诸海。诸海龙君,皆专员来贺,争折简招驸马饮。生衣绣裳,坐青虬,呵殿而出。武士数十骑,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马上弹筝,车中奏玉。三日间,遍历诸海。由是“龙媒”之名,噪于四海。宫中有玉树一株,围可合抱,本莹澈如白琉璃,中有心淡黄色,稍细于臂,叶类碧玉,厚一钱许,细碎有浓阴。常与女啸咏其下。花开满树,状类薝葡。每一瓣落,锵然作响。拾视之,如赤瑙雕镂,光明可爱。时有异鸟来鸣,毛金碧色,尾长于身,声等哀玉,恻人肺腑。生闻之,辄念故土。因谓女曰:“亡出三年,恩慈间阻,每一念及,涕膺汗背。卿能从我归乎?”女曰:“仙尘路隔,不能相依。妾亦不忍以鱼水之爱,夺膝下之欢。容徐谋之。”生闻之,涕不自禁。女亦叹曰:“此势之不能两全者也!”明日,生自外归。龙王曰:“闻都尉有故土之思,诘旦趣装,可乎?”生谢曰:“逆旅孤臣,过蒙优宠,衔报之思,结于肺腑。容暂归省,当图复聚耳。”入暮,女置酒话别。生订后会,女曰:“情缘尽矣。”生大悲,女曰:“归养双亲,见君之孝,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耳,何用作儿女哀泣?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何必旦夕相守,乃谓之偕老乎?若渝此盟,婚姻不吉。倘虑中馈乏人,纳婢可耳。更有一事相嘱:自奉衣裳,似有佳朕,烦君命名。”生曰:“其女耶可名龙宫,男耶可名福海。”女乞一物为信,生在罗刹国所得赤玉莲花一对,出以授女。女曰:“三年后四月八日,君当泛舟南岛,还君体胤。”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宝,授生曰:“珍藏之,数世吃着不尽也。”天微明,王设祖帐,馈遗甚丰。生拜别出宫,女乘白羊车。送诸海涘。生上岸下马,女致声珍重,回车便去,少顷便远,海水复合,不可复见。生乃归。
一少年乘骏马来,市人尽奔避,云是“东洋三世子¹。”世子过,目生曰:“此非异域人。”即有前马者²来诘(jié)乡籍。生揖(yī)道左,具展³邦族。世子喜曰:“既蒙辱临,缘分不浅!”于是授生骑,请与连辔(pèi)。乃出西城,方至岛岸,所骑嘶跃入水。生大骇(hài)失声。则见海水中分,屹(yì)如壁立。俄睹宫殿,玳(dài)(mào)为梁,鲂鳞作瓦,四壁晶明,鉴影炫目。下马揖入。仰视龙君在上,世子启奏:“臣游市廛(chán),得中华贤士,引见大王。”生前拜舞。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chuán)赋‘海市’,幸无吝珠玉¹⁰。”生稽(qǐ)首受命。授以水晶之砚,龙鬣(liè)之毫¹¹,纸光似雪,墨气如兰。生立成千余言,献殿上。龙君¹²击节¹³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矣!”遂集诸龙族,宴集采霞宫。酒炙(zhì)数行,龙君执爵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先生倘有意乎?”生离席¹⁴愧荷¹⁵,唯唯而已。龙君顾左右语。无何,宫女数人扶女郎出,佩环¹⁶声动,鼓吹暴作,拜竟睨(nì)之,实仙人也。女拜已而去。少时酒罢,双鬟(huán)¹⁷挑画灯,导生入副宫¹⁸,女浓妆坐伺。珊瑚之床饰以八宝¹⁹,帐外流苏²⁰缀明珠如斗大,衾(qīn)(rù)皆香软。天方曙,雏女妖鬟(huán),奔入满侧。生起,趋出朝谢。拜为驸马都尉²¹。以其赋驰传诸海。诸海龙君,皆专员来贺,争折简招驸马饮。生衣绣裳,坐青虬(qiú)²²,呵殿²³而出。武士数十骑,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马上弹筝²⁴,车中奏玉²⁵。三日间,遍历诸海。由是“龙媒”之名,噪于四海。宫中有玉树一株,围可合抱,本莹澈如白琉璃,中有心淡黄色,稍细于臂,叶类碧玉,厚一钱许,细碎有浓阴。常与女啸咏其下。花开满树,状类薝(zhān)葡。每一瓣落,锵(qiāng)然作响。拾视之,如赤瑙²⁶雕镂,光明可爱。时有异鸟来鸣,毛金碧色,尾长于身,声等哀玉²⁷,恻(cè)人肺腑。生闻之,辄(zhé)念故土。因谓女曰:“亡出三年,恩慈间阻²⁸,每一念及,涕膺(yīng)汗背²⁹。卿能从我归乎?”女曰:“仙尘³⁰路隔,不能相依。妾亦不忍以鱼水之爱³¹,夺膝下之欢³²。容徐谋之。”生闻之,涕不自禁。女亦叹曰:“此势之不能两全者也!”明日,生自外归。龙王曰:“闻都尉有故土之思,诘(jié)旦趣装,可乎?”生谢曰:“逆旅孤臣,过蒙优宠,衔报之思³³,结于肺腑。容暂归省,当图复聚耳。”入暮,女置酒话别。生订后会,女曰:“情缘尽矣。”生大悲,女曰:“归养双亲,见君之孝,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耳,何用作儿女哀泣?此后妾为君贞³⁴,君为妾义³⁵,两地同心,即伉(kàng)(lì)也,何必旦夕相守,乃谓之偕老乎?若渝此盟,婚姻不吉。倘虑中馈乏人³⁶,纳婢³⁷可耳。更有一事相嘱:自奉衣裳³⁸,似有佳朕³⁹,烦君命名。”生曰:“其女耶可名龙宫,男耶可名福海。”女乞一物为信⁴⁰,生在罗刹国所得赤玉莲花一对,出以授女。女曰:“三年后四月八日,君当泛舟南岛,还君体胤(yìn)⁴¹。”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宝,授生曰:“珍藏之,数世吃着不尽也。”天微明,王设祖帐⁴²,馈遗甚丰。生拜别出宫,女乘白羊车。送诸海涘⁴³。生上岸下马,女致声珍重,回车便去,少顷便远,海水复合,不可复见。生乃归。
译文:有一位少年骑着骏马走过来,集市上的人都急忙躲开,说是“东洋三世子”来了。世子过来,看见马骥,说:“这不是偏远小国来的人。”接着就有个在马前开路的人问马骥乡籍是哪里,马骥站在路旁行了礼,详细讲了自己的籍贯和姓氏。世子高兴地说:“你既然能屈尊来到这里,说明我们的缘分不浅。”于是就给他一匹马,请他同行。二人出了西城,刚走到岸边,骑的马嘶叫着跃进水中,马骥吓得失声喊叫。却见海水从中间分开,两边的水像墙壁一样屹立着。一会儿,看见一座宫殿,玳瑁装饰的梁,鱼鳞片做的瓦,四壁亮如水晶,夺目耀眼,能照出人影。马骥下马,世子拱手将他请入,抬头看见龙王坐在殿上。世子启奏道:“臣游览海市,遇见这位中华贤士,领他来参见大王。”马骥上前跪拜行礼。龙王说:“先生既然是位有文才的学士,一定能够胜过屈原、宋玉。我想烦劳你的大手笔,写一篇描写海市的文章,希望你不要吝惜你的妙词。”马骥叩头答应了。龙王给他一方水晶砚台,一枝龙须笔,光滑如雪的纸张,香气如兰的墨。马骥立时写出了篇千余言的文章,呈献给龙王。龙王赞赏说:“先生真是高才,给水国添了光彩!”接着召集龙族,在采霞宫举行盛宴。酒过几巡,龙王举杯向马骥说:“寡人有个爱女,还没有许配人家,愿意把她许给先生,先生意思如何?”马骥忙离席站起,惭愧地表示感激,连连答应。龙王便对左右说了。不一会儿,有几个宫女扶着一个女郎出来,佩环声声,鼓乐齐奏。拜完天地,马骥偷眼一看,那女郎真是一位天仙。龙女拜完天地就走了。不多会,宴席散了,头结双鬟的年轻宫女挑着宫灯,领着马骥进了旁宫。龙女正浓妆坐等。珊瑚做的床上,装饰着各种珠宝;帐外流苏,缀着斗大的明珠;床上的被褥又香又软。天刚亮,便有许多年轻美貌的丫鬟使女前来侍候。马骥起床后,上朝拜谢。龙王封他为驸马都尉,并把他写的《海市赋》传送四海龙宫。四海龙王都派专员来祝贺,争着下请柬请驸马赴宴。马骥身穿锦绣衣衫,坐着青龙拉的车子,前呼后拥,外出赴宴。几十名骑马的武士都身佩雕弓,扛着白色的棍杖,威风凛凛。骑马的弹筝,坐车的奏玉,三天里,游遍各海。从此“龙媒”的名字,传遍四海。龙宫之中有一株玉树,非常粗大,需要一人合抱才能抱得过来。这棵玉树晶莹剔透,像是白琉璃一样,中间有心,淡黄色,比手臂稍细一些。叶子像碧玉,大约有铜钱那么厚,很细很小。因为叶子极多,所以树下常有浓荫。马骥没事的时候,就会和龙女在树下面吟诵、唱歌。玉树开花后,花儿像栀子花一样,每一颗花瓣落下来,都发出铿然的声音。马骥捡起来一看,花瓣就好像是镂空的红色玛瑙,非常漂亮。有时候,树上还会有奇怪的鸟儿来叫,这种鸟儿有着金色与碧色羽毛,尾巴比身子还长,歌声就像是玉制乐器发出的声音,而且有点凄凉。听了鸟儿的歌声,马骥不由得想起了家乡。于是他对龙女说:“我出来已经三年,这三年一直没有回家,每次一想到父母,我就很惭愧。你能跟我一起回家,看看我的父母吗?”龙女说:“仙和人不同路,我不能跟你去。不过,我也不忍心把你留下来,为我们的鱼水之爱,断了你回家看望父母的孝心。这样吧,这事咱们慢慢商量。”马骥听了后,知道龙女不想让他回家,不由得流泪。龙女听了之后,感慨地说:“唉,看来并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呀。”次日,马骥刚从外面回来,龙王对马骥说:“听说驸马想念家乡了,这样吧,明天早上你就带上东西回家,怎么样?”马骥谢了龙王,说道:“我本是一个逆旅孤客,蒙您对我的照顾,才有了今天。这份恩情我会永远记得,日后我一定会报答。现在,我只希望能够回家看看父母。”到了晚上,龙女弄来美酒,和马骥告别。马骥说自己只是暂时回家看看,以后还会回来。但龙女却说,两人的缘分已经结束了。马骥舍不得,不由得悲伤。龙女说:“你回家奉养双亲,这是你的孝顺,人生聚聚散散,百年之间也不过只是一息而已,何必学那小儿女哭泣呢?自此以后,妾身不会再改嫁,你也会要我守住真心,咱们虽然在不同的地方,却是同心同德,这样不还是好夫妻吗?何必非要天天守在一起,才说是白头偕老呢?如果你违背了这段婚姻,那么你我都会不吉利。如果你需要人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务,可以买婢女。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嘱咐你,我好像怀孕了,你给我们的孩子赐个名吧。”马骥听了,说:“如果是女孩,就叫她龙宫;如果是男孩,就叫他福海。”龙女又要一件东西作为信物,马骥拿出来在罗刹国得到的一对赤玉莲花,交给了龙女。龙女说:“三年后,四月八日,你可以泛舟到南岛,到时候我把两个孩子交给你。”龙女又拿出了鱼皮制成的革囊,塞满了珠宝,交给马骥说:“把这些珠宝好好收藏着,你几辈子都吃不完。”天刚刚亮,龙王就设宴为马骥送行,还送给他许多宝贝。马骥拜谢之后,骑着(之前东洋三世子给他的)马,离开了龙宫。龙女乘坐白羊车,一直把马骥送到了海边,马骥上了岸,下了马,龙女说了一声“珍重”,然后乘车回去了,过了一会儿白羊车远了,原本分开的海水又恢复了原状。等到看不到龙女了,马骥就回家了。
注释:¹世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妻所生之子。²前马者:在马前开路的人。³具展:一一陈述。⁴邦族:籍贯与姓氏。⁵玳瑁:以玳瑁为饰的屋梁。玳瑁,龟类动物,背甲光亮,可作装饰。⁶拜舞:跪拜舞蹈。舞蹈,占朝仪之一。⁷衙官屈、宋:意思是超过屈原、宋玉。衙官,唐代刺史的属官。以屈原、宋玉为其衙官,是说自己的作品压倒屈、宋。⁸椽笔:如椽之笔,比喻能写文章的大手笔。⁹赋海市:写一篇描写海市的赋。赋,文体名,这里指作赋。¹⁰珠玉:比喻美好的文章。¹¹龙鬣之毫,纸光似雪,墨气如兰。生立成千余言,献殿上。¹²龙君:用龙的鬣毛制成的笔。¹³击节:抚手或拍板以调节乐曲,表示激赏。这里指赞赏。¹⁴离席:离座站起,表示恭敬。¹⁵愧荷:以自愧的心情表示感激。¹⁶珮环:佩和环都是古时佩在身上的玉饰。¹⁷双鬟:指幼婢。古时幼女结双鬟。¹⁸副官:旁宫。¹⁹八宝:指金银、珍珠、玛瑙等各种珠宝。²⁰流苏:用彩丝或鸟羽做成的垂缨。²¹驸马都尉:官名,汉武帝时置,掌副车之马,秩二千石,多以宗室及外戚诸公子孙担任。魏晋以后,帝婿例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皆非实职。²²驾青虬:驾驭青虬拉的车子。²³呵殿:古时贵官出行的威仪,呵,在前喝道。殿,在后随从。²⁴筝:古代弦乐的一种。²⁵玉:指玉笛之类的管乐。薝葡。每一瓣落,锵然作响,拾视之,如:栀子花。²⁶赤瑙:红色玛瑙。²⁷声等哀玉:声音如同玉制乐器所奏的哀婉曲调。²⁸恩慈间阻:指与父母隔离。父母慈爱有恩,故以“恩慈”代称。²⁹涕膺汗背:泪下沾胸,汗流浃背;形容悲伤与惶恐。³⁰仙尘:仙境与尘世。³¹鱼水之爱:喻夫妇之爱。³²膝下之欢:指父子之情。³³衔报之诚:感恩图报的心情。报,指环报恩。³⁴贞:封建时代妻不改嫁叫“贞”。³⁵义:此指封建时代丈夫因妻守贞,己亦不重婚另娶。³⁶中匮乏人:无人主持家务。古代妇女在家料理饮食、祭品等事务,叫做“主中馈”。³⁷纳婢:以婢女为妾。封建时代纳妾不算娶妻,这样仍然算作对前妻“守义”。³⁸自奉裳衣:意为自结婚以来。奉裳衣,指妻子侍奉丈夫衣着。古时上曰衣,下曰裳。³⁹佳朕:佳兆,指怀孕。朕,征兆。⁴⁰信:信物;凭证。⁴¹体胤:亲生儿女。胤,后嗣。⁴²设祖帐:设宴饯别。古时出行,为行者祭奠路神,祝福饯别,叫“祖祭”。祖祭时设置的帷帐叫“祖帐”。⁴³海涘:海边,水边。
自浮海去,家人无不谓其已死;及至家人皆诧异。幸翁媪无恙,独妻已去帷。乃悟龙女“守义”之言,盖已先知也。父欲为生再婚,生不可,纳婢焉。谨志三年之期,泛舟岛中。见两儿坐在水面,拍流嬉笑,不动亦不沉。近引之,儿哑然捉生臂,跃入怀中。其一大啼,似嗔生之不援己者。亦引上之。细审之,一男一女,貌皆俊秀。额上花冠缀玉,则赤莲在焉。背有锦囊,拆视,得书云:“翁姑俱无恙。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结想为梦,引领成劳。茫茫蓝蔚,有恨如何也!顾念奔月姮娥,且虚桂府;投梭织女,犹怅银河。我何人斯,而能永好?兴思及此,辄复破涕为笑。别后两月,竟得孪生。今已啁啾怀抱,颇解言笑;觅枣抓梨,不母可活。敬以还君。所贻赤玉莲花,饰冠作信。膝头抱儿时,犹妾在左右也。闻君克践旧盟,意愿斯慰。妾此生不二,之死靡他。奁中珍物,不蓄兰膏;镜里新妆,久辞粉黛。君似征人,妾作荡妇,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谓非琴瑟哉?独计翁姑已得抱孙,曾未一觌新妇,揆之情理,亦属缺然。岁后阿姑窀穸,当往临穴,一尽妇职。过此以往,则‘龙宫’无恙,不少把握之期;‘福海’长生,或有往还之路。伏惟珍重,不尽欲言。”生反覆省书揽涕。两儿抱颈曰:“归休乎!”生益恸抚之,曰:“儿知家在何许?”儿啼,呕哑言归。生视海水茫茫,极天无际,雾鬟人渺,烟波路穷。抱儿返棹,怅然遂归。
自浮海去,家人无不谓其已死;及至家人皆诧异。幸翁媪(ǎo)无恙,独妻已去帷。乃悟龙女“守义”之言,盖已先知也。父欲为生再婚,生不可,纳婢焉。谨志三年之期,泛舟岛中。见两儿坐在水面,拍流嬉笑,不动亦不沉。近引之,儿哑然¹捉生臂,跃入怀中。其一大啼,似嗔(chēn)生之不援己者。亦引上之。细审之,一男一女,貌皆俊秀。额上花冠缀玉,则赤莲在焉。背有锦囊,拆视,得书云:“翁姑俱无恙。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²,结想为梦,引领成劳。茫茫蓝蔚,有恨如何也!顾念奔月姮娥,且虚桂府³;投梭(suō)织女,犹怅银河。我何人斯,而能永好?兴思及此,辄复破涕为笑。别后两月,竟得孪生。今已啁(zhōu)(jiū)怀抱,颇解言笑;觅(mì)枣抓梨,不母可活。敬以还君。所贻(yí)赤玉莲花,饰冠作信。膝头抱儿时,犹妾在左右也。闻君克践旧盟,意愿斯慰。妾此生不二,之死靡他。奁(lián)中珍物,不蓄兰膏;镜里新妆,久辞粉黛。君似征人,妾作荡妇,即置而不御¹⁰,亦何得谓非琴瑟¹¹哉?独计翁姑已得抱孙,曾未一觌(dí)新妇,揆(kuí)之情理,亦属缺然。岁后阿姑窀(zhūn)(xī)¹²,当往临穴¹³,一尽妇职。过此以往,则‘龙宫’无恙,不少把握¹⁴之期;‘福海’长生,或有往还之路。伏惟¹⁵珍重,不尽欲言。”生反覆省书揽涕¹⁶。两儿抱颈曰:“归休乎¹⁷!”生益恸抚之,曰:“儿知家在何许?”儿啼,呕哑言归。生视海水茫茫,极天无际,雾鬟(huán)人渺¹⁸,烟波路穷¹⁹。抱儿返棹,怅然遂归。
译文:自从马骥被海水漂走,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他一到家,家里人无不惊疑。幸亏父母都健在,只有妻子已经改嫁了。马骥这才明白龙女“守义”的话,原来已经先知道自己的妻子改嫁了。父亲还想让马骥再娶妻,马骥没有答应,只是买了一个婢女。马骥一直记着三年之期,三年之后四月八日,他乘船到了海岛上,看到两个孩子在拍水嬉戏。那两个孩子坐在水面上,并不会沉下去。马骥到跟前用手一拉,一个小孩笑着抓住马骥的手臂,跳入他怀里;另一个大声哭起来,似乎怪马骥不拉自己,马骥就把他也拉上来。马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儿一女,长得都很俊秀。两个孩子的帽子,都装饰着宝玉,正是当初马骥给龙女做信物的赤玉莲花。儿子的身上还有一个锦囊,马骥拆开一看,上面是龙女写的一封信,信上说:“公婆想必都安康吧!转眼已过三年,红尘永远隔离了我们,盈盈一带之水,书信难通。朝思暮想,只有梦中才能相见;殷切地盼望,盼得脖子发酸。面对茫茫大海,有恨又有什么办法呢?又想奔月的嫦娥,尚且独守月宫;投梭的织女,也在天河一边惆怅。我是什么人,哪能永远和爱人相聚?每每想到这里,便又破涕为笑。你离开两个月之后,我竟然生了一对龙凤胎。现在他们已经长大了,能听懂人说话了,也可以吃东西,离开我也能活下去了,所以我把他们送给了你。你所赠的赤玉莲花,我把他们镶嵌在了帽子上。以后你抱他们在腿上,逗他们的时候,就好像我在你身边一样。知道你履行了过去的盟誓,心里很安慰。我这一生不会有二心,到死不会再嫁别人。梳妆匣里不再放兰膏;对镜梳妆,久已不涂抹脂粉。你就好比久出远门的游子,我就是游子之妇,虽然远隔两地,但我们仍是恩爱夫妻。只是想公婆虽然已经抱上孙子,却从没见过儿媳,按情理说,也是个缺陷。一年后婆婆安葬时,我一定亲临墓穴,尽儿媳孝道。从此以后,则‘龙宫’平安,还有见面之期;‘福海’长寿,或许还能来往。希望你多多珍重,想要说的话是说不完的。”马骥反复读着书信,泪流不止。两个孩子抱着他的脖子说:“回家吧。”马骥更加悲痛,抚摸着他们说:“我儿知道家在什么地方?”孩子更加哭闹,伊伊呀呀地喊着要回家。马骥望着茫茫大海,无边无际,看不见龙女的影子;波浪翻腾,没有去龙宫的道路。只好抱着孩子掉转船头,满腹惆怅地回去了。
注释:¹哑然:发出笑声的样子,哑,笑声。²盈盈一水,青鸟难通:意谓虽然一水之隔,但却音信难通。盈盈,水清浅的样子。青鸟:借指使者。引领:形容殷切盼望。领,颈。³奔月姮娥,且虚桂府:意谓象嫦娥这样仙女尚且在月宫孤身独处。姮娥,即嫦娥,传说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药,飞升月官。⁴投梭织女,犹怅银河:意谓天上的织女,尚且因天河阻隔,不能同牛郎团聚,而感到惆怅。织女,神话人物,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嫁与河西牛郎以后,织造中断,天帝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渡河与牛郎相会。故事初见于《古诗十九首》。怅,恨。银河,天河。⁵斯:兮,语气词。⁶啁啾:小鸟鸣声。这里形容幼儿学话的声音。⁷克践旧盟:能够履行旧时的盟誓;指守义不娶。克,能。⁸之死靡他:到老死也无他心;指誓不改嫁。⁹荡妇:荡子妇;出游不归者的妻子。¹⁰置而不御:意谓两地远隔,仍保持夫妇名义。御,用。因喻夫妇为琴瑟之设词。¹¹琴瑟:喻夫妇。以琴瑟谐合喻夫妇和合。¹²窀穸:墓穴。这里指下葬。¹³临穴:亲临墓穴。¹⁴把握:携手,握手:指见面。¹⁵伏惟:恭敬地希望。惟,希望。¹⁶揽涕:挥泪。¹⁷归休乎:回家吧?休,语助词。¹⁸雾鬟人渺:意谓已看不到龙女。雾鬟,借指想望中的龙女。渺,渺茫。¹⁹烟波路穷:烟波之上,漫无道路。穷,尽。
生知母寿不永,周身物悉为预具,墓中植松槚百余。逾岁,媪果亡。灵舆至殡宫,有女子缞绖临穴。众惊顾,忽而风激雷轰,继以急雨,转瞬已失所在。松柏新植多枯,至是皆活。福海稍长,辄思其母,忽自投入海,数日始还。龙宫以女子不得往,时掩户泣。一日昼暝,龙女急入,止之曰:“儿自成家,哭泣何为?”乃赐八尺珊瑚一株,龙脑香一帖,明珠百粒,八宝嵌金合一双,为嫁资。生闻之突入,执手啜泣。俄顷,迅雷破屋,女已无矣。
生知母寿不永¹,周身物²悉为预具,墓中植松槚(jiǎ)³百余。逾岁,媪果亡。灵舆至殡宫,有女子缞(cuī)(dié)临穴。众惊顾,忽而风激雷轰,继以急雨,转瞬已失所在。松柏新植多枯,至是皆活。福海稍长,辄思其母,忽自投入海,数日始还。龙宫以女子不得往,时掩户泣。一日昼暝,龙女急入,止之曰:“儿自成家,哭泣何为?”乃赐八尺珊瑚一株,龙脑香一帖,明珠百粒,八宝嵌(qiàn)金合一双,为嫁资。生闻之突入,执手啜泣。俄顷,迅雷破屋,女已无矣。
译文:马骥知道母亲的寿命不长了,把衣服棺木都准备好了,在墓地上种植了一百多棵松树。过了一年,母亲果然死了。灵车刚到墓地,就有一个穿孝服的女子走近墓穴哭吊。众人看到那女子,都面面相觑,有些吃惊。忽然刮起了狂风,天上打雷下雨,转眼之间那女子不见了。墓穴周围的松树,柏树,因为是刚种下,很多都死了,但是那女子来了之后,这些树全都活了。福海稍长大一点,常常思念母亲,忽然自己投入大海,几天后才回来。龙宫因为是女孩不能去,常常关上门独自哭泣。一天,大白天忽然乌云遮天,龙女走进房内,劝女儿说:“儿自己能长大成家,为什么哭泣?”说着赐她一棵八尺高的珊瑚树,一帖龙脑香,一百颗明珠,一对八宝嵌金盒子,作为嫁妆。马骥听说龙女来了,急忙跑进来,拉着手就哭。顷刻间,一声疾雷震破房顶,龙女已经不见了。
注释:¹不永:不长。²周身物:指死者的服饰,棺等物。³槚:楸树。⁴灵舆:灵车。⁵殡宫:停放灵柩的墓穴。⁶缞绖:封建丧礼规定的子女所穿的孝服。缞,披在胸前的麻布。绖,系在额部和腰上的麻带。⁷龙脑香:由龙脑树所提炼的香料,即冰片。⁸一帖:一包。
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
异史氏曰:“花面逢迎¹,世情如鬼。嗜(shì)²之癖,举³世一辙(zhé)。‘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hài)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shèn)楼海市中求之耳!”
译文:异史氏说:“装出一副假面孔来迎合世俗,如此世态与鬼域无异。颠倒美丑、曲意逢迎的怪癖,天下都有。‘自己感到不满意的,别人却称赞说好;自己感到非常不满意的,别人却大吹特吹。如果公然保持男子汉的本来面目去游逛都城,而不吓得人们四散奔逃,大概一定会很少的了。否则,那个献玉楚王的傻人卞和,又怀抱着价值连城的宝玉向什么地方去哭呢?唉!飞黄腾达,富贵荣耀,该当从海市蜃楼的虚幻世界中去寻求才是!”
注释:¹花面逢迎:意谓装出一副假面目,迎合世俗所好;如此世态与鬼域无异。花面,本指女子饰面,这里指装扮一副假面孔。²嗜痂:谓怪僻的嗜好,天下都有。《南史·刘穆之传》,谓南朝宋人刘邕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后世因称乖僻的嗜好为“嗜痴”。这里用以比喻颠倒美丑、屈意逢迎的怪癖。³举:全。⁴一辙:一样。⁵小惭小好,大惭大好:意谓世人喜欢虚假的迎合。惭,指曲意取悦别人,违背自己的本心。⁶公然带须眉:句意谓保持男子汉的本色立身行事,耻于媚俗谄世。须眉,胡须、眉毛,代指男子。⁷陵阳痴子:指春秋时楚人卞和,曾受封陵阳侯。卞和在楚山发现一璞玉,曾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视为石头。卞和被诬欺诳,先后被刖双脚。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楚文王使人问之。卞和曰:“臣非悲刖。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楚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称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⁸连城玉:价值连城的宝玉,指和氏璧。⁹蜃楼海市中求之耳:比喻虚幻世界。蜃,蛟类。旧说蜃能吐气为楼台,称为“蜃楼”,也称“海市”。实为一种因光线折射作用而出现的虚影,多现于海上或沙漠。此句以幻域否定现实。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