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隐之人需要住进山泽,大隐之人就隐居在朝市。
所以伯夷要逃往首阳山中,老聃则隐伏当个柱下史。
在尧统治的夷平时期,也还有隐居之人巢居子。
今天虽也是盛明世道,怎会没有隐居山林之士?
他们寄托精神于青云之外,住进深山不再涉足尘世。
破晓前鹍鸡啼鸣总扰人清梦,一夜风声凄厉让人难安寝席。
严霜容易使人颜貌过早衰老,山泉夷冷会冻伤你的脚趾。
万事想得周全好与众人相处,老钻牛角尖乃是放纵自己。
随遇而安才能享受自然祥和,矫揉造作违反养生至理。
呼唤归来有什么期望?只望你能像万物一样以终天年。
注释
陵薮:指山陵和湖泽。
老聃:即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柱下史。相传他即是道家创始人老子。
柱史:即柱下史,官名。《史记·张丞相列传》:“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今苍在秦代亦居斯职。”
巢居子:相传是尧时隐士。因巢居树上,人称巢父。
鹍鸡:鸟名。《楚辞·九辩》:“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洪兴祖补注:“鹍鸡,似鹤,黄白色。”
“周才”二句:周才,考虑问题周详全面之人。偏智,犹今所谓片面偏颇。李善注:“以出仕为周才,隐居为偏智。”亦可备一说。
分:命。
矫性:改变本性。
安所期:何所望。
终始:指人一生。《荀子·礼论》曰:“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
这首《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的语文试题中。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