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
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
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
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
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
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
艳色夺人目,斅嚬亦相夸。
艳色夺人目,斅嚬亦相夸。
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
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
始觉冶容妄,方悟群心邪。
始觉冶容妄,方悟群心邪。
钦子秉幽意,世人共称嗟。
钦子秉幽意,世人共称嗟。
愿言托君怀,倘类蓬生麻。
愿言托君怀,倘类蓬生麻。
家住雷门曲,高阁凌飞霞。
家住雷门曲,高阁凌飞霞。
淋漓翠羽帐,旖旎采云车。
淋漓翠羽帐,旖旎采云车。
春风艳楚舞,秋月缠胡笳。
春风艳楚舞,秋月缠胡笳。
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
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
达本知空寂,弃彼犹泥沙。
达本知空寂,弃彼犹泥沙。
永割偏执性,自长薰修芽。
永割偏执性,自长薰修芽。
携妾不障道,来止妾西家。
携妾不障道,来止妾西家。

huànshāpiānzèngshàngrén

sòngzhīwèn tángdài 

yuèyánhuā yuèwángwénhuànshā 
guówēichǒng xiànzuògōng 
shānsǒubànqián zhùluógèngméngzhē 
xínggōujiàn zàixiàoqīngchāi 
yànduórén xiàopínxiāngkuā 
zhāohuánjiù liàngzhuāngxúnruò 
niǎojīngsōngwǎng wèichénhuā 
shǐjuéróngwàng fāngqúnxīnxié 
qīnbǐngyōu shìréngòngchēngjiē 
yuànyántuōjūnhuái怀 tǎnglèipéngshēng 
jiāzhùléimén gāolíngfēixiá 
líncuìzhàng cǎiyúnchē 
chūnfēngyànchǔ qiūyuèchánjiā 
zhuānjiāoài wánwéijīnshē 
běnzhīkōng yóushā 
yǒngpiānzhíxìng zhǎngxūnxiū 
xiéqièzhàngdào láizhǐqiè西jiā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2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xuán)¹群酣夜,璜(huáng)²独钓时。
注释:¹璇室:美玉装饰的房子。此处指商纣王的荒淫奢靡。²璜溪:在今宝鸡市渭水之滨。相传太公望在此垂钓而得璜玉,故又称璜溪。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浮云看富贵¹,流水淡须眉。
注释:¹浮云句:轻视富贵之意。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偶应非熊看¹,尊为帝者师。
注释:¹偶应句:相传周文王将出猎,使人占卜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汝师以佐昌。”果然出猎时遇吕尚于渭水之滨。本句意为偶然间应合  了文王非熊的梦看。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轩裳如固有¹,千载起人思。
注释:¹轩裳句:轩为车,裳为衣。轩裳指卿大夫所用的车与衣。本句说当太公官高位贵时,又像本来就拥有它们一样。

  《题太公钓渭图》就是一首很好的写心言志之作,作为诗人本身,也常常是有意识地借题画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托物寄兴。巧妙地将主观心志寄寓于客观的描述之中,实为不可多得的题画佳作。

  此诗是作者在鉴赏《太公钓渭图》时,触画生情而作。即通过反思姜太公在璜溪独钓以及姜太公与周文王的君臣际遇,抒发了自己怀命世之才而不遇的忧思,同时,作者又以姜太公自喻,把自己的“草野自屏”生活看做是姜太公等待明君周文王出现一样。

  姜太公,即吕望,字子牙,东海上(今安徽临泉县姜寨镇)人,曾在商朝却怀才不遇,年过六十时,已是满头白发,却仍在寻找施展才能与抱负的机会。最终,在璜溪垂钓时巧遇明君周文王,辅佐周室修德振武,结果在武王剿灭残暴的商纣王朝中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而刘基在元至正二十年投奔朱元璋前,也拥有“负命世之才”的远大志向,却落个“草野自屏”的实况,这与姜太公的“璜溪垂钓”颇为相似。

  第一句“璇室群酣夜”,看似在写纣王和妲己在鹿台好酒淫乐的“酒池肉林”场面,而实质却是淋漓尽致地鞭策元顺帝与亲信大臣等在宫中的“相与亵狎”、“丑声秽行”丑行。商纣王,即帝纣,好酒淫乐、性情残忍,沉迷于妲己的美色,夜夜欢娱,荒理朝政。“酒池肉林”便是商纣王“经典”的淫乐欢娱,即在摘星楼前设宴,令男女裸体追逐戏谑,同时在鹿台下挖两个坑穴,一个引酒为池,一个悬肉为林,令各嫔妃裸戏于酒池肉林,互相扑打。元顺帝,元朝末代皇帝,是一位惟淫是乐的皇帝。据《元史·列传·第九十二》载:元顺帝“选采女为十六天魔舞。八郎者,帝诸弟,与其所谓倚纳者,皆在帝前相与亵狎,甚至男女裸处,号所处室曰‘皆即兀该’,华言事事无碍也。君臣宣淫,而群僧出入禁中,无所禁止”。显然,在已经“草野自屏”的作者眼里,商纣王的鹿台“酒池肉林”与元庭顺帝的“相与亵狎”是无异的。同时,作者也因此巧妙地引出姜太公的“璜溪独钓”。

  第二句“璜溪独钓时”,是写姜太公自入商朝择主不遇后,在璜溪垂钓的寒微生活。其实,姜太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实目的却是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让自己实现远大抱负的明君出现。而作者在写此诗时,也正是满怀“命世”之志入元王朝为官,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打击。于是弃官归里,过上“草野自屏”的生活,意在与元王朝“决裂”。基于此,作者自然会由画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与姜太公的垂钓是如出一辙,于是用了两句来描写姜太公垂钓生活的心境。

  “浮云看富贵”,意思是把金钱、地位等看得很淡薄;“流水澹须眉”,意思是做人要拥有像君子淡如水一样的情怀。这正是姜太公在璜溪垂钓时心境真实的描述。其时,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向世人表白:自己过“草野自屏”生活的心态就是姜太公在璜溪垂钓的那种淡如水的心境。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怀“济世”之才的人,同时兼有淡如水的君子情怀,往往都是一位建大功立大业之人。不容置疑,姜太公的情怀已经是作者认同的情怀,于是更进一步道出姜太公实现抱负的转折点——“非熊兆”。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便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君臣际遇典故——“姜太公遇周文王”。这则故事,在《六韬·文师》中有记载,大致为:周文王将要前往渭水打猎,临行前卜了一卦,卜辞说:“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彲,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后来在渭水边,果然看见太公在垂钓,于是前往与太公搭话,太公以博学的言辞使文王大悦。于是邀请太公坐同一辆车回西岐,并拜太公为老师。姜太公与周文王的君臣际遇,是作者日思夜想的,怎能不引起作者怀才不遇的踌躇思绪呢?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叹——“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意思是姜太公的建功立业如果是天命所指定,引起了数千年后的我(作者)深深的思考。到这里,作者的意图已经是很明了,意思是:假如也和姜太公一样遇上一位明君,立下旷世之功,在数千年后,也将会引起人们的深深思考。读诗至此,看作者,根本没有因为挫折而放弃自己要实现的、抱“济世”的远大志向,而是正在用适合中国历史的、淡如水的一种君子情怀,去洞悉所谓中国人的“轩裳固有”。

  在元明际会之间,刘基的诗文可谓是以意蕴深沉而独树一帜,如果说刘基凄恻激愤、慷慨激越的经典作品主要集中在乐府的话,那么,类似五言律诗《题〈太公钓渭图〉》这样的写诗明志作品,便是刘基彻底醒悟,抛弃对元王朝的任何幻想,走上与姜太公一样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生活的历史见证。

tàigōngdiàowèi

liú míngdài 

xuánshìqúnhān huángdiàoshí 
yúnkànguì liúshuǐdànméi 
ǒuyīngféixióngzhào zūnwéizhěshī 
xuānchángyǒu qiānzǎirén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zhè)¹阴阴一径斜。
译文:小园中芳草萋萋,一直连接到邻家;弯弯曲曲的小径旁布满了枝繁叶茂的桑、柘。
注释:¹桑柘:桑木与柘木。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译文:躺着读陶渊明的诗,还未读完,又趁着点点小雨去瓜地松土锄草。

xiǎoyuán

yóu sòngdài 

xiǎoyuányāncǎojiēlínjiā sāngzhèyīnyīnjìngxié 
táoshīwèizhōngjuàn yòuchéngwēichúguā 
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
此君志欲擎(qíng)¹碧,耸出云头高百尺。
注释:¹擎天:举起天,托起天。
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只恐年深¹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注释:¹年深:年深日久,长时间。
笋称新竹,出土尖尖。其之始也,小极,细极,嫩极,毫不起眼。毕竟是观察敏锐,想象丰富的诗人,际智从这才冒出土面的小小新竹,已然看出了其擎天之志,入云之势,化龙之概。这种想象,以及将想象注入诗行,本身便是一种智能和魄力。际智自号愚庵,其实何曾愚也。际智斋室,号为茎草堂,自比一茎小草,孰知不也是一棵志欲凌云的新竹?诗写得精炼,生动,警策,颇有力度。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微风萧萧¹吹菰(gū)²,开门看雨月满湖。
译文:微风吹拂着湖中的菰蒲,沙沙作响;打开舱门查看是否下雨,却见到湖中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注释:¹萧萧: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²菰蒲:茭白和菖蒲,均为浅水植物。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舟人水鸟两同梦¹,大鱼惊窜(cuàn)²如奔狐。
译文:船工和水鸟都已进入了梦乡,一条大鱼受惊逃窜,仿佛奔跑的野狐。
注释:¹“舟人”句:意谓夜已很深,船工和水鸟均已进入了梦乡。²惊窜:受惊而逃窜。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译文:夜深了,人与物都静悄悄地,只剩下我独站船头,与自己的影子互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暗潮生渚¹²寒蚓(yǐn)³,落月挂柳看悬蛛
译文:潮水悄悄地上涨,那低咽的声息,恍如蚯蚓蠕动;明月悬挂在岸边的柳条上,犹如蜘蛛悬挂在交织的蛛网。
注释:¹渚:水边。²吊:怜悯。³寒蚓:即蚯蚓。⁴“落月”句:意谓柳树如蛛网,落月如蜘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此生忽忽¹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yú)²
译文:我这一生都在失意恍惚中,这清丽的境界,也只能此时欣赏,转眼就会过去。
注释:¹忽忽:失意恍惚状。²能须臾:如此之快。能,如此。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鸡鸣钟动¹百鸟散,船头击鼓²还相呼。
译文:鸡鸣声和晨钟声里,百鸟散去,只有船头的鼓音与之呼应。
注释:¹鸡鸣钟动:指天已拂晓。²击鼓:开船时打鼓招呼。

  诗描绘了舟中夜起后所观赏到的美丽画图,曲折有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曲情怀。全诗写得空旷奇逸,不染一点世俗烟火气,细微地写了夜宿湖中的景况。在描写中,尤其突出了一个“静”字,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动态还是静态,大景还是局部,都紧紧为写静夜服务。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是说诗人在舟中听到外面微风吹拂水草的声响,以为湖面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于是,推开船门,去欣赏雨景,然而,看到的却是满湖月色,波光粼粼。这是诗人起首二句描绘的境界。它不但巧妙地点出了 “舟中夜起”之题,而且,写出了诗人的幻觉。这种手法,前人也曾使用过,如唐人释无可 《秋寄从兄岛》云:“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但苏轼此二句,似比唐人之句更为成功。

  自“舟人水鸟”至“落月挂柳”六句,诗人描绘了舟中夜起后所观赏到的美丽画图,曲折有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曲情怀。此六句可分三层,两句一折, 写出了 “静”、“独”、“冷”三种心境。

  “舟人水鸟”两句,诗人以动静相衬的手法,着重描绘夜境之静:此时,舟人、水鸟都已进入了梦境,只有大鱼惊窜激起的水波声。这鱼声在静夜里格外响亮,以致使诗人误以为是一只狐狸在草丛中惊窜而去。将“大鱼”误作为“奔狐”,其中暗伏着将满是月华的湖面误作月光照耀下的草地,这是自“开门看雨月满湖”之后的又一次幻觉,它是暗伏着的,不易为人查觉。这境界,如梦如幻、极远极近、极奇极美,“静”字为其魂魄。

  诗人之所以如此喜爱这万籁俱寂的夜境,这需要多少了解一点儿苏轼当时的心情。苏轼早年曾“奋厉有当世志”,但二十余年仕宦生涯的体验,使他对之产生了厌恶情绪,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与诗人“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的天性格格不入,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与诗人自身的“野性”始终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诗人曾说自己是:“尘容已似服辕驹, 野性犹同纵壑鱼”(《游庐山次韵章传道》), 就正是这一矛盾的形象写照。

  苏东坡既不能真正归隐,丢弃自己“致君尧舜”的本来志向,又难以忍受污浊的官场生活,这就使他常常要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慰藉。“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的深层蕴涵也正在于此。白天,“举手摇足,辄有法禁”,那是“野性”的囚牢,人性的桎梏,而现在,在这个静静的夜色里,只有自己面对满湖的月光、惊窜的大鱼,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形影互相嬉娱,这是 “野性”的解脱,是骏马的脱羁,诗人手舞足蹈,陶然醉之了。此二句“独”字为眼,不仅写出此时此际之独,而且从潜意识上讲,苏轼一生独立危行,“一肚皮不合时宜”,也正是一种人生的孤独,是一种时代先觉者的孤独。“独”字承上,深化了 “静”界。

  诗人由 “静”至 “独”,总体来说,是陶醉自然,物我同一的境界,是一种愉悦的审美境界。然而,诗人是不能完全忘却尘世的,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深深思索,会突然闪过心头。于是, 诗人的心境转至 “冷”字,诗人面前的绝妙夜景也变得冷气袭人了:“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来自洲渚边的潮水在暗涨,其声幽幽咽咽,有如寒蚓蠕动的声音;挂在柳条之下的落月,犹如悬在丝端的蜘蛛。诗人使用 “暗潮”、“寒蚓”、“落月”、“悬蛛”这些充满暗色寒觉的意象,既进一步为这幅舟湖夜色图添画数笔,又象征和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为下一段的议论作了渲染铺垫。

  最后一部分,诗人以议论抒情作结。诗人想到,良辰美景,转瞬即逝,天明之后,又要开始那令人痛苦的仕宦生活。你听:在鸡鸣声和晨钟声的合奏里,夜里伴我度过了一个美好夜晚的百鸟都散去了,只有船头的鼓音与之呼应。苏轼此处用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中的“猿鸣钟动不知曙”句,反其意,写自己对夜色清境的留恋,暗示对白日“忽忽忧患”生活的厌恶。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95-96页
2、 陈衍 选编,沙灵娜,陈振寰 译注.宋诗精华录全译(上、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009-3-12:第309-310页
3、 赵山林,潘裕民.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中西书局 ,2009-10-1 :第96-97页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pǔ)¹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译文:客船在月色昏黄的时候停船靠岸,向岸上眺望,只见小客店里并无灯光,正准备关门。
注释:建溪:闽江的北源,在今福建省。¹收浦:即停船靠岸,“浦”是水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¹枫半死²,系舟犹有去年痕。
译文:将小船系在水边的一株枫树上,树的根部被溪水冲走了泥土,裸露于水面,偏枯的树干仍保存着去年系舟的斑痕。
注释:¹倒出岸沙:是指溪水从下面往岸上冲刷,在树木根部冲出一个缺口。²半死:即偏枯,树木的一种特异现象。

  这是旅途夜泊的一首小诗。建溪是闽江的北源,在今福建省。

  开头两句写泊舟的时间和望山所见。“客航”,表明是离家远行。“收浦”即停船靠岸,“浦”是水滨。“月黄昏”系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语,形容月光昏暗,表明天黑已久。昏黄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溪水上,一只小船划破水面,摇碎了月影,慢慢靠近岸边。有景,有人,有声,有色,景象非常幽静,画面非常优美。

  第二句是将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名句改造而成。孤舟夜泊,最关心的是客店,所以船一靠岸,就在张望,看见客房并无灯光,正准备关门。这里是“野店”,不是大的集镇,人家不多;而且为了方便行旅,必定临溪而设,所以极易望见。“无灯”,并不是说没有置备灯火,而是说没有点灯,野店固然简陋,但既是客店,也不至于连一盏灯也不置备。这里有两层含意:一是表明这个夜晚还没有客人,可见这里平常客人稀少;二是表明入夜已久,主人以为不可能再有客至,所以并未点灯,正准备关门睡觉。“欲”字下得很妙,它表明门将闭而未闭。如果已经闭门,则敲门叫门,会给投宿者带来许多麻烦;正是在这欲闭未闭之际,才使投宿者感到欣喜。

  下面两句写系舟,这里既是“野店”,就没有正规的码头,所以并无专门系舟的设备,只能把舟系在岸上的一株枫树上。上文店门欲闭未闭,是巧;此句枫树则是将死未死,是奇。“倒出岸沙”是说溪水从下面往里冲刷,在枫树根部冲出一个缺口,枫树一半的根得不到泥土的养料,加之又被系舟时的摇晃弄坏,所以“半死”了。“半死”谓死去了半边,就是偏枯,这是树木的一种特异现象。

  末句“系舟犹有去年痕”写系舟时所见,更加新奇。“去年痕”是说一年前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此时,说明在此停泊的客人不多。这仍然是荒村野店的地方才会有的景象。见此痕迹,令诗人感到很惊奇。

  此诗选用最有特征的景物,写出荒村月夜泊舟的静谧境界。既是作者的精心选材和巧妙构思,却又使人感到全是信笔直书即目所见。化用前人诗语而不露痕迹,另出新意,可见作者的诗才。《莆阳文献》说:“此诗荆公(即王安石)爱之,尝书坐右,后人误入荆公集中。”该诗是隽永可爱的一首佳作。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5-30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