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¹青鸦嘴²
译文:春天的寒风吹打着细如蚂蚁的蚕,桑树用尽力气才刚刚冒出新芽。
注释:¹努:用力冒出。²青鸦嘴:桑芽。
侵晨¹采桑谁家女,手挽²长条泪如雨。
译文:是谁家的女子在凌晨就起来采桑呀?手攀着柔长的桑条眼泪犹如下雨。
注释:¹侵晨:凌晨。²挽:攀着。
去岁¹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²叶放迟。
译文:去年幼蚕初眠就正是在这个时候,今年春天倒寒使得树叶生长延迟。
注释:¹岁:年。²春寒:指春天倒寒。
愁听门外催里胥(xū)¹,官家二月收新丝。
译文:听见门外里胥的催逼而感到愁苦,还在二月官家就已经来征收新丝。
注释:¹里胥:古代的一种官职。

  据《唐会要》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税的时间是在夏季。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官家在二月征收新丝。这是多么蛮横无理!阴历二月,春风料峭,寒气袭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见多么勤劳。可她却无法使“桑芽”变成桑叶,更无法使蚂蚁般大小的蚕子马上长大吐丝结茧。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想到此,她手攀着柔长的桑枝,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诗人不着一字议论,而以一位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先“画龙”后“点睛”,是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诗人先写蚕子细小,继写无桑叶可采,接着通过采桑女的泪眼愁思,写出今年蚕事不如去年。这些描写,抓住了“有包孕”的片刻,含意丰富,暗示性很强,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蚕细”可能会因“春寒”而冻死;无桑叶,蚕子可能会饿死;即使蚕子成活下来,但距离吐丝、结茧的日子还很远。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这期间,不知采桑女还要花费多少艰难辛苦的劳动。可是,就在这蚕细如蚁,初眠尚未进行,丝茧收成难卜的时候,里胥就上门催逼。这一点睛之笔,力重千钧,点出了采桑女下泪的原因,突出了主题。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

  诗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相结合。“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采桑女心中的忧虑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此诗语言质朴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绘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酷肖而生动。“青鸦嘴”比喻“桑芽”。“努”,用力冒出的意思。用“才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说明二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又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努”的动态。一“努”字,用拟人手法当即就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委会.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307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寒风吹打着细如蚂蚁的蚕,桑树用尽力气才刚刚冒出新芽。

是谁家的女子在凌晨就起来采桑呀?手攀着柔长的桑条眼泪犹如下雨。

去年幼蚕初眠就正是在这个时候,今年春天倒寒使得树叶生长延迟。

听见门外里胥的催逼而感到愁苦,还在二月官家就已经来征收新丝。

注释

努:用力冒出。

青鸦嘴:桑芽。

侵晨:凌晨。

挽:攀着。

岁:年。

春寒:指春天倒寒。

里胥:古代的一种官职。

赏析

  据《唐会要》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税的时间是在夏季。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官家在二月征收新丝。这是多么蛮横无理!阴历二月,春风料峭,寒气袭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见多么勤劳。可她却无法使“桑芽”变成桑叶,更无法使蚂蚁般大小的蚕子马上长大吐丝结茧。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想到此,她手攀着柔长的桑枝,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诗人不着一字议论,而以一位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先“画龙”后“点睛”,是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诗人先写蚕子细小,继写无桑叶可采,接着通过采桑女的泪眼愁思,写出今年蚕事不如去年。这些描写,抓住了“有包孕”的片刻,含意丰富,暗示性很强,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蚕细”可能会因“春寒”而冻死;无桑叶,蚕子可能会饿死;即使蚕子成活下来,但距离吐丝、结茧的日子还很远。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这期间,不知采桑女还要花费多少艰难辛苦的劳动。可是,就在这蚕细如蚁,初眠尚未进行,丝茧收成难卜的时候,里胥就上门催逼。这一点睛之笔,力重千钧,点出了采桑女下泪的原因,突出了主题。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

  诗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相结合。“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采桑女心中的忧虑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此诗语言质朴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绘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酷肖而生动。“青鸦嘴”比喻“桑芽”。“努”,用力冒出的意思。用“才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说明二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又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努”的动态。一“努”字,用拟人手法当即就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委会.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307页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税的时间是在夏季。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这首诗即侧面体现了这个制度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
唐彦谦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1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译文:我把握着两袋红色羽毛箭,来到河北,古之燕国和赵国的地方。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译文:正是射杀天狼----骚乱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时候,目睹军情激扬万分。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译文:在邯郸洪波台观看兵卒演习作战,我身佩长剑,遥望北疆的关塞。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译文:我想请缨参战,不愿意羁旅在南方的古越国地带,我要直趋燕然山,铭功勒石。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译文:将军的龙虎旗在风中猎猎,动员会上的歌声仍然在耳边不停歇。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译文:壮士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忧愁在投壶的活动烟消云散。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译文: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百战百胜,一举把敌人们全部消灭才回家乡。

  诗中明言其行止目:“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又抒其报国豪情日:“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或谓“发兵”指天宝十载安禄山讨契丹事,“请缨不系越”句亦涉同年发兵征云南事。总观全诗,乃北游途中抒怀之作.似不宜以时事附会。

  这首诗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曲折地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光明的憧憬。

参考资料:
1、 李白.《李太白集》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3.04:第290页
2、 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120页

dēnghándānhóngtáizhìjiǔguānbīng--bái

liǎngchìláiyóuyànzhàojiān

tiānlángzhèngshègǎnshíxián

guānbīnghóngtáijiànwàngguān

qǐngyīngyuèqiěxiàngyànránshān

fēngyǐnlóngzhōngzhuīpān

zhùluògāoyuètóuchóuyán

yáozhībǎizhànshèngdìngsǎoguǐfānghái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兰陵¹美酒郁金香²,玉碗³盛来琥(hǔ)(pò)光。
译文:兰陵美酒甘醇醉人散发着郁金的香气,盛满玉碗色泽如琥珀般清莹秀彻。
注释:¹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²郁金香:郁金的香气。郁金,指姜科姜黄属植物,其块根主要用为药材,亦可浸酒、染色。³玉碗: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⁴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但使¹主人能醉客²,不知何处是他乡³
译文: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畅饮,一醉方休,哪里还管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
注释:¹但使:只要。²醉客:让客人喝醉酒。醉,使动用法。³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这首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首《客中作》是这样开头的,郁金指姜科姜黄属植物,其块根主要用为药材,亦可浸酒、染色。古时用来浸酒,用郁金浸过的酒,呈金黄色,芳香 扑鼻。琥珀,松柏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此处形容美酒的色泽晶莹可爱。谁都知道,李白一生对美酒是情有独钟的,只要有美酒,李白便可以忘乎所以,美酒 对李白的神奇效力由此可见一斑。眼前又是同样的场合,只不过“金樽”换上了“玉碗”,人也不是在长安天子脚下,身处民间的李白更可以放浪形骸,尽情享受了,地方上的佳酿,也许更加别有风味,就是因为这首流千古的饮酒歌,到现在才会出现许多冠以“兰陵”字样的酒品。这时摆在面前的兰陵佳酿,色泽清洌,酒香扑鼻,李白看在眼里,美在心间,恨不得马上就喝它个一醉方休。不过,李白一生面对的美酒盛筵,何止千万?那么这一次使得李白忘记了乡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美酒,而是多情的主人。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5

zhōngzuò

bái tángdài 

lánlíngměijiǔjīnxiāng wǎnchéngláiguāng 
dànshǐ使zhǔrénnéngzuì zhīchùshìxiāng 
花穿帘隙透。向梦里销春,酒中延昼。嫩篁细掐,想思字、堕粉轻黏綀袖。章台别后,展绣络、红蔫香旧。□□□,应数归舟,愁凝画阑眉柳。
花穿帘隙透。向梦里消春,酒中延昼。嫩篁(huáng)¹细掐,相思字、堕(duò)中轻粘²(shū)³袖。章台别后。展绣络、红荐香旧。□□□、应数归舟,愁凝画阑眉柳。
译文:园中的花香穿过竹帘缝隙飘入室内,给室中的她带来了春的信息。可是这时在室中独处的她,却仍旧需要向梦中去频频寻觅那春天的消息,并且酌饮醇酒借以打发白天无聊的孤独时光。她漫步到园中竹林时,随手在幼竹枝上用指甲仔细地掐上“相思”两字。触景生情,她不由得流下了粉泪,沾湿了身上苎麻布制的衣服袖子。翻点着旧物,见到了这个五彩帕头,就回忆起曾与赠帕头的爱人在繁华的街头上分别时的情景。两个人分手虽已很久,打开帕头见到里面包着的红花虽也枯萎多时,可是仿佛花的香气仍旧留在这帕头里面。登楼后手扶阑干,她眺望着江上一帆接一帆的归舟。
注释:玉烛新:词牌名。《尔雅》云:“四时和谓之玉烛”,故取以为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上下片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法,上片第七句宜用上一下六句法。此首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¹嫩篁:幼竹。²粘:一本作“沾”。³綀:粗丝、粗葛织的布。一本作“练”。⁴章台:汉代长安的章台街,此处多歌楼妓馆。
移灯夜语西窗,逗晓帐迷香,问何时又。素纨乍试,还忆是、绣懒思酸时候。兰清蕙秀。总未比、蛾眉螓首。谁诉与,惟有金笼,春簧细奏。
移灯夜语西窗,逗¹晓帐迷香,问何时又。素纨(wán)²乍试,还忆是、绣懒思酸³时候。兰清蕙秀。总未比、蛾眉螓(qín)。谁诉与,惟有金笼,春簧(huáng)细奏。
译文:从前,郎君在家中的时候,有一回两个人同坐在西窗下,情意绵绵地秉烛夜话,事后两人又在洒有浓香的罗帐中缠绵至晓。起床后,男人问起她:“你什么时候又有了身孕?”她边穿着宽大的绢制孕妇服,边回忆着说:“记得那是在我懒于绣花,尽想着酸食吃的时候吧。”当她从回忆中惊醒后,又对眼前的孤独倍感哀怨,因此感叹:“生男孩还是生个女孩子好啊。因为男孩子长大后,他又会步他父亲的后尘出门去闯荡世界,久不归家的。但是,这种气话如今还能向谁去诉说呢?看来我只好说给笼中的画眉鸟听了。”
注释:¹逗:到,趁,临。²素纨:细白的薄绸。代指扇。³绣懒思酸:指苦夏或妊娠反应。⁴兰清蕙秀:一本作“□兰清蕙”。兰蕙,均为香草,喻女子的美丽聪慧。⁵娥眉螓首:指女子宽额秀眉之美。《诗经·卫风·硕人》:“螓首娥眉,巧笑倩令,美目盼兮。”螓,额宽正的似蝉而小的昆虫。峨眉,蚕之触角细长弯曲。⁶金笼:华贵的鸟笼。⁷春簧:黄莺悦耳的鸣声。簧,一本作“篁”。

  这首词的上片纯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了一位少妇思春、相思的缠绵情态;下片全系少妇的回忆。全词首尾衔接,以少妇的身份怀春、思春,又自怨自艾,将这位少妇的春情渲染得淋离尽致。

  首韵从窗外之花展开笔墨,写花之香气穿过珠帘缝隙透人室内。用一个“穿”字,将全词精神转入室内人事。二韵,写人事活动,“向”字统领两句,言日间饮酒,夜晚春眠,此为逆笔,回顾昔日共同生活之情景。“嫩细掐”一的,转笔到眼前,写对爱姬的思念之情赏回不绝,花园内,那幼竹上曾有自己用指甲刻下的思念诗句,那纷纷飘坠的花中,点点斑斑粘在粗衣上像是相思字隐隐约约。这两句写相思情,有实有虚,无论是幼竹还是落花都满含着深情。尤其“堕中”一句,更用拟人手法,将人之情赋予物上,可见出情之深。“相思字”三字点出题旨。“章台别后”韵,写别后之状,“章台”点出爱姬出身于歌楼妓馆,此以“章台”代指爱姬。此韵写别后,词人展示姫所赠之绣物,睹物思人,不胜惆怅。“红蔫香旧”点出爱姬已离去多时,“红”“香”呼应首韵之“花”与三韵中的“堕中”。“应数归舟”一韵,盼爱姬归来然而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不禁令人满怀愁绪地凝视阉外翠柳,听那画眉婉转而更思念爱姫。

  过片“移灯夜语西窗”一韵,转笔回溯昔日情事。“移灯夜语西窗”一句,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回想昔日剪烛夜话时缠绵亲切之状。“逗晓帐迷香”句,化用周邦彦《风来朝》:“逗晓看娇面。小窗深,弄明未遍。”言天将晓时,喜看娇妾卧于罗帐中的娇媚之态。“问何时又”一句,以设问句道出了昔日情爱不再的感慨。“素纨乍试”一韵,继续回忆两人昔日的愿爱生活。“素纨”即“纨素”,指扇子,“乍试”言季节,当是初夏之时,“还忆是、绣懒思酸时后”写爱姬在初夏时,有了倦懒、思酸的妊娠反应。“兰清意秀”二韵,又转笔写今日的思念。将爱姬之美貌动人,化用《诗・卫风·硕人》:“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来表达。写她有宽正的头额,细弯的蛾眉,顾盼多情的美目,巧倩的笑靥,这一切都难以忘怀。甚至连那清秀如兰蕙的聪明美丽的女子都比她不上。这里不仅用化典方法,而且用对比方法来称颂爱姬,可见情之深,意之重。“谁诉与”一韵,在结尾处一个转笔写到今日伤别之情,这内心的伤悲向谁倾诉,只有那金笼中的黄莺鸣啭似乎可以应和啊。此是空际转身法,由高峰转到低谷,感人至深。

  全词时空变化多,然脉络井井。一二韵忆昔日“销春”“延昼”之美况;三韵转笔写今日别后相思;四韵继写睹物伤情;五韵写盼归的痴情。过片,六韵逆笔写昔日恩爱之情;七韵继写昔日情事;八韵写今日回想爱姬之美好;九韵写今日无处诉说伤别之悲。善于炼字炼意,笔触细腻、新颖、生动形象。如“花穿帘隙透”一个“穿”字,由花之香展笔引入室内人事,笔墨简练而形象。“嫩篁细掐”的一个“掐”字,将爱得刻骨铭心的情态勾画得人木三分。如“相思字、堕中轻粘练袖”以虚笔写相思,既空灵又真挚。如“红蔫香旧”将人已久去,再睹旧物的感受,以新颖形象的词语表达。在创新词上除“红蔫香旧”外,还有“绣懒”“画阑眉柳”“春簧细奏”等等,其创造新词的功力颇为前人称许,清冯煦曰:“词家之有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蒿庵论词》)清彭孙遹《金粟词话》云:“梦窗之词虽琱缋满眼,然情致缠绵。”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北京:中国书店,2007:110-112
2、 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721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zhǐ)¹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译文: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注释:¹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译文: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译文: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译文: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第三句“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泥香带落花”描写了春天温馨、幸福的场面。尾句是对燕子勤劳地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yíngyàn

tiānmín sòngdài 

zhǐchǐchūnsānyuè xúnchángbǎixìngjiā 
wèiyíngxīnyàn xiàjiùliánzhē 
chìshī湿zhānwēi xiāngdàiluòhuā 
cháochéngchúzhǎng xiāngbànguòniánhuá 
齐人就赵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齐人就赵人学瑟¹,因之先调,胶柱²而归³,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译文:有个齐国人跟赵国人学弹瑟,由赵国人先调好了弦,齐国人就将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用胶粘住带回了家。三年都弹不成一首曲子,那齐国人埋怨赵国人。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原来这齐国人这么蠢。
注释:¹瑟:古代弦乐器。像琴。现在所用的瑟有二十五根弦和十六根弦两种。²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³归:返回,回去。⁴向:从前,原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