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绿英满香砌(qì)¹,两两鸳鸯小。
译文:鸳鸯草的绿叶撒满了飘香的石阶,叶间是成双成对鸳鸯般的小花。
注释:鸳鸯草:此草春叶晚生,小花在叶中两两相对而生,如飞鸟双翔,故名。¹砌:台阶。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译文:鸳鸯草一味欢娱,只当春日还长,全不管秋风早早来到。

yuānyāngcǎo--xuētāo

绿yīngmǎnxiāngliǎngliǎngyuānyāngxiǎodànchūnzhǎngguǎnqiūfēngzǎ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鸳鸯草的绿叶撒满了飘香的石阶,叶间是成双成对鸳鸯般的小花。

鸳鸯草一味欢娱,只当春日还长,全不管秋风早早来到。

注释

鸳鸯草:此草春叶晚生,小花在叶中两两相对而生,如飞鸟双翔,故名。

砌:台阶。

薛涛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 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藉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
(jí)¹宣城郡,风流数贡毛²
译文:宣城郡闻名四海,其中出产的毛笔更是甲天下。
注释:¹藉甚:谓声名甚大。藉,同“籍”。²贡毛:指紫毫笔。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
霜林¹收鸭脚²,春网荐³琴高
译文:当地人往往在秋天霜降时分入林收获银杏,到了春天,则下江捕捞鲤鱼。
注释:¹霜林:一作“林霜”。²鸭脚:木名,即银杏,以树叶似鸭脚而名。³荐:献。⁴琴高:传说中的周末赵人,于涿水乘鲤归仙。后来诗文常常借指鲤鱼。
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
共理¹林良守,今年辍(chuò)²省曹³
译文:共同治理政事须是贤良太守,今年你不再做京都的官吏。
注释:¹理:指治理政事。²辍:中止。³省曹:谓京官。省,官署名,指京师官署,如尚书、中书、门下各官署皆设于禁中,因称省。曹,古时分职治事的官署或部门。
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
平生割鸡¹手,聊试发硎(xíng)²
译文:可叹您一向大材小用,多年来只充当小小的县令,如今去了宣城,相信您一定会大展宏图。
注释:¹割鸡:子游为武城宰,提倡礼乐,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因以“割鸡”指县令之职。²发硎刀:硎,磨刀石。
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
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
译文:让我来说说宣城这个地方,请您停杯细听。
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
晚楼明宛水¹,春骑(jì)²(cù)³昭亭
译文:黄昏中一弯明净的宛溪环绕楼阁,飞驰的舟船停留围绕在敬亭山。
注释:¹明宛水:为“宛水明”的倒文。宛水,指宛溪,源出安徽宣城县东南的峄山,东北流为九曲河,折而西,绕城东,叫宛溪。²春骑:春水盈满,舟行迅疾如跑马,因以“春骑”喻舟船。³簇:犹言“簇拥”,众人护卫或围着。⁴昭亭:即敬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
䆉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
(bà)(yà)¹丰圩(xū)²,桁(háng)³卧讼庭
译文:水稻茁壮,圩田的农家生活富裕,刑具闲卧法庭,你理政简易清明。
注释:¹䆉稏:稻名。²丰圩户:使圩户丰足。圩户,指佃种圩田的农户,江淮多洼地,田边筑堤防水,称圩田。³桁杨:加在犯人颈上或脚上的大型刑具。⁴庭:诉讼案件的地方,犹今之法庭。
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
谢公¹歌舞处,时对²换鹅经³
译文:您就在谢朓曾经的治所,闲暇时校对下《道德经》。
注释:¹谢公:指谢朓,他曾在宣城任太守,他“勤于郡治、劝民教士、关心农政”,被称为“谢宣城”。²对:核对,校对。³换鹅经:即指老子《道德经》。

  第一首诗赞美了宣城物产的丰饶、景色的清嘉,并特别将土产的紫毫笔冠以“风流”的名号,暗指历代文人曾用此写下名诗佳篇,流传不朽。诗中又以调侃的口吻,说诗人舅氏往任太守,如以牛刀割鸡,一则叹其大材小用,一则赞其理政游刃有余。全诗多用借语、典故,显示其“无一字无来处”的特点。

  首联“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写在酒宴上告别,谈到舅舅李公择要去的地方,诗人便来了劲,一古脑儿倒出宣城的情况,让人们停住酒杯听他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讲。此联是侧面总写,提起人们对宣城了解的兴趣。

  颔联“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写了宣城的山水。春天来了,“山晚望晴空”的谢朓楼被清亮明静的宛溪河缠绕着,更显得高耸雄伟,多姿多彩。春光像跑马似的,跨越山山水水,簇拥围拢着敬亭山。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联的“明”与“簇”,皆活用看动词。

  颈联“罢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写了宣城是一个天然的粮仓,是一个讲究法治的地方。前句意思是说,圩户的种田人家,家家户户五谷丰登。后句写犯了罪就要处治,处治是依法律程序,不能乱来。“桁杨卧讼庭”,是一种有序的审判。当时黄庭坚的舅舅正任淮南西路提点刑狱,故黄庭坚用依法律程序来说事。

  尾联“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是写宣城民风淳朴,歌舞升平,讲求道德与教化。谢公谢眺,在宣城任太守时他“勤于郡治、劝民教士、关心农政”,给宣城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被称为“谢宣城”。歌舞处,指谢朓楼,那里歌舞升平,人民生活安逸。这些楼台歌舞是一种教化,时时焕起人们的道德良心。此联意下,一个地方的治理应该像宣城那样和谐安定,稻熟年丰。

  第二首诗咏赞宣城山明水秀的佳丽风光,并以想象之笔写出舅父到任后受到民众拥戴、歌舞欢欣的景象,以及百姓富足、政事简易清明的情形。且以曾在此地做官的谢脁来比喻舅父的文采风流,还特别用王羲之故事点明其淡泊心境。全诗笔法简炼,内涵丰富,虽未全脱送人上任的陈套,但因诗中多写入当地名胜、人物,平易亲切。

  黄庭坚是北宋诗的大家,造诣很高,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黄庭坚在文学艺术上是具有很高天才的,而又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作诗时,态度郑重,精心结撰。第一首,开头似叙事,接下来作描叙,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活用名词、动词为形容词,讲究字眼的锤炼,他通过奇特的意象、新颖的比喻和使事用典,达到了停杯细听说宣城的目的,形成一种峭拔生新的艺术效果。这种以叙述为诗、以议论为诗、以理趣为诗的独特艺术手法显示出他独特的个性风貌。

参考资料:
1、 黄宝华.黄庭坚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5-77
2、 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2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杨柳渡头¹行客²稀,罟(gǔ)³荡桨向临圻(qí)
译文: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
注释:¹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²行客:过客;旅客。³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⁴临圻:临近曲岸的地方。当指友人所去之地。“圻”,曲岸。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惟有相思¹似春色,江南江²北送君归。
译文: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注释:¹相思:此处指友人间的彼此想念。²江:大江,今指长江。

  王维这首送别之作意韵悠长,风神摇曳,绵邈蕴藉。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景中却蕴含深情:“柳”与“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但分别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友人乘坐的船只已经起航。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衬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刚才还很热闹的渡头,一下变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惟有诗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眼前只见友人所乘的船顺水而下,离自己越来越远。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远眺孤舟,写的是远景。而王维捕捉的是船夫荡桨的细节,写的是近景。同样写送行,李白之潇洒与王维之细腻,可见一斑。

  船儿渐行渐远,友人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友人乘船而去,只要再过一会儿,他们就将消失在诗人的视线之外。而这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重新相逢。想到这些,诗人的心中难免有些怅惘。这时,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是十分美丽的想象,有着无比蕴藉而深厚的感情。诗人似乎在对友人说: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围着你;我的牵挂、友谊也和这春色一样,时时刻刻包围着你,陪你一路前行。春满江南江北,情亦满江南江北。不必特意写离愁别苦,别情已经充盈了满篇。更巧的是,自然之景与深挚之情妙合无间,耐人寻味。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

  此诗描写的是最具普遍性的离别。与许多别诗一样,先用景色来制造—定的气氛,“行客稀”可见境地的凄清,反衬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末两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与牛希济《生查子》诗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句是作者突发的奇想,将春色比作心中对朋友的情谊,情景妙合无间,表露得非常自然。原本充满愁绪的离别被诗人写得哀而不伤,反而觉得形象丰满、基调明快,其动人的艺术魅力不可否认。

参考资料:
1、 陈贻掀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96-197

sòngshěnguījiāngdōng

wángwéi tángdài 

yángliǔtóuxíng shīdàngjiǎngxiànglín 
wéiyǒuxiāngchūn jiāngnánjiāngběisòngjūnguī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抓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聊斋志异》
天津弋(yì)¹得一鸿²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áo)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抓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tǐng)³。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聊斋志异》
译文:天津有个以猎鸟为业的人猎得一只雌雁,跟雌雁一起的雄雁跟随着飞到他家,盘旋哀鸣直到傍晚才离去。第二天,猎人早晨出房屋,那只雄雁已经来了,边飞边跟着他叫,随即又落到他脚下。猎人想把它捉来凑成一对。只见这只雄雁伸着脖子一俯一仰,吐出半锭黄金。猎人明白了它的心意,自语道:“是用来赎妻的啊!”于是,猎人便把雌雁放了。两只雁徘徊盘旋,似喜似悲,然后双双飞走了。
注释:¹弋人:以猎鸟为业的人。弋,射猎。²鸿:大雁。³铤:同“锭”做成块状的金属。⁴赎:用钱财换回抵押品。⁵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译文: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作为自己仇敌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利的一面。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秦有六国¹,兢(jīng)兢以强;六国既除,訑(yí)²乃亡。晋败楚鄢(yān)³,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wù)(zāng),孟死臧恤(xù),“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shěn)¹⁰今之人,曾不是思。
译文: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时刻小心谨慎,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被灭亡后,秦国骄傲自满,不久就覆灭了。晋国军队大败楚军于鄢陵,晋国大夫范文子对此感到忧虑。晋厉公不考虑范文子应知戒惕的意见,越发骄横起来,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最后被人杀死。鲁国大夫孟孙速憎恨大夫臧孙纥,孟孙速死后,臧孙纥感到忧虑;臧孙纥去孟孙速家里吊丧,哭得很悲伤,说孟孙速憎恶我,这就好像是能够帮助我治病的良药,现在孟孙速死了,没有了药物,我也无法久活。明智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何况当今某些人根本不去思量这个道理呢!
注释:¹六国:指战国时期与秦国争雄的楚、齐、燕、韩、赵、魏。²訑訑:骄傲自满的样子。³鄢:鄢陵,今属河南。⁴范文:范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⁵造怨:生怨。⁶孟孙:孟孙速,春秋时鲁国大夫。⁷恶:憎恶。⁸臧:臧孙纥,春秋时鲁国大夫。⁹药石:药物和治病的石针。¹⁰矧:况且,何况。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jīn)¹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mào)²。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译文:敌人存在就害怕,敌人没有了就得意忘形,解除戒备,骄傲自满,这恰恰会造成更大的祸患。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不存在了,思想就会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才能够长寿;自恃强壮的人,容易死于暴病;纵情逞欲而不知节制的人,不是傻瓜就是混蛋。我写下这篇《敌戒》诗,能够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可以免除过错和灾祸。
注释:¹矜:自夸。²耄:年老,昏乱。

  这篇散文精辟阐明了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全文除首四句接近序文的性质外,正文基本上是韵文,隔句或逐句押韵,语言古朴精简,是一篇较为典型的“戒”体文章。

  《敌戒》是作者在永州时所作。这篇短文,144个字,从秦灭六国后因自满而亡、晋厉公战胜楚国后反而招致内乱,以及臧孙纥对憎恶自己的孟孙速之死发出感叹这三个事例,鲜明地指出:敌人的存在虽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强的敌情观念,能够以敌为戒,常备不懈,奋发图强,就能够转害为利。

  作者用正反面的历史事实证明了“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客观规律,批判了“敌存而惧,敌去而舞”的形而上学思想,告诫统治集团要居安思危,表明柳宗元已经认识到对立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98-200
2、 柳宗元.柳宗元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245

jiè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jiēzhīzhīchóu érzhīwéizhīyóu jiēzhīzhīhài érzhīwéizhī 

    qínyǒuliùguó jīngjīngqiáng liùguóchú nǎiwáng jìnbàichǔyān fànwénwéihuàn zhī guózàoyuàn mèngsūnzāng mèngzāng  yàoshí wáng  zhìnéngzhīzhī yóuwēi shěnjīnzhīrén zēngshì 

    cúnér ér fèibèiyíng zhīwéi cúnmièhuò zhàoguò yǒunéngzhī dàomíng chéngbìngshòu寿 jīnzhuàngbào zòngjiè fěimào zuòjièshī zhějiù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泉涸(hé),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¹以湿,相濡²以沫³,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译文: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倒不如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
注释:¹呴:张口呼吸;嘘气。²濡:沾湿。³沫:唾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