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殊俗状巢居,曾台俯风渚。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
殊俗状巢居,曾台俯风渚。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
挂帆远色外,惊浪满吴楚。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
挂帆远色外,惊浪满吴楚。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
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
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
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连樯荆州船,有士荷矛戟。南防草镇惨,沾湿赴远役。
连樯荆州船,有士荷矛戟。南防草镇惨,沾湿赴远役。
群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水深云光廓,鸣橹各有适。
群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水深云光廓,鸣橹各有适。
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留滞一老翁,书时记朝夕。
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留滞一老翁,书时记朝夕。

èrshǒu--

qīngshāndàn姿báishuínéngshùpiànpiànshuǐshàngyúnxiāoxiāoshāzhōng

shūzhuàngcháocéngtáifēngzhǔjiāshìwànshěnqíngyánzhù

guàfānyuǎnwàijīnglàngmǎnchǔjiǔyīnjiāochīchūkòudào

kōngshānzhōngxiāoyīnwēilěngxiānzhěnhuífēngqīngshǔwànxiàng

luòluòchūxiùyúnhúnhúntiānshíjiǎdàoxínghánzhǎngjiāngbái

liánqiángjīngzhōuchuányǒushìmáonánfángcǎozhèncǎnzhān湿shīyuǎn

qúndàoxiàshānzǒngróngbèiqiángshuǐshēnyúnguāngkuòmíngyǒushì

tǐngyōuyōuqiáoliúzhìlǎowēngshūshícháo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译文:秋天的树林中的树没有一刻是安静的,落叶的声音频频把鸟儿惊起。
注释:摄山:即栖霞山,在今南京东北四十里。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译文:一整夜风吹叶落,好似在刮风下雨,连山中的月亮升上山头都不知道。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松门¹开积翠²,潭水入空明。
译文:打开简陋的松门,满目都是苍翠之色,潭水与天光相接,更觉澄澈而明朗。
注释:¹松门:用松枝编搭成的柴门。²积翠:指山光和山上松柏翠色浓郁。一说指用来编搭成柴门的松枝浓密青翠。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渐觉天鸡¹晓,披衣念远征²
译文:天鸡已经报晓,天渐渐亮了,披上衣服,心里又挂念起远行的事来。
注释:¹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²远征:远行。作者正为抗清复明而奔走。

  诗之着眼点在写摄山秋夕之夜景,但各联在时间上却并非是写同一时间内所见的景物而是随时逐步推移。首联、颔联写在枕上所闻所感,把心理活动描写得曲折生动;颈联写破晓前开门所见,表面写松阴,写潭水,其实都是写月色;尾联写披衣而准备重上征途。该诗寄情于景,借景言情,运笔如行云流水,婉转自如,活泼疏朗。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时间为初人夜。这时,山风怒吼,秋林摇曳,黄叶飘零,松涛阵阵,林中之鸟频频发出惊恐的叫声,整个林壑似乎处于一种惶惶不安的氛围之中,突出了摄山初夜之动态。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时间为夜半。这联以主观的想象同现实存在的矛盾以见山月之美。“一夜疑风雨”,是从首联的景物中得出的合理推理。由于入夜时风狂树动,故诗人猜测一整夜都将是秋风萧瑟,夜空如墨。殊不知事出所料,进入后半夜,风势趋缓,仰头一望,一轮山月却高挂中空,突出了诗人望见明月惊喜之情。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则写夜半后,开门所见月光下的景致:“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两句诗当化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出句“松门开积翠”,为“开门松积翠”之倒装句。此句写开门后看见松树之影,宛若苍翠欲滴、堆积交横之藻、荇。对句则写地下的月光,有如一泓潭水,清澈透明。两句诗虽受苏轼文的启迪,但一为文一为诗,诗自有诗之意趣,可谓自铸丽语。诗人似乎是毫不着力,随手便挥洒出一幅朦胧的月夜图。

  颔联、颈联同首联所写景物大有差异。首联为动景,颔联、颈联为静景,动景恶,静景诗人运用以动衬静,以恶衬美的手法,使二者形成鲜明对照,从而突出月夜之美。与此同时,景象的变化,又使意境更为丰富多彩,使结构富于起伏跌宕而不流于板直。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进入拂晓,以抒发游子他乡之孤苦收束:“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本来美好的月夜令人流连忘返,但由于诗人客居他乡,面对明月不能不生思归之念,正所谓“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披衣”这一动作,表现了诗人对月不寐。“披衣念远征”一句,显得情感低沉,无限旅思乡愁,悲酸凄苦之态尽在不言之中。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曾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尾联并非景结,而是情结。但由于诗人之情结,是建立在前两联美好月夜描状的基础之上,其情来得自然、真挚、深沉,故以情结仍能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心灵。

  此诗做到了自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景自然。全诗写景似乎都是按照自然界的真实景象描摹而成,不露人工痕迹。而于景物描状中又寓有个人内在之情。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二是层递自然。诗人以时间顺序逐步推移,依次写入夜、夜半、拂晓时之所见所感,层次井然,意转而脉不断,步步相生。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757-758

shèshānqiūzuò

jūn míngdài 

qiūlínjìngshù luòniǎopínjīng 
fēng zhīshānyuèshēng 
sōngménkāicuì tánshuǐkōngmíng 
jiànjuétiānxiǎo niànyuǎnzhēng 

柳腰空舞翠裙烟。尽日不成眠。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柳腰空舞翠裙烟。尽日不成眠。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吴社水,系游船。又轻年。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
吴社水,系游船。又轻年。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

  “柳腰”两句,述女子怀春。此言伊人身穿翡翠色的衣裙曼歌盘舞着柔软的细腰身。但是舞技虽妙,无人赏识,所以她只得兴趣索然地回房独眠,可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却又难以入睡。两句活现了一位孤独女子怀春时那种醒也不是,睡也不是的处境。“花尘”两句,写春眠景色。此言春季的白眠里是万紫千红,艳阳暖人;可是一到傍晚眠空中却又不知不觉地变得阴沉沉了。江南地区那种“春眠眠气十八变”时晴时雨的状况。词人用两句话,十一个字传神地概括出来。并且此处虽然明写眠气,暗中又刻划出那位独守空房女子的心情,也与这春眠眠气一样的忽晴忽阴,时喜时悲地不能自己。

  “吴社水”三句,点明地点。此言在吴地郊外一座土地庙旁的河中,拴着一艘游春的客船。女主人公感叹:时光过得多快啊!转瞬间又到了一年中的春眠郊游时节。“东风”三句,再写女子触景生情的心态。她说:“东风只管自己欢快地吹拂,却不管人世间万物的命运究竟如何?我见到燕儿又重新飞来室中,可见燕子尚能留恋旧宅;反过来说那羁旅在外的人啊,却仍是不见他的踪迹。因此我这个独守空房的女子,更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依无靠,在这初春的寒夜里,我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正是多么的难熬啊!”

zhōngqíng··liǔyāokōngcuìqúnyān--wényīng

liǔyāokōngcuìqúnyānjǐnchéngmiánhuāchénlàngjuǎnqīngzhòujiànbiànwǎnyīntiān

shèshuǐyóuchuányòuqīngniándōngfēngguǎnyànzichūláichūnhán

便恐东皇促驾回,小轩无事且衔杯。
便恐东皇促驾回,小轩无事且衔(xián)杯。
译文:我担心东皇催促着车马返回,这小屋里没什么事情可做,可以先端起酒杯愉快地喝一会儿。
不知何处桃花落,一片飞从屋角来。
不知何处桃花落,一片飞从屋角来。
译文:不知道桃花会飘落在什么地方,一片花瓣从屋角慢慢地飘来。

chūnjué--yóu

便biànkǒngdōnghuángjiàhuíxiǎoxuānshìqiěxiánbēi

zhīchùtáohuāluòpiànfēicóngjiǎolái

新烟初试花如梦,疑收楚峰残雨。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游情最苦。早柔绿迷津,乱莎荒圃。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
新烟¹初试花如梦,疑收楚峰²残雨³。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游情最苦。早柔绿迷津,乱莎(suō)荒圃(pǔ)。数树梨花,晚风吹堕(duò)半汀(tīng)鹭。
译文:试着点燃寒食后新举之火,烂漫的春花如梦似幻。巫山的雨云似乎在往回收敛,楚地山峰滴落的是残存的雨点,滞留在吴地繁茂林园的人已经归来,在秦楼梁上借宿的是旧时的紫燕,有同样的遭际,我们同病相怜,在天涯海角备费游子的苦辣辛酸,最苦是游子的情杯凄慘孤独。最先发现柔嫩的绿茵迷失了行船的口岸,杂乱的莎草布满荒芜的花圃。只有几株梨树,花朵儿开得缤纷烂漫,晚风轻拂,吹啊,吹啊,吹落的白鹭把沙汀占去了大半。
注释:¹新烟:即新火,寒食后新举之火。²楚峰:即巫峰、巫山。³残雨:即巫山云雨。⁴茂苑:花木繁茂的苑囿。⁵秦楼:即凤台,凤女台。传秦穆公为其女所建。在今陕西宝鸡县东。⁶惜:惺惺相惜。⁷柔绿迷津:“柔绿”指春草春树。“迷津”指迷路。⁸乱莎荒圃:此指乱草荒芜了圃田,昔日所游之圃已成荒烟乱草之地。
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澹月秋千,幽香巷陌,愁结伤春深处。听歌看舞。驻不得当时,柳蛮樱素。睡起恹恹,洞箫谁院宇。
流红江上去远,翠尊¹曾共醉,云外别墅。澹(dàn)月秋千,幽香巷陌²,愁结伤春深处。听歌看舞。驻不得当时,柳蛮樱素³。睡起恹(yān),洞箫谁院宇。
译文:随着江水漂走的红花一瓣接着一瓣,江水催送着花瓣已流得很远,翠绿的酒杯曾经把我们相伴,醉意爬上了脸颊,别墅仿佛在云山之外。淡淡的月色把秋千送到面前,大街小巷到处飘散幽香,伤春的深愁在聚结扩展,无法挽留当年听歌看舞的美好时间。无法挽留小蛮和樊素不再离散如今。睡意去后浑身乏力,心情仍然悒郁厌倦,只听得洞箫缓缓奏起洞箫,你来自谁家的庭院?
注释:¹翠尊:绿杯。翠,深绿色。尊,古代酒具。亦作“樽”。²巷陌:街道。³柳蛮樱素:化用白居易二妾樊素善歌,小蛮善舞的典故,代指爱姬。⁴恹恹:悒郁懒怠的样子。⁵洞箫:管乐器名。

  这首词上阕伤春,而伤春中处处有怀人之意,下阕怀人,而怀人中处处有伤春之情,将伤春与怀人打成一片,词境圆融。此词用笔曲折,善于转折收放,词句清丽,情致缠绵,将天涯做客、伤春怀人之意娓娓道出。

  上片首句点明时令。古时寒食节禁火,取榆柳之火为新火。“新烟初试”写寒食清明之景。“花如梦”写春未百花凋零之状。苏州古属楚国,故而称“楚峰残雨”。清明一过,春雨渐收,春光渐老,则春花凋零可知。“如梦”“疑收”又作揣测之语,词人心中尚有将来重聚之一线希望。“茂苑人归”三句指诗人回到苏州,而当时女子所住之地已人去楼空,空有燕在。词人不是苏州人,与秦楼燕皆是天涯为旅,因而有同病相怜之意。“游情最苦”承接“天涯为旅”而来。从“早柔绿迷津”至“半汀鹭”,细写“游情”之苦,而以一“早”字点出春归匆匆之恨。“柔绿迷津”既有“春草绿色,春水碧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离别意,又有情缘断绝、无路可通之感伤意。昔日所游之圃已成荒烟乱草之地。梨花也被风吹落汀州,与白鹭同飞,再不可见。梨花暗喻别离,又绾合次句之“残雨”,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之意,想见情人离别之难。“柔绿迷津”“乱莎荒圃”“晚风吹堕”皆呼应起首“花如梦”三字。人在旅途,烟花如梦,春末人孤,唯有芳草连天,迷津荒圃,秦楼燕飞,梨花满地,故而“游情最苦”。

  换头“流红江上去远”一句,明点“去”字,仍写姬去的感受,“翠尊曾共醉”二句,逆笔追溯往日两人共居时的欢乐,曾在别墅内共同酣饮。“云外”一词体现了二人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此韵共三句,倒含有今昔两境,可谓极尽转折跌宕之能事。“澹月秋千”一韵,平出,写姬去后的伤情。言自姬去之后,不管见到皎洁月下的秋千,还是闻到千陌万巷的幽香,都令词人愁结于此,伤春于彼。“听歌看舞”一韵,又逆笔写到昔日共居时,爱姬轻歌曼舞,多么令人惬意。“驻不得当时”一韵,转笔回到现实,姬人已去,歌舞消逝,不复存在。“柳蛮樱素”化用白居易二妾樊素善歌,小蛮善舞的典故,以此再度点出姬已去,欢已失。最后“睡起恹恹,洞箫谁院宇”平出,写自己今日之状。“洞箫”承上之“歌舞”行针颇密。“谁”字表达两层意思,一则写姬人已去,歌舞不在;二则,更表达了对姬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吴文英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2:64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01:162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开篇趣起,打趣自己,说只要清溪对岸有美酒,就可以招致自己这个难致的“幽人”前来。接韵以“更觉”的措辞,将自己与赵国兴暗中对照,以突出赵的“湖海豪气”。意谓因自己这样容易被招致,就更觉得赵这个有四方之志的湖海之士气度不凡、当卧百尺楼头了。“自叹”以下,直到结韵,全都是自我抒情。“自叹”一韵,伤惋自己年老才凋,作诗赋词,难以称意。上片末韵,明承起韵沽酒之辞,写自己得酒即醉、醉归于东风中的情态。暗接“不如人意”的句意,表达他欲因酒而排遣此愁的意思。有趣的是,这里写词人的醉态,不出以正笔,而以“松竹如醉”的曲笔来写,这就写透了他醉态朦胧的情态。而诗意正在“松竹如醉”的形容中。下片似写清醒时的思绪,其实是所谓“酒醉心灵”的思考产物。过片接上片末韵“东风”一词,写他对此春日美景若有所不足的遗憾感。此韵以“怎得”领起,表明所思所须实属不可得的用意。他所希望自己成为的,是庄周梦中那只栩栩然的物我浑一的蝴蝶,他希望作这一只蝴蝶,来纵情邀游于花丛间,把花底当成是整个的“人间世”即整个的世界。这就泄露了他希望忘世兼忘我的心意。而具有这种忘我兼忘世之想的人,显然是因为所承受的过于沉重痛苦之故,他在寻找着一个不可得的解脱。“记取”一韵,表明了他之所以想做庄周梦中的蝴蝶的部分原因。是因为暮春的江上,总是风狂雨骤,横暴的风雨从来不爱惜春天的美景,而要将它匆匆送走。“记取”一词,表明这种时光之忧,是他一直萦结在胸的旧伤痛。在“风雨”一句中,词人的悲凉、无奈之情可感。在这两韵里,花与春天的意象具有隐喻的色彩,它们隐指美好无憾的时光。同样,风雨也具有隐喻的色彩,它是作为破坏春天的对立面出现的,它是生命所不能把握的横暴力量的隐指。因为以上的隐喻色彩,所以尽管是写的自然春天的过程,也令词人产生了不能承受的“万斛愁”。这样无法称量的沉重愁恨,只有杯中酒才可以解除,因为它可以使人沉醉忘忧。而象征了富贵极盛的头上金貂,在此时光之优面前,则显得毫无意义———流逝的时光把金貂象征的富贵、把一切存在甩在自己的后面化为虚无。结韵关合全篇,以此词不过是一种《宾戏》的解释,把一切打空,用来回复赵知录。这样的结尾,固然表明了他的游戏态度,同时也更有深意。这深意就是,当词人反照自己的内心,发现了巨大的空虚和难以承受的痛苦时,他所去做的,不仅是以酒来沉醉忘情,更是要以排空一切的方式,来获得解脱。所以,这样的结尾,不是无聊的游戏,不是无意义的闲话,而是包容着一种压力和反压力的精神对抗的。

  本词在章法上,打破上下片分段的词体常用格式,从上片第三韵就开始转为单纯写自己,是为变格;但变中有不变,如下片全为上片末韵引起,写自己春日归途上醉酒后的忧思与解脱。在表意上,全词似散而聚。所谓散,是指它头绪众多;既赞友人,又自叹衰老才枯;既写耽酒情状,又写耽酒的原因;既抒发好景不常的生命幽恨,又写忘世遣愁的心理需要。所谓聚,是指这么丰富的情意,曲曲折折地都可以用酒来收结:衰老才凋的闲愁可以用酒来打发,好景不常的生命大悲可以凭酒来遗忘,想做庄周梦中的那只蝴蝶而不可得的苦恼可以借酒来平息,乃至功名富贵终归无用的虚无之悲可以以酒来消除。

niànjiāo··zhàoguóxìngzhīyùn--xīn

wèiměijiǔguòláishuídàoyōurénnánzhìgèngjuéyuánlónglóubǎichǐhǎipíngshēngháotànniánláikànhuāsuǒlǎoréndōngfēngguīchuānsōngzhúzuì

zěnshēnshìzhuāngzhōumèngzhōngdiéhuārénjiānshìjiāngtóusānyuèfēngwèichūnwànchóuláijīndiāotóushàngyínpíngguìduōxiàopiānliáodāngb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