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习习¹笼中鸟,举翮(hé)触四隅(yú)
译文:被关在笼中之鸟,虽然屡次要飞,但扇动翅膀就碰上了笼子的四边。
注释:¹习习:频频飞动貌。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译文:与人疏远难舍的穷巷的士人,抱着自己的影子独守空空的草房。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出门无通路,枳(zhǐ)(jí)¹塞中涂。
译文:出门去没有畅通的道路,枳壳树和荆棘挡住了前进的路途。
注释:¹枳棘: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译文:虽然有好的计策也不被人采用,处境困难好像干涸的池塘之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译文:在外没有微有的俸禄,回顾家里没有一斗米的储藏。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亲戚还相蔑(miè),朋友日夜疏。
译文:亲戚们都轻视他,朋友也一下子就疏远了。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苏秦¹北游说,李斯²西上书。
译文:苏秦向北方游说燕、赵等六国合纵抗秦,李斯西入秦国上书。
注释:¹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后被车裂。²李斯:秦朝丞相,后被腰斩。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俯仰生荣华,咄(duō)(jiē)¹复雕枯。
译文: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荣华富贵,不久又被杀死。
注释:¹咄嗟:形容时间短。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饮河¹期满腹,贵足²不愿余。
译文:偃鼠到河里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并不想有什么余存。
注释:¹饮河:比喻所求不多。²贵足:以知足为贵。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巢林栖(qī)一枝,可为达士模。
译文:鹪鹩在深林里栖息,只是借一枝树枝,它们实在可以为达士的楷模。

yǒngshǐshǒu ·

zuǒ wèijìn 

lóngzhōngniǎo chù 
luòluòqióngxiàngshì bàoyǐngshǒukōng 
chūméntōng zhǐzhōng 
shōu kuàiruòchí 
wàiwàngcùn nèidǒuchǔ 
qīnháixiāngmiè péngyǒushū 
qínběiyóushuì 西shàngshū 
yǎngshēngrónghuá duōjiēdiāo 
yǐnmǎn guìyuàn 
cháolínzhī wèish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被关在笼中之鸟,虽然屡次要飞,但扇动翅膀就碰上了笼子的四边。

与人疏远难舍的穷巷的士人,抱着自己的影子独守空空的草房。

出门去没有畅通的道路,枳壳树和荆棘挡住了前进的路途。

虽然有好的计策也不被人采用,处境困难好像干涸的池塘之鱼。

在外没有微有的俸禄,回顾家里没有一斗米的储藏。

亲戚们都轻视他,朋友也一下子就疏远了。

苏秦向北方游说燕、赵等六国合纵抗秦,李斯西入秦国上书。

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荣华富贵,不久又被杀死。

偃鼠到河里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并不想有什么余存。

鹪鹩在深林里栖息,只是借一枝树枝,它们实在可以为达士的楷模。

注释

习习:频频飞动貌。

枳棘: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

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后被车裂。

李斯:秦朝丞相,后被腰斩。

咄嗟:形容时间短。

饮河:比喻所求不多。

贵足:以知足为贵。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八首。《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73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公元273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朝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晋灭东吴,是在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咏史八首》作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以前。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96-406
2、 王祖舜 张惠兰 刘早兴.《咏史八首》读左思.文史月刊,2014(03):68-73
左思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 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桥,愁坐话无憀¹
注释:¹无憀:百无聊赖。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好留蛮样到春宵。三眠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ɡǔ)(duò)¹同烧。好留蛮样²到春宵。三眠³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注释:¹榾柮:柴疙瘩。²蛮样:白居易称其家妓小蛮腰细、善舞,有“杨柳小蛮腰”句。故称柳条为“蛮样”。末句“腰”字,亦承此意。³三眠:喻柳条在春风中起伏之状。典出《三辅旧事》。
此词咏寒柳而通篇不出一“柳”字,已觉难能;下阕“榾柮”与“蛮样”并列,化俗为雅,尤为可贵。

línjiāngxiān··hánliǔ--chénwéisōng

bié西fēngqiáocuìshéndòngyúnliúshuǐpíngqiáobìnghuángbànpiāopiāoluànsāndiǎnchóuzuòhuàliáo

yún西cūnmáoshězhòngduòtóngshāohǎoliúmányàngdàochūnxiāosānmiánmíngsuìshìzhòngdòuxiǎolóuyāo

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
芳屏画春草,仙杼(zhù)¹织朝霞。
译文:美丽的屏风上画着春天的花草,仙女的机杼上织着早晨的云霞。
注释:¹杼:织布机上的筘,古代亦指梭。
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译文:但是这些又怎比得上青山绿水的道路上,迎面飞舞而来的花瓣呢。

líntáng怀huáiyǒu--wáng

fāngpínghuàchūncǎoxiānzhùzhīcháoxiá

shānshuǐduìmiànfēihuā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白玉堂¹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译文:白玉堂前有一棵梅花树,梅树花谢花开,却不知为谁而开为谁而谢。
注释:¹白玉堂: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唯有¹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译文:年复一年,不见旁人相惜,唯独那吹拂的春风,每年归来相探。
注释:¹唯有:只有,唯独。

  这首诗前两句很有《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自怜之意,后两句的春风一年一度的相惜,有传达出一种惆怅和无奈之感,但是还是有感谢之意在,或许花落花开不为春风,但是春风却依然牵挂。作者的惆怅自怜情怀显露无疑,孤芳难自赏,唯有春风来。诗句当中自然也有对春风的感激。

  鉴赏这是一首集句诗,即集合前人诗句而成。集句体诗,始于汉魏间诗人应璩、傅咸,唐人称为“四体”, 至宋时盛行。王安石最为擅长,能因难见巧,信手拈来,顷刻而就。这首“梅花”绝句(《王文公文集》卷七九题作《送吴显道》),系截取唐宋四位诗人的诗句,经过巧妙组合,赋予新意,而又辞气相属,如出己手,无牵强凑合的痕迹。 “白玉堂前一树梅”,出自唐代诗人蒋维翰的《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入得来?”(《唐人万首绝句》卷十二)“为谁零落为谁开”乃是唐代诗人严惮《惜花》中的一句:“春光搏扔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同前卷三七)而“唯有春风最相惜”则是唐代诗人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中的诗句:“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人万首绝句》卷二五)最后一句“一年一度一归来”则出自宋初詹茂光妻的《寄远》:“锦江江上探春回,消尽寒冰落尽梅。争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归来。”(《宋诗记事》卷八九)诗中的梅花,既有“零落”又有“开”,表明了诗人对万事万物变化无常的感受,让读者在看到花木零落的同时,又欣赏到梅花迎春、春光明媚的景色。一年一度的冬去春来,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这首诗主要是借原诗句所包含的情绪色彩和象征意蕴,来显示与烘托一种朦胧迷离的内在心境。晚年的王安石心境确实有所变化,从倾向改造世俗社会转向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从为人转向为己,个人的自由在他心目中更加重要。他已经超越了世俗与入世的分别,体会解脱的自在,体会融入自然的恬静,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méihuā

wángānshí sòngdài 

báitángqiánshùméi wèishuílíngluòwèishuíkāi 
wéiyǒuchūnfēngzuìxiāng niánguīlái 
殿中丞丘浚,尝在杭州谒释珊,见之殊傲。顷之,有州将子弟来谒,珊降阶接之,甚恭。
殿中丞丘浚(jùn),尝在杭州谒(yè)¹释珊²,见之殊傲。顷之,有州将子弟来谒,珊降阶接之,甚³恭。
译文:殿中丞丘浚,曾经在杭州拜访过一个叫珊的和尚。见面时那和尚显得特别傲慢。一会,有州将的子弟来拜见,珊下到台阶下面来迎接他,很是恭敬。
注释:¹谒:拜见。²释珊:叫珊的和尚。佛徒大多以 “释”或“僧”为姓。³甚:很,非常。
丘不能平, 伺子弟退, 乃问珊曰:“和尚接浚甚傲, 而接州将子弟乃尔恭耶?”珊曰:“接是不接, 不接是接。”丘勃然起, 杖珊数下曰:“和尚莫怪, 打是不打, 不打是打。”
丘不能平, 伺¹子弟退, 乃问珊曰:“和尚接浚甚傲, 而接州将子弟乃尔恭耶?”珊曰:“接是不接, 不接是接。”丘勃(bó)²起, 杖珊数下曰:“和尚莫³怪, 打是不打, 不打是打。”
译文:丘浚(心中)不能愤愤不平,等那子弟离开后,就问那和尚说:“你接见我丘浚很是傲慢,而接见州将的子弟却那么恭敬?”珊说:“接待是不接待,不接待是接待。”浚勃突然起身,用杖打了珊几下说:“和尚不要怪罪,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注释:¹伺:等待。²勃然:突然。³莫:不要。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
我今寻阳¹去,辞家千里馀(yú)
译文:今天我离开了寻阳,已经是离家千里之外了。
注释:¹寻阳:即浔阳,故郡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译文:住在水中荷花边,为你寄上一封家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虽不同辛苦,怆¹离各自居。
译文:虽然辛倦不相同,却因为两地分离而悲怆。
注释:¹怆:伤悲,凄怆。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shū)¹
译文:我自从到秋浦之后,三年中很少收到北来的书信。
注释:¹疏:稀少。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译文:年轻的容颜已经老去,头上的白发没有办法除去。
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
有客自梁苑(yuàn)¹,手携五色鱼²
译文:有个客人来自梁苑,手中提着五色鱼。
注释:¹梁苑:又叫梁园,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当时,李白的家眷正迁居河南。²五色鱼:指书信。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信封。李白所谓“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即指妻子托人捎来的书信。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译文:打开鱼肚子看到你的书信,问我有什么打算。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江山虽道阻¹,意合不为殊(shū)²
译文:虽然路途遥远,江山阻隔,但我们心念如一,永远不变。
注释:¹道阻:道路阻隔。²殊:两样,不同。

  全诗采用自述或诉说的语气,如话家常。一开始就说:“我今寻阳去,辞家千余里。”语言平白如话,十分简朴,和口语没什么区别,平实而意蕴较深。如“虽不同辛倦,怆离各自居”,说妻子虽然不曾和自己一样奔波,一样辛倦,但二人相距千里,各自感到独居之倦是一样的。一个“怆”字将离别之倦写的悲伤凄然,牵动人的情感。又如“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诗人抓住妻子的“红颜”,自己的“白发”,写一个因愁悲而红颜落尽,一个因忧伤而白发拔掉又长,两颗悲伤已极的心是同样的。写得情深意切,耐人咀嚼。还如“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一封家书,难得一捎,内容一定不少,诗人却只引出一句:“归问我何如。”这显然是妻子说一千道一万中最关心的,也是诗人最盼望的,因而也是最能反映夫妻之间的情感的。此言一句胜万句,读着它便津津然生于口腹间。诗歌的最后不是让妻子如愿,而是诗人继续前行:“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虽然行程在继续,道路阻隔,相距越来越远,但两人都在经常思念对方,两颗心永远连在一起。到此搁笔,余味深浓。

  总之,这首诗是在平淡中见真情。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90-29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