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阙忤明主,南方随白云。沿洄滩草色,应接海鸥群。
北阙忤明主,南方随白云。沿洄滩草色,应接海鸥群。
建德潮已尽,新安江又分。回看严子濑,朗咏谢安文。
建德潮已尽,新安江又分。回看严子濑,朗咏谢安文。
雨过暮山碧,猿吟秋日曛。吴洲不可到,刷鬓为思君。
雨过暮山碧,猿吟秋日曛。吴洲不可到,刷鬓为思君。

zhōufēnshuǐliúzhǎngqīng--jiāyòu

běiquēmíngzhǔnánfāngsuíbáiyún沿yánhuítāncǎoyīngjiēhǎiōuqúnjiàncháojǐnxīnānjiāngyòufēnhuíkànyánzilàilǎngyǒngxièānwénguòshānyuányínqiūxūnzhōudàoshuābìnwèijūn

李嘉祐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 1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挂席¹东南望,青山水国²³
译文:扬帆起航,远望东南方向,高山水乡还很遥远。
注释:¹挂席:挂帆,扬帆。²水国:犹水乡。³遥:遥远。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zhú)(lú)¹争利涉²,来往接³风潮
译文: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乘风破浪前进吧。
注释:¹舳舻: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²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³接:靠近,挨上。⁴风潮:狂风怒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问我今何适¹?天台访²石桥。
译文:若要问我现在要去哪里?我要到天台山观赏石桥。
注释:¹今何适:现在到哪儿去。²访,造访,参观。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坐看霞(xiá)¹晓,疑是赤城²³
译文:朝霞映红的天际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
注释:¹霞色:云霞的颜色。²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³标:山顶。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评价),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录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可见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到此自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自问自答:“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这里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的神情风采之中。

  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言省净,表现朴质,没有用一个精美的字面,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一般说,“望”比较着意,而且不一定能“见”,有张望寻求的意味。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联,“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

  此诗似乎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它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有兴味贯串全篇。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平仄全合),然而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当然与近体诗刚刚完成,去古未远,声律尚宽有关;同时未尝不出于内容的要求。这样,它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7-88

zhōuzhōngxiǎowàng--mènghàorán

guàdōngnánwàngqīngshānshuǐguóyáo

zhúzhēngshèláiwǎngjiēfēngcháo

wènjīnshìtiāntái访fǎngshíqiáo

zuòkànxiáxiǎoshìchìchéngbiāo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衰草残阳¹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²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³
译文:放眼望去,斜阳铺满了整片荒芜的草地,祐之在浮梁,算不上身世飘零,倒像一只失群之雁飞翔天外。与祐之分别,只有靠痛饮才能安慰自己凄凉的心境。在江边漫步,是醒酒,也是思念。
注释: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祐之弟:辛助,字祐之,辛次膺之孙,辛弃疾族弟。¹残阳:斜阳。²天外孤鸿:游子飘流的形象。孤鸿:失群之雁。苏轼《卜算子·黄州之惠院寓居作》:“谁见幽 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³行人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行人,辛弃疾自称。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会少离多¹看两鬓(bìn)。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²,被他引惹其他恨³
译文:因见面少别离多使我两鬓白发增多,本来就很相思,近来因为生病,就更加想念。不是离别之愁难以了结,是离别之情引起了其他遗憾。
注释:¹会少离多:见面的时间变少了,分开的日子变多了。²整顿:整理,处置。³其他恨:指辛弃疾南渡以来,理想落空,屡遭打击,被迫退闲,年华虚度,恢复大计难以实施。整顿:收拾,了结。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言触目所及无非凄凉之景,烘托送别愁苦气氛,下片用递进句法,层层深入地写离愁。全词曲折含蓄,意境深远。

  词的上片写送别。第一句写景。“衰草残阳” 四字,既写出送别时的凄清景色,又暗示出送别的时间与节令,即秋天的一个傍晚。“三万倾”写范围之广,言触目所见无非凄凉景色,烘托出送别时的愁苦气氛。“不算” 二句写辛祐之只身漂泊在外。但话说得既婉转又艺术。意谓您虽只身在外但算不上身世飘零,倒像孤鸿缥缈欲仙,清静幽雅,把愁苦的气氛稍微冲淡一下。“几许” 二句写别后情况。“凄凉” 而言“几许”,可见其愁并不太重。“ 须痛饮”三字,谓只要痛饮,便可消除离愁别苦。柳永《雨霖铃》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待外”句似从柳词化出,谓明早江头,行外自会醒来,愁也没了。这两句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是精心结构,饱含着作者对祐之弟深切的关怀之情。

  词的下片写离愁,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第一句写离苦。意谓“会少离多”,从两鬓上可以察知。因为“外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是离愁把外折磨得两鬓苍苍了。“万里” 二句写病苦。“万缕千丝”紧承上句明写发乱,实写愁重。“何况”句使用递进句式,盲新来患病,怕难以相见,更加重了离别之苦。“不是”二句写由此引起的其他愁恨。言离愁犹可整顿,而国恨家愁就无法排遣了。作者不说家国之愁而言“其他恨",就多了一层曲折。下片五句三层,一层比一层深入,而结句又以含蓄手法出之,意在言外,更耐外寻味。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母庚才,顾之京副主编;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北京市:中国书店,2006.01:510-511

diéliànhuāsòngyòuzhī--xīn

shuāicǎocányángsānwànqǐngféngpiāolíngtiānwài鸿hóngyǐngliángtòngyǐnxíngrénxiàngjiāngtóuxǐnghuìshǎoduōkànliǎngbìnwànqiānkuàngxīnláibìngshìchóunánzhěngdùnbèiyǐnhèn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bǐ)¹²兮,匪车偈(jié)³兮。中瞻(zhān)周道,中心怛(dá)兮。
译文:那大风呼啸起来旗带飘荡,那车儿飞奔起来辚辚作响。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心里陡然涌起无尽的忧伤。
注释:¹匪风:那风。匪,通“彼”,那。²发:犹“发发”,风吹声。³偈:疾驰貌。⁴周道:大道。⁵怛:痛苦,悲伤。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匪风飘¹兮,匪车嘌(piāo)²兮。中瞻周道,中心吊³兮。
译文:那大风呼啸而来左右回旋,那车儿飞奔起来轱辘响转。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我心里无尽悲伤好不凄然。
注释:¹飘:飘风,旋风。这里指风势疾速回旋的样子。²嘌:轻快貌。³吊:悲伤。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谁能亨(pēng)¹鱼?溉²之釜(fǔ)³(xín)。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译文:哪位妙手烹制鲜美的河鲤?我愿为他当助手洗净锅底。哪位朋友准备西归故乡去?为我捎回一切安好的讯息。
注释:¹亨:通“烹”,煮。²溉:旧说释洗。闻一多《风诗类钞》则以为溉通“摡”,“摡同乞,给予也”。³釜:锅子。⁴鬵:大锅。⁵怀:遗,带给。⁶好音:平安的消息。

  此诗前两章字句略同,意思重复,写法也一样。前两句写所见之景,后两句直抒胸中忧思。开篇即进入环境描写:那风呼呼地刮着,那车儿飞快地跑着。诗人回头望一望远去的大道,心中禁不住地悲从中来。诗人滞留东土,伫立大道旁,见车马急驰而过,触动思归之情。他的心也随急驰的车辆飞向西方,但是,车过之后,留下一条空荡荡的大道和他孤身一人,车去而人竟未去。风、车之急速,他人之已归去,与自己之滞留不得归,动与不动,形成多层对比。“顾瞻周道”,描绘诗人徬徨无奈情状如在目 前。这时诗人再也按捺不住满腔的忧伤,终于喷发出强烈的心声:“中心怛兮”,“中心吊兮”。其声如急管繁弦,反映诗人思归的急切心态。

  第三章句法忽变,陡然一转,以“谁能”二句起兴,兴中有比,是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中发出的求援呼声,“谁将”二句,写诗人既不得归,只好托西归者捎信回家,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这次着也未必能实现,“谁能”、“谁将”均是疑问希冀之词,还没有着落。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思乡殷切,羁旅愁苦,反以“好音”以慰亲友,情感至为深厚。有人认为最后一章“谁能享鱼?溉之釜鬵”二句,是用来概括使国家政治恢复到先祖时代的政治方法的,可联系老子所言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来理解。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85-287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88-289

fēng

míng xiānqín 

fēng chējié zhānzhōudào zhōngxīn 
fēngpiāo chēpiāo zhānzhōudào zhōngxīndiào 
shuínéngpēng gàizhīxín shuíjiāng西guī huái怀zhīhǎoyīn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烛影摇红,向夜阑(lán)¹,乍酒醒、心情懒。尊前²谁为唱《阳关³》,离恨天涯远。
译文:夜阑人静,我从沉醉中醒来,独自对着微微摇动的烛光,黯然神伤。我不禁回忆昨夜在送别的酒席上,我为他唱起的《阳关三叠》。而现在,他已离我远去,让我的离愁别恨追随他直到天涯。
注释:¹夜阑:夜深。²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³阳关:即《阳关曲》。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táng)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译文:我深感无奈,往日欢愉已烟消云散。清晨起来,我凭栏远眺,不见他的踪迹。一阵东风吹来,我不由悲从中来,泪如潮涌。就这样痴痴凝望。不知不觉已黄昏,海棠花已谢,燕子正归巢。夕阳下,庭院更显凄清寂寞。

  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谴绻,感人至深。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烛影摇红”,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当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内,只觉得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唯有一枝孤零零的蜡烛摇着红色的光焰。“长”字状静定空气中之麝烟,似目前:“摇”字形容微风中之烛光,亦分明可睹。后来汤显祖《牡丹亭》烛影摇红,意趣盎然引人遐想。“向夜阑”,是说临近天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说:“向,犹临也。”“夜阑”,是说夜将残尽。更深夜阑之际,女主人公宿酒初醒,神思慵怠。着一“懒”字,写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虽未言“忆”,而回忆之意已隐然逗出。“尊前”二句,才开始落到忆字上。这里的倒叙不是平铺直叙地回忆,而是人物抒情时将往事自然而然地带出来,这样就比客观地描述要生动得多,感人得多。“尊前谁为唱《阳关》”,说的是饯别故人之时,她无可奈何地唱了一曲送别之歌。至此,可知她的“酒醒”乃是饯别时喝醉了的,前呼后应,针脚绵密。“谁为”二字,饱含着幽怨。她虽然唱了《阳关》,但又是懊悔,又是怨恨,充满了自怨自艾的情绪,至于为何,又不点透,这样此句便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离恨天涯远”,蝉联上句,意境又进一步拓开。大凡词中写离情的,常常说“魂梦绕天涯”,此处女主人公本睡中,却直接用了“离恨”,这就避免了落套。此词不主故常,刬尽华藻,直抒胸臆,纯以情语见长。离恨远至天涯,表明她的思绪也跟踪故人而去,其情之深挚,露于言表。

  下片起句用了一个典故,暗示幽会之后,故人音讯杳然。宋玉《高唐赋序》云:“妾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暗示楚怀王遇巫山神女,成为后世文人骚客寄迹青楼的代称。“云沉雨散”,暗示词中女主人公乃是一名青楼女子。而冠以“无奈”二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似乎可以听到这名不幸的青楼女子的叹息声。

  以下几句时间跨度较大,即从夜阑酒醒,到这时的倚阑远眺,再到黄昏时的庭院。这长长的过程中,她几乎无时无刻不思量。此词意境空灵幽丽。黄庭坚云:“晋卿(王诜字)乐府,清丽幽远,工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词林纪事》卷五引)以这段评语来衡量此词,也颇为恰切。从这几句,可以想见女主人公斜倚阑干,凝神远望的神态。她那双盈盈泪眼饱含着离情别绪,饱含着怨恨和忧思。“东风”二字,勾勒出她特定的氛围中苦盼的神情,丰神独具,颇有韵味。  

  词最后以景语作结。“海棠开后”,是说花落春残,象征女子的芳华易逝,境已惨矣:“燕子来时”,是以归燕反衬故人之未归,激发和增添女子之离思,情更凄然。此处化用晏殊《破阵子》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把“梨花”易为“海棠”,并压缩为一联四言偶句,以更为凝炼的词笔表现人物的伤春之感和念远之情。这两个并列的句子一写花,一写鸟,原为两景,接着“黄昏庭院”一句,便把两景融合一个统一的意境中,自然浑成,思致渺远,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571-573页

rén ·zhúyǐngyáohóng

wángshēn sòngdài 

zhúyǐngyáohóng xiànglán zhàjiǔxǐng xīnqínglǎn zūnqiánshuíwèichàng yángguān  hèntiānyuǎn 
nàiyúnchénsàn pínglángān dōngfēnglèiyǎn hǎitángkāihòu yànláishí huánghūntíngyuàn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小雨初晴回晚照¹。金翠²楼台,倒影芙蓉³沼。杨柳垂垂风袅(niǎo)。嫩荷无数青钿小。
译文:小雨初停云消散,夕阳照庭院。金碧楼台,芙蓉池中倒影现。微风习习,杨柳亦依依。无数嫩荷尖尖角,好似翠钿。
注释:¹晚照:夕阳的余晖;夕阳。²金翠:金黄、翠绿之色。³芙蓉:荷花的别名。⁴袅袅:纤长柔美的样子。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¹老。
译文:如此园林,风景无限美。流浪归来,没了心情去赏欣。独自坐到天黄昏,悄悄庭院无一人。惆怅凄苦心烦闷,更添颜老人憔悴。
注释:¹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

  王诜字严卿,开封人,约与苏轼等同时。官做得很大,曾任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但在1079年(元丰二年),曾坐罪,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安置,直到1086年(元祐元年),才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从该词的“流落归来”、“更添得朱颜老”等句看,此词可能是他官复原位后所作。

  这是一首触景抒怀、感慨生平的词。上阕除“回晚照”三字或许寓有一种特殊的、自身的含义外,其余几平全是写景。将近黄昏时,一场小雨刚刚飘洒而过,阳光又从云隙中钻出。虽然只是夕阳回照,但经过雨水冲洗过的后园里的景致却格外清新,一片生机,春意盎然。那被阳光笼罩着的楼台,金翠相耀,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沼塘里,分外美丽;那经过小雨清洗、绽满新芽的杨柳枝,一丝丝地低垂着,在微风的吹拂下,正在轻轻地摇曳;那池塘里无数的荷花,虽未绽开,但花蕊经过雨水的洗涤,就如同女子头上的青钿一般玲珑细巧,十分逗人喜爱。

  面对园林内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作者不禁感概万千,触动情怀,联想到了自己一生的官场起落。所以从下阕开始,作者转入抒情了。“似此园林无限好”一句,既总括了上阕的景物描写,又开启了下阕的无限情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当自己“流落归来”,面对园林美好春景,本百感交集,有无限情绪,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究竟在想些什么,反而感到一股莫名的空虚,觉得“心情少”了。一个人悄悄地面对清静的黄昏园林,将人、景、心情三者融成一片,凝在一起,这种静态描写所显示的复杂心情,恐怕并不弱于一种热烈的激情描写。而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作者面对春光和景物,只牵动了一种情怀,那就是人变老了,揭出了全词的主旨和意蕴。

  该词写景抒情,十分清楚。而写景又为抒情服务,使整首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来万千思绪,一时却反觉“心情少”,最妙。写出了一种空洞迷茫、时光流逝的失落感。全词将盎然的自然景物与黄昏夕阳和作者的衰老心情反衬着写,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而全词的题意至末句方才跃出,既总括全词,又有点题之妙。

diéliànhuā ·xiǎochūqínghuíwǎnzhào

wángshēn sòngdài 

xiǎochūqínghuíwǎnzhào jīncuìlóutái dàoyǐngróngzhǎo yángliǔchuíchuífēngniǎoniǎo nènshùqīngdiànxiǎo 
yuànlínxiànhǎo liúluòguīlái dàoliǎoxīnqíngshǎo zuòdàohuánghūnrénqiāoqiāo gèngyīngtiānzhūyánl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