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曰:“有气如鸡子,从天来下,故我有娠。”后生子,捐之猪圈中,猪以喙嘘之;徙至马枥中马复以气嘘之。故得不死。王疑以为天子也,乃令其母收畜之,名曰东明。常令牧马。东明善射,王恐其夺己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施掩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余。《搜神记》
橐离国王侍婢有娠(shēn)¹,王欲杀之。婢曰:“有气如鸡子,从天来下,故我有娠。”后生子,捐之猪圈中,猪以喙(huì)²嘘之;徙至马枥(lì)³中马复以气嘘之。故得不死。王疑以为天子也,乃令其母收畜之,名曰东明。常令牧马。东明善射,王恐其夺己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施掩水,以弓击水。鱼鳖(biē)浮为桥,东明得渡。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余。《搜神记》
译文:橐离国国王的随身婢女怀孕了,国王要杀死她,婢女说:“有一团象鸡蛋那样大的气,从天上掉下来,所以我才怀孕。”后来她生了个孩子,被迫扔到了猪圈里,猪用嘴巴向孩子哈气,孩子又被移致马厩中,马又向孩子哈气,所以孩子没有死。而国王怀疑这孩子是天帝的儿子,就命令他的母亲抚养他,并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东明”,经常叫他去放马。东明善于射箭,国王害怕他会夺取自己的江山,于是想杀掉他。东明便逃跑了,向南逃到施掩水边,用弓拍打水面,鱼鳖便浮出水面架成桥,东明才得渡过河去。他过河后鱼鳖散去,追兵便不能过河了。东明就在夫余国建都称王。
注释:¹娠:怀孕。²喙:鸟兽的嘴。³马枥:马槽。⁴畜:养育;抚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橐离国国王的随身婢女怀孕了,国王要杀死她,婢女说:“有一团象鸡蛋那样大的气,从天上掉下来,所以我才怀孕。”后来她生了个孩子,被迫扔到了猪圈里,猪用嘴巴向孩子哈气,孩子又被移致马厩中,马又向孩子哈气,所以孩子没有死。而国王怀疑这孩子是天帝的儿子,就命令他的母亲抚养他,并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东明”,经常叫他去放马。东明善于射箭,国王害怕他会夺取自己的江山,于是想杀掉他。东明便逃跑了,向南逃到施掩水边,用弓拍打水面,鱼鳖便浮出水面架成桥,东明才得渡过河去。他过河后鱼鳖散去,追兵便不能过河了。东明就在夫余国建都称王。

注释

娠:怀孕。

喙:鸟兽的嘴。

马枥:马槽。

畜:养育;抚养。

干宝

干宝

干宝,生卒年不详,东晋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字令升。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五气变化论》、《论妖怪》 、《论山徙》、《司徒仪》、《周官礼注》、《晋记》、《干子》、《春秋序论》、《百志诗》、《搜神记》等。其祖父干统,三国时为东吴奋武将军都亭(今湖北恩施)侯,父干莹,曾仕吴,任立节都尉,迁居海盐。干宝自小博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奉命领修国史。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除精通史学,干宝还好易学,为撰写《搜神记》奠定基础。 ▶ 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风裘(qiú)¹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译文:穿着裘衣戴着帽子离开了家,听到紫燕和黄莺的声音已经到了深夏。
注释:¹裘:以毛为表的衣服。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三釜¹古人干禄(lù)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译文:前人微薄的俸禄就像免役绢,慈母一整年都盼望着早早回到身边。
注释:¹三釜:微薄的俸禄。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译文:艰难的旅途和疲惫的身心该怎么休息,就像生病的眼睛看山都没了力气。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sī)罢柳阴阴。
译文:想在三径里看日落,知了在柳树上嘶嘶的叫着。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yá)¹
译文:满地春风吹扫着落花的世界,你我曾经多次醉倒在官衙里。
注释:¹官衙: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
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诗成锦绣¹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译文:你作诗如打开胸中锦绣,谈论冰霜更是脱口而出。
注释:¹锦绣:喻美丽之物。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译文:分别之后你又与谁把酒言欢,是否整日外出做客不想归家?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piān)舟到海涯¹
译文:知道田园只之事可以委托给儿孙,何时驾着一叶扁舟去到那海边?
注释:¹海涯:海边。早晚:何时。

gāolìng--shì

mǎnchūnfēngsǎoluòhuāfāncéngzuìzhǎngguān

shīchéngjǐnxiùkāixiōnglùnbīngshuāngrào齿chǐ

biéhòushuítóngjiǔzhōngjiā

tiányuánzhīyǒuérsūnwěizǎowǎnbiǎnzhōudàohǎi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
(jiǎn)材望,蜀人,为湖州¹(cuì)²。北兵³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xī)牌,镌(juān)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hù)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yì)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
译文: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军快要来了,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于是做了一块大锡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望。”而且用两片死片凿出小孔,在上面写到:“得到我尸体的人,希望为我埋葬,还希望为我祭祀,题目为‘大宋忠臣蹇材望’。这死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的。”每天把锡牌和死子系在腰间。只等待元军到达湖州城,则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每一个乡邻人以及平日往来的人,人人 都同情他。
注释:¹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内。²倅:副的,此处指副知州。³北兵:指元军。⁴笏:愿意为板,这里作“片”解。⁵仍:还希望。⁶题云:墓碑上刻写。⁷瘗:埋葬。⁸祝:告。
丙子正月旦日,北军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乡曲人皆能言之。
丙子正月旦日¹,北军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²。乡曲人皆能言之。
译文:丙子年正月初一,元军入城,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人们都说他被淹死了。不久他穿着元军的服装骑马归来,才知道(他)早一天出城迎拜(元军)了,就做了本洲的知府。乡里人都纷纷议论他。
注释:¹旦日:初一。²同知:职官名称,知府。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shuò)败,嗤(chī)其失算,辄(zhé)欲易置之,以为不逮(dài)其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pō)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shǔ)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nǎn)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译文: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但是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只默默地坐着看。
注释:弈:下棋。所:处所,住的地方。数:屡次。嗤其失算:讥笑他谋划不当。嗤:讥笑。辄欲易置之:就想替换他去下棋,意思是替人下。易,变易取代。逮:及,赶上。顷之:过一会儿。对局:下棋。局,棋盘。下棋一次叫一局。易之:(轻视它)认为它很容易。易,意动用法,以之为易,认为很容易,引申为“轻视”。甫:刚刚。先手:下棋时主动形势。益苦:更加艰苦。意思是难于想出招数。竟局数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竟,完了。赧甚:很惭愧。赧,羞愧脸红。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duó)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xiá),何暇论人哉!
译文:现在的读书人读古人的书,常常诋毁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知道别人的过失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注释:学者:求学的人。訾:诋毁。居:相处。称:指出,说。固:本来。易地:彼此交换地位。平心而度:心平气和的、冷静的推测,估计。果:真。不暇:没时间,忙不过来。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弈之优劣(liè)有定也,一着(zhāo)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zēng)观弈者之不若已!。
译文: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注释:优劣:(棋艺)高低。定:定准,公认的准则。一着:走一步棋。护前:回护以前的错误,泛指护短。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此句中第一个“是”和第一个“非”是意动用法,以之为是,以之为非,引申为赞同,反对。第二个“是”和第二个“非”与“所”字形成名词结构,译为认为是正确的,认为是错误的。无孔子:意思是没有大智的圣人。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失:意思是表面看来是错误。得:意思是道理正确。无有已时:没完没了。曾观弈者之不若已:简直连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之”是倒装句的标志,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曾不若观弈者已。曾,竟,简直。不若,不如。已,同“矣”。

  《弈喻》借事议论,用浅近易懂的事例,非常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观他人之失易、观自其之失难,应当“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客观事物的哲理。全文依事取譬,抽象事理,短小精悍,议论风生,能给读者以许多教益。

  文章第一自然段生动简洁地叙述了一次观弈、对弈的经历。观弈时,作者对客是“嗤其失算”“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已”;对弈时却是数子先失,中盘苦思冥想,终局惨败,最后落得个“赧甚,不能出一言”的结果。观弈和对弈时,作者对自其和对客人的棋技判断差距如此之大,这引起了作者的深思。“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默坐”正是作者弈败后冷静反思的表现。由此引出第二段发人深省的议论。以“弈”喻“学”,提出学者应辩证客观地看问题,要像下棋一样,多从对方的角度看,冷静地思考问题。这一段首先列举“今之学者”不正确的治学态度。“多訾古人之失”,“乐称今人失”,“多訾”“乐称”,形象地刻画了那些“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的学者的浮躁情态。然后提出作者的主张,看问题应当“易地以处,平心而度”。第三段,扣住弈棋情况深入一层议论,指出下棋的好坏有标准,大家能评判。事理方面的问题由于各人都认为自其正确,是非标准就难定了。“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由此,作者指出:别人的短处,可能正是自其的长处;而自认为没有短处,却正是最大的短处,于人于其,都应该正确对待、全面评价,所以绝不应该彼此嗤笑。

  在选材上,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事实胜于雄辩”,能否选好事例,对于一篇说理文来说非常重要。《弈喻》类似今天的杂文,事例典型与否更是成败的关键。作者精心地选择自其的一次亲身经历,而且是ー次令十分难堪的经历,这本身就很容易警动读者。加上事例的前后对比十分鲜明,富于戏剧性,先是观人之失,作者从心限里瞧不起客人的棋艺;是见其之败,事实证明客人的棋艺比他高得多。这样有趣而严峻的事实,深刻的哲理已暗寓其中,不由得读者不接受。作者对事例的剪裁,也见功力。凡是与主题无关的,如棋场的气氛、客人的形貌、下棋的步骤等一概省去,而着重于反映作者的心理变化,并以此变化为线索,凸现整个事例。先是“其失算”,以为“不逮其”,后来对局,“予颇易之”,再后“予思益苦”,最后“予赧甚,不能出一言”,描写紧紧扣住主题,不枝不蔓。这为下文所要阐明的道理作了铺垫,使下ー段省去了许多抽绎引思的文字,文章自然就精练了。

  在结构上,作者构思很精巧。三段之间跳跃性很大,每段前后并无任何关联词语,读来却丝毫没有接不上、梗阻不通的感觉。原因在于作者注意了文章的内在联系——道理的连接和发展,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文气贯通”。如前所分析的,作者在第一段落笔时,就已考虑到主题的需要,读者顺着作者的思路读完一段,虽不能说已得出第二段要揭示的道理,但至少已接受了作者的“暗示”,第二段跳跃再大,也不会觉得突然。第三段对第二段显然跳跃也很大,由于它是第二段哲理的深化和发展,即由讨论个人的得失到探求真理的得失,这是思维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顺理成章,读者也会感到很自然。同时,在揭示哲理的方法上,全文均采取对比的方法。第一段将客与其对比,将客的失败其的失败对比;第二段是今人和古人对比,是自其的过失与别人的过失相比;第三段是把下棋和探求真理对比。由于方法的一致,文章也就显得脉络清晰,前后统一。另外,该文每段虽无关联词语,却注意了词汇的前后照应。三段文字的中心词都是“失”,这个“失”字的内涵是一致的,而它的外延却随着段落的变化而扩大,这是古代散文修辞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既有助于加强文章的整体性,而又使它错落有致、含蕴无穷。

  在语言方面,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讲求。像“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等句,对仗工整,道理在一正一反的比照中相对而出,十分醒目。对仗句用得好,不仅能使语言精练,句子含义丰富,而且由于上下文对比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加之蕴含哲理,容易构成警句,加深读者的印象。

参考资料:
1、 毛庆.情真理切质朴自然——读钱大昕《弈喻》[J].新闻战线,1986(11):33-34

qiánxīn qīngdài 

    guānyǒurénsuǒ shuòbài chīshīsuàn zhézhìzhī wéidài qǐngzhī qǐngduì zhī xiàshuò xiānshǒu jiāngbàn  érzhīzhìshàngyǒu jìngshuòzhī shèngshísān nǎnshèn néngchūyán hòuyǒuzhāoguānzhě zhōngzuòér 

    jīnzhīxuézhě rénshū duōrénzhīshī jīnrén chēngrénshī rénnéngshī ránshìchǔ píngxīnérduózhī guǒshī néngzhīrénzhīshīérnéngjiànzhīshī néngzhǐrénzhīxiǎoshīérnéngjiànzhīshī qiúshīqiěxiá xiálùnrénzāi 

    zhīyōulièyǒudìng zhāozhīshī rénjiējiànzhī suīqiánzhěnénghuì zhīsuǒzài shìsuǒshì fēisuǒfēi shìkǒng shuínéngdìngshìfēizhīzhēn ránrénzhīshīzhěwèifēi zhīshīzhěwèifēishī érxiāngchīyǒushí zēngguānzhězhīruò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¹叹滞留²
译文:十年不见你还是这样,未曾感到你因没升官而长吁短叹。
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
白璧明珠多按剑¹,浊泾(jīng)清渭要同流²
译文:你的美行高才像白璧、明珠一样莹洁,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嫉恨,难免使人按剑而视,您看,浑浊的泾水和澄清的渭水不是合流了?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译文:晴天百花争艳,花色各见深浅,而和风拂煦,群鸟鸣啭,此伏彼起,确也似我唱你和,赛比歌喉。
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
谈笑一樽(zūn)非俗物¹,对公无地可言愁。
译文:杯酒谈笑我们都非庸俗之物,对着你尽情而乐,哪有说愁道恨之处呢!

  这是一首访友诗。诗文首联的散文句式,既有叙述二人交谊的作用,又真切地传达了作者睽违十年再见朋友的感慨。中间两联,一说理,写景,而景理交织,不仅以劝慰来表达作者对朋友的关心,更以“自深浅”之“自”,在主张和光同尘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内心仍然坚持的拒绝世俗、高洁自守的生活态度。尾联对首联的回应,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则使诗篇有一个完整的叙述结构,就像作者向朋友谈心,虽然谈到的是很深刻的生活哲理,读来却很亲切。

  首联直言对老友的印象,黄庭坚和子真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同登第三甲进士第,至今已整整十年,故称“十年不见”。“犹如此”这三个字语词平平而含蕴丰富,既是与友人阔别重逢的总体感受,也是对他不改昔日思想品格的真实写照,而不光指外表形貌。第二句进而揭示“犹如此”的内蕴。诗人未曾感到子真因没升官而长吁短叹。这就生动地刻画了子真的秉性耿介和不阿附权贵。开首两句仿佛脱口而出,可见二人相会时思想感情的融治。

  颔联言子真“滞留“的原因,并委婉劝导友人。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白璧明珠”本《史记・邹阳列传》:“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诗中比说子真的美行高材像白璧、明珠一样莹洁,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嫉恨,难免使人按剑而视。诗人劝说子真:您看,浑浊的叹水和澄清的渭水不是合流了?合流后清浊界线依然分明,您不妨随和些。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愤,是山谷诗中常见的题材内容。这里诗人一方面赞美友人的品格清高,另一方面却又劝以随和同流,看来是要子真稍稍收敛锋芒,适应环境,免遭小人的暗算,等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机,而非劝他去同流合污,沆瀣一气,这怕也是庭坚专程造访的用心之一。

  颈联宕开笔锋,描写河上相会的美景。“自深浅”和“相应酬”相对,见出诗人观察景物的细致和用字的精确,因为晴天百花争艳,深与浅、明与暗的颜色对比十分强烈:而和风拂煦,群鸟鸣啭,此伏彼起,确也似我唱你和,赛比歌喉。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色,烘托出友人聚会的欢快心情。

  尾联极写两人谈笑饮酒之乐。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此时此地,初春良辰,花香鸟语,重逢赏心,谈笑欢悦,恰正四者兼并。酒以助兴,自非庸俗之物,对着老友尽情而乐,哪有说愁道恨之处呢!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与尔同销万古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刘乃昌主编.中国文学名篇鉴赏 诗卷.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0:444-445页

rùnyuè访fǎngtóngniánzizhēnshàngzizhēnshīxièyùn--huángtíngjiān

shíniánjiànyóuwèijuéréntànzhìliú

báimíngzhūduōànjiànzhuójīngqīngwèiyàotóngliú

qínghuāshēnqiǎnfēngruǎnniǎoshēngxiāngyīngchóu

tánxiàozūnfēiduìgōngyán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