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侯美政推仁厚。何独高淮右。分携令我预颦眉。只恐桐庐民望、怪来迟。
一尊聊罄金蕉叶。更语半时霎。青娥罗列竞消凝。阁定眼边珠泪、做红冰。
郑侯美政推仁厚。何独高淮右。分携令我预颦眉。只恐桐庐民望、怪来迟。
一尊聊罄金蕉叶。更语半时霎。青娥罗列竞消凝。阁定眼边珠泪、做红冰。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译文: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秋月扬明晖(huī),冬岭秀孤松¹
译文: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青松在严寒中展现出生机勃勃。
注释:¹孤松:一作“寒松”。

shí

táoyuānmíng(shuōkǎizhī) wèijìn 

chūnshuǐmǎn xiàyúnduōfēng 
qiūyuèyángmínghuī dōnglǐngxiùsōng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jiù)¹郁岧(tiáo)(yáo)²,龙宫³锁寂寥。
译文:飞来峰山高陡峻,草木葱茏,寺中殿宇肃穆寥落。
注释:¹鹫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²岧峣:山高而陡峻的样子。³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¹
译文: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潮。
注释:¹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¹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译文: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佛香冉冉好似飘向天外的云雾。
注释:¹桂子:即桂花。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mén)¹登塔远²,刳(kū)³木取泉遥
译文: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剖开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注释:¹扪萝:攀援藤萝。扪,持、执。²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³刳:剖开。⁴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霜薄花更发¹,冰轻叶未凋²
译文:山花迎着薄霜开得更旺,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注释:¹更发:(开得)更加旺盛。²凋:凋落。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sù)¹²³,搜对涤(dí)烦嚣
译文:年轻的时候爱好远处奇异美景,可以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注释:¹夙龄:年轻的时候。²尚:喜欢。³遐:远。⁴异:奇异的美景、胜地。⁵搜:寻求。⁶涤:洗涤。⁷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¹
译文: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注释:¹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岧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整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第一联,从外部环境飞来峰入手,接着写到灵隐寺,第二、三两联写的是灵隐寺中的景色,四、五两联是从灵隐寺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两联是诗人离开时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并在诗歌的结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归隐的意向。全诗意境开阔,构思奇妙,景色描写清丽淡远,开启了唐代山水诗的道路。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língyǐn--sòngzhīwèn

jiùlǐngtiáoyáolónggōngsuǒliáo

lóuguāncānghǎiménduìzhèjiāngcháo

guìziyuèzhōngluòtiānxiāngyúnwàipiāo

ménluódēngyuǎnquányáo

shuāngbáohuāgèngbīngqīngwèidiāo

língshàngxiásōuduìfánxiāo

dàitiāntáikànshíqiáo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几行归塞(sài)尽,念尔独何之¹
译文: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注释:¹之:往。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暮雨相呼失¹,寒塘欲下迟。
译文: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注释:¹失:失群。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zhǔ)¹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译文:渚上雨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
注释:¹渚:水中的小洲。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未必逢矰(zēng)(zhuó)¹,孤飞自可疑。
译文: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注释:¹缯缴:指矰缴。猎取飞鸟的工具。缴,即在短箭上的丝绳。

  一联写同伴归尽,只有大雁独自飞翔,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的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徐培均认为,这首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此刻想是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只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展翅飞行,向北而去。渐渐地,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我们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这两句中,尤应注意一个“行”字,一个“独”字。有了“行”与“独”作对比,孤雁就突现出来了。“念尔”二字,隐蕴诗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诗,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念尔”句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隐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统摄全局。“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

  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全篇的警策。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时间是在晚上,地点是在寒塘。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读来如此逼真动人。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诗境浅说》)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说,便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行。这是多么令人担忧呵!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脱离险境。“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这两句中特别要注意一个 “低”字,一个“冷”字。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

  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从语气上看,象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耽心了。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诗眼”至此显豁通明。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清人刘熙载说:“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艺概·诗概》)崔涂这首《孤雁》,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言律诗中的上品。

yànèrshǒu··èr--cuī

xíngguīsāijǐnniàněrzhī

xiāngshīhántángxiàchí

zhǔyúnànguānyuèlěngxiāngsuí

wèiféngzēngjiǎofēi

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始出西南楼,纤纤¹如玉钩。
译文:初生的月芽儿,照见西南楼,娇小纤细,宛如盔钩,夜阑月西沉,余光辉映着。
注释:廨(xiè):官署。¹纤纤:细小的样子。
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
末映东北墀(chí)¹,娟娟²似蛾眉³
译文:东北面的台阶,残月也妩媚,恰似少女的蛾眉。
注释:¹墀:指台阶。²娟娟:美好的样子。³蛾眉:古时称美女弯曲的眉毛。
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
蛾眉映珠栊(lóng)¹,玉钩隔琐窗²
译文:蛾眉一样的月儿,被珠帘挡在窗外,玉钩般的月儿,透不进琐窗里。
注释:¹珠栊:以真珠装饰的窗户。²琐窗:带有连琐花纹的窗户。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三五¹二八²时,千里与君同。
译文:十五十六日,一月圆光满时,我与您虽然相隔千里路,却能沐浴在同一片月光里。
注释:¹三五:夏历十五日。²二八:夏历十六日。
夜移衡汉落,徘徊帷户中。
夜移衡¹²落,徘徊帷户中。
译文:夜沉沉将尽,星稀稀将落,只剩下月光,迟迟疑疑地照进房门里。
注释:¹衡:玉衡,北斗的中星。²汉:天汉,俗称天河。
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
归华¹先委露²,别叶³早辞风。
译文:残花早被夜露打落,枯叶也已被凉风吹去;
注释:¹归华:落花。花生于土中,又落入土中,所以叫归。²委露:被露打坏。委,弃。³别叶:离枝的树叶。
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
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¹
译文:溧泊不定的宦海生涯使我辛苦厌烦;忙忙碌碌的官场应酬也让人倦疲。
注释:¹飘尘:如尘埃之飘飖。
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
休澣(huàn)¹自公²日,宴慰³及私辰
译文:今天,繁忙的公务之后,得以安静地休息。
注释:¹休澣:休息。洗沐,亦称休沐,即官吏的定期休假日。澣,同“浣”,洗濯。²自公:从公务中退出。³宴慰:安居。宴和慰都是安的意思。⁴私辰:指个人的休假日。
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
蜀琴¹抽白雪²,郢(yǐng)³发阳春。
译文:用古老的蜀琴弹奏着白雪调,用美妙的歌喉歌唱着阳春曲。
注释:¹蜀琴:蜀地的琴。汉代蜀人司马相如善弹琴,故称。²白雪、阳春:古曲名,一种高妙的歌曲。³郢曲:楚地的歌曲。郢,春秋时楚的都城。宋玉《刘楚王问》中说,郢地有一个善歌的人唱阳春白雪,国中能和者只有数十人。
肴干酒未阕,金壶启夕沦。
(yáo)¹干酒未阕(què)²,金壶³启夕沦
译文:盘中的佳肴已经用完,杯中的美酒依然有余,金壶滴漏已尽,月夜即将过去。
注释:¹肴:熟菜。²阕:停止。³金壶:即铜壶,又叫漏,古时的一种计时之器。⁴夕沦:夜漏已尽。沦,尽也。
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
回轩¹²轻盖³,留酌待情人。
译文:似应驾车回家小睡,但又决定停住,留下来把杯中的美酒斟满,等待与知情的好友会晤。
注释:¹回轩:回车。²驻:停留。³轻盖:一种有篷的轻车。

  这首诗首六句是第一段,追叙诗人一直在望月,不但望日望月,新月时也在望,怀人之思深矣。“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二句写新月初生,细小弯曲而柔弱娇美,如玉钩般晶莹剔透的月牙,开始出现在西南楼的方向。以下又以“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二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新月的将落。此二句说新月将落时,那弯曲细长而娟美的新月转而照射在东北面的台阶上。以下二句则总写新月,初生新月光线柔和微弱,所以似乎被带有珠饰和琐形花纹的窗帘所遮隔。这里“蛾眉映珠栊,玉钩隔琐窗”二句,把无形之光线当作有形之物体来写,形象生动而富有实体感。这种以实写传虚景的手法,把初生新月娟美柔弱、犹如病态美人婀娜多姿的形态细腻传神地活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可以想象的审美空间,取得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中间六句是第二段,写眼前月圆的实景。“三五二八夜,千里与君同”,笔锋一转,由初生新月写到望日之月。读至此,方使人悟到以上六句所写是追叙,其目的正是以新月和眼前望日之月作对比。新月光线柔弱,恐难以照远,不能和远方的“情人”共赏,而今正是月圆光满之时,正好与对方隔千里而共度此良宵。引出怀人之思,为下文的厌倦客游生活埋下伏笔。“夜移衡汉落”,承上继续写眼前景,并交待时间。北斗星转换了方向,银河众星也逐渐稀疏,表示夜已很深,交待赏月已久。“徘徊帷户中”,笔锋又转到玩月,写月光缓慢地照进屋中。此句又一次采用了以实写传虚景的手法,把月光的移动比作人的徘徊,富于感情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忧愁心绪。“归华”二句,转写月光照射下的官廨中残花败叶景象,并由花叶的过早为风露所摧残凋零,转而进一步引起下文的身世之感和对现实状态的忧怨。“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可谓律诗佳联。

  诗后十句是第三段。“客游厌苦辛”二句,是由上文的残花败叶的凄凉景象转到自身倦于客游仕官生活的感受,过渡自然和谐。由于厌倦了这种如飘尘般的不稳定生活,所以诗人自然而然地闪现出“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的想法。二句说乘这公务繁忙之后的休假日及时地休息宴饮。“宴慰及私辰”句比较巧妙,既照应了题目的玩月,又自然地向下文的写赏月时的宴饮过渡。

  “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承接上文“宴慰”,此二句写赏月时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来娱悦身心,消除不快。同时又暗用典故,表示自己志趣洁白高尚,知音者少,照应上文“千里与君同”,又为结尾的“留酌待情人”埋下伏笔,具有多重作用。“肴干酒未阕,金壶启夕沦”,仍就眼前而说,上句说玩月而饮,肴菜已尽而饮兴正浓;下句照应“夜移衡汉落”,“金壶”,即铜壶,又名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此说上面铸有金人的夜漏已尽,天色将明,又一次交待时间。末二句承“启夕沦”,写天色将明而不得不结束这次的赏月,但临行而又止,欲留下来等待与“情人”共饮。表示对玩月之夜的无限留恋和对知音的深切怀念,与“千里与君同”相呼应,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这首诗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特别是前二段,把新月初生的灵幻光景和公廨处景物描绘逼肖。钟嵘《诗品》说鲍照“善制形状写物之辞”,又说他“贵尚巧似”,此诗可算是典型的例子。此外,此诗风格清丽柔弱,在诗人“操调隐急”(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敖陶孙《诗评》)的总体风格中可算是别具一格的作品,但后代有人把它和宫体诗相并论,却是失之偏颇的过激之辞。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794-795

wányuèchéng西ménxièzhōng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shǐchū西nánlóu xiānxiāngōu 
yìngdōngběichí juānjuānéméi 
éméizhūlóng gōusuǒchuāng 
sānèrshí qiānjūntóng 
hénghàn páihuáiwéizhōng 
guīhuáxiānwěilòu biézǎofēng 
yóuyànxīn shìjuànpiāochén 
xiūhuàngōng yànwèichén 
shǔqínchōubáixuě yǐngyángchūn 
yáogānjiǔwèiquè jīnlún 
huíxuānzhùqīnggài liúzhuódàiqíngrén 
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去还来。
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xù)去还来。
译文:天边的云卷云舒,庭院中的风携着柳絮飘来飘去。
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笑口开?
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fáng)¹笑口开?
译文:逍遥自在的人生也常常像这样,有什么事能妨碍笑口常开呢?
注释:¹妨:妨碍。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