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
自从明宰投巫后,直至如今鬼不神。

  诗题“西河”是水名,在今山西省境内。应是西门豹巧惩“河伯娶妇”的所在地。西门豹是战国初年魏文侯的一位循吏。他做地方的长官时,调查民间疾苦,禁止为河伯娶妇,并征发百姓开渠灌田,兴修水利,是个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名闻天下,泽流后世”。《西河》即以他的这段佳话为题材。诗的头两句叙述了河伯娶妇陋习的内容。当地每年都要把花容月貌的少女投入水中,活活溺死。这就是河伯(即河神)娶人的习俗。诗句语言平实,叙述概括有表现力。“花貌”之青春年少,“溺”之惨不忍睹,“年年”之时间久远,无时可幸免,均道出了“河伯娶妇”的残酷与荒诞。第二句的“传”字含蓄耐寻,说明这种不合情理的事是地方上的官吏勾结祝巫(古代专以降神召鬼为职业的人)为了搜刮老百姓的钱财而编造出来的。真正祸害人民的不是河伯而是这些贪官、坏人。这个“传”字,下笔虽轻,语气却重,作者的憎恶感情溢于言表。第三句用“明宰投巫”叙述西门豹智斗恶势力。他知道“河伯娶妇”是“从来久远矣”,设法智取,以迷信打击迷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装作真信河伯要娶妇,借口新妇不美,要另找一个,接连把三个巫婆投入河中去向河伯禀告,又把三老扔到河里,使掾吏、豪绅“叩头旦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这样,不用禁令,河伯娶妇的事自然禁绝。“投巫”是颇有戏剧性的一幕,表现了西门豹的机智能干和沉着老练。作者在“宰”前冠以“明”字,充分表现了对西门豹的赞赏和钦佩。

  这首诗,重在叙述,句句叙述,四句诗蝉联而下,构成了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再现了历史上一个有意义而有趣的故事。诗中不着议论,议寓叙中,作者不着抒情,情含其中。作者的笔头已由古到今,感情由赞赏到企盼,对现实的针对是不言而喻的,结出了言外之象。作者以史实讽喻现实,用古人以警时人,创作意图是很明确的。这首诗客观地赋咏历史人物,是本色的咏史诗。

欣赏

  诗题“西河”是水名,在今山西省境内。应是西门豹巧惩“河伯娶妇”的所在地。西门豹是战国初年魏文侯的一位循吏。他做地方的长官时,调查民间疾苦,禁止为河伯娶妇,并征发百姓开渠灌田,兴修水利,是个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名闻天下,泽流后世”。《西河》即以他的这段佳话为题材。诗的头两句叙述了河伯娶妇陋习的内容。当地每年都要把花容月貌的少女投入水中,活活溺死。这就是河伯(即河神)娶人的习俗。诗句语言平实,叙述概括有表现力。“花貌”之青春年少,“溺”之惨不忍睹,“年年”之时间久远,无时可幸免,均道出了“河伯娶妇”的残酷与荒诞。第二句的“传”字含蓄耐寻,说明这种不合情理的事是地方上的官吏勾结祝巫(古代专以降神召鬼为职业的人)为了搜刮老百姓的钱财而编造出来的。真正祸害人民的不是河伯而是这些贪官、坏人。这个“传”字,下笔虽轻,语气却重,作者的憎恶感情溢于言表。第三句用“明宰投巫”叙述西门豹智斗恶势力。他知道“河伯娶妇”是“从来久远矣”,设法智取,以迷信打击迷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装作真信河伯要娶妇,借口新妇不美,要另找一个,接连把三个巫婆投入河中去向河伯禀告,又把三老扔到河里,使掾吏、豪绅“叩头旦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这样,不用禁令,河伯娶妇的事自然禁绝。“投巫”是颇有戏剧性的一幕,表现了西门豹的机智能干和沉着老练。作者在“宰”前冠以“明”字,充分表现了对西门豹的赞赏和钦佩。

  这首诗,重在叙述,句句叙述,四句诗蝉联而下,构成了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再现了历史上一个有意义而有趣的故事。诗中不着议论,议寓叙中,作者不着抒情,情含其中。作者的笔头已由古到今,感情由赞赏到企盼,对现实的针对是不言而喻的,结出了言外之象。作者以史实讽喻现实,用古人以警时人,创作意图是很明确的。这首诗客观地赋咏历史人物,是本色的咏史诗。

汪遵

汪遵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 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甘蝇¹,古之善²射者,彀(ɡòu)³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¹⁰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¹¹,而¹²¹³可言¹⁴射矣。”
译文:伏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只要他拉开弓,走兽便趴下,飞鸟就会落地。他有个弟子叫飞卫,飞卫向伏蝇学习射箭,技巧超过了他的老师。又有一个叫纪昌的人,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习不眨眼的本领,然后才能说学习射箭的事。”
注释:¹甘蝇: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²善:擅长,善于。³彀弓:张弓,拉开弓。彀:满。⁴伏:倒下,倒伏。⁵飞卫:古代传说中的善于射箭的人。⁶而:但是。⁷巧:本领。⁸过:超过 。⁹纪昌:古代传说中的善于射箭的人。¹⁰于:向。¹¹不瞬:不眨眼;瞬:眨眼。¹²而:表承接。¹³后:然后。¹⁴言:谈及。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纪昌归,偃(yǎn)¹其妻之机²下,以³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zì)而不瞬也。以告飞卫¹⁰,飞卫曰:“未也¹¹,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¹²如著,而后告我。”
译文:纪昌回家后,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对着上下不停移动的踏板练习。两年以后,即使锥尖碰着眼眶,他也不眨一下眼睛。他把这个本领告诉了飞卫,飞卫说:“不行,还必须学会看东西,然后才可以学射箭,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能像看显著的东西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注释:¹偃卧:仰卧。²机:这里专指织布机。³以:用。⁴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⁵牵挺:织布机的踏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⁶虽:即使 。⁷锥末:锥尖。⁸倒:尖向下落下。⁹眦:眼角。靠近鼻子的为内眦,两翼的为外眦。¹⁰以告飞卫:把这件事告诉飞卫。¹¹未也:还不行啊。¹²微:微小(的东西)。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昌以牦(máo)¹悬虱于牖(yǒu)²,南面³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gàn)射之,贯¹⁰(shī)之心而悬不绝¹¹。以告飞卫。飞卫高蹈¹²(fǔ)¹³(yīng)¹⁴曰:“汝¹⁵¹⁶之矣!”
译文:于是纪昌用牛尾巴上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口,面朝南望这只虱子。十来天后,他所看到的虱子逐渐变大;到三年之后,大得像车轮一样。再看别的东西,就都成了丘陵和高山。于是他用燕国的牛角装饰的弓、楚国的蓬草做的箭去射那只虱子,正好穿透了虱子的心脏,而挂虱子的长毛却没有断。他又把这个本领报告了飞卫,飞卫高高地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本领了!”
注释:¹牦:牛尾巴上的毛。²牖:窗户。³南面:面朝南。⁴旬日:十日。⁵浸:渐渐。⁶以睹余物:用这种眼光看其他的事物。⁷ 乃:于是,就。⁸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弧,弓。朔应为“荆”,指楚国(楚地)。⁹簳:楚地蓬梗做的箭。¹⁰贯:穿透。¹¹绝:断。¹²高蹈:举足顿地,表喜悦。¹³拊:拍。¹⁴膺:胸。¹⁵汝:你。¹⁶得:掌握。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shǐ)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hàn)¹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kè)²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译文:纪昌完全学到飞卫的箭术之后,估摸着天下能够与自己匹敌的,不过飞卫一个人而已;就图谋杀死飞卫。一次,两人在郊野相遇,便张弓对射;半路上彼此的箭锋相互碰击,落到地上,却不扬起一点尘土。飞卫的箭先射完了。纪昌还剩下一支箭;发出后,飞卫用荆棘刺的尖端来抵御他的利箭,竟毫无差失。于是,两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扔掉手中的弓箭,在路上对拜起来,互相认为父子。他们在手臂上刻下标记,盟誓永远不把射箭的绝技告诉别人。
注释:¹扞:抵挡。²尅臂:割臂。尅:割。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
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
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
呼吸开伯道,叱咤掩江畿。
呼吸开伯道,叱咤掩江畿。
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
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
长蛇衄巴汉,骥马绝淮淝。
长蛇衄巴汉,骥马绝淮淝。
交战无内御,重门岂外扉。
交战无内御,重门岂外扉。
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
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
朅来已永久,年代嗳微微。
朅来已永久,年代嗳微微。
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
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
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
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
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
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
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
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

  吴大帝孙权葬蒋陵,亦称孙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钟山(亦称蒋山)南麓。此诗系作者行经蒋陵凭吊吴亡而作。

  吴末帝孙皓肆行暴虐,直弄得国将不国。公元265年(甘露元年)徙都武昌,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公元266年(宝鼎元年)又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十二月,又还都建业。据《汉晋春秋》载:“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皓徙武昌,遣使者发民掘荆州界大臣名家冢与山冈连者以厌之。既闻(施)但反,自以为徙土得计也。使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以厌前气。”(《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这就是诗开头所说的:“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神器”者,帝位也,政权也。吴国的统治岌岌可危,孙皓的帝位摇摇欲坠。这种江河日下的形势,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起吴国开基创业时的情形。想当年,汉室陵夷,群雄逐鹿,捷足先登,遂成三国鼎立之势。“掎鹿”,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汉书·叙传上》也说:“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颜师古注:“掎,偏持其足也。”《汉书·蒯通传》更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后遂以“逐鹿”喻争帝位、争天下。“逐兔”,同“逐鹿”。《后汉书·袁绍传》引沮授曰:“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要争得天下,就必须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夺取胜利。这就是所谓的“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而在汉末群雄逐鹿的斗争中,孙坚父子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猛锐冠世,志陵中夏,被封为吴侯,割据江东。但大业未就,即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孙策临死时,将弟弟孙权叫到跟前,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孙权继承父兄遗志,洪规远略,砥砺奋发,“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陆机《辨亡论上》)三国鼎立,孙吴居一,而孙权就谋略功业而言,实远胜刘备。“伯道”,即霸道。“呼吸”、“叱咤”,极力形容孙氏父子的英姿雄风。《易·革》云:“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疏曰:“上六居革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处之……润色鸿业,如豹文之蔚缛。”豹变之略,虎视之威,正是对“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的赞词。“坐断东南”的孙权,以他的雄才大略,北拒曹魏南下之师,西挫蜀汉东犯之众,使两方都不敢小视东吴。据史载,公元222年(黄武元年),刘备率师伐吴,东吴大将陆逊率军迎敌,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招
  降俘虏蜀兵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最后绝命于永安宫。“长蛇衄巴汉”即指此。“长蛇”,有谓指吴而言,并引《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为证,其实不然。这里的“长蛇”,非指吴,而是指蜀汉。陆机《辨亡论下》云:“故刘氏之伐,陆公(逊)喻之长蛇,其势然也。”可以为证。“骥马绝淮淝”,则指曹魏而言。据史载,公元224年(黄武三年)旧历九月,“魏文帝出广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乃还。”(《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注引干宝《晋纪》云:“魏文帝之在广陵,吴人大骇,乃临江为疑城,自石头至于江乘,车以木桢,衣以苇席,加采饰焉,一夕而成。魏人自江西望,甚惮之,遂退军。”所以陆机说:“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摧锋,势衄财匮,而吴藐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峙而立。”(《辨亡论上》)孙权不愧为聪明仁智雄略之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吴国逐渐强大。所谓“交战无内御”,即指内部团结一致对外而言;所谓“重门岂外扉”,即指吴国疆土广大而言。

  由“逐兔争先捷”到“重门岂外扉”十句,作者极力渲染吴主之英明雄武,吴国之强大巩固,有声有色,气势磅礴。而到“成功举已弃”,陡地一转,以极精炼的语言写出吴之由盛而衰的转变,功败垂成,其关键就在孙皓时期。“凶德愎而违”,即指孙皓而言。“愎违”,愎谏违卜的省称,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由于晋惠公背施无亲,意气用事,不纳谏言,不听卜辞,终于招致失败,被秦国俘掳。晋大夫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孙皓同晋惠公一样,刚愎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终于导致吴国的灭亡,使父祖基业毁于一旦。正如皓从弟孙秀说的那样:“昔讨逆(指孙策)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于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二句,就是具体描写孙皓穷迫归降时的情景。“水龙”,系指晋朝的水军。晋武帝谋伐吴,遂令益州刺史王浚于蜀大造船舰,准备东伐。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阿童为王浚小字。晋征南大将军羊祜以为伐吴必藉上流之势,故借谣言而表荐王浚为龙骧将军,留监梁益诸军事。王浚在蜀大造舟船,木片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江中木片以呈孙皓,并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江。”而孙皓不听。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旧历三月,王浚率舟师东下,直抵吴都建业之石头,孙皓惊恐失措,面缚舆榇而降,举家西迁,送至洛阳,赐号归命侯。这就是所谓“青盖乃西归”。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据干宝《晋纪》载:“陆抗之克步阐,皓意张大,乃使尚广筮并天下,遇《同人》之《颐》,对曰:‘吉。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故皓不修其政,而恒有窥上国之志。”(《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庚子岁,即太康元年。原来孙皓狂妄地以为他会灭晋而入洛阳的,想不到反做了亡国之君,被押送洛阳。

  以上十六句,历述吴之盛衰兴亡,不啻一篇《辨亡论》,故偏重史实的叙述。此下十句,则就吴亡抒发个人的感慨。作者行经孙氏陵,距离吴亡已二百多年,年深日久,风蚀雨淋,墓碑上的文字已被苔藓侵蚀得难以辨认,荆棘丛生,几至吴大帝陵的位置也难以确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有飞莺在山间悲鸣,淡月在空中残照,陵墓中的一切陪葬品大概已不复存在了。念昔日之叱咤江左,睹今日之寂寞荒凉,不能不使人伤感。吴汝纶说:“此殆伤齐亡之作,黍离麦秀之思也。”(《古诗钞》卷五)其实,凭今吊古伤心泪,不必定指哪一家。前事之失,后事之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苟能如此,亦已足矣!

xíngjīngsūnshìlíng--xùn

zàilínglíngyànshénruò

zhúzhēngxiānjié鹿jìngyīn

kāidàochìzhàyǎnjiāng

bàobiànfēnlüèshìróngwēi

zhǎngshéhànjuéhuáiféi

jiāozhànnèizhòngménwàifēi

chénggōngxiōngérwéi

shuǐlóngdōngqīnggàinǎi西guī

qièláiyǒngjiǔniándàiāiwēiwēi

táishíwénjīngfénshīshìfēi

shānyīngkōngshǔxiǎnglǒngyuèqiūhuī

yínhǎizhōnglàngjīnhuìfēi

jīnwàngwàngzhānrén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南山有乌¹,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²当奈何!
译文:南山有那乌鹊在飞,猎人却在北山张开罗网。乌鹊自己高高飞走,罗网空空又能怎样。
注释:¹乌:即乌鸽,鸟名,指喜鹊。²罗:捕鸟的网。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huáng)¹,妾是庶(shù)人,不乐宋王²
译文:乌鹊双双在空中飞翔,谁也不愿去与凤凰栖息共享。小女子我本是平民百姓,也不乐意侍奉您宋王。
注释:¹凤凰:传说中的鸟王名。雄曰凤,雌曰凰,这里合称,意指众鸟之王,暗指宋王戴偃。²宋王:战国时宋国国君,名偃,谥康王。

  这两首诗均以乌鹊自比。这组诗写的坚定、明快;第一首诗通过描写北山张网捕南山之乌,来说明康王欲拆散夫妻是白费力气。第二首通过描写乌鹊不和凤凰一同飞翔栖息,来比喻自己虽然贫贱,但绝不爱有权有势的宋王。诗中比兴得体,抒写了作者忠于爱情,不贪富贵,不畏权势的坚贞情操。

  第一首,以传统起兴手法开篇:“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但兴中又含比。南北二山,相互对立,毫无关涉,喻示何氏与宋王乃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虽毫无关系,捕鸟之人又偏要在北山张开罗网,去捕那南山之鸟,这分明是毫无道理之举动。同时也表明这是南辕北辙的作法,“乌”是何氏自喻,“罗”喻康王的阴谋,暗示宋王想强占何氏,逼她就范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南山的“乌自高飞”,北方的“罗当奈何”。罗网虽有,但对那不贪恋富贵、坚贞不屈的女子来说,也就形同虚设。这里是在嘲笑,在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面前,权势与荣华都变得苍白无力。何氏最后以死明志,使宋王的计谋完全落空。

  第二首也是用比兴手法来写自己坚贞的情怀。“乌鹊双飞,不乐风凰。”乌鹊与凤凰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对立。乌鹊是一种平凡的鸟儿,凤凰则是高贵的鸟中之王。但乌鹊虽然平凡普通,但却双飞双宿,情深意笃。而有此真挚的爱情,他们已心满意足,谁也不愿去与凤凰同居一处。这就是何氏这一普通女子的爱情观。因此,她明白她告诉暴君:“妾是庶人,不乐宋王。”我是平民百姓,自愿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愿意来侍侯你这无道的宋王。这种不慕荣华、不畏权势的气骨,表明了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与忠贞。

  这两首诗妙在质直。它们都用比兴手法,直接了当地表明劳动人民的爱与憎。第一首侧重于嘲笑暴君的痴心妄想,第二首侧重于表明自己追求淳朴爱情的心迹,但都十分鲜明地塑造了一位忠于爱情、蔑视权贵、勇于反抗的女子形象。

  这两首诗共八句,前六句是比兴,后两句是“赋”,直抒胸臆。前后相贯通,兼有婉约、刚正之美,意象清新,音韵谐和,含蓄隽永,感情色彩鲜明。

参考资料:
1、 叶桂刚 王贵元.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北京市: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8-9页
2、 朱世英.民间歌谣精华评析.北京市: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12页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将为穹谷¹(kān)²渊池³于郊邑(yì)之中,则必辇(niǎn)山石,沟涧壑(hè),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译文:如果打算在城邑营造幽谷、峭壁和深池,那就必须运载山石,开凿山涧沟壑,逾越险阻,耗尽人力,才可能办到。可是要想有那种天造地设的景致,则不能做到。而不必耗费民力,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美,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如今在这里出现了。
注释:¹穹谷:深谷。²嵁岩:峭壁。³渊池:深地。⁴辇:人推或拉的车,这里用如动词,用车装载的意思。⁵沟:这里用如动词,沟通,开凿的意思。⁶陵绝:超越。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永州实惟九疑¹之麓。其始度(duó)²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yì)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huí)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pā)毒卉(huì),乱杂而争植,号为秽(huì)墟。
译文:永州在九嶷山麓,最初在这里测量规划的人,也曾环绕着山麓建起了城市。这里有山石,却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这里有清泉,却埋藏在污泥之下,成了毒蛇盘踞,狸鼠出没有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被称为荒凉的地方。
注释:¹九疑: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²度:量度,这里有勘测规划的意思。³翳:遮蔽。⁴奥草:深草。⁵涂:污泥。⁶蛇虺:一种毒蛇。⁷蟠:盘屈而伏。 ⁸葩:花。⁹卉:草。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¹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shān)²其芜³,行其涂。积之丘如,蠲(juān)之浏如。既焚既酾(shī),奇势迭(dié)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fū)舒;视其蓄,则溶漾(yū)¹⁰。怪石森然,周于四隅(yú)¹¹。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¹²(wēi)(suì),堆阜(fù)突怒。乃作栋宇¹³,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wǔ)¹⁴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lù)之崖,间厕¹⁵隐显。迩¹⁶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qiáo)¹⁷之内。
译文:韦公来到永州,过了一个月,州政大治,没有多少事情。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才让人铲除荒草,挖去污泥。铲下来的草堆积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清泉,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凉。看那树木,则清秀挺拔,枝叶舒展;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 曲折萦回。怪石森然繁密,环绕四周。有的排列成行,有的如同跪拜,有的站立,有的卧倒。石洞曲折幽深,石山突兀高耸。于是在此建造厅堂,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所有的怪石无不适应地形地势,献技于堂庑之下。新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穿插交错,或隐或现。绿色的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这一切,都汇集在门楼之内。
注释:¹理:治理。²芟:割除。³芜:荒草。⁴行:流通,流动。这里是疏导的意思。⁵蠲:清洁,使动用法。⁶浏如:水清澈的样子。⁷酾:疏导。⁸蓄:指积蓄的湖水。⁹溶漾:水动荡的样子。¹⁰纡余:曲折萦绕。¹¹四隅:这里指四方。¹²窍穴:这里指山洞。逶邃曲折深远。¹³栋宇:堂屋。¹⁴庑:堂下四周的屋子。¹⁵间厕:参加,这里是交错的意思。¹⁶迩:近。¹⁷谯门:古代建筑在门楼上用以了望的楼。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已乃延¹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²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³?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lù)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kǎi)法。
译文:新堂盖好后,使君便邀请客人前来参观,接着又设宴娱乐。有的边赞誉,边祝贺说:“看到您修建这新堂,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随着地势开辟出胜景,难道不就是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形成教化吗?您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难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吗?您挖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道不就是想除去贪污而提倡廉洁吗?您登临高处而纵目远望,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既然这样,那么建这个新堂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泉流水怡人心意,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该是希望继使君后治理这个州的人,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嵌在墙里,编入书中,作为刺史的楷模法式。
注释:¹延:邀请。²择:应作“释”,舍弃。³晓:据另本,晓应作“饶”,富裕。⁴措:放置。这里是嵌置的意思。⁵编:指编入书籍。⁶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后来习惯也称州郡一级的长官为二千石,这里指州刺史。结句一作“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以为二千石楷法。”(见《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记述了韦使君修建新堂的过程和前后的深刻变化,赞颂了他居高望远,顺应民情,铲除残暴,废除贪污,保护贤良和富民的政策。这些过誉之词实则表现了柳宗元对如何作好一方官员的看法,寓示了在被贬谪的困苦中他仍然坚持政治改革的主张和理想,表现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本文先由反面设喻,导入本题;中段重在写景,末段重在颂人。写景详明,处处为下文伏笔;颂人汩汩涛涛,层层推进,句句与上文呼应,前后浑为一体。文章立意新颖,结构严密。文中穿插赋体(骈散互见),极力铺陈,着力渲染,文如行云流水,辞采清丽,画面鲜明,语言洒脱,音韵优美,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散文。金圣叹评论此文:“奇特在起笔,斗地作二反一落,如槎桠怪树,不是常观”。论议部分还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政治观点。更是难能可贵,文如其人,作者本人也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文章分为三段。在第一段中,作者间接表述了对永州奇异风光的深刻印象。生长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柳宗元,认为在城郊之中很难出现那种峭壁深谷的奇异景观,如果用人工修造出来,则“疲极人力”。大概柳氏在长安见过这样的人工胜景,而深知其耗费之巨。永州的奇景,自然而成,令他感叹,“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这个起段,是全篇拓展文意的基础。段中的几个短句,如:“辇山石,沟涧壑,陵之险阻,疲极人力”,读来简洁精炼,表现出作者运用文字的工力。

  下一段,作者简略描摹出永州州治所在的自然景观:“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

  唐朝时的永州,辖地包括了现在湘、桂两省的交界地区,为零陵(约当今湖南零陵、东安)、祁阳(约当今湖南祁阳、祁东)、湘源(约当今广西湘源)三个县。永州府所在地是零陵,正在九嶷山西北麓。这一带是丘陵山区,气候温和湿润,唐朝时尚是人烟稀少、荒凉冷僻的未开化地区,草石相杂,水土交融,虫兽盘桓,自然景色十分秀丽。但当时之人似乎不欣赏过份天然的去处,厌其杂乱无章,草木横生。柳氏的评价,反映了这种审美观:“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茂盛的树木中有恶木,绚丽的花草中有毒花,好坏杂居,善恶难分,实在不是一个清新洁净的去处。在这里,柳宗元的写景包含了更深的含意,暗示了他对朝政的贬斥和人生爱憎之情,是画龙点晴之笔。新来的刺史韦公对“新堂”之地的价值幸而有鉴赏力,“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从这里开始,新堂才被开发出来。韦公不仅有认识,更有行动,动员人力进行修葺,按照人的审美观改善环境,使自然景观焕然一新,悦目怡人。于是“清浊辨质,美恶异位”。尽管唐朝的改革者均罹不幸,命运多舛,但柳宗元对他的政治抱负始终怀有美好的向往和实现的愿望。所以,文中此处借“新堂”的“清浊美恶”,憧憬着改革派的政治理想。治理后的“新堂”,柳氏作了一番描写:

  “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外。”全段的叙写,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景手法,先由内及外,再由近及远,把一处风光佳景的新意表达得恰成气象。文字短促而有力,概括了柳宗元的语言风格。

  以上两段,先是喟叹自然美的鬼斧神工,又对自然美的不合谐产生疑问,由物及世,由物及人,可见下笔之前成竹在胸,先扬而后抑,复而别开洞天,表达了柳宗元写景的真实寓意。

  最末一段,柳宗元别出机抒,从韦公身上引出联想,夹叙夹议,抒发他的善政益民的封建吏治思想:“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柳宗元在这里所用的反诘句,可知文章虽是写“新堂”,但不全为写“新堂”。四个反诘句的排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全文立意的点晴之笔,它突然而来又待机已久,与前面文字有着密切关联。柳氏认为韦公治理“新堂”,足以反映韦公的远大志向,所谓“视其细知其大也”,事情虽细微,却反映出一个人的人格操品之大节。“美、仁、清、廉”都是封建道德的核心思想,柳宗元把“新堂”的景观和韦公的吏治最终联贯到这些思想上来,期望以此为“二千石楷法”。明确地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寄望。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 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3、 关永礼.《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

yǒngzhōuwéishǐ使jūnxīntáng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jiāngwéiqióngkānyányuānchíjiāozhīzhōng niǎnshānshí gōujiàn língjuéxiǎn rén nǎiyǒuwéi ránérqiútiānzuòshēngzhīzhuàng xiányān rén yīn quántiān zhīsuǒnán jīnshìzài 

    yǒngzhōushíwéijiǔzhī shǐduózhě huánshānwéichéng yǒushíyān àocǎo yǒuquányān  shéhuǐzhīsuǒpán shǔzhīsuǒyóu màoshùè jiāhuì luànérzhēngzhí hàowéihuì 

    wéigōngzhīlái yuè shènshì wàng qiězhī shǐmìngshān xíng zhīqiū juānzhīliú fénshī shìdiéchū qīngzhuóbiànzhì měièwèi shìzhí qīngxiùshū shì róngyàng guàishísēnrán zhōu huòlièhuòguì huòhuò qiàoxuéwēisuì duī nǎizuòdòng wéiguānyóu fánlèi xíngshì xiàotángzhīxià wàizhīliánshāngāoyuán línzhī jiànyǐnxiǎn ěryán绿 yuǎnhùntiān xiánhuìqiáoménzhīnèi 

    nǎiyánguān yàn huòzànqiěyuē  jiàngōngzhīzuò zhīgōngzhīzhì gōngzhīyīnérshèng yīnchénghuà gōngzhīshìèérměi chúcánéryòurén gōngzhījuānzhuóérliúqīng fèitānérlián gōngzhīgāowàngyuǎn jiāérxiǎo rán shìtáng cǎoshíshuǐquánzhīshì shānyuánlínzhīguān jiāngshǐ使gōngzhīzhě shìzhī  zōngyuánqǐngzhìzhūshí cuòzhū biānwéièrqiānshíkǎi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¹逐花阴²转,万事长看鬓(bìn)发知。
译文:那是为着什么闲愁才这样愁眉不展的呢?还不是由于老来无奈,百无心绪的晚景堪悲啊!人生百年,只不过像是阳光移动着花影那么飘忽匆忙。每当对镜看到自己的两鬓渐成斑白,更感到心灰意懒,万事皆空啊!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重九:旧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¹旋:渐。²花阴:花荫。阴,同“荫”。
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溪上枕(zhěn)¹,竹间棋²。怕寻酒伴懒(lǎn)吟诗。十分³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译文:每日来只是溪头醉饮,竹林对弈,打发着这闲暇的岁月,哪儿还有邀朋呼醉、作赋吟诗的旧时豪兴呢?当年那逞强好胜、遇事不甘人后的精神意气如今安在呢?所余只不过是年来久病初起时的弱不禁风了啊!
注释:¹溪上枕:喻隐居生活。²竹间棋:喻隐居生活。³十分:全部。⁴筋力:犹体力。⁵年时:往年。

  这首词是于重九席上吟咏老人心怀的,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喟。全词以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既写自己衰老的形态,又写自己不服老的精神,沉郁苍凉,显示出作者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力求超越自我,获取心理平衡的努力。

  开头二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感喟人生,点出题旨。“有甚闲愁可皱眉”,实际是说自己愁眉不展,并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闲愁。作者接下指出为什么要皱眉头,主要是因有老人心怀,故无情无绪,往往自伤自悲。在这里,作者强调了老人心怀,点出了题意。作者的老人心怀也不是否凭空产生的。作者在《满江红》(曲几团蒲)词中借朋友之口劝他:“万自莫侵闲鬓发,百年正要佳眠食。”而在《满庭芳》(西崦斜阳)中又说:“无穷身外自,百年能几,一醉都休。”这一切都表明他想极力超拔人生困境,但终究不易,“百年”二句写出了他对人生困境的觉悟与认识。前一句是说人生百年,转眼即逝;而后一句则是说世路坎坷,壮志莫伸,人情冷暖,晚景落寞,这一切的磨难,都在自己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回首往自,反思人生,使他产生了某种空漠感和幻灭感,故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他来说,枕流洗耳的高洁,竹间下棋的幽雅,饮酒赋诗的超逸,乃至访亲问友的欢快,一概没有兴趣,也懒于去学去做。“溪上枕”三句,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淡漠。但人生的遗憾,并没有使他走上颓唐和玩世。他还是要乐观地面对现实。故词的结尾二句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指出现在所说的我身体强健也好,还是说我十分精神也好,都是相对的,是和“年时病起时”相比较而言的。这样结尾既照应了开头,又点出了产生老年心怀的原因,还表现了作者力求超拔人生困境的潇洒的生活态度,意义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6:456-457

zhètiān··zhòngjiǔshàngzài--xīn

yǒushénxiánchóuzhòuméilǎo怀huáishāngbēibǎiniánxuánzhúhuāyīnzhuǎnwànshìzhǎngkànbìnzhī

shàngzhěnzhújiānxúnjiǔbànlǎnyínshīshífēnjīnkuāqiángjiànzhǐniánshíbìng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