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制北胡。五军精卒三十万,
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制北胡。五军精卒三十万,
百战百胜擒单于。前临滹沱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百战百胜擒单于。前临滹沱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倏忽兴王定蓟丘,
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倏忽兴王定蓟丘,
汉家又以封王侯。萧条魏晋为横流,鲜卑窃据朝五州。
汉家又以封王侯。萧条魏晋为横流,鲜卑窃据朝五州。
我唐区夏馀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彤弓黄钺授元帅,
我唐区夏馀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彤弓黄钺授元帅,
垦耕大漠为内地。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
垦耕大漠为内地。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
千营万队连旌旗,望之如火忽雷驰。匈奴慑窜穷发北,
千营万队连旌旗,望之如火忽雷驰。匈奴慑窜穷发北,
大荒万里无尘飞。隋家昔为天下宰,穷兵黩武征辽海。
大荒万里无尘飞。隋家昔为天下宰,穷兵黩武征辽海。
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六军将士皆死尽,
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六军将士皆死尽,
战马空鞍归故营。时迁道革天下平,白环入贡沧海清。
战马空鞍归故营。时迁道革天下平,白环入贡沧海清。
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
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

xiāngyànxíng--jiǎzhì

guózhīzhòngzhènwéiyōudōudōngwēijiǔzhìběijūnjīngsānshíwàn

bǎizhànbǎishèngqíndānqiánlíntuóhòushuǐchóngshāngènqiān

shíyànwángzhòngxiánshìhuángjīnzhùtáicóngkuíshǐshūxìngwángdìngqiū

hànjiāyòufēngwánghóuxiāotiáowèijìnwèihéngliúxiānbēiqiècháozhōu

tángxiàshíjūnróngbèiwàntónggōnghuángyuèshòuyuánshuài

kěngēngwèinèiqiūjiāozhébiāncǎoféizhìbīnglièyīnchūshī

qiānyíngwànduìliánjīngwàngzhīhuǒléichíxiōngshècuànqióngběi

huāngwànchénfēisuíjiāwèitiānxiàzǎiqióngbīngzhēngliáohǎi

nánfēngjìngduōshēngzhéhuángyúnhéngliùjūnjiāngshìjiējǐn

zhànkōngānguīyíngshíqiāndàotiānxiàpíngbáihuángòngcānghǎiqīng

yǒunónggāozhěnláoxiàowèizhònghéngxíng

贾至

贾至

贾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阳人,贾曾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五岁。擢明经第,为军父尉。安禄山乱,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时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诛,肃宗惜去荣材,诏贷死。至切谏,谓坏法当诛。广德初,为礼部侍郎,封信都县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谥文。至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传》有其传。 ▶ 4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译文:春季不下雨麦子都已旱死,秋季禾苗又遭霜。
注释: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这首诗写荒年无食的贫苦农民采地黄卖给富贵人家喂马以谋生,形象地表现出贫苦人民生活不如牛马。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岁晏(yàn)¹无口食²,田中采地黄。
译文:等到年底时已没有了口粮,只好到土里采地黄。
注释:¹岁晏:一年将近的时候。²口食:口粮。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¹(hóu)²
译文: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拿它来换取饲口度日的粮食。
注释:¹易:换取。²糇粮:泛指饲口度日的粮食。糇:干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凌晨¹(hè)²去,薄暮不盈筐³
译文:大清早就扛着锄头出门,直到傍晚时分还采不满一筐。
注释:¹凌晨:清早。²荷锄: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³不盈筐:采不满一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携来朱门家¹,卖与白面郎²
译文:拿到它来到富贵人家,卖给养尊处优的儿郎。
注释:¹朱门家:指富贵人家。²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与君啖(dàn)¹肥马,可使照地光。
译文:把地黄给你的肥马吃,能使它膘壮有力,毛色光亮。
注释:¹啖:给…吃。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愿易马残粟(sù)¹,救此苦饥肠。
译文:希望换些马吃剩的粮食,拿去填塞全家的饿得咕咕叫的肚子。
注释:¹马残粟:马吃剩的粮食。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牛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诗题是“采地黄者”,为何去采地黄,是因为天灾所致,所以诗开首一联写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粮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这样,农民的生活自然就很成问题了。紧接着第二、三两联便对农民生活景况作了交代: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第四联“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以上四联为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了为度荒采地黄。

  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采了地黄卖与富家白面郎。那卖地黄者对“白面郎”求告的几句话,颇为凄切动人。辛苦一整天采得不满一筐的劳动成果,只敢说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可以想见,这位可怜的农民忍饥挨冻在荒野采了一天地黄,可能连点像样的干粮也没吃上。也许他家中还有老小,都等他卖了地黄换回粮食下锅。那不足一筐的地黄,他哪敢说卖多少钱呢,只是央告说:“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只要能换回一点儿马吃剩的玉米、高粱之类,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可怜之状跃然纸上。

  诗人用平平淡淡的语言叙述,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参考资料:
1、 武汉大学中文系 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唐诗选注,,1977年,第497页
2、 李月辉主编,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1,第198页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十五年宇宙,宫中赝,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
向来¹人道,真个²胜周公³。燕然眇(miǎo),浯(wú)小,万世功,再建隆。十眇年宇宙,宫中赝(yàn),堂中伴,翻虎鼠,搏鸇(zhān)¹⁰雀,覆¹¹蛇龙¹²。鹤发庞眉¹³,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¹⁴。便¹⁵一朝(zhāo)符瑞¹⁶,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¹⁷,怕西风¹⁸
译文:近十多年来,人们称贾氏功德确实超过了周公。唐代诸籽平息安史之乱的辉煌成就都相形失色、微不足道,俨然是宋代的第二次开国。这十五年贾氏虽无天子的名分却有天子的实权,宫中的皇帝反倒成了赝品。其他宰相一级的执政官都不过是挂名领干薪的,只能在文件末尾签字罢了。因为大权旁落在贾氏之手,皇帝遂由虎变鼠,贾氏则由鼠变虎。无论是忠良还是奸佞,无论是鹰鹋还是鸟雀,只要不是自己的同党,贾氏都一概予以打击、驱逐。某些老人在空旷的山林里寂寞了许多年,都饿瘦了。贾氏当时如同王莽,一旦造出什么符瑞来,就会有大批的党徒拥戴他做皇帝,盗取大宋江山。还说什么东风呢,东风也怕西风啊!
注释:六州歌头: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三字,平韵。¹向来:此前的一段时期内。²真个:真的。³周公:即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因封地在周,世称周公。他曾辅佐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在建立周王朝的典章制度、巩固和加强周朝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统治等方面多所贡献。孔子对他赞扬备至,后来的统治阶级也都将他奉为圣贤。史载贾氏因拥立度宗,大权在握,当朝一些官僚阿谀奉承,称他是“周公”。⁴眇:微小。⁵浯溪:在今湖南祁阳西南,北流汇入湘江。溪畔石崖上有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唐人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刻,内容是歌颂唐王朝平定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⁶再:第二次。⁷建隆:宋太祖开国后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十眇年:贾氏自开庆元年升任宰相,次年即景定元年(1260年)回朝执政,至德梧元年已有十眇年。⁸赝:假。⁹堂中伴:堂,指政事堂,唐宋时期宰相们集体办公的地方。伴,伴食,陪同吃饭。唐玄宗时,卢怀慎与姚崇同掌朝政,遇事推让姚崇作主,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¹⁰鸇:形似鹞鹰的一种猛禽。古人以鹰鹅搏击鸟雀比喻忠直的官员抨击奸邪的官员。¹¹覆:与上文“翻”字同义,都是“颠倒”的意思。¹²蛇龙:古人以“龙”喻指帝王。“蛇”似龙而非龙,则喻指地位亚于帝王的臣僚。义与上文“翻虎鼠”差不多。¹³鹤发庞眉:头发雪白如鹤的羽毛,眉毛黑白间杂。这里代指老人。¹⁴上东封:上东封书。即上书建议东封。古代帝王为标榜太平盛世,每每东封泰山,即赴泰山筑坛祭天。北宋太宗、真宗、徽宗三朝曾拟东封,但真正实行了的只有真宗朝一次。¹⁵便:正、恰。一朝:有朝一日。¹⁶符瑞:祥瑞的征兆。¹⁷东风:喻指度宗。东风即春风,春风化育万物,因此古代多借来比喻皇恩浩荡。¹⁸西风:嗡指贾氏。
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
¹边尘²起,渔阳³(chān),霓(ní)(cháng)断,广寒宫。青楼(yǎo),朱门¹⁰,镜湖空,里湖通。大纛(dào)¹¹高牙去,人¹²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¹³和戎(róng)¹⁴。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¹⁵。何面江东。
译文:敌军正在入侵,我们却在打着《渔阳》曲,演绎着《霓裳羽衣曲》,如同传说中的月官。妓院不见人影,贾府内也很寂静,俯瞰里湖,没有人敢擅自入湖。贾氏督师外出后,西湖中不见了他那一帮人的踪影,只有重重港汉,夕阳外芳草自碧、落花自红而已,一片寂寥。这回贾氏想用大量金钱求和也办不到了,于是世人方才知道,原来十五年前所谓鄂州“大捷”竟是一场骗局,是向敌人乞求、由敌人“恩赐”的“和平”。贾氏乞和不成,只落得个夜半鸣锣溃逃的可耻结局,让千年万代的人传为笑话,他还有什么脸面见江东父老?
注释:¹甚:正。²边尘:指敌军入侵的战争行动。边,边塞。尘,指兵马蹴踏起的灰土。³渔阳:古代军乐曲名,是鼓曲。⁴惨:当是“掺”的形误字。掺,击鼓。⁵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乐舞。⁶广寒宫:神话传说中的月官。⁷青楼:妓院。⁸杳:形容不见人的踪影。⁹朱门:富贵人家用红漆涂门,故称。这里指贾府。¹⁰悄:形容寂静。¹¹大纛:军队统帅的大旗。¹²人:指贾氏及其周围的一干人等。¹³前此:此前,指前一次。¹⁴和戎:与蒙古人议和。戎,古代对西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¹⁵一声铜:一声锣。锣用铜制作,此处为了押韵,故以“铜”字代“锣”。

  词的上片重在揭露贾似道鲁港兵败前飞扬跋扈、丑态。下片写元军兵围襄鄂,形势危急,而贾似道却于国难当头之际仍沉湎声色,醉生梦死,鲁港兵败中,贾似道仓皇惊慌丑态毕露。这首词以史为词,直抒胸臆,笔锋犀利,语气酣畅。

  这首词的上片重在揭露贾似道鲁港兵败前飞扬跋扈、丑态。“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鄂州兵围解除以后,皇帝称贾似道为“师臣”而不呼名,贾似道立度宗赵禥后,朝中一些见风使舵的小人更是公开向贾似道拍马,称之为其“周公”,即是“向来人道”的“人”主要指这些阿谀奉承的群小。作者自己一身傲骨,景定三年(1262年),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这首词,既揭露贾似道的丑态,也讥讽了那些趋炎附势,卖身求荣者。“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生动描画出这位假周公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丑态。后汉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流芳千古而贾似道亦使门客廖莹中等撰《福华编》,以纪鄂功,自以为胜古,建立万世不灭的功勋,复兴了宋王朝。其虚妄无耻,少有前人可比。

  “十眇年宇宙,宫中,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写贾似道,欺君压臣的罪行。自景定元年进贾似道少师,封卫国公,到德佑元年鲁港军败,十眇年中,南宋朝局贾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间。贾似道自比周公翻云覆雨,指鹿为马,完全操纵了国家政局。

  “堂中伴”用《旧唐书·卢怀慎传》“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伴食者,指那些阿附于权奸的官僚,“弄虎鼠”用“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为虎”的意思,“搏鸇雀”指奸臣间争权夺利,贾似道上台后即将前任权臣掀翻在地。“覆蛇龙”意同“翻虎鼠”,以上重点写了贾似道擅权败政的劣迹。

  “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写贾似道假造符瑞,蛊惑民心,气压君王。贾似道执政后期,气焰极嚣张,咸淳六年(1270年),诏贾似道入朝不拜,朝退,帝送其出殿;咸淳十年(1274年),贾母死,以天子卤簿葬之,仍不合贾的心意,所以当时朝中可谓是君畏臣。以至刘辰翁在另一首《金缕曲》中曾讥贾似道“正与莽新同梦”,拿他与纂汉的王莽相比。

  词的下片写元军兵围襄鄂,形势危急,而贾似道却于国难当头之际仍沉湎声色,醉生梦死,鲁港兵败中,贾似道仓皇惊慌丑态毕露。“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边尘起,渔阳惨”,借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安史之乱的句意写元军大举南侵。正是尘乍起,铁骑进犯之时,贾似道却仍在西湖边葛岭寻欢作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霓裳羽衣曲”据传出自月宫,“断”尽之义。烽火绵绵,国家危在旦夕,而权相却仍陶然于仙乐飘飘,霓裳雅东之中。“青楼杳”,原注云:“都城籍妓隶歌舞,无敢犯。西湖风光占尽,而国家沦亡即随。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描写权相将国难置亡不顾,惟顾樽前的红男绿女。“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这一段写鲁港之行及鲁港之败。贾似道前往督战时,调粮选兵,建大纛,耗尽国家的兵力财力,但到前线后,却将精锐尽属他人,自己却自将后军军于鲁港。“斜阳外”几句,以时令节物暗寓花落水流、斜阳烟柳的颓没局势。

  面对危局,贾似道又重施故伎,遣人犒劳敌军,百般求和,但“黄金抛尽”,和议不成,却露出了本来面目,从前的承平只不过是乞和的结果。据《癸辛杂识》载,面对强大的元军,贾似道已心慑胆破根本不敢应战,时元军调动军队,因西风大作,旗帜指向东方,孙虎臣以为北军顺风进攻,仓卒向贾似道告急,贾不辨虚实,鸣锣退师,以至一退而不可收拾,终至大溃。

  最后三句即指此事,这首词采用“赋”的手法,直抒胸臆,笔锋犀利,淋漓尽致了揭露了权奸败政误国的真面貌,可以称其为一首别具一格的豪放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135-2138
2、 周汝昌,叶嘉莹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08月:1824-1827
送君南浦。对烟柳、青青万缕。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送君南浦¹。对烟柳、青青万缕。更满眼、残红²吹尽,叶底黄鹂更语。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译文:来到楼头送别安伯弟,对面繁多的柳树枝条映入眼帘,残花片片被风吹落,满眼是绿树成荫,藏在树叶深处的黄鹂鸟鸣唱着,由楼头极目远望,只见水天空阔,乱山无数;这离情,让人更加伤感!记得我们曾在竹林里题诗,在暮春时来到江边饮酒赏花,那是多么痛快的事情啊!
注释:薄幸:词牌名,调见《东山乐府》。双调一百八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¹南浦:“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此代指送别地点和心情。²残红:落花。
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漫留君住。趁酴醿香暖,持杯且醉瑶台露。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¹如许。任鸡鸣起舞²,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漫留君住。趁酴(tú)(mí)³香暖,持杯且醉瑶台露。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译文:请不要再询问我关于功名利禄之事,如今我已白发渐生,虽怀着壮志,但功名却未曾成就。我定意效法祖逖,每当鸡鸣天亮之际振臂一舞,鼓舞士气,为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奋斗。乡音遥远,何时能够回去依稀难料,只能眼睁睁看着归鸿飞去。亲爱的兄弟,还请再多留片刻,趁着美酒渐渐温暖,我们再共饮一杯,此别之时,未知何时才能再次团聚。请你务必牢记,在西窗下夜雨纷飞的时刻,我内心愁苦无比。
注释:¹星星:点点。²鸡鸣起舞:东晋名将祖逖闻鸡起舞。后以此喻奋发有为的大志。³酴醿:酒名。瑶台露:对酒的美称。

  词一开头就直叙送别事。“君”乃安伯弟也,但其生平不详。“送君南浦”是江淹《别赋》里著名的句子:“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这段话一直成为人们抒发惜别之情的意念载体。

  只要一提到“送君南浦”,或只提出“南浦”两字,就会使那整段话的意境全出,令读者感受到一股感伤的意味。这首词也借用了这个句子,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对烟柳”至“叶底黄鹂自语”数句,铺叙当时景物。这里有“青青万缕”的柳条,有满眼的绿树,有藏在树叶深处鸣啭的黄鹂。它们的出现。是在“送君南浦”之后才出现的。“折柳赠别”是我国的古老传统,因而烟柳万缕就会使人产生分别的感伤的联想。而满眼绿树这一意思的表达,却是用“更满眼、残红吹尽”这样的句子,它调动人们的思维能力,去想象那残花在枝头片片被吹落的景象,以增添感伤的气氛。

  文学描写的得天独厚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能描写现实存在的实景,而且能描写这一实景在此之前的情况的虚景,以虚景来表达实景的意思;故“残红吹尽”就是绿叶成阴之意。而树叶深处的“黄鹂自语”,则是反衬别离愁绪的。此句子当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化出,黄鹂自乐而离人自苦,颇具弦外之音。一“更”字联上串下,使离愁别绪程度递增,表现得很有层次。

  “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甚动人”,点出“离情”之“动人”——使人伤感;点出送别之地是“楼头”;由楼头极目远望,只见水天空阔,乱山无数;那么,对方此去之远,其觌面之难再,已不不言自明了。行文至此,在内容上已自成一大段落——韩元吉

  “记竹里题诗”三句,回忆两人最近的交往之乐。“春暮”点出时令,显然是在此别之前的一段时间:“载酒”、“题诗”,那是文人最常见的交往活动,以“竹里”、“花边”作背景,更增加它的韵致。“魂断”二字,是痛快之极的意思,不指悲哀;这两字不但指“江干春暮”,也兼指“竹里题诗”和“花边载酒”;三句联成一片,描写出一段欢乐的生活。以“记”字领起,说明它是保存在记忆中的已经失去的欢乐,以反衬今日别离的苦痛。这样,在抒写别恨方面,又深入一层了。

  下片开头换了个角度,通过联系各自身世和时局而大发感慨。从“都莫问”到“任鸡鸣起舞”,是慨叹空有壮志而功名未立白发渐生。这几句必须稍加解释,才能领会作者的深意。韩元吉《宋史》无传,其行实多不可考。据《南涧甲乙稿》,知道他曾做过信州幕僚、南剑州主簿、江东转运判官等职;乾道末年为吏部尚书,曾出使多国;淳熙元年(1174)以后,两知婺州,一宰建安,晚年归隐信州。从“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来看,此词可能作于入为吏部尚书之前,那时他四十多岁,故作此语。但他的慨叹功名未立,并不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这跟中原的恢复是有关系的。南宋的处境和东晋极为相似,故韩元吉用这个“鸡鸣起舞”的典故来策励自己。韩是河南许昌人,中原失守,“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感叹乡关渺邈,有家难归,但目送归鸿而去,却也道出了爱国怀乡,建功立业之豪情。

  “漫留君住”三句,又回到惜别,劝安伯姑且再片刻,持杯痛饮,这是舍不得分别的表现。“趁酴醿香暖”句的“酴醿”是酒名。黄庭坚《见诸人唱和酴醿诗辄次韵戏咏》“名字因壶酒”句任渊注引《王立之诗话》云:“酴醿本酒名也。世所开花本以其颜色似之,故取其名。”这里的“香暖”正是说酒。此言趁酒之香且温当持杯而醉:“瑶台露”是给美酒加上高级的赞辞。最后两句,是说不知何时才能重会,相约永远思念对方。“西窗夜雨”是取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的诗意,冠以“愁绝”二字,就是说西窗下共话别后情况的机会难得了。这样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惆怅。

  韩元吉是南宋初期主战派人物之一,他和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都有交往,词作亦具有辛派悲壮豪放之气概。即使在这首送别词中,也不例外。

  此词气酣意足,感情深挚;叙述层次开合变化,紧凑协调。值得一提的是《薄幸》这个词牌很少人填写,这一首却写得十分工整,平仄、韵脚、句读都中可格律,堪为典范。虚字“对”、“更”、“甚”、“记”、“任”等使用得十分妥贴,处在领起的位置,又都是去声字,声律上造成一种苦涩的韵味,与词的内容情调很相称。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324-1325页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译文:长安城中专为丞相和枢密重臣从私邸前往宫中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早上即使刮风也不会尘土飞扬,即使下雨也不会有污泥。
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
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
译文:宫中用于记时的玉制漏壶显示过了三刻(推测为五更三刻,一般官员五更二刻上朝列队),丞相才在身着红色服饰为前导的骑士引导下来到宫门前。
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
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
译文:在前来的路上,两旁高楼上的歌姬和乐师都停息了歌声和演奏,路上车马和行人都不得不停下回避。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译文:掌管巡察街道和里巷的官吏前后大声呼喊着为丞相车马队喝道,车马队前十里以外都成了无人阻挡的空路。
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
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
译文:然而,这表面的威仪和煊赫都是暂时的,白麻制成的皇帝诏书一下发,丞相的官印就要移交,朝中权位就要更替,为新任丞相和枢密重臣新铺筑的沙面大路还没建好,为前任旧臣所铺筑的沙面大路就因无人看管维护而湮灭了。

shāxíng··chéngpéixiānggōng--zhāng

zhǎngāndàoshāwèizǎofēngchén

gōngzhōnglòuxiàsānzhūdǎochéngxiānglái

bànggāolóuchuīqiānchēxíngxíngzhě

jiēguānxiāngchuándāngqiánshíwéikōng

báizhàoxiàxiāngyìnxīnwèichéngjiùjǐn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吴客¹独来后,楚桡归夕曛(xūn)²
译文:我从吴地独自前来,船桨在落日的余晖中归来向楚地。
注释:¹吴客:指作者。²夕曛:落日的余晖。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译文:山峦与大地浑然一体,佛寺与江波相望。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巢鹘(hú)形窥(kuī)¹,驯鸥(ōu)自作群。
译文:海鹘只观望却不取近山之物,鸥鸟像被驯服一样自然成群。
注释:¹巢鹘形窥物:相传金山旁的鹘山上栖居着鹘鸟。鹘鸟从不来金山跟海鸟搏斗,也不从附近的山上拿东西当食物,所以这么写。鹘:一种凶猛的鸟。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译文:寺中老僧遗忘了岁月,只是在山石看着江上的浮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