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锁嫩黄¹烟柳²细,风吹红蒂(dì)³雪梅残
译文:烟雾笼罩着树林,柳树垂着嫩黄的细枝;春风吹起花朵的根蒂,连红梅也在不断凋零。
注释:¹嫩黄:指柳色。²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³蒂:根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⁴残:凋零。
光景不胜闺阁恨¹,行行坐坐²黛眉³(cuán)
译文:风光明秀,引起了女子无限的闺阁怨情,她空虚无聊,行坐不安,秀丽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注释:¹“光景”句:意思是风光明秀,而引起了无限的闺阁怨情。光景,风光景色。闺阁:代指女子。²行行坐坐:空虚无聊,行坐不安。³黛眉: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⁴攒:聚集,这里指皱眉。

pāimán··yúnsuǒnènhuángyānliǔ--yánxuǎn

yúnsuǒnènhuángyānliǔfēngchuīhóngxuěméicán

guāngjǐngshèngguīhènxíngxíngzuòzuòdàiméizǎ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烟雾笼罩着树林,柳树垂着嫩黄的细枝;春风吹起花朵的根蒂,连红梅也在不断凋零。

风光明秀,引起了女子无限的闺阁怨情,她空虚无聊,行坐不安,秀丽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注释

嫩黄:指柳色。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

蒂:根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残:凋零。

“光景”句:意思是风光明秀,而引起了无限的闺阁怨情。光景,风光景色。闺阁:代指女子。

行行坐坐:空虚无聊,行坐不安。

黛眉: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

攒:聚集,这里指皱眉。

阎选

阎选

阎选,生卒和字里不详,五代时期后蜀的布衣,工小词。与欧阳烔、鹿虔扆、毛文锡、韩琮被时人称为“五鬼”,世传有八首小词被唐人赵崇祚收入《花间集》。《花间集》称阎处士。其他不详。 ▶ 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
高高亭子郡城¹西,直上千尺与云齐。
译文:高高亭子位于郡城以西,直上千尺与那浮云相齐。
注释:西亭子:虢州城西山上的亭子。李司马:作者友人,生平未详。¹郡城:指虢州。
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
¹崖缘壁试攀跻(jī)²,群山向下飞鸟低。
译文:顺着与崖向着与顶登去,群与向下觉得飞鸟更低。
注释:¹盘:盘旋。²跻:登,升。
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
使君¹五马²天半嘶(sī)³,丝绳玉壶为君提。
译文:半天空今马儿阵阵嘶叫,游壶美酒本为好友而提;
注释:¹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²五马:汉时州郡太守用五马驾车。这里指虢州刺史的车马。³天半嘶:在半天空嘶叫。形容亭高。⁴丝绳:指提酒坛的丝绳。⁵玉壶:酒壶。
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溪。
坐来一望无端倪(ní)¹,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²连回溪³
译文:坐到亭上放眼一望无际,红花绿柳处处莺鸟乱啼,千家万户连着弯弯小溪。
注释:¹端倪:边际。²井:古时八家为一井,引申为乡里,家宅。³回溪:回环的溪水。
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
酒行¹未醉闻暮鸡,点笔²操纸为君题。
译文:饮洒末醉已听傍晚鸡啼,提笔写诗送别为友离去;
注释:¹行:行酒。²点笔:以笔点墨。
为君题,惜解携。草萋萋,没马蹄。
为君题,惜解携¹。草萋(qī)²,没马蹄。
译文:为君题诗啊,哀伤别离,春草萋萋啊,没了马蹄。
注释:¹解携:别离,分手。²萋萋:草木繁盛的样子。

  这篇作品为送别之作,描绘西亭景物,抒写惜别情怀。

  诗的开头四句写登亭。首句点出西亭的方位及其“高高”的特点,次句承首句以“直上千尺”来直写其高,以“与云齐”来陪衬其高。三、四两句则写登亭,用“群山”、“飞鸟”来烘托西亭之高,并点出已登上。

  诗的中间五句写登上西亭后所见景物。“使君五马天半嘶”,点示主人身份并从侧面写西亭之高,与上面“群山”,“飞鸟”构成颇为雄壮的景象。“丝绳玉壶为君提”,顺便点出“送”字,并为下面“酒行末醉”伏线。接着,诗中使用一“望”字领起,写登亭后所见。“无端倪”写总的感受,意境辽阔,很符合登高特点。下面两句具体写景物。“红花绿柳”,以浓郁的互相映衬的色彩写所见,“莺乱啼”写鸟声的喧嚷,是所闻。这一句描绘出百花盛开,百鸟鸣啭的盎然春意,是西亭子周围景色。“千家万井连回溪”是俯望所见,勾划出宁静幽美的田野风光,是山下景色。这几句景物描绘,由近及远,用笔极自然,深远的景物中透露着春的气息。

  诗的后面六句写“送”。先以不觉时间流逝,写愿与友人相聚长久,留恋不忍别离,接着又两处点出“为君题”,这种复唱的句式,与上文“为君提”一样,流露出友情的深厚。“惜解携”,直写心怀,感情十分深挚。诗的结尾两句:“草萋萋,没马蹄”,是诗人对送别的联想。友人就要跨马登程,而路上春草却要没过友人的马蹄。以景写情,“惜”字从中得到含蓄的表现。

  这首诗写景物,语句清新优美,意境深远开阔。诗为七言古诗,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以三句为一节,结尾四句皆用三字句,写得挥洒自如,自然流畅。结尾以萋萋春草写别情,既点明题意,又十分优美含蓄。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2-285

西tíngzisòng--céncān

gāogāotíngzijùnchéng西zhíshàngqiānchǐyún

pányuánshìpānqúnshānxiàngxiàfēiniǎo

使shǐjūntiānbànshéngwèijūn

zuòláiwàngduānhónghuā绿liǔyīngluànqiānjiāwànjǐngliánhuí

jiǔxíngwèizuìwéndiǎncāozhǐwèijūn

wèijūnjiěxiécǎoméi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玉瘦¹香浓,檀(tán)²深雪散。今年恨³、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探。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译文:细细的梅枝,浓浓的梅香,馨香一直持续到雪化。想起赏梅,发现已经过了赏梅时节,只剩下遗憾。寄居在外,路途漫漫。白日如此漫长,倚栏望去。
注释:¹玉瘦:比喻梅花的清秀之姿。²檀:比喻花的香味。³恨:遗憾。⁴探:观赏。⁵江楼楚馆:泛指旅舍。⁶云闲水探:形容行程遥探。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¹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²、数声羌(qiāng)³
译文:宴上客人来来去去,杯中满是美酒。歌声唱合,如行云流水。那些最早开花的梅枝要在它们还没开败时,就要多采剪。人身的聚散本是匆匆,独上西楼,听那幽怨的羌笛声。
注释:¹南枝:向阳梅枝,最先发花。²西楼:指思妇住处。³羌管:即羌笛。笛曲中有《梅花落》,甚为凄凉。

  上片开门见山,吟咏梅花且叹悔此次赏梅又迟来了一步。梅花,以其寒冬腊月发花,且有坚贞耐寒之志而深受爱重,在我国历来有“国花”之称誉;其花五瓣,花色有白、亦有红;古人赏梅讲究“四贵”,除贵曲不贵直,贵疏不贵密之外,也贵梅花之瘦不贵其肥,贵梅花之合(含苞)而不贵其开(盛放)。“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是说:玉色的白梅花清瘦飘逸,浅红色的梅中上品檀香梅相形之下显得色泽浓艳,它们散发着袭人的香气;白雪正在消融,那雪压梅枝的美景已不见;真真令人遗憾,没想到赏梅竟然又来晚了。一个“又”字,表达了词中主人年年探梅、年年叹晚的心情;当然只有面对爱之甚深的对象,才会发出“恨晚”的叹息。此处也足见作者遣词匠心之一斑。

  “江楼楚馆,云闲水探。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之句,交待了赏梅的环境地点、写出了探眺近俯的自然景色,也刻划出了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句中“楚馆”的“楚”字,本指春秋战国时的楚地,即今之湖南、湖北一带,此处泛指江南。在长江之滨的楚地南天,错落矗立着无数亭台楼馆,这里梅花竞放,又是赏梅的好去处;仰望白云闲散依蓝天而飘浮,俯视碧波涟漪逐江水而流逝;清凉的白昼是这样漫长,沉醉在阵阵梅香中的探梅人,凭倚着雕栏放眼探望,信手卷弄着低垂着的翠绿色的帷帘。上片至此而止,主要是侧重写景的幽深、人的安闲,为下片不平静心情的抒发埋下伏笔,达到以静衬动的效果;当然,如果说此处静中伏有波澜的活,便是“清昼永”中的“永”字撩起的。“永”是长的意思,人物感觉上的时间是长还是短,随人的心情而变:欢乐嫌短,愁苦恨长,这是人之常情。那么词中人“清昼永”之说,内里是否包含着几分惆怅。

  下片“坐上客来,尊中酒满”两句写的是良友相聚、举杯飞觞、开怀畅饮、纵歌抒怀的场面。“歌声共,水流云断”,充满诗兴豪情的文人雅士对酒自是高歌,面对着象征高雅气节又令人心神陶醉的梅花。于是,群情激动,纵情引吭,你唱我和,这歌声充塞天地、嘹亮悠扬,上遏白云、下断流水。该词至此,欢乐之情已达顶巅,激越的情绪随着歌声止歇渐渐平静下来,另一种心态便代之而起,词人的笔触也宕然转开,回到赏梅的现场“南枝可插,更须频剪”,然后便在“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的颇怀伤感的声中戛然止住。从字面意思看这几句是指点着眼前的梅树;那南边向阳枝头上的花儿令人喜爱,可以攀折供插,需趁着它方开未残,快多些采剪,或簪在鬓边,或插放几案,把梅的疏姿倩影和梅的寒香冷艳尽多的留在身边;千万不要等到花瓣残落、随风化泥的时刻再惆怅留连。弦外之音却是借物抒情,感伤光阴流逝,花开花落,容颜易老,聚少离多,人生得意与相聚之时需尽情欢畅,待到《梅花落》的曲调已经奏起,羌笛声声泣诉别离的时候,离愁别怨便会铺天盖地地袭来了。

参考资料:
1、 周笃文.李清照词鉴赏[M].山东:齐鲁书社出版社,1986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一江¹烟水²³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jì)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¹⁰儿天边至,酒旗¹¹儿风外飐(zhǎn)¹²。爱杀¹³江南!
译文: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河岸两边的人家,屋顶飞檐如画,似乎衔接在一起。江面上荷叶、菱叶丛生,浮在水中秋光安宁闲淡;看沙画往来翻飞舞姿翩翩,香风透出珠帘在十里岸边弥漫。远处的画船正从天边驶来,酒家的旗帜迎风招展。真是爱煞这江南美景呀!
注释:¹一江:满江,整个江面。²烟水:烟霭笼罩着的水面。³照:倒映。⁴岚:山里的雾气。⁵画檐:有画饰的屋檐。⁶芰荷:出水的荷叶,亦指荷花。⁷秋光淡:因为成丛的荷叶挺拔茂密,以至秋光也显得淡了。⁸再三:多次,不断的样子。⁹卷香风十里珠帘:“十里香风卷珠帘”的倒装。珠帘,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¹⁰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¹¹酒旗:也叫酒帘,俗称“望子”,是以布缀于竿头、高悬于店门前的酒家标帜。¹²飐:风吹物动的样子。¹³杀:通“煞”,非常、甚。用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程度之深。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从大处落笔,先描写江上之景,雾霭弥漫,烟云缭绕,再写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水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相对,也是水仙子的惯例。而这两句不仅是字面相对,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最后一句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爱杀江南”总结心得,既突显主旨,又充分表达了情感。

  这首小令在艺术的处理上,能够把远近的景物交错来写,富有变化,江南各种富有特色的景观足以激发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这首《水仙子》中最繁华富丽的句子是“两岸人家接画檐”。

  该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shuǐxiān ·yǒngjiāngnán

zhāngyǎnghào yuándài 

jiāngyānshuǐzhàoqínglán liǎngànrénjiājiēhuàyán cóngduànqiūguāngdàn kànshāōuzàisān juǎnxiāngfēngshízhūlián huàchuánértiānbiānzhì jiǔérfēngwàizhǎn àijiāngnán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越王勾践破吴¹归,义士还乡²尽锦衣。
译文: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注释: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¹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²还乡:一作“还家”。锦衣:华丽的衣服。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宫女如花满春殿¹,只今惟有鹧(zhè)(gū)²飞。
译文: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只有鹧鸪飞落在断壁残垣。
注释:¹春殿:宫殿。²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在吴越兴亡史中,以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的事件最为著名。诗中却没有去追述这个为人热衷的题材,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以“归”统领全诗,来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接下一句是对回师那个欢悦气氛的描绘。诗中只抓住一点,写了战士的锦衣还故乡,可留给人们想象的却是一个浩大的,热闹非凡的场面:旌旗如林,锣鼓喧天,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满脸得意而又显赫的光辉。举城到处可见受了赏赐,脱去铠甲,穿着锦衣的战士,二十年的耻辱,一朝终于洗净,胜利的欢欣与胜利的沉醉同时流露出来。一个“尽”字,便暗示了越王以后的生活图景。果然,王宫里开始回荡起歌功颂德的乐曲伴以柔曼的舞姿,越王左右美女如云,缤纷落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二、三两句是诗人在越国历史画卷中有意摄取的两个镜头,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威风,其中更有深味可嚼。昔日,吴败越后,越王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把苎萝山女子西施献于吴王,于是迷恋声色的吴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轻歌曼舞,纵情享乐,对世仇越国不再防范,使得越军趁势攻入,最后亡国自尽。吴国灭亡的道理越王哪里不知,可他如今走的又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当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食不加肉,衣不纹饰,精励图治的英雄本色,随着良辰美景,江山在握都丢得干干净净了。那么这样的繁盛又会存在多久呢?至于越国的命运,诗人不去写了,一切道理已尽在不言之中,而是急转一笔,写了眼前的景色: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旁若无人的飞来飞去,好不寂寞凄凉。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3-24
2、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0-342

yuèzhōnglǎn--bái

yuèwánggōujiànguīshìháixiāngjǐnjǐn

gōnghuāmǎnchūn殿diànzhǐjīnwéiyǒuzhèfēi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近。”《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排律。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赞美隐士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不久,他被勒令自杀。《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诗,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艺术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应制诗。这首诗所写的山水景物,个性鲜明,是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shǐānqiū--sòngzhīwèn

guìlínfēngjǐngqiūshìluòyángchūn

wǎnjiāngtiānhǎofēnmíngchóushārén

juǎnyúnshānjiǎosuìshíshuǐlínlín

shìshìhuánglǎomiàoniányǐnlún

guīcānghǎiguìs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