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纨满堂子独布,悄余目成如有诉。拂帘未及秋风来,已使幽心飒衰素。
罗纨满堂子独布,悄余目成如有诉。拂帘未及秋风来,已使幽心飒衰素。
禁苑钟鸣天月高,疏烟城台明柳梢。星光远没紫荆塞,雁行低过芦沟桥。
禁苑钟鸣天月高,疏烟城台明柳梢。星光远没紫荆塞,雁行低过芦沟桥。
莽落吾愁得吾子,众客豪筵晏方已。华胄荣名挥百年,他国良朋识千里。
莽落吾愁得吾子,众客豪筵晏方已。华胄荣名挥百年,他国良朋识千里。
子迹不出闾巷中,子名震与王侯同。独行能慑贵人贵,托身何必空山空。
子迹不出闾巷中,子名震与王侯同。独行能慑贵人贵,托身何必空山空。
长安取官易反掌,青云无梯援可上。不从狗监贿高车,宜厕牛医称贱党。
长安取官易反掌,青云无梯援可上。不从狗监贿高车,宜厕牛医称贱党。
子今四十须发斑,九仙抱骨徒珊珊。凤凰纵食弃馀稻,苞仪天相非单寒。
子今四十须发斑,九仙抱骨徒珊珊。凤凰纵食弃馀稻,苞仪天相非单寒。
平生嗜史还嗜酒,读史一篇酒一斗。狂时欲搏婕妤熊,醉极思屠樊哙狗。
平生嗜史还嗜酒,读史一篇酒一斗。狂时欲搏婕妤熊,醉极思屠樊哙狗。
无端爱我同夙欢,三生金石通一言。挽衣重入酒家座,解带自出怀中钱。
无端爱我同夙欢,三生金石通一言。挽衣重入酒家座,解带自出怀中钱。
椰瓢为樽浮琥珀,羊肋牛蹄手忙摭。河山壮阔萦襟袖,啼笑淋漓动肝鬲。
椰瓢为樽浮琥珀,羊肋牛蹄手忙摭。河山壮阔萦襟袖,啼笑淋漓动肝鬲。
一灯两影依迟迟,漏签报过三更时。人间凉露方凝梦,天上重门欲唱鸡。
一灯两影依迟迟,漏签报过三更时。人间凉露方凝梦,天上重门欲唱鸡。
斯时吾子醉已烂,归绕西街沙没骭。立避骄鞭巡尉呵,走数穷檐乞儿叹。
斯时吾子醉已烂,归绕西街沙没骭。立避骄鞭巡尉呵,走数穷檐乞儿叹。
我来客此三月多,闭门往往愁独哦。东风行乐早逢子,肯令花底春蹉跎?
我来客此三月多,闭门往往愁独哦。东风行乐早逢子,肯令花底春蹉跎?
西郊猎场正芳草,芳草芊绵芳树老。约君盘马怒飙中,同掣腰间雁翎皂。
西郊猎场正芳草,芳草芊绵芳树老。约君盘马怒飙中,同掣腰间雁翎皂。
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16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醉,蓑(suō)衣舞¹,醉里却²寻归路。轻舟短棹(zhào)³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译文:渔父酒醉了,披着蓑衣走路跌跌跄跄像跳舞。醉酒的渔父想寻找回去的归途。短桨小船无人执掌,任它随意漂流。酒醒以后,渔父不知身在何处。
注释:¹蓑衣舞:指渔父穿着蓑衣醉行之状。²却:往回走。³短棹:小桨。

  前两句点化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送淡公》(之三)“独迷舞短蓑”诗意,写了渔父狂饮烂醉而忘形的神态。“渔父醉,蓑衣舞”,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渔父狂饮烂醉以致神魂颠倒、身不由己的诙谐状态。“蓑衣舞”三字逼真传神,渔父醉后那踉踉跄跄的行走模样跃然纸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醉里却寻归路”,进一步渲染了渔父醉后神不附体、欲归无路的昏沉状态。连东南西北都弄不清楚,回去的道路也找不到了,只好“轻舟短棹任斜横”。

  作者曾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游赤壁湖时,也狂饮烂醉过,结果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此词里渔父的狂饮烂醉,其结果比作者游赤壁时的境况好不了多少,同样会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所不同的是:相与枕藉乎家中,“醉后不知何处?”最后两句为点题之笔,反映了渔父那种狂放不羁、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心态。

  第二首词先描写,后叙述,描写与叙述融会运用,集中渲染了渔父“醉”后百事皆空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词隐含了道家崇尚自然、清净无为的思想,反映了词人随缘放旷、任天而动的达观胸怀。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43-147
2、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856-863
3、 李世忠.逐臣的悲悯——论苏轼的一组《渔父》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

 ·zuì

shì sòngdài 

zuì suō zuìquèxúnguī qīngzhōuduǎnzhàorènxiéhéng xǐnghòuzhīchù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又一年 一作:已一年)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又是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¹(àn)²独成眠。
译文: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春愁让人心中郁郁、孤枕难眠。
注释:¹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²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身多疾病思田里¹,邑有流亡²愧俸钱³
译文: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注释:¹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²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³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闻道欲来相问讯¹,西楼望月几回圆。
译文: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探望我,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注释:¹问讯:探望。

  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又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

  尾联则是说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83-684

dānyuán

wéiyìng tángdài 

niánhuāféngjūnbié jīnhuākāiyòunián  (yòuniánzuò nián )
shìshìmángmángnánliào chūnchóuànànchéngmián 
shēnduōbìngtián yǒuliúwángkuìfèngqián 
wéndàoláixiāngwènxùn 西lóuwàngyuèhuíyuán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半空跻(jī)宝塔¹,时望尽京华²
译文:登上宝塔站在半空,一眼望尽了繁华的京都。
注释:总持寺:在长安城中。浮图:塔。跻:登。¹宝塔: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序》:“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二”塔,即浮图、地图,梵名率堵坡,又作塔婆、兜婆。²京华:繁华京都。京都,繁华之最,故称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竹绕渭(wèi)¹遍,山连上苑²斜。
译文:竹林环绕着渭水河,山峰连接着帝王园林。
注释:¹渭川:渭水、渭河。²上苑:帝王玩赏游猎之园林。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四门¹开帝宅²,阡(qiān)³逗人家。
译文:四方耸立着皇室的豪宅,道路两旁坐落着人家。
注释:¹四门:四方之门。²帝宅:犹皇都、帝城,在此指长安。³阡陌:田间道,此泛指道路。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累劫¹从初地²,为童忆聚沙。
译文:屡次经劫从初地绕始,回忆儿童聚沙造佛塔。
注释:¹累劫:屡次经劫。佛家以世界生灭一次为一劫。²初地:佛家术语。菩萨至佛果五十二阶段中十地之第一地,亦称欢喜地。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一窥(kuī)功德¹见,弥益²道心³加。
译文: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
注释:¹功德:佛家对一切善事、善举统称为“功德”,即功业德行。²弥益:愈益。³道心:向道之心。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坐觉¹诸天²近,空香逐落花。
译文:在高塔上觉得与上天亲近,四处飘香散花尽落。
注释:¹坐觉:自然感到。²诸天:众天神之简称。

  这首诗写诗人登总持寺佛塔所望长安景色以及对佛法的感悟。全诗可分两层。第一层是前三联,描写诗人所望长安之景,一片繁华祥和的气氛;第二层是后三联,写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全诗运用大量佛教典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佛理的理解。

  诗的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的景色。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夫田舍也自然的散落。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如同杂色香花盛绕。

  由此,引发了诗人进一步的感悟。佛教讲究从初地至喜欢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须经一大阿僧祗劫。故曰:“累劫从初地。”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化出。此处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努力。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初地上累土而成。二句既与塔有关,扣合题目,又具有佛理,构思十分巧妙。

  “一窥公德见,弥益道心加”,诗人这里讲述了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满成佛果。

  诗的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悟诸天欢喜,自觉相近。末句“空香逐落花”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显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气氛。

参考资料:
1、 王春红编著.禅诗精选: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01:5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骊山横岫(xiù),渭河环秀¹,山河百二还如旧。
注释:“骊山”二句:骊山峰峦横亘;渭河环流,一片秀丽。岫:峰峦。
《长安怀古》为咏史之作。“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作者居高临下地鸟瞰了长安的险要形势和壮丽风光。紧接着,又用激昂的带议论性的语言揭示出:秦始皇、隋炀帝这些暴君役使人民修建起来的离宫、上林苑,早已不复存在,只是留下一个骂名;汉陵唐宫阙又在哪里?留下的岂不就是衰败的草木和哀哀狐兔吗?最后以“山,空自愁;河,空自流”八字作结。整曲写得含蓄朦胧。

shānyáng ·chángānhuái怀

zhàoshànqìng yuándài 

shānhéngxiù wèihuánxiù shānbǎièrháijiù bēi cǎoqiū qíngōngsuíyuànchòu tángquèhànlíngchùyǒu shān kōngchóu  kōngliú 
前山极远碧云合,清夜一声白雪微。
前山极远碧云¹合,清夜²一声白雪微。
译文:远方连绵的群山之上有白云飘荡;清净的夜晚传来一声轻微的白雪琴曲声。
注释:¹碧云:指碧空中的云。²清夜:清静的夜晚。
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雨霏霏。
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雨霏(fēi)¹
译文:想把相思之情通过远照的月光寄到千里之外的远方;溪水之畔却夕阳斜照、阴雨霏霏。
注释:¹霏霏:雨雪烟云盛密的样子。

yuǎn--

qiánshānyuǎnyúnqīngshēngbáixuěwēi

xiāngqiānyuèbiāncánzhàofēi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