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客起看仙掌月,落星斜照浊河泥。故山远处高飞雁,
行客起看仙掌月,落星斜照浊河泥。故山远处高飞雁,
去马鸣时先早鸡。关柳不知谁氏种,岳碑犹见圣君题。
去马鸣时先早鸡。关柳不知谁氏种,岳碑犹见圣君题。
刍荛十轴僮三尺,岂谓青云便有梯。
刍荛十轴僮三尺,岂谓青云便有梯。

tóngguānzǎoxíng--yín

xíngkànxiānzhǎngyuèluòxīngxiézhàozhuóshānyuǎnchùgāofēiyàn

míngshíxiānzǎoguānliǔzhīshuíshìzhǒngyuèbēiyóujiànshèngjūn

chúráoshízhóutóngsānchǐwèiqīngyún便biànyǒu

徐夤

徐夤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2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译文:暖暖的春日薰得杨柳抽枝发芽,浓浓的春意使海棠盛开,红颜如醉。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放慵(yōng)¹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译文:放下官务是如此的悠闲自在,应对官场俗务让人无比苦恼。
注释:¹放慵:疏懒。相妨:互相妨碍、抵触。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huàn)¹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译文:我本性愚笨,官场交际中只能勉强应付强颜欢笑,与人交情疏浅。
注释:¹宦:做官。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译文:无论世俗如何变化,我都独自安坐,举手焚香,闲适自得。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sì)州雍熙塔¹下,戏作如梦令阕(què)²。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³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译文: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洗浴,因有些感想,之后就开玩笑似地写下了这《如梦令》词。这个词牌是唐庄宗创制的,原名《忆仙姿》,因为嫌名字不雅,所以改为《如梦令》。大概是唐庄宗创作的词最后的句子是“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于是拿过来把它作为词牌名。
注释: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¹雍熙塔:塔名,在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清康熙初(1680),泗州沉陷于洪泽湖中,塔也随之不复存在。²阕:词曲的一段或一首,这里指词。³唐庄宗:五代时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¹(kāi)²人,尽日³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译文:水和污垢什么时候在一起共存过?仔细看这两个东西在我身上都没有。我告诉擦背的人,劳您整天挥手动肘了。只希望能轻点再轻点,我的身上本来也没有什么污垢。
注释:¹寄语:通常作转告讲,这里是告诉之意。“语”作为记事当是浴时所说,但写词肯定是浴后之事,故用“寄语”。²揩背:揩擦背部。³尽日:犹终日,整天。⁴居士:一指信仰佛教而不出家为僧的人,二是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这里指苏轼自己,苏轼在贬地黄州东坡居住,故称东坡居士。

  此词表面上是写作者因没有水垢而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满,实质是比喻自己秉性高洁,受贬是蒙冤的。全词关键是佛家术语“无垢”,比喻一切本来清净,虽意出禅偈,形象不甚优美,却自有其思想价值和意义。

  此词小序有两层意思:一是写这首词的起因,二是对于词牌“如梦令”来历的介绍。词的正文反映的是:申辩、不满和请求。

  此词字面上可以概括出如下几个方面:一,作者强调自身是洁净的,没有污垢;二,自身洁净的人还是被人动手除垢;三,擦背去垢的人,出手太重;四,表达不满和请求:对身体洁净的人不该出此重手。

  事实上,苏轼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喜欢经常洗浴,而这经常洗浴就不只是为了除垢了,而是为了健康身体和愉悦心情,这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这次在泗州的公共浴池里遇到了一个擦背特别用力的人,把他的身体弄痛了,他就戏言地表达了不满,而且还讲了理由。这样的生活趣事,作者随后开玩笑似地写成了词。在深层表达上,这样写的结果,超出了这件事情的本来意思,丰富了内涵,隐含了自己受到了严重的不公平待遇。对于一个蒙冤受贬、被当事者欲置之死地,而皇帝让调离这个贬地的文人来说,一个“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的人,一个正在被皇帝起用的过渡期的人,显然不仅仅是写这次洗浴。此词明显有这样的意思:不该对身体洁净的人重手去垢,是没有必要的、可笑的。这自然引人联想到苏轼蒙冤贬往黄州的情景、联想到古今社会上的人生。这些都不只是一次洗浴、一次简单的戏作所能解释得了的。而这些,也是词人“戏作”的丰富内涵中的重要一面。

  此词关键在于“无垢”二字,是佛家常用术语,比喻一切本来清净。一般以词说法,了无余蕴。而此词虽意出禅偈,形象不优美,亦无甚诗意,却自有其思想价值和意义。

参考资料:
1、 第二十届苏轼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224
2、 吕观仁.东坡词注.长沙:岳麓书社,2005:152-153
3、 刘尚荣 校勘.傅干注坡词.成都:巴蜀书社,1993:1-34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xiá)¹。最奇绝²。是笑时、媚靥(yè)³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译文:我的意中人芳龄十六。容颜天生俏丽,聪慧机灵。最神奇绝妙的是,她笑的时候,两颊会露出深深的酒窝,千娇百俏,一次次依偎着,皮肤又香又滑。
注释:¹奸黠:聪慧。²奇绝:神奇绝妙之处。³媚靥:女子两颊讨人喜欢的酒窝。
久离缺。夜来魂梦里,尤花殢雪。分明似、旧家时节。正欢悦。被邻鸡唤起,一场寂寥,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
久离缺¹。夜来魂梦里,尤花殢(tì)²。分明似、旧家³时节。正欢悦。被邻鸡唤起,一场寂寥(liáo),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
译文:我们分离很久了。每当夜晚做梦,还能梦见与她欢爱。梦境真实得就好像回到从前一样。梦中我们正欢愉,就被邻居家的鸡鸣吵醒了,醒来只觉寂寞无聊,一直到天亮再也睡不着,空有窗外的残月照着。
注释:¹离缺:分离。²尤花殢雪:指男女欢爱。³旧家:从前。⁴寂寥:寂寞无聊。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当日佳期¹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²。桥成汉渚(zhǔ)³星波外,人断鸾(luán)歌凤舞前。
译文:由于当初鹊鸟误传了相会的日子,牛郎和织女至今仍是愁苦不已的神仙。鹊桥在天上的银河岸边形成,人则在轻歌曼舞之中。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¹佳期:原谓与佳人相约会,后通称欢聚之日。²断肠仙:特指天上的牛郎和织女。³汉渚:天上的银河岸边。汉,河汉,星河,银河,天空中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光带。渚,洲渚,水中小块土地,此处指岸边。⁴莺歌凤舞:比喻轻歌曼舞。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欢尽夜,别经年¹。别多欢少奈何²天。情知³此会无长计,咫(zhǐ)凉蟾(chán)亦未圆。
译文:七夕时欢娱一夜,之后却分别一年。离别多而欢娱少又能拿上天怎么样?或是心知此次相会不长久,眼前的月亮也没有圆满。
注释:¹经年:经过一年。²奈何:怎么,怎么办。³情知:心知。⁴无长计:不长久。⁵咫尺:形容距离之近。咫,八寸。⁶凉蟾:月亮,这里指七夕的新月。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指代月亮。

  此词开篇即言“佳期误传”,虽未将情事具体写出,为之断肠的情绪却可从“凉蟾亦未圆”所透出的缱绻深中体味出来。接着,过片的“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三句抒发无可奈何的感慨:牛郎、织女盼望一年才能一次相逢,七夕一夜纵然可以尽情欢乐,却抵挡不了三百六十四天的离别相思之苦,明明知道它不公平、不合理,可就是没法改变这样的事实。这不能解决的矛盾、不能愈合的创伤及不能消除的恨事无不透出七夕故事的“悲剧性”。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悲感中有幸福的慰藉相比,“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是哀痛之极时的心灰意冷。

  全词以“星波”、“凉蟾”等构成的“奈何天”写情人心理空间中的景致,又将其融于情致的抒发中,以强烈对比而造成艺术效果,如“欢尽夜”与“别经年”,“桥成汉渚星波外”与“人在鸾歌凤舞前”,而最主要的则是强烈的情意受到强烈的阻碍所造成的心情对比。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 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54-55
2、 程自信,许宗元 主编.宋词精华分类品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03月第1版:741-742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yǐ)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¹南金络(luò)²
译文: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我独倚高楼,和着竹笛,放声长歌。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注释:¹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²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zān)¹不解愁。
译文:快快畅饮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旧。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注释:¹簪花:簪花是汉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作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作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作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词人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参考资料:
1、 黄宝华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99-801

nánxiāng ·zhūjiàngshuōfēnghóu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chóngyáng zhōuchénglóuyàn zuò 

zhūjiàngshuōfēnghóu duǎnchánglóu wànshìjìnsuífēng xiūxiū táinánjīnluòtóu 
cuījiǔchíliú jiǔwèijīnqiūqiū huāxiànglǎoréntóushàngxiào xiūxiū báizānhuājiě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