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yǐ)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¹南金络(luò)²
译文: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我独倚高楼,和着竹笛,放声长歌。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注释:¹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²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zān)¹不解愁。
译文:快快畅饮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旧。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注释:¹簪花:簪花是汉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作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作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作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词人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参考资料:
1、 黄宝华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99-801

nánxiāng ·zhūjiàngshuōfēnghóu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chóngyáng zhōuchénglóuyàn zuò 

zhūjiàngshuōfēnghóu duǎnchánglóu wànshìjìnsuífēng xiūxiū táinánjīnluòtóu 
cuījiǔchíliú jiǔwèijīnqiūqiū huāxiànglǎoréntóushàngxiào xiūxiū báizānhuājiěchó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我独倚高楼,和着竹笛,放声长歌。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快快畅饮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旧。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注释

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簪花:簪花是汉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重阳节,这是黄庭坚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因此此词堪称词人的绝笔之作。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第268页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词人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参考资料:
1、 黄宝华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99-801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2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到蒙蒙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一夕,山水大出,漂(piāo)室庐¹,塞(sāi)溪而下。人骑木乘²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³。道士具大舟,躬蓑(suō),立水浒(hǔ),督水者绳以俟¹⁰,见人至¹¹¹²投木、索¹³引之¹⁴,所存活者甚众。平旦¹⁵,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¹⁶,必速救之。”舟者¹⁷应言¹⁸往,以¹⁹木接上之。乃²⁰虎也。始²¹到蒙蒙然²²坐而舐(shì)²³其毛,比及岸²⁴,则瞠(chēng)²⁵目视道士,跃而²⁶(jué)²⁷之仆地。舟人奔救²⁸,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译文:一天傍晚,山上发了洪水,水上漂着房屋,水充满了整个山溪,顺着溪水向下流去。人们骑着树木登上屋顶,大声求救人的声音接连不断。(有一个)道士准备了一艘大船,亲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善于游泳的人(拿着)绳索等候在岸边。(如果)有人漂下来,便立即投去木头、绳索,把他拉上岸。所以救活的人很多。第二天清早,有一只野兽被冲来,躯体淹没在波涛中,把头伸出水面左右盼望,好像在向人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赶快救它!”驾船的人听从他的话去救。用木头把它拉上船,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它有点迷迷糊糊,坐着舔身上的毛。等船一到岸,它就瞪着眼睛看着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抓倒在地。乘船的人一齐涌上去救,道士虽然没有被咬死,却受了重伤。
注释:道士:从事道教活动的人。¹漂室庐:使房屋漂起来;意为大水冲走了房屋。庐:房舍。²乘:登上。³号呼求救者相连也:大声呼喊企求救命的人一个接着一个。⁴具:准备,备有。⁵躬蓑笠:亲自穿上蓑衣戴着竹笠。⁶立:站立。⁷水浒:水边。⁸督:指挥,督促。⁹善:擅长。¹⁰俟:等候。¹¹至:到达。¹²即:就。¹³索:细绳子。¹⁴引之:拉落水的人。引:拉。¹⁵平旦:天亮。¹⁶是亦有生:这也是有生命的。是,代词,这。¹⁷舟者:船夫。¹⁸应言:用话答应。¹⁹以:用。²⁰乃:原来是。²¹始:开头,起初。²²蒙蒙然:昏昏沉沉的样子。²³舐:舔。²⁴比及岸:等到了岸上。比:等到。及:到达。²⁵瞠:瞪眼直视。²⁶而:连接词。²⁷攫:抓。²⁸奔救:跑去救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空山不见人,但¹闻人语响。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¹但:只。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景(jǐng,旧时读yǐng)¹入深林,复²照青苔上。
译文:落日的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¹返景:日光。一说“返景”中的“景”字同‘影’。意思是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²复:又。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轾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鹿zhài

wángwéi tángdài 

kōngshānjiànrén dànwénrénxiǎng 
fǎnjǐngshēnlín zhàoqīngtáishàng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红藕¹花香到槛(jiàn)²频,可堪闲忆似花人³,旧欢如梦绝音尘
译文:一阵阵爽风吹过亭栏,频频飘来红莲的香馨,叫我如何忍受悠悠的思念,我又想起那如花的佳人。旧日的欢情好似一场梦幻,此时的她早已杳无音信。
注释:¹红藕:红莲的别称。²槛:栏杆,这里指亭栏。³似花人:与荷花一样艳丽的美人。⁴绝音尘:断绝了音信。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翠叠画屏山隐隐¹,冷铺文簟(diàn)水潾潾²,断魂何处一蝉新³
译文:画屏上那重峦叠翠的山景,在我眼中模糊成团团绿云,冰凉的竹席上,水一样的花纹如水波粼粼。不知何处骤响一阵蝉鸣,可是要召回我飘断的思魂?
注释:¹“翠叠”句:画屏上翠山重叠,隐约可见。²“冷铺”句:铺上冰凉的簟席,簟纹如水波潾潾。文,同“纹”。簟,竹席。³一蝉新:突然响起一声蝉鸣。

  李珣的这首词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想念,写得清奇流丽,与花间词秾艳香软的基本风格很有些不同。从横向看,倒是与南唐词风颇为接近。

  李珣的这首词,与他的另一首《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取的是同题材,不过时间稍有先后。从两词所用韵脚来看,五韵中有三韵相重,估计写作日期也不会相距太远。从内容来看,另一首写的是春天,寻“旧欢”不着,颇觉意外,所以情绪起伏较大。而这一首则写夏秋之际,已是痛定思痛,因此意蕴也就较前首更为婉约深沉。

  此词上片首句用的是传统的比兴手法。荷花发出阵阵幽香,不时地飘进廊槛上来。第二句即点出主题,由花香引发愁思,在百无聊赖中实在不堪回忆所爱之人。由于上句已经写明荷花,就使下句的“似花人”变得很具体。第三句进一步说明不堪回忆往事的缘由。旧欢已成梦幻,“她”也不会再来了。这就把词人的绝望心情和盘托出,足以引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此词下片写得很成功,历来为人所激赏。第一句写屏风,其上远山含翠,隐约多姿;第二句写竹席,其上竹枝如波纹,十分清澈,给人带来一丝凉意。这两句虽然写的都是眼前景物,但用山水来象征词人与意中人的分离,是十分妥帖的。这两句在艺术上的确堪称杰构。首先,对仗十分工巧,又具有鲜明的词的特色,绝不混同于一般的律诗。其次,“冷铺文簟水潾潾”,比喻新奇,内涵丰富,既有季节特点,又有人的感受,写得十分出色。尤为难得的是,在连续两个佳句之后,并无“才尽”之感,最后一句竟又翻出新意:伤心的思绪在空中飘荡,突然听到一声蝉鸣。蝉鸣,既使作者回到了现实,又提供了很多的想象余地。“断魂”二字,通过“一蝉新”告诉人们,无穷无尽的悲哀正在等待着词人。

  李珣《浣溪沙》共四首,笔触清丽,情深意切,正如《栩庄漫记》所说:“其词温厚而不儇薄。”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709-710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9-220

huànshā··hóngǒuhuāxiāngdàokǎnpín--xún

hóngǒuhuāxiāngdàokǎnpínkānxiánshìhuārénjiùhuānmèngjuéyīnchén

cuìdiéhuàpíngshānyǐnyǐnlěngwéndiànshuǐlínlínduànhúnchùchánxīn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晚日¹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²却温柔。若教³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注释:¹晚日:夕阳。²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³教:使,令。⁴眼底:眼中,眼睛跟前。⁵白头:犹白发。形容年老。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¹已被山遮断,频倚阑(lán)²不自由。
译文: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注释:¹情知:深知;明知。²阑干:栏杆。阑。同“栏”。

  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把读者引入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柳塘”一词,使人想见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处于什么季节,却无从得知。联系前面的“寒鸦”,便会想到时值严冬,柳叶黄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萧条的。然而诗人却别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不难想见,这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前者就离别说,故“日”而曰“晚”,“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

  这首词真可谓“工于发端”。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因而以下文字,即从她的肺腑中流出。“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而事实上,意中人却在“晚日”将沉、“寒鸦”归巢之时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来,“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诗,正可以作为此时心情的写照。然而文学是一种创作,贵在独创。“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两句就是创新,表现心绪低回宛转,笔致可谓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离肠寸断,泪流难止。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美人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时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因为十分相思,望不见人影还要望,所以重上小红楼,幻想着心上人可能仍在楼上。“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词的最后一句进一步表现美人的痴情。美人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已经看不到心上人,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欧阳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写行人愈行愈远,故女主人公不忍继续远望。辛词则写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却频频倚栏远望,无法控制自己。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心态,各极其妙。

  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这首词表面上虽然是“代人赋”,但是实际上词人是在写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因为,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直有用香草美人寄托理想的传统。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鹧鸪天·代人赋》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优美婉约词。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赵雪沛.论辛弃疾《鹧鸪天》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77

zhètiān ·dàirén

xīn sòngdài 

wǎnhánpiànchóu liǔtángxīn绿quèwēnróu ruòjiàoyǎnhèn xìnrénjiānyǒubáitóu 
chángduàn lèinánshōu xiāngchóngshàngxiǎohónglóu qíngzhībèishānzhēduàn pínlángānyóu 
有司空公子,富贵不齿,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顾见綦毋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欲之贵人。”公子曰:“学《诗》乎?”曰:“学矣。”“学《礼》乎?”曰:“学矣。”“学《易》乎?”曰:“学矣。”公子曰:《诗》不云乎:‘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後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礼》不云乎:‘男贽玉帛禽鸟,女贽榛栗枣脩。’《易》不云乎:‘随时之义大矣哉!’吾视子所以,观子所由,岂随世哉。虽曰已学,吾必谓之未也。”先生曰:“吾将以清谈为筐篚,以机神为币帛,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者已。”
有司空公子¹,富贵不齿²,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³。顾见綦(qí)(wú)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欲之贵人。”公子曰:“学《诗》乎?”曰:“学矣。”“学《礼》乎?”曰:“学矣。”“学《易》乎?”曰:“学矣。”公子曰:《诗》不云乎:‘币帛(fěi),以将¹⁰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礼》不云乎:‘男贽(zhì)¹¹玉帛禽鸟,女贽榛(zhēn)¹²栗枣脩(xiū)¹³。’《易》不云乎:‘随时之义大矣哉!’吾视子所以¹⁴,观子所由¹⁵,岂随世哉。虽曰已学,吾必谓之未也。”先生曰:“吾将以清谈¹⁶为筐篚,以机神¹⁷为币帛,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者已。”
译文:有位司空公子,家道富贵却被人鄙视。他穿戴着华贵的衣冠到京城游历,住在平市里,看见綦毋先生,头发斑白,徒步行走。公子说:“呀!您年纪这么大了,不坐车子,又空着两手,要到哪里去呀?”先生说:“想去拜访贵人。”公子问:“您学过《诗》吗?”先生答:“学过了。”问:“学过《易》吗?”答:“学过了。”公子说:“《诗》不是说了吗?用筐篚装币帛作为礼品,献给贵人表示敬意,然后主人、客人才能都尽遂心愿。《礼》不是说了吗?男子初到女家要献上玉器、丝帛、大雁等作礼品,女子初到男家要带上榛子、板栗、大枣、干肉作礼品。《易》不是说了吗?顺应时世太重要了!我看您这样的行事,观您所用的方法,难道能算顺应时世吗?尽管您自己说都学过了,我却以为您实际上没有学过。”先生说:“我将用清谈当作筐篚,用玄理当作礼品。难道礼物仅是指玉帛等礼品吗?”
注释:钱神论:选自清严可均《全晋文》卷一一三。《晋书》卷九四、《艺文类聚》卷六六、《初学记》卷二二、《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均有节录,异文颇多。¹司空公子:作者假托的人名。²不齿:不与同列,表示极为鄙视。³平市里:作者假托的地名。⁴綦毋先生:作者假托的人名。⁵班白:即斑白,头发花白。⁶徒行,步行。⁷币帛:缯帛,古人馈赠用的礼品。⁸筐:方形盛物的竹器。⁹篚:圆形盛物的竹器。¹⁰将:行。¹¹贽:古人初次进见尊长者所持礼品。¹²榛:其果似栗而小。¹³脩:干肉。今本《礼记》无此二句。¹⁴所以:所为,指言行举止。¹⁵所由:所从,指经过的道路。¹⁶清谈:清雅的言谈。¹⁷机神:高妙的玄理。
公子拊髀大笑曰:“固哉!子之云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富者荣贵,贫者贱辱。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船,胶柱调瑟。贫不离于身名,誉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公子拊(fǔ)(bì)¹大笑曰:“固²哉!子之云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富者荣贵,贫者贱辱。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船³,胶柱调瑟。贫不离于身名,誉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译文:公子听了,拍着大腿大笑道:“您这么说,实在是太固执了。您既不懂古人的教诲,又不了解现在的实际。当今的急务,哪里用得上清谈呢!时代改了,世道变了,古今风俗不同了。现在有钱的人光荣尊贵,贫穷的人低贱耻辱。可是您却崇尚质朴,谨守真诚。这无异于刻舟求剑、胶柱调瑟。一个不能摆脱贫穷的人,他的名声便出不了家门,这本来是合情合理的啊!”
注释:¹拊髀:手拍大腿。²固:固执,顽固。³遗剑刻船:即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讲实际。⁴胶柱调瑟:用胶把弦柱粘住,则鼓瑟者无从调节声音。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¹。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²地,外圆象天。大矣哉!”
译文:“从前,神农氏逝世了,黄帝、尧、舜教导人民种田织布,就开始以币帛作礼物互相赠送,当作礼仪的根本。后世先知先觉的人加以变通,开掘铜山,仰观苍天,俯视大地,根据天地的形象铸造了铜钱。使铜钱内呈方形象征地,外呈圆形象征天。这个创造真是伟大啊!”
注释:¹本:根本。²象:象征。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哉茕独。’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体¹,有乾有坤²。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³。市井便易,不患耗折(shé)。难朽象寿,不匮(kuì)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哉茕独。’岂是之谓乎!”
译文:“钱的形体,有天有地。内仿地之方,外效天之圆。它堆积起来能成山,流通时候如同川。或动或静有时序,使用储藏有规则;便于市场交易,不必耽心磨损;难于朽坏象征长寿,周转不穷象征自然。故而,钱能够天长地久,成为世上神奇之宝。世人待它亲如兄长,送它绰号叫‘孔方’。失去了它就贫弱,拥有了它便富强。它没有翅胯可以飞,没有腿脚能够跑。它能让板着的面孔舒展开,能使难办的事情变容易。钱多的人位居前列,钱少的人排在后面;位居前列的人做高官,排在后面的人为奴仆。高官们丰足富裕,吃用不尽;奴仆们穷困贫乏,缺吃少穿。《诗》上说:‘好了富人们,可怜可怜这些穷苦无依的人。’不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注释:¹体:形状。²有乾有坤:《易经》八卦的乾、坤二卦。乾之象为天,坤之象为地。³行藏有节:指钱币的流通和贮藏有一定的法度。⁴市井便易:在市场上做买卖便于交易。⁵耗折:消耗亏损。⁶难朽象寿:像长寿难以衰老。⁷不匮象道:像大自然运行不息,不会缺乏。⁸亲爱如兄:《晋书》作“亲之如兄”,此据《艺文类聚》。⁹严毅:严厉刚正。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
“钱之为言泉¹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yì)衣冠²,疲劳讲肆³。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¹⁰而解犊(dú)¹¹。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¹²,入紫闼(tà)¹³。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zhēng)¹⁴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¹⁵,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¹⁶笑谈,非钱不发。”
译文:“钱之所以又叫做泉,是因为百姓日常所用,如泉水般源源不绝,再远的地方也能去,再深的去处也能到。京城的达官贵人,疲于去学堂听讲,讨厌听那些空谈,而宁愿打瞌睡。可是,只要一见到我家兄,没有一个人不惊喜膜拜。钱所保佑的,必然大吉大利,何必先去辛苦读书,然后再去寻求富贵!当年,吕公为刘邦的空头礼帖而欣喜欢愉,刘邦对萧何多送两百钱的举动铭刻在心,卓文君脱去布裙而重着锦绣,司马相如弃却围腰而乘坐华丽的车子,官位高,名气大,这都是钱所造成的。骗人的礼帖尚且能令人高兴,更何况实实在在的钱呢!多送两百钱虽然为数不多,如能使人关亲亲密。由此看来,钱可谓神物。有了钱,不居官位却能够尊荣,没有权势却有人巴结,可以进权门,入宫廷。钱所到之处,危可以转安,死可以化生;没有了钱,贵可能变贱,生可能转死。因此,官司纠纷,无钱不能胜;孤弱困顿,无钱不能超脱;怨仇嫌恨,无钱不能化解;奉承之言,无钱不能生发。”
注释:¹泉:古代钱币的名称。²京邑衣冠:京城里的士大夫。³讲肆:讲学的地方。《晋书》作“讲肄”。⁴吕公:汉吕后之父。⁵版:进见时用的名帖。刘邦为亭长时,不持一钱往贺吕公,名帖上却写“贺万钱”。吕公迎为上宾,并把女儿嫁给他。事见《史记·高祖本纪》。⁶克:同“刻”,铭记。⁷赢:多。⁸文君:卓文君,西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她夜奔司马相如,同驰归成都。相如家贫,文君久之不乐,遂返临邛,与相如卖酒,文君当垆。卓王孙以为耻,不得已分财产与之,文君有钱百万,又穿上锦绣衣裳。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⁹相如: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¹⁰高盖:高车。¹¹犊鼻:犊鼻裈,短裤,或谓围裙,状如犊鼻。¹²朱门:指富豪之家。¹³紫闼:指帝王宫廷。¹⁴诤:同“争”,争执。¹⁵幽滞:指失意不得进仕的人。¹⁶令问:问候。
“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云:‘钱无耳,可闇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洛中¹朱衣²,当途³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còu),门常如市。谚云:‘钱无耳,可闇(àn)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yù)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¹⁰之勇,冉求¹¹之艺,文之以礼乐¹²,可以为成人¹³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译文:“京城的显贵,当道的权臣,亦无休止地钟爱我家兄。他们拉着钱的手,抱住钱不放,不计较资质的优劣,也不问新铸还是旧有。只要有了钱,家中就能宾客如云,门庭若市。俗话说:‘钱没有耳朵,可以暗地里授受。’这话还有假吗?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何况人呢?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却以为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证明这一点呢?试看,钱能转祸为福,转败为成;钱能使危者得安,死者得生。可见,性命长短、仕途贵贱,都取决于钱,天又何尝参与过什么意见呢?天有天的短处,钱有钱的长处。使四时交替运行,让万物生长繁衍,钱不如天;让困窘者得通达,让贫穷者得赈济,天不如钱。古时候,若有臧武仲的智慧、卞庄子的勇力、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现在要成为完人何必如此费事,只要有钱就行了。”
注释:¹洛中:洛阳。²朱衣:泛指权贵。³当途:当道,当权。⁴辐辏:指四方宾客聚集到一处。⁵闇:同“暗”。⁶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⁷相禄:享有福禄的面相。⁸与:参预。⁹臧武仲:春秋时鲁国大夫臧孙纥,有智谋。¹⁰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勇力著名。¹¹冉求:孔子的学生冉有,有才艺。¹²文之以礼乐:用礼乐来加以修饰。¹³成人:德才兼备的人,即完人。
“夫钱,穷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结,名誉益彰。”
“夫钱,穷¹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²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谚曰:‘官无中人³,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结,名誉益彰。”
译文:“钱,能使困窘者通达,能令富有者温和,能让软弱者勇悍。所以说,君主没有钱,士人就不来;君主不行赏,士人就不往。俗话说:‘做官而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其实,即使朝中有人,而你自己没有钱,这与无脚要行走、无翅要飞翔又有什么不同?即使你有颜渊那样的才华,有子张那样的容貌,可是你两手空空,又有什么希望呢?倒不如趁早回家,多方务农经商,不怕舟车往来劳顿,努力赚取钱财。须知,所有的君子,都是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顺应时世,随俗浮沉,上交下结,才使自已的名声更加显扬。”
注释:¹穷:困厄,不得志。²贫:贫弱,软弱。³中人:君主身边有权势的人。⁴颜子:即颜回,孔子的学生,孔子屡称其有才德。⁵子张:即颛孙师,孔子的学生,貌美。⁶空手掉臂:空手摇动臂膀,指空手无钱。⁷上下:指来往。⁸同尘和光:即“和光同尘”。这里指与尘俗混同,随波逐流。
黄铜中方,叩头对曰:“仆自西方庚辛,分王诸国,处处皆有,长沙越嶲,仆之所守。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嫡妇。伊我初生,周末时也,景王尹世,大铸兹也。贪人见我,如病得医,饥飨太牢,未之逾也。”
黄铜中方¹,叩头对曰:“仆自西方庚辛²,分王诸国³,处处皆有,长沙越嶲(xī),仆之所守。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嫡(dí)。伊我初生,周末时也,景王尹世,大铸兹也。贪人见我,如病得医,饥飨太牢¹⁰,未之逾也。”
译文:黄铜中方,听此宏论,叩头回答说:“我们来自西方,分在各国为王,到处都有我们的形迹。长沙、越嶲,都归我管辖。黄金是我父亲,白银是我母亲,铅是我大儿子,锡是我大儿媳。贪心的人见了我们,就像病人到了医生,饥饿的人享受三牲之献,也不会超过对我们的感情!”
注释:¹黄铜中方:铜钱,这里指钱神。²庚辛:古时把天干与五行相配合表示方位。庚在五方中属西,庚、辛在五行中属金,金在五行中代表西方,故钱自称来自西方庚辛。³分王诸国:分往诸国称王。⁴越嶲:地名,故地在今四川西昌市。⁵嫡妇:嫡长子妻。⁶伊:句首语气词。⁷景王:周景王姬贵。⁸尹世:治世。⁹大铸兹也:周景王时,患钱轻,更铸大钱,事见《国语·周语》。兹:此指钱。¹⁰太牢:古代宴会或祭祀时并用牛、羊、猪三牲,称太牢。

  文章通过虚构的情节,推出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两个假设的人物,以二人在集市邂逅为纽带,以其问答诘难的框架结构成篇。篇中主要描写钱的神通广大和无孔不入,写了钱在某些人心目中的神圣形象,写了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边力量,并引用历史典故加以说明,征引《诗经》以为佐证,强化作者的观点。全文在写法上以铺叙为主,层层展开,铺张扬厉,淋漓尽致,并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效果。历史上有人把《钱神论》归类于寓讽刺鞭挞于嬉笑嘲谑的俳谐文,而该文谐中有庄,是很严肃的,它对金钱的描绘,对时风的讽刺、揭露都非常深刻。

  作者假托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的对话,揭示当时社会风气大变,指出当时“时易世变,古今易俗”,作为钱神产生的背景。而后借司空公子之口,叙述钱的历史,交代金钱的来历;描述钱的形体,交代名为孔方的原由;分述钱的特性,交代人的贫富、强弱在于钱之有无、多少,以此作为揭露金钱神力的引子。

  接着,作者就集中笔力,对金钱的巨大神力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刻而有力的揭露。

  其一,学优则仕原是儒者传统的人生道路。但自金钱来到人间后,做官就不靠知识了。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史实,说明如今“官尊名显,皆钱所致”。金钱主宰着一切:危安、死活、贵贱、生杀等等,都取决于钱。它可以“排朱门,入紫闼”,通关节,买人情,使人“无位而尊,无势而热”,办任何事情,都非钱不可。金钱成了万能的神,知识贬值,已一文不值。因而作者愤激地说:“何必读书,然后富贵!”

  其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原是儒家传统的观念,但由于钱的法力无边,作者提出了“死生无命,富贵在钱”。钱是万物的异化形式,它可以使万物互相转化:祸转为福,败转为成,危转为安,死转为生。甚至“性命长短,相禄贵贱”,也在于钱,而不在天。作者把钱和天的力量作了一番比较,认为“天有所短,钱有所长”,结论是“天不如钱”。钱的力量超过了主宰一切的上天,成了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神。人格的完美,依照儒家观点,必须具有仁、义、智、勇、礼、乐等条件。现在由于钱可使丑变成美,使卑贱变成高贵,使罪过变成正义,因而完人的条件,亦“唯孔方而已”,钱成了左右人格的动力。

  其三,俗话说:“朝中无人莫做官”,但时至西晋,朝中有人而无钱也仍然做不到官。“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即使此人才貌超群,空手摇臂,无钱送礼,也仍然做不到官。但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权势,做上高官。可见钱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了。这些论述对金钱的神力是大胆的揭发,是犀利的解剖!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与此同时,作者还对世人追逐金钱的丑态作了形象的描绘。一些清高的读书人听儒者讲学或玄学清谈,都深感无味,昏昏欲睡,而“见我家兄”则“莫不惊视”,精神振奋:唯一能刺激他们神经的只有一个“钱”字。至于那些当朝权贵更是嗜钱如命,“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执”和“抱”,活画出这伙钱癖的丑恶嘴脸。西方谚语说:“金钱无臭味。”他们对钱也是“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只要是钱,就如蝇逐臭,唯钱是求。文章结尾作者通过钱神的自白,揭示钱之为神,“处处皆有”;爱钱之癖,古已有之。回应前文,收束全篇。

  《钱神论》除开头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的对话运用散体,句式长短参差不齐,而后则以简短的四字句为主,在工整的四字句中,亦间杂以三、六、九字句,句式排比整齐而又有变化,骈散相间,错落有致。文中用韵,也形式多变,或两句一押韵,如“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或四句一换韵,如“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读来韵律和谐,铿锵有力。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7月:第551—556页

qiánshénlùn

bāo wèijìn 

    yǒukōnggōng guìchǐ齿 shèngéryóujīng zhùjiàpíngshì jiànxiānshēng bānbáiérxíng gōngyuē   niánzhǎng xíngkōngshǒu jiāngzhī  xiānshēngyuē  zhīguìrén  gōngyuē  xué shī   yuē  xué   xué    yuē  xué   xué    yuē  xué  gōngyuē  shī yún  kuāngfěi jiānghòu ránhòuzhōngchénjiābīn jìnxīn    yún  nánzhìqínniǎo zhìzhēnzǎoxiū    yún  suíshízhīzāi  shìsuǒ guānsuǒyóu suíshìzāi suīyuēxué wèizhīwèi  xiānshēngyuē  jiāngqīngtánwéikuāngfěi shénwéi suǒwèi yúnyún yúnzāi zhě  

    gōngxiàoyuē  zāi zhīyún zhī yòuzhījīn dāngjīnzhī yòngqīngtán shíshìbiàn jīn zhěróngguì pínzhějiàn érshàngzhì érshǒushí jiànchuán jiāozhùtiáo pínshēnmíng chūjiāshì   

     shénnóngshì huáng yáo shùn jiàomínnóngsāng wéiběn shàngzhìxiānjuébiàntōngzhī nǎijuétóngshān shìyǎngguān zhùérwéiqián shǐ使nèifāngxiàng wàiyuánxiàngtiān zāi  

     qiánzhīwéi yǒuqiányǒukūn nèifāng wàiyuán shān liúchuān dòngjìngyǒushí xíngcángyǒujié shìjǐngbiàn便 huànhàozhé nánxiǔxiàngshòu寿 kuìxiàngdào néngzhǎngjiǔ wéishìshénbǎo qīnàixiōng yuēkǒngfāng shīzhīpínruò zhīqiáng érfēi érzǒu jiěyánzhīyán kāinánzhīkǒu qiánduōzhěchǔqián qiánshǎozhěhòu chǔqiánzhěwéijūnzhǎng zàihòuzhěwéichén jūnzhǎngzhěfēngyǎnéryǒu chénzhěqióngjiéér  shī yún  rén āizáiqióng  shìzhīwèi  

     qiánzhīwéiyánquán bǎixìngyòng yuánkuì yuǎnwǎng shēnzhì jīngguān láojiǎng yànwénqīngtán duìzhīshuìmèi jiànjiāxiōng jīngshì qiánzhīsuǒyòu  shū ránhòuguì gōngxīnyuèkōngbǎn hànzhīyíngèr wénjūnjiěchángérjǐnxiù xiāngchénggāogàiérjiě guānzūnmíngxiǎn jiēqiánsuǒzhì kōngbǎnzhì érkuàngyǒushí yíngèrsuīshǎo zhìqīn yóushìlùnzhī wèishén wèiérzūn shìér páizhūmén  qiánzhīsuǒzài wēishǐ使ān shǐ使huó qiánzhīsuǒ guìshǐ使jiàn shēngshǐ使shā shìfèn忿zhèngbiànsòng fēiqiánshèng ruòyōuzhì fēiqián yuànchóuxiánhèn fēiqiánjiě lìngwènxiàotán fēiqián  

     luòzhōngzhū dāngzhīshì àijiāxiōng jiē zhízhīshǒu bàozhōngshǐ yōuliè lùnnián bīncòu ménchángshì yànyún  qiáněr ànshǐ使  zāi yòuyuē  yǒuqiánshǐ使guǐ  érkuàngrén xiàyún  shēngyǒumìng guìzàitiān  shēngmìng guìzàiqián míngzhī qiánnéngzhuǎnhuòwéi yīnbàiwéichéng wēizhěān zhěshēng xìngmìngzhǎngduǎn xiāngguìjiàn jiēzàiqián tiānyān tiānyǒusuǒduǎn qiányǒusuǒzhǎng shíxíngyān bǎishēngyān qiántiān qióngkāi zhènpín tiānqián ruòzāngzhòngzhīzhì biànzhuāngzhīyǒng rǎnqiúzhī wénzhī wéichéngrén jīnzhīchéngrénzhěrán wéikǒngfāngér  

     qián qióngzhěnéngshǐ使tōng zhěnéngshǐ使wēnnuǎn pínzhěnéngshǐ使yǒnghàn yuē jūncái shìlái jūnshǎng shìwǎng yànyuē  guānzhōngrén guītián  suīyǒuzhōngrén érjiāxiōng érxíng érxiáng shǐ使cáiyán róngzhāng kōngshǒudiào suǒwàng zǎoguī guǎng广xiūnóngshāng zhōuchēshàngxià shǐ使kǒngfāng fánbǎijūn tóngchénguāng shàngjiāoxiàjié míngzhāng  

    huángtóngzhōngfāng kòutóuduìyuē  西fānggēngxīn fēnwángzhūguó chǔchǔjiēyǒu zhǎngshāyuè zhīsuǒshǒu huángjīnwéi báiyínwéi qiānwéizhǎngnán wéi chūshēng zhōushí jǐngwángyǐnshì zhù tānrénjiàn bìng xiǎngtàiláo wèi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