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寸恨¹谁云短,绵(mián)²岂易³。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年、是人
译文:谁说愁绪太短,连续不断没有办法剪断。半年来,双眉紧皱没有展开过,只有明月清风陪伴着你,任何人也无法猜透你的心情。
注释:¹寸恨:轻微的愁怅。²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³岂易:难道容易。⁴裁:剪断。⁵眉绿:深色的眉。眉,女子的代称,这里系指同安君王闰之。⁶闲年:僻静的地方。⁷是人:人人,任何人。⁸猜:猜疑。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春雨消残冻¹,温风²到冷灰³。尊前一曲为谁哉(zāi)。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译文:春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灰。对着美酒,一首曲子为谁唱?有心保留一首没有唱完的曲子等着你到来。
注释:¹残冻:尚未消除的冬寒。²温风:和暖的风。³冷灰:冷灶。这里代指贫苦生活。⁴尊前:对饮酒场面。⁵留取:保存。⁶一拍:一首吟咏曲子。

  上片以景情相生与渗入意念之笔,传达了苏轼与王闰之双双思念之心态。“寸恨云谁短,绵绵岂易裁?”点化运用了韩愈《感春五首》“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将双方隐隐的恨怅和连续不断、无法剪断的情丝吐于字里行间。“半年眉绿未曾开”,是说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入狱离开王闰之,十二月二十六日获释。第二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正好是半年时光。已经虚惊了一场的王闰之,这半年的愁眉怎么能展开。“明月好风闲年,是人猜”,写王闰之僻居一偶,只有明月、清风作伴,任何人也无法猜透她此时此刻思夫的心情。一个“猜”字,将王闰之思夫的心态传达得十分贴切。

  下片以景融情与回味之笔,似梦非梦地追寻 “寸恨”与绵情欲剪断之心绪。“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残冻被春雨消融,冷灶被温风暖复。通过这一对偶句所写自然界的变化,寓隐着王闰之面临着的将是良辰美景。“尊前一曲为谁哉”透过一层,反衬出昔日夫妻对酒当歌而今定有回报的新情滋生。“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再进深一层,回到眼前,苏轼将用保存着的那尚未吟咏完的一曲欢歌迎接你的到来。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中旬,苏辙乘船送嫂嫂,五月底到达黄州,苏轼与王闰之团聚。“寸恨”、绵情终于裁缝,梦幻变成现实。正是“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情堪猜。”(宋代欧阳修《清平乐·小庭春老》),颇有新奇巧妙、余音绕梁之艺术效果。

  全词运用景与情、意念与感触、梦幻与现实交融手法,把苏轼与妻子王闰之的绵绵恩爱与忠贞不渝之情熔铸于字里行间。较之苏轼以前所写的怀念前妻王弗的《一斛珠·洛城春晚》毫不逊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37-539.

nánzi··gǎnjiù--shì

cùnhènshuíyúnduǎnmiánmiáncáibànniánméi绿wèicéngkāimíngyuèhǎofēngxiánchùshìréncāi

chūnxiāocándòngwēnfēngdàolěnghuīzūnqiánwèishuízāiliúzhōngpāidàijūnlá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说愁绪太短,连续不断没有办法剪断。半年来,双眉紧皱没有展开过,只有明月清风陪伴着你,任何人也无法猜透你的心情。

春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灰。对着美酒,一首曲子为谁唱?有心保留一首没有唱完的曲子等着你到来。

注释

寸恨:轻微的愁怅。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岂易:难道容易。

裁:剪断。

眉绿:深色的眉。眉,女子的代称,这里系指同安君王闰之。

闲年:僻静的地方。

是人:人人,任何人。

猜:猜疑。

残冻:尚未消除的冬寒。

温风:和暖的风。

冷灰:冷灶。这里代指贫苦生活。

尊前:对饮酒场面。

留取:保存。

一拍:一首吟咏曲子。

赏析

  上片以景情相生与渗入意念之笔,传达了苏轼与王闰之双双思念之心态。“寸恨云谁短,绵绵岂易裁?”点化运用了韩愈《感春五首》“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将双方隐隐的恨怅和连续不断、无法剪断的情丝吐于字里行间。“半年眉绿未曾开”,是说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入狱离开王闰之,十二月二十六日获释。第二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正好是半年时光。已经虚惊了一场的王闰之,这半年的愁眉怎么能展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写王闰之僻居一偶,只有明月、清风作伴,任何人也无法猜透她此时此刻思夫的心情。一个“猜”字,将王闰之思夫的心态传达得十分贴切。

  下片以景融情与回味之笔,似梦非梦地追寻 “寸恨”与绵情欲剪断之心绪。“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残冻被春雨消融,冷灶被温风暖复。通过这一对偶句所写自然界的变化,寓隐着王闰之面临着的将是良辰美景。“尊前一曲为谁哉”透过一层,反衬出昔日夫妻对酒当歌而今定有回报的新情滋生。“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再进深一层,回到眼前,苏轼将用保存着的那尚未吟咏完的一曲欢歌迎接你的到来。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中旬,苏辙乘船送嫂嫂,五月底到达黄州,苏轼与王闰之团聚。“寸恨”、绵情终于裁缝,梦幻变成现实。正是“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情堪猜。”(宋代欧阳修《清平乐·小庭春老》),颇有新奇巧妙、余音绕梁之艺术效果。

  全词运用景与情、意念与感触、梦幻与现实交融手法,把苏轼与妻子王闰之的绵绵恩爱与忠贞不渝之情熔铸于字里行间。较之苏轼以前所写的怀念前妻王弗的《一斛珠·洛城春晚》毫不逊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37-539.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刑满释放后,被贬居黄州。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到达黄州,该词是苏轼在黄州怀念妻子王闰之所作。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37-539.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¹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biāo)²又接。尽吹入潘郎³,一簪(zān)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译文:竹席透凉油灯昏暗,躺下后又起来,只听凄清的秋声从好几处急切地响起。破碎的竹枝在无人的走廊旁晃动,枯黄的荷叶在浅浅的水边摇曳,真不知这秋声来自何叶?秋风又起,尽吹向早衰的潘郎一头花白的头发。秋声已经令人听了难受,半夜三更不能再伤神去怨恨离别。
注释:¹清商:原为古五音之一。此处指秋风。²飙:泛指风。³潘郎:指晋潘岳。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yán)¹。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lí)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译文:蟋蟀还在哀怨凄切。玉窗下刺绣的妇人疲倦了倚窗而睡,却又被檐间铁铃的声响惊觉。高城的更漏声断断续续,野寺的钟声依稀可闻,又传来远处凉潮鸣咽。秋声如微微的呻吟已经渐渐地怯弱。忽然又惊讶地发现,竹篱边的豆花已经开放,就在这雨下如筛的季节。独自打开房门,只见皎洁的月色布满了庭院。
注释:¹檐铁:檐马。亦谓之风铃,风马儿。悬于檐下,风起则铮有声。
此词着意描写秋声。上片写入夜风声,“几处催发”,使人难于入睡。下片写檐铁惊响,野寺钟疏,虫声切切,凉潮呜咽。独自开门,唯见满庭月光。结句极富诗情画意。全词从所闻到所见和所思,生动逼真而又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tiān··qiūshēngguǎnqiūshēng--è

diàndēngànmiánháiqīngshāngchùcuīsuìzhúlángliánqiǎnzhǔbiànshēngláitóngbiāoyòujiējǐnchuīpānlángzānchóushìnántīngzhōngxiāoyòngyuànbié

yīnchóngháigèngqièqièchuāngtiāojǐnjuànjīngxiǎngyántiělòuduàngāochéngzhōngshūyáosòngliángcháoyànwēiyínjiànqièdòuhuākāishāishíjiékāiménmǎntíngdōushìyuè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四郊¹飞雪暗云端²,唯此宫中落旋³干。
译文:郊原上大雪纷飞,乌云密布,唯独在华清宫里,雪花落下后很快就干了。
注释:¹四郊:指华清宫四周。²暗云端:云层黑暗。³旋:不久,立刻。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绿树碧檐(yán)¹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译文:青翠的树木与碧色屋檐相互掩映,没有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寒冷。
注释:¹碧檐:指用琉璃瓦建筑的房檐。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长生秘殿¹(yǐ)青苍²,拟敌金庭³不死乡
译文:长生殿建得高耸入云,想要匹敌于金庭这长生不老的地方。
注释:¹长生秘殿:即长生殿,华清宫中的一个殿。唐玄宗与杨玉环在此居住。²青苍:青天,一解作“骊山”。³金庭:传说会稽桐柏山有金庭,为神仙居住的地方。⁴不死乡:指可长生不死之地。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
无奈逝川¹东去急,秦陵²松柏满残阳。
译文:无奈那河水东流甚急,残阳照耀着秦始皇陵园中的松柏。
注释:¹逝川:流去的河水。²秦陵:即秦始皇陵。

  华清宫是与唐玄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落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吴融两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杜诗很是相似,而第一首表现手法上与杜诗有某些类似之处,都是以小显大,这首诗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落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落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落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融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落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落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落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落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落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第二首首句写长生殿既深奥又高耸入青云,同于白居易《长恨歌》的“骊宫高处入青云”,同于权德舆《朝元阁》的“缭垣复道上层霄”,并且暗含一个问题:玄宗为什么把长生殿修筑成那样呢?第二句作了回答,因为想和“金庭不死乡”匹敌。就是想住在华清宫中和住在金庭一样,永远不死。这里的金庭和不死乡,一个是神仙所在,一个是免于死去之地,两个连用,表明玄宗求长生不死的愚蠢雄心是大得离谱的,暗含讽刺之意。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无奈”,是承上的转折词。这个词所表的转折大都和上一句相反。“逝川”,此词源于《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于此处,点明落世间万物如流水逝去,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第四句用了“秦陵”,秦始皇是追求长生不死的,可是他早已葬入陵墓,而且他那陵墓的松柏照满着将落的太阳的光,意即这是明摆着的,落落可见的。求长生的秦始皇,和如此建长生殿的玄宗没有两样,时间过得很快便已经证实了。

  玄宗妄想长生,而实际却也和过去所有妄想长生的帝王一样,埋葬于陵墓中了。所以这首诗是对求长生者、更主要的是对玄宗的讽刺,相比于第一首,这首诗所述平实自然,而讽刺却尖锐锋利,直截了当。

参考资料:
1、 于国俊.唐诗英华: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584-585
2、 靳极苍.长恨歌及同题材诗详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307-309

huáqīnggōngèrshǒu

róng tángdài 

jiāofēixuěànyúnduān wéigōngzhōngluòxuángān 
绿shùyánxiāngyǎnyìng rénzhīdàowàibiānhán 

chángshēngdiàn殿qīngcāng jīntíngxiāng 
nàishìchuāndōng qínlíngsōngbǎimǎncányáng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瞻卬(yǎng)¹(hào)²,则不我惠³?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zhài)。蟊(máo)贼蟊疾,靡有夷¹⁰¹¹。罪罟(gǔ)¹²不收,靡有夷瘳(chōu)¹³
译文:仰望苍天意深沉,苍天对我却无情。天下久久不太平,降下大祸世不宁。国内无处有安定,戕害士人与庶民。病虫为害庄稼毁,长年累月无止境。罪恶法网不收敛,苦难深渊难减轻。
注释:¹卬:通“仰”。²昊天:广大的天。³惠:爱。⁴填:通“尘”,长久。⁵厉:祸患。⁶士民:士人与平民。⁷瘵:病。⁸蟊:伤害禾稼的虫子。⁹贼、疾:害。¹⁰夷:平。¹¹届:至、极。¹²罪罟:刑罪之法网。罟:网。¹³瘳:病愈。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人有土田,女(rǔ)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fù)¹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tuō)²之。
译文:人家有块好田地,你却侵夺据为己。人家拥有强劳力,你却夺取占便宜。这人原本无罪过,你却反目来拘捕。那人该是罪恶徒,你却赦免又宽恕。
注释:¹覆:反。²说:通“脱”。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¹夫成城,哲妇倾城。懿(yì)²厥哲妇,为枭(xiāo)³为鸱(chī)。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译文: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可叹此妇太逞狂,如枭如鸱恶名当。花言巧语善说谎,灾难邪恶祸根藏。祸乱不是从天降,出自妇人那一方。不是他人来教诲,只因帖近女红妆。
注释:¹哲:智。²懿:通“噫”,叹词。³枭:传说长大后食母的恶鸟。⁴鸱:恶声之鸟,即猫头鹰。⁵阶:阶梯。⁶匪:不可。⁷教诲:教导。⁸寺:昵近。
鞫人忮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jū)¹人忮(zhì)²(tè)³,谮(zèn)始竟。岂曰不极,伊胡为慝(tè)?如贾(gǔ)¹⁰三倍¹¹,君子¹²是识¹³。妇无公事¹⁴,休其蚕织。
译文:罗织罪名穷陷害,前言后语相违背。难道她还不狠毒?穷凶极恶又有谁!好比奸商发横财,君子洞察目了然。妇人不该理朝政,蚕织女工全抛开。
注释:¹鞫:穷尽。²忮:害。³忒:变。⁴谮:进谗言。⁵竟:终。⁶背:违背,自相矛盾。⁷极:狠。⁸伊:语助词。⁹慝:恶、错。¹⁰贾:商人。¹¹三倍:指得到三倍的利润。¹²君子:指在朝执政者。¹³识:通“职”。¹⁴公事:即功事,指妇女所从事的纺织蚕桑之事。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何以刺¹?何神不富²?舍尔介³,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tiǎn)(cuì)
译文:苍天为何责罚苦?神灵为何不庇护?元凶顽敌全不顾,只是对我相忌妒。人们遭灾不怜悯,纲纪败坏装糊涂。良臣贤士尽逃亡,国家危急无救助。
注释:¹刺:指责、责备。²富:福祐。³介:大。⁴狄:通“逖”,远。⁵忌:怨恨。⁶吊:慰问、抚恤。⁷类:善。⁸云:语助词。⁹殄、瘁:两字皆训“病”。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天之降罔(wǎng)¹,维其优²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³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译文:苍天无情降法网,严酷繁多难躲藏。良臣贤士皆流放,忧国忧时苦果尝。苍天无情降法网,频繁危急势难挡。良臣贤士全杀光,忧国忧时心悲伤。
注释:¹罔:通“网”。²优:厚。³几:近。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bì)¹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miǎo)²昊天,无不克巩³。无忝(tiǎn)皇祖,式救尔后。
译文:涌泉沸腾水花喷,汩汩流泉渊源深。忧国忧时心悲伤,难道今日愁始增?生前不降灾难重,死后祸乱又不跟。厚土皇天高莫测,控制生灵定乾坤。切勿辱没你祖宗,拯救邦家为子孙。
注释:¹觱沸:泉水上涌的样子。²藐藐:高远貌。³巩:固,指约束、控制。⁴忝:辱。⁵式:用。

  全诗七章。第一章写天灾人祸,时局艰危,国不安宁,生灵涂炭。这里的“天”,即指自然界的天,也指人类社会的“天”——高高在上的人类最高统治者。所以这里的“灾祸”就包括天灾、人祸两方面的因素。而人祸更甚于天灾。二章通过两“反”两“覆”的控诉,揭露了倒行逆施的虐政。三章认为,祸乱的根源是女人得宠,而其害人的主要手段是谗言和搬弄是非。四章提出杜绝“女祸”的有效方法,是让“女人”从事女工蚕织、不干朝政。五章直诉幽王罪状:不忌戎狄,反怨贤臣,致使人亡国殄。六章面对天灾人祸,抒发了言辞恳切的忧时忧国之心。七章自伤生逢乱世,并提出匡时补救的方案以劝戒君王。

  《瞻卬》所提出的问题,既可以从史书中得到印证,又可以补充史书记载的疏露与不足。周幽王宠幸褒姒、荒政灭国的主要史实是:自从幽王得到褒姒,宠爱不已,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一是为买千金一笑动用烽火台,诸侯以为敌寇侵扰前来救驾受骗气愤而回,多次戏弄后失信于诸侯,从此不再来勤王。二是重用佞人虢石父,此人“为人佞巧,善谀,好利”,“国人皆怨”(《史记·周本纪》语)。三是欲废申后及太子宜臼,而以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因而激怒申后勾结西夷、犬戎攻周,杀幽王而灭西周。《瞻卬》所反映的内容较信史更为广泛、具体而深刻,诗中列数周幽王的恶行有:罗织罪名,戕害士人;苛政暴敛,民不聊生;侵占土地,掠夺奴隶;放纵罪人,迫害无辜;政风腐败,纪纲紊乱;妒贤嫉能,奸人得势;罪罟绵密,忠臣逃亡。全面而形象地将一幅西周社会崩溃前夕的历史画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瞻卬》的作者是谁不得而知。他或是周朝有血性的宗室,或是朝中正直的显要权臣,或者是一个受迫害的谏诤者。无论他是何人,他对周幽王统治下的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及倒行逆施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对幽王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严正批判,对贤臣亡故、国运濒危的现实,深感惋惜和痛心疾首。诗人尤为痛切的,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其人之“亡”,或丧亡、或杀戮、或贬黜、或隐逸、或逃亡。贤人君子乃国之栋梁,蓍旧老成乃邦之元气,今元气已损栋梁将倾,人亡邦瘁,天神俱怒。诗人的感情难以抑制,有如火山熔岩喷薄而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第五章劈头就是两句诘问:“天何以刺?何神不富?”真乃抢天呼神,捶胸顿足,悲怆不已。继之从心田涌出三句“人之云亡”,悲叹惋惜怅惘之意不可名状,又在一再申述“维其优矣”、“维其几矣”、“维其深矣”中长吁短叹忧心忡忡,在“心之忧矣”、“心之悲矣”中将痛切之情表露无遗,激荡的情思言之惨然。诗句就是在这样的回环往复、音节凄楚中,催人泪下,把孤臣孽子的一片赤诚之心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令人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位悯时忧国、具有热血心肠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诗经》每章句数大体一致。仅有少数篇幅的章句长短不一。《瞻卬》即是其例。诗共七章,首章、三章、尾章章十句,余四章章八句。这参差不齐的章句更便于淋漓酣畅的叙事、抒情和议论。诗的结构,起章极其雄肆,有高屋建瓴之势,纵揽无遗,勃勃如吐不罄。篇中语特新峭,然又有率意处。卒章语尽而意犹未止。修辞造句,颇有特色,或以对比反衬,正反排比的句式,尽情抒发胸中的积愤,或低回沉思之情。或以形象的比喻,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剖示而匠心独运。在用韵上,各章不尽相同,有一韵到底句句用的,如第四章,或同韵,或协韵。这种句句用韵,在《诗经》中是常见的韵例。汉魏南北朝的七言诗中的“柏梁体”继承了这个传统,唐人七言古风中也有少数是句句用韵的。此诗一章中有二韵交叉进行的,如第五章、第六章。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诗的节奏或缓或促,或扬或抑,用韵亦随之变换,或平声,或仄声,或相互相押,增加音响、格调的美感,使诗更加生色。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34-638
2、 金启华 等.诗经鉴赏辞典.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794-799

zhānyǎng

míng xiānqín 

zhānyǎnghàotiān huì kǒngchénníng jiàng bāngyǒudìng shìmínzhài máozéimáo yǒujiè zuìshōu yǒuchōu 

rényǒutián fǎnyǒuzhī rényǒumínrén duózhī zuì fǎnshōuzhī yǒuzuì tuōzhī 

zhéchéngchéng zhéqīngchéng juézhé wéixiāowéichī yǒuchángshé wéizhījiē luànfěijiàngtiān shēngrén fěijiàofěihuì shíwéi 

rénzhì jiànshǐjìngbèi yuē wéi sānbèi jūnshìshí gōngshì xiūcánzhī 

tiān shén shěěrjiè wéi diàoxiáng wēilèi rénzhīyúnwáng bāngguótiǎncuì 

tiānzhījiàngwǎng wéiyōu rénzhīyúnwáng xīnzhīyōu tiānzhījiàngwǎng wéi rénzhīyúnwáng xīnzhībēi 

fèilànquán wéishēn xīnzhīyōu níngjīn xiān hòu miǎomiǎohàotiān gǒng tiǎnhuáng shìjiùěrhòu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城尖径昃(zè)¹(jīng)(pèi)²愁,独立缥缈³之飞楼。
译文: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
注释:¹城尖径昃:城依山建筑(《上白帝城》所谓“城峻随天壁”),沿坡向上筑到山顶,过了山顶又沿坡向下,所以有“尖”处,“城尖”就是山尖。城尖两边的城头走道是倾仄(斜)的。²旌旆:旌旗,旆(音佩),本义为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³缥缈:高远不明之貌。楼高势若飞,故曰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峡坼(chè)¹云霾(mái)²龙虎卧³,江之日抱(yuán)(tuó)游。
译文: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注释:¹坼:裂缝。²霾:指云色昏暗。³龙虎卧:形容峡坼云霾。⁴日抱:指日照。⁵鼋:大鳖。⁶鼍:鳄鱼。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扶桑西枝对断石¹,弱水东影随长流。
译文: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
注释:¹断石:指峡坼。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¹(lí)²叹世者谁子³,泣血迸空回白头
译文: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注释:¹杖:拄(杖)。²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³谁子:哪一个。⁴泣血:形容极度哀痛,语出西汉李陵《答苏武书》。⁵回白头:掉转鬓发已白的头不再眺望。

  白帝城危耸于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之上,背负峭壁,前临大江,占据高峻山势,为三峡入口处著名胜景。杜甫晚年寄居夔州,咏白帝城作品颇多,此为其中之一。

  “城尖经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起句突出“白帝城最高楼”之高:城高路险,城头遍插旗帜,而旗帜亦愁城楼高险,则人愁不言而喻。白帝城楼高耸于此缥缈之际,凌空若飞,诗人驻立楼前,极目四望,胸襟益开。其立足之高,视野之阔,使得全诗在未展开之前已笼罩于一种雄奇壮丽的气势之中。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这一联是写楼头所见:忽而江峡若裂,云气昏晦,纵横怪石似龙盘虎踞,横卧波心;忽而江清水澈,日照当空,滩石于粼粼光影隐耀之中,又如鼋鼍怡然嬉游,阴晴气象殊异,而动人之处各不相让,两句并举,将楼头观景的倏忽万变写得活龙活现。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扶桑,为古神话中东方日出处一种神木,长约数千丈;弱水,为古神话中西方昆仑山下一条水流。此处是诗人登高临深,不禁心驰神往,设想出虚幻之境:如见扶桑西边的枝条正与山峡相对,弱水东边的影子似与长江相随。此前的诗人用此二典,一般是“东观扶桑曜,西卧弱水流”(曹植)的写法,而杜诗反向用之,是紧扣诗题,极力渲染城楼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极言江流之远,可接弱水东来。以虚境写实景,于虚实之间传达神韵。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诗人的目光又从愈见虚渺的远景上落回楼头,孑孑老者,倚杖望空,情境与首联“独立”句相似,面对苍茫浩荡之江水,立此险峻峭拔之峰,心与物化,问“叹世者谁子?”似已达到忘我境界。但毕竟执着难遣,惟有泪洒天半。诗人一生漂泊,年逾半百仍不得归所,写此诗时离安史之乱平息不过三四年,朝野间百废待兴,国恨、乡愁,平生叹喟,郁积于胸,只有回首归去,让这地老天荒的萧瑟苍凉之感逐渐淡化消释于心罢了。

  这是一首句法用律体而音节用古体的拗体七律,其情绪勃郁,声调拗怒,互相配合,突破了七律中传统的和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加上格局严谨,首联叙写楼高,二联摹写近景,三联拟想远境,末联感慨身世,起、承、转、合,诗法井然。正如清人王嗣奭《杜臆》评“此诗真作惊人语,是缘忧世之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叹世二字,为一章之纲,泣血迸空,起于叹世。以迸空写楼高,落想尤奇。”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77-278

báichéngzuìgāolóu

 tángdài 

chéngjiānjìngjīngpèichóu piāomiǎozhīfēilóu 
xiáchèyúnmáilóng jiāngqīngbàoyuántuóyóu 
sāng西zhīduìduànshí ruòshuǐdōngyǐngsuíchángliú 
zhàngtànshìzhěshuí xuèbèngkōnghuíbáitóu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八月寒苇(wěi)¹花,秋江浪头²白。
译文: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
注释:¹苇:芦苇。²浪头:掀起的波浪。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北风吹五两¹,谁是浔(xún)²客。
译文: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
注释:¹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²浔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lú)(cí)¹山头微雨晴,扬州郭²里暮潮生。
译文:雨后天晴,鸬鹚在山头停留,扬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
注释:¹鸬鹚:一种鸟,也叫水老鸦、墨鸦、鱼鹰,属于鹈形目鸬鹚科。²郭:外城。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行人夜宿金陵¹(zhǔ)²,试听沙边有雁声。
译文: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
注释:¹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古称。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

  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而扑向浪花,两者似乎浑然一“白”了。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既不绚烂,也不凛烈,而是素净萧疏。此诗将芦花与秋江浪花联想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纯洁的友情之爱白浪滔天——那种“芦花一白万顷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构成了雪花一样翻腾的江水了。其时,北风吹动船桅上的“五两”,似乎在催赶着离客。“浔阳客”,表明了船的去处。浔阳,在镇江的西南方,北风恰是顺风。看来,船就要趁好风而开动了。那么,“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然而诗却故意用设问句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八月风高,苇寒浪白,谁也不会愿意风行水宿。眼前刘昱偏偏要冒风波而远去浔阳,因而“谁是”一问,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刘昱且住为佳。诗心至此而更曲,诗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刘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风吹着五两,何况雨止潮生,又具备了扬帆启碇的条件。“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鸬鹚山当在镇江一带,其地已不可考)。而诗由此也已从前面的入声十一陌韵而转用八庚韵,给人以清新之感,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丽景色是十分和谐的。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诗人伫立凝望着远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会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后来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手法。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么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试”字,即暗含比意。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此诗虽然是一首古体诗,但在古拗中时有律句,在散漫中夹带对偶,丰富多姿。如第一段头两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诗,除第一句是连下五个平声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严整的律句,与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声律上兼有铿锵顿挫的音乐感、柔和婉谐的美感。再如“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两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对偶句,正所谓“于局势散漫中求整饬”(《说诗晬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声韵与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节拍急促的五言诗,配以短促的入声韵,抒写临别时激烈的情怀;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转为舒展,声韵也随之转换,变五言为七言,化急节为慢声,配上悠扬的平声韵,更显情深意切。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8-109

sòngliú--

yuèhánwěihuāqiūjiānglàngtóubái

běifēngchuīliǎngshuíshìxúnyáng

shāntóuwēiqíngyángzhōuguōcháoshēng

xíngrén宿jīnlíngzhǔshìtīngshābiānyǒuyàn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