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辞魏阙鹓鸾隔,老入庐山麋鹿随。薄暮萧条投寺宿,
谪辞魏阙鹓鸾隔,老入庐山麋鹿随。薄暮萧条投寺宿,
凌晨清净与僧期。双林我起闻钟后,只日君趋入阁时。
凌晨清净与僧期。双林我起闻钟后,只日君趋入阁时。
鹏鷃高低分皆定,莫劳心力远相思。
鹏鷃高低分皆定,莫劳心力远相思。

宿西línzǎodōnglínmǎnshàngrénzhīhuìyīncuīèrshíèryuánwài--bái

zhéwèiquēyuānluánlǎoshān鹿suíbáoxiāotiáotóu宿

língchénqīngjìngsēngshuānglínwénzhōnghòuzhǐjūnshí

péngyàngāofēnjiēdìngláoxīnyuǎnxiāng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秋水斜阳演漾金¹,远山隐隐隔平林²。几家村落³几声砧(zhēn)
译文:秋日的斜阳映照着江水,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纹。透过一片平展的树林,隐隐望见远处起伏的群山。平原上散落着几处村庄,不时传来几声砧杵声。
注释:¹演漾金:状斜阳照水。演漾:流动起伏的样子。²平林:平整的树林。³村落:村庄。⁴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记隔西楼¹凝醉(zuì)²,昔年风物³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译文:记得当年和她共上西楼,眯着醉眼欣赏此处的风光。那时的景色和现在的很相似,所不同的只是今天没有人和我一同登高欣赏了。
注释:¹西楼:苏州观风楼,在城西。²凝醉眼:凝是集中注意力,醉眼指酒后迷糊的眼睹。此处比喻沉醉于美好的时光之中。³风物:风光景物,一般特指某个地方特有的。⁴登临:本指登山临水,后也泛指游览。

  这首词写别后的凄凉兼及怀人。上片写登临所见,下片回忆往昔的欢会以突出物旧人非的凄凉处境。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二句描绘景物:清澈的秋水,映着斜阳,漾起道道金波。一片片平展的树林延伸着,平林那边,隐隐约约地横着远山。这两句抓住秋天傍晚时分最典型的景物来描摹,将那“秋水”、“斜阳”、“远山”、“平林”描绘得出神入化。

  “几家村落几声砧”紧承上句而来,仍写登临所见所闻:疏疏的村落,散见在川原上。隐隐之中,但见烟雾缭绕,徐徐升腾。断断续续之中,但听得那单调的砧杵捶衣之声。

  上片三句,单看词人所描摹的这幅深秋晚景图,似乎只是纯客观的写生,词人视听之际,究竟有哪些情感活动,并不容易看出。但这三句并不只是纯客观的景物描摹,并不是没有寄寓词人的主观情感。实际上,这秋水斜阳,这远山平林,这村落砧声,句句情思化,句句都是词人心中眼中之景,都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伤心情绪寄寓其中。这与梁元帝“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的赋吟和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比梁、李之作更委婉,更含蓄,更腾挪跌宕,更富于情趣。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二句急转,由上片的眼前景物铺陈转而回忆昔年的赏心乐事。记得当年在西楼之上,饮酒赏景,两人酒酣耳热之际,执手相向,醉眼相望,情意绵绵。如今当年的风物依旧,而人去楼空,倍觉凄凉。本来,词的上片所写之景只有一幅图景,然而,作者平铺直叙地再现眼前景物的写法,在此却起了变化,虚实相生,出现两幅图景:一幅是今天词人独自面对的眼前之景;一幅则是有美人作伴,词人当初凝着醉眼所观赏的往昔之景。昔日之景是由眼前之景所唤起,呈现在词人的心幕上。两幅图景风物似无变化,但“凝醉眼”三字却分明透露出昔日登览时是何等惬意,遂与今日构成令人怅惋的对照。

  “只无人与共登临”这句是全词的词眼。上片所写的那秋天斜阳,那远山平林,那村落砧声,至此便知都是词人“物是人非”、“良辰好景虚设”的情感物态化体现。这末句的点醒,令人于言外得之,倍觉其百感苍茫,含蓄深厚。结尾一句,巧妙点醒,画龙点睛类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赞叹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观此词之结句,可知陈氏之论不谬。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65-167
2、 姜钧编.宋词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143-144
3、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902-903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间¹兮,桑者²闲闲³兮,行与子还兮。
译文: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道唱着歌儿回家转。
注释:¹十亩之间:指郊外所受场圃之地。²桑者:采桑的人。³闲闲:宽闲、悠闲貌。⁴行:走。一说且,将要。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yì)¹兮,行与子逝²兮。
译文:在相邻一片很大的桑园里,漂亮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往家转。
注释:¹泄泄:和乐的样子;一说人多的样子。²逝:返回;一说往。

  魏国地处北方,“其地陋隘而民贫俗俭”(朱熹语)。然而,华夏先民是勤劳而乐观的,《魏风·十亩之间)即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走远了,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这就是《十亩之间》展现的一幅桑园晚归图。

  以轻松的旋律,表达愉悦的心情,这是《魏风·十亩之间》最鲜明的审美特点。首先,这与语气词的恰当运用有关。全诗六句,重章复唱。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其次,更主要的是它与诗境表现的内容相关。诗章表现的是劳动结束后,姑娘们呼伴唤友相偕回家时的情景。因此,这“兮”字里,包含了紧张的劳动结束后轻松而舒缓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对一天的劳动成果满意而愉快的感叹。诗句与诗境、语调与心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所谓动乎天机,不费雕刻。《诗经》的另一篇《周南·芣苢》,也主要写劳动的场景和感受。但由于它刻画的劳动场景不同,诗歌的旋律节奏和审美情调也不同。《周南·芣苢》写的是一群女子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它通过采摘动作的不断变化和收获成果的迅速增加,表现了姑娘们娴熟的采摘技能和欢快的劳动心情。在结构上,四字一句,隔句缀一“之”字,短促而有力,从而使全诗的节奏明快而紧凑。《魏风·十亩之间》与《周南·芣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成为《诗经》中在艺术风格上最具可比性的两首劳动歌谣。前人评《魏风·十亩之间》“雅淡似陶”(陈继揆《读风臆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确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前者充满了姑娘的轻松欢乐,后者则蕴含着陶公的闲适超然;前者明快,后者沉郁,貌似而神异。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13-214

shízhījiān

míng xiānqín 

shízhījiān sāngzhěxiánxián xíngxuán 
shízhīwài sāngzhě xíngshì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朝雾弥¹琼宇²,征马³嘶北风
译文:早晨整个天空雾气弥漫,战马在怒号的北风中嘶叫长鸣。
注释:张冠道中:1947年3月中旬,胡宗南指挥国民党军十四万余人,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进攻。3月18日晚,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随后,他在陕北延川、清涧、子长、子洲、靖边等县转战。张冠道,是他当时转战中经过的一条道路。¹弥:弥漫,表示充满、遍布。²琼宇:即玉宇,指天空。³征马:这里指战马。⁴嘶北风:在怒号的北风中长鸣。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露湿尘难染¹,霜笼鸦不惊。
译文:由于雾天霜重,空气潮湿打湿黄土地,尘土难以沾染衣物,雾气笼罩的树林里也听不见寒鸦的叫声。
注释:¹露湿尘难染:该句写寒露打湿黄土地,尘土难以沾染衣物。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戎衣犹铁甲¹,须眉等银冰。
译文:军服因雾沾露湿结冰,像铁衣一样又重又硬,眉梢霜染结成银色的冰。
注释:¹戎衣犹铁甲:该句写军服因雾沾露湿而结冰,像铁衣一样又重又硬。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chí)(chú)¹张冠道,恍若塞上²行。
译文:在张冠道中缓慢前行,仿佛像在塞北行走。
注释:¹踟蹰:徘徊不进,此为慢行。²塞上:边塞之上,古代多指西北边陲。

  首联“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写的是凌晨部队出发的场景:雾气弥漫,北风萧萧,偶尔传来马的阵阵嘶鸣,给人以苍凉宏大之感。这两句写部队凌晨出发。马匹在行进中,是顾不上叫的。而在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或突然停下来时,则会发出习惯性的嘶鸣。例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别友人》)、“马嘶俱醉起,分手更何言”(李白《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王维《从军行》),便是这种情形。这首诗写马不写人,是因为大雾弥天,一切都笼罩在浓雾中。写马,是因为听得见马嘶,不写人,是因为征人保持着肃静。雾作为一种物候,其特点是弥漫性,诗人用“琼宇”这个词来形容雾晨,可见当天的雾很大。“征马嘶北风”,容易使人联想到《古诗十九首》的“胡马依北风”,原句有禽兽亦恋故土的意思。这也比较符合人们离开一个驻地,哪怕是暂住地的时候的心情。何况每到一地,老乡都会给自己的部队以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临去时难免依依不舍。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两句写张冠道中行军的情形。“露湿”、“霜笼”是互文,兼管上下句。《诗·秦风·蒹葭》有“白露为霜”的名句,所以诗中“霜”、“露”往往连带出现,这里偏重于霜。由于雾天霜重,空气潮湿,尽管部队在通过,道上却不起尘埃,树林里也听不见寒鸦的叫声。特别提到“鸦不惊”,是因为作者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习惯了早行中听见鸦叫,在月夜尤其如此。骤然听不见鸦叫,反而使征人感觉异样。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两句写到官兵的感受和形容,突出的感觉是寒冷。“戎衣”即军装。古代军人穿铠甲,唐代诗人岑参写白雪的奇寒,有“都护铁衣冷难着”之句。解放军的军装是棉布制作的,比“铁衣”或“铁甲”保暖性好一些。然而由于太冷,感觉上却接近,故云“犹铁甲”。紧接着以一个精彩的细节来表现天气的寒冷,那就是官兵的眉毛、胡子上挂满了银白的冰粒。写出这样的细节,就使人感到冷得新鲜,寒得有趣,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这些诗句颇使人联想到岑参笔下的“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及“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环境的艰苦,同时就突出官兵的不怕艰苦。

  后两句是抒情。“踟蹰张冠道”对前六句是收束,描写行军,却用“踟蹰”二字,这是耐人寻味的。“踟蹰”,在词典中的释义是犹豫、徘徊的样子,这表明在张冠道上的行军不是急行军而是慢行军。为什么会慢行军呢?这就必须提到毛泽东的“蘑菇”战术了。毛泽东撤出延安后曾发电报给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兵团,确定西北战场作战方针为“蘑菇”战术——“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灭之……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踟蹰”就是“蘑菇”。“蘑菇”是老百姓的语言,就是磨蹭,磨磨叽叽,消耗,牵制。不过,“踟蹰”还有一读,就是“踌躇”——不是踟蹰不前,而是踌躇满志——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怎能不踌躇满志呢。

  张冠道的这段路,让诗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塞上风光。天气的恶劣、敌人的追剿都难不倒众志成城的将士,诗人以豪迈的笔调写出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100页

 ·zhāngguāndàozhōng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zhāoqióng zhēngběifēng 
shī湿chénnánrǎn shuānglǒngjīng 
róngyóutiějiǎ méiděngyínbīng 
chíchúzhāngguāndào huǎngruòsàishàngxíng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苍茫沙嘴鹭鸶(sī)¹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译文:苍茫的沙滩上白鹭正好眠,江面风平浪静倒映着一片蓝天。
注释:¹鹭鸶:白鹭。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鱼船。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鱼船。
译文:那雨后被冲洗得格外白净的芦花惹人怜爱,缕缕炊烟从停靠在河岸的渔船升起。
宋代“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所著《咏秋江》一诗,堪称是吟咏芦花的千古绝唱。诗曰“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诗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江景色。鹭鸶安详地在苍茫的沙滩上打盹,水面上连一丝涟漪都没有,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冲洗得格外白净,缕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

yǒngqiūjiāng

lín sòngdài 

cāngmángshāzuǐmián piànshuǐhénjìntiān 
zuìàihuājīnghòu péngyānhuǒfànchuán 
此夜炎蒸不可当,开门高树月苍苍。
此夜炎蒸¹不可当²,开门高树月苍苍³
译文:闷热的夜晚就像在蒸笼中蒸烤一般,开门来到庭院,只见高高的树梢挂着一轮月亮,幽远苍茫。
注释:¹炎蒸:形容天气热得厉害,使人感到像蒸笼里蒸烤那样难耐。²不可当:这里指热得受不了。³苍苍:青白色。这里用苍苍形容月亮的颜色,已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天河只在南楼上,不借人间一滴凉。
天河¹只在南楼上,不借人间一滴²³
译文:天河横亘在南边阁楼上,可是它怎么就不肯借一点点凉意给人间呢!
注释:¹天河:银河。即人们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由许多遥远的恒星构成的光带。²一滴:一点点,形容事物极小。³凉:这里是凉爽、凉快的意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