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於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昔者王子猷(yóu)¹之爱竹,造门²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yú)³,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yǐng)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shāng)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於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què)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译文:从前王徽之喜爱竹子,到了别人家也不去拜望主人;陶渊明的躺车,遇到了酒就停在路上。何况西湖这样的美景,在东颍一带独自享有好名声。虽然美景良辰,本来大多见于盛大的宴会。但是清风明月,幸好也属于清闲之人。一起交游或许会结成好友,趁着兴致有时也会独自去游玩。听一听蛙鸣,何必问它属于官家还是属于私人。面对弯弯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喝一杯酒就咏一首诗。到了高兴而领会了意旨时,也好像旁边没有别人一样纵情尽兴。于是我明白了,偶然来一次往往胜过专程来游玩。前人过说过的话是值得相信的。这一切虽然不是自己的,但是自己的收获却已经很多。于是就翻看旧有的诗词,写出新的词调,冒昧地陈述一番薄技,姑且表达清新欢快之意。
注释:¹王子猷:指王徽之,字子猷。²造门:上门;到别人家去。³舆:车。⁴高会:盛大的宴会。⁵傍:同“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王徽之喜爱竹子,到了别人家也不去拜望主人;陶渊明的躺车,遇到了酒就停在路上。何况西湖这样的美景,在东颍一带独自享有好名声。虽然美景良辰,本来大多见于盛大的宴会。但是清风明月,幸好也属于清闲之人。一起交游或许会结成好友,趁着兴致有时也会独自去游玩。听一听蛙鸣,何必问它属于官家还是属于私人。面对弯弯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喝一杯酒就咏一首诗。到了高兴而领会了意旨时,也好像旁边没有别人一样纵情尽兴。于是我明白了,偶然来一次往往胜过专程来游玩。前人过说过的话是值得相信的。这一切虽然不是自己的,但是自己的收获却已经很多。于是就翻看旧有的诗词,写出新的词调,冒昧地陈述一番薄技,姑且表达清新欢快之意。

注释

王子猷:指王徽之,字子猷。

造门:上门;到别人家去。

舆:车。

高会:盛大的宴会。

傍:同“旁”。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 1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天山雪云常不开¹,千峰万岭雪崔(cuī)(wéi)²
译文: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注释:¹开:消散。²崔嵬:山势高耸的样子。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北风夜卷赤亭口¹,一夜天山雪更厚。
译文: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注释:¹赤亭口:即赤亭守捉。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能兼汉月¹照银山²,复逐胡风过铁关³
译文: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注释:¹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²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³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交河¹城边鸟飞绝,轮台²路上马蹄滑。
译文: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注释:¹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²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ǎn)(ǎi)¹寒氛²万里凝,阑干³阴崖千丈冰。
译文: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注释:¹晻霭:昏暗的样子。²寒氛:寒冷的云气。³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⁴阴崖:背阴的山崖。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将军狐裘(qiú)¹卧不暖,都护²宝刀冻欲断。
译文: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注释:¹狐裘:用狐皮制的外衣。²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¹归京师。
译文: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注释:¹走马:跑马。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译文: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始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雪云凝集,终日不开,使人想见,天山之雪天上来,绵延无尽。“千峰万岭雪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这里,明写雪山,实咏白雪,因此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不是山使雪厚,而是雪使山高。这两句写出了天山雪的静态庄严。接下去,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天山雪已崔嵬高耸,却还在不断增高加厚。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为强烈,为第二部分具体叙述天山雪的特色作了充分的铺垫。

  写天山雪的特色,仅用了八句,写出了雪的光华,写出了雪带来的严寒。白雪光华亮如明月,一句“能兼汉月照银山”,足以炫人眼目,更何况是汉家之月。“复逐胡风过铁关”,天山雪,不但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真是有声有色。奇寒是天山雪突出的特色,接下去六句,用夸张手法,由外及内,从各个角度叙写天山雪的奇寒。两河相交之处,水草肥美,本是鸟儿乐栖喜游之所,此时却因畏惧奇寒而绝迹;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轮台,驰道宽平,马儿在上面可以疾步如飞的,此时却因积雪成冰,马蹄踏上打滑而寸步难行;云雾和空气,往日是飘浮流动的,如今也已冷冻凝结;而那崇山峻岭的背阴处,挂上了千丈冰凌。将军身上的狐皮大袄,皮厚毛丰,该是很暖和的了,可将军蜷缩着身子躺着,冷得难耐;都护的佩刀多么坚硬,也几乎被奇寒冷冻而折断。这六句诗,写雪而不见雪,只抓住在雪的世界中的几件实物: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加以烘托映衬,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第三部分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细细体味,仍是处处有雪。送别时间,是大雪纷扬之时;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这一句“惟有青青松树枝”,意味甚浓,可以想见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岂不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边塞奇寒是难以忍耐的,戍边将士,却乐在其中。诵读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3-324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苏溪亭¹上草漫漫²,谁倚东风十二阑³
译文: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注释:¹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²漫漫:无边无际。³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燕子不归¹春事晚,一汀(tīng)²烟雨杏花寒。
译文: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注释:¹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²汀:水边平地。

  该诗的首句写地点和节候,次句写倚阑人的形象;三四句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77页

tíng

dàishūlún tángdài 

tíngshàngcǎomànmàn shuídōngfēngshíèrlán 
yànguīchūnshìwǎn tīngyānxìnghuāhán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译文:禅客归山心情急,山深禅定易得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清贫修道苦,孝友¹别家难。
译文:清贫生涯修道苦,孝友情牵别家难。
注释:¹孝友: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弟为友。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雪路侵(qīn)溪转,花宫¹映岳看。
译文:雪路迢遥随溪转,花宫山岳相映看。
注释:¹花宫:佛教中,花为6种供物之一。花皆可开敷结实,以譬万行之因皆有成就佛果之能。花之形色相好,可以之庄严法身。花又从慈悲生义,花有柔软之德。花之取义甚丰,因此,寺院多以花装饰,诗中称之为“花宫”。门云:‘花药栏。’”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到时瞻(zhān)塔暮,松月向人寒。
译文:到山仰望暮时塔,松月向人送夜寒。
禅宗将宗教拉向生活,但它毕竟是一门宗教。禅宗讲求开悟心性,但它亦有外在修道形式。坚持修道,进入清净的禅境,对于一般人而言,并非易事。功名利欲,易使人迷失。而生计人情,亦使人易生退转之心。是否能入禅,不仅是心智的问题,亦关涉心志。该诗便写一位艰难地迈向禅门的僧人。僧人返家一转,却急急地要归山去,只因深山里才可禅定,可见这是一个初学者。他家庭生活的清贫更加重了他修道的清苦,他从小所受的中土文化的传统教育——孝养父母、友爱兄弟更使他难以出家。可是他毕竟走了。挣脱各种羁绊进入禅门,是须有勇猛精进的精神的。经过艰难的雪路跋涉,他终于到达了一个灿烂的境界:装饰着鲜花的禅院与山岳的秀色交相辉映。而此时,他还须勤行修习,使自己所修之功德不退失退转。试想暮色苍茫之时,瑟瑟松风、冷冷孤月,他是否会觉得清苦,他是否又会牵记起家里的亲人。解脱烦恼,修成正觉真须有不退转之菩提心。

sòngzànshīguīsōngshān--qīngjiāng

chánguīxīnshānshēndìngān

qīngpínxiūdàoxiàoyǒubiéjiānán

xuěqīnzhuǎnhuāgōngyìngyuèkàn

dàoshízhānsōngyuèxiàngrénhán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疏疏淡淡,问阿谁¹、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²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jiǒng)然天与奇绝。
译文: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注释:¹阿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²东君:司春之神。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尝记宝篽(yù)¹寒轻,琐窗²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³。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làng)有个人忆。
译文: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注释:¹篽:禁苑。²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³标格:风范,风度。⁴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开头二句写其颜色。“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读书不觉已春深¹,一寸光阴一寸金²。(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注释:¹春深:春末,晚春。²一寸光阴一寸金:以金子比光阴,谓时间极为宝贵,应该珍惜。寸阴:极短的时间。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不是道人¹来引笑²,周情孔思³正追寻
译文: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注释:¹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²引笑:逗笑,开玩笑。³周情孔思:指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⁴追寻:深入钻研。

  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读书不觉已春深”是说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春末。“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是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bái鹿dòngèrshǒu ·

wángzhēnbái tángdài 

shūjuéchūnshēn cùnguāngyīncùnjīn  (chūnshēnzuò chūnshēn )
shìdàorénláiyǐnxiào zhōuqíngkǒngzhèngzhuīx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