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靥(yè)凝羞一笑开,柳腰¹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译文:香脸含羞因莞尔一笑羞容随着消失,腰肢如柳条般摆动着相偎相挨地走着,春天白日太长倦意浓厚而走下楼台。
注释:¹柳腰:形容女子腰身娇柔细软。
照水有情聊整鬓(bìn),倚栏无绪更兜(dōu)¹,眼边牵系²懒归来。
译文:她以暖面为镜子姑且整鬓梳妆。想起分别在即而倚着栏杆了无情绪,兜起脱落的绣鞋,眉目传情,懒得归来。
注释:¹兜鞋:鞋后跟脱落,以手拔起。²牵系:牵引。此指眉目传情。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女子同其情人约会的过程。从赴约之前的略带羞怯,到相会之时的风姿绰约、深情款款,再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脉脉含情,整个过程都显得动感十足。

  上片开头“香靥凝羞”四字言简意赅,将这位怀春少女特有的内心活动概括出来,“凝羞”形容其羞容之重,后面的“一笑开”表现出情感的变化,表明她放弃了矜持之心,转向大胆和开放。接着她走下楼台,“柳腰如醉”,借一“醉”字,既表现了女子腰部曲线的优美动人,又传达出男子的赞美之情。“日长春困”作为一个方便的借口,很好地掩饰了女子内心情感的丰富多彩,是其羞怯心理的一种体现。“暖相挨”的大胆动作,刻画浓情却不露香艳之痕,不失词品。

  下片具体表现“下楼台”“暖相挨”之后的一系列动作。相见时难别亦难,两情缱绻,当然难舍难分。耳鬓厮磨之后,她以水面为镜整鬓梳妆,显得风情万种;想到即刻就要分手,她又显得情绪低落,兜起脱落的修鞋。最后一句,将她不愿离去,不肯别离的心理,用“眼边牵系”的动作来表现,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含情脉脉,情丝缭绕,有画龙点睛之妙。

  这首词刻画怀春女子的内心世界相当成功,从表现手法上分析,这主要得益于次日善于利用描述人物动作一表现心理的侧面勾勒的笔法。作者特别注意捕捉恋爱中的女孩那特有的娇羞而又含情的动作和神态。通过“香靥凝羞”“柳腰如醉”“照水”“整鬓”“倚栏”“兜鞋”“眼边牵系”这一系列动作和表情的刻画,那位沉醉于恋爱中的女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74-176
2、 郭步山.试论秦观词情韵兼胜的和谐之美[J].河西学院学报,2010,26(03)

huànshā··xiāngníngxiūxiàokāi--qínguān

xiāngníngxiūxiàokāiliǔyāozuìnuǎnxiāngāizhǎngchūnkùnxiàlóutái

zhàoshuǐyǒuqíngliáozhěngbìnlángèngdōuxiéyǎnbiānqiānlǎnguīlá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香脸含羞因莞尔一笑羞容随着消失,腰肢如柳条般摆动着相偎相挨地走着,春天白日太长倦意浓厚而走下楼台。

她以暖面为镜子姑且整鬓梳妆。想起分别在即而倚着栏杆了无情绪,兜起脱落的绣鞋,眉目传情,懒得归来。

注释

柳腰:形容女子腰身娇柔细软。

兜鞋:鞋后跟脱落,以手拔起。

牵系:牵引。此指眉目传情。

参考资料:
1、 昌炳兰编著 .历代名人咏洛阳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04月第1版 :67-68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96-197 .
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女子同其情人约会的过程。从赴约之前的略带羞怯,到相会之时的风姿绰约、深情款款,再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脉脉含情,整个过程都显得动感十足。

  上片开头“香靥凝羞”四字言简意赅,将这位怀春少女特有的内心活动概括出来,“凝羞”形容其羞容之重,后面的“一笑开”表现出情感的变化,表明她放弃了矜持之心,转向大胆和开放。接着她走下楼台,“柳腰如醉”,借一“醉”字,既表现了女子腰部曲线的优美动人,又传达出男子的赞美之情。“日长春困”作为一个方便的借口,很好地掩饰了女子内心情感的丰富多彩,是其羞怯心理的一种体现。“暖相挨”的大胆动作,刻画浓情却不露香艳之痕,不失词品。

  下片具体表现“下楼台”“暖相挨”之后的一系列动作。相见时难别亦难,两情缱绻,当然难舍难分。耳鬓厮磨之后,她以水面为镜整鬓梳妆,显得风情万种;想到即刻就要分手,她又显得情绪低落,兜起脱落的修鞋。最后一句,将她不愿离去,不肯别离的心理,用“眼边牵系”的动作来表现,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含情脉脉,情丝缭绕,有画龙点睛之妙。

  这首词刻画怀春女子的内心世界相当成功,从表现手法上分析,这主要得益于次日善于利用描述人物动作一表现心理的侧面勾勒的笔法。作者特别注意捕捉恋爱中的女孩那特有的娇羞而又含情的动作和神态。通过“香靥凝羞”“柳腰如醉”“照水”“整鬓”“倚栏”“兜鞋”“眼边牵系”这一系列动作和表情的刻画,那位沉醉于恋爱中的女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74-176
2、 郭步山.试论秦观词情韵兼胜的和谐之美[J].河西学院学报,2010,26(03)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6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晨趋(qū)紫禁¹中,夕待金门²诏。
译文: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待诏。
注释:¹紫禁:犹言皇宫,皇帝所居之处。²金门:即金马门,汉宫门名。汉代东方朔曾待诏金马门,这里以翰林院比金马门。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观书散遗帙(zhì)¹,探古穷至妙。
译文: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探讨古贤的著述穷极奥妙。
注释:¹散帙:即打开书套读阅书籍。帙:书套。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译文:哪怕只有片言与前人暗合,也不禁掩卷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青蝇(yíng)¹易相点,白雪²难妙调。
译文:苍蝇点污白玉轻而易举,《阳春》《白雪》却难以找到妙调。
注释:¹青蝇:比喻小人的谗言。盖青蝇遗粪白玉之上,致成点污,以比谗谮之言能使修洁之士致招罪尤也。²白雪:曲名。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因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本是疏散¹人,屡贻(yí)²(biǎn)³
译文: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
注释:¹疏散:意谓爱好自由,不受拘束。²贻:遭致。³褊促:狭隘。⁴诮:责骂。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云天属清朗,林壑(hè)忆游眺。
译文:天高云淡正值秋高气爽,不禁回忆起昔日林壑间的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译文:有时清风徐徐吹来,闲倚着栏干我放声长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严光¹桐庐溪²,谢客³临海(jiào)
译文:严光在桐庐溪畔垂钓,谢灵运通游天涯海角。
注释:¹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²桐庐溪:即今浙江省桐庐县南富春江,江边有严陵濑和严子陵钓台,传说是严光当年游钓之处。³谢客:即谢灵运,南朝刘宋时的山水诗人,客是其小名。⁴临海:郡名,今浙江临海县。⁵峤:山尖而高叫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功成谢人间¹,从此一投钓。
译文:何时才能功成身退,从此在烟波间投钓?
注释:¹谢人间:意谓辞别世俗,遁隐山林。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诗歌的开始,使用了虚中带实的手法,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和感受。翰林院、集贤殿都在宫禁中,故言“晨趋紫禁中”。从表面看,又是“紫禁”,又是“金门”,不仅说明职务之重要,还更带有一种显赫的威势、甚至炫耀的口吻。的确,当时翰林供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又显赫的。据《新唐书·百官志》载,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8)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专掌内命,包括拜免将相、号令征伐诸大事。以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所以当时有“号为内相”或“天子私人”之称。李白夙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宏图,当他被诏供奉翰林时,内心是异常激动的,而且初入宫禁时,他也的确曾为自己所受的殊宠与显赫的地位而自豪。他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曾以自诩的口吻说:“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盼,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然而,时隔不久,当李白发现现实并非如此,这种天真浪漫的情绪也就惭惭消沉了。所以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带有显赫的威势和炫耀的语气,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已向我们暗示了一种投闲置散而又焦虑如焚的心态。可以说“晨趋”、“夕待”也正是李白自入宫禁以来的形象写照。

  接下来具体写投闲置散的读书生活:“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博览珍秘的群书,深入钻研其中的奥妙所在;如果发现有只言片语恰恰道出心曲之事,便会乐不自持、掩卷而笑。这几句写得轻松自如,可谓一片清机。但是,这种轻闲的读书生活与一个身居翰林供奉之职的人来说,却是极不协调、极不相称的。作为翰林供奉本来所应该做的事,已如前述,而事实上李白入宫之后,只不过被视为文学弄臣,是供奉帝王后妃遣兴愉乐的玩物。这对于李白来说,是痛心的,也更是悲哀的。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青蝇”句本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白雪”句本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两句在章法上是上承“片言”二字,可以说是“片言”的具体内容。这两句是说:我本来就是爱好自由,无拘无束之人,可每每总是遭到心胸狭隘之人的责骂。这是上承“会心”二字,从古人的至理名言中,领悟到自身遭遇的缘由所在。李白本是性格傲岸,行为放达不拘之人,但是入宫之后,却遭到高力士、张垍等奸臣的嫉妒与谗毁。“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愈来愈受到皇帝的疏远与冷落。李白在《感遇四首》其四中也说:“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惑登徒言,恩情遂中绝。”尽管此时“恩情”尚未完全中绝,但李白早已预感到了。严酷现实的打击,迫使诗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前程与人格的完善,因而诗歌的下半部分,就着重表白对另一种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局促在宫禁之中,整日在嫉妒与谗毁中度日,不仅是对人格的迫害,也是对人性的压抑。此时此刻,诗人不禁回忆起昔日委运自然、遨游林壑的布衣生活。那是何等的惬意: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面对明媚的云天与幽静的林壑,清风徐来,倚栏长啸。一个“闲”字,道出了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契机所在。

  接下来诗人继续写道:“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这两句反映了李白对严光和谢灵运的企慕,希望自己将来能象他们那样,摆脱世俗的烦恼,寄迹林下,度安闲隐逸的生活。因而诗歌的最后两句说:“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功成身退,是李白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也是他毕生的生活理想。他早在二十七岁时所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就表示过:“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其《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亦云:“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可以看出,李白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是何等的执着,尽管在遭谗受谤,皇帝疏远的情况下,仍抱定功成然后身退的信念。因而在政治上的期待,暂时战胜了寄迹林下的愿望。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即从李白此时的心态与他初入宫禁时相比,则可以明显看出其心理的变化。上文所引《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中,已可以看出诗人当初那种春风得意、喜不自胜的情态。此外,李白在《效古二首》其一中也以相同的情调写道:“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快意切为乐,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但是此时此刻,诗人已不再是“羞比垂钓翁”,而是希望要在“功成”之后,决绝地表示“从此一投钓”,要像严光那样,远离尘嚣,过着安闲自乐的隐居生活。

  总之,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但此后不久,诗人尚未及“功成”,便愤然离开了朝廷,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是一首“言怀”之作,像是在同“诸学士”们娓娓而谈。它一反李白所常用的那种奔放的激情与奇特的夸张,而是将眼前之事及心中之想如实地一一道来,在婉转清爽的背后,蕴籍着十分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其所特有的心理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55-356 .

hànlínshūyán怀huáichéngxiánzhūxuéshì--bái

chénjìnzhōngdàijīnménzhào

guānshūsànzhìtànqióngzhìmiào

piànyángǒuhuìxīnyǎnjuǎnérxiào

qīngyíngxiāngdiǎnbáixuěnántóngdiào

běnshìshūsànrénbiǎnqiào

yúntiānshǔqīnglǎnglínyóutiào

huòshíqīngfēngláixiánlánxiàxiào

yánguāngtóngxièlínhǎijiào

gōngchéngxièrénjiāncóngtóudiào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旅馆无良伴¹,凝(níng)²自悄然³
译文:住在旅馆中没有好朋友相伴,心情忧郁,独自凝神沉思。
注释:¹良伴:好朋友。²凝情:凝神沉思。³悄然: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寒灯¹思旧事²,断雁(yàn)³愁眠。
译文:看着昏冷的灯火回忆起往日旧事,孤雁的哀鸣令人愁思难眠。
注释:¹寒灯:昏冷的灯火。这里指倚在寒灯下面。²思旧事:思念往事。³断雁:失群之雁,这里指失群孤雁的鸣叫声。⁴警:惊醒。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远梦归¹侵晓²,家书到隔年。
译文:相距遥远,梦魂要接近拂晓才能到家,家信更要隔年方可送达。
注释:¹远梦归: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隔年方到,恨时间之久,相对而更增烦愁。²侵晓:破晓。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cāng)¹好烟月²,门³系钓鱼船。
译文:烟笼月照的碧江多么美丽,邻家门前就系着钓鱼归船。
注释:¹沧江:泛指江,一作“湘江”。²好烟月:指隔年初春的美好风景。³门:门前。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诗抒写旅况的索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联破题,点明情境,首联言旅中独宿,黯然神伤,满是羁旅思乡之情。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的鸣叫使羁旅之人深愁难眠。颈联极言乡关的迢远,表现满怀的幽愁暗恨,语经千锤百炼。尾联用清丽明快的色调绘出家乡的美好风光,似乎从乡愁中跳出,实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内含的忧愁深长。全诗写得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起,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可以想见,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必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承,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思”字和“警”字极富炼字功夫。灯不能思,却要寒夜愁思陈年旧事,物尤如此,人何以堪。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警”字也极富情味。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转,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读来回肠荡气。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合,收拢有力,却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
1、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
2、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15-317

宿

 tángdài 

guǎnliángbàn níngqíngqiǎorán 
hándēngjiùshì duànyànjǐngchóumián 
yuǎnmèngguīqīnxiǎo jiāshūdàonián 
cāngjiānghǎoyānyuè méndiàochuán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huáng)¹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qú)²,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pīng)³
译文: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注释:¹凤凰山:在杭州西湖南面。²芙蕖:荷花。³娉婷:姿态美好,此指美女。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¹弄哀筝²,苦含情,遣(qiǎn)谁听!烟敛(liǎn)云收,依约是湘灵³。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译文: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注释:¹江上:宋袁文《瓮牖闲评》引作“筵上”。²筝:弦乐器,木制长形。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³湘灵:湘水女神,相传原为舜妃。《楚辞·九歌》有《湘夫人》。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jiāngchéng ·jiāngjǐng

shì sòngdài 

shàngzhāngxiāntóng shíwéntánzhēng

fènghuángshānxiàchūqíng shuǐfēngqīng wǎnxiámíng duǒ kāiguòshàngyíngyíng chùfēiláishuāngbái yǒu pīngtíng 
wénjiāngshàngnòngāizhēng hánqíng qiǎnshuítīng yānliǎnyúnshōu yuēshìxiānglíng dàizhōngxúnwèn rénjiàn shùfēngqīng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水精帘里颇(pō)¹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女子睡在水晶帘里玲珑的玻璃枕上,相思怀念着心上人啊!屋室里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江上青青拂动的柳枝似团团轻烟,大雁悲啼着从只留残月的夜空下飞过。
注释:¹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颇黎”既玻瓈、玻璃。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ǒu)丝秋色浅¹,人胜²(cēn)(cī)剪。双鬓(bìn)隔香红³,玉钗头上风
译文:穿着浅淡藕合色的丝绸罗衣,纤手握剪刀,参参差差地剪出人胜佩戴在头上;红花簪在乌发上,疑否烧却翠云鬟;两缕青丝半遮半掩地搭落在红润脸庞两边。钗头闪荡悠悠,玉钗凤鸣敲砌竹,翠鸟欲飞阵阵风。
注释:¹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²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⁴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水精,就是水晶。颇黎,就是玻璃。门窗上挂着水晶制成或者晶莹透明赛似水晶的帘子,床上放着玻璃制成或滑润细腻如玻璃般的枕头。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此刻,女主人公正恬然入睡于她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做着一个个旖旎的梦。《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被子用香炉熏过,既暖且香,故能“惹梦”——带有温柔绮丽色彩的春梦。开篇两句,仅十四个字,并列地写了水精帘、颇黎枕、鸳鸯锦三件器物,却并不给人平板呆滞之感,因为其中着意点染了轻轻浮动于室内的香气和主人公幽远飘缈的梦思,就使这本来静止的画面变得有了生气,甚至充满了幻想的意味。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鸳天”,紧承“暖香惹梦”而来,因此清人张惠言认为这两句写的就是女主人公的梦境(见张惠言《词选》对此词的评注)。这自然不无道理。可是,尽管日常生活中的梦有许多确是不可思议、无从解释的,在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梦却大抵能找到某种现实的原因或契机。因此,即使“江上”两句写的是梦境,这梦境也必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实境有些关系。根据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望江南·梳洗罢》可以想象,这位梦见“江上柳如烟”的女子,或许也是住在临江的楼阁里,每日对着江水在思念着心上人。她的梦,很可能便是她平日习见景致的幻化表现在梦境里。江岸边的柳树迷蒙似烟,晕成朦胧的一片。侵晓时分,鸳亮残了。在熹微的晨光中,大雁已经开始一天的旅程,它们正结队飞回北方。寂静的天空中,也许还偶尔传来它们的长唳。这是一幅十分凄清迷离又有声有色的画面。而这幅春江晓雁图的意义是在画面之外: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归来,因避寒而飞往南方的大雁,此时正连夜飞返家乡,唯独楼上那女子所思念的人却仍然没有音耗。眼前的景致既是她平时倚楼眺望所常见,也就难免化作她这时在鸳鸯锦被里所做之梦。另外,锦被上绣鸳鸯也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成双成对的鸳鸯,恰恰反衬了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

  上阕的妙处全在借景物作烘托,以极其含蓄委婉的笔法暗示女主人公的生活情状和心理活动。“水精帘里”二句是近景,“江上柳如烟”二句则是远景,不管近景远景,都紧紧围绕着女主人公的生活和情绪落笔。在前二与后二句看似松散的结构中,实际上一贯穿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词的后半正面刻划这位女主人公,同样有着含蓄深婉之妙。“藕丝秋色浅”写衣着。藕成熟于秋季,故将淡紫近白的藕合色称作“秋色”,又转而用这色彩来代指藕合色丝绸做成的衣裳,这是中国古代诗文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人胜参差剪”。人胜又叫花胜、春胜,是用彩纸或金箔剪刻而成的一种饰品,可以贴在屏风上,也可以戴在发鬓上。唐时风俗在正鸳七日(又称人日)这一天,要剪戴花胜以迎接春天到来,尤以妇女喜爱此项活动。从这句看,女主人公参参差差地剪出花胜准备佩戴,似乎兴致不浅。

  “双鬓隔香红”。以描写气味和颜色的“香红”代指好的面容,正如以“藕丝秋色浅”代指衣裳,手法相同。这里的“隔”字用得颇讲究,因为双鬓正是隔开在脸庞两边,形象鲜明如见,而且仿佛“双鬓”有了某种主动性,还似有若无地流露出一丝遗憾不足的意味。

  “玉钗头上风”,承上双鬓连写女主人公的头饰。她头上插着的玉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摆动。“风”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形容女子的头饰在微微颤动的样子。

  这四句刻划人物用的也是借物衬托之法。写女子的衣着、头饰,写她剪制春胜的活动,并没有一句直接写她的形貌,却使人可以想见她的外形与心灵之美好可爱。最奇妙的是整个下阕根本不提她的满腹心事,只是一味渲染她的美丽和她剪春胜的动作,而这就使她的孤单处境和悠悠梦思更加令人觉得可叹。词人对她的同情,也就尽在不言之中。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较早致力于词的创作的一个,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词多写女子日常生活,当是受到南朝宫体诗的一定影响。但温词常着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而且是借助写景写物等手法来表现,因此在艺术境界上又与宫体诗有所不问。这些从这首《菩萨蛮》词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1-42 .

mán ·shuǐjīngliánzhěn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shuǐjīngliánzhěn nuǎnxiāngmèngyuānyāngjǐn jiāngshàngliǔyān yànfēicányuètiān 
ǒuqiūqiǎn rénshèngcēnjiǎn shuāngbìnxiānghóng chāitóushàngfēng 
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当涂¹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fǔ)²
译文:免去当涂太平州知州职后一天,同僚为我在郡中摆设酒席,我写下这首词送给郭功甫。
注释:¹当涂:地名,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市。²郭功甫:即郭祥正,字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北宋诗人。
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凌歊(xiāo)¹上青青麦,姑孰堂²前馀(yú)(hàn)墨。暂分一印管江山³,稍为诸公分皂白。
译文:凌歊台上长满青色的麦子,姑孰堂前只留下了佳篇名章。我暂且做官隐居,稍为百姓分辨是非。
注释:¹凌歊台:又作陵歊台,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城关镇(姑孰),在黄山塔南。²姑孰堂:当涂地名。姑孰:当涂古名。翰墨,义同“笔墨”,指文辞。³管江山:“吏隐”的代称,把做官作为隐居的一种手段,不以公务为念,优游江湖,怡情山林,亦官亦隐。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xīng)¹,问取矶头新妇石²
译文:江山依旧,浮云碧天,昨天的主人今天成了客人。谁要勉强把主客分个一清二白,那就去问江边的“新妇石”吧。
注释:¹惺惺:此处意谓清醒、明白。²新妇石:即望夫山。

  该词从当涂的名胜古迹写起。开头两句概括了当涂的山川风物。缀以“青青麦”三字,引发读者“黍离麦秀”的联想。《史记·宋微子世家》写到殷商旧臣“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遂作《麦秀》之诗,诗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青青麦”字面上又是用《庄子·外物》所引的逸《诗》:“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昔时高台离宫,而此时麦苗青青,透露出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呈孰本是当涂县的古名,呈孰溪流贯其中,呈孰堂凌驾溪上,颇得山水之胜。所谓“馀翰墨”,实即感叹昔人已逝,只留下了佳篇名章。这两句寄寓了山谷宦海浮沉的无尽感慨,无论是称雄一世的帝王,还是风流倜傥的词客,都已成历史的陈迹,只有文章翰墨尚能和江山共存,垂之久远。接下来两句写出知太平州。经过迁谪的动荡磨难,忧患馀生的作者已把做官一事看得十分淡漠,所以他把此事只称为“管江山”、“分皂白”。再加上一个“暂”字,一个“稍”字,更突出了这种淡然超脱的态度。

  下片开头两句概括了九日罢官的戏剧性变化,与上两句适成对照,大有物是人非之慨。“江山”承上而来,山川形胜,碧天浮云,着一“空”字,是因为“昨日主人今日客”,本来要“管江山”、“分皂白”的主人,一下子成了“诸公”的客人了!这一句集中揭示了政治生活的反常和荒廖,它运用当句对,一句之中既构成今昨主客的鲜明对比,语气斩截,强调了变化之突兀,其中有感叹、不平、讥讽、自嘲,内涵颇为丰富。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新妇石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见证,阅尽了人世沧桑,但见人间的升沉荣辱都只如过眼烟云,本无须有是非彼此之分。“谁分宾主”句,看似作者劝大家无分宾主,尽欢一醉,深乃用“万物之化,终归齐一”的老庄哲学来作自我解脱。

  这首词旷达超然之中发泄了牢骚不平,最后仍归结为物我齐一,表现出作者力图老庄哲学中寻求解脱的思想倾向。一个“暂”字表现出作者不以进退出处萦怀的超脱。变化的万物本来只是“道”运行中表现出的一种暂时形式,故宜随形任化,淡然自若,不入于心。但一夜突变,毕竟难堪,所以还是不免有牢骚,最后又用齐物论否定牢骚,达于解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94

lánhuālìng··língxiāotáishàngqīngqīngmài--huángtíngjiān

dāngjiěyìnhòujùnzhōngzhìjiǔchéngguōgōng

língxiāotáishàngqīngqīngmàishútángqiánhànzànfēnyìnguǎnjiāngshānshāowèizhūgōngfēnzàobái

jiāngshānjiùyúnkōngzuózhǔrénjīnshuífēnbīnzhǔqiángxīngxīngwèntóuxīn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