裌衣新著倦琴书,散策池塘返照初。
夹衣新著倦琴书,散策¹池塘返照初。
译文:穿着新做成的夹衣,在春日有些困倦,懒得再弹琴看书,因春困而策杖散步在池塘周围,这时太阳才刚刚照到池面上,反射着光芒。
注释:¹散策:策杖散步。
翠碧黄鹂相续去,荇丝深处见游鱼。
翠碧¹黄鹂相续去,荇丝²深处见游鱼。
译文:自己在池水周围散步,翠碧鸟和黄鹂受惊而起,相继飞去,自己只得低头观赏在荐丝深处穿来穿去的游鱼。
注释:¹翠碧:鸟名,其羽毛是翠碧色。²荇丝:即荇菜,一种多年生水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穿着新做成的夹衣,在春日有些困倦,懒得再弹琴看书,因春困而策杖散步在池塘周围,这时太阳才刚刚照到池面上,反射着光芒。

自己在池水周围散步,翠碧鸟和黄鹂受惊而起,相继飞去,自己只得低头观赏在荐丝深处穿来穿去的游鱼。

注释

散策:策杖散步。

翠碧:鸟名,其羽毛是翠碧色。

荇丝:即荇菜,一种多年生水草。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6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译文:莫邪与干将两柄宝剑,纹如蛟龙飞腾,它们是天生一对,就像雪花映照着芙蓉。
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精光射天地,雷腾¹不可冲。
译文:它们发出的精气,光芒直射天地间,即使是雷鸣电闪都无法将其冲去。
注释:¹雷腾:雷鸣电闪。
一去别金匣,飞沈失相从。
一去别金匣(xiá),飞沈失相从。
译文:一日因故,双双从金匣中分离失散,或飞上天空,或沉入水底,从此不再相从。
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风胡¹²已久,所以潜其锋。
译文:如同伯乐识马,识剑高手风胡子已经消失很久了,这两把宝剑也就一直将锋芒潜藏不露。
注释:¹风胡:即风胡子。春秋时楚国人,传说中的相剑士。²灭:消失。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miǎo)¹千重。
译文:吴国的水啊,万丈深!楚地的山啊,千重远!
注释:¹邈:遥远,模糊不清。
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¹逢。
译文:虽然如此,雌雄宝剑终究不会被永远地阻隔,天生神物,必当重逢。
注释:¹会当:应当、须当。

fēngshíliù--bái

bǎojiànshuāngjiāolóngxuěhuāzhàoróngjīngguāngshètiānléiténgchōng

biéjīnxiáfēishěnshīxiāngcóngfēngmièjiǔsuǒqiánfēng

shuǐshēnwànzhàngchǔshānmiǎoqiānzhòngxióngzhōngshénhuìdāngféng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齐饥。陈臻(zhēn)¹复:“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²,殆(dài)³不可复。”
译文:齐国遭受饥荒,陈臻说:“国内百姓都以为你会再次劝说齐王打开棠邑的粮仓救济灾民,你大概不会再这样做了吧。”
注释:¹陈臻:孟子的弟子。²棠:齐国地名。³殆:大概,表推测。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复:“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¹野,有众逐虎。虎负嵎(yú)²,莫之敢撄(yīng)³。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rǎng)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译文:孟子说:“再这样做那就成冯妇了。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人,善于与虎博斗,后来成为很善良的读书人。一次他到郊外,有很多人在追逐一只老虎。老虎凭借着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靠近。众人看见冯妇来了,便跑上去迎接。冯妇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跳下车,大家都很高兴,只有读书的人讥笑他。”
注释:¹之:到,往。²嵎: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³撄:接触,触犯。⁴攘臂:指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终南¹阴岭²秀,积雪浮云端。
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注释:¹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³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林表¹明霁(jì)²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¹林表:林外,林梢。²霁:雨、雪后天气转晴。

  这首诗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诗的内容不算很难懂,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和思考。写诗人从北面看终南山,冬天雪后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山上的积雪深厚,更增加了山的高峻。当傍晚时分,雪后天晴,林木反射着夕阳的光辉。由于有了厚厚的积雪,小城的人感觉寒冷增加许多。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幅完美的冬雪的自然景色。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中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中“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5-136

zhōngnánwàngxuě

yǒng tángdài 

zhōngnányīnlǐngxiù xuěyúnduān 
línbiǎomíng chéngzhōngzēnghán 
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匝日域以回骛,穷天步而高寻。践神区其既远,积灵祀而方多。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引员吭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姱。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羁。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散幽经¹以验物,伟胎化²之仙禽。钟³浮旷之藻质,抱清迥(jiǒng)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làng)而扬音。匝(zā)¹⁰日域¹¹以回骛(wù)¹²,穷¹³天步¹⁴而高寻。践神区¹⁵其既远,积灵祀(sì)¹⁶而方¹⁷多。精¹⁸含丹¹⁹而星曜²⁰,顶²¹凝紫²²而烟华²³。引²⁴员吭(háng)²⁵之纤(xiān)²⁶,顿²⁷修趾²⁸之洪姱(kuā)²⁹。叠霜毛³⁰而弄影³¹,振³²玉羽³³而临霞³⁴。朝戏于芝田³⁵,夕饮乎瑶池³⁶。厌江海而游泽,掩³⁷云罗³⁸而见羁(jī)³⁹。去⁴⁰帝乡⁴¹之岑(cén)⁴²寂,归人寰(huán)⁴³之喧⁴⁴⁴⁵。岁峥(zhēng)(róng)⁴⁶而愁暮⁴⁷,心惆怅⁴⁸而哀离。
译文:自秘籍流传以验察白鹤,由不凡之胎化育仙鸟。秉赋超迈旷远的美质,怀具清静辽阔的禽心。朝蓬莱、方壶而振翅,望昆仑、阆苑以高鸣。环绕天域翱翔疾飞,邀避宇空高飞萦寻。飞行天宇将已遥,积累神龄而已多。眼带朱红而禽亮,顶凝丹紫而高华。伸颈放开纤细婉转的歌声,停止了有力美好的高脚。收拢白翅而对水弄影,抖动玉羽而俯视丹顶。早晨嬉戏于昆仑的芝田,黄昏在仙家的瑶池饮水。厌倦江海而漫游草泽,为隐蔽的巨网而羁绊。离开寂静的天帝居所,到达喧哗低下的人间。岁月凛凛而愁暮,心情凄凄而伤别。
注释:¹幽经:即《相鹤经》,因出于道家,故称“幽经”。²化:化育,孕育。³钟:聚。⁴浮旷:飘逸。⁵藻质:丽质。⁶清迥:清旷高远。⁷蓬壶:山名,即蓬莱,古代方士传说为仙人所居。⁸翻翰:奋翅。⁹昆阆:昆仑和阆苑,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¹⁰匝:一周,这里用作动词,一作“澘”。¹¹日域:太阳出处。¹²回骛:往回飞。¹³穷:一直飞到尽头。¹⁴天步:指天上极高处。¹⁵神区:仙界。¹⁶灵祀:仙寿,即长寿。¹⁷方:养生之道。¹⁸精:瞳仁。¹⁹丹:红色。²⁰星曜:像星星闪耀一般。²¹顶:头顶。²²凝紫:凝聚紫色。²³烟华:如冒烟花。²⁴引:拉长。²⁵员吭:指圆润的歌喉。²⁶纤婉:清细婉转。²⁷顿:以足踩地,这里指鹤舞步。²⁸修趾:长腿。²⁹洪姱:美好。³⁰霜毛:雪白的羽毛。³¹弄影:欣赏自己的影子。³²振:挥动。³³玉羽:指鹤翅。³⁴临霞:形容鹤飞之高远。³⁵芝田:仙人种芝草的地方,传说昆仑山上有仙人种芝草处。³⁶瑶池:传说仙人所居之处,盖有天池。³⁷掩:蔽。³⁸云罗:指人布了蔽云之网。³⁹见羁:被捕缚。⁴⁰去:离开。⁴¹帝乡:仙帝之居。⁴²岑:高。⁴³人寰:人间。⁴⁴喧:吵闹。⁴⁵卑:低。⁴⁶峥嵘:凛冽,寒冷。⁴⁷暮:指岁末。⁴⁸惆惕:悲伤,一作“惆怅”。
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骫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回,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临惊风之萧条,对流光之照灼。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踯躅徘徊,振迅腾摧。惊身蓬集,矫翅雪飞。离纲别赴,合绪相依。将兴中止,若往而归。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指会规翔,临岐矩步。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众变繁姿,参差洊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风去雨还,不可谈悉。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忽星离而云罢,整神容而自持。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
于是穷阴¹杀节²,急景³凋年。骫(wěi)沙振野,箕(jī)动天。严严苦雾,皎(jiǎo)悲泉。冰塞(sāi)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kuò)¹⁰。星翻汉回¹¹,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¹²,怜霜雁之违漠¹³。临惊风之萧条,对¹⁴流光¹⁵之照灼¹⁶。唳(lì)¹⁷清响¹⁸于丹墀(chí)¹⁹,舞飞容于金阁²⁰。始连轩²¹以凤跄(qiāng)²²,终宛转而龙跃²³。踯(zhí)(zhú)²⁴(pái)(huái),振迅²⁵²⁶²⁷。惊身蓬集²⁸,矫(jiǎo)²⁹雪飞³⁰。离纲别赴³¹,合绪相依³²。将兴³³中止,若往而归。飒(sà)(tà)³⁴(jīn)³⁵,迁延³⁶迟暮³⁷。逸翮(hé)³⁸后尘³⁹,翱(áo)(zhù)⁴⁰先路⁴¹。指会规翔⁴²,临岐⁴³(jǔ)⁴⁴。态有遗妍⁴⁵,貌无停趣。奔机逗节⁴⁶,角⁴⁷(lài)⁴⁸分形。长扬缓骛(wù)⁴⁹,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⁵⁰。众变繁姿,参(cēn)(cī)⁵¹(jiàn)⁵²。烟交雾凝⁵³,若无毛质。风去雨还⁵⁴,不可谈悉。既散魂⁵⁵而荡目⁵⁶,迷不知其所之⁵⁷。忽星离而云罢⁵⁸,整神容而自持⁵⁹。仰天居⁶⁰之崇绝⁶¹,更惆怅以惊思⁶²
译文:这时隆冬摧煞节候,急日催速岁月。寒沙飞卷原野,劲风振动天空。惨惨冷雾,清清寒泉。冰盖长河,雪蔽群山。不久寒气长夜已尽,景物清禽空阔。斗转星移,晓月将落。寒鸡清晨长鸣动心,霜雁离开沙漠伤情。面临萧瑟的惊风,望着流泻的月光。在殿前丹墀清音长鸣,在辉煌楼阁跃跃欲舞。开始步趋有节以蹁跹。最后身躯跳跃而婉转。往复徘徊,飞腾摧折。跳踯如飘蓬,举翅似飞雪。或分开奔赴,或聚合相依。将赴又止,如去却还。杂沓顾盼,雍容徐缓。疾飞尘起其后,高翔展翅在前。飞翔合乎节奏,步履皆中规矩。风姿具有余美,情貌没有停意。赴节停拍而动静合宜,竞相旁视而队别分形。扬翅缓驰,并翼连声。轻盈凌乱,晃影交错,各变繁姿,参差叠密。一团烟雾,若无毛羽。势如风去雨来,不可全部描绘。既使入神乱眼花,又眩惑不可捉摸。忽星散云飘,神态这才自持。仰望鹤乡高远悬绝,更惆怅而惊然不已。
注释:¹穷阴:岁将尽时。²杀节:寒气逼杀万物。³急景:指寒冷。⁴凋年:犹“杀节”。⁵凉沙振野:寒风吹来,沙尘漫天。凉,一作“骫”。⁶箕风:指大风。箕,星宿名,月亮经过箕星则多风。⁷严严:浓重的样子。⁸皎皎:洁白清亮。⁹氛昏夜歇:到了夜间,云雾散去。¹⁰澄廓:轮廓清晰。¹¹星翻汉回:星星闪烁,天河曲折。¹²早晨:早早报晓。¹³违漠:离开北方沙漠地带。¹⁴对:面临。¹⁵流光:流落的月光。¹⁶照灼:照耀。¹⁷唳:鹤声。¹⁸清响:清亮的叫声。¹⁹丹墀:古代宫殿前的红色石阶。²⁰金阁:宫殿。²¹连轩:飞舞的样子。²²凤跄:像凤凰一样翩翩起舞。跄,起舞。²³龙跃:像蟠龙飞腾一样。²⁴踯躅:踏步不前。²⁵振迅:迅速奋起。²⁶腾:腾飞。²⁷摧:摧折,这里指俯冲。²⁸蓬集:如飞蓬聚集。²⁹矫翅:高举翅翼。³⁰雪飞:如雪花飞舞。³¹离纲别赴:时而离开行阵,奔向别处。³²合绪相依:时而回到行列,相互依存。³³兴:起。³⁴飒沓:群飞的样子。³⁵矜顾:庄重顾视。³⁶迁延:慢慢后退。³⁷迟暮:本指天晚、年老,这里指鹤慢步后退似老年人退行之貌。³⁸逸翮:奋翅。³⁹后尘:将尘土远远抛于身后,形容鹤飞迅猛,使尘不及身。⁴⁰翱翥:向上飞翔。⁴¹先路:飞在前面。⁴²指会规翔:面临四会道路时,按规矩飞翔。规,古代定圆的器具。⁴³歧:歧路口。⁴⁴矩步:按规矩舞步。矩,定方的器具。⁴⁵妍:美好。⁴⁶奔机逗节:奔赴和停止都有一定的舞步。逗,停。⁴⁷角:竞。⁴⁸睐:斜视,这里指鹤眼珠随舞乐左右转动。⁴⁹长扬缓骛:伸展翅膀,缓步向前。⁵⁰交横:交错。⁵¹参差:不齐貌。⁵²洊密:重叠密集。⁵³烟交雾凝:形容鹤的舞姿轻飘迷离如烟雾缭绕。⁵⁴风去雨还:鹤舞时紧张的节奏结束,继以细雨般的温柔舞姿。⁵⁵散魂:放松神经。⁵⁶荡目:摇目,眨眼,指神情恍惚。⁵⁷之:去,往。⁵⁸星离而云罢:指舞乐结束后,群鹤如星云散开。⁵⁹自持:自己克制,保持一定神态。⁶⁰天居:皇宫。⁶¹崇绝:极高。⁶²惊思:惊心。
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
当是时也,燕姬¹色沮²,巴童³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hán)(dān)其敢伦,岂阳阿(ē)之能拟(nǐ)。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¹⁰于千龄¹¹,结长悲于万里¹²
译文:在这时,舞姬神情沮丧,歌童心里自愧。巾舞拂舞两停,跳丸掷剑双止。即使出名的邯郸舞女怎敢相比,岂是古代舞星的阳阿所能比拟!进入卫国享有卿位的禄食,出了吴都而全市随观。拘囿驯养而至千龄,郁结长悲而心企千里。
注释:¹燕姬:燕地的舞女,这里泛指能歌善舞的女子。²沮:沮丧。³巴童:巴蜀的歌童。⁴巾拂:两种舞蹈名。巾舞也称公莫舞,相传项羽在鸿门留沛公与饮,项庄拔剑起舞,欲击杀沛公。项伯亦拔剑舞,以袖相隔,并对项庄说:“公莫害沛公。”后人以舞巾模拟项伯舞袖的姿态,因称“公莫舞”。拂舞,杂舞名,以拂子为舞具,故称拂舞。⁵丸剑:杂技名。⁶邯郸:舞曲名。⁷伦:比。⁸阳阿:舞曲名。⁹入卫国而乘轩:写鹤受尊宠。《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轩,大夫乘坐的车。出吴都而倾市:《吴越春秋》记载,吴王阖闾的小女儿自杀,阖闾非常悲痛,于是将她葬在西宫门外,凿池积土为山,石为梆,又以许多金银珠宝送葬。并且舞白鹤于吴市,万人随观。¹⁰守驯养:被人驯服喂养。¹¹千龄:鹤的终生。¹²结长悲于万里:仙鹤再也不能翱翔万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因而永久地悲哀。

  此赋以时间为序展开,先写鹤从仙境降落人间后所见的凄凉景象,然后铺叙鹤美妙的舞姿,最后写鹤不能自由的悲哀。全赋语言灵活多变,情节跌宕起伏,通过艺术的想象和夸张创作出了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高远的意境。

  此赋据其情节发展可分为三层。从开头到“心惆惕而哀离”为第一层,这层写仙鹤禀赋高贵、美丽,却不幸为人所捕缚,而无限悲哀。从“于是穷阴杀节”到“不可谈悉”为第二层。这层首先写鹤从仙境降落人间后所见的凄凉景象,作者这样安排,一是衬托鹤舞的优美,二是说明鹤的悲哀,仙界是那样幽美,人间却如此凄惨。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令鹤不禁伤悲。在岁暮萧瑟的背景上,作者笔锋一转,开始精心描绘仙鹤变幻迷离、美妙无比的舞姿:动则“惊身蓬集,矫翅雪飞”、“将兴中止,若往而归”、“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静则“烟交雾凝,若无毛质”。这优美的舞姿,就像一缕温馨的春风,吹进了冷瑟的人间;恰似一股涓涓的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令人陶醉,令人飘然。仙鹤正因此而受尊宠,然而它满心“哀离”之情。所以最一层紧扣中心,写到:“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惕而惊思”。尽管人们在赞美它,惊服它,“燕姬色沮,巴童心耻”,一切舞乐都不能与它比拟。它可以乘大夫之车,可以使所有的人倾倒。但这种尊宠并不是它的目的。它需要的是能够骋志翱翔的天空,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因而,越是备受尊宠,为人所养,它越感到悲哀。最后,作者用两句韵味深长的话为仙鹤唱了挽歌:“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唱出了仙鹤,也是作者无限的惆怅。

  在艺术方面,此赋也有其突出特色。

  首先,此赋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根据神话传说,通过艺术的想象和夸张,创造出了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高远的意境。如写仙鹤的姿质清丽及其信步天庭,自由翱翔的生活,无不充满神奇的幻想:它生活帝乡,游于日域,戏于芝田,饮于瑶池;它有圆润的歌喉,洪姱的修趾,雪白的羽毛;目含丹星,顶凝烟华。这一切并非作者亲见,亦非现实中真有,而是根据传说进行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的。这种想象给鹤染上了一种神秘的、不同凡响的色彩,使之高雅、美丽、动人。又如写仙鹤的舞姿,作者将历史上所有舞蹈的优美动作集于仙鹤一身,精心地描绘,创造出一种恍若仙界、缥缈迷离的意境,从而突出了仙鹤的形象。正是这种浪漫主义的气息,使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其次,此赋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起伏、寓意深刻。开头先写了自由、美丽的仙界,接着突而转到人间,却值冬季岁寒, “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这是情节的第一次剧变,这一变化使天上、人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衬托出仙鹤的悲哀,且影射了现实的无比黑暗。写仙鹤的舞姿,是那样优美动人,可接着转到其心情描写,却是“仰天居而崇绝,更惆惕而惊思”。这又是一次令人未暇预及的波折,这波折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仙鹤见羁思乡之哀愁,也是作者的无限哀愁。因而,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最后,此赋的语言灵活多变,前后用六字句,中间鹤舞一节用四字句,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的语言突出中心的同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4(南北朝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189-196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人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之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为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¹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人有烛而不逮²,衡乃穿壁³引其光,以书映之而读之。邑(yì)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为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¹⁰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¹¹成大学¹²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烛光照不到他家,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有学问的人。
注释:¹匡衡:西汉经学家。²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到,及。³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⁴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⁵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⁷佣作:被雇佣劳作。⁸偿:值,指报酬(回报)。⁹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¹⁰遍:尽。遂¹¹:终于。¹²大学:有学识的人。

záotōuguāng

西jīng liǎnghàn 

    kuānghéngzhìguī qínxuéérzhú línrényǒuzhúérdài héngnǎichuān穿yǐnguāng shūyìngzhīérzhī rénxìngwénshí jiāduōshū héngnǎiwèiyōngzuò érqiúcháng zhǔrénguàiérwènzhī héngyuē yuànzhǔrénshū biànzhī zhǔréngǎntàn shū suìchéngxu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