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鸭懒熏香。绣茵犹展旧鸳鸯。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细剔银灯怨漏长。
画鸭懒熏香。绣茵犹展旧鸳鸯。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细剔银灯怨漏长。
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
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
这一首,离别相思之词。采取华丽字眼,描写居室、器物,用以衬托主人公的身份与生活。上片用比喻和对照的手法展现女主人别后独处的孤寂与惆怅。画炉懒得冒烟,只透着一股冷清之气;绣被上还是那一对鸳鸯,但人已是孤孤单单的了。当初欢乐时,觉得夜短,只怨天光易晓;如今独卧空床,细挑银灯,却难以熬到天亮。下片开拓出一个梦中境界,笔法可谓奇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念的人果然在梦中出现了。可惜梦中欢会仍然短暂,“残睡觉来人又远”,只是迷糊了一小会儿,就做了个美梦,觉儿小,梦也短,一睁眼,那人又走远额。然而,尽管只是梦中仓促一晤,也足以令人难以忘怀,此情此景,无情之人也得断肠。何况我辈多情之人乎?

nánxiāngzi··huàlǎnxūnxiāng--yàndào

huàlǎnxūnxiāngxiùyīnyóuzhǎnjiùyuānyāngshìtóngqīnchóuxiǎokōngchuángyíndēngyuànlòuzhǎng

yuèliángmènghúnsuíyuèdàolánfángcánshuìjuéláirényòuyuǎnnánwàng便biànshìqíngduàncháng

简析

  这一首,离别相思之词。采取华丽字眼,描写居室、器物,用以衬托主人公的身份与生活。上片用比喻和对照的手法展现女主人别后独处的孤寂与惆怅。画炉懒得冒烟,只透着一股冷清之气;绣被上还是那一对鸳鸯,但人已是孤孤单单的了。当初欢乐时,觉得夜短,只怨天光易晓;如今独卧空床,细挑银灯,却难以熬到天亮。下片开拓出一个梦中境界,笔法可谓奇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念的人果然在梦中出现了。可惜梦中欢会仍然短暂,“残睡觉来人又远”,只是迷糊了一小会儿,就做了个美梦,觉儿小,梦也短,一睁眼,那人又走远额。然而,尽管只是梦中仓促一晤,也足以令人难以忘怀,此情此景,无情之人也得断肠。何况我辈多情之人乎?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 2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lǎo)¹收沙衍²出,霜降天宇³晶。
译文:路上的积水减少,沙滩露出,霜降天空之晶。
注释:¹潦:雨水大。路上的流水,积水:潦水。lào,古同“涝”,雨水过多,水淹。²沙衍:水中有沙者曰沙衍。³天宇:指上下四方整个空间。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¹(jiàn)²一长眺(tiào)³,津多远情
译文:趴在栏杆远望,道路有深情。
注释:¹伏: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²槛:读音为jiàn,栏干,栏板。³眺:远望。⁴津:指渡口。⁵途:道路。津涂:道路。⁶远情:犹深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思来江(jiāng)¹外,望尽烟云²
译文:想来槛山之外,看尽烟云发生。
注释:¹江山: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²烟云:烟霭云雾,也比喻变化消失的事物。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tāo)¹不自辨,役役²且何成。
译文:朝中事情多半无能为力,劳苦不息而不见成功。
注释:¹滔滔: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形容大水奔流貌:白浪滔滔。²役役:劳苦不息貌。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我来飒¹衰鬓(bìn)²,孰(shú)³飘华缨(yīng)
译文:我年老而疏白的鬓发飘在清凉风中,谁说那是仕宦者的彩色冠缨。
注释:¹飒:风声,清凉的样子。又衰飒。²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暮年。³孰:谁。⁴云:说。⁵华缨:彩色的冠缨。古代仕宦者的冠带。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lì)¹苦踡(quán)(jú)²,笼禽³念遐征
译文:拴在槽上的马受束缚,蜷曲无法伸直,不自由的笼中鸟想念远行。
注释:¹枥马:拴在马槽上的马。多喻受束缚,不自由者。²踡跼:蜷曲或弯曲不伸的样子。³笼禽:笼子中的鸟。比喻不自由之身。⁴遐征:远行;远游。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岁阴¹²晼晚³,日夕(bīng)(yíng)
译文:年底临近傍晚(年将老),日夜白白地彷徨。
注释:¹岁阴:岁暮,年底。²向:1. 对着,朝着。2. 近,临。³晼晚:1.太阳偏西,日将暮。2. 年将老;老年时期。3. 指时令晚。⁴日夕:近黄昏时;傍晚。又日夜之意。⁵空:徒然,平白地。⁶屏营:也作“屏盈”,彷徨。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物生贵得性¹,身累由²近名³
译文:事物可贵之处是合其情性,身心劳累的原因是喜好追求功名。
注释:¹得性:谓合其情性。²由:原因,缘由。³近名:好名;追求名誉。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内顾¹²今是³,追叹何时平
译文:内心自省:挂冠辞官是正确做法,追溯往事叹何时公平。
注释:¹内顾:回头看。内心自省。²觉: 醒悟。³今是: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⁴追叹:谓追溯往事而感叹。⁵何时平:什么时候太平;怎样承平。何时:表示疑问。平:安定。时平:时世承平。

  辞官是一种令人无奈和回味的经历。诗人此时写的诗,其名称中有“秋”、“晚”等凄凉的词语,诗的前两句也有积水和霜降等寒凉的意象。这些为诗定下了忧伤的调子。

  第三、四句,诗人提到“津途多远情”,其含义有二:一是作者马上就回到家,对家乡有思念盼望之情;二是回望过去经历,有些不舍,留下深情。第五六句,作者借景物描写,隐喻为官的经历:“江山之外,看尽烟云”。第七、八句,描写很多的事情诗人都无力解决,慨叹一生劳苦不息而不见成功。第九、十句,写诗人在凉风中,年老而疏白的鬓发飘扬,有人称赞张九龄做了贵官,而张九龄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是被拴在槽上受束缚的马,无法行动,又像笼中的鸟,没有自由却向往远游行,而此时年纪老了,个人却只剩下莫名的彷徨。

  末四句,诗人认为,做人做事一定要依据事物本来的情性,身心十分劳累的原因是追求功名。诗人醒悟以往的经历,有很多做错的事,又肯定了辞官的做法。诗人当前关心的是何时天下太平。从诗句中可以见到:诗人仍然关心天下大事。

  诗人能从秀丽山川中看到更深邃的精神内涵,抛却了赤裸裸的实用性、功利性的目光。

qiūwǎndēnglóuwàngnánjiāngshǐxìngjùn--zhāngjiǔlíng

lǎoshōushāyǎnchūshuāngjiàngtiānjīng

kǎnzhǎngtiàojīnduōyuǎnqíng

láijiāngshānwàiwàngjǐnyānyúnshēng

tāotāobiànqiěchéng

láishuāibìnshúyúnpiāohuáyīng

quánlóngqínniànxiázhēng

suìyīnxiàngwǎnwǎnkōngpíngyíng

shēngguìxìngshēnlèiyóujìnmíng

nèijuéjīnshìzhuītànshípíng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客行野田间,比屋¹皆闭户。借问²屋中人,尽去作商贾(gǔ)
译文:在田间行走,无意中发现村庄中的很多人家空无一人。向路过的村人打听才知道,这些屋子里的人都外出做生意去了。
注释:¹比屋:一作“比邻”,相连接的许多人家。²借问:请问。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官家不税商¹,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lǒng)²
译文:官家不向商人征税,偏偏征税于劳役辛苦的农民。在这里居住的人,纷纷做生意谋出路去了,以致这里的土地无人耕种,任由行人往来,变成了道路。
注释:¹税商:征税于商人。“税”用作动词。²侵垅亩:一作“侵垄亩”,侵占了庄稼地。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采玉上山颠(diān)¹,探珠入水府²。边兵索(suǒ)衣食,此物³同泥土。
译文:这些经商的人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玉,下水求珠。可边疆士卒要吃要穿,这些珠宝如同泥土,无法充饥御寒。
注释:¹山颠:一作“山巅”。²水府:神话传说中龙王的住处,这里指水的深处。³此物:指上文的珠宝玉器。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¹(chú)犁。
译文:古来一人耕种,三个人还吃不饱。现在成千上万的人家,竟没有一个人拿着犁锄耕田。
注释:¹把:持,拿。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jí)(lí)¹。上天不雨粟²,何由活烝黎³
译文:我们的粮仓已经空虚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田园已经完全荒芜。上天不落下粮食,有什么办法去养活众多的老百姓呢?
注释:¹蒺藜:长有细刺的野生草本植物。²雨粟:落下粟米。“雨”用作动词,落下。³烝黎:百姓。

  姚合在任武功县主簿后曾在农庄闲居一段时期,写了一些反映农村情况的诗,较有社会意义。这首《庄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首。

  《庄居野行》诗歌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重商轻农的风气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受侮辱受损害的农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轻农,导致农民都弃农经商,造成“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的严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此诗和刘驾的《反贾客乐》有异曲同工之妙,拓宽了唐诗创作的题材。

  这首诗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诗人落笔便直敷诗人“野行”之其事,突现了农村“比屋皆闭户”的萧条荒凉的现实。接着,诗人便挖掘、剖析了农民“闭户”从商的社会原因,说明农民被迫流离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症结,在于“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接下去,诗人又展示了农民被迫采玉撷珠的苦辛和边兵敲诈勒索农民的生活画面,并从古今遥迢辽阔的时间领域上对“官家”逼农经商的昏庸举动进行了鞭笞,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形势动荡的忧恨。结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愤怒质问,更寄寓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之情。

  赋的表现手法在于体物写志,在记叙性诗歌中用得较多。这首诗几乎通篇用赋,诗人从开头“比屋皆闭户”的社会现状入手,层层展开场景,拓展画面,从“田间”至“比屋”,从“屋中”至“垄亩”,从“山颠”至“水府”,从“古来”到“如今”,从“仓”廪到“田”畴..都达到“随物赋形”的地步,而环境的每一推移,又总带情韵以行,让读者透过“皆”、“尽”、“犹”、“常”等充满感情色彩的时间、程度副词而看到唐末重商轻农的政策给社会带来的不幸后果,虽属平铺直叙,却颇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此外,这首诗语言通俗,对仗工整。如“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等句是。“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等句,则对比鲜明,讽指深入。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jiǒng)¹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译文: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注释:¹迥:远。傍:靠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经冬 一作:经春)
不知近水花先发(fā)¹,疑是经冬²雪未销³
译文: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注释:¹发:开放。²经冬:经过冬天。³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401页

zǎoméi

zhāngwèi tángdài 

shùhánméibáitiáo jiǒnglíncūnbàngqiáo  (cūnzuò líncūn )
zhījìnshuǐhuāxiān shìjīngdōngxuěwèixiāo  (jīngdōngzuò jīngchūn )
朝来行药向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
朝来行药¹向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
译文:今早为散发药性而漫步池塘边,久病竟不知池上风景已是深秋。
注释:¹行药:服药后散步以散发药性。
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一树木犀(xī)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译文:满树木犀花都献给了昨夜的雨,清淡花香随落花移到菊花枝头。

chíshàng--zhàoshīxiù

cháoláixíngyàoxiàngqiūchíchíshàngqiūshēnbìngzhī

shùgōngqīngxiāngzàihuāzhī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cè)¹良耜(sì)²,俶(chù)³南亩。播厥百谷,实活。或来瞻(rǔ)¹⁰,载筐¹¹及莒(jǔ)¹²,其饟(xiǎng)¹³伊黍。其笠伊纠¹⁴,其镈(bó)¹⁵斯赵¹⁶,以薅(hāo)¹⁷(tú)(liǎo)¹⁸。荼蓼朽(xiǔ)¹⁹²⁰,黍稷(jì)茂止。获之挃(zhì)²¹,积之栗栗²²。其崇²³如墉(yōng)²⁴,其比²⁵如栉(zhì)²⁶。以开百室²⁷,百室盈止,妇子²⁸宁止。杀时犉(chún)²⁹牡,有捄(qiú)³⁰其角。以似³¹以续,续古之人³²
译文: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注释:¹畟畟:形容耒耜的锋刃快速入土的样子。²耜: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³俶:开始。⁴载:“菑(zī)”的假借。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⁵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⁶实:百谷的种子。⁷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⁸斯:乃。⁹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¹⁰女:同“汝”,指耕地者。¹¹筐:方筐。¹²筥:圆筐。¹³饟:此指所送的饭食。¹⁴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¹⁵镈: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¹⁶赵:锋利好使。¹⁷薅:去掉田中杂草。¹⁸荼蓼:荼和蓼,两种野草名。¹⁹朽:腐烂。²⁰止:语助词。²¹挃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²²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²³崇:高。²⁴墉:高高的城墙。²⁵比:排列,此言其广度。²⁶栉:梳子。²⁷百室:指众多的粮仓。²⁸妇子:妇女孩子。²⁹犉:黄毛黑唇的牛。³⁰捄:形容牛角很长。³¹似:通“嗣”,继续。³²古之人:指祖先。

  从《周颂·良耜》诗中,已经可以看到当时的农奴所使用的耒耜的犁头及“鎛(锄草农具)”是用金属制作的,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中有画”。

  全诗一章到底,共二十三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写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层,从“获之挃挃”到“妇子宁止”七句,写眼前秋天大丰收的情景;第三层,最后四句,写秋冬报赛祭祀的情景。

  诗一开头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春耕夏耘的画面:当春日到来的时候,男农奴们手扶耒耜在南亩深翻土地,尖利的犁头发出了快速前进的嚓嚓声。接着又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撒入土中,让它孕育、发芽、生长。在他们劳动到饥饿之时,家中的妇女、孩子挑着方筐圆筐,给他们送来了香气腾腾的黄米饭。炎夏耘苗之时,烈日当空,农奴们头戴用草绳编织的斗笠,除草的锄头刺入土中,把荼、蓼等杂草统统锄掉。荼、蓼腐烂变成了肥料,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黍、稷长势喜人。这里写了劳动场面,写了劳动与送饭的人们,还刻画了头戴斗笠的人物形象,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秋天大丰收的时候,展示的是另一种欢快的画面:收割庄稼的镰刀声此起彼伏,如同音乐的节奏一般,各种谷物很快就堆积成山,从高处看像高高的城墙,从两边看像密密的梳齿,于是上百个粮仓一字儿排开收粮入库。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人孩子喜气洋洋。“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心不慌,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这可说是“田家乐图”吧!

  另外,这首诗用韵或不用韵,依据内容的需要而作灵活处理,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开头两句都用韵,“耜”“亩”叶之部韵。接着“播厥百谷,实函斯活”两句,却是无韵句。“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三句描写妇女、孩子到田间送饭,句句用韵,“女”“筥”“黍”叶鱼部韵,节奏明快。“其笠伊纠,其鎛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这五句写夏日耘苗的情景,句句用韵,“纠”“赵”“蓼”、朽”“茂”是幽宵合韵,节奏也明快。“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七句描写秋天农业大丰收情景,除“其崇如墉”一句不用韵外,其余句句用韵,“桎”“栗”“栉”“室”叶质部韵,“盈”“宁”叶耕部韵,同样节奏明快。最后四句,除中间两句“角”“续”叶屋部韵外,其余两句均无韵。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0-692

liáng

míng xiānqín 

liáng chùzàinán juébǎi shíhánhuó huòláizhān zàikuāng xiǎngshǔ jiū diào hāoliǎo liǎoxiǔzhǐ shǔmàozhǐ huòzhīzhìzhì zhī chóngyōng zhì kāibǎishì bǎishìyíngzhǐ níngzhǐ shāshíchún yǒuqiújiǎo  zhī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