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

huìhǎi

yuèfēi sòngdài 

pénshānqiū chángjiāngwànzhéxiàngdōngliú 
nánérzhìwángshì shèngzhǔzhuānshīmièqiú 
gōngyàokānyānshíshàng guīxiūzhōngbànchìsōngyóu 
dīngnìngdōnglínlǎo liánshècóngzhuóxiū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 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zhuó)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gě)¹下扬州。
译文:濯锦的清江水奔流万里,帝王的舟船挂上云帆,向东可以直下扬州。
注释:¹龙舸:皇帝的舟船。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¹
译文:北方的长安虽有上林苑可供夸耀,南京成都也有散花楼可与之媲美。
注释:¹散花楼:一名锦江楼,在成都锦江边。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liù

bái tángdài 

zhuójǐnqīngjiāngwànliú yúnfānlóngxiàyángzhōu 
běisuīkuāshànglínyuàn nánjīngháiyǒusànhuālóu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译文:美人起舞好似莲花旋转,世上之人想必从未看见。
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高堂满地红氍(qú)(shū)¹,试舞一曲天下无。
译文:高堂之上铺满红色地毯,翩翩起舞有若天上人间。
注释:¹氍毹:毛织的地毯。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译文:此曲乃是胡人传入汉家,座上客人无不为之惊叹。
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慢脸娇娥纤复秾(nóng)¹,轻罗²金缕(lǚ)花葱(cōng)(lóng)³
译文:舞女矫媚身姿多么匀称,轻绸全线衣裙多么鲜艳。
注释:¹纤复秾:说体态匀称,不胖不瘦。秾,本指草木繁盛,这里指体态丰满。²轻罗:轻而薄的丝绸。³金缕花葱茏:说舞女衣服上金线绣出的花朵十分生动逼真。缕,线。葱茏,草木繁盛。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回裾(jū)¹转袖若飞雪,左鋋(chán)右鋋²生旋风。
译文:裙袖飘动好似团团飞雪,左右飞转有如急风回旋。
注释:¹裾:衣服前襟。²左鋋右鋋:鋋,古代一种铁柄短矛,易于手上旋转。这里将旋转的舞女比作鋋。
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
琵琶横笛和未匝(zā)¹,花门山²头黄云合³
译文:琵琶横笛乐曲来过一遍,花门山头飞来黄云片片。
注释:¹匝:一周,一通。²花门山:山名,在今内蒙境内。这里借指边地。³合:聚拢。
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
忽作出塞入塞¹声,白草²胡沙寒飒(sà)³
译文:忽然奏起出塞入塞之声,白草胡沙卷起寒风满天。
注释:¹出塞、入塞:均为乐府曲名。《西京杂记》载,汉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之曲。这里当指乐曲奏出出塞和入塞的情调。²白草: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³飒飒:形容风吹“胡沙”、“白草”的声音。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翻身入破¹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译文:乐曲将尽狂舞似有神助,前旋后转舞姿千变万幻!
注释:¹入破:唐代大曲一般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乐曲进入第三段。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¹落梅²徒聒(guō)³
译文:天下舞曲谁能与之相比,采莲落梅顿觉令人生烦。
注释:¹采莲:曲名,梁武帝作。²落梅:即《梅花落》。³聒耳:形容声音杂乱刺耳。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译文:世人学舞只是舞来舞去,姿态怎会如此神异不凡!

  这首七言古诗所描绘的是作者所亲见的一场精妙奇特的舞蹈。

  诗歌一开始六句就直接点明题目:“美人舞如莲花旋”,“舞”是诗中描写的对像,其特点是“如莲花旋”题目所有之意用此一句点出。然后接连几句赞美舞蹈:为世人所未见,为天下所未有,见之者无不既惊且叹,一层深入一层地来突出舞蹈之不凡。与此同时,作者又顺便对舞的环境:“高堂满地红氍毹”,舞的来源:“此曲胡人传入汉”,作了准确而又简明的交代。以上用虚写的笔法从几个方面来写舞蹈之不同寻常,为下文“舞”的正面描写蓄势。

  诗的下一层四句入手写美人舞姿。先从舞者的容貌体态写起:“曼脸娇娥纤复秾”,接着写舞者的衣着服饰:“轻罗金缕花葱茏”,这就把题目中的“美人”形象展现出来。然后从容写舞姿:诗人用“回”、“转”、“旋”等词语来突出舞蹈旋转的特点,用“若飞雷”、“生旋风”两个比喻写美人之舞,不仅极生动形像,而且绝无娇弱之态,反充满豪迈飘逸之气。

  在下面六句中,诗人又写在琵琶横笛等民族乐器的伴奏下,美人和着乐曲,转而跳起了富有边塞特色的舞蹈,用神奇的舞蹈语言,展现出奇异壮丽的塞外风光。客人在她的舞姿中,仿佛看到花门山头黄云在聚拢,茫茫白草胡沙上飒飒寒风在吹过。这些动人的边塞风光,形象地显示了舞蹈粗旷辽阔的特色。这几句把乐器的伴奏和美人的舞姿交替描写,用乐曲的节奏写舞姿的变化。用“忽作”置字写乐曲的突起,也写舞姿的突变;用“如有神”写其不凡,用“回回新”写其新奇,把急促跳跃的旋律,千变万化的舞姿写得出人意表,令人应接不暇;诗的语言也随之而生顿挫之感。

  诗的最后四句以诸乐曲与莲花舞曲比较,以世人学舞与北鋋舞比较,对美人的舞蹈作进一步赞叹,照应开头“应末见”、“天下无”的语意,从而结束全诗。

  用富有边塞特色的自然风光来表现富有边塞特色的舞姿,是这篇作品描写上的特点;把乐曲的进行和舞姿的变幻两条线索紧紧绞在一起,以前者引导后者,陪衬后者,明确后者的节奏,是这篇作品结构上的特点。在语言上,韵脚变化自如,音调澈切急促,“左鋋右鋋”,“出塞入塞”、“前见后见”等回环的语势,都显示出舞姿旋转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70-274
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待。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心欸乃。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
辜负天工¹,九重²自有春如海³。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gāng)待。隔浦(pǔ)红兰堪采。上扁舟,伤心欸(ǎi)。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
译文:尽管天工奇巧,春光浩荡,我却无心观赏,辜负了良辰美景。梦中的一晌欢触动心中愁绪,只好静静靠在银灯前坐待天明。隔水的红兰可采撷。坐上小船,听到橹声不禁暗自伤心。梨花带着雨点,柳絮迎着春风,一番离愁别绪。
注释:烛影摇红: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¹天工:自然形成的工巧,与人工相对。²九重:传说天有九重,因以指天。³春如海:形容春光繁丽,浩荡如海。⁴银釭:银白色的灯盏、烛台。代指灯。⁵红兰:兰草的一种。⁶欸乃:行船摇橹声。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千载。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¹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²,珠履³三千,凄凉千载。
译文:回想当年,精致美丽的楼阁生发着光彩。早上弹着瑶琴晚上弹着银筝,歌舞不歇潇洒快意。一夕之间改朝换代,暗自销魂,繁华不再。如此多的侍女和门客都离散了,令人凄凉感慨。
注释:¹市朝:本指市场和朝廷,这里偏指朝,谓朝廷。²金钗十二:即金钗十二行,后以喻姬妾或侍女众多。³珠履:珠饰之履,代指门客或有谋略的人。

  词的上片以佳期如梦、情人离去、雨败梨花、风吹柳絮等不如意情事,极力渲染愁怨的氛围,传达出伤心断肠的情绪;下片则描摹当年绮楼画阁、歌舞欢乐的场面,作为繁华、兴盛的象征,感叹“市朝更改”后的凄凉。全词多用对比手法,凄哀低婉,意蕴丰厚,十分含蓄。此词以一个饱经世态炎凉、彻夜孤栖难寐的思妇的口吻,喻写江山易代、缅怀先朝的感伤。

  上片字面是写思妇伤春怀人的愁绪。“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谓一派惆怅之情,开篇即溢于纸表。“隔期红兰堪采,上扁舟、伤心欸乃”一句,见于南朝梁江淹《别赋》:“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即思妇见到带着晨露的红兰,倍觉独宿之凄楚。这几句词既是承彻夜未眠丽来的晨景,更是要引发读者对《别赋》所咏情境的联想。春景与闺怨,在词中已完全融为一体。仅就写思妇愁绪来说,此词已臻化境,具有很高造诣;而在字句之中,又寄寓着词人的故国之思,其境婉曲深沉,其情刻骨铭心,更显示出作者的过人才华。

  下片从字面看,是而今孤寂难耐的思妇对昔日繁华生涯的追忆。“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下片的开头,也同上片的开头一样,发出强烈的感慨,定下全片的基调。“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则是对当年繁华情景的具体刻画,真个是彻夜笙歌,风流体态,与今日的孤寂冷落,恰似天上人间。

  “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写的是回首当年后引起的感叹。“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千载。”意谓当年的盛况已一去不返,只留下永久的凄凉。转眼之间,一切皆空,不得不感慨万端。上下片合看,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当是流落民闻的豪门歌妓,一生经历了人世的荣辱升沉。其境遇,酷似白居易《琵琶行》中“夜深忽梦少年事”的商妇,在孤栖难眠之际,难免要回首前尘。

  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寄托遥深,明是写闺怨,实则抒国恨。“一自市朝更改”,实为江山易代。故此词今昔对比的忧思,远比慨叹世态炎凉深广。《琵琶行》中刻画的商妇,不过是失意官宦的写照;此词中塑造的思妇,则是爱国志士的喻写。因此,感情色彩强烈,也就成为此词的鲜明特点之一,几于句句酸苦,字字锥心。这两个特点,使得此词词气超迈,境界高远,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前人对此词境界深有理解,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与《莲社词》‘双阙中天’阕,托旨略同。”《莲社词》是南宋词人张抡的词集,“双阙中天”是其所作《烛影摇红·上元有怀》词的首句。张抡所作,直抒亡国之痛:“驰隙沆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夏完淳的词,也寄寓着故国之思,二者确乎“托旨略同”。可见简单地就字面理解,无法把握夏词的深意。

  但是,夏词与张词,在艺术手法上迥然不同。一是深有寄托,一是直言抒怀。有人未把握这一差异,把夏词也当作直接抒情的作品,以至作出不够准确的解释:“这首词作于南都陷落之后。上片写故乡松江的眼前景物,触目烟花都成愁怨。下片回忆当年南都旧事,绮楼歌吹,都随逝水。表现出一个青年志士对国家倾覆的无限感伤。”照此讲法,夏完淳的故国之思,只因“绮楼歌吹,都随逝水”而起,简直大大有损于少年英雄的完美形象。而且,这种讲法将寄托遥深的浑融之作,解作直白生硬的浅陋之作,也大大贬低了此词的艺术价值。只有把该词看作借思妇哀怨表现亡国之痛,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领会词意。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05:825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
故园¹黄叶满青苔(tái),梦破²城头晓角³哀。
译文:梦中我回到了故乡,看到黄叶满院,青苔满地,一片荒凉景象。拂晓梦醒以后,我听到城头上军号悲鸣。
注释:¹故园:故乡。²梦破:梦醒。³晓角:拂晓的号角声。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pái)(huái)
译文:此夜梦中我未能和想念的人见面,心情惆怅,只好起来在残月下伴影徘徊。

  诗的首句就是对故园的思念。游宦异乡多年,时值清秋,正是黄叶飘零的时候,诗人猜想家中庭院台阶上一定是黄叶堆积了,这便点名了思乡的时节——秋。所谓落叶归根,诗人却漂泊于异乡。思想的情绪从诗歌开端即起。笼罩于全诗,同时也照应着诗题中“思归”二字。次句补写一笔,讲明为何会有这种思归的情绪。遭遇贬谪打击之后的诗人,仕途前景似乎灰暗无光,漂泊在外,失意时自然会想起远方的家园。因思念而梦魂牵绕,然而情深梦浅,此时听闻城头角声响起,就此便不能复睡。“角”是军中乐器,本就容易引起金戈铁马的联想,况且此时还是秋天。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写的就是这种肃杀之感,更何况此时听到角声是在梦醒后的残夜之中。几重感情叠沓而至,清夜梦醒之后的清冷,秋气渐重的清劲。角声回荡的清涩重重而来造成了清愁情绪。

  随后是自述内心的空寂和思乡情切。生活中的孤寂难受原本就缺少知音,他的《归山作》写道:“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伴,古道无人独还。”认定孤寂生活难有知音,只有独自把情感寄托在青山白云之间。此时正是深夜,青山尚在夜色笼罩之下,思想肠断只有自己一人承担,这是一层哀愁;多年游宦他乡,家乡的亲人自然对他期盼多时,想到家乡自然温暖倍增,而梦醒之时只有自己一人独自冷清,冷暖之间又是一层哀愁。这种他人不见的凄楚则又加深故园之思,在《忆故园》诗中曾表明心迹:“故园此去千馀里,春梦犹能夜夜归。”夜夜思归,乡情至深至切。

  思归难眠,起身排遣愁绪,残月尚在,余晖犹存。“起行残月影徘徊”,把自己完全放在了一个形单影只的凄冷环境中。李白饮酒尚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顾况面对的却是残月淡光,不足以遣怀。而残月能映照自己的同时也能映照家乡,这样孤寂之情则更进一层。思乡情怀不能自已,在月影徘徊之时看到的只有自己的暗影,自己唯有独自面对这份凄楚之情。从被角声惊起到对月徘徊,失意中思念的家乡也一点点从梦境中清晰了起来。思乡是引子,伤怀则成了全诗的主要情绪。张九龄有《秋夕望月》诗写到:“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可以作为此诗的一个补充。

  此诗在梦与现实交织中表现思归的情绪,情到浓处,伤心不能自已。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331页
2、 张傲飞.唐诗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268页
3、 杨旭辉 .唐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6:758-759

tīngjiǎoguī--kuàng

yuánhuángmǎnqīngtáimèngchéngtóuxiǎojiǎoāi

duànchángrénjiànxíngcányuèyǐngpáihuái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月华收¹,云淡霜天曙(shǔ)。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é)执手送临歧²,此(yà)³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zhù)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译文: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天色已黎明。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注释:¹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²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³此此: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⁴争忍:怎忍。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一叶兰舟,便恁(nèn)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¹,但饮恨,脉脉²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译文: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船家急于赶路,不体会分离者的心情,哪里知道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注释:¹方寸:指心绪,心情。²脉脉:含情貌。

  此词描写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情。由于作者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上阕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的情态,“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作者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开门有“此此”之声,而女子的送行却“无言有泪”,有声与无声前后照应,构成了一种更加令人断肠的凄惨画面。下阙写自己的落寞情绪,与心爱的女子分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一切静止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和心爱的人就不会分离了,爱就能永恒。可惜那不解人意的扁舟匆匆前行,不长时间,心上人所居的城市就不能再见了。

  全词写到这里,作者已经把离别之苦倾诉殆尽了,为了更强调凄苦悲切的气氛,作者用写景作为结束语:清寒的江流那边,只剩下烟云笼罩的两三棵树!这种以景言情的写法在古词曲中并不少见,但此词把景致的描写放在全词的末尾,这就好比古歌曲中的“乱”,把前此所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cǎiliánlìng ·yuèhuáshōu

liǔyǒng sòngdài 

yuèhuáshōu yúndànshuāngtiānshǔ 西zhēng shíqíng cuìézhíshǒusònglín kāizhū qiānjiāomiàn yíngyíngzhù yányǒulèi duànchángzhēngrěnhuí 
lánzhōu biàn便nènjiǎnglíng tānxíng zhī wànbānfāngcùn dànyǐnhèn tóngshuí gènghuíshǒu chóngchéngjiàn hánjiāngtiānwài yǐnyǐnliǎngsānyāns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