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湖平春水,菱荇(xìng)¹(yíng)²船尾。空翠³入衣襟,拊(fǔ)轻桹(láng)、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yǐ)(lǐ)(mò)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译文:春天的湖水平如明镜,菱荇缠绕在船尾。眼前绿意盎然,水雾迷蒙,扑入游人的衣襟,轻轻拍着桹,水里的游鱼都避让开来。傍晚潮水来临,淹没曲折绵延的岸沙。四面环绕着青山。云霞渐渐升起。飞鸟从这重叠的山峦经过。
注释:蓦(mò)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韵。¹菱荇:泛指水草。菱:一种浮水水生草本植物。荇:荇菜,一种浮于水面的白茎紫叶的水草。²萦:缠绕。³空翠:指带露的草木的叶子又绿又亮,像是要滴下水来。⁴拊:拍,击。⁵桹:捕鱼时用以敲船的长木条。⁶迤逦:曲折绵延。⁷没:淹没。⁸屏风:喻重叠的山峰。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周郎¹逸兴²,黄帽³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zhào)、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chún)羹美¹⁰
译文:周郎兴致闲适,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滨之地更显艳美,自由自在地划船桨,意犹未尽。与吹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这番,为什么呢?在这云烟雾气当中,独独偏爱故乡莼羹的美味。
注释:¹周郎:作者自称。²逸兴:清雅闲适的兴致。³黄帽:指头戴黄帽的船夫。⁴侵云水:指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⁵媚:娇媚,这里是艳美的意思。⁶沧洲:水滨之地。⁷棹:船桨。泛一棹:指用桨划船。⁸夷犹:徜徉,从容不迫、自由自在的意思。⁹玉箫金管:管乐器的美称,也指吹箫弄笛的美人。¹⁰莼羹美:指隐居的乐趣。

  周邦彦是钱塘人,钱塘的软糯甜美在他的词里面好像手工的豆沙汤圆,妥帖细腻——读入是朗朗 上口的浑然天成,探究起入又全都是工巧。这首《蓦山溪》讲一次春日郊游,读起入真的让人如同春风拂面,不饮而醉。

  细究起入,大概因为词牌押了仄尾,在“避”“倚”“里”的韵脚上,单韵母且齐口韵读起入气息绵密,扁平,在听觉上就好像丝绒的皱,水上的痕,绵绵荡远。

  上片描写黄昏里的船行。他说泛舟,你却不觉得水花四溅,好像每一棹都是温柔的。水藻和菱角“紫”绕着船尾,晚入的潮水,不急不缓仪态万千,“迤逦”没过沙滩,而远处的山也如美人一.般随意地摆了一个“倚”的姿势。

  所有的动词都经过仔细考量,烘托出一种似有似无的缠绵。“云渐起,鸟度屏风里”一句是转一景由远而近,情由实而虚。如同我们看电视的片头曲,空镜头摇过山水,而后由窗子里框人寻常百姓家。

  整个上片是周邦彦式的对于章法结构的推敲,看上片,像是走在曲院风荷,移步换景,却又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上片与下片之间,用“鸟度屏风”一句虚实交替,由自然的天地之美,转向人文的江南。

  下片写情,重用典,却因为融典故于情境之中,并不显得掉书袋。下片几乎可以说是无-字不用典,却因为精巧的安排,脱胎换骨,成为自己的博雅之句。

  说江南的风流,自然少不了音乐,在周邦彦的这首词里,周瑜不再是火烧赤壁的将领,而是“曲有误,周郎顾”的音乐家,黄帽青鞋,如同一般文人士子的打扮,持双桨泛舟夕阳,是十分的风流。

  有趣的是,周邦彦也可被称作“周郎”,他也曾经自比周郎--在《六幺令》里,周邦彦就写道“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所以“周郎”一句,周邦彦一语双关,既用周瑜的典,也在照应自己这次的出游。“玉箫金管”出自李白的“木兰之世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在这里却是反用一-- -边是华丽的乐器,美艳的女子,一-边却是黄帽青鞋的朴素诗人,而隔开华美世俗与清淡自我的是诗人的人生追求——“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周邦彦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43页

shān··píngchūnshuǐ--zhōubāngyàn

píngchūnshuǐlíngxìngyíngchuánwěikōngcuìjīnqīnglángyóujīngwǎnláicháoshàngméishāhénshānyúnjiànniǎopíngfēng

zhōulángxìnghuángmàoqīnyúnshuǐluòmèicāngzhōufànzhàoyóuwèixiāojīnguǎngòngměirényóuyīnshényānàichúngēngmě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湖水平如明镜,菱荇缠绕在船尾。眼前绿意盎然,水雾迷蒙,扑入游人的衣襟,轻轻拍着桹,水里的游鱼都避让开来。傍晚潮水来临,淹没曲折绵延的岸沙。四面环绕着青山。云霞渐渐升起。飞鸟从这重叠的山峦经过。

周郎兴致闲适,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滨之地更显艳美,自由自在地划船桨,意犹未尽。与吹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这番,为什么呢?在这云烟雾气当中,独独偏爱故乡莼羹的美味。

注释

蓦(mò)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韵。

菱荇:泛指水草。菱:一种浮水水生草本植物。荇:荇菜,一种浮于水面的白茎紫叶的水草。

萦:缠绕。

空翠:指带露的草木的叶子又绿又亮,像是要滴下水来。

拊:拍,击。

桹:捕鱼时用以敲船的长木条。

迤逦:曲折绵延。

没:淹没。

屏风:喻重叠的山峰。

周郎:作者自称。

逸兴:清雅闲适的兴致。

黄帽:指头戴黄帽的船夫。

侵云水:指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

媚:娇媚,这里是艳美的意思。

沧洲:水滨之地。

棹:船桨。泛一棹:指用桨划船。

夷犹:徜徉,从容不迫、自由自在的意思。

玉箫金管:管乐器的美称,也指吹箫弄笛的美人。

莼羹美:指隐居的乐趣。

赏析

  周邦彦是钱塘人,钱塘的软糯甜美在他的词里面好像手工的豆沙汤圆,妥帖细腻——读来是朗朗 上口的浑然天成,探究起来又全都是工巧。这首《蓦山溪》讲一次春日郊游,读起来真的让人如同春风拂面,不饮而醉。

  细究起来,大概因为词牌押了仄尾,在“避”“倚”“里”的韵脚上,单韵母且齐口韵读起来气息绵密,扁平,在听觉上就好像丝绒的皱,水上的痕,绵绵荡远。

  上片描写黄昏里的船行。他说泛舟,你却不觉得水花四溅,好像每一棹都是温柔的。水藻和菱角“紫”绕着船尾,晚来的潮水,不急不缓仪态万千,“迤逦”没过沙滩,而远处的山也如美人一.般随意地摆了一个“倚”的姿势。

  所有的动词都经过仔细考量,烘托出一种似有似无的缠绵。“云渐起,鸟度屏风里”一句是转一景由远而近,情由实而虚。如同我们看电视的片头曲,空镜头摇过山水,而后由窗子里框人寻常百姓家。

  整个上片是周邦彦式的对于章法结构的推敲,看上片,像是走在曲院风荷,移步换景,却又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上片与下片之间,用“鸟度屏风”一句虚实交替,由自然的天地之美,转向人文的江南

  下片写情,重用典,却因为融典故于情境之中,并不显得掉书袋。下片几乎可以说是无-字不用典,却因为精巧的安排,脱胎换骨,成为自己的博雅之句。

  说江南的风流,自然少不了音乐,在周邦彦的这首词里,周瑜不再是火烧赤壁的将领,而是“曲有误,周郎顾”的音乐家,黄帽青鞋,如同一般文人士子的打扮,持双桨泛舟夕阳,是十分的风流。

  有趣的是,周邦彦也可被称作“周郎”,他也曾经自比周郎--在《六幺令》里,周邦彦就写道“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所以“周郎”一句,周邦彦一语双关,既用周瑜的典,也在照应自己这次的出游。“玉箫金管”出自李白的“木兰之世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在这里却是反用一-- -边是华丽的乐器,美艳的女子,一-边却是黄帽青鞋的朴素诗人,而隔开华美世俗与清淡自我的是诗人的人生追求——“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周邦彦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43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羁旅仕宦之愁。从词中流露的不再迷恋功名,而要回归自然的情绪,以及“夷犹”一语所表现出的在用舍行藏之间的犹豫、矛盾心态来看,应是中年以后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周邦彦著 谢永芳注评.《周邦彦词》.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5月:第41页—42页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野花如雪绕江城,坐见年芳忆帝京。
野花如雪绕江城,坐见年芳忆帝京。
译文:野花如同雪花一样纷纷扬扬环绕江城,犹看见一年一度的花草,回忆起来帝京。
阊阖晓开凝碧树,曾陪鸳鹭听流莺。
(chāng)(hé)¹晓开凝碧树,曾陪鸳(yuān)(lù)听流莺。
译文:早上宫门打开仿佛将碧绿的树都凝住了,曾经陪鸳鹭听流莺得到叫声。
注释:¹阊阖: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二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枕苍龙¹云卧²³清箫,跨白鹿春酣(hān)醉碧桃,唤青猿(yuán)夜拆烧丹灶。酣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细,玉笙(shēng)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译文:头枕苍的青松高卧云间吹奏清箫,跨白鹿游阳春沉醉在碧桃花下,呼唤青猿在夜间拆除烧丹的炉灶。酣千年玉树苍老,海上飞来仙鹤,戴纱巾露头额天风轻拂,玉笙声在月天高高飞扬,有谁认得这位王乔。
注释:¹苍龙:指青松。²云卧:卧于云间。³品:吹奏。⁴白鹿:古人以鹿为长寿,满五百风即全身变白,称白鹿。⁵烧丹灶:炼丹的炉灶。⁶琼树:此神州中的仙树。⁷纱巾岸:推起头巾,露出前额。⁸王乔:又名王子乔,古时崇奉的神仙。

  乔吉的小令《双调·水仙子·乐清箫台》,使箫台山美丽的故事传遍了五湖四海。箫台山是乐成得名的渊源之地,乔吉借醉卧箫台山下金溪之畔,唤来猿猴拆除张文君的丹灶,表达寻仙访道的意愿;以玉树、白鹤、天风、王子晋写时空变迁,洒落一地风雅。

  月明之夜,山风林泉,箫台山顶似有箫声缈渺低吟,这就是乐成八景之一——“箫台明月”。到元朝时,“乐成八景”白鹤晨钟、箫台明月、双瀑飞泉、东塔云烟、西岑松雪、紫芝晚磬、云门福地、盖竹洞天已经形成。明朝嘉靖年间,乐成赵文韶等人仗义疏财,捐建沐箫寺和八老亭。陈璋作有《八老亭记》,赞扬赵文韶等人晚年适志泉亭的高雅情趣。因为沐箫寺前原有六棵枫树,秋来一片红艳,所以又有“六枫秋艳”的名称。

  光绪《乐清县志》记载,梅溪书院“旧在东城隅,即王忠文公祠以旁置两斋,令诸生肄业其中,亦曰书院。明隆庆间,令胡用宾重建。”清朝雍正六年(1725),县令唐传鉎把箫台山下的长春道院改为纪念王十朋的梅溪书院,延请徐炯文主持讲席。王十朋《和李花》一诗,小序有“梅溪书院”四字。王十朋称“梅溪书院”或“梅溪书馆”,不像我们今日严格。

  清朝嘉庆年间,陈舜咨、林启亨曾主讲梅溪书院。林启亨不屑于科举八股,以笃学藏书被乡里推重。后来,瑞安名儒陈黼宸曾在梅溪书院主持讲学。

  梅溪书院有近九百年历史,门生弟子遍海内,把乐清千百年积聚的耕读文化的精华,辐射到乐清全境和书院弟子足迹所到之处。但是,民国年间,梅溪书院毁坏了。现在,王十朋故乡四都的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重建当地的梅溪书院。乐成的梅溪书院则似一首古老而雄壮的“奋进协奏曲”,始终在历史的琴键上跳跃着、轰鸣着。

  沐箫泉亭箫台桥,箫台明月箫台巷,小树林中钻出了岑山亭的尖顶,一代代以顽强的生存能力打造乐清风骨的乐清人,为故园家山谱写了一曲曲多么壮美、清新的田园交响诗。

shuǐxiānzi··qīngxiāotái--qiáo

zhěncānglóngyúnpǐnqīngxiāokuàbái鹿chūnhānzuìtáohuànqīngyuánchāishāodānzàoèrqiānniánqióngshùlǎofēiláihǎishàngxiānshājīnàntiānfēngshēngchuīshānyuègāoshuíshíwángqiáo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jì)¹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译文:骥子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牙牙学语的时候。
注释:¹骥子:杜甫儿子宗武的小名,这一年刚五岁。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¹
译文:就知道问家里来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诵我的的诗了。
注释:¹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指骥子三岁时,知道问家里来人来客的姓名,能背诵他父亲的诗。这是称赞骥子的颖悟。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世乱怜渠(qú)¹小,家贫仰²母慈。
译文:世道不太平可怜骥子还是个小孩子,家中贫困,全部仰仗你母亲来照应。
注释:¹渠:他,指骥子。²仰:依赖。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鹿门¹携不遂(suì)²,雁足³系诗期。
译文: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不知道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注释:¹鹿门:山名,在襄阳(今属湖北)境内,汉江东岸。后成为隐居地的代称,这里意思是未能携全家一同避诗。²不遂:不成。³雁足:此处指诗以料定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天地军麾(huī)¹满,山河战角²悲。
译文:全国到处是举着麾旗的军队,战乱不止。
注释:¹军麾:军旗。形容全国各地都处于战乱之中。²战角:军中号角。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tǎng)¹归免相失²,见日敢辞迟³
译文: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争取早日见面,决不拖延。
注释:¹傥:通“倘”,如果。²免相失:免于相互离散。³迟:延迟。

  杜甫有二子,长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骥子。《遣兴》这首诗怀念的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于全篇。

  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就能问知来客的姓名及能背诵杜甫的诗句;杜甫通过回忆前年牙牙学语时娇趣的憨态,极力把儿子宗武可怜可爱、天真无邪的神态表达出来,激起读者的同情,催发读者亲子之情。中间两联“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写骥子当前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只能仰赖母亲的爱抚,更让诗人后悔不已的是没能携带全家一起逃难,以致如今分隔两地,不知何时才能互通音信;最后两联“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描写上的是一副国破乱世的情景,到处都是举着军旗的军队,号角声声激起诗人心中无限悲凉,于是诗人感叹曰,如果能有举家团圆的机会,必定不敢迟慢,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国破家碎的情况下急切盼望和平及和全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先写过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诗的时间来推算,骥子“学语时”当为公元755年,战乱还没有发生,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战争波及广大地区,使千万个家庭流离失所。诗人先写骥子在先前的颖悟的表现,再写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此外,从“怜渠小”“仰母慈”诸语中还能看出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编著,唐诗名篇鉴赏 超值珍藏版,京华出版社,2011.05,第100页
2、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自读课本 八年级 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351页

qiǎnxìng--

zihǎonánérqiánniánxuéshí

wènzhīrénxìngsònglǎoshī

shìluànliánxiǎojiāpínyǎng

鹿ménxiésuìyànnán

tiānjūnhuīmǎnshānzhànjiǎobēi

tǎngguīmiǎnxiāngshījiàngǎnchí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燃绛蜡,别就瑶席。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¹。况东城、凤台沙苑²,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是桐,烟霏³丝柳,绿阴摇曳(yè),荡春一色。画堂(jiǒng)、玉簪(zān)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燃绛(jiàng),别就瑶席
译文:有时想想人这一生,碰到良辰美景一定要珍惜。想那良辰美景,能使人赏心悦目并带来快乐的事,从古至今都是难以全得的吧。好比城东那美丽的风景秀丽如凤台、沙苑,绿色的碧水泛出青色波浪,冉冉升起的太阳把亭台楼阁照耀得金碧辉煌。青翠欲滴的华桐树叶,好像刚刚被露水洗过一般,如烟的薄雾和着那轻轻飘荡的柳丝,把丝丝阳光从绿荫里摇出,春色浩荡一片。在画堂之外有曲折环绕的回廊,众多佳丽云集于此,头顶戴的玉簪琼佩相映生辉,高朋满座,都是文人墨客。欢歌笑语竟然忘记了时间。意犹未尽,于是把那红蜡烛点上,又重新开宴。
注释:多丽:词牌名。又名“绿头鸭”“陇头泉”“鸭头绿”“跨金鸾”“多丽曲”等。以晁端礼《绿头鸭·咏月》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¹就中难是并得:谢灵运《拟邺中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美景、良辰、赏心、乐事,此四者正是此词的结撰之处。²凤台沙苑:是美的台榭。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风台,夫妇止其上。”南朝宋鲍照《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沙苑,一作“沁苑”。³霏:笼罩。⁴荡春一色:春色浩荡。⁵画堂:泛指是丽的楼堂。⁶迥:高。⁷玉簪琼佩:形容衣着服饰的是美。⁸重燃绛蜡:重新点起绛色的蜡烛。意谓良辰欢会,不觉已至深夜。⁹瑶席:美味的酒宴。
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低亸,腰肢纤细困无力。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轻掷。
有翩若轻鸿¹体态,暮为行雨标格²。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huán)低亸(duǒ),腰肢纤细困无力。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³轻掷(zhì)
译文:很多芳华丽人在此,有的体态轻盈若鸿鸟轻飞,有的妩媚动人似那仙人下凡。慢慢地闭合嘴唇,缓缓地清唱,情态妩媚妖娆,好像那黄莺在万花丛中清鸣。慢慢地把红袖挽起,轻轻地扭动身姿。妩媚的发鬓渐渐松散下垂,娇柔纤细的腰肢好像也困乏无力。怎么忍心让这良辰美景散去,只怕那彩云归后,要到何处再寻回。不敢把自己轻易灌醉,本就陶醉在这美景中的人们相互道别。难得这花好月圆良辰美景,莫要白白失去,轻易打发。
注释:¹轻鸿:代指女子轻盈的体态。吴文英《声声慢》“恨玉奴消瘦,飞趁轻鸿”句意相似。²暮为行雨标格:宋玉《高唐赋》言巫山之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标格,风范、风度。苏轼《荷是媚·荷花》词:“霞芭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意谓眼前女子有仙女风度。³谩:白白地。

  这是一首北宋初期的长调慢词。这首词比较纯粹地写酒宴场景,上阕写酒宴,下阕写酒宴应酬的歌女。词人宋感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难以兼得,因此劝大家要抓紧眼前时光享乐,以免分手后无处寻觅。这首词真实地写出了宋人歌舞酒宴的世俗场景,华丽辞藻间透着清雅之气。

  上阕起句便提出对良辰美景的珍惜和留恋,然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四美”难以并俱,人生有限,良辰美景应该好好珍惜。试问,这其间又有多少赏心乐事可以兼而得之呢。开篇破题,点出了行文的主旨:人生苦短,应该珍惜有限的时光,珍爱生活。接着开始转到春日的风景描写。京城东郊,多园林池苑。徜徉其间,泛舟于碧波荡漾的莲池里,尽情地欣赏落日的余辉将亭台楼阁映照得金碧辉煌。夜露降临,晶莹的露水泻满了梧桐,岚霭轻柔地抚摩着绵绵的柳丝,绿荫浓郁,随风摇曳,这是一派多么美好的春景啊。此几句融情于景,呼应开篇“美景良辰堪惜”句。画堂高大华美,高朋满座,词客们衣着华丽,吟唱着高雅之调。人们尽情地欢聚.笙歌饮宴,灯火通明,珍馐美味,琳琅满目。

  下阕重点描写歌姬舞女的声音和姿态,从侧面写出她们的美貌。起句描绘了筵席上艺人们出众的歌舞技艺:体态轻盈者,风度翩翩,宛若惊鸿;轻启朱唇者如莺歌燕语不绝如缕。一时间,轻歌曼舞,秀发如云,她们身姿婀娜,美妙脱俗。千万不要这么早就离开,当眼前的欢乐消逝后,又到哪里去寻觅呢。诸词客不要推辞,在明月好花间且一醉方休。不要将眼前的美好时光轻易抛弃。最后两句与首两句遥相呼应,主题愈发明确,表达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于及时行乐的欢乐中又有“此事古难全”的惆怅,全词在此处戛然而止,给人以欢愉的同时,也有着小的缺憾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寻,因而显得更为真实感人,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首词真实地写出了宋人歌舞酒宴的世俗场景。词中对人物、景物、场景的描写,极尽铺张渲染,摹声绘色,淋漓尽致,情文并茂,富丽精工。

参考资料:
1、 上强村民著.无障碍读经典 宋词三百首:长春出版社,2018.01:第35页
2、 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 第13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01:第26页
3、 上官紫微编著.宋词三百首导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1:第5页

duō ·liángdìnggōngshàng

nièguànqīng sòngdài 

xiǎngrénshēng měijǐngliángchénkān wènjiān shǎngxīnshì jiùzhōngnánshìbìng kuàngdōngchéng fèngtáishāyuàn fànqíng qiǎnzhàojīn huátóng yānfēiliǔ 绿yīnyáo dàngchūn huàtángjiǒng zānqióngpèi gāohuìjìn qīnghuānjiǔ chóngránjiàng biéjiùyáo 
yǒupiānruòqīnghóng鸿tài wèixíngbiāo chěngzhūchún huǎnyāo tīngliúyīngluànhuā mànyínghuí jiāohuánduǒ yāozhīxiānkùn rěnfēnsàn cǎiyúnguīhòu chùgèngxún xiūzuì míngyuèhǎohuā mánqīngzhì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凉风吹月露¹,圆景²动清阴³
译文:秋夜中凉风吹拂,枝头暗凝的露水滴沥有声。一轮圆月高悬中天,投下皎洁的清光。
注释:王中丞:即王思远。齐武帝诏举士,竟陵王荐为吴郡丞,后拜御史中丞。《梁书》《南史》有传。¹月露:月光下的露滴。²圆景:指月亮。³清阴:清凉的树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蕙气¹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译文:带着兰蕙花香的风多情地投入怀抱,在这如此幽静美好的夜晚,听君抚琴尽兴。
注释:¹蕙气:香气。一作“蕙风”,带着兰蕙花香的风。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萧瑟¹满林听²,轻鸣响涧(jiàn)³
译文:琴音如秋风吹拂草木之音,传遍树林;又如涧水轻鸣,流淌着淙淙作响的清韵。
注释:¹萧瑟:秋风吹拂草木的声音。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²满林听:是说树林里的鸟也为之感动,倾耳聆听。³响涧音:是说琴声犹如溪水流淌,淙淙有声。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无为¹(dàn)容与²,蹉(cuō)(tuó)³江海心。
译文:这样一种远离尘嚣、清静无为的境界,千万不要耽误和消磨了隐逸的意兴。
注释:¹无为:清静无为。²澹容与:指安逸闲适。澹,恬静。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³蹉跎:失时,虚度光阴。江海心:退隐之心。《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山谷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又,《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这首诗以清新俊美的笔调写出秋夜闻琴的感受,在品味琴曲情调中表现自己的失意之心。其重点不在具体细致地描摹琴音,而是着意渲染“闻琴”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主观感受。这是全篇构思的显著特点。

  首联写秋夜凉风月露,着意渲染清凉惑和宁静感。“吹”“动”两个动词,是描写动态的,却以动衬静,更显出了秋夜的静谧。也只有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月光下露水的轻微滴沥之声。这两句不仅写出对秋夜凉风月露的视觉、听觉与触觉感受,而且透出心理上的清润与宁静,这正是“闻琴”的适宜环境气氛与心理状态。

  颔联由景及人、点明诗题。第三句进一步写到秋夜中弥漫的香气。蕙是香草,蕙风实即首句所谓凉风,此处不从触觉而从嗅觉感受着眼,故说“蕙风”。不说蕙风吹送芬芳,而说“入怀抱”,不仅把蕙风写得充满灵性与感情,仿佛知道诗人有听琴的雅兴,而多情地投入怀抱,而且写出了诗人那种愉悦感与陶醉感。古代有焚香鼓琴的习惯,“蕙风入怀抱”正是“闻琴”的最佳环境气氛。第四句方才正面点题:“闻君此夜琴。”由于前三句已经从不同角度将秋夜的清凉、静谧、芬芳描绘得很有诱惑力,有未闻琴而心先谐适、陶醉之感,因此这句只轻轻一点,就能使人对如此良夜闻琴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以不写写之的效果。

  前四句在写景述事中流露出精神的超脱和心情的愉快,对这个美好夜晚由衷的高兴。同时,“凉风”“月露”“圆景”“清阴”都暗藏着一个“秋”字,秋季在诗人看来是个盛壮而易衰的季节,往往联系着时光飞逝、人生无成的感叹。所以后四句的情调由兴高采烈而转入萧瑟低沉。

  颈联正面写“闻琴”。全篇中写琴声的只有这两句,如一味着力刻画,反而难以尽致传神。诗人采取虚涵的笔法,着重传达琴声所给予自己的主观印象和它的神韵意境。琴声时而激扬,时而低沉。这里将摹声、造境与传神结合起来,不仅使人对琴声的萧瑟清雅有真切的感受,而且由此产生林泉幽胜的美好联想,写得富有画面美、音乐美和诗歌意境美。由“林”“涧”又自然逗出下文。

  尾联是“闻琴”引起的感慨,也是全篇的归结。琴声把人们带到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林下风致、山水清音的境界,使人神远心驰,更增隐逸之想,因此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再容与迟延,以致耽误了归隐江海的时间,消磨了隐逸的意兴。

  全诗境界可用一个“清”字概括。“闻琴”的客观环境气氛是清凉、清静,散发着蕙风是清香的;琴声是如林风涧音,富有清韵的;所引起的又是清逸的隐居意兴。全篇便在这“清”的境界中达到和谐的统一。在写法上,此诗与中唐描写音乐的名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等多从实处见工者不同,纯从虚处传神,即着重烘托渲染环境气氛和传达主观印象感受,不作具体细致的刻画。这种写法,往往能给人以更多的联想。从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中似乎可以看到其影响。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著. 古典文学名篇鉴赏[M]. 合肥:黄山书社, 2008:35-36.
2、 贺新辉主编. 古诗鉴赏辞典 中[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98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