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五日,索马平山边。
三月初五日,索马平山边。
疾驰趋高沙,如走阪上圆。
疾驰趋高沙,如走阪上圆。
夜行二百里,望望无人烟。
夜行二百里,望望无人烟。
迷途呼不应,如在盘中旋。
迷途呼不应,如在盘中旋。
昏雾腥且湿,怒飙狂欲颠。
昏雾腥且湿,怒飙狂欲颠。
流澌在须发,尘沫满橐鞬。
流澌在须发,尘沫满橐鞬。
红日高十丈,方辨山与川。
红日高十丈,方辨山与川。
胡行疾如鬼,忽在林之巅。
胡行疾如鬼,忽在林之巅。
谁家苦竹园,其叶青戋戋。
谁家苦竹园,其叶青戋戋。
仓皇伏幽篠,生死信天缘。
仓皇伏幽篠,生死信天缘。
铁骑俄四合,鸟落无虚弦。
铁骑俄四合,鸟落无虚弦。
绕林势奔轶,动地声喧阗。
绕林势奔轶,动地声喧阗。
霜蹄破丛翳,出入相贯穿。
霜蹄破丛翳,出入相贯穿。
既无遁形术,又非缩地仙。
既无遁形术,又非缩地仙。
猛虎驱群羊,兔鱼落蹄筌。
猛虎驱群羊,兔鱼落蹄筌。
一吏射中目,颈血僅可溅。
一吏射中目,颈血僅可溅。
一隶缚上马,无路脱纠缠。
一隶缚上马,无路脱纠缠。
一厮躏其足,吞声以自全。
一厮躏其足,吞声以自全。
一宾与一从,买命得金钱。
一宾与一从,买命得金钱。
一枰与一校,幸不逢戈鋋。
一枰与一校,幸不逢戈鋋。
嗟予何薄命,寄身空且悬。
嗟予何薄命,寄身空且悬。
萧萧数竹侧,往来度飞鞯。
萧萧数竹侧,往来度飞鞯。
游锋几及肤,怒兴空握拳。
游锋几及肤,怒兴空握拳。
跬步偶不见,残息忽复延。
跬步偶不见,残息忽复延。
当其蹙迫时,大风起四边。
当其蹙迫时,大风起四边。
意者相其间,神物来蜿蜒。
意者相其间,神物来蜿蜒。
更生不自意,如病乍得痊。
更生不自意,如病乍得痊。
须臾传火攻,然眉复相煎。
须臾传火攻,然眉复相煎。
一行辄一跌,奔命度平田。
一行辄一跌,奔命度平田。
幽篁便自托,仰天坐且眠。
幽篁便自托,仰天坐且眠。
晴曦正当昼,樵肠火生咽。
晴曦正当昼,樵肠火生咽。
断罂汲勺水,天降甘露鲜。
断罂汲勺水,天降甘露鲜。
青山为我屋,白云为我椽。
青山为我屋,白云为我椽。
彼草何荒荒,彼水何潺潺。
彼草何荒荒,彼水何潺潺。
首阳既无食,阴陵不可前。
首阳既无食,阴陵不可前。
便如失目鱼,一似无足蚿。
便如失目鱼,一似无足蚿。
不见道傍骨,委积有万千。
不见道傍骨,委积有万千。
魂魄亲蝇蚋,膏脂饱乌鸢。
魂魄亲蝇蚋,膏脂饱乌鸢。
使我先朝露,其事亦复然。
使我先朝露,其事亦复然。
丈夫竟如此,吁嗟彼苍天。
丈夫竟如此,吁嗟彼苍天。
古人择所安,肯蹈不测渊。
古人择所安,肯蹈不测渊。
柰何以遗体,粪土同弃捐。
柰何以遗体,粪土同弃捐。
初学苏子卿,终慕鲁仲连。
初学苏子卿,终慕鲁仲连。
为我王室故,持此金石坚。
为我王室故,持此金石坚。
自古皆有死,义不污腥膻。
自古皆有死,义不污腥膻。
求仁而得仁,宁怨沟壑填。
求仁而得仁,宁怨沟壑填。
秦客载张禄,吴人纳伍员。
秦客载张禄,吴人纳伍员。
季布走在鲁,樊期托于燕。
季布走在鲁,樊期托于燕。
国士急人病,倜傥何拘孪。
国士急人病,倜傥何拘孪。
彼人莫我知,此恨付重泉。
彼人莫我知,此恨付重泉。
鹊声从何来,忽有吉语传。
鹊声从何来,忽有吉语传。
此去三五里,古道方平平。
此去三五里,古道方平平。
行人渐复出,胡马觉已还。
行人渐复出,胡马觉已还。
回首下山阿,七人相牵连。
回首下山阿,七人相牵连。
东野御已穷,而复加之鞭。
东野御已穷,而复加之鞭。
趼足如移山,携持姑勉旃。
趼足如移山,携持姑勉旃。
行行重狼顾,常恐追骑先。
行行重狼顾,常恐追骑先。
扬州二游手,面目轻且儇。
扬州二游手,面目轻且儇。
自言同脱虏,波波口流涎。
自言同脱虏,波波口流涎。
白日各持梃,其来何翩翩。
白日各持梃,其来何翩翩。
奴辈殊无聊,似欲为鹰鸇。
奴辈殊无聊,似欲为鹰鸇。
逡巡不得避,默默同寒蝉。
逡巡不得避,默默同寒蝉。
道逢采樵子,中流得舟船。
道逢采樵子,中流得舟船。
竹畚当安车,六夫共赪肩。
竹畚当安车,六夫共赪肩。
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杯棬。
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杯棬。
路人心为恻,从者皆涕涟。
路人心为恻,从者皆涕涟。
星奔不可止,暮达城西阡。
星奔不可止,暮达城西阡。
饥卧野人庐,藉草为针氈。
饥卧野人庐,藉草为针氈。
诘朝从东渡,始觉安且便。
诘朝从东渡,始觉安且便。
人生岂无难,此难何迍邅。
人生岂无难,此难何迍邅。
重险复重险,今年定何年。
重险复重险,今年定何年。
圣世基岱岳,皇风扇垓埏。
圣世基岱岳,皇风扇垓埏。
中兴奋王业,日月光重宣。
中兴奋王业,日月光重宣。
报国臣有志,悔往不可湔。
报国臣有志,悔往不可湔。
臣苦不如死,一死尚可怜。
臣苦不如死,一死尚可怜。
堂上太夫人,鬓发今犹玄。
堂上太夫人,鬓发今犹玄。
江南昔卜宅,岭右今受廛。
江南昔卜宅,岭右今受廛。
首丘义皇皇,倚门望惓惓。
首丘义皇皇,倚门望惓惓。
波涛避江介,风雨行淮堧。
波涛避江介,风雨行淮堧。
北海转万折,南洋泝孤骞。
北海转万折,南洋泝孤骞。
周游大夫蠡,放浪太史迁。
周游大夫蠡,放浪太史迁。
倘复游吾盘,终当耕我绵。
倘复游吾盘,终当耕我绵。
夫人生于世,致命各有权。
夫人生于世,致命各有权。
慷慨为烈士,从容为圣贤。
慷慨为烈士,从容为圣贤。
稽首望南拜,著此泣血篇。
稽首望南拜,著此泣血篇。
百年尚哀痛,敢谓事已遄。
百年尚哀痛,敢谓事已遄。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5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¹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²。蓦(mò)³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shū)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fèn)。才情减尽。怅(chàng)玉局飞仙,石湖¹⁰绝笔,孤负这风韵。
译文:自从春天到来,就一直阴雨绵绵,寒意未尽,导致海棠到了花期还迟迟没有绽放;等到前些时候天气突然晴朗起来,初开放的娇嫩花朵却又因难以承受一连三天的日晒而恹恹欲睡,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我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分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注释: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晁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晁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晁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¹甚:为什么。²迟了芳信:指迟迟未开花。³蓦然:突然地。⁴万姝:万花。⁵娇因:花欲开状。⁶潘令:晋潘岳,曾为河阳令,爱花,多树桃李,人称河阳一县花。其《秋兴赋序》自叹:“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⁷分:缘分。⁸玉局:指苏轼。苏轼晚年曾提举玉局观,有咏海棠之作多篇。⁹飞仙:会飞的仙人,此处比喻仙逝。¹⁰石湖:指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亦有咏海棠之作传世。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倾城色,懊恼佳人¹薄命。墙头岑(cén)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yān)(zhī)成粉²。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lìn)。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译文:更使我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
注释:¹佳人:指海棠花。²胭脂成粉:比喻花凋零。

  词人在词中对花抒怀,借花言志,运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词的上片开篇即写海棠的命运多舛。“甚春来、冷烟凄雨”一句,就有对于那“做冷欺花”的造物主无限嗔怪之意。次句“朝朝迟了芳信”,下“朝朝”二字,更活画花期既误,词人天天翘首掐指相盼计日之焦虑。以上二句,是词人爱花惜花于海棠未花之前。继云“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对于初开之花的疼惜,一如对于扶床弱步之小囡。继云“倾成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对于盛开之花的爱怜,俨然像是在为待字未嫁的相邻娇娃而叹息。“霜点鬓。”词人转写自己,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无奈。“才情减尽”既是作者自谦,也是英雄暮年的感慨。实际上,词人并未因年老而放弃咏海棠,反而极力为海棠叙写其命运的不平,暗寓着作者从未因多次遭贬谪而放弃抗金报国的理想。咏海棠而写出苏、范二公,较前泛用潘岳事,更为贴切。一阕之中,虽三见古人,但各派各的用场,“潘令”是自况,“玉局”、“石湖”是反衬,用事命笔,错落有致,自然渊雅。这亦是此篇的成功之处。“飞仙”、“绝笔”云云,是词人怅恨二公仙逝,不能再传海棠之神韵。但是词人对海棠的拳拳眷恋之情,绝不亚于东坡、石湖,因此尽管自己才情不及二公,仍然不肯搁笔,而愿竭尽全力为海棠传神韵。

  词的下片,词人又回归对海棠花的描写。“岑寂谁问”,四字耐人回味。“东风”二句写在东风吹拂中,海棠花瓣舒展,由初时之深红,渐渐转为粉红,“无聊赖”,责怪春风,可谓无理而有情。“君细认”三句由赏花引出人生感慨,更强化了惜春爱花之情。最后以“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作结,悬想未来,情深一往,是仍将爱花惜花于海棠无花之后也。“异时恨”,作者恨的不仅是时光的无情,更是朝廷的无能和自己的壮志难酬。

  全篇循序渐进,脉络井井,写尽了作者对海棠花的钟爱深惜。词人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用清隽秀美的笔调将心中所感表达出来,达到物我交融的意境,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903-1904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08页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林卧¹愁春尽,搴(qiān)(wéi)²览物华³
译文:静卧在林中为春天即将远去而忧愁,揭开帐子欣赏山中的自然美景。
注释:梅道士:生平不详。孟浩然有《寻梅道士》《梅道士水亭》等诗,可见梅道士当是隐居近邻。¹林卧:林下高卧,指隐居。²搴帷:一作“开轩”。³物华:自然风光。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忽逢青鸟¹使,邀(yāo)入赤松²家。
译文:忽然梅道士派人送来书信,邀我去他那里赴宴。
注释:¹青鸟:据《汉武故事》载,西王母欲见汉武帝,先有青鸟飞来,后以青鸟比喻使者。《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这里指梅道士派人来请诗人赴宴。²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名。《列仙传》谓:“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耳。”这里指梅道士。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金灶(zào)¹逢开火,仙桃²正发花。
译文:房里炼丹炉刚刚点起火,屋外桃花正灼灼盛开。
注释:¹金灶:指道家炼丹的丹炉。王勃《秋日仙游观赠道士》:“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²仙桃:《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曾以玉盘承仙桃送汉武帝:“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这里借指梅道士家的桃树。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童颜¹若可驻²,何惜醉流霞³
译文:如果说饮此酒能永葆青春,那我一定一醉方休。
注释:¹童颜:像儿童一样的容颜。²驻:保持。³流霞:仙酒名。王充《论衡》:河东项曼斯好道,去乡三年而反,曰:“去时,有数仙人将上天,离月数里而止,月之旁甚寒凄怆。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辄数月不饥。”这里借指梅道士宴上的酒。

  诗写梅道士邀饮过程,抒发隐逸情趣。诗人以隐士身份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仙道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qīngmíngyànméidàoshìfáng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línchóuchūnjìn qiānwéilǎnhuá 
féngqīngniǎoshǐ使 yāochìsōngjiā 
jīnzàochūkāihuǒ xiāntáozhènghuā 
tóngyánruòzhù zuìliúxiá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笔头风月¹时时过,眼底儿曹(cáo)²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kuò)³,无日不风波
译文: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注释:¹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²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³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⁴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148

yángchūn··tóufēngyuèshíshíguò--yáosuì

tóufēngyuèshíshíguòyǎnércáojiànjiànduōyǒurénwènshìrénhǎikuòfēng

较量武艺论勋庸,曾发将军箭落鸿。
较量武艺论勋庸(yōng)¹,曾发将军箭落鸿。
注释:¹勋庸:亦作“勋庸”。功勋。
握内从夸弯似月,眼前还怕撇来风。
握内从夸弯似月,眼前还怕撇来风。
只知击起穿雕镞,不解容和射鹄功。
只知击起穿雕镞(zú)¹,不解²容和射鹄功。
注释:¹镞:箭头。²不解:不能解开;不能分开。
得病自从杯里后,至今形状怕相逢。
得病¹自从杯里后,至今形状怕相逢²
注释:¹得病:患病,生病。²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yǒnggōng--zhāngxiàobiāo

jiàoliànglùnxūnyōngcéngjiāngjūnjiànluò鸿hóng

nèicóngkuāwānshìyuèyǎnqiánháipiēláifēng

zhǐzhī穿chuāndiāojiěróngshègōng

bìngcóngbēihòuzhìjīnxíngzhuàngxiāngféng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馆娃宫¹外邺(yè)²西,远映征帆³近拂堤(dī)
译文:馆娃宫外,邺城西面,都是杨柳依依。远方柳影辉映征帆,近处柳丝轻拂长堤。
注释:¹馆娃宫:春秋时吴国宫名。此宫旧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灵岩山上。²邺城:三国曹操作魏王时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曹操曾筑铜雀台在此。³远映征帆:指馆娃宫外之柳,宫南即太湖,故云。⁴近拂堤:指铜雀台之柳。堤,指魏王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
¹得王孙²归意切,不关³芳草绿萋(qī)萋。
译文:杨柳依依,牵系远游的人思归之心甚切。这思归之心,并非那春草萋萋所引起。
注释:¹系:连结,拴着。²王孙:贵族的后裔,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古时也表示对青年人的敬称。³不关:不相关。一作“不同”。⁴芳草:一作“春草”。

  这首词写思妇望着柳条而产生的纷繁思绪。“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首句写柳树所在之地,“馆娃”和“邺城”,都是古时与美女有关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馆娃宫中;邺城有铜雀台,杜牧《赤壁》诗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这里用这两个地名,不仅使人想见其树,更想见住在那里的美人。树与人暗自映衬,柳的娇美自在不言中,并含有思妇以美人自况之意。越觉己美,春思愈切,于是举目眺望,所见只是远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写江岸之柳沐浴春风,飘拂多姿,思妇由征帆而想起远去的征人。“馆娃”和“邺城”,一南一北,构成跨度很大的空间,配合着流水征帆、大堤杨柳,构成一幅广阔渺远的离别图。而“馆娃宫外”与“邺城西”、“远映征帆”与“近拂堤”,句中自对,则 又构成一种回旋荡漾的语调,渲染了一种别情依依的气氛。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二句,是思妇由柳条而产生的奇异想象:芳草可以使游子怀乡,柳条虽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样碧绿,而且还有袅袅长丝,它足以牵住远游的人儿,使他思归更切。这种意境是很新颖的。但上文既然说杨柳拂堤,枝条无疑是既柔且长,用它来系住游子的心意,又是一种很合理的推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对方对于己方的系念。有这种习俗,又加上柳枝形态在人心理上所唤起的感受,就让人觉得 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归心了。由此在趁势推进一层:“王孙游兮归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借此说芳草没有能耐,反衬出柳枝神通之广大。

  这首词不仅扣住《杨柳枝》这个词调咏杨柳,而且加以生发,决不沾滞在题上。词中的杨柳,实际上是系住游子归意的女子的化身。词中处处有伊人的倩影,但笔笔都只写杨柳;写杨柳亦只从空际盘旋,传其神韵,这是词写得很成功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8-59

yángliǔzhī··guǎngōngwàichéng西--wēntíngyún

guǎngōngwàichéng西yuǎnyìngzhēngfānjìn

wángsūnguīqièguānfāngcǎo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