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笔头风月¹时时过,眼底儿曹(cáo)²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kuò)³,无日不风波
译文: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注释:¹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²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³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⁴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148

yángchūn··tóufēngyuèshíshíguò--yáosuì

tóufēngyuèshíshíguòyǎnércáojiànjiànduōyǒurénwènshìrénhǎikuòfē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注释

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

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

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

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赏析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148
姚燧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 8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艳阳天气,烟细风暖,芳郊澄朗闲凝伫。渐妆点亭台,参差佳树。舞腰困力,垂杨绿映,浅桃秾李夭夭,嫩红无数。度绮燕、流莺斗双语。
艳阳¹天气,烟细风暖,芳郊澄朗²闲凝伫³。渐妆点亭台,参(cēn)(cī)佳树。舞腰困力,垂杨绿映,浅桃秾(nóng)夭夭,嫩红¹⁰无数。度绮燕、流莺斗双语¹¹
译文:阳光明媚的春天,烟气淡薄,微风和暖,郊外澄明清朗,我久久伫立凝视。春天渐渐地将亭台打扮一新,树木高高矮矮。杨柳随风舞动,浅色的桃花浓艳的李花开得都很妖娆,还有无数浅红色的花。燕莺飞来飞去不停地叫着,好像在互相说话。
注释:¹艳阳:阳光明媚,指春天。²澄朗:澄清明朗。³凝伫:伫立凝视。⁴妆点:打扮。⁵参差:不齐貌。⁶舞腰:舞动的腰身。这里用来形容迎风摇摆的柳枝。⁷垂杨:即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⁸秾李:华美的李花。⁹夭夭:茂盛而艳丽。¹⁰嫩红:浅红。¹¹斗双语:指燕与莺双双相对语。
翠娥南陌簇簇,蹑影红阴,缓移娇步。抬粉面、韶容花光相妒。绛绡袖举。云鬟风颤,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顾。竞斗草、金钗笑争赌。
翠娥¹南陌²(cù)簇,蹑影红阴³,缓移娇步。抬粉面、韶容花光相妒。绛绡(xiāo)袖举。云鬟(huán)风颤,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顾。竞斗草、金钗笑争赌。
译文:南边路上美丽的女子成群结队,身影在花阴中飘动,缓慢的移动脚步。抬起漂亮的脸,姣好的容颜让艳丽的花相都嫉妒。红袖举起,云鬟随着风吹轻轻颤动,女子害羞得半遮住红唇,又背着人群偷偷地看。斗草之戏竞争激烈,笑着以金钗作为赌注。
注释:¹翠娥:女子美丽的眉毛,泛指美女。²南陌:南面的道路。³蹑影红阴:指女子之身影在花阴中飘动。蹑,追随。红,指女子的红妆。⁴韶容:美丽的容貌。⁵绛绡:红色绡绢。绡,生丝织成的薄纱、细绢。⁶云鬟:高耸的环形发髻。⁷檀口:红艳的嘴唇。盖因檀木色红而香,故多用于形容女性嘴唇之美。⁸偷顾:偷看。⁹斗草:古代民间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有斗草之戏,唐宋时称为“斗百草”。
对此嘉景,顿觉消凝,惹成愁绪。念解佩、轻盈在何处。忍良时、孤负少年等闲度。空望极、回首斜阳暮。叹浪萍风梗知何去。
对此嘉景,顿觉消凝¹,惹成愁绪。念解佩²、轻盈³在何处。忍良时、孤负少年等闲度。空望极、回首斜阳暮。叹浪萍风梗知何去。
译文:面对如此美景,我竟伤感到出神,生出许多愁绪。想念起所爱之人,不知她现在又在何处呢?怎忍辜负良辰美景,像少年时期一般平常度过。白白得望尽天边,回首却发现夕阳已经快下山了。感叹自己像浪中的浮萍,风中的断梗一样,今不知要去往何处。
注释:¹消凝:消魂,凝神。意谓因感伤而出神。²解佩:代指所爱的女子。³轻盈:形容女子姿态纤柔,行动轻快。⁴忍:怎忍。⁵孤负:即辜负。违背;对不住。⁶等闲:寻常。⁷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漂泊无定的行迹。

  这首《夜平乐》写春日离情。上中下三叠,上叠写大自然绚丽的美好春光,意象错杂叠呈,色彩斑斓;中叠写春光中嬉戏的美丽少女,生命活力和自然景色相契如一;末叠情感陡然直下,直抒漂泊生涯中孤寂的情怀。

  首韵三句中,展开广阔的视野,先以“艳阳天气”概写时序,又以“烟细风暖”渲染弥漫于空间的和煦春意,再以“芳郊澄朗”给广袤原野涂上春色,“闲凝伫”三字既写词人自身在春日郊野中的情态,又点明此叠所绘春景都是“凝伫”中之所见,从而增加了所绘景色与人的亲和力。次韵以“渐”字领起两个四字写景短句,描述春日的“亭台”、“佳树”。亭台本是没有生机之物,它不会随着节序的变化而变化,词人缀以“妆点”二字,让大自然的变化为亭台铺设美好的环境,装扮了亭台,使亭台随之也面貌焕然一新了。佳树是有生机之物,它随着节序的变化而变化,此刻,它柔枝渐伸,嫩叶舒展,词人以“参差”二字修饰,再恰当不过了。领字“渐”使春日的亭台、佳树处于正在变化而益发悦目的状态下, 使词人笔下的春景更为鲜活生动。这个“渐”字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里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之“渐”字,正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韵四句承前韵之“佳树”,细写其中的“垂杨”、“浅桃”、“桃李”。以“垂”状写杨柳袅娜之形,以“绿映”状写杨柳清嫩欲滴之色;以“夭夭”状写桃李娇美的情态;以“嫩红无数”涂染桃李以娇艳的颜色,又与垂杨之绿相衬相映。在这一韵中,词人绘制了一幅色彩鲜明耀眼的绿树繁花图。末韵八字仍承“佳树”,以前韵三句描绘的画面为背景,再以工笔细绘佳树间的“绮燕”与“流莺”。“绮”本是花纹倾斜的丝织物,词中借用来状燕子展翅斜飞的体态,新颖别致又十分传神。以“流”字修饰莺,则是表现黄莺轻盈流动的舞姿和谐婉流啭的鸣声。“绮燕流莺”四字前的“度”字绘出了莺燕穿飞于垂杨桃李间的情状,而之后的“斗双语”三字,更以拟人手法赋莺燕以灵性,让它们双双地相对召唤。而且它们的双双斗语,又为后叠词人自身愁情的引发埋设了伏笔。

  词至此,词人已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无限的“艳阳天气”。继而中叠以上叠之艳阳美景为背景,描绘这个背景中活动着的一群游春少女。

  “翠娥”二字为此叠开端。以局部代整体是人们习惯用的修辞手法,柳永单单择取翠墨色的长眉写少女的美貌,给人以清纯秀丽之感。“翠娥南陌簇簇”,“簇簇”二字既写其人数之众多,更写其气氛之热烈,“南陌”二字尽管是写地点,但夹在 “翠娥”与“簇簇”之间,就画出了少女们的行动路线,以及少女们远远而来愈走愈近的效果,使整个画面有了动感,立即活了起来。接下来,“蹑影红阴”二句写少女们在“嫩红无数”的桃李树下轻松徐缓地移动着脚步,那份自在已在其中,但“娇步”二字稍觉俗腻。她们越走越近了,词人不仅已经看清了她们的“韶容”和“抬粉面”的动态,还体味到这“韶容”竟引得“花光相妒”。此处词人再用拟人手法,以桃李之妒写少女之美。这些少女们自然也看到了观赏春色的游人,所以不免有些娇羞之态:“绛绡袖举。云鬟风颤,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顾。”词人以四个参差交错的句子来描绘她们的表情与动作,“绛绡袖举”是“半遮檀口”的动作,“云鬟风颤”是“背人”又“偷顾”的结果,这四句语序别致,动作表情中又含心理描写,但写的有些矫情作态,不及“翠娥南陌”的清纯、“蹑影红阴”的绚烂,与后句斗草嬉戏埘的天真本色也有些失谐。此叠未句写少女们“斗草”之戏,前缀以一个“竞”字,写出了游戏激烈竞争的场面,后缀以动作描写,把少女们拔下金钗为争胜赌注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出来。这里不可忽略了“笑争赌”的这一个“笑”字,虽只一字,然力重千钧。“笑争赌”既是场景描写,更是性格化的描绘,完全再现了女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活泼欢快;如无这一个“笑”字,就成了一群莽汉斗草,完全失却了女孩子可爱的本色,更有什么美感可言。

  至此,词人以一叠文字绘制了一幅富有情趣与生机的少女游春图。

  词至未叠,首句“对此嘉景”四字,结上启下,以“嘉景”二字总括以上两叠的内容,以“对此”二字点明如上“嘉景”既是自己所亲临目见,更是引发自身情愫的触媒。二、三两句“顿觉消凝“与“着成愁绪”之间有一个情感转换变化的过程。词人陶醉于嘉景之中,霎时间形消神凝,竟忘掉了自身的存在;但陶醉毕竟是短暂的,他旋即回到了现实,“嘉景”中的艳阳春色、双双莺燕、娇美女娃反惹出自己满怀的愁绪。

  以下连用四个领字句。以“念”、“忍”、“空”、“叹”四个强化感情的领字,引领出四个层次,层层铺衍自己的愁绪。词人由眼前嘉景特别是其中的少女,“念”及自己那曾经“解佩”相赠的恋人,她那轻盈的身影如今不在词人身边。“嘉景”、“良时”,双双莺燕度柳穿花,正应双双情侣共度,而今词人却独自一人,自是辜负了良时美景,辜负了心上之人。词人不忍辜负,但又不得不忍心辜负。一个“忍”字领起“良时孤负少年等闲度”,写尽了词人内心的苦痛与失衡。词人不禁极目远望并回首前尘,但看到的却是令人心伤的“斜阳暮”,伊人不见,前尘不再,遥想与回首也是徒然,这就是“空”字的分量。最后词人只得哀叹自己如浪中之萍、风中之梗的身世处境,前途渺茫。一个“叹”字,使词人那深沉的叹息声如在耳边。末叠最后的四个领字句,每句为一韵,一层比一层深地叙写一位多情游子内心无可疗治的伤痛与无奈,显示了柳永擅用领字抒发情感的长处,十分真实地向世人剖露了他内心的一切。

  全词三叠,纵向看,依序写来,由客观之景而及景中之人,由景中之人而及景外之己,环环相扣,逐叠深化,纹丝不乱,富有层次感;横向看,三叠分别写景、绘人、抒己,又形成三足对峙的形势,均衡完整,相依相辅,缺一不可。由此词可见柳永长调慢词结构布局之精妙。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70-574

bàn··yànyángtiān--liǔyǒng

yànyángtiānyānfēngnuǎnfāngjiāochénglǎngxiánníngzhùjiànzhuāngdiǎntíngtáicānchàjiāshùyāokùnchuíyáng绿yìngqiǎntáonóngyāoyāonènhóngshùyànliúyīngdòushuāng

cuìénánnièyǐnghóngyīnhuǎnjiāotáifěnmiànsháorónghuāguāngxiāngjiàngxiāoxiùyúnhuánfēngchànbànzhētánkǒuhánxiūbèiréntōujìngdòucǎojīnchāixiàozhēng

duìjiājǐngdùnjuéxiāoníngchéngchóuniànjiěpèiqīngyíngzàichùrěnliángshíshǎoniánděngxiánkōngwànghuíshǒuxiéyángtànlàngpíngfēnggěngzhī

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
凤凰丹禁¹里,衔(xián)出紫泥书。
译文:帝王所住的宫殿里,鸿雁衔出紫泥诏书招我为翰林待诏。
注释:¹丹禁:指帝王所住的紫禁城。
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
¹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
译文:往昔流放到三湘边远地区去,如今经历了万死才回来。
注释:¹昔:从前;过去。
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
仙郎久三别,客舍问何如。
译文:和仙郎你分别很久了,客居在外,就别问住那里了。
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
(hé)(zhé)¹思流水,浮云失旧居。
译文:涸辙中的龙鱼思念的是浩瀚的流水,浮云飘荡,早失旧居。
注释:¹涸辙:搁浅。
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
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
译文:你不以我是逐臣而疏远我,又很惭愧住进你华美的官舍。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译文:又仿佛回到我们当初在竹林七贤的聚会,荣幸地陪侍在豪华的客宴上。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译文:希望你能生出羽翼,点化我成为北溟巨鱼。

jiāngxiàshǐ使jūnshūshàngzèngshǐlángzhōng

bái tángdài 

fènghuángdānjìn xiánchūshū 
fàngsānxiāng jīnhuánwàn 
xiānlángjiǔwéibié shèwèn 
zhéliúshuǐ yúnshījiù 
duōcánhuáshěngguì zhúchénshū 
zhúlínxià dāopéifāngyànchū 
jūnshēng huàběimíng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¹南迁²,相遇于梧、藤间³。道旁有鬻(yù)汤饼者,共买食之。恶(cū)不可食。黄门置(zhù)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¹⁰¹¹黄门曰:“九三郎¹²,尔¹³¹⁴¹⁵咀嚼耶?”大笑而¹⁶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¹⁷’而已¹⁸。”
译文:吕周辅说:苏轼与弟弟苏辙被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面条)粗得难以吃下去。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轼已经吃完面条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么?”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不管它的味道’的道理。”
注释:¹黄门公:即苏轼弟弟苏辙。²南迁:贬谪到南方。³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1097),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⁴鬻:卖。⁵汤饼:面条。⁶恶:通“粗”。⁷食:吃。⁸置:放下。⁹尽:吃完。¹⁰徐:慢慢地。¹¹谓:对……说,告诉。¹²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¹³尔:你。¹⁴尚:还。¹⁵欲:想要。¹⁶而:表修饰。¹⁷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¹⁸而已:罢了。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dài)愁时。砌(qì)¹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²,魂断损容仪³
注释:¹砌花:阶台上的花朵。²如啼恨脸:如美女带怨而流泪的脸。³损容仪:摧残了美丽的容颜仪态。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这首词写春闺幽怨。

  上片头二句写女主人公在风吹月照下,倚屏发愁。“砌花”三句,既写花,又写人。“如啼恨脸”,形象秀丽,可爱堪怜。

  下片“香烬”句,突出闺中凄凉,“可堪”句交待凄凉的原因是情人失约。“绣襦”句表现她无心妆扮。最后二句,将情绪引向遥远处,境界略开。结尾“涯”字,与“时”、“枝”、“仪”、“期”、“欹”相押,都是韵脚。“涯”,唐五代时两读,既在麻韵,又在支韵。《花间集》中,“涯”有与麻韵字相押的,如顾敻的《酒泉子》其六(《酒泉子·水碧风清》):“恨无涯,小屏斜,堪憎荡子不还家。”又《虞美人》其五(《虞美人·凭阑愁立双蛾细》):“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此首则与支韵字相押。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¹。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午(àn)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注释:¹亭午:正午。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qīn)¹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zhù)。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zhù)²,不受些儿³暑。
注释:¹骎骎:形容眼光急迫不安。²苎:苎麻,多年生草本。³些儿:一点儿。
此词着意描绘夏景,抒写闺中人的生活情态。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满地绿荫给庭院带来特异的气氛,使人如痴如醉。闺中人午睡刚醒,娇眼蒙眬,喃喃自语,情困意慵。一阵清风吹来,扇不摇而自凉。翠竹白苎亭亭玉立,摇曳多姿,丝毫没有感到暑意。作者工画,故以画家之笔,勾勒人物景象,确是词中有画。全词纤丽娟秀,妩媚多姿。

qīngàn··tíngxiàshíliúhuāluàn--wénzhēngmíng

tíngxiàshíliúhuāluànmǎn绿yīntíngshuìjuéláishíyōuyánghúnmèngànránqíngdiéguòqiáng

qīnqīnjiāoyǎnkāiréngqiāorénzhìháiníngzhùtuánshànyáofēngyíngyíngcuìzhúxiānxiānbáizhùshòuxiēérsh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