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鱼。野老柳阴沽秫酒,行人马上寄家书。
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鱼。野老柳阴沽秫酒,行人马上寄家书。
萨都剌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6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幸自山东无赋税,何须雨里太仓黄。
幸自¹山东²无赋(fù)税,何须雨里太仓黄³
译文:本来金山东东路、西路一带就没有赋税,人们何必在雨中如此匆忙。
注释:¹幸自:本自,本来。²山东:指金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含今山东省大部及江苏省之一部。³仓黄:亦作“仓皇”,匆忙,慌张。
寻思此个人间世,画出人来也着忙。
寻思此个人间世,画出人来也着忙。
译文:我想可能是这个世上太忙乱了,所以画家画里的人也这般忙碌。

  诗人有时正话反说,把极严肃、极庄重的事情用开玩笑似的风趣笔调抖落出来,使读者在忍俊不禁之余,受到强烈的震撼。此诗便是一例。

  刘祁曾介绍此诗的本事说:“麻征君知几在南州,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尝题雨中行人扇图诗云云。虽一时戏语,也有味。”(《归潜志》卷九)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正话反说,本来山东赋税很重,诗人有意反说成“幸自山东无赋税”;本来雨中行人正需要赶路,诗人有意反说成“何须雨里太仓黄”;明明是诗人在这个人世上有满肚皮牢骚需要发泄,却故作镇静,反而责怪这个世上太忙乱了,故画家“画出人来也着忙”。

  诗人借题发挥,写作的这类讽刺小诗不少,《归潜志》所载《戏题太公钓鱼图》、《道人》等皆是同一路数,在冷嘲热讽中对时弊给予了尖锐的针砭。林纾曾总结文学史上这类文字的特点说:“凡文之有风趣者,不专主滑稽言也。风趣者,见文字之天真,于极庄重之中,有时风趣间出。然亦由见地高、精神完,于文字境界中绰然有余,故能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春觉斋论文》)准此而言,本诗正是这样一首饶有风趣的佳作。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chóu)(chàng)彩云飞¹,碧落²知何许。不见合欢花³,空倚相思树
译文:彩云飞逝,碧霞漫天,心中惆怅有人知道多少。看不见合欢花,只能独自依在相思树旁。
注释:¹彩云飞:彩云飞逝。²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后泛指天上。³合欢花:别名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落叶乔木,树皮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对生,白天对开,夜间合拢。⁴相思树: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后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¹最长宵(xiāo),数尽厌(yān)(yān)²雨。
译文: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目,内心的情感也说不清楚。心甘情愿地到深夜,去数尽那绵长的相思雨。
注释:¹判得:心甘情愿地。²厌厌:绵长、安静的样子。

  上片首句一出,迷惘之情油然而生。“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彩云随风飘散,恍然若梦,天空这么大,会飞到哪里去呢?可无论飞到哪里,我也再见不到这朵云彩了。此处运用了托比之法,也意味着词人与恋人分别,再会无期,万般想念,万分猜测此刻都已成空,只剩下无穷尽的孤单和独自一人的凄凉。人常常为才刚见到,却又转瞬即逝的事物所伤感,云彩如此,爱情如此,生命亦如此。“合欢花”与“相思树”作为对仗的一组意象,前者作为生气的象征,古人以此花赠人,谓可消忧解怨。后者却为死后的纪念,是恋人死后从坟墓中长出的合抱树。同是爱情的见证,但词人却不见了“合欢花”,只能空依“相思树。”更加表明了纳兰在填此词时悲伤与绝望的心境。

  下片显然是描写了词人为情所困、辗转难眠的过程。“总是别时情”,在词人心中,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曰,无法忘却。时间过得愈久,痛的感觉就愈发浓烈,越不愿想起,就越常常浮现在心头。“那得分明语”,更是说明了词人那种怅惘惋惜的心情,伊人不在,只能相会梦中,而耶些纷繁复杂的往事,又有谁人能说清呢?不过即便能够得“分明语”。却也于事无补,伊人终归是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说再多的话又有什么用呢。曾经快乐的时光,在别离之后就成为了许多带刺的回忆,常常让词人忧愁得不能自已,当时愈是幸福,现在就愈发地痛苦。

  然而因不能“分明语”那些“别时情”而苦恼的词人,却又写下了“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这样的句子。“判”通“拼”,“判得”就是拼得,也是心甘情愿的意思,一个满腹离愁的人,却会心甘情愿地去听一夜的雨声,这样的人,怕是已经出离了“愁”这个字之外。

  王同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到“愁”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写这种词的多半是不更事的少年,受到少许委屈,便以为受到世间莫大的愁苦,终日悲悲戚戚,郁郁寡欢第二种则是“欲说还休”,至此重境界的人,大都亲历过大喜大悲。可是一旦有人问起,又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而第i种便是“超然”的境界,人人此境,则虽悲极不能生乐,却也能生出一份坦然,一份对生命的原谅和认可,尔后方能超然于生命。

  纳兰这一句.便已经符合了这第三种“超然”的境界,而这一种境界,必然是所愁之事长存于心,而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折磨,最终达到了一种“超然”,而这种“超然”,却也必然是一种极大的悲哀。纳兰此处所用的倒提之笔,令人心头为之一痛。

  通篇而看,在结构上也隐隐有着起承转合之意,《生查子》这个词牌毕竟是出于五律之中,然而纳兰这首并不明显。最后一句算是点睛之笔。从彩云飞逝而到空倚合欢树,又写到了夜阑难眠,独自昕雨。在结尾的时候纳兰并未用一些凄婉异常的文字来抒写自己的痛,而是要去“数尽厌厌雨”来消磨这样的寂寞的夜晚,可他究竟数的是雨,还是要去数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呢?想来该是后者多一些,词人最喜欢在结尾处带入自己伤痛的情怀,所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尽管他不肯承认自己的悲伤,但人的悲伤是无法用言语来掩饰住的。

  纳兰这首词,写尽了一份自己长久不变的思念,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他自己的一颗难以释怀的心。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97-98页

shēngcházi··chóuchàngcǎiyúnfēi--lánxìng

chóuchàngcǎiyúnfēiluòzhījiànhuānhuākōngxiāngshù

zǒngshìbiéshíqíngdàifēnmíngpànzuìzhǎngxiāoshùjǐnyànyàn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páo)¹有苦²叶,济³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qì)
译文:葫芦瓜有苦味叶,济水边有深渡口。深就垂衣缓缓过,浅就提裙快快走。
注释:¹匏:葫芦之类。²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³济:水名。⁴涉:一说涉水过河,一说渡口。⁵厉:带。一说连衣涉水,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⁶揭:提起下衣渡水。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有瀰(mí)¹济盈²,有鷕(yǎo)³(zhì)鸣。济盈不濡(rú),雉鸣求其牡(mǔ)
译文:茫茫济水涨得满,岸边草丛里的雌山鸡叫得欢。水涨车轴浸不到,野雉求偶鸣声传。
注释:¹瀰:大水茫茫。²盈:满。³鷕:雌山鸡叫声。⁴不濡:不,语词;濡,沾湿。⁵轨:车轴头。⁶牡:雄雉。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yōng)¹鸣雁,旭日始旦²。士如归妻³,迨(dài)冰未泮(pàn)
译文: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冰还未融化。
注释:¹雍雍:大雁叫声和谐。²旦:天大明。³归妻:娶妻。⁴迨:趁着。⁵泮:通“牉”,分开。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招招¹舟子²,人涉³(áng)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译文: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
注释:¹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²舟子:摆渡的船夫。³人涉:他人要渡河。⁴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卬:代词,表示“我”。否:不(渡河)。⁵须:等待。⁶友:指爱侣。

  此诗写一位年轻女子在渡口焦急地等待她的情人过河来与她相会,在河水未结冰时能娶她为妻,在愿望未实现时,她还要继续等待下去。全诗四章,通过情境、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再现了女子又焦灼又喜悦的心情。

  诗一开篇,“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正值炎热的八月,葫芦叶子发枯,内部已然成熟。诗以“匏有苦叶”起兴,即暗示了这等候与婚姻有关。因为古代的婚嫁,正是用剖开的匏瓜,做“合卺”喝的酒器的。匏瓜的叶儿已枯,则正当秋令嫁娶之时。女主人公等候的渡口,却水深难涉了,因此她深情地叮咛着:“深则厉,浅则揭”。那无非是在心中催促着心上人:水浅则提衣过来,水深就垂衣来会,就则必犹豫了。催对方垂衣涉济,正透露出她这边等候已急。“深则厉,浅则揭。”简简单单六个字,恰切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大胆、勇敢和聪慧。

  “有弥济盈,有鹭雉鸣。济盈则濡轨,雉鸣求其牡。”济水丰盈得仿佛要漫过岸边一样,水面波光粼粼,阳光照在上面好似荧光千点。还好河水没有漫过车轴,免去则少担心,岸边草丛里的野鸡叫得正欢,声声鸟鸣响彻渡口,看来它们是求偶心切。这一章几乎都是景物描写,诗人将野稚与女主人公进行对比,突出她等待意中人归来的焦急心情。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现在天已渐渐大亮,通红的旭日升起在济水之上,空中已有雁行掠过,那“雝雝”鸣叫显得有多欢快。但对于等候中的女主人公来说,心中的焦躁非但未被化解,似乎更还深了几分。要知道雁儿北飞,预告着冬日就要结束,春天就要到来。当济水冰融化的时候,按古代的规矩便得停办嫁娶之事了。所谓“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业起,昏(婚)礼杀(止)于此”(《孔子家语》),说的就是这一种古俗。明白乎此,就能懂得女主人公何以对“雝雝鸣雁”特别关注了:连那雁儿都似在催促着姑娘,她就则能则为之着急。于是“士如归妻,迨冰未泮”二句,读来正如发自姑娘心底的呼唤,显得十分热切。

  诗之末章终于等来了摆渡船,那定是从对岸驶来载客的。“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船夫大约早就体察了女主人公的焦躁则安,所以关切地连声招唤:“快上船吧!”他则可能知道,这姑娘急的并则是过河,恰是在驶来的船上没见到心上人。“人涉卬否”二句之重复,重复得可谓妙极:那似乎是女主人公怀着羞涩,对船夫所作的窘急解释——“则是我要急着渡河,……则是的,我是在等我的……朋友哪……”以“昂须我友”的答语作结,结得情韵袅袅。船夫的会意微笑,姑娘那脸庞飞红的窘态,以及将情人换作“朋友”的掩饰之辞,所传达的似怨还爱的微妙心理,均留在了诗外,任读者自己去体味。

  此诗通过情境、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再现了一名在渡口等候情人的女子焦灼而又喜悦的心情。在短短的一首小诗里,有山有水,有人有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67-68页

páoyǒu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páoyǒu yǒushēnshè shēn qiǎn 
yǒuyíng yǒuyǎozhìmíng yíngguǐ zhìmíngqiú 
yōngyōngmíngyàn shǐdàn shìguī dàibīngwèipàn 
zhāozhāozhōu rénshèángfǒu rénshèángfǒu ángyǒu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惟汉廿(niàn)二世¹,所任²诚不良。
译文:汉朝自建国到现在已是二十二世,所重任的人(何进)真是徒有其表。
注释:薤(xiè)露行:乐府曲调名,属《相和歌·相和曲》,此与《蒿里行》都原是送葬的挽歌,作者用旧调写时事。薤,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细长叶,紫色花,鳞茎长在地下,可以食用,也称作藠(jiào)头。¹廿二世:二十二世,指东汉灵帝,他是汉朝第二十二代皇帝。²所任:所任用的人。这里指灵帝时大将军何进,他是灵帝何皇后之兄。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沐猴¹而冠(guàn)²,知³小而谋强
译文:猴子虽穿衣戴帽,可究竟不是真人,(他)智小而想图谋大事。
注释:¹沐猴:猕猴,这里是比喻何进。²冠带:作动词用,戴着帽子系着带子。《史记·项羽本纪》里有人曾骂项羽是“沐猴而冠”。沐猴而冠带,这里是用来讽刺何进,枉披人皮而没有实际本事。³知:同“智”,智慧,智谋。⁴谋强:意谓谋划干大事。何进曾策划诛杀把持朝政的宦官张让等,结果因犹豫迟疑而失败。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犹豫不敢断¹,因狩(shòu)²³君王。
译文:做事又犹豫不决,致使君王(少帝)被劫。
注释:¹断:决断。²狩:打猎,后借指天子出巡,这里讳称皇帝外逃避祸。³执:捕捉,这里是劫持、挟持的意思。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白虹¹为贯日²,己³亦先受殃(yāng)
译文:白虹贯日是上天给人间的凶兆,这应验在君王身上,而(何进)自己也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注释:¹白虹:白色的虹霓。²贯日:穿过太阳。古人迷信,认为白虹贯日是天子命绝、大臣为祸的征兆。据《后汉书·献帝纪》描述,初平二年(191)二月,白虹贯日,这年正月,董卓毒死被废为弘农王的少帝刘辩。³己:指何进。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贼臣¹持国柄²,杀主³灭宇京
译文:乱臣贼子(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杀害君主,焚烧东京洛阳。
注释:¹贼臣:指董卓。²国柄:指朝政大权。³杀主:指董卓杀少帝刘辩。⁴宇京:京城,这里指东汉京城洛阳。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荡覆帝基业,宗庙¹以燔(fán)²
译文: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帝王的宗庙也在烈火中焚毁。
注释:¹宗庙:这里指东汉帝王的祖庙,象征着政权。²燔丧:烧毁。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播越¹西迁移,号泣而且(cú)²行。
译文:(献帝)被迫着西迁至长安,一路上迁徙的百姓哭声不止。
注释:¹播越:颠沛流离。这句指董卓挟持献帝西迁长安。²且:通“徂”,往,到。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zhān)彼洛城郭,微子¹为哀伤。
译文: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
注释:¹微子:殷纣王的兄长。诗人在此自比微子,以表达自己对洛阳的残破亦有无限感慨和哀伤。
《薤露》属于乐府《相和歌·相和曲》歌辞,原先它与《蒿里》都是古人出丧时唱的歌,相传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自杀身亡,其门人作了这两首歌来表示悲丧。“薤露”两字意谓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阳一晒,极易干掉。曹操用此古调来写时事,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风气。清代沈德潜说:“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这是颇有见地的意见。曹操之所以能以旧瓶装新酒,是因为乐府本身就有“缘事而发”的特点,宜于用来记录史实,抒发情感,同时《薤露》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贵人之死的意思,曹操用此哀叹国家丧乱,君王遭难,百姓受殃,正有悲悼之意。

xièxíng

cáocāo liǎnghàn 

wéihànniàn廿èrshì suǒrènchéngliáng 
hóuérguàndài zhīxiǎoérmóuqiáng 
yóugǎnduàn yīnshòuzhíjūnwáng 
báihóngwéiguàn xiānshòuyāng 
zéichénchíguóbǐng shāzhǔmièjīng 
dàng zōngmiàofánsàng 
yuè西qiān háoérxíng 
zhānluòchéngguō wēiwéiāishāng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夜来春雨润¹垂杨²,春水新生不满塘。
译文:经过昨夜春雨的滋润,垂杨显得格外娇嫩,池塘里春水新涨了许多,但还没有满塘。
注释:安宁:今云南省安宁县。即事:就眼前景物(事物)吟咏成诗。¹润:滋润。²垂杨:枝条低垂的杨树。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日暮¹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译文:傍晚郊原上风吹过的地方,传来阵阵菜花香夹杂着豆花香。
注释:¹日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