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烛续天问,篁坳风晚凄。华月弄秋翠,唧唧山鬼啼。
掩烛续天问,篁坳风晚凄。华月弄秋翠,唧唧山鬼啼。
凝意入虚眇,丹元明内犀。梦魇忽啼笑,香玉交排挤。
凝意入虚眇,丹元明内犀。梦魇忽啼笑,香玉交排挤。
虹液紫台远,烟影青山低。情苦束菡萏,梦噩挥鸊鹈。
虹液紫台远,烟影青山低。情苦束菡萏,梦噩挥鸊鹈。
游天近兜率,堕狱深泥犁。小悟增大恚,一醒还百迷。
游天近兜率,堕狱深泥犁。小悟增大恚,一醒还百迷。
安能屏毫楮,雌守得静栖。叩真拜元阙,扫痕泯雪泥。
安能屏毫楮,雌守得静栖。叩真拜元阙,扫痕泯雪泥。
西施共嫫母,妍丑归一齐。
西施共嫫母,妍丑归一齐。
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16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梵fàn)¹、晚钟。落日蝉(chán)声送。半规²凉月半帘风,骚(sāo)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³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译文:寺庙里传来傍晚的钟声,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什么地方的楼台上,传来悲怨的笛声?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巫山神女虽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注释:梵¹宫:即佛寺。²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³二毛:鬓发斑白。⁴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cháotiānzi··qiūyín--zhìyuǎn

fàngōngwǎnzhōngluòchánshēngsòngbànguīliángyuèbànliánfēngsāoqíngyóuzhòngchùlóutáishēngbēidòngèrmáobānqiūyǒngchǔfēngzhòngzhēduànxiāngmèng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飞花雪 一作:花飞雪)
数声鶗(tí)(jué)¹,又报芳菲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³,无人尽日飞花雪。(飞花雪 一作:花飞雪)
译文:杜鹃声声,又来向人们报道春时光景即将逝去。惜春人更是想将那残花折下,挽留点点春意。不料梅更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看那庭中的柳树,在无人的园中整日随风飞絮如飘雪。
注释:¹鶗鴂:即子规、杜鹃。²芳菲:花草,亦指春时光景。³永丰柳:唐时洛阳永丰坊西南角荒园中有垂柳一株被冷落,白居易赋《杨柳枝词》"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以喻家妓小蛮。后传入乐府,因以“永丰柳”泛指园柳,喻孤寂无靠的女子。⁴飞花雪:指柳絮。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凝残月 一作:孤灯灭)
莫把¹幺弦²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³。(凝残月 一作:孤灯灭)
译文:切莫把琵琶的细弦拨动,细弦能够诉说出极致的怨恨。天不会老去,爱情也永远不会断绝。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中夜已经过去了,东方未白,尚留一弯残月。
注释:¹把:持,握。²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细,故称。亦泛指短弦、小弦。³凝残月:一作“孤灯灭”。

  这首《千秋岁》写的是悲欢离合之情,声调激越,极尽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运用描写景物来烘托、暗示美好爱情横遭阻抑的沉痛之情。起句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诏告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源出《离骚》“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从“又”字看,他们相爱已经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这伤情却和春天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残红折”之举动。所谓“残红”,象征着被破坏而犹坚贞的爱情。一个“折”字更能表达出对于经过风雨摧残的爱情的无比珍惜。紧接着“雨轻风色暴,梅更青时节”是上片最为重要的两句:表面上是写时令,写景物,但用的是语意双关,说的是爱情遭受破坏。“梅更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更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便是灾难了。青春初恋遭此打击,情何以堪!经过这场灾难,美好的春光便又鶗鴂声中归去。被冷落的受害者这时也和柳树一样,一任爱情如柳絮一般逝去了。

  换头“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两句来得很突然。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极,就必然发出倾诉不平的最强音。这种极怨的气势下,受害者接着表示其反抗的决心,“天不老,情难绝”。这两句化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诗句而含意却不完全一样,此处强调的是天不会老,爱情也永无断绝的时候。这爱情是怎样的呢?“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丝”“思”,谐音双关。这个情网里,他们是通过千万个结,把彼此牢牢实实地系住,谁想破坏它都是徒劳的。这是全词“警策”之语。情思未了,不觉春宵已经过去,这时东窗未白,残月犹明。如此作结,言尽而味永。

  这首词韵高而情深,含蓄又发越,可以说,兼有婉约与豪放两派之妙处。

qiānqiūsuì ·shùshēngjué

zhāngxiān sòngdài 

shùshēngjué yòubàofāngfēixiē chūngèngcánhóngzhé qīngfēngbào méiqīngshíjié yǒngfēngliǔ rénjìnfēihuāxuě  (fēihuāxuězuò huāfēixuě )
yāoxián yuànxiánnéngshuō tiānlǎo qíngnánjué xīnshuāngwǎng zhōngyǒuqiānqiānjié guò dōngchuāngwèibáiníngcányuè  (níngcányuèzuò dēngmiè )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sāng)¹
译文:少年时候读诗书,连汉唐的武功也不放在眼里,到老却寄身农桑。
注释:¹农桑:农耕与蚕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zūn)¹常在旁。
译文:骑在驴身上两脚快要到地,喜爱喝酒,酒杯常在身旁。
注释:¹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译文:老去以后容貌虽然变改,醉了以后意气仍然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怎么被移动的?可笑我自己就像愚公一样不自量。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翦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¹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²不迭³,寸眉愁碧。凉欺岸帻(zé)。暮砧(zhēn)催、银屏剪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译文: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我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于是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注释:瑞鹤仙:词牌名。又名“一捻红”。此词双调一百零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韵,后片十二句六仄韵。¹捎:一本作“梢”。²小山:画屏上的山峦。³迭:一本作“送”。⁴岸帻:头巾覆在额上,把头巾撤起露出前额。岸,露额;帻,头巾。此表示态度酒脱,不拘束。⁵砧:捣衣石。⁶银屏:代指姬之住处。⁷剪尺:女子用物,代指爱姬。⁸燕:喻指去姫。⁹罗额:罗幕的横额。
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行客。西园有分¹,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jī)²。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qióng)残梦?归鸿心事,那听³江村夜笛?看雪飞、蘋(pín)底芦梢,未如鬓白。
译文:我这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更加引起伤感情绪。西风渐起,穿着一双破屐,在旧地林下路、水边石重游。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因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空中的飞雪,浮蘋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我的双鬓相比,还是不如我的头发白。
注释:¹分:情分。²屐:木鞋,鞋的通称。³那听:哪堪听。⁴蘋:水中植物。又名田字草、四字菜。

  这首词借风雨秋景抒发作者的感慨以及思念去姬之情,又从思念带出对秋天景色的感触。全词语言清丽脱俗,情景交融,浑然一片,上下阕衔接自然。

  此词发端三韵,以秋风秋雨之景渲染愁情韵是倒装句,写阴云密布,秋雨绵绵,雨水打在荷叶上,如泪珠涟涟;斜风斜雨吹进窗隙,寒气通人。一个“抛”字,勾出雨落碧荷之状,“壁”形容荷叶的色泽。“林声怨秋色”一韵,承接“雨”,写雨声淅沥,滴在荷叶上如怨如诉。“对小山捎迭”一韵,由景转人人事,词人面对屏风中连绵捎断的山峦,想起爱姬,捎禁愁眉双锁。“碧”承“秋色”,“愁”承“怨”字,揭示了词的感情基调。“凉欺岸帻”写秋雨寒气袭上额头,更感凉意。这“凉”捎仅身凉,而且道出心凉。“暮砧催、银屏剪尺”写在秋风秋雨的傍晚,听到远处砧声阵阵,禁捎住思念那心爱的美姬。此句引出爱姬,由景转到人物。“最无聊”一韵,写人去楼空,尘暗罗幕,一片凄凉景象映入眼帘,袭上心头。“最无聊”三字,直抒胸臆。歇拍处的燕去堂空”引出下片。

  过片捎变,继“燕去”展开。“西园有分”写苏州西园乃是词人与爱姬共居之地,“有分”二字颇具意蕴,捎仅写出昔日二人情意绵绵,而且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恩爱苟捎亏,在远分日亲”诗意,表达了今日人虽去,但情更亲的企盼。然而眼前景物却是“断柳凄花”一片萧疏凄凉,“似曾相识”一句用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句,表达了两层意思,“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反用,言姬去而捎归;“无可奈何花落去”是正用,抒发了惆怅无奈的情怀。“西风破屐”二韵,继写今情,西风飒飒,词人踏上昔日的“林下路、水边石”去探访遗踪,追怀当日美境;但此时,只有蟋蟀凄泣,孤雁哀鸣,更哪堪江村夜笛鸣咽。这几句景由一个“念”字贯下,“残梦”“心事”与“念”字呼应,表明此景乃情中景。结句“看雪飞”一韵,言愁绪满怀,头白胜雪。此处以飞雪、芦花、白蘋花作比。结句情景交融,神完气足。

  此词特色主要是:一、善于以景托情,西风、秋雨、泪荷、暮砧、暗幕、断柳、寒蛩、孤鸿、夜雨,这一切景物都满蕴着悲情。二、精于造语,去陈脱俗。如“漏云筛雨”在云雨之前加上“漏筛”二字,形象地勾出了秋雨连绵之态。“银屏剪尺”以借代法,代指爱姬,“燕去”“行客”代指姬之离去。“有分”“似曾相识”化用曹植、晏殊的诗词语句,增加了词的内涵,深化了词境。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北京:中国书店,2007:19-22

ruìxiān ·qiūgǎn

wényīng sòngdài 

lèipāosuì zhènglòuyúnshāi xiéshāochuāng línshēngyuànqiū duìxiǎoshāndié cùnméichóu liángàn zhēncuī yínpíngjiǎnchǐ zuìliáo yàntángkōng jiùànchénluóé 
xíng 西yuányǒufēn duànliǔhuā céngxiāngshí 西fēng línxià shuǐbiānshí niànhánqióngcánmèng guīhóng鸿xīnshì tīngjiāngcūn kànxuěfēi píngshāo wèibìnbái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只鸡¹胶牙糖,典衣²供瓣(bàn)³
译文:供品仅有一只鸡,仅有胶牙糖,仅有一瓣香,只因家中困顿,典当衣物度日。
注释:送灶:民俗,民间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要送灶神。即事:见事即兴而作。¹只鸡:一只鸡。以及后面的胶糖、瓣香、黄羊等均为送灶供品。饧,糖。²典衣:1896年10月鲁迅父亲周伯宜长期患病后逝世,家中由小康转入困顿,要靠“典衣”(典当衣物)来接续生活。³瓣香:焚香插入炉中,散似瓜瓣。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家中无长物¹,岂独少黄羊²
译文:家穷,没有值钱物品可当,祭供物品不丰,不是故意缺少黄羊作祭。
注释:¹长物:多余的值钱物品。²黄羊:黄色,无角,似獐鹿,西北青藏等地出产。一说祭黄羊可致富。

  前两句诗一方面揭穿了军阀们靠“请吃饭”玩弄阴谋诡计;一方面提出用胶牙糖粘嘴的事来,也是对灶神的无情嘲弄。这里,首句列出两件祭物,次句却有着深刻的寓意。“典衣供瓣香”,联系上句,瓣香、胶牙糖以及“只鸡”,原来俱是“典衣”的结果。它即反映出当时人民的贫困窘境;也揭示出封建迷信(敬神)与贫穷之间的尖锐矛盾。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这两句诗,以极其形象的事物生动地反映出当时农村破产,劳动人民家无隔宿之粮的惨淡情景。祭神,对被“神权”统治尚未觉醒的农民来说。是看成一件祸福攸关大事的;但是,典尽衣物,顶多也只能杀一只鸡,备一点胶牙糖,一些香烛,哪里还能买得起更贵重的黄羊。“岂独”二字,含意深沉,一方面表示在“家中无长物”的情况下,办不起黄羊来祭灶;另一方面也表示出不想靠祭灶来改变现状、也不可能改变现状的意思。

  这首诗虽简短,但却透视出当时中国农村破产、农民家徒四壁的一面生活侧影。通过庚子送灶这件看似极平常的事物,深刻地表现出封建迷信对劳动人民的危害,和作者对这一事物的鲜明态度。

  全诗四句语言浅显通俗,一二句只鸡、胶牙糖、瓣香看似平列,因皆出之以“典衣”,不仅使这十个字结联成体,具备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具有振起全诗的作用。三句是一直白,对上句是进一步的渲染和深化。第四句是整首的主脑,篇终见意,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看,这句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耐人寻索,韵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近现代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67-16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