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定观三千界,且看江西十八滩。
未明定观三千界,且看江西十八滩。
照出芙蓉城下月,金波影裹麦秋寒。
照出芙蓉城下月,金波影裹麦秋寒。
释慧远

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 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山河千里国,城阙(què)¹九重门。
译文:国家山河千里,都城门户九重。
注释:¹城阙:都城,京城。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不睹皇居¹壮,安知天子尊。
译文:没有看到帝都皇宫的壮丽,怎么知道天子的尊贵?
注释:¹皇居:皇宫,亦指皇城。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皇居帝里¹(xiáo)²谷,鹑(chún)³龙山侯甸(diàn)服。
译文:帝都坐落于崤山与函谷关,秦地龙山一带都属于侯服与甸服。
注释:¹帝里:犹言帝都,京都。²崤函:崤山与函谷关。自古为险要的关隘。函谷东起崤山,故以并称。³鹑野:指秦地。⁴侯甸:侯服与甸服。古代王畿外围千里以内的区域。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五纬¹连影集星躔(chán)²,八水³分流横地轴。
译文:五星连缀与日月依次运行,八川分流纵横于地轴之上。
注释:¹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²星躔: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³八水:八川。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¹三十六。
译文:秦地关塞有一百二十重,汉家离宫有三十六座。
注释:¹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桂殿嶔(qīn)(cén)¹对玉楼,椒房²窈窕连金屋。
译文:高峻的宫殿对着华丽的楼宇,幽深的后宫连着金碧的屋室。
注释:¹嶔岑:高峻。嵚,一作“阴”。岑,一作“崟”。²椒房: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三条九陌¹²城隈(wēi)³,万户千门平旦开。
译文:帝都的角落也都是纵横大道,千门万户一到清晨次第开。
注释:¹三条九陌:泛指帝都的纵横大道。²丽:一作“凤”。³城隈:城内偏僻处。⁴平旦:清晨。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复道斜通鳷(zhī)鹊观¹,交衢(qú)²直指凤凰台。
译文:凌空的复道斜着伸向鳷鹊观,道路要冲直接通向凤凰台。
注释:¹鳷鹊观:汉宫观名,在长安甘泉宫外,汉武帝建元中建。²交衢:指道路交错要冲之处。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
剑履¹南宫入,簪(zān)²北阙来。
译文:高官显宦们身佩宝剑,昂然从南宫北阙进进出出。
注释:¹剑履:即剑履上殿,古代得到帝王特许的大臣,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被视为极大的优遇。²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声名冠寰(huán)¹,文物象昭回²
译文:美名扬于天下,形象题于画阁,业绩载入史册,光荣如同日月。
注释:¹寰宇:犹天下。旧指国家全境。²昭回:谓星辰光耀回转。
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
钩陈¹肃兰戺(shì)²,璧沼(zhǎo)³浮槐市
译文:后宫圣境,静穆清幽,在学宫泮池边,青槐之下,纵论古今。
注释:¹钩陈:指后宫。²兰戺:台阶的美称。³璧沼:即璧池,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学和皇帝的选士之所。⁴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
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
铜羽¹应风回,金茎²承露起。
译文:展翅翱翔的铜乌殷勤地探测着风云的变幻,高擎金盘的仙掌虔诚地承接着玉露。
注释:¹铜羽:即铜乌。羽:一作“雀”。²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
校文¹天禄阁²,习战³昆明水。
译文:文武百将各司其职,文将治国安邦,武将戍边拓疆。
注释:¹校文:校勘文章。天²禄阁:汉宫中藏书阁名。汉高祖时创建,在未央宫内。³习战:练习作战。
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
朱邸¹²平台³,黄扉(fēi)通戚里
译文:权贵们的居所,就像皇帝的离宫一样众多华丽。
注释:¹朱邸:汉诸侯王第宅,以朱红漆门,故称朱邸。后泛指贵官府第。²抗:一作“接”。³平台: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⁴黄扉:古代丞相、三公、给事中等高官办事的地方,以黄色涂门上,故称。⁵戚里: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
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平台戚里带崇墉¹,炊²金馔(zhuàn)³待鸣钟。
译文:他们不但身居华屋,而且钟鸣鼎食,饮食考究。
注释:¹崇墉:高墙,高城。²炊:一作“灼”。³馔玉:指珍美如玉的食品。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小堂绮(qǐ)¹三千户,大道青楼²十二重。
译文:娱乐场所多达三千户,大道旁青色阁楼足有十二重。
注释:¹绮帐:华丽的帷帐。²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
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宝盖雕鞍(ān)¹金络²马,兰窗绣柱玉盘龙³
译文:他们骑着宝盖雕鞍金络马,住着兰窗绣有玉盘龙柱子的房子。
注释:¹雕鞍:刻饰花纹的马鞍;华美的马鞍。²金络:即金络头,借指良马。³玉盘龙:梁柱盘龙浮雕的美称。
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¹柱璇题²³壁映,锵(qiāng)金鸣玉王侯盛。
译文:绣柱上玉饰椽头粉彩墙壁,映出锵金鸣玉的王侯贵人的景况。
注释:¹绣:一作“绮”。²璇题:玉饰的椽头。³粉:一作“彩”。⁴锵金鸣玉: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
王侯贵人多近臣¹,朝游北里暮南邻。
译文:王侯贵人大多是皇帝的近臣,他们早晨游北里傍晚游南邻。
注释:¹近臣: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
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陆贾(jiǎ)分金¹将宴喜²,陈遵投辖³留宾。
译文:享着像陆贾休官后分家产的安乐,像陈遵投辖那样好客留宾。
注释:¹陆贾分金:谓休官后平分家产与子孙以为生计。²宴喜:安乐。³陈遵投辖:为好客留宾的典故。⁴正:一作“尚”。
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
赵李¹经过密,萧朱²交结亲。
译文:他们的交情就像赵飞燕和婕好李平、萧育和朱博一样。
注释:¹赵李:历来注家对“赵李”的注解存在分歧,按照顾炎武的看法,赵李应该指汉成帝时期的皇后赵飞燕和婕妤李平。²萧朱:指萧育和朱博。西汉时人,两人始为好友,后有隙,终成仇人。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
丹凤朱城¹白日暮,青牛²(gàn)(xiǎn)³红尘度。
译文:从暮色苍茫到更深漏残,绿杨青桑道上,车如流水马如龙。
注释:¹朱城:指宫城。²牛:一作“巾”。³绀幰:天青色车幔。⁴红尘:指繁华之地。
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
侠客珠弹¹垂杨道,倡妇²银钩采桑路。
译文:垂杨道上侠客以珠作弹,采桑路上娼妓争奇斗艳。
注释:¹珠弹:以珠作弹,谓其豪贵。²倡妇:以歌舞为业的倡家妇女。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
倡家桃李自芳¹菲,京华游侠盛²轻肥³
译文:娼妓们打扮入时艳若桃李,京城的游侠也是轻裘肥马。
注释:¹芳:一作“芬”。²盛:一作“事”。³轻肥:“轻裘肥马”的略语。
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
延年¹女弟双凤²入,罗敷(fū)³使君千骑归。
译文:碧纱帐里,彩珠帘内,皇帝与宠妃,使君与罗敷,出双入对。
注释:¹延年:指西汉协律都尉李延年。²凤:一作“飞”。³罗敷:古代美女名。使君:汉时称刺史为使君。
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译文: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厮守之状如胶似漆。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兰灯灯九微。
春朝桂尊¹尊百味,秋夜兰灯²灯九微。
译文:歌舞场上,轻歌曼舞,沉迷于灯红酒绿的梦幻里。
注释:¹桂尊:即“桂樽”,对酒器的美称。²兰灯:精致的灯具。
翠幌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
翠幌(huǎng)¹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²自相依。
译文:精致的灯具和绿色的帷幔交相辉映,真是纸醉金迷。
注释:¹翠幌:绿色的帷幔。²宝瑟:瑟的美称。
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且论三万六千¹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译文:他们不可能像蘧伯玉那样,五十岁知道四十九年的不是。
注释:¹三万六千:一作“二八千金”。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译文:古来功名利禄就像天上的浮云,人生的祸福相互依存难解难分。
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
始见田窦(dòu)¹相移夺,俄闻卫霍²有功勋。
译文:刚刚看田窦两家在争夺权利,很快卫霍两人又建立功勋。
注释:¹田窦:田、窦是汉代的两个大士族。²卫霍:汉代两个大将军卫青、霍去病。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未厌金陵¹²,先开石椁(guǒ)³
译文:还未压住金陵的天子气,先打开石椁上的铭文。
注释:¹金陵:南京。²气:气脉。³石椁文:石椁上的铭文。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
朱门¹无复张公子²,灞(bà)亭谁畏李将军。
译文:朱门已没有伴君微服出行的张公子,灞亭有谁敬畏李将军。
注释:¹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²张公子:即张放,经常陪伴汉成帝微服出行。
相顾百龄皆有待,居然万化咸应改。
相顾百龄皆有待,居然¹万化咸应改。
译文:就算活到百岁也不能完全自由,世间万物都会适时而变化。
注释:¹居然:犹安然。形容平安,安稳。
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桂枝芳气¹已销亡,柏梁²高宴今何在。
译文:桂枝的香气不能永存,柏梁台的宴会现在还在吗?
注释:¹芳气:芬香的气味。常喻美德。²柏梁:指柏梁台。
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
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¹为。
译文:春去春来,年年岁岁,苦苦地争名夺利其实都是枉然。
注释:¹徒尔:徒然,枉然。
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久留郎署¹终难遇,空扫相门²谁见知。
译文:久留郎署,为丞相扫门,还是未遇到赏识、引荐自己的人。
注释:¹郎署: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²扫相门:为丞相扫门,以求引荐。
当时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
当时¹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
译文:当时一旦登上高位得豪华,自以为可以长久地骄奢下去。
注释:¹当时:一作“莫矜”。
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shū)忽抟(tuán)¹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译文:可是忽然间刮起一阵狂风,很快就失势坠落到泥沙之中。
注释:¹抟风:旋风。后因称乘风捷上为“抟风”。
黄雀徒巢桂,青门遂种瓜。
黄雀¹徒巢桂²,青门遂种瓜³
译文:王莽篡权是徒然的,不如邵平在青门外种瓜。
注释:¹雀:一作“鹤”。²桂:一作“柱”。³青门遂种瓜:秦东陵侯召平秦亡后在青门种瓜。后因以种瓜代指隐居。
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黄金销铄(shuò)¹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译文:黄金会销熔,白丝因染会变色,贵贱交情需考验。
注释:¹销铄:熔化。
红颜宿昔白头新,脱粟布衣轻故人。
红颜宿昔¹白头新,脱粟(sù)布衣轻故人²
译文:从前的红颜不久就变白头,富贵之后就会轻视故人。
注释:¹宿昔:旦夕。²脱粟布衣轻故人:典出公孙弘。这里反典故之意而用之,意谓贵者轻视故人。脱粟,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
故人有湮沦,新知无意气。
故人有湮(yān)¹,新知无意气。
译文:故人沦落失势,新结交的知心朋友也没有义气。
注释:¹湮沦:沦落,埋没。
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
灰死韩安国,罗伤翟(zhái)廷尉。
译文:韩安国能够死灰复燃,翟公失势之后就受冷落。
已矣哉,归去来。
已矣¹哉,归去来。
译文:罢了,还是回去吧!
注释:¹已矣:叹词。罢了,算了。
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
马卿¹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
译文:司马相如辞赋再佳也只能回到临邛卖酒,扬雄学识渊博却无人赏识他。
注释:¹马卿:汉司马相如字长卿,后人遂称之为马卿。
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
三冬自矜¹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zhān)²
译文:东方朔自夸三冬所学知识已经足够,张释叹息为骑郎事十年也未有升迁境遇。
注释:¹自矜:自负;自夸。²邅回:难行不进貌。
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汲黯¹薪逾积,孙弘²阁未开。
译文:汲黯官吏年高资深反位居人下,我的才华还没被孙弘一般的有识之士发掘。
注释:¹汲黯:西汉大臣,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²孙弘:即公孙弘。字季,西汉菑川人。少时为狱吏,年四十余始治《春秋公羊传》,以熟悉文法吏治,被武帝任为丞相,封平津侯。
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谁惜长沙傅¹,独负洛阳才²
译文:谁来怜惜被贬长沙贾谊,空有一身才能无处施展。
注释:¹长沙傅:指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傅,一作“赋”。²洛阳才:汉洛阳贾谊年少敢言,朝廷公卿如绛灌之属尽害之,终遭贬谪为长沙王太傅。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因以“洛阳才”比喻遭贬谪、流放之才人。

  这首诗是作者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名篇。作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从武功主簿调任明堂主簿时。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这首诗又题《上吏部侍郎帝京篇》,诗的前面曾有一篇“启”,作者投赠给当时的吏部侍郎裴行俭,传遍京畿,“以为绝唱”。

  全诗描绘帝京长安的繁华,颇多壮词,显示出大唐帝国的强盛和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提出了“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的居安思危的警示,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诗的结构严谨,共分四个段落:

  从开头到“黄扉通戚里”为第一段,描绘京城胜状;从“平台戚里带崇牖”到“宁知四十九年非”为第二段,描写王侯贵戚的豪奢习气和下层社会的悠游宴会生活;从“古来荣利若浮云”到“罗伤翟廷尉”,是第三段,描绘上层社会变幻莫测的斗争;“已矣哉”以下抒发个人滞留京都无人赏识的苦闷,气势遒劲。清人沈德潜评介这首诗时说:“首叙形式之雄,宫阙之壮;次述王侯贵戚之奢僭无度,至‘古来’以下,慨世道之变迁;‘已矣哉’以下,伤一己之湮滞。”(《唐诗别裁》)诗中“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二句,突出帝京长安一代关塞之险与宫阙之胜,气势宏伟,艺术效果极佳,堪称名句,历来脍炙人口。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在本篇中运用赋法,为盛唐歌行的创作开了新生面,是一篇“卓荤不可一世”(陈熙晋语)的艺术杰作。

  该诗约作于上元三年担任明堂主簿时。诗前有《启》,介绍说是应吏部侍郎“垂索”而作的。该诗取材于汉代京城长安的生活故事,以古喻今,抒情言志,气韵流畅,有如“缀锦贯珠,滔滔洪远”,在当时就被视为绝唱。它不仅是诗人的代表作,更是初唐长篇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堪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媲美,被称为姊妹篇。

  全诗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山河千里国”至“黄扉通戚里”),状写长安地理形势的险要奇伟和宫阙的磅礴气势。此部分又分作三个小层次。开篇为五言诗,四句一韵,气势凌历,若千钧之弩,一举破题。“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对仗工整,以数量词用得最好,“千里”以“九重”相对,给人一种旷远、博大、深邃的气魄。第三句是个假设问句,“不睹皇居壮”。其后的第四句“安知天子尊”,是以否定疑问表示肯定,间接表达赞叹、惊讶等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此处化用了《史记·高祖纪》中的典故:“萧丞相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见城阙壮甚,怒。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悦。”只有熟悉这一典故,方能更好体会出这两句诗的意韵。它与开篇两句相互映照,极为形象地概括出泱泱大国的帝都风貌。以上四句统领全篇,为其后的铺叙揭开了序幕。

  第二个小层次描写长安的远景:“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这六句七言诗,从宏观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庞大壮丽的立体图景。天地广阔,四面八方,尽收笔底。星光辉映,关山绵亘护卫,沃土抚育,帝京岂能不有!六句诗里连用“五”“八”“一百二”“三十六”等多个数字,非但没有枯燥之感,反而更显典韵奇巧,构成鲜豁之境和独特的景象。此为首句“山河千里国”的细致绘写。

  第三个小层次为长安的近景刻绘:“桂殿嵚崟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直入云宵、耀眼辉煌的宫殿,温馨艳冶的禁闱;宽畅而通达的大道,复道凌空,斜巷交织。此为对“皇居壮”的具体刻划。六句诗阐明了帝京的壮观、繁华、气度,不由令人念及天子的尊贵与威严。

  第二部分(“由剑履南宫入”到“宁知四十九年非”)重点描绘长安上流社会王侯贵戚骄奢纵欲的生活。诗人由表面的繁荣昌盛落笔,意在阐释兴衰祸福相倚伏的哲理。此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诗的前二十六句为第一层次,主要绘写权贵们及其附庸的日常生活。“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声明冠寰宇,文物象昭回。”细致传神地刻划出享有殊荣的将相们,身佩宝剑,昂然出入宫殿的情景。他们的美名扬于天下,形象题于画阁,业绩载入史册,光荣如同日月。“钩陈肃兰,璧沼浮槐市”,写的是天子的学宫圣境,静穆清幽;学士们漫步泮池、文市,纵论古今于青槐之下,何等的风流儒雅!教化之推行,言路之广开,由此可见一斑!“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既写景又抒情。那展翅翱翔的铜乌殷勤地探测着风云的变幻,期盼国泰民安;那高擎金盘的仙掌虔诚地承接着玉露,祈愿天子万寿无疆!“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指的是文武百将各司其职,文将治国安邦,武将戍边拓疆。“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说的是权贵们的居所,如同皇帝的离宫一样众多华丽。他们不但身居华屋而且饮食考究,“炊金馔玉待鸣钟”,真是气派。“小堂绮窗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是他们娱乐的场所。娼优之多可想而知。她们是由于统治阶级生活需要而滋生的附属阶层。她们的生活自然也豪华奢靡:“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这样的生活是“朝游北里暮南邻”的锵金鸣玉的王侯贵人所带来的。除了北里南邻的“多近臣”,还有那些失势的旧臣元老和专宠的新贵:“陆贾分金将燕喜,陈遵投辖正留宾。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他们也都有各自的活动场所和享乐消遣之法,游说饮宴,兴高采烈,逍遥自得。这是朝廷之外的另一番热闹景象。

  第二个层次是描绘长安的夜生活,从暮色苍茫到更深漏残,绿杨青桑道上,车如流水马如龙。一边是艳若桃李的娼妓,一边是年少英俊的侠客。碧纱帐里,彩珠帘内,皇帝与宠妃,使君与罗敷,出双入对,相互依偎,厮守之状如胶似漆。歌舞场上,轻歌曼舞。王公贵人,歌儿舞女,沉迷于灯红酒绿的梦幻里。他们便是如此浑浑噩噩度过自己的一生,岂能如蘧伯玉一般,“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呢?现实是残酷的,乐极必定生悲。因而诗人在第三部分(从“古来荣利若浮云”至“罗伤翟廷尉”)以其精练灵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动人心弦的历史画卷,把西汉一代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你死我活的残酷的斗争景象和世态人情的炎凉,状写得淋漓尽致。考究用典,精到的议论,生动的描绘,细腻的抒情,惊醒的诘问,交叉使用,纵横捭阖,举重若轻地记录了帝京上层社会的生活史。这部分重点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无法逃脱的没落命运。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从古到今,统治阶级都是一样的。诗人生活的武则天时代,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激烈,酷吏罗织罪名陷害忠良,正所谓“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有谁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呢?面对唐朝的现实,诗人发出无可奈何的慨然而叹:“已矣哉,归去来”!继而诗人列举了汉代著名的贤才志士,他们的升迁湮滞,都不取决于个人学识才智的高低,而取决于统治者的好恶。司马相如辞赋再佳,怎奈景帝不喜欢辞赋,只得回到临邛卖酒为生;后来武帝赏识他的辞赋,经过狗监的推荐,才被召任为郎。扬雄学识尽管渊博,然而成、哀、平三位皇帝都不赏识他,他也就无法被提升。“十年不调几邅回”,语意双关,既指张释之十年为骑郎事,也是叹息自己十年没升迁的境遇。汲黯因为直谏而遭到忌恨,贾谊因为才高而被谗言所害。这一结尾,婉转地表达了忠直之士难以被容纳之意。

  沈德谮曾这样评论《帝京篇》:“作帝京篇,自应冠冕堂皇,敷陈主德。此因己之不遇而言,故始盛而以衰飒终也。首叙形势之雄,次述王侯贵戚之奢侈无度。至古来以下,慨世道变迁。已矣哉以下,伤一己之湮滞,此非诗之正声也。”诗论家评诗,立场不同,标准各异,结论自然相左。陈熙晋曾反驳沈祐谮说:“窃谓不然,夫陈思王京洛之篇,每涉斗鸡走马;谢眺金陵之曲,不离绿水朱楼,未闻例效班、张,同其研铄。此诗为上吏部而作,借汉家之故事,喻身世于本朝,本在摅情,非关应制。……篇末自述邅回,毫无所请之意,露于言表。显以贾生自负,想见卓荦不可一世之概。非天下才不能作是论也。沈说非是。”按如今的理解,沈祐谮所说的“次述王侯贵戚之奢侈无度”,并不是该诗的缺点,反而是其生命力之所在。诗人以汉事讽唐,大胆揭露统治阶层的荒淫腐败,以至于“衰飒”,也正是其最富有现实意义之处。

  《帝京篇》的特色,正象闻一多先生所评论的那样,是“洋洋洒洒的宏篇巨作,为宫体诗的一个巨变。仅仅篇幅大没有什么,要紧的是背面有厚积的力量撑持着。这力量是前人谓之‘气势’,其实就是感情。所以卢骆的来到,能使人麻痹了百余年的心灵复活。有感情,所以卢骆的作品,正如杜甫所预言的,‘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是呈给吏部侍郎的,因此内容比《长安古意》庄重严肃 ,气势也更大。形式上较为自由活泼,七言中间以五言或三言,长短句交错,或振荡其势,或回旋其姿。铺叙、抒情、议论也各尽其妙。词藻富丽,铿锵有力,虽然承袭陈隋之遗,但已“体制雅骚,翩翩合度”,为歌行体辟出了一条宽阔的新路。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寸恨¹谁云短,绵(mián)²岂易³。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年、是人
译文:谁说愁绪太短,连续不断没有办法剪断。半年来,双眉紧皱没有展开过,只有明月清风陪伴着你,任何人也无法猜透你的心情。
注释:¹寸恨:轻微的愁怅。²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³岂易:难道容易。⁴裁:剪断。⁵眉绿:深色的眉。眉,女子的代称,这里系指同安君王闰之。⁶闲年:僻静的地方。⁷是人:人人,任何人。⁸猜:猜疑。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春雨消残冻¹,温风²到冷灰³。尊前一曲为谁哉(zāi)。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译文:春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灰。对着美酒,一首曲子为谁唱?有心保留一首没有唱完的曲子等着你到来。
注释:¹残冻:尚未消除的冬寒。²温风:和暖的风。³冷灰:冷灶。这里代指贫苦生活。⁴尊前:对饮酒场面。⁵留取:保存。⁶一拍:一首吟咏曲子。

  上片以景情相生与渗入意念之笔,传达了苏轼与王闰之双双思念之心态。“寸恨云谁短,绵绵岂易裁?”点化运用了韩愈《感春五首》“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将双方隐隐的恨怅和连续不断、无法剪断的情丝吐于字里行间。“半年眉绿未曾开”,是说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入狱离开王闰之,十二月二十六日获释。第二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正好是半年时光。已经虚惊了一场的王闰之,这半年的愁眉怎么能展开。“明月好风闲年,是人猜”,写王闰之僻居一偶,只有明月、清风作伴,任何人也无法猜透她此时此刻思夫的心情。一个“猜”字,将王闰之思夫的心态传达得十分贴切。

  下片以景融情与回味之笔,似梦非梦地追寻 “寸恨”与绵情欲剪断之心绪。“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残冻被春雨消融,冷灶被温风暖复。通过这一对偶句所写自然界的变化,寓隐着王闰之面临着的将是良辰美景。“尊前一曲为谁哉”透过一层,反衬出昔日夫妻对酒当歌而今定有回报的新情滋生。“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再进深一层,回到眼前,苏轼将用保存着的那尚未吟咏完的一曲欢歌迎接你的到来。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中旬,苏辙乘船送嫂嫂,五月底到达黄州,苏轼与王闰之团聚。“寸恨”、绵情终于裁缝,梦幻变成现实。正是“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情堪猜。”(宋代欧阳修《清平乐·小庭春老》),颇有新奇巧妙、余音绕梁之艺术效果。

  全词运用景与情、意念与感触、梦幻与现实交融手法,把苏轼与妻子王闰之的绵绵恩爱与忠贞不渝之情熔铸于字里行间。较之苏轼以前所写的怀念前妻王弗的《一斛珠·洛城春晚》毫不逊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37-539.

nánzi··gǎnjiù--shì

cùnhènshuíyúnduǎnmiánmiáncáibànniánméi绿wèicéngkāimíngyuèhǎofēngxiánchùshìréncāi

chūnxiāocándòngwēnfēngdàolěnghuīzūnqiánwèishuízāiliúzhōngpāidàijūnlái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译文:桂花树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移栽来的。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译文:因为它的香气是发自天上,所以满山遍野飘香。

yǒngguì

yángwàn sòngdài 

shìrénjiānzhòng cóngyuèzhōnglái 
guǎng广hánxiāngdiǎn chuīmǎnshānkāi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wǎn)¹彼桑柔,其下侯²³,捋(luō)采其刘,瘼(mò)此下民。不殄(tiǎn)心忧,仓(chuàng)(huǎng)兮。倬(zhuō)昊天,宁¹⁰不我矜¹¹
译文:茂密柔嫩青青桑,下有浓荫好地方。桑叶采尽枝干秃,百姓受害难遮凉。愁思不绝心烦忧,失意凄凉久惆怅。老天光明高在上,怎不怜悯我惊惶。
注释:¹菀:茂盛的样子。²侯:维。³旬:树荫遍布。⁴刘:剥落稀疏,句意谓桑叶被采后,稀疏无叶。⁵瘼:病、害。⁶殄:断绝。⁷仓兄:同“怆怳”,凄凉纷乱貌。⁸填:通“陈”,长久。⁹倬彼:即“倬倬”,光明而广大貌。¹⁰宁:何。¹¹不我矜:“不矜我”的倒文。矜,怜悯。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四牡骙(kuí)¹,旟(yú)(zhào)²有翩(piān)³。乱生不夷,靡国不泯(mǐn)。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於(wū)有哀,国步¹⁰斯频¹¹
译文:四马驾车好强壮,旌旗迎风乱飘扬。社会动乱不太平,举国不宁人心慌。百姓受难少壮丁,如受火灾尽遭殃。长长声声心悲哀,国运艰难太动荡。
注释:¹骙骙:马奔驰不停貌。²旟旐:画有鹰隼、龟蛇的旗。³有翩:翩翩,翻飞的样子。⁴夷:平。⁵泯:乱。一说灭。⁶黎:众。⁷具:通“俱”。⁸烬:本指火烧后的灰烬,这里指人民遭遇战祸,剩余无几。⁹於乎:呜呼,哀痛之声。¹⁰国步:指国运。¹¹频:危急。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国步蔑(miè)¹²,天不我将³。靡所止疑,云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¹⁰,至今为梗(gěng)¹¹
译文:国运艰难无钱粮,老天不肯来扶将。没有归宿无处住,哪儿定居可前往?君子总是在思索,持心不争意志强。如此祸根谁引出?至今为害把人伤。
注释:¹蔑:无。²资:财。³将:扶助。“不我将”为“不将我”之倒文。⁴疑:同“凝”,止疑,停息。⁵云:发语词。⁶徂:往。⁷维:借为“惟”,思。⁸秉心:存心。⁹无竞:无争。¹⁰厉阶:祸端。¹¹梗:灾害。
忧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忧心慇(yīn)¹,念我土宇²。我生不辰³,逢天僤(dàn)。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gòu)(mín),孔棘我圉(yù)
译文:心中忧愁真恻怆,思念故居和家乡。生不逢时我真惨,遇上老天怒气旺。从那西边到东边,无处安身最凄凉。遭遇灾祸受苦多,外患紧急在边疆。
注释:¹慇慇:心痛的样子。²土宇:土地、房屋。³不辰:不时,指出生得不是时候。⁴僤怒:震怒。僤,大。⁵觏:遇。⁶痻:灾难。⁷棘:通“急”。⁸圉:边疆。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为谋为毖¹,乱况斯削²。告尔³忧恤(xù),诲尔序。谁能执热,逝不以濯(zhuó)?其何能淑,载¹⁰(xū)¹¹及溺。
译文:谨慎谋划觅良方,才能消除混乱状。告诉你要体恤人,告诉你要用贤良。谁在解救炎热时,不用冷水来冲凉?小人治国没好事,大家受溺遭灭亡。
注释:¹毖:谨慎斯:乃。²削:减少。³尔:指周厉王及当时执政大臣。⁴序:次序。⁵爵:官爵。⁶执热:救热。⁷逝:发语词。⁸濯:洗。⁹淑:善。¹⁰载:乃。¹¹胥:皆。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如彼遡(sù)¹风,亦孔之僾(ài)²。民有肃³心,荓(pīng)云不逮。好是稼穑(sè),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译文:好像就在逆风闯,呼吸困难口难张。百姓本有肃敬心,但却无处献力量。重视农业生产事,百姓辛苦代耕养。耕种收获国之宝,代耕之民最善良。
注释:¹遡:逆。²僾:呼吸不畅的样子。³肃:肃敬。⁴荓:使。⁵不逮:不及。⁶力民:使人民出力劳动。⁷代食:指官吏靠劳动者奉养。⁸稼穑:这里指农业劳动。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¹。降此蟊(máo)²,稼穑卒³。哀恫(tòng)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译文:天降祸乱与死亡,要灭我们所立王。降下害虫食根节,各种庄稼都遭殃。哀痛我们国中人,连绵土地受灾荒。没有人来献力量,哪能虔诚感上苍。
注释:¹灭我立王:意谓灭我所立之王,指周厉王被国人流放于彘的事。²蟊贼:蟊为食苗根的害虫,贼为吃苗节的害虫。指农作物的病虫害。³卒:完全。⁴痒:病。⁵恫:痛。⁶赘:通“缀”,连属。⁷旅力:膂力。旅,同“膂”。⁸念:感动。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维此惠君¹,民人所瞻(zhān)。秉心宣犹²,考慎³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bǐ)(zāng)。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译文:顺应人心好君王,百姓爱戴都瞻仰。操心国政善谋画,考察慎选那辅相。不顺人心坏君王,独让自己把福享。坏蛋自有坏肺肠,让那国民都发狂。
注释:¹惠君:惠,顺。顺理的君主,称惠君。²宣犹:宣,明;犹,通“猷”。³考慎:慎重考察。⁴相:辅佐大臣。⁵臧:善。⁶自有肺肠:想法与众不同,别具一副心肝。实指坏心肠。⁷卒狂:全都狂惑迷乱。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瞻彼中林,甡(shēn)¹其鹿。朋友已谮(jiàn)²,不胥³以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译文:看那丛林苍莽莽,鹿群嬉戏多欢畅。同僚朋友却相谗,没有诚心不善良。人们也有这些话,进退两难真悲凉。
注释:¹甡甡:同“莘莘”,众多之貌。²谮:通“僭”,相欺而不相信任。³胥:相。⁴谷:善。⁵进退维谷:谓进退皆穷。维,是。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圣人,瞻¹²百里³。维彼愚人,覆(fù)狂以喜。匪言不能,胡畏忌?
译文:惟这圣人眼明亮,目光远大百里望。那种愚人真可笑,独自高兴太狂妄。不是我们不能说,为何顾忌心惶惶?
注释:¹瞻:远望。²言:语助词。³百里:指有远见。⁴覆:反而。⁵匪言不能:即“匪不能言”。⁶胡:何。⁷斯:这样。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¹。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²为荼(tú)³
译文:惟有这人心善良,无所求取没欲望。但是那人太忍心,变化反覆总无常。百姓如今似好乱,实因恶政苦难当。
注释:¹迪:进。²宁:乃。³荼毒:荼指苦草,毒指毒虫毒蛇之类。指毒害。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谷。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suì)¹,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谷。维彼²不顺,征以中垢(gòu)³
译文:大风疾吹呼呼响,长长山谷真空旷。想这好人多善良,所作所为都高尚。想那坏人不顺理,行为污秽真肮脏。
注释:¹有隧:隧,形容大风疾速吹动。一说训隧为道,谓风前进有其通道。²征:往。³中垢:指宫廷秽闻。中,指宫内。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大风有隧,贪人¹败类。听言²则对,诵言³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bèi)
译文:大风疾吹呼呼响,贪利败类有一帮。好听的话就回答,听到诤言装醉样。贤良之士不肯用,反而视我为悖狂。
注释:¹贪人:贪财枉法的小人,指荣夷公之流。²听言:顺从心意的话。³诵言:忠告的言语。⁴悖:违理。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嗟尔朋友,予¹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²,时亦弋获。既³之阴女,反予来赫(hè)
译文:朋友你啊可嗟伤,岂不知你装模样。好比那些高飞鸟,有时被射也落网。我已熟悉你底细,反来威吓真愚妄。
注释:¹予:芮良夫自称。²飞虫:指飞鸟。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鸟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故称虎为“大虫”。³既:已经。⁴阴:通“谙”,熟悉。⁵赫:通“吓”。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罔(wǎng)¹,职²³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yù),职竞用力
译文:没有准则民扰攘,因你背理善欺罔。尽做不利人民事,好像还嫌不理想。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横强。
注释:罔¹极:无法则。²职:主张。³凉:凉薄。⁴背:背叛。⁵云:句中助词。⁶克:胜。⁷回遹:邪僻。⁸用力:指用暴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民之未戾(lì)¹,职盗为寇。凉²曰不可,覆背善詈。虽曰匪予³,既作尔歌!
译文:百姓不安很恐慌,执政为盗掠夺忙。诚恳劝告不听从,背后反骂我荒唐。虽然遭受你诽谤,终究我要作歌唱。
注释:¹戾:善。²凉:通“谅”。凉言,谅直之言。³虽曰匪予:曰,句中助词。匪,同“诽”,诽谤。⁴既:终。

  全诗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刺厉王失政,好利而暴虐,以致民不聊生,故激起民怨;后八章每章六句,责同僚,然亦道出厉王用人不当,用人不当亦厉王之过失。故毛传总言为刺厉王。

  首章以桑为比,桑本茂密,荫蔽甚广,因摘采至尽而剥落稀疏。比喻百姓下民,受剥夺之深,不胜其苦,故诗人哀民困已深,呼天而诉曰:“瘼彼昊天,宁不我矜。”意谓:高明在上的苍天啊,怎么不给我百姓以怜悯呢!诗意严肃,为全诗之主旨。

  次章至第四章,述祸乱之本,乃是缘于征役不息,民无安居之所。“四牡骙骙,旟旐有翩”,谓下民已苦于征役,故见王室之车马旌旗,而痛心疾首曰:“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意思是说:乱子不平息国家就要灭亡,现 在民间黑发的丁壮已少,好比受了火灾很多人都成为灰烬了。国以民为本,民瘼深重,而国危矣。诗人对此情况,更大声疾呼云:“於乎有哀,国步斯频!”感叹国运危蹙,必无长久之理,必致蹈危亡之祸。三章感叹民穷财尽,而天不助我,人民无处可以安身,不知往何处为好,因而引起君子的深思。君子本无欲无求,扪心自问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但念及国家前途,不免发出谁实为此祸根,至今仍为民之病害的浩叹。四章感慨“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我生不辰”,谓生不逢时。诗人之言如此,可见内心殷忧之深。他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痛感人民想安居,而从西到东,没有能安居的处所。人民怀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都因征役不息不能免于祸乱。人民既受多种灾难的侵袭,更担心外患侵凌,御侮极为迫切。天怒民怨,而国王不恤民瘼,不思改变国家的政治,因此诗人忧心如捣,为盼国王一悟而不可得深怀忧愤。仅此四章,已可见暴政害民,深重到何等程度。

  五章至八章,是诗人申述为国之道,再进忠言。五章首二句“为谋为毖,乱况斯削”,是说谋虑周到,做事慎重,祸乱的情况就可以削减。继言“告尔忧恤,诲尔序爵”;是以老臣的口气,诫教国王:必须忧恤国事,慎于授官拜爵,选用贤能。解救国家之急难,有如解救炎热。解救炎热,要用凉水,好比解救国家危难,必须任用贤良。诗人用“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等语,谆谆告诫,陈述利害,可谓语重心长,譬喻也很确当。六章七章,从爱护人民的观点出发,表明百姓都很善良,他们勤于稼穑,以耕种养活“力民代食”的人(“力民代食”指官府役使人民劳动,取其收获养活自己)。因此官府要体恤民情,爱护人民,是为政的首要大事。六章“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是说国王为政,不得人心,人民就如向着逆风,感到窒息丧气。人民虽有进取之心,但征役过重,剥夺过多,他们必然会产生难于效力之感。七章叙天降灾害,祸乱频仍,执政者只知聚敛,没有顾念人民认真救灾。由于为政昏乱,所以人民倍感痛苦。在诗中,诗人用人民的口气,警示国王,一则曰:人怨则天怒,天降丧乱,将灭我所立之王;再则曰:降此蟊贼之虫,庄稼都受到虫害而失收,天灾正是天之惩戒。下曰“哀恫中国,具赘卒荒”,则是感念人民受灾痛苦,连缀的土地,都受灾荒芜,而执政者昏乱,没有领导人民合力救灾,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减轻灾难。

  诗的第八章再从用人的角度出发,言人君有顺理有不顺理,用人有当有不当。贤明的国君明于治道,顺情达理能认真考虑选用他的辅相。不顺理的君王,则与之相反自以为是,把小人当作善良,因此使得人民迷惑而致发狂。

  以上八章是诗的前半,也是诗的主体,总说国家产生祸乱的原因,是由于厉王好货暴政,不恤民瘼,不能用贤,不知纳谏,以致民怨沸腾,而诗人有“谁生厉阶,至今为梗”之悲慨。

  后八章责同僚之执政者,不以善道规范自己,缺乏远见,只知逢迎君王,加速了国家的危亡,更引起人民的怨恨。诗人感慨小人当权,也是厉王的过失,因而作成此诗,希望引起鉴戒。

  第九章以“瞻彼中林,甡甡其鹿”两句起兴。鹿之为物,性喜群居,相亲相善。今同僚朋友,反而相谮,不能以善道相助,是不如中林之鹿。故诗人感慨“上无明君,下有恶俗”(朱熹《诗集传》)而有“进退维谷”之叹。

  第十章、十一章,用对比手法,指责执政者缺乏远见,他们阿谀取容,自鸣得意,他们存有畏忌之心,能进言而不进言,反覆瞻顾,于是贤者避退,不肖者进,于是人民惨遭荼毒而造成变乱。诗人指出执政者倘为圣明之人,必能高瞻远瞩,明见百里,倘若执政者是愚人,他们目光短浅,倒行逆施,做了坏事,反而狂妄欣喜。这是祸乱之由。诗人又说:“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表明贤者不求名不争位,忍心之不肖者,则与之相反,多方钻营,唯名利是图;国事如斯而国王不察,亲小人,远贤人,于是百姓难忍荼毒,祸乱生矣。

  第十二章、十三章以“大风有隧”起兴,先言大风之行,必有其隧;君子与小人之行也是各有其道。大风行于空谷之中,君子所行的是善道,小人不顺于理,则行于污垢之中。次言大风之行,既有其隧;贪人之行,亦必败其类。征之事实,无有或爽。盖厉王此时,用贪人荣夷公为政,荣公好专利,厉王悦之。芮良夫谏不听,反遭忌恨。故诗中有“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之语。可知厉王对于阿谀奉承他的话语,就听得进,进行对答,而听到忠谏之言就不予理睬。不用善良的人,反以进献忠言的人为狂悖,国家不能不危亡。

  第十四章慨叹同僚朋友,专利敛财,虐民为政,不思翻然悔改,反而对尽忠的诗人进行威吓,所以诗人再作告诫。诗人说:“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意思是说:可叹你们这些同僚,我难道不知你们的所作所为?你们对国家有极大的危害,好比那些飞鸟,有时候也会被人捕获,国家动乱危亡,你们也不会有好的下场。诗人如此警诫,可渭声情俱历。可惜此辈小人,无动于衷,所以诗人在此章的结尾,以“既之阴女,反予来赫”作结,再次警告这些人说:我已熟悉你们的底细,你们对我也无所施其威吓了。

  在第十五章中,诗人继第九至十四章指责执政臣僚诸种劣迹之后,更缕陈人民之所以激成暴乱的原因,实为执政者之咎,执政者贪利敛财,推行暴政,导致民怨沸腾,民无安居之所,痛苦无处诉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怨恨官府,走邪僻之路。此章诗云:“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指出人民之所以失去是非准则,是因为官府执政者推行苛政违背道理。“民之回遹,职竞用力”。指出人民之所以走向邪僻,是由于官府执政者尚力而不尚德。不仅如此,诗中还指出,执政者做对人民不利的事,唯恐不得其胜(意谓极其残酷)。谴责极为严正。诗人忧国之热忱,同情人民之深切,于此可见。《诗集传》所称此人此辈,即指助厉王为虐之荣夷公等,小人当权,加速国家之危亡,诚足引为鉴诫。

  末章承前,言民之所以未得安定,是由于执政者以盗寇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掠夺,所以他们也不得不为盗为寇。上为盗寇之行,民心不能安定。诗人又以“凉曰不可,覆背善詈”两句,表示:我虽忠告你们,却又不被你们接受,反而在背后诅咒我。最后归结到作诗的缘由:“虽曰匪予,既作尔歌。”意谓:尽管你们诽谤我,我还是为你们作了这首歌,以促成你们的省悟。

  此诗既叹百姓之困穷,又伤国事之昏乱;既探祸乱之根,又言救乱之道;既叹生不逢时,又伤救世无力;既指斥国君之昏庸,又斥群僚不敢进言;既斥责小人乱国之行,又指斥王之不能用贤。诗中显示出一种沉郁和忧伤的情调。

  从诗的语言来看,全诗语言朴直而多变化,直陈己意,不事雕饰而寄意深长。其中许多用语,至今还被引用,还具有活力。如“瘼彼昊天,宁不我矜”,此呼天之词也。“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此忧时之词也。“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此愤世之词也。“谁能执热,逝不以濯”,此善譬之词也。“人亦有言,进退维谷”,此言处世之词也。古代语词,虽至西周,尚未发展到完美的程度,所以诗中多用通假字来满足表意的需要,有些词语,甚至解说纷纭,难有确意,但根据诗的主旨,仔细思考,还是可以顺理成章,得到合情合理的解说的,因为文字本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高度的操纵文字能力。

  从表现手法来看,这首长诗,运用了比喻、反诘、衬托、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682-693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98-603

sāngróu

míng xiānqín 

sāngróu xiàhóuxún luōcǎiliú xiàmín tiǎnxīnyōu chuànghuǎngchén zhuōhàotiān nìngguān 

kuíkuí zhàoyǒupiān luànshēng guómǐn mínyǒu huòjìn yǒuāi guópín 

guómiè tiānjiāng suǒzhǐníng yúnwǎng jūnshíwéi bǐngxīnjìng shuíshēngjiē zhìjīnwéigěng 

yōuxīnyīnyīn niàn shēngchén féngtiāndàn 西dōng suǒdìngchǔ duōgòumín kǒng 

wéimóuwéi luànkuàngxuē gàoěryōu huìěrjué shuínéngzhí shìzhuó nèngshū zài 

fēng kǒngzhīài mínyǒuxīn píngyúndài hàoshìjià míndàishí jiàwéibǎo dàishíwéihào 

tiānjiàngsāngluàn mièwáng jiàngmáozéi jiàyǎng āitōngzhōngguó zhuìhuāng yǒu niànqióngcāng 

wéihuìjūn mínrénsuǒzhān bǐngxīnxuānyóu kǎoshènxiàng wéishùn zāng yǒufèicháng mínkuáng 

zhānzhōnglín shēnshēn鹿 péngyǒujiàn  rényǒuyán jìntuì退wéi 

wéishèngrén zhānyánbǎi wéirén kuáng fěiyánnéng wèi 

wéiliángrén qiú wéirěnxīn shìshì mínzhītānluàn nìngwéi 

fēngyǒusuì yǒukōng wéiliángrén zuòwéishì wéishùn zhēngzhōnggòu 

fēngyǒusuì tānrénbàilèi tīngyánduì sòngyánzuì fěiyòngliáng bèi 

jiēěrpéngyǒu zhīérzuò fēichóng shíhuò zhīān fǎnlái 

mínzhīwǎng zhíliàngshànbèi wéimín yún mínzhīhuí zhíjìngyòng 

mínzhīwèi zhídàowéikòu liàngyuē bèishàn suīyuēfěi zuòěr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送客南昌尉¹,离亭²西³(hòu)春。
译文:送别客人南昌县尉,路旁驿亭拜别贵宾时,正是春天。
注释:¹南昌尉:即南昌县尉。南昌:今江西南昌市,古曾设南昌县。²离亭:路旁驿亭。³西: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译文:美丽野花尽收眼底,林中鸟鸣犹感清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别酒青门¹路,归轩²白马津(jīn)³
译文:告别县城踏上回乡路,归车走向白马津。
注释:¹青门:泛指城门。²轩:车的通称。³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译文: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如同邻居。

sòngwéichéngshào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sòngnánchāngwèi tíng西hòuchūn 
huākànjìn línniǎotīngyóuxīn 
biéjiǔqīngmén guīxuānbáijīn 
xiāngzhīyuǎnjìn wànshàngwéil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