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奇花未吐,离离瑶草偏幽。蓬山元是不知秋。却笑人间春瘦。
潇酒寒犀尘尾,玲珑润玉搔头。半窗晴日水痕收。不怕杜鹃啼后。
落落奇花未吐,离离瑶草偏幽。蓬山元是不知秋。却笑人间春瘦。
潇酒寒犀尘尾,玲珑润玉搔头。半窗晴日水痕收。不怕杜鹃啼后。
张炎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3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南山¹之下,汧(qiān)²之间,想见开元天宝³年。
译文:南山之下,汧水渭水之间,我可以想象出开元天宝那些年。
注释:韩干:大梁人,官太府寺丞。善画人物,尤工鞍马。初师曹霸。天宝中召入供奉,悉图宫中名马。¹南山:指秦岭,在陕西陇县南。²汧渭:汧水及渭水,均在陕西。³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八坊¹分屯(tún)(ài)秦川²,四十天匹³如云烟。
译文:朝廷建立八坊养马,连秦川都觉得太狭隘,四十万匹骏马奔驰,似阵阵云烟。
注释:¹八坊:唐时置八坊于岐、豳、泾、宁间,管理马匹,地广千里。²秦川:指陕西、甘肃东部一带。³四十天匹:开元时令王毛仲管马政,至十三年,马有四十三天。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zhuī)(pī)(yīn)(luò)(lí)(liú)(yuán),白鱼赤兔骍(xīng)(huáng)(hàn)¹
译文:马儿毛色各异,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注释:¹“骓”二句:指形形色色的马。骓,毛色苍白相杂的马。駓,毛色黄白相杂的马。骃,浅黑间白的马。骆,黑鬣的白马。骊,纯黑的马。骝,黑鬣的红马。騵,白腹的红马。白鱼,两目似鱼目的马。赤兔,红马。骍,红黄色的马。騜,毛色黄白相杂的马。鶾,长毛马。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龙颅(lú)凤颈狞且妍,奇姿¹逸态隐驽(nú)³
译文:头似龙,颈似凤,有狞恶有俊妍。奇姿逸态,令人叹为观止,也有些劣性马,跳踉嘶叫,混杂其间。
注释:¹奇姿:特殊的姿态;上面所说的“狞”,其实就是奇姿。²逸态:秉性纯良。³弩顽:难以驯服、质地不好的劣等马。隐:隐藏,夹在中间。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碧眼胡儿¹手足鲜²,岁时翦(jiǎn)³供帝闲
译文:绿眼睛的胡人以善养马出名,每年剪毛刷马,精心挑选,供给天子的御马监。
注释:¹碧眼胡儿:谓牧马人,据诗,知唐时牧马人多为长着碧蓝眼睛的少数民族的人。胡儿,西域少数民族。²鲜:鲜明,此处意为灵活。³剪刷:剪毛和洗刷,此乃牧马人分内的事。⁴帝闲:内廷的马厩。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zhè)¹临池²侍三千³,红妆照日光流渊。
译文:天子临池观马,左右侍从美女三千,红妆在日光的照耀下分外光鲜。
注释:¹柘袍:黄袍。此代指皇帝。²临池:谓临池学习书法。池,砚池。³三千:谓宫女之多。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楼下玉螭(chī)¹吐清寒,往来蹙(cù)²生飞湍(tuān)
译文:楼下的玉螭口中吐出不绝的寒水,马群在水波中奔跑溅起水花似箭。
注释:¹螭:传说中无角的龙。古代常雕刻其形作为器物装饰。此指池边吐水的螭首。²蹙踏:踢,踏。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众工¹(shì)²笔和朱铅³,先生曹霸弟子韩。
译文:画工们把笔舐满了颜料临摹,曹霸和弟子韩干的画技压倒群贤。
注释:¹众工:众画工。²舐:以舌取食或舔物,这里是说用手舔笔。³朱铅:指绘画的颜料。⁴曹霸:唐著名画家,魏曹髦之后。天宝末曾奉诏画御马及功臣,官至左武卫将军。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jiù)马多肉尻(kāo)(huí)圆,肉中画骨夸尤难¹
译文:内厩的马多肉臀部肥圆,能在画肉时画出骨相,真是难上加难。
注释:¹“厩马”二句:说内厩马肥胖,难以画出骨相。尻脽,臀部。韩干画马善于表现骨相,故云。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金羁(jī)¹玉勒²绣罗鞍(ān),鞭(biān)(chuí)³刻烙(lào)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译文:马匹戴着黄金羁白玉勒,马鞍子是罗绫绣成,它们遭到鞭打火烙已伤天全,怎比得韩干画上的马,神骏天然。
注释:¹羁:马笼头。²勒:马络头。³鞭箠:用马鞭子鞭打。箠,马鞭。⁴烙:灼,烧。⁵伤:伤害。⁶天全:不遭受任何伤害的自然状态,即本性。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平沙¹细草荒芊(qiān)²,惊鸿³脱兔争后先。
译文:你看,一望无际的平沙上,细草蒙蒙似绵,马儿轻逸快捷,恐后争先。
注释:¹平沙:广漠的沙源,此谓草原。²荒芊绵:草原上的荒草,长得很茂盛,绵延不断。芊,茂盛。³惊鸿: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鸿受惊就飞得快。⁴脱兔:逃跑的兔子。比喻行动非常迅速。脱,逃脱。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王良¹挟策²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yuán)³
译文:这些马真该让王良挟着鞭子赶上青天,为什么要俯首拉车,留在人间?
注释:¹王良:《苏轼诗集》引宋人注:“王良,赵简子时御者。”《淮南子·览冥训》说王良善御马。后引申为星名。《晋书·天文志》:“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挟策飞上天”出于此。²策:马鞭。³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据《苏轼诗集》宋人注引《晋书》:“蔡漠戏王导,短辕犊车。”

  题画马的诗,自从杜甫写了《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等名作后,数百年间,几成绝响,到了苏轼,才继武杜甫,作了此诗及《韩干马十四匹》等优秀作品。

  苏轼这首古风,题的是《牧马图》,起首便擒题,从韩干所处的时代及地点写起,说见了这幅图,仿佛见到了关中南山下、汧渭二水间开元、天宝年间养马的盛况。诗没有直接从图入手,故意示以迂回,便给人以突如其来的感觉。词句又有意长短参差,中间以排比,跳荡突兀。清方东树感叹说“如生龙活虎”,纪昀对这句式也很赞赏,说:“若第二句去一‘之’字作一句,神味便减。”古人论诗,认为贵在工于发端,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起手贵突兀。”并举王维“风劲角弓鸣”,杜甫“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参“送客飞鸟外”等篇,认为“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苏轼这首诗的开端也是如此,明明是题画,却对画不着一字,旁出奇兵,令人瞠目,为下吟咏铺设了广阔的余地。

  由时间、地点,诗接着咏马,仍不写画而述实事。诗写道,唐玄宗时,设置八坊,养有四十万匹马,各种毛色的马都很齐全,而皇帝御厩中的马,气概更是不凡。从“八坊分屯”句至“往来蹙踏”句十二句,诗用绚丽的词藻,铺排马的神态毛色,使人应接不暇。在形容时又各有侧重,二句写颜色,二句写神态,二句写牧马人应题;余下数句,又旁及宫廷盛况,带写到马,才思横溢,喷薄而出。在句格上富有变化,写毛色的句子,《御选唐宋诗醇》指出是本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诗“鸦鸱雕鹰雉鹄”句,清王士禛又提出是学《急就篇》句法,“由其气大,故不见其累重之迹”。这首诗全篇学杜甫,插入这两句学韩愈的诗,便在雄浑肆荡中带有了奇崛生新、硬语盘空之态。

  诗写到这里,已经神旺气足,把唐玄宗时有关养马的事作了详尽的介绍,以下才开始入题,但仍用“众工舐笔和朱铅”作衬,引入绘画;接句写到了韩干,但前四字“先生曹霸”还是衬,真正入题只有“弟子韩”三字而已。能在大段描写后入题,已打破了题画诗的常规;入题后仍然不急于着题,更属不易。出人意料的是,诗在匆匆轻点题后,忽然又远荡开去,转写画马之难。诗说天子马厩中的马肥而多肉,不易表现骨相,韩干却能“肉中画骨”,更见工力。同时,又用厩马装饰华美、加鞍着辔、烙上火印,失却马的神韵作反衬,正式赞叹韩干所画“近自然”,笔力奇横。诗中真正花在写画上的只有这几句,因为衬跌得很足,所以表现得十分饱满,回观前面大段描写,又似乎句句写的是画面。因此,下文便立即进入收煞。收煞时,诗仍不肯平平,又别出一意,说画中马的神骏,应当与天马相并共提。这样一结,陡起波澜,被纪昀赞为:“到末又拖一意,变化不测。”诗的结句,又是苏轼借马陈述胸中的抱负,抒发不平。“不合作诗云‘王良挟矢飞上天,何必俯首求短辕’,意以骐骥自比,讥讽执政大臣无能尽我之才,如王良之能驭者,何必折节干求进用也”(《乌台诗案》)。这意思,也与苏轼在同年所作《韩干马十四匹》诗的结句“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相同。

  苏诗多奇句奇篇,这首诗尤为突出。诗是题画,但全诗真正涉及画的只有数句,所以纪昀说:“章法奇绝。”这批语正点出了苏诗恣肆不常的本色。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2-93
2、 马亮.苏轼作品鉴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85-87
3、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83-86

shūhángàn--shì

nánshānzhīxiàqiānwèizhījiānxiǎngjiànkāiyuántiānbǎonián

fāngfēntúnàiqínchuānshíwànyúnyān

zhuīyīnluòliúyuánbáichìxīnghuánghàn

lóngfèngjǐngníngqiěyán姿tàiyǐnwán

yǎnérshǒuxiānsuìshíjiǎnshuāgōngxián

zhèpáolínchíshìsānqiānhóngzhuāngzhàoguāngliúyuān

lóuxiàchīqīnghánwǎngláishēngfēituān

zhònggōngshìzhūqiānxiānshēngcáozihán

jiùduōròukāoshuíyuánròuzhōnghuàkuāyóunán

jīnlēixiùluóānbiānchuílàoshāngtiānquánjìnrán

píngshācǎohuāngqiānmiánjīng鸿hóngtuōzhēnghòuxiān

wángliángxiéfēishàngtiānshǒuduǎnyuán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¹酒渭城²边,垆(lú)³耐醉眠。
译文:渭城边上我们纵酒言别,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
注释:¹斗:计容积的量器,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里形容饮酒之多。²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³垆头:酒坊,酒家。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译文:满树的梨花就像积雪那样洁白,千万条的杨树叶恰似那缕缕青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译文:惜别间我们饮尽了壶中的美酒。临分别时,送上策马的长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译文:盼望着你到达颍上,那时候新月也应该变圆了。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溶情于酒,又寄情于景。雪、杨叶、马鞭、壶醑和新月,这些都是送别的意像。雪花是寒冷的,冬天才有;梨花是温暖的,春天才有。作者用雪来比喻梨花,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体现对友人豪迈豁达的祝愿。

  首联“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描写的是送别的地点以及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诗人以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兴,宕开一笔,铺陈叙述。李白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喝得是酩酊大醉,这是李白对朋友的不舍,也是李白个性的写照。

  酒是李白诗文的一大母题,诗人感情或是因酒而生或是借酒浇愁,酒早已成为了李白诗的象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或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甚至有直接以酒肆之名为诗题的《金陵酒肆留别》,“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酒的意象在李白诗中大量出现。

  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梨花喻雪,在古代诗文中多有出现,同样出名的还有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颔联对仗工整,使诗文具有形式、音韵之美。而“梨花”、“杨叶”的意象又具有唐诗典型的形象美的特点,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芽迎风摇曳。然而这美好的春景中却蕴藏着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乐景衬哀情”,美好的春日风光却无人陪伴自己欣赏。

  此外“杨叶”即柳叶,“柳”“留”谐音,古人折柳相送的传统由来已久,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李白送别诗歌与众不同,往往能够将分别之情写成普遍化的集体感受。在这首《送别》中,没有提到送别的友人到底是谁,却把自己的深情厚谊寄托在“梨花”“杨叶”这些意象中,使读者产生共鸣。

  颈联“惜别倾壶醑,临分增马鞭”这句是全诗的点题之句,诗文明确地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送别友人。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诗人“倾壶”一饮,这是男人之间的送别方式,没有温婉的语言,也没有依依惜别的柔情,只是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寄于酒中,一饮而尽。待到真的要分别之时,“马上赠鞭”,以示纪念。同样也是男人的赠别,尽管舍不得却故作豪迈。

  尾联“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目送友人“颍上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这在李白诗文中同样很常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写目的地之景而浮想联翩,因景生情,因景结情,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吧,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的寄托。无论何时何地的人们在送别之时,都会产生“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挥手再三别,临歧空断肠”的共鸣。我想,诗人也会担忧友人旅途的劳顿吧!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五千年的积淀,一言概括则为“雅”。无论是送别,还是思念,古人都将自己的浓情蜜意寄于诗文中。古典诗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送别诗在这颗颗明珠上闪烁着一缕缕的光芒。在交通发达、通讯便捷的今天,没有“劳劳亭、长亭”这些专门为送别而建造的场所,离别之情已显弥足珍贵,不用鸿雁传书,也没有古人的离愁别恨。我们也许只有从古诗词中才能感受到离别的伤感了吧!

  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sòngyáng

bái(shuōcénshēn) tángdài 

dǒujiǔwèichéngbiān tóunàizuìmián 
huāqiānshùxuě yángwàntiáoyān 
biétiānjiǔ línzèngbiān 
kànjūnyǐngshàng xīnyuèdàojiāyuán 
梅从山上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梅从山上过溪来,近爱清溪¹远爱梅。
译文:山上盛开的梅花的香味穿过小溪畔,从近处来说我偏爱淙淙的清溪,从远处说我最爱那清幽的梅花。
注释:¹清溪:清澈干净的溪水。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译文: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我,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我。

nánnòngshuǐhuíwàngshānyuánméihuā

yángwàn sòngdài 

méicóngshānshàngguòlái jìnàiqīngyuǎnàiméi 
shuǐshēngshēngliúzhù méihuāduǒduǒhuànrénhuí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宠佳丽。算九衢(qú)¹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é)²,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译文:我宠爱的一位佳丽,算来全汴京城的红粉美人都很难比得上她。她天生拥有娇嫩的脸庞和修长的蛾眉,不用涂抹腮红描画眉毛。她的眼睛宛如蕴含着盈盈秋水。她的姿态娇纵而优雅,还没说话就先表现出了娇媚的模样。每次相见,花前月下,自然是浓情蜜意。
注释:¹九衢:指汴京城。²修蛾:细长的眉毛。
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余,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chóu)(móu)¹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²相倚。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³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译文:在幽深的室内,枕着绣着凤凰的枕头,盖着绣着鸳鸯的被子,我们情意绵绵。身体相互倚靠。欢爱之后困得厉害,芙蓉帐里温暖宜人,自有一番挑逗人的情味。这样风流的事情,才子佳人难得能够相遇。更何况,我们已经剪掉头发并宣誓永不分离。还是一起共同快乐地度过平生,不要轻易分开。
注释:¹绸缪:缠绵的样子,绵绵。²琼枝玉树:指身体。³恼人:挑逗人。⁴双美:才子佳人。⁵连理: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

wèichíbēishuāngdiào--liǔyǒng

chǒngjiāsuànjiǔhóngfěnjiēnántiānránnènliǎnxiūéjiǎshīzhūmiáocuìyíngyíngqiūshuǐtàixiānjiāomèiměixiāngféngyuèhuācháoyǒuliáncáishēnchóumóufèngzhěnyuānbèishēnshēnchùqióngzhīshùxiāngkùnhuānróngzhàngnuǎnbiéshìnǎorénqíngwèifēngliúshìnánféngshuāngměikuàngduànxiāngyúnwèiméngshìqiěxiāngjiānggòngpíngshēngwèikěnqīngfēnlián

特统精兵御上游,笳吹先遁惊若鸥。
特统精兵御上游,笳(jiā)¹吹先遁(dùn)惊若鸥²
注释:¹笳:胡笳,这里指元军的号角。²惊若鸥:形容畏敌的宋军。
扬州空把残旗耀,赢得舟中骂不休。
扬州空把残旗耀,赢得¹舟中骂不休。
注释:¹赢得:落得、剩得。

  该诗写诗人登上军事要地丁家洲追思往昔,刻写奸臣无能误国,抒发了山河家国的情怀。

  诗歌说,当年太师贾似道统领十余万人马,抵抗南侵的元军,煞有介事,而人们似乎也天真地抱持以强烈的希望。然而,惊若沙鸥、畏敌如虎的宋军,一听到元军吹起的号角,即已溃不成军,一溃再溃,直到扬州登岸。可是事情并没有完,贾似道仍然故技重施,摇旗呐喊,招集残兵。此情此景,还有多少人相信贪生怕死的奸臣还能拯家救国的道理,但见江船里,士兵的咒骂声连成一片。到处弥漫着逃跑、退缩、内讧与败亡的气息。结果一次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却滑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于是诗歌讥刺与冷嘲的意味,便流溢而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