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帝南巡后,殷宗谅闇中。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
虞帝南巡后,殷宗谅闇中。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
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zōnghuángwǎnshǒuèr--bái

nánxúnhòuyīnzōngliàngànzhōngchūzhùdǐngwàngxiāngōng

xiǎoluòdānglíngyuèqiūshēngmǎnpèifēngqiánxīngchéngzuò使shǐběichénkōng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
西门秦氏女,秀色¹如琼花²
译文:西门有秦氏之女,名女休,其色美如琼花。
注释:¹秀色:秀美的容色。²琼花: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宋淳熙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当年隋炀帝开运河游扬州就是为了欣赏琼花。
手挥白杨刀,清昼杀雠家。
手挥白杨刀¹,清昼²杀雠(chóu)家。
译文:她为了祖宗亲之仇,手持白杨刀,大白天前去刺杀仇家。
注释:¹白杨刀:也称白阳刀,白羊子刀,古之名刀。刀,一作“刃”。²清昼:白天。
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
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xiá)¹
译文:她衣桩上洒满了仇人的鲜白,赢得了为亲人报仇的好名声。
注释:¹“英声”句:谓美好的名声传播遥远。英声,美好的名声。声,一作“气”。凌,升腾。紫霞,紫色的云霞。这里借指远处。
直上西山去,关吏相邀遮。
直上西山去,关吏(lì)相邀遮¹
译文:杀人之后,她逃至西山,被关吏所擒获。
注释:¹邀遮:拦挡,阻截。
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
婿(xù)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¹
译文:她的夫婿是燕国王,今日她却被诏拿入狱。
注释:¹“身被”句:身受诏令关押。诏狱,奉诏令关押犯人的监狱。
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犯刑若履(lǚ)虎,不畏落爪牙¹
译文:虽然她明知犯刑如履虎尾,可是她却丝毫也不畏惧。
注释:¹“犯刑”二句:谓身犯刑律,就像践踏老虎尾巴,不怕落入老虎的爪牙。履虎:踩着了老虎尾巴,喻遇到了危险。
素颈未及断,摧眉伏泥沙。
素颈未及断,摧眉¹伏泥沙。
译文:正当她低眉伏于泥沙之上,行将就刑之时。
注释:¹摧眉:即低眉,低头。
金鸡忽放赦,大辟得宽赊。
金鸡忽放赦¹,大辟²得宽赊(shē)
译文:忽传来金鸡放赦的消息,赦免了她的死罪。
注释:¹放赦:释放赦免。²大辟:死刑。宽赊,宽大赦免。
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
何惭聂政姊¹,万古共惊嗟(jiē)²
译文:她比古代的侠义之女聂政姊毫不逊色,她的事迹受到后人的热烈颂扬。
注释:¹聂政姊:刺客聂政之姊。²惊嗟:犹惊叹。

  此诗是拟左延年之同名诗作,写秦氏女报仇杀仇家的侠肝义胆。左延年原诗风格朴质,形式自由,多五言,也夹杂着三言、四言、六言、七言句,富有汉代民歌的特色。李白的这首拟作把它改成了工整的五言诗,不仅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及其精华部分,字数也压缩了一多半,更显得诗意盎然,而且人物的刻画鲜明细致,形象突出,确是以古为新的佳作。

  诗的开始两句简括地介绍主人公:“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它从左延年诗“始出上西门,遥望秦氏庐。秦氏有好女,自名为女休”化来,首先指出秦氏女的住地,第二句“秀色如琼花”是左诗所没有的,他只说“秦氏有好女”比较笼统,此处增添了这一句,便突出了她如花似玉般的形象,“如琼花”的比喻启人联想,给人以娇美动人的实感,言外还暗示出这样“如琼花”的弱女子为报父仇白昼杀人真是出人意表。

  接下去转入凝练简洁地复述故事:“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因为秦女休“杀仇家”的原因等等在左延年、傅玄的诗中介绍较详,此篇既是拟作就可以省略了。傅诗对她杀人报仇的原因表述得很清楚:“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仇人暴且强”明确说明:秦女的所作所为是正义的,不畏强暴是勇敢的。她不是无谓的杀人,而是由于对方“强且暴”,枉法肆虐,加之“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在这种形势下,她只好挺身而出了。

  五、六两句虚实结合,先刻画人物,然后以深挚赞叹的口吻把主人公“英声凌紫霞”的鲜明形象送到读者面前——“罗袖洒赤血”,平平五字,给人的印象极深。“罗袖”,点明妇女身份,一般来讲,她是与杀人溅血无缘的,可此时却出现了“洒赤血”的非常情况,则其人面对强暴,敢作敢为的“英气”就可以想见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叙述秦女报仇以后直上西山为关吏阻拦,她自言为“燕王妇”,而且表示甘愿领罪,就是被加以“诏狱囚”的罪名也是“不畏落爪牙”的。这些绘影绘声的描叙,既增强了诗的故事性而且可以进一步突现人物坚强英烈的性格。“婿为燕国王”左延年诗作“平生为燕王妇”,都是民歌常用的夸张写法,它联想了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自夸夫婿的一段,在平实的叙述中强化了戏剧性,使诗平添了起伏跌宕之姿。

  以下四句交待秦女即将受刑,忽然传下赦书,绝处逢生,人心大快。左延年诗对此有细致的描写:“女休凄凄曳梏前。两徒夹我持刀,刀五尺余。刀未下,朣胧击鼓赦书下。”这里写了她上刑场前身带刑具(“曳梏”即脚镣)凄苦情态,乃至两个刽子手手持“五尺刀”即将行刑,在“刀未下”的紧急时刻,忽然传来放赦时的打鼓声。两相比照,互相补充,可以使诗意更为明晰。

  末二句用聂政姊来比秦女休,披露全诗主旨。诗人以强烈的感情肯定歌颂主人公“万古共惊嗟”,表现了李白素重豪侠的英勇及妇女对理想追求的愿望,加之诗的前后呼应,叙事具体,气势充沛,一气贯注,虽是拟作,却足以见出作者独具的思想特色及艺术成就。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长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70-172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江水澄(chéng)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chōu)¹玉筝²?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译文:江水清澈江月空明,江上是谁在弹拨玉筝?隔着江水一边流泪一边倾听,望着这漫漫江水长叹一声。
注释:越调:宫调名。凭阑人:曲牌名。江夜:曲题。¹搊:拨动,弹拨。²玉筝:对古筝的美称。筝是一种弹拨乐器。

  这是一首描写月夜于江上听筝的小令。此曲首句从清夜入手,描摹月夜江景,为下文写情蓄势;次句写筝声打破江夜的寂静;三句转写闻筝人的神态;末句写出听筝的反应。全曲构出一幅历历分明的江夜风情画,将写景记事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文句虽短,艺术价值却很高。

  此曲第一句先写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灵明净,显示出澄澈宁谧的气氛。第二句写筝的声音。在月色中,不知是谁弹起玉筝,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秘幽婉的韵味。第三句则从听筝人的神态,以背面敷粉的艺术手法,烘托筝声所表达的哀伤感情。第四句写江涛澒洞,它像是被筝声勾起的深沉的叹息。这样的写法,又把感伤之情推进一步。

  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与白居易那首六百余言的著名长诗《琵琶行》有相似之处。同是江天月夜,同是不期而闻哀怨的音乐弹奏,这支《凭阑人》几乎可说是浓缩的《琵琶行》。只是白诗详尽地介绍了演奏的过程,弹者的身份、经历,以及听者哀怨的缘故,而小令限于容量,这一切都付阙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悬念,令人遐想。筝声无端而至,哀怨无端而生,倏然以来,戛然以止,造成了全曲清凄超妙的风神。

  在技巧形式上,此篇属散曲巧体之一的“嵌字体”,各句都嵌有一至二处“江”字。“嵌字体”在诗歌中已有先例,如陶渊明的《止酒》诗,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止”字。散曲“嵌字体”的最早作品,则是元好问的《喜春来·春宴》:“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此篇同嵌的“江”字,建立了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全曲出现的“江水”、“江月”、“江上”、“隔江”、“满江”的重复不仅多方位地充实了“江夜”的题意,而且表现了一唱三叹的风韵。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80
2、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10-112

yuèdiàopínglánrénjiāngjiāngshuǐchéng--zhāngjiǔ

jiāngshuǐchéngchéngjiāngyuèmíngjiāngshàngrénchōuzhēngjiānglèitīngmǎnjiāngzhǎngtànshēng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生死悠悠¹尔,一气²聚散之。
译文:生死之间不悠远,全凭一气聚或散。
注释:¹悠悠:即长久、遥远,还有悠闲之意。这里形容人的生死永别,表现了作者的自然主义生死观。²气:元气,指人体的本原。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¹来纷喜怒,奄忽²已复辞³
译文:偶然也有喜和怒,转眼匆匆离人间。
注释:¹偶:偶尔或偶然。²奄忽:指时间非常快速。³辞:指辞世,即死亡。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为役来¹贱辱?为贵非神奇。
译文:为奴谁说天生贱?富贵并非神差遣。
注释:¹来:谁。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蚩。
一朝纩(kuàng)¹定,枯朽无妍(yán)(chī)²
译文:一朝气短呼吸停,枯尸朽骨美丑莫辨。
注释:¹纩息:就是用绵丝置于垂死者的鼻孔边,测试其是否绝气。纩:指绵絮。²妍媸:相貌美丽与相貌丑陋。
生平勤皂枥,锉秣不告疲。
生平勤皂枥(lì)¹,锉(cuò)(mò)²不告疲。
译文:终生勤劳来养马,铡草喂食无空闲。
注释:¹皂枥:皂是指差役,枥指马槽。²锉秣:为牲口铡草料。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既死给槥(huì)(dú)¹,葬之东山基。
译文:死后仅得小棺材,葬在城东的山下边。
注释:¹槥椟:即像匣子一样小的薄皮棺材。槥:粗陋的小棺材。椟:匣子。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奈何值崩湍¹,荡析临路垂²
译文:无奈降雨山崩塌,坟墓冲垮路人怜。
注释:¹崩湍:就是能冲垮山坡的激流。崩:指山倒塌。湍:指激流。²荡析临路垂:指坟墓被冲垮后,尸骨暴露在路旁。
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xiāo)¹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译文:白骨森森全暴露,骨架散乱收拾难。
注释:¹髐然:白骨森森的样子。髐:指骷髅。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从者幸告余,眷(juàn)¹之涓²然悲。
译文:幸亏随从来相告,亲睹惨景我泪涟涟。
注释:¹眷:回头看。²涓:细小的水流,这里指作者的眼泪。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猫虎获迎祭¹,犬马有盖帷。
译文:古人的猫虎受祭拜,狗死马葬盖帷幔。
注释:¹猫虎获迎祭:据《礼记》记载:“古之君子,使之必报。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
伫立唁(yàn)¹尔魂,岂复识此为?
译文:默立吊唁你孤魂,谁能再知我所干?
注释:¹唁:意为吊丧,安慰死者在天之灵。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běn)¹(chá)²载埋瘗(yì)³,沟渎护其危。
译文:竹筐装载铲土埋,开沟护坡把水防。
注释:¹畚:古代用蒲草编织的盛土工具,后改为竹编。²锸:即铁锹。³瘗:埋葬,此处作名词用,指埋葬品。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译文:只求我的良心安,不为你感恩在九泉。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掩骼¹著春令²,兹焉值其时。
译文:孟春时节重埋骨,永州地方风俗传。
注释:¹掩骼:“掩骼埋胔”。²著春令:意为正值孟春之月的时候,合乎习俗。春令:即孟春之月。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及物¹非吾事²,聊且顾尔私。
译文:福泽万民非我辈,略报你劳苦在生前。
注释:¹及物:指对天下人民的关爱。²非吾事:一作“非吾辈”,意为像诗人这样无职无权的人是做不到的。

  这首诗记录了掩埋役夫张进骸骨的始末,简要地勾画了役夫张进生前的坦直性格和勤劳品格,表白了诗人掩埋张进骸骨的动机与情感。诗的语言朴实亲切,似乎是在跟活着的张进叙谈家常。但是,在这种质朴亲切的叙谈中,却跳跃着诗人对劳动大众充满关怀和同情、对自己遭受排挤而治国济世之志不可伸的愤世不平的一颗心。正如诗中所说,他写此诗的动机,既不是因为做了一件极小的善事而宣传自己的善行,也不是为了让张进在九泉之下感恩戴德,图个什么好的因果报应,而是为了“我心得所安”和“顾尔私”。

  诚然,对于诗人这样一位具有知识良心和政治良心的官员来说,顾全私人交情和力所能及地为仆役人员办点好事,这是他做官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但这并非诗人写作此诗的真正意图,其真正意图是为了表达他“及物”的远大志向。一方面,他认为“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人生本来就没有贵贱之分。所以,以“捕蛇者”为代表的社会劳动大众和以张进为典型的生前死后无人扶助与殓葬的穷困孤寡者,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平等相待和扶助,让他们生有所养,死有所安。但另一方面,当时官府税赋沉重,人民不得聊生,十室九亡。如“捕蛇者”一家三代死于毒蛇之口数人,仍宁可续其捕蛇之役而不愿复其税赋。另外,当时官府的办事作风,如《黄溪祈雨》诗记载,则以敬鬼神为事,虚耗官银不办实事,人民得不到实际的好处。对此,诗人身在官场,却无实职实权去改变现状,还不得不经常陪同当权官员去干些违心之事。因此,他实在按捺不住愤懑之情而借孔子之言,表明自己是在“笃行”,倡“亲民”之说。

  听其言,观其行,然后知其志。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及物非吾辈,聊且顾尔私”,而其真正的写作动机则是为了表达他的“及物”(治国平天下)的愿望。诗人“及物”的愿望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齐欢颜”的愿望完全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柳子比较含蓄,杜甫比较激扬。所以,读柳子诗文,只要能够细心体会,时时处处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那颗爱民报国的火热之心的律动。

炉峰绝顶,复岫回峦,斗耸相乱。千丈岩陬牙横梧,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足震慑不得前。王文成少年曾趵而过,人服其胆。余叔尔蕴以毡裹体,缒而下。余挟二樵子,从壑底搲而上,可谓痴绝。
炉峰绝顶,复岫(xiù)回峦¹,斗耸²相乱。千丈岩陬(zōu)³横梧,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足震慑(shè)不得前。王文成少年曾趵(bào)而过,人服其胆。余叔尔蕴(yùn)以毡(zhān)裹体,缒(zhuì)而下。余挟二樵(qiáo)子,从壑(hè)底搲(wā)而上,可谓痴绝。
译文:在香炉峰的山巅,山峰蜿蜒起伏,岩石崎岖交错,两块不接的石头之间距离有一丈多,俯身往下看,绝壁陡峭,让人望而却步。年少时,王守仁曾勇敢地跳过这段距离,让人佩服他的胆量。而我叔叔张尔蕴则裹着毡子,身上系着绳子放下去,我和两个樵夫只好从谷底攀援而上找他,这种方法可俯说是非常愚笨了。
注释:¹复岫回峦:犹重山叠嶂。²斗耸:陡峭高耸。³陬牙:山崖突出处。陬,角落。⁴王文成: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绍兴余姚人,明中叶名臣,心学大师,卒谥文成。⁵趵:跳跃。⁶尔蕴:张烨芳,字尔蕴,号七磐,张岱从叔。性豪奢,广交游,筑室炉峰,日游城市,夜必往山宿。⁷缒:悬绳而下。⁸搲:牵挽。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且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坐金简石上。是日,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嘄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䩺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
丁卯(mǎo)¹四月,余读书天瓦庵(ān)²,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³之,俟(sì)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且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mì)(tún)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jù)坐金简石上。是日,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嘄(jiào)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liǎo)(wēng)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yè)下之。
译文:天启七年四月,我在天瓦庵读书,午后同三位朋友登上绝顶看落日。其中一位朋友说:“我们稍等一下,等月亮出来再走,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纵然遇到老虎,也是命中注定了。况且虎亦有虎道,夜晚才会下山寻找猪狗作为食物,它难道也会上山看月亮吗?”这话讲得也有道理。于是我们四人盘坐在石头上。当晚正是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日落月升,月光之下山中草木熠熠发光,让人心胆生寒。皎洁的月光照亮道路,我们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下山。没走几步,半山腰便传来喊叫声,原来是我家老仆同七八个山僧拿着火燎、短刀、木棍来找我,担心我们这些人遇到老虎或者迷路了,就沿途叫喊着。我边回应他边奔跑过去找他,并相互搀扶着下山。
注释:¹丁卯:天启七年(年)。²天瓦庵:即天瓦山房,在香炉峰附近。³需:等待。⁴渠:他。⁵金简石:相传香炉峰旁宛委山上有盘石,石上有金简青玉古字。后世据传说指为金简石。⁶政:通“正”。⁷嘄:呼叫。⁸苍头:仆人。⁹䩺:刀鞘。
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琇惊骇,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liǎo)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¹,不知出何地?”吾辈匿(nì)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xiè)²,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琇(xiù)惊骇(hài),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fù)献太守,亦幸矣。
译文:第二天,山后有人传言:“昨晚更定时分,有几十个火把,一百多名大盗,经过张公岭,不知从哪里来的?”我们都偷笑不说话。谢灵运曾经带着几百人在靠近陆地的海湾边开山,太守王琇俯为是山贼,心神不宁,直到知道是谢灵运才平静下来。我们当夜没有被误当山贼绑着献给太守,也是庆幸不已。
注释:¹张公岭:又称阳和岭,在绍兴市南五里。²澥:渤澥,大海。

fēngyuè

zhāngdài míngdài 

    fēngjuédǐng xiùhuíluán dòusǒngxiāngluàn qiānzhàngyánzōuhéng liǎngshíxiāngjiēzhězhàng shēnxiàshì zhènshèqián wángwénchéngshàoniáncéngbàoérguò réndǎn shūěryùnzhānguǒ zhuìérxià xiéèrqiáo cóngérshàng wèichījué 

    dīngmǎoyuè shūtiānān hòutóngèrsānyǒuréndēngjuédǐng kànluòzhào yǒuyuē  shàozhī yuèchū shèngnánzài zòng mìng qiěyǒudào xiàshāntúnquǎnshíěr shàngshānkànyuè  yǒu rénzuòjīnjiǎnshíshàng shì yuèzhèngwàng yuèchū shānzhōngcǎodōuguāngguài qiǎoránshēngkǒng yuèbáimíng xiāngzhàngérxià xíngwèishù bànshānjiào nǎicāngtóutóngshānsēngrén chíhuǒliǎo dāogùn bèishī yuánshānjiàohǎněr jiēshēngyìng bēnérshàng xiàzhī 

     shānbèiyǒurényán  zuówǎngēngdìng yǒuhuǒliǎoshùshí dàobǎirén guòzhānggōnglǐng zhīchū  bèixiàozhī xièlíngyùnkāishānlínxiè cóngzhěshùbǎirén tàishǒuwángxiùjīnghài wèishìshānzéi zhīwéilíngyùn nǎiān bèishìshānzéixiàntàishǒu xìng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坐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春风拂(fú)¹横秋水²,掩映遥相对。只知长坐碧窗³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译文:春风拂拂,相爱的男女频送秋波。无限情意,尽在不言之中。只是从今往后只能在窗前盼望你的归来,东风恶,欢情薄,彩云乱飞,从此各奔东西。
注释:¹拂拂:微风吹动的样子。²横秋水:指男女之间频送秋波。³碧窗:碧绿色的纱窗。这里代指男女欢会处。⁴东风:比喻破坏男女爱情的恶势力。⁵彩云:代指主人公所钟情的人。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银屏梦与飞鸾(luán)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¹,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译文:曾经的爱情仿似像大梦一场,留下的只有珠帘卷起。杨花渐渐零落,飞得满院都是濛濛的一片,月色明亮皎洁,洒在庭院里。当初共弹的玉筝弦柱,现在也积上厚厚的一层灰尘,再也没有人去动它。
注释:¹溶溶:形容月光荡漾。

  全词以回忆美好的爱情生活开始。在拂拂的春风里,一对情侣频送秋波。无限情意,尽在不言之中。“秋水”“相对”,此处比喻坠入爱河的男女眼波频送。由甜蜜的回忆而急转,感情突变,用了“只知”、“谁信”的转折语。把沉湎于甜美爱情生活中的回忆一下子拉回到现实之中。一心一意希望能相敬相爱,自首偕老,想不到“东风恶,欢情薄,彩云乱飞,现在竟然各奔东西。

  词的下片,借着上片末句的情势,作者将过眼烟云似的爱情生活的悲哀之情一抒到底。“银屏梦与飞鸾远”以下几句。就写当初鸾风和鸣式的爱情生活现在不过像梦一样空虚,留下的只有珠帘卷起,画堂空空。当初夫弹妻和的玉筝弦柱,现在也积上厚厚的一层灰尘,再也没有人去动它,甚至连拂去尘土的念头都不曾有过。全词所表现的感情。从“欢情”到“实情”,如同瀑布一样,一落千丈,顺流而下,一去而不复返。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