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丧乱那堪说,干戈(gē)¹竟未休。
译文:自靖康以来,丧亡离乱之事多得不堪言说,而兵戈纷争之事竟难以止息。
注释:¹干戈:干、戈皆为古代兵器,代指战争和动乱。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公卿危左衽(rèn)¹,江汉故东流。
译文:朝中公卿害怕被掳为夷狄之民,故纷纷逃散;我定要像江汉朝宗于海一样,追随建在东南的新宋王朝。
注释:¹左衽:语出孔子《论语·究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指异族入侵为主。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向右掩。衽,衣襟。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风断黄龙府¹,云移白鹭洲²
译文:旧帝被掳北移黄龙,音讯断绝;新君即将东幸,追随不及。
注释:¹黄龙府:即和龙城,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北宋徽宗、钦宗被金人掳后被囚禁在五国城。五国城属黄龙府。²云移白鹭(lù)洲:指宋高宗在南边建立朝廷。云,紫云,天子之气,指皇帝的銮舆;白鹜洲,长江中洲渚,位于建康(今南京)西南江中。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云何¹²国步,持底³副君忧?
译文:自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纾解国难,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分担君忧。
注释:¹云何:如何。²舒:纾解,缓解。³持底:拿什么。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译文:今时势艰危如此,固非难以预料,而我生本自飘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译文:秋日黄花,纷披四野,作此秋日之荣秀,更欲使何人观赏呢?

  诗题“感事”,总指靖康、建炎以来的丧乱事变,诸如汴京被占,徽、钦二帝被俘,高宗播迁,以及公卿士大夫窜亡等。“感事”之“事”,蕴含广泛,非指一时一事。

  此诗先写常年征战,让人不知该从何说起;接着连续用了“危左衽”“断卿龙府”“移白鹭洲”三个典故来表达北宋被灭、南宋偏安的现实;最后诗人以写景作结,菊花盛放与眼前凄凉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一句反问将内心的悲伤与郁闷表现出来,深沉曲折却哀婉动人。全诗情感委婉深刻,抑扬顿挫,真挚感人。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在百感交集之下,话却说自从头。自从靖康丧亡离乱以来,国事扰攘,国土日蹙,所不忍言;而兵争干戈之事方兴未已,竟未能望其止息。“那堪”、“竟未”,感慨苍凉沉至。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此句的意思是:公卿大夫害怕被金人所掳,化为夷狄之民,故而纷纷逃散。下句用《禹贡》:“江汉朝宗于海。”但陈诗此句,是切自己所在之地而言,因邓州是长江、汉水临近之地。“江汉故东流”,是诗人说自己一定要像江汉朝宗于海一样,追随建在东南的南宋朝廷。

  “风断卿龙府,云移白鹭洲。”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以谄媚契丹,契丹封他为“儿皇帝”。辽大同元年(947年),契丹逼晋,并俘虏了石敬瑭之子石重贵,把他囚禁在卿龙府。北宋亡国以后,徽宗、钦宗被金人所掳,囚禁于五国城(五国城:辽国地名,后内附;划归卿龙府),其事与晋事相类。下句“云移白鹭洲”,当时宋高宗的朝廷移在扬州。这都是诗人所系念所感伤的事。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云何”,犹言如何;“持底”,犹言用什么。诗人说,自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纾解国难,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分担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上句亦《发商水道中》“世事本前期”之意。意云:今时势艰危如此,固非难以预料,而是事出有因。“吾生本自浮”,虽则前事有因,而我生本自飘浮。命运如此,为之奈何。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时势艰危如彼,身世漂泊如此,已足使人感伤。然则秋日卿花,纷披四野,作此秋日之荣秀,很难让人有观赏的欲望。

  陈与义这首《感事》诗,确是逼近杜甫。从遣词用字上看,“那堪”、“竟未”,“危”、“故”,“断”、“移”等,都是沉实的字眼,有杜诗的风味。从比兴手法上看,“风断”、“云移”一联,以天象喻人事,也深得杜诗的兴寄之妙。至于以景抒情作结,又是杜甫即事咏怀一类诗作的常见章法。全篇苍凉沉郁,居然老杜气韵。比纪昀稍晚的南阳人邓显鹤,著有《南村草堂文钞》,他在一篇序文中说:“自来诗人多漫浪湖湘间,如少陵、退之、柳州及刘梦得、王龙标辈,皆托迹沅、澧、郴、湘、衡、永间,绝无有至吾郡者,有之,自简斋始。”又说:“简斋先生诗,以老杜为宗,避乱湖峤,间关万里,流离乞食,造次不忘忧爱,亦与少陵同。”“不忘忧爱”,是杜甫的大节,也是简斋的大节。用这四个字去看这首《感事》诗,正是十分契合。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897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靖康以来,丧亡离乱之事多得不堪言说,而兵戈纷争之事竟难以止息。

朝中公卿害怕被掳为夷狄之民,故纷纷逃散;我定要像江汉朝宗于海一样,追随建在东南的新宋王朝。

旧帝被掳北移黄龙,音讯断绝;新君即将东幸,追随不及。

自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纾解国难,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分担君忧。

今时势艰危如此,固非难以预料,而我生本自飘浮。

秋日黄花,纷披四野,作此秋日之荣秀,更欲使何人观赏呢?

注释

干戈:干、戈皆为古代兵器,代指战争和动乱。

左衽:语出孔子《论语·究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指异族入侵为主。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向右掩。衽,衣襟。

黄龙府:即和龙城,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北宋徽宗、钦宗被金人掳后被囚禁在五国城。五国城属黄龙府。

云移白鹭(lù)洲:指宋高宗在南边建立朝廷。云,紫云,天子之气,指皇帝的銮舆;白鹜洲,长江中洲渚,位于建康(今南京)西南江中。

云何:如何。

舒:纾解,缓解。

持底:拿什么。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0-31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排律系作者在邓州(今属河南)所写。按年谱:作者发商水后,继续南奔,至春末到达邓州南阳,寓居僚友之家。七月,作者复北还陈留,时事草革,不可留居,于是再从叶县方向南下,辗转至襄阳。宋建炎元年(1127年)春,作者自襄阳之光化再入邓州,卜居城西。此诗即是年秋九月在邓州所作。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897页
赏析

  诗题“感事”,总指靖康、建炎以来的丧乱事及,诸如汴京被占,徽、钦二帝被俘,高宗播迁,以及公卿士大夫窜亡等。“感事”之“事”,蕴含广泛,非指一时一事。

  此诗先写常年征战,让人不知该从何说起;接着连续用了“危情衽”“断黄龙府”“移白鹭洲”三个典故来表达北宋被灭、南宋偏安的现实;最后诗人以写景作结,菊花盛放与眼前凄凉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一句反问将内心的悲伤与郁闷表现出来,深沉曲折却哀婉动人。全诗情感委婉深刻,抑扬顿挫,真挚感人。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在百感交集之下,话却说自从头。自从靖康丧亡离乱以来,国事扰攘,国土日蹙,所不忍言;而兵争干戈之事方兴未已,竟未能望其止息。“那堪”、“竟未”,感“苍凉沉至。

  “公卿危情衽,江汉故东流。”此句的意思是:公卿大夫害怕被金人所掳,化为夷狄之民,故而纷纷逃散。下句用此禹贡》:“江汉朝宗于海。”但陈诗此句,是切自己所在之地而言,因邓州是长江、汉水临近之地。“江汉故东流”,是诗人说自己一定要像江汉朝宗于海一样,追随建在东南的南宋朝廷。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以谄媚扬丹,扬丹封他为“儿皇帝”。辽大同元年(947年),扬丹逼晋,并俘虏了石敬瑭之子石重贵,把他囚禁在黄龙府。北宋亡国以后,徽宗、钦宗被金人所掳,囚禁于五国城(五国城:辽国地名,后内附;划归黄龙府),其事与晋事相类。下句“云移白鹭洲”,当时宋高宗的朝廷移在扬州。这都是诗人所系念所感伤的事。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云何”,犹言如何;“持底”,犹言用什么。诗人说,自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纾解国难,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分担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上句亦此发商水道中》“世事本前期”之意。意云:今时势艰危如此,固非难以预料,而是事出有因。“吾生本自浮”,虽则前事有因,而我生本自飘浮。命运如此,为之奈何。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时势艰危如彼,身世漂泊如此,已足使人感伤。然则秋日黄花,纷披四野,作此秋日之荣秀,很难让人有观赏的欲望。

  陈与义这首此感事》诗,确是逼近杜甫。从遣词用字上看,“那堪”、“竟未”,“危”、“故”,“断”、“移”等,都是沉实的字眼,有杜诗的风味。从比兴手法上看,“风断”、“云移”一联,以天象喻人事,也深得杜诗的兴寄之妙。至于以景抒情作结,又是杜甫即事咏怀一类诗作的常见章法。全篇苍凉沉郁,居然老杜气韵。比纪昀稍晚的南阳人邓显鹤,著有此南村草堂文钞》,他在一篇序文中说:“自来诗人多漫浪湖湘间,如少陵、退之、柳州及刘梦得、王龙标辈,皆托迹沅、澧、郴、湘、衡、永间,绝无有至吾郡者,有之,自简斋始。”又说:“简斋先生诗,以老杜为宗,避乱湖峤,间关万里,流离乞食,造次不忘忧爱,亦与少陵同。”“不忘忧爱”,是杜甫的大节,也是简斋的大节。用这四个字去看这首此感事》诗,正是十分扬合。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897页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5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市朝¹²旧人³,骤骥(jì)感悲泉
译文:朝廷旧人死散令人悲伤,时光匆匆而为日落感叹。
注释:岁暮:指除夕。常侍:是常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官职。东汉末有个十常侍之乱,那些人都是宦官,到魏晋的时候,中常侍和散骑(皇帝的骑从)合称散骑常侍,这时候是正式的官职了,不再是宦官担任,它的主要职责是顾问、讽谏一类。张常侍:王叔岷本说是张野,袁行霈、龚斌、魏正申等认为是张诠。¹市朝:本指人众会集之处,这里指朝廷官府。《华阳国志》:“京师,天下之市朝也。”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阎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²凄:悲。³旧人:有双关意,一指亡故之人,一指仕晋僚臣。⁴骤骥:疾奔的千里马,这里指迅速运行的太阳。⁵悲泉:日落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这句是说人生易逝,光阴迅速。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明旦¹非今日,岁暮余何言²
译文:明朝升起已非今日太阳,年岁已暮我又能有何言!
注释:¹旦:早晨。²何言:有什么话好说。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素颜¹(liǎn)光润²,白发一³己繁
译文:平日容颜已收旦起光润,并且早已见白发更增添。
注释:¹素颜:谓脸色苍白。²旦光润:收旦起光泽,指面容憔悴,没有光泽。³一:语助词、无义。⁴繁:多。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qiān)¹
译文:秦穆公言谈真可称迂阔,人老怎能说膂力未耗散?
注释:¹“阔哉”二句:反用《尚书》典故。阔:迂阔。秦穆:即秦穆公,秦国的国君。旅:同“膂(lǚ)”,脊梁骨。旅力,即体力。愆:丧失。《尚书·秦誓》记秦穆公说:“番番(pópó)良士,旅力既惩,我尚有之。”(番番:同“皤皤”,白发貌)是说头发花白的将士,已经丧失了体力,而我尚有力。这里反用其意,是说年老衰弱,体力怎能不丧失呢?所以说秦穆之谈为迂阔。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向夕¹长风²起,寒云没³西山。
译文:傍晚来临刮起阵阵长风,只见层层寒云笼罩西山。
注释:¹向夕:将近傍晚。²长风:犹“强风”。³没:湮没,遮盖。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liè)¹气遂严²,纷纷飞鸟还。
译文:冽冽寒气吹来越来越冷,那飞鸟也已经纷纷回还。
注释:¹冽冽:形容寒冷的样子。一作“厉厉”。²严:重。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民生鲜(xiǎn)¹长在,矧(shěn)²愁苦缠。
译文:人生本来很少能够长寿,何况常常会被愁苦纠缠。
注释:¹鲜:少。矧况且。²伊:语助词,无义。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屡阙(quē)¹清酤(gū)²至,无以乐当年。
译文:屡缺清酒常常无酒可饮,而无从快乐在今时此年。
注释:¹屡阙:经常缺。阙:同“缺”。²清酤:指酒。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穷通¹(mǐ)²(yōu)³虑,憔悴由化迁
译文:穷困显达本来不去考虑,容颜憔悴听任自然变迁。
注释:¹穷通:穷困与通达。²靡:无。³攸:所。⁴憔悴:面色黄瘦。这里指衰老。⁵由化迁:听随大自然的变迁,深怀:深刻的感怀。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抚己¹有深怀,履(lǚ)²增慨然³
译文:时常自问很有深刻感慨,逢到岁终又添一重伤感。
注释:¹抚己:检点自己,回顾自身。²履运:指逢年过节之时。³慨然:感慨、感叹的样子。

  题目中的“岁暮”,点明写作时间,是在年底。结合诗中的“明旦非今日”来看,是说到了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所以这里的“岁暮”解释为除夕。在除夕这一天,写了这首唱和诗给张常侍。这是字面的意思。这首诗涉及到时政方面的问题,“岁暮”二字可能还有其他暗指。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这两句是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凄市朝旧人,感骤骥悲泉”。凄是悲戚,为市朝旧人而悲戚。市朝和旧人,这两个词需要解释一下。先说“市朝”。《归园田居》中“一世异朝市”,市朝和朝市,意思相同。市是集市,朝是官场,两字合在一起,泛指人世。亲朋故旧的逝去或离散是让人悲戚的事情。旧人指的是亡故之人,或离或逝。第二句,骤骥感悲泉,这里有典故。骤骥是快马,悲泉是传说中的一个地名,日落的地方。《淮南子》里记载,羲和驾着快马拉着太阳每天由东到西,到达悲泉这个地方的时候,就让快马停下来。这里说的是,人世代谢、时光流逝,是令人悲伤的事情。而明天就将是新的一天了,现在,我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余何言的“余”,不是“我”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剩下的”更合适。想到时光匆匆而过,明天就将是新的一年了,所以心里很感慨。面对如此情境,我还剩下什么呢?我无话可说了。

  这是很激愤的话。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令人悲戚,令人感觉到无能为力,所以是“余何言”,没什么话好说了。其实心里有很多话想说。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这两句写身体状况。素颜代指人的脸。脸上没有光泽,头上满是白发。第二句中的“一”字放在句中,加强语气的作用,无实义。从这两句来看,上文所说的“岁暮”,除了指具体的时间之外,应该还有进入暮年、年老的意思。“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这里有典故。《尚书·秦誓》里说,“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这段话的意思在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这本书中,有很详细的注疏,综合如下:番的读音,婆,字写作“皤”。 皤,白头貌,头发白了。良是善,良士在这里代指将士。将士们的头发都白了。旅力既愆的“愆”是失掉、丧失。什么已经丧失了?旅力。旅,通“膂”,有个词叫“膂力”,就是体力的意思。将士们头发白了,体力也丧失了,而“我尚有之”。这是秦穆公说的,说他还有的是体力。陶渊明不同意。这两句诗就说,年纪大了,体力怎么可能不衰退呢,秦穆公的言论真是迂腐。阔是迂阔、不切实际。

  上面说的是人已进入暮年,身体衰弱。紧接着转向另一层意思,说的是大环境,环境也不好。“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大风刮起来了。长风即大风。“向夕”点明时间,是在将要黄昏的时候。这首诗中,有多处字眼都紧扣题目中的“岁暮”。这里的“向夕”,也有这层意思。风起而云涌,西山笼罩在一片寒云之中。西山是什么地方?查各家的注释,都没有对“西山”进行解释。西山不是西边的山,而是有特指。《采薇歌》中说,“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陶渊明的“西山”,来自这里。这里是伯夷、叔齐隐居采薇而食的地方。在《饮酒二十首》其二中,陶渊明同样写到西山,“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这里说的很明显,西山就是伯夷叔齐隐居的西山。这是借代,用来代指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是寒云笼罩。注意这个“寒”。陶渊明说,大风刮过来,四周的云,都是寒冷的。所以紧接着说,“冽冽气遂严,纷纷飞鸟还”,冽冽用来形容后面的“气”,寒冷的气息。“严”,表示程度,是极其寒冷的。在这么寒冷的天气下,鸟儿们都纷纷飞回了各自的家了。纷纷表示多而杂乱。这首诗读到这里,已经可以感觉到,陶渊明写这首诗有很隐晦的意思在里面,那种不好明说的心意,可能真的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

  “民生鲜常在,矧伊愁苦缠”。矧伊,矧是况且的意思,伊是语气助词,放在句中无实义。苦缠,是被困苦所纠缠,即上面提到的年老体衰、岁暮严寒等内外交困。这里的“民生”解释为“人生”,和现在“国计民生”的概念不同。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存在,也就是说,人生是短暂的,何况还有这些困苦纠缠着。“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清酤指酒。现在经常没有酒喝,再不会像当年那么快乐了。屡阙,说明次数很多,是经常性的。陶渊明隐居后,尤其是到了晚年,是穷且多病。没有酒喝的情况,在他的其他诗篇中很常见。比如《九日闲居》,里面有个序,就说“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意思是说,重阳节的时候,园子里菊花盛开,而此时手边却无酒可饮。这里的“至”,也隐隐有所指。综合萧统的《陶渊明传》以及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等,陶渊明退隐之后,有不少人会不时的送酒给他喝。所以说是“当年”。想当年,经常有酒可饮是如此快乐,而如今却没有了。那么这个“至”,或可以解释为,不仅是酒没了,连来往的人也少了。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这里出现了转折。前面讲到,人生这么短暂,而如今是年老体衰、岁暮严寒、无酒可饮等等,是一直在描述困苦的情况;到了这里,说穷困与通达,没有什么好顾虑的,就让它顺其自然吧。由此可知,这里的转折,只是诗意方面的转折,在陶渊明自身,这是他一贯的人生态度,是那种任真的、通达的人生观,任其自然,不争不抢。靡攸虑,意思是没有所顾虑的。攸是所,“性命攸关”是说和性命所关系的事情。“憔悴”二字,和上文“素颜敛光润”二句相呼应,强调形势的衰败。化是运化,自然的变化。陶渊明的诗文中,提到“化”或“运”的次数非常多。

  结尾两句,“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字面的意思是:抚己是检点自己,回想自己的平生遭际,不免深有感怀。履,作动词讲,意思是踩到、到达。履运指的是在这个岁暮时候。如今又是岁暮,更增添了无尽的感慨。可见陶渊明心里有不平之意。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169-171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2-104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海棠珠缀(zhuì)¹一重重。清晓²近帘栊(lóng)³。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译文:晨曦时分天刚露白,窗边盛开的海棠花如重重珠缀。娇艳的颜色好似美人脸上晕晕染染的胭脂红。
注释:¹珠缀:连缀珍珠为饰的什物。²清晓:指天刚亮时。³帘栊:窗户。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译文:花红叶嫩,意趣无穷。只愿我与你的情谊似这海棠花叶,年年岁岁共春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¹²美,古来共谈³。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备。晓雾将歇,猿鸟乱¹⁰鸣;夕日欲颓(tuí)¹¹,沉鳞(lín)竞跃¹²。实¹³是欲界之仙都¹⁴。自康乐¹⁵以来,未复¹⁶有能与(yù)¹⁷其奇¹⁸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¹山川:山河。²之:的。³共谈:共同谈赏的。⁴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⁵青林:青葱的树林。⁶翠竹:翠绿的竹子。⁷四时:四季。⁸俱:都。⁹歇:消散。¹⁰乱:此起彼伏。¹¹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¹²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¹³实:确实,的确。¹⁴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¹⁵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¹⁶复:又。¹⁷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¹⁸奇:指山水之奇异。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徵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抓住江南山林的特征,用简洁空灵的笔墨来写,这是《答谢中书书》突出的优点。“高峰入云”的磅礴气势在北方也能看到,但在同一个景观里,又相伴着“清流见底”直视无碍的澄澈之美,在北方就难以见到。

  写山林景色的瑰丽,作者只用了两组对偶句共十六个字,即“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已显得活脱精到,引人遐想。南宋人邓椿在他的《画继》里曾指出:“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山林的“神”(本质特征),高明的作家艺术家总有独特的感受。陶弘景以形写神,在他笔下茅山中一年到头“青林翠竹”已使人欣悦不置,更有谁领略过,在清流两岸壁立千仞的高峰之上,常年色彩变幻莫测。这奇幻瑰丽的色彩,当然是大自然奥秘的生命之彩,它的奇情壮采和迷离多变的性格,作者用“五色交辉”来形容,可谓恰到好处。而如果用工笔刻镂,即使做到“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也难免拖沓板滞,存形而略神。多种色彩奇妙的调谐而又变动不居,正是山林的逸趣神韵所在,然而这却是最难着笔之处。陶弘景用视觉形象和动感都很强的“五色交辉”四字来点染,自会引起读者对绚烂的山林形象的种种联想与记忆,在记忆里呈现的奇伟与色彩因人而异,具有无比的丰富性。这种能激起读者审美活动的活脱笔触,可称“字外之奇”(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陶弘景又是书法家,他与梁武帝萧衍讨论钟王书法的文字俱在(见萧衍《答陶弘景书》及陶弘景《与梁武帝启》),颇能显示他的艺术见解,这一点可存而不论。但陶弘景在书法艺术上讲究空间布白之美,和文学创作上用笔空灵是一致的。通过文字诱发读者的联想,虚实相生,形成字外的意境,让读者丰富的想象补充作者的艺术空白,正是此文成功之笔。

  写了茅山中一年四时之美后,作者又用两组并列对偶句写一日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如果说写茅山一年四时之美是以静见动:静到能窥见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生命之律动是通过“交辉”的色彩奉献给作家的,那么,茅山中一日之美则是以动见静:天刚麻麻亮,“晓雾将歇”,花叶上露珠还未照上太阳时,山林就开始了欢唱,“猿鸟乱鸣”。这“乱”字有声繁悦耳,使人迷惑,动人心魄的意思。而到了“夕日欲颓”、金乌西栖之后,鱼儿避开了“鹰嶙鹗视”的威胁,此际竞跃腾欢,尽情享受空气中弥漫的芳馨。总之,从早到晚,山林中正是由于猿的柔声啼唤,鸟的恣意鸣哄和鱼的欢腾竞跃而显得格外静谧幽美。

  从结构上看,《答谢中书书》从富有审美意味的两句开头,接着有两个不同时空层次的描写,以静见动,以动见静,写出了茅山美的性灵。至此出声赞叹:“实是欲界之仙都!”就是应有之笔。接着以反接收束全篇,深憾于自谢灵运以来竟无人妙赏此佳山水,一唱三叹,摇曳生姿,文章虽短而含蕴不尽。

  以骈文的主要特征来看,《答谢中书书》或许不是很严饬的。四四四四的句式对属虽工,但基本上不用典藻饰。音律上平节和仄节的交替,也不完全合律。但它好就好在骈散兼行,散文的疏宕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炼之美结合得很好。谋篇见巧思,用语清丽含蓄,诗化了意境。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上)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707-709 .
2、 刘琦 编著 .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 .长春 :吉林文艺出版社 ,2011 :125-126 .

xièzhōngshūshū

táohóngjǐng nánběicháo 

    shānchuānzhīměi láigòngtán gāofēngyún qīngliújiàn liǎngànshí jiāohuī qīnglíncuìzhú shíbèi xiǎojiāngxiē yuánniǎoluànmíng tuí chénlínjìngyuè shíshìjièzhīxiān kānglái wèiyǒunéngzhě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yáng)低面¹,含羞半敛(liǎn)²
译文:今天是四月十七,去年这一天,正是与你离别的时候。为了忍住泪水,假装着低下脸,含羞皱着眉头。
注释:¹佯低面:假装着低下脸。²敛眉:皱眉头。敛:蹙。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译文:却不知分别后我魂销肠断,如今只能在梦里与你相见。我的相思之情,除了天边的月亮,又有谁知道呢?

  这首词在《草堂诗余别集》中题作《闺情》,写女子追忆与爱人的相别以及别后相思,抒发了闺中少女的相思之情。词句质朴率真,哀惋动人,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

  此词上片追忆“去年今日”与爱人临别时的情事,下片写自从别后的相思苦况。

  上片忆与爱人离别时的情景。“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今年是四月十七日,去年这个日子,正是与你离别的时候。连用记载日期的二句开头,是这首词的创格,在整个词史上也属罕见。在一首抒情小令中能大胆运用这种写法,而且在艺术上博得了词论家青睐,这是不能不推韦庄为首屈一指的。二句看似漫不经意,太显太直,其实不然。这个日子,对于这位闺中少女来说是神圣难忘的,他朝思暮想,魂牵梦萦,引为精神寄托。因而在一周年的时候,她会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惊呼,所以这二句不啻是这位少女心声的结晶。尤其“正是”二字非常传神,令人如闻其声。这个发端不是纯客观的记录,而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主观抒情,因而赋予日期以生命,爆发出闪亮的艺术光彩。不仅如此,这个日期的出现,除了特指当日事件外,还凝聚着少女一整年的绵绵情思,内涵相当丰富,很耐品味咀嚼。因此辩证地看,这二句既直又曲,既显又深,是极具匠心的精彩之笔,也正体现了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本色。

  “别君时”,是过渡句。从时间过渡到事件,点明所写的是离情别绪:词的主人公也由隐而显,身份是与郎君叙别的少女。在此际点出这两层意思,真是恰到好处。它既不妨碍首二句蓦然推出时间所取得的引人注目的艺术效果,又顺理成章的为后两句的精心描述做了铺垫,安排巧妙。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这两句是说,忍住泪水假装着低下脸,含羞皱着眉头。两句纯用白描,摹写细节,是刻画少女别情的妙品。“佯”是掩饰,但并非感情上的做作,而是基于感情上的真挚,她虽克制忍泪而仍担心被郎君察觉而伤感,因而低下脸来。此时此刻要一个纯真少女强颜欢笑也难,半隐半现“半敛眉”的情态造型无疑最惟妙惟肖。“含羞”则是有万千知心话要叮嘱,但欲说还颦,难以启齿。举凡少女细腻真切的心理活动,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在这两句中无不写得委曲有致,层次分明。作者能敏感的捕捉到如此幽隐细微的镜头,并予以艺术的再现,除了很高的文学修养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是旁观者,而是注入了自己的一片深情,因而使这一联成为词苑奇葩。

  下片抒别后眷念。“不知魂已断”,是过片。“魂断”即“魂销”,江淹《别赋》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紧扣上片“别君时”,承上;只好“空有梦相随”,启下,过渡自然,不留痕迹。“不知”故作糊涂,实指知,但比知更深更悲。知是当时,是如今,还是这一年,却又不知。事实上,三者已融于一起,无从分别,也无需分别。君去人不随,也不能随,只好梦相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里的梦是凄苦的,是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聊以慰藉的方式,可见相思之深,相思之苦,相思之无奈。

  “除却天边月,无人知。”“天边月”与首句“四月十七”在时间上相应。“无人知”即是不知,重复上文,加强凄苦。魂销梦断都无法派遣相思之苦,那就只有对月倾诉了,这是古人常用的寄托方式,没有人知道,但明月知道,不仅知,还理解,更会把这一切记住,作为见证。在少女的心目中,月竟成了她在人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十分无奈的选择,更见其孤独,寂寞。况且明月的“知“,本是子虚乌有。寄托相思,相思却更浓,排遣相思,相思却更深。真是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少女受相思折磨,为相思煎熬,楚楚动人,愈发憔悴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为之流泪。

  这首词也可以看成是男子的回忆。刘永济先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道:“此二首(包括后一首《女冠子·昨夜夜半》)乃追念其宠姬之词。前首是回忆临别时情事,后首则梦中相见之情事也。明言‘四月十七’者,姬人被夺之日,不能忘也。”

参考资料:
1、 曹光甫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86-188

guān ·yuèshí

wéizhuāng tángdài 

yuèshí zhèngshìniánjīn biéjūnshí rěnlèiyángmiàn hánxiūbànliǎnméi 
zhīhúnduàn kōngyǒumèngxiāngsuí chúquètiānbiānyuè méirénzhī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shū)¹(wán)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扇²,新样钗符艾虎³。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yōng)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译文: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注释:¹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²结扇:妆扇、打扮。³钗符艾虎:钗符:又称钗头符,端午节时的一种头饰。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以辟邪。⁴逢场作戏:原指艺人遇到合适的地方就表演,后指嬉游的活动。慵:懒得,表明“我”不想参加。⁵陌头:裹着头巾。陌:头巾。⁶争旗鼓:摇旗击鼓,为龙舟助威。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灵均标致¹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²,更怀椒³(xǔ)。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shǔ)。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译文:屈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暗想他平生佩带兰草以示芳洁,又怀揣香酒礼神肃穆。谁相信千载之后,他会在波涛之下垂涎角黍?又说什么怕蛟龙嘴馋发怒。倘若他清醒地活到今天,还不如当年醉死,免受这般痛苦。姑且以此作为笑谈,来凭吊他英灵千古。
注释:¹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²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意谓品德高雅。³椒:香物,用以降神。⁴醑:美酒,用以祭神。⁵角黍:粽子。⁶把似:假如。⁷差无苦:几乎没有什么痛苦。差,差不多。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xīnláng ·duān

liúzhuāng sòngdài 

shēnyuànliúhuā huàliánkāi shūwánshàn fēngqīngshǔ érfēnfēnkuājiéshù xīnyàngchāiài zǎoyǒu yóurénguān lǎoféngchángyōngzuò rèntóu niánshàozhēng  lànghuā 
língjūnbiāozhìgāo shēngpíng rènlánpèi gènghuái怀jiāo shuíxìnsāohúnqiānzàihòu chuíxiánjiǎoshǔ yòushuōshì jiāochánlóng érjīnxǐngdàoliǎo liàodāngnián zuìchā liáoxiào diàoq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