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这首词,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

  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 ),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 。”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仪虽身在江南,心犹念汴京和故土(李之仪的家乡在今山东无棣 )。登高以眺远,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但词人仅用“春光已过三分”一句概括他种种思绪,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销魂”一词,兼有极度高兴和极度伤心两方面的含义。

  “风花三有态,烟絮坠无痕 。”三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三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下片点明题意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指所触起的新愁。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 》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赏析

  这首词,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

  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 ),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 。”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仪虽身在江南,心犹念汴京和故土(李之仪的家乡在今山东无棣 )。登高以眺远,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但词人仅用“春光已过三分”一句概括他种种思绪,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销魂”一词,兼有极度高兴和极度伤心两方面的含义。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下片点明题意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指所触起的新愁。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 》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7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
天命玄鸟¹,降而生商²。《诗经》
译文:天命玄鸟降落在人间,简狄生下契商祖先。
注释:¹玄鸟:黑色燕子。传说有娀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商。²商:指商的始祖契。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史记》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¹不训²,汝为司徒而敬³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史记》
译文:殷契(xiè)的母亲名叫简狄,她是有娀(sōng)氏的女儿,是帝喾(kù)的第二个妃子。简狄等三个人去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玄鸟掉下一颗蛋,简狄就捡起来吞了下去,因而怀孕,生下了契。契长大后,辅佐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任命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亲睦,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要恭谨地推行五伦教育,要以宽厚为根本。”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氏。契兴起于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在百姓们心中功业昭著,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
注释:¹五品:即五伦,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关系。²训:顺。³敬:谨慎、小心。⁴敷:设,施行。⁵五教,即五伦的教育。⁶宽:宽厚。一说:为缓义,指慢慢地进行。⁷平:安定。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操吴戈¹兮被(pī)²(xī)³,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译文:战士手持兵器身披犀甲,敌我战车交错戈剑相接。
注释: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¹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²被:通“披”,穿着。³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⁴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jīng)蔽日兮敌若云¹,矢(shǐ)交坠²兮士争先。
译文:旌旗遮天蔽日敌众如云,飞箭如雨战士奋勇争先。
注释:¹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²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¹余阵兮躐(liè)²余行³,左骖(cān)(yì)兮右刃伤
译文:敌军侵犯我们行列阵地,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
注释:¹凌:侵犯。²躐:践踏。³行:行列。⁴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mái)¹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²兮击鸣鼓³
译文:兵车两轮深陷绊住四马,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
注释:¹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²枹:同“桴”,鼓槌。³鸣鼓:很响亮的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怼 一作:坠)
天时怼¹兮威灵²怒,严杀³兮弃原野。(怼 一作:坠)
译文:杀得天昏地暗神灵震怒,全军将士捐躯茫茫原野。
注释:¹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怼:恨。²威灵:威严的神灵。³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⁴尽:皆,全都。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出不入兮往不反¹,平原忽²兮路超远³
译文:将士们啊一去永不回还,走向那平原的遥远路途。
注释:¹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²忽:渺茫,不分明。³超远:遥远无尽头。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带长剑兮挟秦弓¹,首身离²兮心不惩³
译文:佩长剑夹强弓征战沙场,首身分离雄心永远不屈。
注释:¹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²首身离:身首异处。³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¹既勇兮又以²³,终刚强兮不可凌
译文: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始终刚强坚毅不可凌辱。
注释:¹诚:诚然,确实。²以:且,连词。³武:威武。⁴终:始终。⁵凌:侵犯。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子魂魄兮 一作:魂魄毅兮)
身既死兮神以灵¹,子魂魄兮为鬼雄²!(子魂魄兮 一作:魂魄毅兮)
译文:人虽死啊神灵终究不泯, 魂魄刚毅不愧鬼中英雄!
注释:¹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²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它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参考资料:
1、 汪涌豪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3-785
2、 黄寿祺 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51-53
3、 李桂生. 《国殇》的主题与兵学文献价值[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7,04.
4、 欧阳理华,王黎霞. 《九歌·国殇》内涵新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03.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东府买舟船,西府¹买器械。
译文:<span style="color:#660000;">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注释:<span style="color:#660000;">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问侬¹欲何为²,团结³山水寨(zhài)
译文:要问他们买这些干什么?是为了组建山水寨。
注释:¹问侬:犹言借问。²何为:干什么,做什么。³团结:组织。⁴山水寨:即乡兵。宋兵制,官军之外有乡兵,选自百姓或自己应募,就地组织起来,作为防守部队。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寨长¹侬我庐,意气²甚雄粗³
译文:寨长经过我的家,盛气凌人,态度粗暴。
注释:¹寨长:指乡兵首领。²意气:精神;神色。³雄粗:雄豪、粗野。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青衫两承局¹,暮夜连勾呼²
译文:两个穿着青衣的公差,在黑夜里还忙着来拉人,大呼小叫。
注释:¹承局:公差。²勾呼:点名传唤。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勾呼且未已,椎(zhuī)¹到鸡豕。
译文:呼叫声没落,就催着杀鸡宰猪。
注释:¹椎剥:谓残酷搜刮。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供应¹稍不如²,向前受笞(chī)(chuí)³
译文:供应稍不如意,马上就被鞭打侮辱。
注释:¹供应:伺候,听候使唤。²不如:不如意。³笞箠:用鞭杖或竹板打。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译文:做了乡兵被东驱西赶,没时间种田,田园都已荒芜。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¹衣。
译文:家中拿不出钱买刀剑,只好当尽妻子的衣服。
注释:¹浑家:妻子。也可作全家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去年江南荒,趁熟¹侬江北。
译文:去年江南受了灾荒,逃荒到了江北。
注释:¹趁熟:到未遭灾荒的地方去乞讨谋生。黄震《日抄》:“浙人乡谈……盖谓荒处之人于熟处趁求也。”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译文:在江北没法活命,回江南也没有生路。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gēng)¹
译文:父母生下了我,教我种田养桑;
注释:¹耕桑: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¹
译文:从来不知道官府的规矩,怎能够当兵打仗?
注释:¹戎行:当兵打仗。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执枪不解¹刺,执弓不能射。
译文:拿着枪不知道怎样刺,拿起弓射不准目标。
注释:¹不解:不知道。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译文:拉我来当兵干什么,只是白白劳民,毫无益处。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译文:逃到了东边又逃往西边,忍受着寒冷又忍受着饥饿。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谁谓天地宽¹,一身无所依。
译文:谁说天高地广?我居然没块地方安身立足!
注释:¹“谁谓”句:用孟郊《赠别崔纯亮》:“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淮南丧乱后,安集¹亦未久。
译文:淮南自从经过战乱,人民回归家园,安定不久。
注释:¹安集:安定、聚集。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译文:死去的人如麻数也数不清,生存的又有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译文:荒芜的村庄斜阳西照,只见到破败的农家没有几户。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抚摩¹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译文:他们没有力量医好战争的创伤,对这番扰害又怎能承受?
注释:¹抚摩:抚慰、体惜。

  这首诗的起首两句,描写的是当时情景。第三句是一问,第四句是一答,将诗的主题表现出来。宋代兵制,官军之外,尚有乡兵。诗中所说的山水寨,即当时淮南的一种地方武装。这种组织,对于抗击金兵,起过一些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许多骚扰危害,此诗所揭露的就是这种弊病。

  自“寨长过我庐”起,直至下面“一身无所依”,全是一个流离失所的难民的自述,具体描写了所受之苦。“寨长过我庐”一下八句,写抽丁时寨长粗暴傲慢,公差吆喝呼唤,乡人忙着杀鸡宰猪,如果供应稍有不合意之处,便会立即遭到一阵鞭打。这种敲诈勒索的情景,在古诗中常可看到。但即使这样,当地的人们还是难逃被征入伍的命运。“驱东复驱西”一下四句,写抽丁后之苦楚:既已应征,就是兵,而非农了,故整年被东驱西赶,疲于戎事,把农事全荒废了。但这兵又是乡兵,只有义务,没有薪饷,甚至连买刀剑之钱,也要自己承担。一个农民,不耕作,肯定没钱。为了买刀置剑,甚至于把妻子的衣服当光,由此更见山水寨扰民之烈。这种典衣卖地的情景,在古诗中也常可看到,此诗可注意的是尤袤揭示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官府不许人民务农,驱使他们从事戎行;另一方面官府又不承担任何责任,连军备开支也要他们自己承担——好比“既要马跑,又不供草”。组织山水寨,原是为了抗金保民,现反驱民于死地,那又要它就没什么用了。尤袤把这个矛盾深刻地揭示出来,也就揭露了当时一批官吏豪强,借建寨抗金为名,行夺民肥私之实的真相。这个矛盾在当时是没法解决的,百姓既在淮南无法为生,那又为何不远走高飞,而坐以待毙呢?“去年江南荒”一下四句,就对此作了回答,将诗意拓宽,由“团结山水寨”的扰民,进而言整个社会的不安。诗中所描写的这个淮民原居江南,因逃荒来到江北。江北以兵乱不能安生,江南因灾荒同样没有活路。这天灾人祸齐之,百姓流离、无家可归的情景,跃然纸上。

  “父母生我时”一下八句,言当地百姓本是农家子弟,只习耕田种桑,连官府规矩都不懂,是不能当兵打仗的。把这样的人召集起来,不加训练,连武器都不会使,也是没有用的。这是十分明显的事实,那些官吏、寨长也是看到的,明白的。事实上即使他们看到,也无动于衷,因为对不少人来说,组织山水寨,一方面是欺蒙上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机勒索,至于这支队伍究竟有多少战斗力,原非其所考虑之事。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建立这种山水寨徒劳百姓、无补于事的实质。“流离重流离”一下四句,和上面“驱东复驱西”以下八句呼应。想那唐代孟郊一生潦倒,难免冻馁,也尝作诗:“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别崔纯亮》)可如今这淮民惨苦之状,更甚于孟郊,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茫茫天地,竟无容身之所。残酷的现实,终于迫使诗中这个淮民发出了这样的愤激之言:“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结尾紧接上面官吏之言,针对当时形式,围绕诗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议论。自“淮南丧乱后”以下,为作者戒辞,言淮南已经丧乱,安定未久,人口稀少,村落荒凉,用具体的描述,道出了“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这样的慨叹。对此,官府原应加以安抚、救济才是。但如今官府无力救济,反加以扰民,百姓是受不了的。在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民不堪其扰了!即“抚摩力不给,将奈此扰何!”尤袤此诗为民请命,也在结句中明白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051-1054页

huáimínyáo--yóumào

dōngmǎizhōuchuán西mǎixiè

wènnóngwèituánjiéshānshuǐzhài

zhàizhǎngguòshénxióng

qīngshānliǎngchéngliángōu

gōuqiěwèichuídàoshǐ

gōngyīngshāoxiàngqiánshòuchīchuí

dōng西quèchú

qiánmǎidāojiàndiǎnjǐnhúnjiā

niánjiāngnánhuāngchènshúguòjiāngběi

jiāngběiwǎngjiāngnánguīwèi

shēngshíjiàoxuégēngsāng

shíguānyánānnéngshìróngxíng

zhíqiāngjiězhígōngnéngshè

tuánjiéwèiláodìng

liúzhòngliúrěndòngrěn

shuíwèitiānkuānshēnsuǒ

huáinánsàngluànhòuānwèijiǔ

zhěshēngzhěnéngkǒu

huāngcūn西xiéliǎngsānjiā

jiāngnàirǎo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¹,我言秋日胜春朝(zhāo)²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注释:¹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²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¹空一鹤排云²上,便胜诗情³到碧霄(xiāo)
译文: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注释:¹晴:一作“横”。²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³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⁴碧霄:青天。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¹出浅黄²
译文: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注释:¹深红:指红叶。²浅黄:指枯叶。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试上高楼清入骨¹,岂如春色嗾(sǒu)²人狂。
译文:如果你不相信秋景是这样清雅美丽,可试上高楼一望,顿时会让你感到彻骨的清澈,心境澄静,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
注释:¹入骨:犹刺骨。²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便引诗情到碧霄”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三四句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二

  “山明水净夜 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天景色,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别有特色的秋景,山水清净,夜 里还 会下霜,树叶有红有黄,在山间错落点染。景色清丽闲雅,如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让人肃然起敬。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后两句紧承前两句写道,如果你要是不相信秋景这样清雅美丽,可试上高楼一望,顿时会让你感到彻骨的清澈,心境澄静,心情肃然深沉,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狂。诗人巧妙地暗用拟人手法,将秋天和春天比拟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用春季的轻浮反衬了秋季的端庄素雅。表现了秋之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

  总结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刘禹锡这两首《秋词》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参考资料:
1、 萧瑞峰 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1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755-756

qiūèrshǒu

liú tángdài 

féngqiūbēiliáo yánqiūshèngchūnzhāo 
qíngkōngpáiyúnshàng biàn便yǐnshīqìngdàoxiāo 

shānmíngshuǐjìngláishuāng shùshùshēnhóngchūqiǎnhuáng 
shìshànggāolóuqīng chūnsǒurénkuáng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jiē)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xián)杯问谪(zhé)¹
译文: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下马来饮酒饯别询问被贬的去处。
注释:¹谪居:贬官的地方。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巫峡¹(tí)猿数行泪,衡(héng)²归雁几封书。
译文: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泪下,到达衡阳后让大雁多为我捎来几封书信。
注释:¹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²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青枫江¹上秋帆²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译文: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古木参天、枝叶扶疏。
注释:¹青枫江:指浏水,是长沙与湘江汇合处。²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chóu)(chú)
译文:当今正逢盛世,朝廷是会普降恩泽的,我们只是暂时的分离,不要烦恼悲伤。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全诗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

  作者在送别之地停下马来,与李、王二少府饮酒饯别,“意何如”、“问谪居”,反复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显而易见,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无怪乎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常侍(即高适)每工于发端。”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当时,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巴东三峡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归雁传书是借用苏武雁足系书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这句写王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下句想象夔州(即今重庆奉节县)的名胜古迹。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这句写李少府到了峡中,可以去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凭吊古迹,以求慰藉。

  这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读来自有一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所写之境,从巫峡到衡阳,从青枫浦到白帝城,十分开阔,而分写二人,更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作者在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巫峡”一联上句写贬谪荒远的凄凉,下句说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对李、王分开讲的,实际上是对两人共同而言。同样,“青枫江”一联上句说流连光景,下句说寻访古迹,实际也是对二人共同讲的。这样,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情意,诗人巧妙的处理,使写分送二人的困难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也还深藏着婉曲的微讽之意。重点是在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全诗在这里结束,不仅与首联照应,而且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94-196

sòngshàobiǎnxiázhōngwángshàobiǎnchángshā

gāoshì tángdài 

jiējūnbié zhùxiánbēiwènzhé 
xiáyuánshùhánglèi héngyángguīyànfēngshū 
qīngfēngjiāngshàngqiūfānyuǎn báichéngbiānshū 
shèngdàijīnduō zànshífēnshǒuchóuch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