怆怆绪独兴。
祁祁族云布。
严气集高轩。
稠阴结寒树。
日月谬论思。
朝夕承清豫。
徒藉小山文。
空揖章台赋。
怆怆绪独兴。
祁祁族云布。
严气集高轩。
稠阴结寒树。
日月谬论思。
朝夕承清豫。
徒藉小山文。
空揖章台赋。
谢朓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3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一尺¹过江山,万点长淮²树。石上水潺(chán)潺,流入青溪³去。
注释:¹一尺:形容远山低矮。²长淮:淮河。³青溪:三国时吴国所凿东渠,经今南京入秦淮河。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yuè)¹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注释:¹度樾:经过树荫遮蔽之处。樾:道旁成荫树木。
此词通过写景抒发旅思。远山丛树,渐去渐远,身旁清冽的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汇入青溪。虽是六月盛夏,度樾穿云于阴森的山道,仍觉风寒林黑,晨昏难辨。未明写“旅思”,而“旅思”自现。

shēngcházi··--wěi

chǐguòjiāngshānwàndiǎnzhǎnghuáishùshíshàngshuǐchánchánliúqīng

liùyuèběifēnghánluòcháoyuè穿chuānyúnlínhēixíngrén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译文: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
注释: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迟回度陇(lǒng)¹怯,浩荡及关²愁。
译文: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注释:¹陇:陇山,又名陇坂陇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²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水落鱼龙¹夜,山空鸟鼠²秋。
译文: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
注释:¹鱼龙:川名,在秦州附近。²鸟鼠:山名,在秦州附近。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西征问烽(fēng)¹,心折此淹留。
译文: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注释:¹“西征”句:时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 ·

 tángdài 

mǎnbēishēngshì yīnrénzuòyuǎnyóu 
chíhuílǒngqiè hàodàngguānchóu 
shuǐluòlóng shānkōngniǎoshǔqiū 
西zhèngwènfēnghuǒ xīnzhéyānliú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子房未虎啸¹,破产不为家。
译文:张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啸时,为求刺客而不顾破产败家。
注释:¹虎啸:喻英雄得志。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沧海得壮士,椎(zhuī)秦博浪沙¹
译文:从沧海公那里得到一名壮士,用金椎狙击秦始皇在博浪沙。
注释:¹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译文:这次刺秦报仇行动虽未成功,而其名声却因此震动天下。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潜匿(nì)游下邳(pī)¹,岂曰非智勇?
译文:其逃匿追捕曾经过下邳,怎能说他在智勇双全上稍差?
注释:¹下邳:古县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邳州界。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我来圯(yí)¹上,怀古钦英风。
译文:今天我怀古来到圯桥上,更加钦羡张良的雄姿英发。
注释:¹圯桥:古桥名,遗址在今睢宁县北古下邳城东南小沂水上。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¹
译文:圯桥下只有碧绿的流水,而不知道黄石公如今在哪?
注释:¹黄石公:秦时隐士。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¹空。
译文:我站在桥上叹息张良逝去,徐泗两州从此便变得萧条空乏。
注释:¹徐泗:徐州与泗州。

  此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于平铺直叙。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怀古钦英风”,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这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良了,可是偏偏越过张良,而说不见张良的恩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说:“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在《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是这首诗末两句的注脚。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2-343

jīngxiàqiáohuái怀zhāngfáng

bái tángdài 

fángwèixiào chǎnwèijiā 
cānghǎizhuàngshì chuíqínlàngshā 
bàohánsuīchéng tiānjiēzhèndōng 
qiányóuxià yuēfēizhìyǒng 
láiqiáoshàng huái怀qīnyīngfēng 
wéijiànliúshuǐ zēnghuángshígōng 
tànrén xiāotiáokōng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
译文:北风吹吹打着飞翔的海雁,一路南飞鸣声寒彻。
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译文:客游潇湘,对此秋景感叹不息,流浪的凄楚心情与雁共鸣。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¹
译文:胸中系念的是仙境沧洲,想着能如飞霞那般游赤城。
注释:¹赤城:赤城山,一名烧山,东卿司命君所居。洞周围三百里,上有上王清平天。
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始探蓬壶¹事,旋觉天情轻。
译文:开始探讨蓬莱仙事,旋既感觉天地为轻。
注释:¹蓬壶:蓬莱。
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
(dàn)¹吟高秋,闲卧瞻(zhān)太清²
译文:在这秋高气爽之时澹然吟咏,闲卧着遥望太清仙宫。
注释:¹澹然:恬静的样子。²太清:道家天师道最高神太上所居。
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
萝月¹掩空幕,松霜结前楹(yíng)²
译文:天幕中明月在藤萝间躲闪,高松结霜月光照在堂前柱子上。
注释:¹萝月:藤萝间的明月。²前楹:殿堂前部的柱子。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
译文:心念寂灭,万物归元,微妙至精自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译文:桃花源流水潺潺,我将在这里养生。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¹微。
译文:太阳将出而未出的时分,大雾遮住了江城,又变成细雨霏霏。
注释:¹雨脚:即雨线之意。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天忽作晴山卷幔(màn),云犹含脚石披衣。
译文: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lǒng)¹高低紫燕飞。
译文:村落间到处听到黄鹂啭鸣,麦垅间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飞。
注释:¹垅:同“垄”,土埂。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译文: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

  此诗首联写出了太阳未出时山城在雾中的特有景色;颔联写雾消天晴之景;颈联是近景,黄鹂语,紫燕飞,一片春日生机;尾联从物写到人,用鸟类逢春之乐,衬托田家早耕归来的愉快心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写景生动,状物细致,写作手法含蓄,用语极工稳。

  此诗第一句是拗体,点明刚出郊时的情况,太阳要出还没有出,第二句写满天大雾,以致城都隐在雾里看不见了。这个“失”字用得很活。这里写的景色就像杜甫写的“孤城隐雾深”,但炼成“雾失江城”就不落套,而这个“失”字,正是从杜诗归云拥树失山村”学来。“雨脚微”是写大雾像细雨一样,这两句写出山城的特有景色,实际这是天晴的前兆。

  三四句写雾消天晴。苏轼《新城道中》云:“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三四两句较苏诗要凝炼曲折一些,每句都作两层,把静物写活了,即所谓拟人化。“天忽作晴”把天晴当作有意识的行动,“忽”字对上句“雨脚”来的,原来是作雨,忽然又“作晴”了,四山原来被雾幔遮住,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来了。第四句,天虽然晴了,但许多云还未散去,还要故意作态,那些山石上还没有散掉的云就像人披件衣服似的唐人包贺诗:“雾是山巾子,船为水极鞋。”纯粹是打油腔。而这里写成两层,把云和石都写活了,远非“山巾子”之喻所能比拟。这一联写的是大处远景。

  五六句是近景,黄鹂语,紫燕飞,一片春日生机。而“语”是听得,“飞”是看见。“烟村南北”写行中所见,村南听到,村北也听到,那末“出郊”的行动自在其中“麦垅高低”是山城近郊特色,表现地势不平。黄鹂紫燕的活动乐在其中,而在这里作者仍在衬托人的乐趣。农历二月二日春耕已开始,一早耕罢放牧归村,景色如画,使人想起唐人许多写牧童的诗句,如崔道融《牧竖》:“牧竖披蓑笠,逢人气做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后几句写出一幅农家乐图。

  七律中间两联易见精采,而尾联难于中间,首联尤难。此诗顺序而下,极有层次。第一联写初出郊时,大雾如雨,连城池都看不见了。三四两句写天忽放晴后四山的景色,这一联是从大处远处着眼,天云、山石,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而每句都是两层意思的复句,两句句法相对而意思相联,上句写山卷幔,应该云雾尽失,下句写云却留恋不去,那个“犹”字很用力,和“忽”字对得极工稳。律诗中间两联应有变化,这五六两句虽然也有烟村、麦垅、黄鹂、紫燕四种东西,但各为单句。这两句作者的视线从远处收到近处,从大的东西收到小的,从静物写到动物。在天晴之后,看到一片生机。结尾又从物收到人,用鸟类逢春之乐,衬托田家早耕归来的愉快心情。作者没有直接说自己的感受,但是从笔下自然流露出一种热爱郊外人物的艳羡之情。

  这首诗以写景生动细致见长,和《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二首》那种横眉怒目气壮山河的诗风,恰成对照,可以看出诗人触景生情,风格是多样的。

参考资料:
1、 严寿澄 贺银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772页

èryuèèrchūjiāo

wángtíngguī sòngdài 

tóuchūwèichūshí shījiāngchéngjiǎowēi 
tiānzuòqíngshānjuǎnmàn yúnyóuhántàishí 
yāncūnnánběihuáng màilǒnggāoyànfēi 
shuítiánjiāzhí érchuīkuàniú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