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盛启浮屠舍,遗像仍留内史祠。笔冢近应为塔冢,墨池今已作莲池。
因山盛启浮屠舍,遗像仍留内史祠。笔冢近应为塔冢,墨池今已作莲池。
书楼观在人随远,兰渚亭存世几移。数纸黄庭谁不重,退之犹笑博鹅诗。
书楼观在人随远,兰渚亭存世几移。数纸黄庭谁不重,退之犹笑博鹅诗。

yóujièzhūdàoyòujūnzhái--zhàobiàn

yīnshānshèngshěxiàngréngliúnèishǐzhǒngjìnyīngwèizhǒngchíjīnzuòliánchí

shūlóuguānzàirénsuíyuǎnlánzhǔtíngcúnshìshùzhǐhuángtíngshuízhòng退tuìzhīyóuxiàoéshī

赵抃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湿云¹不动溪桥冷,嫩(nèn)²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译文: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月光发出香气。
注释:¹湿云:天空中凝聚的浓云。²嫩寒:轻寒;微寒。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¹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译文: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
注释:¹莫:同寞,寂寞。

  上片写桥下月夜船上所观美景。开头两句,以仰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湿云不动”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人感到胸闷,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桥”又是清凉的,昭示着冷天的到来。“嫩寒”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一个“透”字,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词人把“湿云”、“溪桥”、“嫩寒”、“东风”全都人格化了。第三、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 “桥下水声长”,写听觉;“一枝和月香”,写嗅觉。由听觉挪移到嗅觉,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和”字一出,全盘皆活了。月,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月儿上,花香、月香也就分不清了,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上面八种景物,构成四幅画面,声、形、色、味俱全,宛如过电影一般。

  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是“人怜花”还是花怜人,是“花比人”还是人比花,全在词人的情感中:“旧”与“瘦”。这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词人运用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独自莫凭栏”和“罗衾不耐五更寒”词句,不露痕迹,有点石成金之妙。

  全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比喻与通感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托了两种相思,一样情怀。只说“人怜花似旧”,不说花怜人全新;只说“夜深花正寒”,不说夜深人正寒。这种隐喻之笔,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年,第1316-1318页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既以罪谪(zhé)¹监筠(jūn)²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³泛滥,蔑(miè)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chún),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¹⁰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¹¹其欹(qī)¹²,补其圮(pǐ)¹³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¹⁴,事委于一¹⁵。昼则坐市区鬻(yù)盐、沽(gū)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¹⁶以自效¹⁷。莫归筋力疲废,辄(zhé)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译文: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担任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我还没有到就下起了大雨。简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来到往所的时候,房屋破败。没有安身之处。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祭使衙门暂居。郡府长官同情我没有安身的地方,就答应了我的请求。这年十二月,才能勉强支立起倾斜的房子,将倒塌的墙壁修好,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和上百棵竹子,作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以尽我的职责。晚上回去已经精疲力尽,昏然睡去,第二天天亮了都不知道。然后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注释:¹以罪谪:文中指作者受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遭贬。监筠州盐酒税:主管筠州的盐酒税务。²筠州:今江西高安县。³筠水:今称锦江,赣江支流。⁴蔑:灭。⁵败:毁。⁶俯:俯就,临近。⁷漘:水边。⁸郡:郡守,此指知州。⁹假部使者府以居:求借户部按察使的衙门寄居。¹⁰无归:无处安身。¹¹克支:支撑起。¹²欹斜:倾斜。¹³圮:倒塌。¹⁴罢去:离开。¹⁵事委于一:所有政事都由一任处理。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市场的买卖人争微小的利益以效自己之力。¹⁶寻尺:细小之物。¹⁷自效:愿为别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dān)食瓢(piáo)¹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tuò)²,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jù)³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gòu),解羁(jī)(zhí),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hān)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¹⁰欲磨洗浊污,睎(xī)¹¹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译文: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我)私下里曾经认为颜子吃粗茶淡饭、住偏僻简陋小巷的生活很奇怪,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那么至少也应该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这样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何至于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可是自从我来到筠州,每夭为盐米这些琐事操劳,一天都没有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缘故啊!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沉醉在权势利益之中,为财帛子女经营,并以此为乐趣。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可以置之不顾,更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吗?至于孔子到列国去游说,最高的官职是做了鲁司寇,最低的时候还做过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触的官职,他都能做好。他所做的都是达者的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平常学者能够办到的“。
注释:¹箪食瓢饮:形容生活俭朴,贫困。²抱关击柝:守门打更的小官吏。³窭:贫寒。⁴尘垢:尘世的污秽。⁵羁絷:束缚。⁶劫:约束、阻碍。⁷斗升之禄:小官的微薄体禄。⁸易穷饿:不以穷饮为意。⁹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也不能超过它。南面之王:古以坐北面南为尊,故有南面称王之说。¹⁰区区:诚挚。¹¹睎:仰望、向上看。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余既以谴(qiǎn)来此,虽知桎(zhì)(gù)¹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²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译文:我已经被贬谪在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不能离开,只希望时间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可怜我,让我返回家乡,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家园,盖起简陋的房屋栖身。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实现所向往的东轩之乐,优哉游哉,其乐无穷,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不过是幻想,我是不敢有这样的希冀的。
注释:¹桎梏: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为梏。类似于近世的手铐脚镣。文中比喻束缚人之物。²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阳苏辙记。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阳苏辙¹记。
译文: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所作。
注释:¹眉山苏辙:作者祖籍在河北赵郡栾城,但他出生地系四川眉山,故又称“眉山苏辙”。

  这篇文章以东轩为发轫之契机,以颜渊精神自乐与生活自苦,作者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的多重对比为线索,推崇重道、求道与行道精神,立论高远,而推论人情人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全文先叙事,后就事生论,层次清楚、平实自然,语言简洁朴素,感情淳厚真实,寓忧愤于沉静,顿挫而不失淡泊。

  文章既为《东轩记》,当然要先写东轩的建造。为些,文章先写到职后面临的困境。刚到筠州,大雨成灾,“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这些话语,以及暂借部使者府居住等,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刚到住所时的狼狈。既而事情一转,写建东轩,且“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以上写东轩建造的缘起和过程,其中重点反而是初到筠州时的一场水患,实以此曲折写出了贬谪之苦。

  时正推行新法,“市易法”即其中之一。作者始来筠州印想借东轩以宴休,可见对推行新法不是积极态度。然而这个工作“旧以三吏共事”,此时别二人又“适皆罢去”,俗务丛集于一身,这段逐日繁忙的景象,描写颇生动,当是切身之体会。文章把这与东轩的辟建和闲置相纠结,以“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收束,字里行间带着丝丝缕缕的悲切酸楚。

  文章从第二段起转入议论。作者将文思宕开,议论起了古代的颜回。过去自己曾有一种想法,以为颜回即使“抱关击柝”,也不致如此困窘,又不妨碍学问,何至自苦如此。既而言到筠州后吏事冗杂,根本不能做学问,才悟出颜回何以甘心贫窭。接着写到人生追求有层次,未得道前或以“子女玉帛”为乐,既得道后就变成了精神追求之乐。而自己今天却无暇读书,这对一个学者文人来说才是更大的痛苦。最后写今日的愿望。像孔子那样能上能下,对自己的地位一无所顾,自己是无法做到的。今日所希望的不过是放我回乡。然而连这一点恐怕也难以实现,表现了此时精神的痛苦与消沉。

  综上可见,《东轩记》虽然是为东轩建造而作,实际是反映被贬后的处境和心情。这篇文章突出的特色是迂余委折、文笔含蓄。园亭记多写宴休之乐,该文却是写被贬后的消沉和愤懑。文章落笔便见高潮,写始来筠州无以为家的窘状。后建起东轩,本以为可得“宴休之所”,不料吏事繁忙,又使自己无暇宴休,文笔曲折,且含蓄地表现了被贬小吏的酸辛和对推行新法的厌倦,议论部分也是如此。先由不理解颜回何以箪食瓢饮的清苦写起,再写今日始知幻想俗事缠身而不害于学的天真。最后由赞孔子无论高下“无所不可”转而写到自己唯愿还乡。文章就是这样曲折而又含蓄地写出了自己此时的处境和心情。

参考资料:
1、 李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 苏辙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01 第1版:第294页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风驱(qū)¹急雨²洒高城,云³压轻雷殷(yǐn)地声。
译文:疾风驱使着骤雨瞬间洒落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大地仿佛都在震动。
注释:¹驱:驱使。²急雨:骤雨。³云:这里指乌云。⁴殷:震动,形容雷声大。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¹草色万蛙鸣。
译文:一会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池塘水满,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注释:¹池:池塘。

  这首七绝写了大雨前后的景象。前两句风雨雷电,气象磅礴;后两句雨住风停,清新恬静,一前一后对比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风雨过后,景色会格外美丽;遇到挫折,战胜挫折后,会觉得人生更美丽

  前两句已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云是“压”的,雷是“殷”的,又说明黑云、雷电的迅疾。

  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诗人匠心独运,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仍写蛙鸣声,而两种声音,收到的是一闹一静的不同效果。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与前两句磅礴威猛的雨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诗写的是雨来到和雨止的景象。诗的前半句写出雷雨交作,气势雄峻;后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前雷声,后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开门见山,展现了大雨奇观。诗人站在城楼上,眼见疾风驱使着大雨,顿时大雨磅礴。然而夏天的阵雨来得快,去得疾。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鸣。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这首诗在造词遣句上虽模仿唐人,但在立意框架上与宋人咏景诗相近。刘基是诗人,更是政治家。政治家的胸怀往往与大自然的景况相融合,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历代绝句精华三百首:花城出版社,1998.02:377
2、 高濯缨.古典诗词精品手册——明诗三百首:广州出版社,1995.09:38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78—79
4、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2:245

yuèshíjiǔ

liú míngdài 

fēnggāochéng yúnqīngléiyǐnshēng 
guòzhīlóngchù chícǎowànmíng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¹,犹作殷(yīn)勤别。
译文:容颜苍老,白发满头,回家的计划不知何时能实现。老友新朋都已断了联系,只有你殷勤为我设宴践行。
注释: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苏州阊门:春秋末期,伍子胥始筑吴都,阊门是这座城池“气通阊阖”的首门。¹佳人:指秦楼楚馆里的商女,这里指的是歌女。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jiá)。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译文:就要告别而去,开口未歌先凄咽,细雨和凉风吹打着面颊。不要用手帕擦眼泪,就任由它洒满衣衫吧,再次相会时,便把这作为相知、想念的凭证。

  词的上片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甚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以问句出之,见感慨更深。

  词人此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词人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临别之际,作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片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过片自然。不同的是上片由己及人,下片由人到己,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词人用意则更进一层,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等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此时洒泪相别,但愿后会有期。

  纵观苏轼的一生,一直处于“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后,他郁郁不得志,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周汝昌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4:720-721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我本汉家子,将适¹单于庭²
译文:我本是汉人,却要去匈奴单于的漠北之地。
注释:¹适:去往。²单于庭:是单于会见各部首领及祭祀之处。单于,匈奴君主的名号。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jīng)¹
译文:和相送者道别还没有结束,前面开道的人已经举起旗帜要出发了。
注释:¹抗旌:举起旗帜。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译文:车前的仆人也都伤心得落下了眼泪,驾车的马也为之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哀郁伤五内¹,泣泪沾朱缨(yīng)²
译文:我内心十分痛苦,眼泪沾湿了我的衣带。
注释:¹五内:五脏。²朱缨:红色的系冠带子。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译文:已经越行越远,匈奴地快到了。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延我于穹(qióng)¹,加我阏(yān)²名。
译文:他们在帐篷中宴请了我,并且加给我阏氏的名号。
注释:¹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帐篷。²阏氏:匈奴君主的妻子叫阏氏。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译文:但是自己不能安于和不同种族的人共居,因此不以阏氏的尊号为荣。
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
父子见陵辱¹,对之惭(cán)且惊。
译文:父子都来凌辱自己,对此我感到羞惭惊惧。
注释:¹父子见陵辱:匈奴的习俗是父亲死后儿子以后母为妻。所以这里说父子都来凌辱自己。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译文:自己下不了杀身的决心,所以只能沉默苟求生存。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译文:但偷生也并非我所希望的,常常心里积郁着悲愤。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xiá)¹
译文:我想借助鸟的翅膀,乘着它远飞。
注释:¹遐征:往远方去。这是昭君幻想自己乘着鸟远飞。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¹
译文:但是飞鸟根本就不懂我的心情,它在我面前只是惶恐地长久伫立。
注释:¹屏营:惶恐。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译文:昔日我是宝匣中的美玉,今日却是粪土上的败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译文:昔日在汉朝荣华已经过去,情愿像秋草一样枯死。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译文:不禁想对后世人说:远嫁异乡使人感情上难以承受。
“明君”即昭君。这首诗写昭君远嫁。《王明君》属《相和歌辞·吟叹曲》之一。

wángmíngjūn--shíchóng

běnhànjiāzijiāngshìdāntíng

juéwèizhōngqiánkàngjīng

liúyuánbēiqiěmíng

āishāngnèilèizhānzhūyīng

xíngxíngyuǎnsuìzàoxiōngchéng

yánqióngjiāèshìmíng

shūlèifēisuǒānsuīguìfēisuǒróng

zijiànlíngduìzhīcánqiějīng

shāshēnliánggǒushēng

gǒushēngliáochángfènyíng

yuànjiǎfēi鸿hóngzhīxiázhēng

fēi鸿hóngzhùpíngyíng

wèixiázhōngjīnwèifènshàngyīng

cháohuáhuāngānqiūcǎobìng

chuánhòushìrényuǎnjiànánwèiq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