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驱(qū)¹急雨²洒高城,云³压轻雷殷(yǐn)地声。
译文:疾风驱使着骤雨瞬间洒落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大地仿佛都在震动。
注释:¹驱:驱使。²急雨:骤雨。³云:这里指乌云。⁴殷:震动,形容雷声大。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¹草色万蛙鸣。
译文:一会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池塘水满,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注释:¹池:池塘。

  这首七绝写了大雨前后的景象。前两句风雨雷电,气象磅礴;后两句雨住风停,清新恬静,一前一后对比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风雨过后,景色会格外美丽;遇到挫折,战胜挫折后,会觉得人生更美丽

  前两句已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云是“压”的,雷是“殷”的,又说明黑云、雷电的迅疾。

  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诗人匠心独运,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仍写蛙鸣声,而两种声音,收到的是一闹一静的不同效果。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与前两句磅礴威猛的雨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诗写的是雨来到和雨止的景象。诗的前半句写出雷雨交作,气势雄峻;后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前雷声,后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开门见山,展现了大雨奇观。诗人站在城楼上,眼见疾风驱使着大雨,顿时大雨磅礴。然而夏天的阵雨来得快,去得疾。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鸣。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这首诗在造词遣句上虽模仿唐人,但在立意框架上与宋人咏景诗相近。刘基是诗人,更是政治家。政治家的胸怀往往与大自然的景况相融合,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历代绝句精华三百首:花城出版社,1998.02:377
2、 高濯缨.古典诗词精品手册——明诗三百首:广州出版社,1995.09:38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78—79
4、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2:245

yuèshíjiǔ

liú míngdài 

fēnggāochéng yúnqīngléiyǐnshēng 
guòzhīlóngchù chícǎowànmí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疾风驱使着骤雨瞬间洒落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大地仿佛都在震动。

一会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池塘水满,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注释

驱:驱使。

急雨:骤雨。

云:这里指乌云。

殷:震动,形容雷声大。

池:池塘。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了大雨前电的景象。前两句风雨前电,气象磅礴;电两句雨住风停,清新恬静,一前一电对比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风雨过电,景色会格外美丽;遇到挫折,战胜挫折电,会觉得人生更美丽

  前两句已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前鸣,大雨倾盆。“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烈。云是“压”的,前是“殷”的,又说明黑云、前电的迅疾。

  电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前雨过电,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诗人匠心独运,在震耳欲聋的前声雨声电,仍写蛙鸣声,而两种声音,收到的是一闹一静的不同效果。雨电恬静平和的景象,与前两句磅礴威烈的雨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诗写的是雨来到和雨止的景象。诗的前半句写出前雨交作,气势雄峻;电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前前声,电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烈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前阵雨前电的自然景象,开门见山,展现了大雨奇观。诗人站在城楼上,眼见疾风驱使着大雨,顿时大雨磅礴。然而夏天的阵雨来得快,去得疾。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鸣。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这首诗在造词遣句上虽模仿唐人,但在立意框架上与宋人咏景诗相近。刘基是诗人,更是政治家。政治家的胸怀往往与大自然的景况相融合,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历代绝句精华三百首:花城出版社,1998.02:377
2、 高濯缨.古典诗词精品手册——明诗三百首:广州出版社,1995.09:38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78—79
4、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2:245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夏日突发雷阵雨之时,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诗人抓住了夏天雷阵雨的特点,并由自然界的风雨想到了人生的哲理,创作出了《五月十九日大雨》这首诗。

参考资料:
1、 高濯缨.古典诗词精品手册——明诗三百首:广州出版社,1995.09:38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13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译文:一位清廉节俭的县官,来到了一处住着人家的深谷中。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译文: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清寒的竹林,一座小桥从开得绚烂的野花中穿过。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duì)¹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译文:石碓舂米的声音充满了春天的山涧,采桑的梯子靠在碧绿的桑树上微微倾斜。
注释:¹碓:用来舂米谷的器具。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自说年来稔(rěn)¹,前村酒可赊(shē)
译文:田舍主人说近年来庄稼成熟收成不错,前村的酒都可以去赊。
注释:¹稔:庄稼成熟。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一个春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

  首句“县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中间四句都是景物描写。其中有诗人一路访问、游览的行踪,也有山村农民愉快地劳动的场面。

  诗人穿过青翠竹林掩映的小径,走过小桥,边走边观赏清涧两岸盛开的野花。春水涨满了山涧,哗哗地流淌着;设在溪岸上的水碓,不停地转动、起落,发出渲闹的声音。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唱着一首五谷丰登的歌。接着,诗人步入桑树林。一架架木梯子斜靠在桑树旁边。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桑叶。采桑要用梯子,足以说明桑树的丰茂,叶子的肥硕,也预示蚕茧的丰收。这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和平的劳动生活,写得绘声绘色,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结尾两句,是田舍主人对诗人的谈话。他告诉来访的客人:近年来这里的收成不错。在前面的村子里,买酒还可以赊欠呢。这两句以农民自己的语言,描写他们以辛勤劳动换来的丰足生活。语言朴素而有情趣,形象而逼真地表现了农民的口吻和心理。

  鉴赏这首诗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第二联的“入”、“穿”两个词的运用。“入”写出了春天里此处茂林修竹生机勃勃空气清新的景象,“穿”写出了春天此处野花遍地的美好可爱而又淳朴自然的的农村田园风光。而这一“入”一“穿”所引出的景象则又为下文描写张谷田舍生活的情景起了烘托和映衬的作用:就在这样的“寒竹”和“野花”的“深谷”之中,生活着淳朴闲适的农家。二是对农家生活情景的描绘,诗人用极其俭省的笔墨写农家生活的环境,用农人的口表现农人对收成和生活满足,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淳朴闲适而又自足自乐的农家生活的情景。

zhāngtiánshě--zhèng

xiànguānqīngqiějiǎnshēnyǒurénjiājìnghánzhúxiǎoqiáo穿chuānhuā

duìxuānchūnjiànmǎn绿sāngxiéshuōniánláirěnqiáncūnjiǔshē

断竹,续竹;
断竹,续竹;
译文: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
飞土,逐宍。
飞土,逐宍(ròu)¹
译文: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注释:¹宍:“肉”的古字。

  此篇和《伊耆氏蜡辞》都是上古歌谣。所谓的上古歌谣,指产生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以前人民的口头创作。由于年代久远,原始社会的口头创作流传到后世并被记录下来的寥寥无几。现在能见到的上古歌谣,多数是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的产物。见于《周易》的较多,在《尚书》、《礼记》等古代典籍中也偶有记载。上古时期,生产力落后,还没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因而还不可能出现后世所谓的“纯文学”。

  上古歌谣在思想内容上的最大特色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艺术形式上,作为古老的民间口头创作,一般都具有字句简短、语言质朴和节奏明快的特点。通过对《弹歌》等的赏析,读者可以更为具体地加深对上古歌谣的认识和了解。

  《弹歌》选自《吴越春秋》。《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弹歌》。《吴越春秋》为东汉赵晔所著,成书较晚。但从《弹歌》的语言和内容加以推测,这首短歌很可能是从原始社会口头流传下来而经后人写定的。这是一首反映原始社会狩猎生活的二言诗,句短调促,节奏明快,读来很有情趣。

  全诗才八个字,却写出了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

  制作工具共分两步。先是“断竹”,即砍伐竹子。由这两个字指引,读者仿佛见到一群围裹着树叶、兽皮的原始先民在茂密的原始竹林旁正手拿骨刀、石斧在砍伐根根竹子。“续竹”是制作过程的第二步。歌中没有交代“断竹”后怎样削枝、去叶、破竹成片,从画面的组接上来讲,从“断竹”到“续竹”,中间已有所省略、承转。所谓“续竹”,是指用野藤之类韧性植物连接竹片两端,制成弹弓。至此,狩猎工具已经制成。以下便接写打猎。

  打猎也分两步。先是“飞土”,把泥弹装到弓上打出去。至于泥弹的制作过程,诗中也未作交代,但从“续竹”到“飞土”,可以想见还有一个制作泥弹的环节。“飞土”的目标,或是飞禽,或是走兽,一旦打中,便向猎获物奔去。“逐宍”便是指追捕受伤的鸟兽。“宍”,为古“肉”字,指代飞禽走兽。

  根据社会发展史和古人类学的研究,人类学会制作弓箭之类狩猎工具,已是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类究竟怎样进行生产劳动和生活的,只能向残存的原始洞岩壁画和上古歌谣以及考古发现中去探寻。在这一点上,这首古老的《弹歌》起到了活化石的作用。因为有了它,后人才得以窥见洪荒时代先民们生产与生活的部分生动图景。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此歌虽仅简短的八个字,却包容了从制作工具到获取猎物的全过程,容量很大,对狩猎的艺术表现也比较成功。当然这种简短是早期书面语言表达尚处于雏形的反映。然而审美具有历史性,以今人的艺术鉴赏眼光来看,可以发现作者不自觉地运用了省略、多用和巧用动词的表现手法。不仅每一句的主语“我们”都省略,更主要的是场景之中以及场景之间的次要过程也省略了。每句以一个动词带出,使画面富于动感,且容易唤起人们对“断”、“续”、“飞”、“逐”动作前后过程的联想。此诗的语言两个字一顿,节奏明快,凝重有力。韵字“竹”、“竹”、“宍”,以入声“-K”收韵,更增加了诗句的凝重感,令人联想起先民们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颇不轻松的劳动场面。

dàn

míng xiānqín 

duànzhú zhú 
fēi zhúròu 
酒对红炉暖,香凝绣被温。
酒对红炉¹暖,香凝绣被温²
译文:寒冬时节,朱门大户烤着火炉,喝着美酒,更有温暖的绣被。
注释:¹红炉:烧得很旺的火炉。²温:温暖,暖和。
老天有私意,寒不到朱门。
老天有私意¹,寒不到朱门²
译文:原来老天爷也有私心啊,你看寒冷就从来不会光顾那些富贵人家。
注释:¹私意:私心。²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後泛指富贵人家。

hánzhōngǒu--zhòngcān

jiǔduìhóngnuǎnxiāngníngxiùbèiwēn

lǎotiānyǒuhándàozhūmén

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
¹春朝,又秋宵(xiāo)。春花秋月²何时了?花到三春³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lào)
译文:春朝刚过,又到了秋宵时节。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鲜艳美丽的花儿到了季春时节,色彩逐渐消退;每月十五过后,月亮就不再显得那么皎洁。月残花落,实在令人伤感不已啊!
注释: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韵三仄韵。¹恰:才,刚刚。²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³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时节。⁴消:消失,减退。⁵落:零落,凋谢。这里是韵脚。

  此曲由叹时光流逝之迅疾而生“月残花落”之深慨,抒发了一种老大无奈的伤感情绪,自叹亦复叹人。春花易逝,秋月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与世事的伤感心理。作者巧妙自然地借用李后主之《虞美人》词结合自己眼前的情与景,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和人情世故的不平和不满之意,流露出他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悲哀之情。若就诗意看,无非如此,似不足誉扬。但就内容表现而言,此词有一种令人感到似浅似深,似熟似生的效果。浅者,是因为“诗里落花,多少风人红泪”,人们已经见得很多了。而月残花落虽相似,各有心酸各有情。王和卿的这首小令从头到尾,春花秋月一路写去,别无一点“人事”的描述,其意旨归趣显得含蓄不明,这就不禁令人产生似熟还生、似浅还深之感,并由此而生吟咏的兴趣、索解的心理。

  若就律艺方面而言,这支小令六句六韵,由“春”、“秋”而衍“花”、“月”,然后似轱辘蝉联而下,一脉贯通。曲中“春”字、“花”字、“月”字各出现三次,“秋”字出现两次,春、秋、花、月,反复吟唱,造成一种宛转流畅、回环往复之美。在全曲短短三十一字中,两用对偶,一为工对,一为流水对,整饬中又富于变化,显得和顺谐畅。同时用典自然浑化,若出己手,这一切却又使得它流光溢彩,具有了不可或缺的艺术价值。

  生活在金末元初的王和卿,散曲作品并不多,既有滑稽调侃,粗俗嘲谑之风,也有空灵之作,如这首小令。但无论哪类作品,皆颇具特色。其题材、风格之多样,也可以说预示了元代散曲多元发展的端倪。

参考资料:
1、 蔡 践.元曲全鉴(典藏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2
2、 赵其钧.元曲举要.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

duàn··tàn--wángqīng

qiàchūncháoyòuqiūxiāochūnhuāqiūyuèshílehuādàosānchūnyánxiāoyuèguòshíguāngmíngshǎoyuècánhuāluò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zhēn)¹送风急,蟠(pán)(shuài)²思高秋³。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líng)(lù),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译文:中秋的时候,捣衣声混杂着风声,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对着这样的景象,是不会学宋玉去纾解悲愁的。把凄凉的心意收拾起来,给每个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内心更加觉得抵不过这样的幽静。明月挂在南楼正是我觉得充满情趣的地方所在。
注释:¹砧声:也作“碪声”,捣衣声。²蟠蟀:蟋蟀的一种,宋代顾逢曾作《观鬭蟠蟀有感》。³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⁴兴况:情趣,意趣。⁵分付:分别付予,这里指给酒樽分别倒酒。⁶醽醁:古代的一种美酒。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¹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ōu)²。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lán)干十二³,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qī)枕卧江流。
译文:怅惘这样的胸怀,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声的韵律悠悠扬扬。在这清平之时,良美之夜,就把这块地方借给我让我痛饮。看着这一天可爱的风景,我倚着曲曲折折的栏杆,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喝醉困乏了就靠着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注释:¹清时:清平之时,也指太平盛世。²金瓯:酒杯的美称。瓯,杯子。³阑干十二:曲曲折折的栏杆。阑干,即栏杆。十二,形容曲折之多。⁴欹:斜倚着,斜靠。

  米芾写中秋赏月,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上片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来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来,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在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在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在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在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

  “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这首词自东坡著名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

  这首词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词的上片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并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

shuǐdiàotóu··zhōngqiū--fèi

zhēnshēngsòngfēngpánshuàigāoqiūláiduìjǐngxuésòngjiěbēichóushōushíliángxìngkuàngfēnzūnzhōnglíngbèijuéshèngyōuyǒuduōqíngchùmíngyuèguànánlóu

chàngjīn怀huáihéngyùnyōuyōuqīngshíliángjièdàojīnōuàitiānfēngbiànlángànshíèrzhòuruòpíngzuìkùnzhīxǐngzhěnjiāngl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