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分符竹建星台,官事萦心不到梅。
粉面莫惊公主艳,铁心曾对广平开。
吒身冰雪刚而栗,取友松筠晚不回。
已向个中怀鼎味,直须魁占百花来。
误分符竹建星台,官事萦心不到梅。
粉面莫惊公主艳,铁心曾对广平开。
吒身冰雪刚而栗,取友松筠晚不回。
已向个中怀鼎味,直须魁占百花来。
曹彦约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3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斗垒¹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译文:兴化军孤小危弱,势不可支,但书生守城之志,坚定不移。
注释:¹斗垒:弱小的营垒,指兴化军。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自经沟渎(dú)¹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译文:轻率无谓的牺牲绝不是我的本志,为保国土战死疆场正应在此时。
注释:¹自经沟渎:在小水沟中自杀,比喻轻率无谓的牺牲。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
须信累(léi)¹堪衅鼓²,未闻烈士竖降旗。
译文:应该相信被拘系的囚徒能以一腔热血涂鼓,从来没有听说烈士会竖起降旗。
注释:¹累囚:被拘系的囚徒。²衅鼓:以血涂鼓的间隙。古代新铸器成,杀牲畜以血涂其隙,因以祭之,叫做“衅”。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一门百指¹沦胥(xū)²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译文:纵然一家十口相继死去,只有赤忧丹心将为天地所共知。
注释:¹一门百指:一家十口。²沦胥:相率。《诗经·大雅·抑》:“无沦胥以亡”,谓相率沦丧也。

yuánbīngzhìshāshīzhòng

chénwénlóng sòngdài 

dǒulěiwēishìzhī shūshēngshǒuzhìdìngnán 
jīnggōufēishì chénfēngjiāngshìshí 
xìnlěiqiúkānxìn wèiwénlièshìshùxiáng 
ménbǎizhǐlúnchén wéiyǒudānzhōngtiānzhī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冉冉鸾骖鹤驭,桥倚高寒,鹊飞空碧。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¹。冉冉²(luán)(cān)鹤驭(yù),桥倚高寒,鹊飞空碧。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注释:¹拭:抹,擦。²冉冉:慢行貌。
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
谁念文园¹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忍记穿针亭榭(xiè),金鸭香寒,玉徽²尘积。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听窗前、泪雨浪浪³,梦里檐前犹滴。
注释:¹文园:指司马相如,他曾为孝文园令。这里作者借以自指。²玉徽:琴名。³浪浪:流貌。

  此词咏七夕。上片遥念仙侣欢会。先写新秋夜色。凉月横舟,银河浸练,碧空如洗。次写双星相会。桥倚高寒,鹊飞碧空,绵绵离恨,欢情几许;千秋今夕。下片抒发感怀。夜色沉沉,独感岑寂,回忆昔日,亭榭穿针,金鸭香袅。而今玉徽尘积,新凉半枕。窗外泪雨,檐前犹滴。不禁感慨万千。

  全词构思精巧,抒情细腻,情景交融,真挚感人。

duójǐnbiāo··--zhāng

liángyuèhéngzhōuyínjìnliànwànqiūróngshìrǎnrǎnluáncānqiáogāohánquèfēikōngwènhuānqíngzǎoshōushíxīnchóuzhòngzhīhènrénjiānhuìshǎoduōwànqiānqiūjīn

shuíniànwényuánbìngchénchénbàotiāncénrěn穿chuānzhēntíngxièjīnxiānghánhuīchénpíngxīnliángbànzhěnyòuxíngyúnxiāotīngchuāngqiánlèilànglàngmèngyánqiányóu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今古北邙(máng)¹下路,黄尘²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³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心中的苦痛能和谁说,放眼把空中的归雁远送。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孟津: 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洛阳东北。¹北邙山:即邙山,在洛阳北,黄河南。王公贵胄多葬于此。²黄尘:指岁月时光。³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盖世功名将底¹用,从前错怨(yuàn)天公。浩歌²一曲酒千钟³。男儿行(xíng),未要论穷通
译文:那举世显赫的功名有什么用?过去实在是错怪了天公。放声高唱一曲饮尽千杯酒。男儿行事处世就应如此,不要计较什么穷困亨通。
注释:¹底:何,什么。²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³钟:同盅。⁴行:行为。⁵处:处世。⁶是:正确。⁷穷通:穷困与显达。

  该词上片触景兴感,重在抒情,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孤寂之感。下片重在说理,既表现他以英雄自许,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又表明他面对现实,在无可奈何中,聊以旷达自遣苦闷。全词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地”兴怀,由北邙山这一特定地点,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远目送归鸿”的意象,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动的是归鸿的悠悠远去,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飞去的是天空的鸿雁,搅起的是满腔的幽怨。该词描绘出了一幅凄凉而又充满美感,谐调而又扣人心弦的画面。鸿雁飞,鸿雁归,人将何处回?词人的感情随着这激荡人心的画面盘旋弥漫,感人至深。

  下片强压“长恨”浩歌放饮的意象,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宽解,词人的郁愤欲盖而弥彰,显得蕴藉而深远,更加挥之不去,难以摆脱。词人身处江河日下的时代,又遭“莫须有”的诘难,心中的郁愤自不待言。词作通过描写阔大的意象,以辽阔显苍凉,以浩歌掩感伤,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可想而知。

  全词开篇写景,景即眼中所见:北邙山上的坟墓;黄尘路上奔波到老的英雄;春北飞秋南归的大雁以及日日奔腾的东流水,景物选取由近及远,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此景引起的是作者内心的无限惆怅,因此词人低吟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词句。再由抒情转入下片的议论:对人生短暂的无可奈何和对未来的玩世安排,水到渠成汩汩而出。“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是词人纵观自然及人事沧桑,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不无哲理意义,它涵盖了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体味,起到了一种生活教科书作用。

参考资料:
1、 (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第130页
2、 张苓蕴 汪翔宇选注.历代词精品百首 (南宋-近代):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年:第112页

línjiāngxiān ·luòyángwǎngmèngjīndàozhōngzuò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jīnběimángshānxià huángchénlǎojìnyīngxióng rénshēngchánghènshuǐchángdōng yōuhuái怀shuígòng yuǎnsòngguīhóng鸿 
gàishìgōngmíngjiāngyòng cóngqiáncuòyuàntiāngōng hàojiǔqiānzhōng nánérxíngchùshì wèiyàolùnqióngtōng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¹将战。大司马²固谏(jiàn)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hóng)³。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¹⁰,门官¹¹歼焉。
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这样做是得不到宽恕的。”襄公不听。冬季,十一月初一日,宋襄公与楚国人在泓水边上作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注释:¹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²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³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⁴既:已经。⁵济:渡过。⁶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⁷告:报告。⁸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⁹败绩:大败。¹⁰股:大腿。¹¹门官:国君的卫士。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国人皆咎¹公。公曰:“君子不重(chóng)伤,不禽²二毛³。古之为军也,不以阻(ài)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之人,隘(ài)¹⁰而不列,天赞¹¹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gǒu)¹²,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¹³?明耻¹⁴教战¹⁵,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¹⁶,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¹⁷焉。三军¹⁸以利用¹⁹也,金鼓²⁰以声气²¹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chán)²²可也。”
译文: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注释:¹咎:怪罪,归罪,指责。重再次。²禽:通“擒”,俘虏。³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⁴阻:迫也。⁵隘:险也。⁶寡人:国君自称。⁷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⁸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⁹勍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¹⁰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¹¹赞:助。¹²胡耇: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¹³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¹⁴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¹⁵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¹⁶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¹⁷服:(对敌人)屈服。¹⁸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¹⁹用:施用,这里指作战。²⁰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²¹声气:振作士气。²²儳: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2、 程帆.古文观止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3、 杨振中.走进文言文: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4、 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qǐ)(yì)
译文:在千里之外常常会想回归故里,只能登上高台,在窗帘边眺望远方。
注释:临高台:汉《铙歌》十八曲旧题。千里:离家的路程。常:长久。绮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译文:孤鸟倦飞尚能还巢,峰峦连绵,穷却未能辨识故乡之所在。
注释:极:尽头。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四面见清风,朝夜起寒色。
译文:高台上四周凉风习习,暮色降临,唯觉寒气袭人。
注释:见:吹来。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谁知倦(juàn)游者,嗟(jiē)此故乡忆。
译文:又有谁知道倦于奔走求官之人的感受呢!感叹这些故乡的回忆。
注释:倦游者:倦于奔走求官之人。此为作者自指。嗟:感叹。

tóngshěnyòuzhūgōngchuīmíngèrshǒuèrlíngāotái--xiètiǎo

qiānchángguīdēngtáilíncáijiànniǎoháiwèibiànliánshān

miàndòngqīngfēngcháohánshuízhījuànyóuzhějiē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