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霏霏江上路。不见书邮,病目空凝注。沙觜尽头飞白鹭。篙师指似人来处。自笑自怜还自语。钝滞如君,只合归田去。竹屋数间环甽亩。个中自有无穷趣。
寒雨霏霏江上路。不见书邮,病目空凝注。沙觜尽头飞白鹭。篙师指似人来处。自笑自怜还自语。钝滞如君,只合归田去。竹屋数间环甽亩。个中自有无穷趣。

diéliànhuā··hánfēifēijiāngshàng--wángzhīdào

hánfēifēijiāngshàngjiànshūyóubìngkōngníngzhùshājǐntóufēibáigāoshīzhǐshìrénláichùxiàoliánháidùnzhìjūnzhǐguītiánzhúshùjiānhuánzhènzhōngyǒuqióng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pā)¹细萼,小园低槛,壅(yōng)²驰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译文:请问春天何苦这样匆匆,夹风带雨好似骏马驰骋。幽幽花朵、细瓣绿萼,在小园的低槛里,还没等人把土培好,就被风吹得满地落红。这百花占有春天的时间,还不如垂柳长久。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
注释:¹幽葩:清幽的花朵。²壅:把土或肥驰在根上。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¹、芳醪(láo)²经口。那知自是³,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译文:一年中春恨占有十之八九,怎忍心辜负时光不饮美酒。难道不知,桃花凋谢是因自己要结果,并不是因为春去而消瘦。世上功名利禄也是如此,人到了老年之境界,就如春天到了晚暮时候。今天纵使能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
注释:¹辜:辜负。²芳醪:芳醇的美酒。³自是:本是,原严明。⁴风味:风度,风采。⁵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一作“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情发露,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

  “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这一问,从古到今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问春何苦匆匆,问春去往何处,问春几时归来;问得带七分难舍,问得带三分哀怨。而本词以一问起篇,惜春怜春之情,更是直泻而出。然而,百唤千呼,春光终究难留,挟风带雨,如快马般一霎急逝而去。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小园中新种下了娇嫩的花儿,还都未来得及培土,就已是“风雨送春归”。一夜醒来,园中泥土湿润,空气清新,园中花儿,却是绿肥红瘦了。“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繁华易落,倒是那嫩黄的杨柳,几番雨水后,反是一树青翠。不知那风中摇曳的万千柔条,是否试图绾系住渐远的春天?莫非是因为对春天的相思,才催生如此绵长的柳枝?此处写春花易谢,春柳不凋,则不仅有物情的体会,还有哲理的蕴藏。

  后四句“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抒发了词人的感慨: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写到这里,词人已阐述清楚了自己对“惜春”这个题目的见解,有景有情,颇具苏东坡的旷逸之气。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承接上文,世间春恨十常八九,每到此时,必生怅恨,只能借助美酒才能排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此语用唐诗人王建《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的诗意。桃花会谢,结子是为了下个春天,而非春天让它瘦了。但即便如此,“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惆怅遗憾,怕也是终究难免吧。

  “桃花”句已暗蕴人生哲理,而‘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更是直写人生体悟了。词人将春愁与人间意脉扭结,将“惜春”归拢到叹老,事业无成,而人生已到了“春归时候”,倾吐出功业难就,岁月迟暮之感。“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看花老眼,伤时清泪,这世上的功名、老来的情味,春快要走的时候,总是多有感慨。

  “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今日纵然能够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此三句表达了对人生和青春的惋惜之情。

  这首词以物之理,通观人之情,以达明理,花开花落,春来春去,时日推移,季节代序,本于常理,春归不必惜。由物之理,推及人情,岁月催人老,亦属人之常理,不足惜。关键是暮年与挚友,金樽对饮,以叙友情,重夕阳,重有为,以求进取和康泰,不惜而惜,惜得更有价值。这首词,情中景,理中情,景化情中,情以入理,物我相一。可谓笔如游龙盘旋下,惜春笔墨悟人生。

参考资料:
1、 秋实.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01:第212页
2、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664-665
3、 上彊村民选编;李森等编译.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201页
4、 郭竹平.宋词三百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第184页

shuǐlóngyín ·yùnlínshèngchūn

cháozhī sòngdài 

wènchūncōngcōng dàifēngbànchízhòu yōuè xiǎoyuánjiàn yōngpéiwèijiù chuījìnfánhóng zhànchūnchángjiǔ chuíliǔ suànchūnchánglǎo rénchóuchūnlǎo chóuzhǐshì rénjiānyǒu 
chūnhènshíchángjiǔ rěnqīng fāngláojīngkǒu zhīshì táohuājié yīnchūnshòu shìshànggōngmíng lǎoláifēngwèi chūnguīshíhòu zòngzūnqiántòngyǐn kuángjiù qíngnánjiù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繁华事散逐香尘¹,流水无情草自春。
译文:金谷园里的繁华奢靡早已随着芳香的尘屑烟消云散了;园中流水无情的流淌,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
注释:¹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¹
译文:日暮时分啼鸟在东风里叹怨,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注释:¹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为石崇坠楼而死。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叹,亦可悲,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是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很多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正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2015.08:593

jīnyuán

 tángdài 

fānhuáshìsànzhúxiāngchén liúshuǐqíngcǎochūn 
dōngfēngyuànniǎo luòhuāyóuzhuìlóurén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浮云在空碧¹,来往议阴晴。
译文:浮云在万里澄碧的晴空上来往飘荡,似乎在把天气的阴晴酝酿。
注释:¹空碧:即“碧空”。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荷雨¹洒衣湿,蘋(pín)²吹袖清。
译文:微雨轻敲着荷叶,发出细碎急促的声响,不一会也洒湿了衣裳;从水面浮萍间飘来的和风吹拂着衣袖,带来一阵清凉。
注释:¹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指沿途有荷花,下的雨不大。²蘋风:从水面浮萍之间飘来的风。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鹊声喧¹日出,鸥性狎(xiá)²波平。
译文:忽而雨过天晴,喜鹊喳喳喧闹,迎接朝阳;鸥鸟也在风平浪静的水面尽情游翔。
注释:¹喧:声音大而嘈杂。是说喜鹊对日出的喜悦。²狎:亲热、玩乐的意思。是说水鸥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尽情地玩乐。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chéng)¹
译文:经过风吹雨洗之后,山色更加明净秀丽,它虽然不言不语,却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气爽。
注释:¹酲:酒醒后的困惫状态。这里指山色的可爱,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首联写天气,统摄全局,极精采。两句诗应连起来读、连起来讲:飘浮的云朵在碧空里你来我往,忙于“议”,“议”什么?“议”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议”的结果怎么样,没有说,接着便具体描写“山行”的经历和感受:“荷雨酒衣湿”,下起雨来了;“鹊声喧日出”,太阳又出来了。浮云议论不定,故阴晴也不定。宋人诗词中往往用拟人化手法写天气,姜夔《点绛唇》中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尤有名。但比较而言,王质以浮云“议阴晴”涵盖全篇,更具匠心。

  “荷雨”一联承“阴”。先说“荷雨”,后说“酒衣湿”,见得先听见雨打荷叶声而后才意识到下雨,才感觉到“衣湿”。这雨当然比“沽衣欲湿杏花雨”大一点,但大得也有限。同时,有荷花的季节衣服被雨酒湿,反而凉爽些。“蘋风”是从浮萍之间吹来的风,说它“吹袖清”,见得那风也并不狂。雨已湿衣,再加风吹,其主观感受是“清”而不是寒,表明如果没有这风和雨,“山行”者就会感到炎热了。

  “鹊声”一联承“晴”。喜鹊喜干厌湿,所以叫“干鹊”。雨过天晴,喜鹊“喧”叫,这表现了鹊的喜悦,也传达了人的喜悦。试想:荷雨湿衣,虽然暂时带来爽意,但如果继续下,没完没了,“山行”者就不会很愉快;所以诗人写鹊“喧”,也正是为了传达自己的心声。“喧”后接“日出”,造句生新:“喜鹊喧叫:‘太阳出来了!’多么传神!“鹊声喧日出“,引人向上看,由“鹊”及“日”;“鸥性狎波平”引人向下看,由“鸥”及“波”。鸥,生性爱水,但如果风急浪涌,它也受不了。如今雨霁风和,“波平”如镜,鸥自然尽情玩乐。“狎”字也像“喧”字一样用得很精彩,“狎”有“亲热”的意思。也有“玩乐”的意思,这里都适用。

  像首联一样,尾联也用拟人化手法,其区别在于前者正用,后者反用。有正才有反,从反面说,“山色不言语”,从正面说,自然是“山色能言语”。惟其能言语,所以下句用了个“唤”字。刚经过雨洗的“山色”忽受阳光照耀,明净秀丽,“不言语”已能“唤醒三日醒”;对于并未喝酒烂醉的人来说,自然更加神清气爽,赏心悦目。

  以“山行”为题,结尾才点出“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浮云往来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全诗写得兴会淋漓,景美情浓,艺术构思也相当精巧。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56页

shānxíngshì--wángzhì

yúnzàikōngláiwǎngyīnqíng

湿shīpíngfēngchuīxiùqīng

quèshēngxuānchūōuxìngxiápíng

shānyánhuànxǐngsānchéng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家临长信¹往来道,乳燕双双拂(fú)²烟草³
译文:我家就住在往来长信宫的大道旁,小燕子双双在如烟的花草见穿梭。
注释:¹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汉太后入居长乐宫,多居此宫殿。后亦为太皇太后的代称。²拂:一作“掠”。³草:一作“早”。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油壁车¹轻金犊(dú)肥,流拂帐晓²春鸡早。
译文:出入都是油壁香车,金犊牵挽,室内陈设着流苏宝帐,鸡鸣正叫早。
注释:¹油壁车:古人乘坐的一种车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²晓:一作“暖”。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笼中娇鸟暖¹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译文:天气已经回暖,笼中的娇鸟暖还在昏睡,门帘外的落花闲来也不扫。
注释:¹暖:一作“晓”。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衰桃¹一树近前池,似惜红²颜镜³中老。
译文:看到暮春一树衰桃,临池倒影,不禁叹息,人也如桃花般红颜易衰。
注释:¹衰桃:花已凋败的桃树。²红:一作“容”。³镜:指池塘的水面如镜。

  古人好春怨秋愁,这是典型的宫怨(闺怨)诗。一般的宫怨(闺怨)诗多以凄清秋景作背景,借以烘托失宠宫嫔之寂寞凄凉心境。此首却以春晓鲜妍明丽的景物作背景,借以反衬宫嫔失宠的命运与惋惜红颜易老的心理,别具匠心。

  开头两句写春景。“家临长信”“乳燕双双”有所暗示。汉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汉成帝刘骜微服巡行,经过阳阿公主家,见歌女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极为宠幸。不久,成帝又将其妹赵合德召入宫中,封赵氏姊妹为婕妤,从此赵氏姐妹贵倾后宫。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赵飞燕又诬告许皇后、班婕妤有邪媒之道。许皇后被赵氏姐妹诬陷后,班婕妤见情势危急,便请求去长信宫侍奉皇太后。这里借用“长信宫”来暗喻班婕妤失宠后自避长信宫的典故,使诗歌表达闺怨之旨突显出来,内中隐含着失意的忧伤。接着两句写用品、陈设的富贵华美,隐隐透漏出一种慵懒无奈之感。家宅临近皇居,出入乘油壁香车,金犊牵挽,室内陈流苏宝帐,有春鸡报晓。不言富贵,而诗中人之豪奢自现。

  后面四句写暮春景色,“暖犹睡”“闲不扫”表现出来的是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红颜镜中老”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青春逝去的哀怨。结尾暗以衰桃临池比喻美人临镜,叹息红颜易衰,表现出一种无限悲凉之感。

  此诗以春鸡、乳燕、落花、衰桃、娇鸟等意象渲染出了一片暮春景色。全篇几乎没有动作,也没有出现人物,纯为一个静谧柔媚的画面描绘。作者冷静客观的叙述,不作过多的主观抒情,就像是一幅图画,是一种静的客观的美。全诗语言华丽,意象密集,风格秾丽绮艳。其声调的确有接近词体之处,因此有些版本就当作词处理,调名为木兰花(或玉楼春)。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78-79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07-109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yān)¹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wēi)²
译文:丝丝细雨如同微尘,云彩染着水汽,吴宫里残花宫落了满地。百花在微寒的东风中摇曳,仿佛在将寒气闪避。最让人怜惜的是那娇美的宫花极易败落,故而连小燕子也学着人的样子怜惜起花来,它紧紧依偎在花下。
注释:¹嫣香:娇艳芳香的花。²偎红:紧贴着红花。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yān)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²空。
译文:人们都说疾病会像满月减损成残月一般,慢慢减弱,无奈这倦怠的感觉,正如春天浓郁的慵懒气息。可否将蝴蝶留在花丛里呢?燕子成双成对地飞去了,反而笑那屋宇梁上空空。
注释:¹恹恹:精神委靡不振貌。²杏梁:用文杏木制成的屋梁。宋晏殊《采桑子》:“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

  此词抒写暮春时节,愁病交加,万般无奈的情景。词中用“吴宫”、“杏梁”等语皆作泛指,其中深含了兴亡之悲,似有深藏的隐忧,空灵含蕴而有味可咀。

  空中的愁云仿佛氤氲着水汽,蒙蒙细雨飘洒过后.吴宫里的残花散落了一地。娇美的宫花最经不得风雨,这满地落英让人怜惜不已,以致于连过路的飞燕也学着人的样子紧紧依偎在了花下。

  景物之愁加剧了纳兰的苦闷,“人说病宜随月减”,但他却自叹道“恹恹却与春同”,他的疾病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好转,反而如这暮春一样萎靡颓丧。拖着病体出得门来,只见蝴蝶飞舞流连,却迟迟不肯离开花丛,但梁上的燕子早已成双成对地飞走了。忍不住对着那空落落的屋梁苦笑一下。

  词中“吴宫”、“杏粱”等出于前人辞赋的词语中隐隐藏着莫大的忧虑,其时正是康熙盛世,对时代的兴亡忧患显然不会是纳兰词作的主题,惜时伤春又加身世感伤才更贴合纳兰的风格。他甄选的不过都是些平淡如水的词汇,然而这些词语却偏偏在他的指尖化成一段旋律——为心弦所演奏,曲曲萦绕于耳,终久不绝。

  纳兰确实是个风流的才子。但绝对不是个潇洒的文人。他的词,愁心漫溢,句句读来令人心伤,这一首满含兴亡之感的《临江仙》便是佐证。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主编.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0:第246页

línjiāngxiān··chényúnzheshuǐ--lánxìng

chényúnzheshuǐyānxiāngsuìshígōngbǎihuālěngnuǎndōngfēngliánjiāosànyànzixuéwēihóng

rénshuōbìngsuíyuèjiǎnyānyānquèchūntóngnéngliúdiébàohuācóngchéngshuāngmèngyǐngfānxiàoxìngliángk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