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峰涌翠云浮玉,盘古洲前颇似之。鹓也诛茅好结宇,待予解绶共栖迟。
员峰涌翠云浮玉,盘古洲前颇似之。鹓也诛茅好结宇,待予解绶共栖迟。

yuānzhíhuà--yángshì

yuánfēngyǒngcuìyúnpánzhōuqiánshìzhīyuānzhūmáohǎojiédàijiěshòugòngchí

杨士奇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16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春色将阑(lán)¹,莺声渐老,红英²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³半掩余香袅(niǎo)
译文: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到了春末夏初了。濛濛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地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风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注释:¹阑:残,尽,晚。²红英:红花。³屏山:指屏风。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密约¹沉沉²,离情杳(yǎo)³,菱花尘满慵(yōng)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译文:遥想当年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如今一别经年,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吗?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有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注释:¹密约:指男女之间互诉衷情,暗约佳期。²沉沉:深沉。此指重大之事,即终身之事。³杳杳:深远无边际。⁴菱花:指菱花镜,亦泛指镜子。⁵慵将照:懒得拿起镜子来照。慵:懒散。将:拿。⁶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这是一首闺怨词,所表现的是一个闺中女子在暮春时节,倚楼而望,盼望离人归来的幽怨情思。全词语言细腻,深郁多情,既有全方位的场景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移隋入景,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仕女相思图。

  上片着力描写女主人公伤春自怜的孤寂心境。

  时序暮春,美好的春景很快就要残尽,黄莺的啼声日渐老涩,再也不是“莺初学啭尚羞簧”那么稚嫩清脆、悦耳动听。先前斗艳争妍、缤纷烂缦的红花,纷纷辞谢枝头,飘零殆尽。绿叶成阴的梅树上竟已悄悄结出了小小的青果。这是十分精彩的景物描写。“莺声”“红英”“青梅”,仅仅三项事物,由于极富春的特征,足以将无边春色展示具体。“色”与“声”,“青”与“红”,“老”与“小”,对照映衬,生动鲜明,炼字工巧,耐人寻味。“将阑”“渐老”“落尽”而“小”,更是次第分明,动感强烈,春事阑珊的衰残变化,足以惊心动魄。妙在虽不言情而情自见:春光易逝,无可奈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一旦有此感触,自然也应该是“春色恼人眠不得”(王安石《春夜》)了。

  户外如此触景生感,华美的厅堂里一片冷静,更无伊人相伴,只有迷茫密布的春雨下个不停,催促春光更快地消逝。画着山水图案的精美尽风,半开半掩,可无人有心肠去理睬它。香炉里燃了许久,即将燃尽的一缕余香,轻轻飘散,摇荡着,缭绕着,弥散在冷寂的画堂里,仿佛幽远的思绪一样连绵不绝。“半掩”“蒙蒙”“袅”“静”,用词精当,刻画入微,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华丽精美然而冷落空虚的画堂环境,巧妙地折射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的郁郁情怀、沉沉幽怨,完美地构成了环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

  下片着力抒发女主人公伤别怀远的深沉离恨。

  闺中愈是孤寂,愈加怀念伊人。想当年,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依依惜别,密约归期,千般叮咛,万般嘱咐,情意何等深沉。可谁知到如今望不到伊人寄来的音信,盼不见伊人归来的身影。“沉沉”“杳杳”,巧用叠字,突出离别情思的幽暗深远与辽阔无际。既然如此,谁还有心情去对镜梳妆,“菱花尘满”,细节突出。“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所以听凭菱花宝镜积满了灰尘,也懒心无肠地不去拂拭它了。思念伊人,情不能已,还是再到楼头去看看罢,说不定能盼望到伊人意外归来的行旌哩!可是事实无情,依然只有失望,沮丧之余,哑然无语。但见万里长空,一片阴沉,恰似闺中的心境;唯有芳草连天接地,一直延伸到伊人所在的远方。借景抒情,造语自然;芳草怀远,巧于用典。“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当离情别恨使人伤感至极时,真好像魂魄离体而去一般。凄惋之情,溢于言表;不尽之意,更在言外。

  总之,全词由描写景物起,又由景渲染情,将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怀念久别爱人的孤寂情怀抒写得委婉动人。上片写景,情由景生,景中有情;下片写情,寄情于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浑然,于是情经景纬,织成天机云锦。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91-292
2、 程帆 等.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278

shāxíng··chūn--kòuzhǔn

chūnjiānglányīngshēngjiànlǎohóngyīngluòjǐnqīngméixiǎohuàtángrénjìngméngméngpíngshānbànyǎnxiāngniǎo

yuēchénchénqíngyǎoyǎolínghuāchénmǎnyōngjiāngzhàolóuxiāohúnzhǎngkōngàndànliánfāngcǎo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hú)¹,买一凫(fú)²而去。原上兔起,掷(zhì)³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pán)(shān)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fèn),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nuò)得他兔否?”
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想买一只鹘,但他从来没见过鹘,结果买了一只野鸭。他来到野外荒原,看见一只兔子从草丛中窜出,立刻抛起鸭子让它去追击,鸭子不会飞,一头栽到地上。这人提起来又扔向空中,鸭子又跌在地上。如此扔起跌下三四次,这鸭子忽然摇摇摆摆走到人的面前说起话来:“我是野鸭,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把我扔来扔去,让我皮肉受苦呢?”这人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抓兔,怎么会是鸭子呢?”鸭子举起脚蹼,笑着说:“您仔细看看我这手脚,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注释:¹鹘:鸷鸟名。即隼。部分隼属动物的旧称。²凫:野鸭。³掷:抛;投。⁴投:掉落。⁵蹒跚:腿脚不灵便的样子。⁶人语:讲人话。⁷分:工作、职责、权限等的范围。⁸搦:捏,握持,这里是“捉”的意思。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漫天¹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²。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³
译文:满天白茫茫的一片,大军在雪中前进,心情更加迫切。头上是险峻高山,狂风漫卷红旗越过那险要关隘。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¹漫天:满天。²情更迫:发表时原作“无翠柏”,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改为“情更迫”。³大关:指险要关隘。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此行何去?赣(gàn)¹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²
译文:此行将要去往何处?赣江江畔风雪正迷乱。命令昨日已下达,十万工农武装就要直取吉安。
注释:¹赣江:江名,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²吉安:现为市,在江西中部,赣江西岸。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却是抑扬起伏,开篇就以漫天雪花为材,为整首词设置了异常广阔的背景,同时也为全篇定下了基调。在勾勒出这广阔的背景后,再转而写人,描绘出一幅雪中行军的图画。红军战士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前进,“雪里行军情更迫”,军情紧急,风雪严寒,无疑增加了行军的困难,而红军战士完成任务的决心却更为强烈、迫切。起首这一句既写出了雪中行军时的自然环境,也显示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和社会环境,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宛然可见。雪天行军,虽不乏雄心壮志,然结果如何呢?词人接下来并不顺接直写,反以形象之语转写他物。高山巍巍,矗立在眼前,又像横在人头上,似是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但是“风卷红旗过大关”,在此未直接写人,而写的是红旗,但是不难想见,真正过关者,人也,漫天飞雪中,伴随着狂风翻卷着红旗,红军战士就轻松地跨越了山上的古道雄关,困难虽大,然可一举迈过,丝毫不以为难,这是何等豪迈的气概!风雪严寒,凸显出环境形势之恶劣,也衬托出人的壮志豪情。这里虽未直接写人,实则借旗写人,以红旗来映照、表现广大工农红军勇往直前、顽强不屈的性格和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虚与实,直笔与侧写,写实与浪漫在此自然地融为一体。

  下片则指明了此次行军的目的和方向。在描绘了漫天飞雪与风中红旗后,又用设问引起下文:“此行何处?”继而自答:“赣江风雪迷漫处。”答语并未明指此次行军的具体方向,而只是泛言滔滔赣江上的风雪迷漫之处。风雪茫茫,道路迢迢,似困难重重,崎岖难行,词之思致至此显得有些低沉、迷茫。但紧接着最后一句:“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明确点出此次部队出征的最终目标,又立时将情绪提起,语极平易,然力有千钧,让人仿佛看到千百万已被革命唤醒并组织起来的工农武装,正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奔赴战场,在他们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没有不可战胜的地方。词至此又完成了一个更大的起伏,先抑后扬,重点在后,使整篇的情感、气氛完全改观。

  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简洁平实,明白晓畅,同时又波澜起伏,抑扬有致,意象择取和遣词造句都匠心独运,精彩毕现。全篇于质实凝炼之中,寓深远宏大之意,洋溢着乐观的气氛,澎湃着昂扬的激情。词中也不避革命征途中的困难,让人在为广大工农武装不畏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信念所震撼、感染的同时,又分明体会到征途上的艰难险阻,感受到革命成功之不易。正如古人所云“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陆游《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二首之二),好的诗文,取材于火热的生活,来自真切的感受,只要将身之所历,心之所感真实写出,毋须雕琢,自是佳作。这首小令取自革命征程中,自然地将豪情与现实、写实与浪漫紧密绾合,既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又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jiǎnlánhuā ·guǎng广chāngshàng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màntiānjiēbái xuěxíngjūnqínggèng tóushànggāoshān fēngjuǎnhóngguòguān 
xíng gànjiāngfēngxuěmànchù mìnglìngzuóbān shíwàngōngnóngxiàān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出西直门¹,过高梁桥²,可十余里³,至元君祠(cí)。折而北,有平堤(dī)十里,夹道皆古柳,参(cēn)(cī)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miǎo)。西山匌(gé)(dá),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chà)¹⁰及玉泉¹¹亭榭(xiè),朱门碧瓦,青林翠嶂(zhàng)¹²,互相缀(zhuì)¹³。湖中菰(ɡū)(pú)¹⁴零乱,鸥鹭(lù)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译文:走出西直门,经过高梁桥,约十余里地,便到了元君祠。继而向北行进,可见一条长达十里的平堤,堤上夹道种着的都是年代久远的柳树,树木高低错落,相互交织掩映。那上百顷的澄湖,一眼望去,烟波浩渺。西山层峦重叠,与湖面波光相映成趣。远远望见功德古刹和玉泉山脚下的亭榭。那红色的大门和绿色的瓦片,青青的树林和苍翠的山峦,互相映发。湖中的菰蒲杂乱生长,水鸥和鹭鸶翩翩飞翔,让人仿佛身临江南水乡的画境之中。
注释:西山:今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是游览胜地,包括玉泉山、灵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等。¹西直门:北京城的西门,城楼于1969年拆除。²高梁桥:在西直门外,因跨高梁河,故名。³可十余里:大约十里。可,大约。⁴元君祠:在西山妙峰顶,俗称“娘娘庙”。元君,道教对女性成仙者的尊称。⁵北:向北。⁶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⁷掩映:或遮或露,时隐时现。一作“晻(yǎn)映”,有明有暗,相互交错。晻,昏暗。⁸渺然:渺茫不清的样子。⁹匌匒:重叠的样子。此指西山连绵重叠的山峰。¹⁰功德古刹:即功德寺,旧名护圣寺。刹,寺庙。¹¹玉泉:即玉泉山,在北京市西北。以山下有玉泉而得名。山麓有静明园。¹²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¹³缀发:相互映衬,相互引发。缀,联结。¹⁴菰蒲:水生植物。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开淡紫红色小花,夏生新芽,名茭白,秋结实,名菰米,可食用。蒲,水草,可制席。
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予信宿¹金山²及碧云³、香山。是日,跨蹇(jiǎn)而归。由青龙桥纵辔(pèi)(dī)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lán)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dài)¹⁰不能去¹¹
译文:我在金山寺和碧云寺、香山寺住了两夜,这天,骑着一匹驽马回来。我从青龙桥走上平堤,让马随心所欲地走着。这时,晚风正清,湖上的烟雾刚刚升起,那烟岚使人感到其中充满了水气,柳树正在枝繁叶茂之时,我在观赏的同时感到很快乐,几乎不愿离去。
注释:¹信宿:连宿两夜。²金山:指万寿山。³碧云:碧云寺,在香山上。其寺金碧辉煌,下有台阶数百级,气势恢宏,明代为京师诸寺之冠。⁴香山:香山寺,也在香山上。⁵蹇:跛,行动迟缓。借喻劣马或跛驴。⁶青龙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北宫门外,建于元代。⁷纵辔:放松缰绳由马随意行走。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⁸岚润如滴:山林中的雾气湿润得像要滴水似的。⁹顾:回首,回顾。¹⁰殆:几乎。¹¹去:离开。
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先是,约孟旋¹、子将²同游,皆不至,予慨(kǎi)然独行。子将挟³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jù)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译文:在此之前,我曾约孟旋、子将同游西山,两人都不到,于是我便慨然独往。子将把西湖视为己有,眼界是真够高的,但他稳居七香城中,傲慢地对待我这次旅行,这是为何呢?我把这些写下来寄给在西湖的孟阳等诸位兄长,想博得他们一笑。
注释:¹孟旋:方应祥,字孟旋,作者友人。²子将:闻启祥,字子将,也是作者友人。³挟:怀在心里。⁴西湖:指杭州西湖。⁵顾:反而,却。⁶七香:本指多种香料的混合,这里喻指都市繁华。⁷孟阳:邹之峄,字孟阳,明万历间钱塘(今杭州)人。

yóu西shānxiǎo

liúfāng míngdài 

    chū西zhímén guògāoliángqiáo shí zhìyuánjūn zhéérběi yǒupíngshí jiādàojiēliǔ cēnyǎnyìng chéngbǎiqǐng wàngmiǎorán 西shān guāngshàngxià yuǎnjiàngōngchàquántíngxiè zhūmén qīnglíncuìzhàng xiāngzhuì zhōnglíngluàn ōupiānfān zàijiāngnánhuàzhōng 

    xìn宿jīnshānyún xiāngshān shì kuàjiǎnérguī yóuqīnglóngqiáozòngpèishàng wǎnfēngzhèngqīng yānzhà lánrùn liǔjiāokuáng érzhī dàinéng 

    xiānshì yuēmèngxuán jiāngtóngyóu jiēzhì kǎiránxíng jiāngxié西wéiyǒu yǎnjiègāo wěnxiāngchéngzhōng àoxíng  shūmèngyángzhūxiōngzhīzài西zhě xiào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译文:洞庭衔山远远近近。枫叶如丹先报寒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岘首羊公¹²,长沙贾谊³愁。
译文:岘首山赢得羊公爱,长沙城曾使贾谊愁。
注释:¹羊公:晋时镇守襄阳的官吏羊祜。²爱:怜爱。³贾谊:汉代著名文学家,善写辞赋。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土毛¹无缟纻(zhù)²,乡味有槎(chá)³
译文:岭南风俗衣无丝麻,家乡特产鱼多查头。
注释:¹土毛: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²缟纻:白色生绢及细麻所制的衣服。³槎头:也叫查头鳊,一种味道鲜美的鱼。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已抱沉痼(gù)¹疾,更贻(yí)²(chī)³忧。
译文:我已患重病难以医治,又增添你遭魑魅的担忧。
注释:¹沉痼:久治不愈的病。²贻:赠予。³魑魅:指古代传说中生活在山泽中的山神、鬼怪。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数年同笔砚(yàn)¹,兹夕²间衾(qīn)(chóu)³
译文:几年间同笔共舰在一起。今晚起却要各渡长夜天各一份。
注释:¹同笔砚:指在一起学习或者共事。²兹夕:这晚上。³衾稠:衾,被子;稠,夹被。此泛指被褥等。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¹
译文:情投意合的景况将何在?解相思只有向南望斗牛。
注释:¹牛斗:星宿名,指二十八星宿的斗宿和牛宿。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洞庭两句:同于前《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之“洞庭一叶惊秋早”。洞庭即洞庭湖。岘首句: 见前《与诸子登岘山》诗注。长沙句:见前《湖中旅泊寄阎防》诗注。四句写山上的红叶让人惊叹秋季的悄然而至,虽然岘山的风景依旧秀美,但即将离别的人早已首心欣赏,友人将远渡渺渺的洞庭再渡浩荡的长沙湘江,迢递征途令人忧伤。

  土毛首缟,乡味有查头。已抱沉痼疾,更贻魑魅忧——土毛:土 地上所生长的五谷、草木。《春秋左传正义·昭公七年》:“食土之毛,谁非君臣。”缟:白色的绢和细麻衣服。《春秋左传正义·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衣焉。”杜预注:“吴地贵缟,郑地贵,故各献己所贵。”查头:鱼名,产于襄阳。沉痼疾:经久难医之重病。《文 选》卷二十三刘公干《赠五官中郎将四首之一》:“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魑魅:山精鬼怪。《春秋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 罔两。”杜预注:“螭,山神,兽形。魅,怪物。”四句写襄阳地虽粗陋不产缟,但诗人竭尽全力地以襄阳的美味食物来款待友人。此时诗人已身染重病,友人的远去更令他忧心忡忡。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间衾裯:衾裯泛指被子,此为别离之意。斗牛:斗、牛二星宿分 野在吴越,此指王昌龄要去的南方地区。庾信《哀江南赋》:“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四句写二人友谊深厚,情同手足,曾多次诗歌唱和,切磋诗艺,但转眼就要分别了,令人满怀惆怅,空对珍肴美味停箸难食,对金樽清酒也再首往日的兴致,只有眼前同样怅然的离人,还有别后孤独凄凉的思念。

  孟浩然与王昌龄同为盛唐优秀的诗人,诗风虽迥然相异,但互为知己,且“数年同笔砚”。诗的前四句既有眼前所见之景,又融合了想象中的征途之景,四句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地名,行人的颠沛流离之苦不言而喻,“爱”和“愁”两字鲜明地刻画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中间四句如述家常,“首”和“有”点明诗人的倾其所 有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友人。“已”和“更”是诗人常用的手法,知天命之年,悲愁却接踵而来,层层相压。后四句直接叙说两人的友情,分别之后将是漫长的怀念。 何时才能再相见呢?

sòngwángchānglíngzhīlǐngnán--mènghàorán

dòngtíngyuǎnjìnfēngzǎojīngqiū

xiànshǒuyánggōngàizhǎngshājiǎchóu

máogǎozhùxiāngwèiyǒuchátóu

bàoshěngèngchīmèiyōu

shùniántóngyànjiānqīnchóu

jīnzàixiāngwàngdòun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