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红蕖照落晖,五云门外贺家池。别来无复当时兴,二十四年空自知。
万顷红蕖照落晖,五云门外贺家池。别来无复当时兴,二十四年空自知。
邹浩

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妾似春蚕抽缕。君似筝弦移柱。无语结同心,满地落花飞絮。归去。归去。遥指乱云遮处。
妾似春蚕抽缕。君似筝弦移柱¹。无语结同心,满地落花飞絮(xù)。归去。归去。遥指乱云遮处。
译文:我就像春天的蚕一样,不断地吐丝纺织。而你却像筝弦一样离开了原来的筝柱。 我们默默无言地心心相印,像满地飘落的花朵和飞舞的絮雪。 如今我要归去。 我要归去。 遥望着那一片被乱云遮挡的地方。
注释: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¹柱:筝柱为筝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

mènglìng--wángsūn

qièshìchūncánchōujūnshìzhēngxiánzhùjiétóngxīnmǎnluòhuāfēi

guīguīyáozhǐluànyúnzhēchù

铺水面辉辉晚霞,点船头细细芦花,缸中酒似渑,天外山如画,占秋江一片鸥沙。若问谁家是俺家,红树里柴门那搭。
铺水面辉辉晚霞,点船头细细芦花,缸(gāng)中酒似渑(shéng)¹,天外山如画,占秋江一片鸥沙。若问谁家是俺家,红树里柴门那搭²
译文:水面辉映着美丽的晚霞,船头纷扬着细细的芦花。缸中酒有渑水那么多,天边的山色美如画,宽阔的秋江上有一片海鸥栖息的江沙。如果要问哪里是我家,红树掩映中有柴门的那间屋子就是啦。
注释: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沉醉东风:曲牌名。南北曲兼有。此为北曲,属双调。¹酒似渑:酒像渑水那么多。渑水,古河名,在山东省临淄县西门,今已淤塞。²那搭:那里,那一带。

  这是一首小令,抒写的是作者游宴后邀朋乘舟晚归时的情景,是作者描写自然风光、表现闲适放逸生活情调的代表作。小令前五句写景,以浓墨重彩由远及近、由面及点、由实及虚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境界恢宏的秋江晚霞图;最后两句是写人,通过作者与友人的对话表现其归隐生活的惬意。全曲语言通俗而不乏文采,笔调轻松而富于情韵。

  首二句“铺水面辉辉晚霞,点船头细细芦花”,形象地写出了时间、地点。芦花在秋天开放,这是一个霞光明丽的秋天的傍晚。“水面”“船头”“芦花”三者组合在一起,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地方色彩。这二句字面没有写人,然而抒情主人公已在其中,他的目光由远而近,在船头停住,所以说:“铺水面辉辉晚霞,点船头细细芦花。”“辉辉”“细细”是仔细观察体会的结果,因为细,所以芦花下垂,所以会点着船头,他看得那么细,那么有味,可见其心绪之恬静悠逸。

  次三句“缸中酒似绳,天外山如画,占秋江一片鸥沙”,再由近而远,描绘山水。这三句也没有写人,而又句句写人,——原来这位抒情主人公正坐在船中喝酒,所以有这时间、这心情去欣赏远近景物。“酒似渑”,极言酒之多,还够他慢慢喝的,他就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地观赏景物。他看了水面晚霞、船头芦花之后,便放目望去,远山隐约可见,在宽阔的江面上有一片栖息水鸥的沙渚。山水如此淡雅闲静,这是把抒情主人公的心态物化了。远近上下的景物全由“我”将其连缀组合成一个整体画面,并且是物“我”交融的。

  最后二句“若问谁家是俺家,红树里柴门那搭”以自问自答作结。这“红树”“柴门”所在的地方,从抒情主人公的视线看,当是在鸥沙附近的秋江之畔,而且也只有这样画面才完整,色调浓淡相衬而又和谐,与首二句相应而圆合。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至此才直写人物,自道府第,看来他也有点憋不住了,饶有趣味。

  因陈铎作曲,化用前人的较多,故常被论家指斥,或谓其“曲多蹈袭(《曲苑·雨村曲话》),或说他“所为散套,既多抄袭,亦少才情”(何良俊《四友斋曲说》),而对他精通声韵协律合乐的制曲艺艺术却是一致公认的。即便批评他“多抄袭”的何良俊也不得不肯定他在声韵艺术方面的成就:“字句流丽,可入弦索。《三弄梅花》一阕,颇称作家。”(《四友斋曲说》)顾启元则更为概括地对此作了肯定:“陈铎为指挥,善词曲,又善谑。”(《客座曲话》)这二“善”当然仅是从制曲艺术而言的,并完全扣住了曲的特点和陈铎的独到之处。陈铎确实是善谑的,如上举诸曲,都具有程度不同的谑味,而在《滑稽余韵》集中更是比比皆是,真可谓竭尽揶揄调侃之能事。

  总之,尽管陈铎有“蹈袭”之病,而作为讲究声韵必须合律的散曲艺术而言,人以“能手”“乐王”称之,适得其所,而广泛而又生动地反映明弘治正德间社会生活面貌的《滑稽余韵》集更属他人所无,前人都充分肯定了他所作出的贡献。汪廷讷曰:“曲虽小技乎,摹写人情,藻绘物采,实为有声之画……金元作者尚矣。于昭代,独北面陈大声氏。……其韵严,其响和,其节。词秀而易晰,音谐而易按。言言蒜酪,更复擅场,借使骚雅属耳,击节赏音。里人闻之,亦且心醉。”(《刻陈大声全集序》)曹学佺曰:“其所著有《梨云》《可雪》《月香》《纳锦郎》诸稿,而《滑稽余韵》……则又妙极俳谐,令人绝倒。大都流丽清圆,丰藻绵密,事尽而思不乏趣,言浅而情弥刺骨。”(《汪昌朝精订陈大声集序》)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209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
民感桑林雨¹,云施李靖龙²
注释:¹桑林雨:桑林是地名。古代传说,汤之时,七年旱,成汤于桑林之地祷告祈雨。²李靖龙:李靖,唐朝开国功臣,军事家。龙:指杰出非凡之人。诗中称赞李将军有李靖之才。
精诚天地动,意愿鬼神从。
精诚天地动,意愿鬼神从。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¹重。
注释:¹岭岫:岭,山深貌,岫,山洞,诗中指峰峦、山谷。文选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有“采薇山阿,散发岩岫”之句。
白旗辉烈日,遥映一杯浓。
白旗¹辉烈日,遥映一杯浓。
注释:¹白旗:白,彰显之义,白旗谓正义之师。
此诗表达了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南宋偏安一隅,和议派占居主导地位,主战的正直官员受到排挤和压抑,这时,主张抗金的李将军受到朝廷启用,赵汝愚十分高兴,亲赴一杯亭饯行,写下这首寄托厚望的诗句。

hòusòngjiāngjūnháixiétóngyínyǐnbēitíng--zhào

míngǎnsānglínyúnshījìnglóng

jīngchéngtiāndòngyuànguǐshéncóng

cūnhuāshífēngkànlǐngxiùzhòng

báihuīlièyáoyìngbēinóng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¹。匆匆便倒离尊²,怅遇合、云销³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译文:连日西风紧吹,打落了成熟的枣子,似乎在催促友人早早回盐官去。明天就是乞巧夜,所以现在就要准备好祭祀用的瓜果,准备明晚仰视天河,看牛郎织女鹊桥会。送人分别在即,倒上两杯离别酒对饮,并祝友人旅途平安,惆怅地叹息:人生真是离合无常,我们俩好像那空中的白云,水中的浮萍,聚散两依依。离别依依难舍,听到树上寒蝉凄切的鸣声,就好像听到了它在唱着劝人及时行乐的《金缕曲》。
注释:惜秋华:词牌名。梦窗词入夹钟商。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七夕:农历七月七日。盐官:地名,在浙江绍兴。《宋史·地理志》:“两浙路临安府县九:盐官上,绍兴中升畿。”¹星度:指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²尊:饮酒器。³销:一本作“消”。⁴金缕:指古曲《金缕衣》。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¹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²,已近紫霄尺五。扁(piān)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ní)(cháng)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译文:现在我们还暂时相聚在岸边,很快你就要乘舟而归盐官。你走之后,旧居南墙外的竹林中,槐树荫里那些我们经常相聚的地方,很快就会冷冷清清。你回到盐官之后,从那里到临安就非常近。你今晚的行舟将会在吴江上留宿,夜晚观赏吴江水景,在月光照射下,吴江上水波粼粼,好像有无数个飘动着佩带,在跳着《霓裳羽衣舞》的仙子一样。你到家后,亲人定会兴高采烈,并且询问你,在分别后可在想念我吗?
注释:¹南墙:借指南楼。《世说新语·容止》载庾亮为太尉时,在武昌南楼,值秋夜风清景佳,率左右十余人,与使吏股浩、王胡之等吟咏欢聚。后世以“南楼”借指好友欢聚之处。²杜曲:地名,在长安城南。《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言近帝居也。”此处借指友人所去的盐官之地,盐官在浙江绍兴中升畿,距临安近。³水佩霓裳:指水中荷花荷叶。⁴眉妩:谓眉样妩媚可爱。用“张敞画眉”典,典出《汉书·张敞传》。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的上片写词人催促友人归去与亲人团聚,同时表示了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设想离别后自己孤寂的情境,以及友人回家的场景。全词在章法上曲折跌宕,在写法上虚实结合。

  词上阙“数日西风”从送人之前写起:秋风习习,秋林似火。并设想友人所归之盐官处,此时瓜果正熟,催人归返。此是前路入手。“瓜果夜深”二韵,写临行饯别。夜深时分,银河灿烂,群星闪烁,饮酒送别。“怅遇合云消萍聚”写二人虽是萍水相聚,现在又匆匆作别,颇令人惆怅。“匆匆便倒离尊”形象地勾出离别在即,及饮酒伤别之状。“留连”一韵,写词人的流连之情。“残蝉韵晩”一句,以景托情,言秋蝉在夜晚声声残鸣,似表达对友人的流连之情,“时歌金缕”写送别时有歌妓侑酒,唱着金缕曲,歌中满蕴流连的情感。词人借蝉鸣与歌曲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此是侧笔法。

  下阙“绿水暂如许”,写送别地点在水边,友人从水路出发。“奈南墙冷落”一韵,化用典故言与友人相聚之处已经冷落,令人无可奈何。“竹烟槐雨”四字,以竹林槐树烟雨朦胧之景,进一步渲染“南楼”的冷落,借以表达伤别之情。“此去杜曲”一韵,化用典故言友人所去之处距离京城临安很近。“已近紫霄尺五”极写盐官距京城之近。“紫霄指皇宫。“扁舟夜宿吴江”二韵,为后路写法,设想友人出发后,夜晚乘一叶扁舟,行驶在吴江上。此时河面上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田田无际的荷叶,真是美丽极了。“水佩霓裳无数”一句,化用姜夔《念奴娇》“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词句,“三十六陂”言河塘之众多。“眉妩”以女子媚妩之姿形容荷花之美。最后“问别来、解相思否?”依然是后路写法,以关切的问询,从对方入手,表达思念之情,此结语词活灵而情更深切。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590-592

qiūhuá··qiánsòngrénguīyánguān--wényīng

shù西fēngqiūlínzǎoshúháicuīrénguāguǒshēnxiékànxīngcōngcōng便biàndàozūnchàngyúnxiāopíngliúliányǒucánchányùnwǎnshíjīn

绿shuǐzànnàinánqiánglěngluòzhúyānhuáijìnxiāochǐbiǎnzhōu宿jiāngzhèngshuǐpèishangshùméiwènbiéláijiěxiāngfǒu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主人¹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²
译文: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
注释:¹主人:东道主。²广陵客: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广陵客”指琴师。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月照城头乌¹半飞²,霜广万树³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译文: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
注释:¹乌:乌鸦。²半飞:分飞。³霜广万树:夜霜使树林带有广意。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铜炉¹华烛²烛增辉,初弹渌(lù)水后楚妃³
译文: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
注释:¹铜炉:铜制熏香炉。²华烛:饰有文采的蜡烛。³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渌,清澈。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¹
译文: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注释:¹星欲稀:后夜近明时分。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清淮(huái)¹奉使²千余(yú)里,敢告³云山从此始。
译文: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注释:¹清淮:淮水。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²奉使:奉使命。³敢告:敬告。⁴云山:代指归隐。

  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心情之畅达自适。着一“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同时,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华烛烛增辉”这一句是陪衬,扣合首句“欢今夕”三字,表明酒宴已入高潮。铜炉熏染檀香,华烛闪烁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注目。“初弹渌水后楚妃”,这一笔是直写,交代演奏者所弹之曲的名称,暗含其意。《渌水》是著名的古琴曲,此曲清空淡雅。杜甫《渌水曲》说“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白居易《听弹古渌水》中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这些都表明此曲有清心怡情之效。 “楚妃”,也是一首当时广为流传的名曲,属于深情绵邈之曲。

  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皆静”二字形象地写出人们彻耳聆听琴歌的专注着迷的神态。愈是言其静,就愈突出琴音乐勾魂夺魄的心灵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在这曼妙琴音的洗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尘世的酸辛,漠然了黑夜的漫长。苍茫的高天之上,星子越来越少,天将放白,他们还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恍然自失。良友佳朋相聚总是太短暂了,徜徉在琴歌中,这一夜是过得很快。“欲稀”二字巧妙地点明了演奏时间的持续,也照应了首句中的“欢”字,并为下文的直抒胸臆埋下伏笔。

  末尾两句写自己的感触。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不知何日能还乡,他必会暗自潸然垂泪。人生如白驹过隙,就不要如此奔波辛苦了,也许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了,他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归隐。“敢告云山从此始?”这个反问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得的人生启悟。诗人曾在《不调归东川别业》中说:“渐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绂冕谢知已,林园多后时。”《唐才子传》中说李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性格疏放超脱的他,耐不得住官场的名缰利索的羁绊,尔虞我诈的算计,还不如这样约三五知己饮酒鸣琴似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来得逍遥自在。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情,有条不紊,收放自然,“圆如贯珠”(《国雅品》卷二)。这首诗最值得赏玩的应该是诗人多方映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诚如《诗筏》所言:“只第二句点出‘琴’字,其余满篇霜月风星,乌飞树响,铜炉华烛,清淮云山,无端点缀,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移在筝笛琵琶觱篥不得也。”诗人通过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刻画心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琴歌之美。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3-104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4 .

qín

 tángdài 

zhǔrényǒujiǔhuānjīn qǐngzòumíngqínguǎng广líng 
yuèzhàochéngtóubànfēi shuāngwànshùfēng  (wànshùzuò wàn )
tónghuázhúzhúzēnghuī chūtánshuǐhòuchǔfēi 
shēngdòngjiējìng zuòyánxīng 
qīnghuáifèngshǐ使qiān gǎngàoyúnshāncóngsh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