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久离索,相寻聊解颜。短墙通御水,疏树出南山。
多病久离索,相寻聊解颜。短墙通御水,疏树出南山。
岁月何难老,园林未得还。无门共荣达,孤坐却如闲。
岁月何难老,园林未得还。无门共荣达,孤坐却如闲。

访fǎngjìnshìsūnqínyánnánjiē--zhèng

duōbìngjiǔsuǒxiāngxúnliáojiěyánduǎnqiángtōngshuǐshūshùchūnánshān

suìyuènánlǎoyuánlínwèiháiméngòngróngzuòquèxián

郑谷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3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巴江¹上峡²重复重,阳台³碧峭(qiào)十二峰
译文: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注释:¹巴江:水名。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²上峡:高峡。³阳台:今重庆巫山县高都山,传为《高唐赋》所写楚王、神女相会之阳台。实为后人附会。⁴十二峰:巫山群峰陡峭,著名的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荆王¹猎时逢暮雨²,夜卧高丘³梦神女。
译文: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注释:¹荆王:楚王。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²暮雨:指神女。³高丘:泛指高山。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轻红流烟¹湿艳姿²,行云飞去明星稀³
译文: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注释:¹轻红流烟:淡红色的飘动的云气。²湿艳姿:沾湿的美丽姿容。³明星稀:星星稀少,指破晓时分。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目极¹魂断²望不见,猿(yuán)啼三声泪滴衣。
译文: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注释:¹目极:极目远望。²魂断:销魂神往。

  “巴江上峡重复重”,诗中明显有一舟行之旅人的影子。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阴晴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毋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次句点出“阳台”二字,兼有启下的功用。经过巫峡,谁都会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没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于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情境中去的。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猎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逢雨与楚王畋猎逢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来写神女。

  关于“阳台神女”的描写应该是《巫山曲》的画龙点睛处。“主笔有差,余笔皆败。”(刘熙载《艺概·书概》)而要写好这一笔是十分困难的。其所以难,不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见,而更在于这个传说“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这位神女绝不同于一般神女,写得是否神似,读者是感觉得到的。而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高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

  神女出场是以“暮雨”的形式:“轻红流烟湿艳姿”,神女的离去是以“朝云”的形式:“行云飞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点,轻盈飘渺,在飞花落红与缭绕的云烟中微呈“艳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无的特点,她带着晶莹湿润的水光,一忽儿又化成一团霞气,这正是雨、云的特征。因而“这一位”也就不同于别的神女了。诗中这精彩的一笔,如同为读者心中早已隐约存在的神女撩开了面纱,使之眉目宛然,光艳照人。这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若晦若明、迷离恍惝的神秘气氛,虽然没有任何叙事成分,却能使读者联想到《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处”等等描写,觉有无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云飞去”,明星渐稀,这浪漫的一幕在诗人眼前慢慢消散了。于是一种惆怅若失之感向他袭来,“目极魂断望不见”就写出其如痴如醉的感觉,与《神女赋》结尾颇为神似(那里,楚王“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后化用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峡中羁旅的愁怀与故事凄艳的结尾及峡中迷离景象打成一片,咀嚼无穷。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作者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风格幽峭奇艳。语言凝练优美,意境奇幻幽艳,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257-258页

shān

mèngjiāo tángdài 

jiāngshàngxiáchóngchóng yángtáiqiàoshíèrfēng 
jīngwánglièshíféng gāoqiūmèngshén 
qīnghóngliúyānshī湿yàn姿 xíngyúnfēimíngxīng 
húnduànwàngjiàn yuánsānshēnglèi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¹²我香。
译文:兰花生长在偏僻的山谷中无人欣赏,我将它移种在东边的窗下,随风送来阵阵清香。
注释:¹东轩:住房向阳的廊檐。²遗:留下。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知有清芬能解秽(huì)¹,更遗细叶巧凌霜。
译文:我喜欢它那能祛除污秽的清香,却更喜欢它虽身形纤细却傲凌风霜的气节。
注释:¹秽:肮脏。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yún)¹午荫凉。
译文:兰花即便扎根于乱石中,却依然在秋天早早绽放在竹林中,这里一簇那里一丛享受着阴凉。
注释:¹修筠:修竹,长竹。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欲遣蘼(mí)(wú)¹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译文:我想要找到一些蘼芜,把它和兰花一起种在厅堂阶下,这样就如同经常常与屈原笔下的君子相伴。
注释:¹蘼芜:一种香草。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晨游泰山¹,云雾窈(yǎo)(tiǎo)²
译文:晨起兴高我游泰山,云缠雾绕景致可观。
注释:¹泰山:东岳,五岳之首,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²窈窕:幽静美好。窈,深远,幽静。文静。窕,深邃,修长。优雅。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忽逢二童¹,颜色²鲜好³
译文:忽然遇到两位仙童,活泼伶俐青春美颜。
注释:¹童:仙童。童老。²颜色:容颜肤色。³鲜好:鲜丽美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乘彼¹白鹿,手翳(yì)²芝草³
译文:他们双双乘着白鹿,手中似有灵芝闪闪。
注释:¹乘彼:乘坐着他们的。²翳:遮蔽,掩盖。用羽毛做的华盖。³芝草:菌属。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不死药”俗称“灵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我知真人¹,长跪²问道³
译文:我知眼前必是真仙,跪拜请把长寿指点。
注释:¹真人:古代道家把修真得道(成仙),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天尊的别名。²长跪:古代的一种礼节,指直身而跪,其礼节较轻。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着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³问道:请教道理道术。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西登玉台¹,金楼²复道³
译文:二仙领我走上复道,来至金楼玉台上面。
注释:¹玉台: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神仙的居处,豪贵的宅第。²金楼:饰以金色的高楼。³复道: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楼阁间架空的通道。也称阁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授我仙药¹,神皇²所造。
译文:笑着赐我一丸仙药,此药应是神皇制炼。
注释:¹仙药:神话传说中仙人所制的神药仙丹,吃了可以长生不老。²神皇:即指玉皇大帝。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亦称天公。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教我服食¹,还精补脑²
译文:立即动手教我服下,精气复足脑力补全。
注释:¹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²还精补脑:返还精气补充脑力,道家保持元气的养生延年之术。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寿¹同金石²,永世³难老。
译文:从此我寿可比金石,长生不老永存世间。
注释:¹寿:寿命,年寿。²金石:金属和石头。常用以比喻不朽。³永世:永恒世间,指世世代代;永远。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jiàng)(què)¹遥天霁(jì)²开,金明³高树晚风回。
译文:在深红的城阙登临眺望,雨后的远空景朗天开,金明池畔高耸着排排绿树,傍晚的寒风吹得它左右摇摆。
注释:丹凤门:汴京(今开封)宫城北门。¹绛阙:深红色的城楼,这里指丹凤门楼。绛,深红色。阙,城楼。²霁景:雨后的睛朗景色。³金明:即汴京宫苑中的金明池。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长虹下饮¹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译文:长虹向两边垂头暴饮,大海快要被一口吸干,离群的老雁呼唤着侣伴,在秋空更显得无限悲哀。
注释:¹长虹下饮:既是描写雨后虹霓垂拱天际的景色,又是用来象征蒙古军的肆虐中原。古人认为虹霓是一种不祥的两头怪物,常探头到溪涧中饮水。故,诗中用它来比喻蒙古军。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劫火¹有时归变灭,神嵩(sōng)何计得飞来²
译文:即使是毁灭人间的劫火,有时也是会变化熄灭的;而险峻的嵩山,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它飞来眼前,障护汴京呢?
注释:¹劫火:原指佛教中所说的世界毁灭时的大火,后来也用来指乱世的灾火。²“神嵩”句:意思是说汴京地处平原,四无屏障,因而幻想嵩山飞来护卫汴京。神嵩,即嵩山。武则天曾改中岳嵩山为神岳。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¹
译文:处身这亡国的穷途末路,自觉已流不出更多泪水,且莫再倚傍落日的余晖,怅然地眺望旧时的吹台。
注释:¹吹台:在河南祥符县东南六里,相传为春秋时音乐家师旷奏乐之台。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第三十一首有“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之句,悲叹魏亡。诗人化用阮籍诗意,感于国之将亡,发出了穷途无泪,莫望吹台的深痛感慨。

  这首诗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眼前的长虹、孤雁与内心的愁思溶合在一起,描绘出带有浓烈主观色彩的“海欲竭”“秋更哀”的苍凉景象,既喻衰亡中的金朝国势,又喻孤独忧伤的诗人。末句中的“残阳”与首句的“霁景”相应,愈显沉郁、凄凉。全诗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首联紧扣诗题。“绛阙”点明登临之地;“霁”点明登临之时;“遥天”是登高所见;“登眺”二字虽未点出,但已自寓其中。句末“开”字用得极好,此前“黑云压城城欲摧”那令人窒息的情景及此时乌云乍开,胸中沉闷顿然若释的心境尽在言外。阴霾廓尽,晴空如洗,万里蓝天,纤细毕现,金碧辉煌的宫阚在虹消雨霁、彩彻云衢的美丽景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然而,久久盘旋在诗人胸中的郁结并未随之尽释,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意向把诗人的视线很快拉回,纤细毕现的晴空反而使他更清楚地看清了周围饱受兵燹之后的疮痍。在满目疮痍中,尤引诗人注目的是金明池那正被秋风吹荡,处于一片萧瑟凋零中的高树,一种故国乔木、铜驼荆棘之悲油然而生。该联赋中有比,象中含兴,以下诸联紧扣“雨后”“登眺”四字,围绕亡国之悲,赋陈其象,因象见意,皆由此生发。

  颔联首句之“长虹”,本来是非常美丽的景物,然诗人“以我观物”,故续之以“下饮海欲竭”。该句以“海”喻金国,以“长虹”喻蒙古军。着一“欲”字,以预示金国必亡,人民将被屠戮殆尽的悲惨命运。对此,诗人悲戚愁惨,哀恸万分。而此时恰又有一群大雁呱呱南飞,凄唳的叫声,使萧杀的金秋更添了几分凄凉的气氛。传说雁群中领头的,都是失去配偶的老雁,因孤苦伶仃,再加知前途艰险,故其叫声分外凄凉。诗人此时际遇与“老雁”相近。上年,老妻病故;本年,幼女夭亡,国家的前途又复如此,故于老雁的叫声尤感揪心。同时,此处也有以秋雁哀鸣,来喻中原人民的流离失所,奔走呼号的意思。诗人远目飞鸿,心影相随,际遇之悲,国衰之痛,充溢宇内。

  登临的所见所闻,莫不生悲;国事家事,皆不堪言。诗至此,似乎再说已属多余。然而诗人毕竟是大手笔,颈联又掉笔言其所思,使诗极尽波澜起伏之致。诗人由明池联想到昆明池,又由昆明池之黑灰联想到刚停的暴雨及暂时平息了的战乱,遂幻想劫火亦有终归息灭的。但幻想不等于现实,尽管诗人不甘亡国,想入非非,可这一厢情愿一经理智撞击,便化为乌有,于是对句又言“神嵩何计得飞来”。“神嵩”(中岳嵩山)绝无从数百里之外飞来汴京之理,无救兵可求进而期望中岳来作屏障,可见诗人绝望之极。句中不说“无计”而说“何计”,着“何”字表现出诗人在绝望之中反复挣扎的几多情思。

  尾联以阮籍自况。是时诗人久于悲痛,泪已无多,不堪眺望吹台,只有追怀往事,感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徒增悲伤了,故有“莫傍”二字。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从这自我克制、收敛之辞中,更能体味到诗人泪往心里流那凄婉哀绝的悲伤,收到曲折有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130-133页
2、 (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08:第79页
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
面苍然,鬓皤(pó)¹。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²常昼眠。
译文:面色灰白苍老,两鬓斑白,满腹才华却又毫无用处。不再做官后整日悠闲无事,白天也只能睡觉。
注释:¹皤然:鬓发斑白稀疏的样子。²官闲:闲居,不再做官。
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
画凌烟¹,上甘泉²。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³杜鹃
译文:被圣上表彰册封,被朝廷召见重用,这些功名伟业自古以来就非年轻人莫属,如今我的心意的也只有那哀啼的杜鹃了!
注释:¹凌烟:是指凌烟阁。后人常常以上凌烟阁作为功名的象征。²上甘泉:指得到皇帝征召侍从。甘泉:即甘泉宫,汉武帝常在此避暑,接见诸侯王,郡国上计吏及外国宾客。³惟:只有。⁴杜鹃:杜鹃鸟,叫声凄苦,似“不如归去”。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