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代如尧代,征贤察众情。久聆推行实,然后佐聪明。
今代如尧代,征贤察众情。久聆推行实,然后佐聪明。
官自文华重,恩因顾问生。词人求作称,天子许和羹。
官自文华重,恩因顾问生。词人求作称,天子许和羹。
御柳凋霜晚,宫泉滴月清。直庐寒漏近,秋烛白麻成。
御柳凋霜晚,宫泉滴月清。直庐寒漏近,秋烛白麻成。
玉殿移时对,金舆数侍行。赐衣香未散,借马色难名。
玉殿移时对,金舆数侍行。赐衣香未散,借马色难名。
时辈何偏羡,儒流此最荣。终当闻燮理,寰宇永升平。
时辈何偏羡,儒流此最荣。终当闻燮理,寰宇永升平。

shànghànlíndīngxuéshì--liúrén

jīndàiyáodàizhēngxiáncházhòngqíngjiǔlíngtuīxíngshíránhòuzuǒcōngmíng

guānwénhuázhòngēnyīnwènshēngrénqiúzuòchēngtiānzigēng

liǔdiāoshuāngwǎngōngquányuèqīngzhíhánlòujìnqiūzhúbáichéng

殿diànshíduìjīnshùshìxíngxiāngwèisànjiènánmíng

shíbèipiānxiànliúzuìróngzhōngdāngwénxièhuányǒngshēngpíng

刘得仁

刘得仁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13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暮途且远,游子悲故乡。
日暮¹途且远,游子悲故乡。
译文:已经是傍晚了,但是回家的路途还很遥远,思乡的游子不禁悲从心来。
注释:¹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
凛冽(liè)倦玄冬¹,负暄²(shì)飞阁。
译文:厌倦了冬天的严寒凛冽,喜好登上高阁晒太阳来取暖。
注释:¹玄冬:冬季。²负暄: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
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
(xī)¹流德泽,颛(zhuān)(xū)愧倚薄²
译文:太阳散布着光辉流温暖的恩惠,寒士生活困顿,贤明的君主应会为此感到愧疚。
注释:¹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驾御日车的神。代指太阳。²倚薄:谓生活困迫。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¹
译文:在阳光的温暖照耀下,毛发都舒畅了,肌肤渐渐润泽,太阳实在是十分仁慈。
注释:¹沃若:润泽貌。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
太阳信深仁,衰气¹(xū)²有托。
译文:依赖着冬日的阳光,身上衰败之气很快得到了驱散。
注释:¹衰气:衰败之气。²歘:形容短促迅速划过的摩擦声音,延伸为快速的意思。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译文:枕头倾斜了烦请着眼一看,虚弱的身体很容易得到了调流。
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
流离木杪(miǎo)¹猿,翩(piān)(xiān)²山颠鹤。
译文:树梢上的猿猴流利敏捷,山巅的鹤飘逸飞舞。
注释:¹木杪:树梢。²翩跹:飘逸飞舞貌。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译文:朋友了解我苦于分离流相聚,常常因为流离漂泊而悲伤,短暂相逢流安居而欣慰。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译文:面对眼前的事物而作诗,漂泊不定的人生经历恍惚之间淡忘了。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古来遭丧乱,贤圣¹尽萧索²
译文:自古以来遭到国丧战乱的君子都凄凉衰颓。
注释:¹贤圣:道德才智极高的人。²萧索:凄凉衰颓。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胡为¹将暮年,忧世²心力弱。
译文:为什么我将进入晚年了,还在因为忧愁时事而心力憔悴?
注释:¹胡为:为什么。²忧世:为时世或世事而忧虑。心力:指精神与体力。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fù)(bǎn)¹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zhé)持取²,卬(áng)³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sè),物积因不散,卒(zhì)(pū)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¹⁰其负¹¹。苟¹²能行,又持取如故¹³。又好(hào)¹⁴上高¹⁵,极其力不已¹⁶,至坠地死。
译文:蝜蝂是一种喜欢背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注释:¹蝜蝂:《尔雅》中记载的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² 辄持取:就去抓取。辄:就,总是。³卬:同“昂”,仰,抬头。⁴困剧:非常困倦疲累。困,疲乏。剧,很,非常。⁵涩:不光滑。⁶因:因而。⁷卒:最后,最终。⁸踬仆: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⁹或:有时。¹⁰去:除去,拿掉。¹¹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¹²苟:只要,如果。¹³故:原来。¹⁴好:喜爱。¹⁵上高:爬高。¹⁶已:停止。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今世之嗜(shì)取者¹,遇货²不避,以厚³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dài)而踬也,黜(chù)之,迁徙之,亦以¹⁰矣。苟能起,又不艾(yì)¹¹。日思高其位,大其禄(lù),而贪取滋¹²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¹³,不知戒¹⁴。虽其形¹⁵(kuí)¹⁶大者也,其名人¹⁷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译文: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等到他们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这也太可悲了!
注释:¹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嗜,贪,喜好。²货:这里泛指财物。³厚:动词,增加。⁴室:家。⁵怠:通“殆”,松懈。⁶踬:跌倒,这里是垮台失败的意思。⁷黜弃:罢官。⁸迁徙:这里指贬斥放逐,流放。⁹以:通“已”,已经。¹⁰病:疲惫。¹¹不艾:不停止。艾,停止,悔改。¹²滋:更加。¹³前之死亡:以前因贪财而死的人。¹⁴戒:吸取教训。¹⁵形:形体。¹⁶魁然:壮伟的样子。¹⁷名人:被命名为人,意义为被称作是人。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嘲讽了追求名位、贪婪成性的丑行。

  文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负物,喜爬高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这两部分分别扣住蝜蝂和腐败官吏各自特点展开议论,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虽然篇幅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

  此文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塑造了蝜蝂这一艺术形象。柳宗元的文章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 形象鲜明生动,又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这篇《蝜蝂传》就是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蝜蝂是一种由作者幻形出来的小动物。此名虽出现在《尔雅·虫部》中,而郭璞却无法对它注释只注上“未详”二字。可见,蝜蝂不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小虫。柳宗元创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讽刺吏道的黑暗和腐败。作者对这种小虫的特征作了非常细致的描绘,其身上具有了贪官典型的特征:一是好物:“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苟能行,又持取如故。”有贪得无厌的特点。二是好高:“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有攫取权力的特点。其所讽对象非常明确,作者在后面的议论部分更明确了讽刺的指向。因此章士钊在《柳文指要》 中直接指出,文中蝜蝂所讽刺的是柳宗元熟悉的唐朝宰相王涯,此人无比贪婪,其结局与蝜蝂一样,死于自己所积累的财富。其实蝜蝂形象的刻画主要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官场中的社会现象。

  此文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蝜蝂贪得无厌,最终因此丧身于这一性格,形象地写出贪官污吏的贪婪愚蠢以及最后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腐败的厌恶以及批判。联系作者的政治历程来看,这篇文章同时应包含着作者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取得的教训。

  这篇文章,行文简约精妙,说理师法自然,结构细密,逻辑严谨,类比恰切,过渡自然,语言犀利,叙事生动,议论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更妙的地方是,连作者自己都可能始料未及,此文给后世的阅读者、研究者提供不尽的想象空间,千载以后,仍能警戒世人。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01-203 .
2、 卢东友.贪者之鉴——读柳宗元《蝜蝂传》[J].黑河学刊,2002,09

bǎnzhuàn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bǎnzhě shànxiǎochóng xíng zhéchí ángshǒuzhī bèizhòng suīkùnzhǐ bèishèn yīnsǎn zhìnéng rénhuòliánzhī wèi gǒunéngxíng yòuchí yòuhàoshànggāo  zhìzhuì 

    jīnshìzhīshìzhě huò hòushì zhīwèilèi wéikǒng dàiérzhì chùzhī qiānzhī bìng gǒunéng yòu gāowèi  értānshèn jìnwēizhuì guānqiánzhīwáng zhījiè suīxíngkuíránzhě míngrén érzhìxiǎochóng āi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桂魄(pò)¹初生秋露微,轻罗²已薄³未更衣。
译文: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注释:¹桂魄: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故为月的别称。²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³已薄:已觉单薄。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银筝¹夜久殷(yīn)勤弄²,心怯空房³不忍归。
译文: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注释:¹筝:拨弦乐器,十三弦。²殷勤弄:频频弹拨。³空房:谓独宿无伴。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银筝夜久殷勤弄”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

  “心怯空房不忍归”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刻画,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唐诗三百首赏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04月第1版 :598-599 .
2、 王丽珍译注 .唐诗三百首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09月第1版 :211-212 .

qiū

wángwéi tángdài 

guìchūshēngqiūwēi qīngluóbáowèigēng 
yínzhēngjiǔyīnqínnòng xīnqièkōngfángrěnguī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míng)¹
译文:北地寒冷,已经是二月了可天空中仍然刮着凛冽的北风,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一片阴暗。
注释:¹冥冥:阴暗貌。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liáo)¹一室中,怅(chàng)然惭百龄²
译文:在冷清的斗室里,我心中十分惆怅,害怕就此愧对一生。
注释:¹寥落:冷落,冷清。²百龄:百年,指一生。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译文:正在我如此愁苦之时,门前的柳树又青翠起来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