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¹,公²将如³观鱼者。臧(zāng)(xī)(jiàn)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谏材不足以备器用¹⁰,则君不举¹¹焉。君将纳¹²民于轨物¹³者也。故讲事以度(duó)¹⁴轨量¹⁵,谓之‘轨’;取材以章¹⁶物采¹⁷,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qì)¹⁸行,所以败也。故春蒐(sōu)¹⁹夏苗²⁰秋狝(xiǎn)²¹冬狩(shòu)²²,皆于农隙(xì)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²³,入而振旅²⁴,归而饮至²⁵,以数军实²⁶。昭²⁷文章²⁸,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²⁹于俎(zǔ)³⁰,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³¹,古之制也。若夫山林³²川泽³³之实,器用之资³⁴,皂(zào)³⁵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译文: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
注释:¹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²公:指鲁隐公。(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12年),在位十一年。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鲁国是姬姓国,谏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谏地在今山东西南部。³如:往。⁴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⁵鱼:通“渔”,动词,捕鱼。⁶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⁷讲:讲习,训练。⁸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⁹材:材料,原料。¹⁰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¹¹举:指行动。¹²纳:纳入。¹³轨物:法度和准则。¹⁴度:计量。¹⁵量:轨则,法度。¹⁶章:通“彰”,彰明,发扬。¹⁷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¹⁸亟:多次,屡次。¹⁹春蒐:指春天打猎。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²⁰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²¹秋狝:指秋天打猎。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²²冬狩:指冬天打猎。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²³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²⁴振旅:整顿部队。²⁵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²⁶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²⁷昭:表明。²⁸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²⁹登:装入,陈列。³⁰俎: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³¹射:激矢及物曰射。³²山林:材木樵薪之类。³³川泽:菱芡鱼龟之类。³⁴资:材资也。³⁵皂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公曰:“吾将略(lüè)¹焉。”遂往,陈²鱼而观之。僖伯称疾³不从。
译文: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
注释:¹略地:到外地巡视。²陈:陈设,张设也。³称疾:推说有病。(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¹曰:“公矢²鱼于棠(táng)。”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译文:《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注释:¹书:指《春秋》。²矢:通“施”,实施,陈设。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乐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对臧僖伯的谏言说一个“不”字,最后不得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坚持到那里寻乐去。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zāngjiànguān

zuǒqiūmíng xiānqín 

    chūn gōngjiāngtángguānzhě zāngjiànyuē  fánjiǎngshì cáibèiyòng jūnyān jūnjiāngmínguǐzhě jiǎngshìduóguǐliàng wèizhī guǐ  cáizhāngcǎi wèizhī   guǐ wèizhīluànzhèng luànzhèngxíng suǒbài chūnsōu xiàmiáo qiūxiǎn dōngshòu jiēnóngjiǎngshì sānniánérzhìbīng érzhèn guīéryǐnzhì shǔjūnshí zhāowénzhāng míngguìjiàn biànděngliè shùnshàozhǎng wēi niǎoshòuzhīròudēng  chǐ齿 jiǎo máodēng jūnshè zhīzhì ruòshānlínchuānzhīshí yòngzhī zàozhīshì guānzhīshǒu fēijūnsuǒ  

    gōngyuē  jiānglüèyān  suìwǎng chénérguānzhī chēngcóng 

    shūyuē  gōngshǐtáng  fēi qiěyányuǎ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

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

《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注释

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

公:指鲁隐公。(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12年),在位十一年。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鲁国是姬姓国,谏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谏地在今山东西南部。

如:往。

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

鱼:通“渔”,动词,捕鱼。

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讲:讲习,训练。

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

材:材料,原料。

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

举:指行动。

纳:纳入。

轨物:法度和准则。

度:计量。

量:轨则,法度。

章:通“彰”,彰明,发扬。

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

亟:多次,屡次。

春蒐:指春天打猎。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

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

秋狝:指秋天打猎。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

冬狩:指冬天打猎。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

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

振旅:整顿部队。

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

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

昭:表明。

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登:装入,陈列。

俎: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射:激矢及物曰射。

山林:材木樵薪之类。

川泽:菱芡鱼龟之类。

资:材资也。

皂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略地:到外地巡视。

陈:陈设,张设也。

称疾:推说有病。(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书:指《春秋》。

矢:通“施”,实施,陈设。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赏析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乐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对臧僖伯的谏言说一个“不”字,最后不得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坚持到那里寻乐去。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五年》。这一年(前718年)的春天,鲁隐公要到棠地观看渔民怎样捕鱼。鲁国大夫臧僖伯从传统的为君之道出发,认为国君的根本责任是管好国家大事,而且任何举措都必须合乎“古制”和国君的行为规范,否则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国家就会败亡。正是出于这么一种认识,他从对国君和国家的责任感出发,进谏隐公,劝阻他到棠地观鱼。

左丘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采莲的女子坐着“金浆木兰船”,莲香阵阵隔着沙洲传来,满江荷叶满江鲜,摘得莲蓬一盘盘,这是多么喜人的收获。而“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一句,则形象描绘采莲姑娘们喜悦的心情,钗钿碰撞有声,荷香满江,这样的美景哪儿有呢。

cǎilián··jīnjiǎnglánchuán--liúxiàowēi

jīnjiǎnglánchuáncǎijiāngnánlián

liánxiāngmǎnjiāngxiān

fángchuíshǒubǐnglínpán

huāshí湿shīchuànfēngjīngzhàdiàn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年年点检¹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注释:¹点检:一个一个地查检。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赞芳草和春风来讽喻世态人情。头两句说,芳草如烟,不管是贫家陋巷还是权门要路,处处长得青葱一片。后两句转入春风,点明主旨。以拟人手法,写春风年年都来查点人间万事,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春风身上看不出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

shǎngchūn

luó tángdài 

fāngcǎoyānnuǎngèngqīng xiánményàoshíshēng 
niánniándiǎnjiǎnrénjiānshì wéiyǒuchūnfēngshìqíng 
浊水心易倾,明波兴初发。
浊水心易倾,明波兴初发。
译文:混浊的水会使人心情低落,澄澈清明的水能激发人们探索的兴致。
思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
思逢海底人,乞取¹(bàng)中月。
译文:幻想着能遇到那生活在海底的鲛人,向他求取蚌中吸取月光精华的珍珠。
注释:¹乞取:求得;请求采取。
此兴若未谐,此心终不歇。
此兴若未谐¹,此心终不歇。
译文:这样的心愿如果没能实现,一定会念念不忘,终身牵挂。
注释:¹谐:办妥;办成。

yǒng怀huáizuòyǒngqíngzuògǎn--mèngjiāo

zhuóshuǐxīnqīngmíngxìngchūfénghǎirénbàngzhōngyuè

xìngruòwèixiéxīnzhōngxiē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丽宇芳林对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²
译文:楼殿高阁前有芳林花草竞相争春,妃子们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装打扮,更加显出倾城之貌。
注释:¹对:相对,对面。这里指高阁前有芳林花草。²倾城:使城池倾倒,形容女子貌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映户凝娇乍(zhà)¹不进,出本(wéi)²含态笑相迎。
译文:妃子们的娇羞容态光彩照人,起初想要进门又停下。她们走出闺阁,含情脉脉地笑迎君王。
注释:¹乍:开始,起初。²本:本帐,本幄。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¹流光²照后庭。
译文:她们的脸就像带着晶莹雨露的鲜花,她们的美态就如玉树那样秀丽,流光溢彩,清雅别致。
注释:¹玉树:玉树的树冠挺拔秀丽,茎叶碧绿,顶生白色花朵,十分清雅别致。²流光:玲珑剔透,流光溢彩。

  宫体诗专咏女子的一颦一笑,美态艳姿,内容上无甚可取,但在中国诗歌形式趋于完美的过程中,宫体诗也曾起过相当的作用。它们所歌咏的对象本身只是一种形式的美,因而追求辞藻华美、句式工整也就十分自然了。这首诗就体现了这种倾向。乐曲旋律是哀怨的,诗的内容是轻薄的,主题只有三个字——写美人。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首句描写环境,用“丽宇”“芳林”“高阁”三个意象来刻画后宫的华美精巧,表现这群美人生活的优越。丽宇高楼掩映在散发香气的花园内,以环境之美衬托人物之美。“高阁”即指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作者要赞美的人就会聚在这里。次句是对这群美人的初步描绘,说她们生来就长得美丽,经过时新的修饰打扮,就更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姿色了。这两句写景和写人都没有什么特色,显得比较空泛而未见精彩,凭借空泛的“新妆艳质”就能倾城是实足的宫体诗八股,任何女子都适用。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从嫔妃们见驾时的种种情态中写她们的活泼可爱,将美人一瞬间的艳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颇具神韵。她们从高阁内走出来时,到门口就停住脚步,好像京剧中主角出场时的一个亮相。她那美艳的神彩映照着门户,窈窕体态好像凝结在那里。“凝娇”一词尽管有点抽象,但仍能把站着不动的美人的神态传出,雕琢得颇见工夫。“出帷含态笑相迎”,写的是她们迎接后主的情态。后主每次去她们那里,她们总是含情脉脉,仪态万方,笑盈盈地从内室出来迎接。接迎时的喜笑正与应召时的“不进”相对照,风流天子更要喜出望外了。前句是写静态的美,后句是写动态的美,由此将娇柔万状、姿态妩媚的女性形象描绘得呼之欲出了。

  “妖姬脸似花含露”,妖冶的美人脸蛋像带露的鲜花,含苞欲放,艳丽可爱,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与女性的柔美。“玉树流光照后庭”是全诗的精华,比喻、照应俱佳。“玉树”照应“含态”,说美人的体态像玉树临风,婀娜多姿。“流光”照应“映户”,说美人的神采好像流动的光辉,闪烁不定。鲜花、玉树虽是两个常用的比喻,但用在对她们的“凝娇”“含态”作了生动的描述之后,就富有表现力,颇具耀眼的光彩、飞动的气势。全诗就此戛然而止,以“后庭”回应“高阁”,使结构紧凑,同时也以热烈的气氛使这首赞歌达到高潮。

  由此看来,这首诗不过是描写女性的宫体诗而已,其内容本身虽不足褒,却也不足深贬。至于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更有其可取之处。它描写女性不作烦琐细密的刻画,用词也绝不恶俗,而只是着意于对美丽嫔妃的资质、情态的形容,力求略去美人的“形”,而写出美人的“神”。所以,它虽是宫体,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净化了宫体,这不能不说是作为诗人的陈叔宝在诗歌创作上的突破。

参考资料:
1、 乔万民编. 中国诗词精粹 两晋南北朝[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179-181.
2、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 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1443-1444.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594-596.

shùhòutínghuā

chénshūbǎo nánběicháo 

fānglínduìgāo xīnzhuāngyànzhìběnqīngchéng 
yìngníngjiāozhàjìn chūwéihántàixiàoxiāngyíng 
yāoliǎnhuāhán shùliúguāngzhàohòutíng 
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
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
译文:百花在风雨中摇曳,眼看快要全部凋零了,令人不住落泪,偶然在放晴的时候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心情才稍微恢复开朗。
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
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zhāo)¹
译文:这一半的春色已经逝去,只留下少许残花,使夜色显得更加深沉,但明日又是花朝节,希望还能够开出美艳的花朵来。
注释:¹花朝:花朝节,是指中国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也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

huācháo--tāngxiǎn

bǎihuāfēnglèinánxiāoǒuzhúqíngguāngdiéyáo

bànchūnsuícánzuìquèyánmíngshìhuāch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