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唐玄宗天宝十载(751)三月,诗人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怎能不在酒店小住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呢?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花门楼口。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的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境这可以算得上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做了铺垫。
“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小诗的后两句是说,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这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的实写付钱买酒的全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问那位当垆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你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生活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和平年代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这对于一个军旅诗人来说,更有切身的体会。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本诗语言具有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趣的篇什。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讲究。用“玉”形容塘边,就比用“绿”显得明秀、准确、传神,它能使人想见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相映增色,读者可以因此想见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绘画学上,很讲究“补衬”之色,以“金”色补衬其他颜色,则使和谐的色调更加光彩明艳。金塘的“金”字,正有如此妙用。在这一联中,“争”、“乱”二字,也运用得活而有力。一个“争”字,把百花吐芳斗艳的繁茂之态写活了。“金塘水乱流”,塘水本不流动,即使是通河之塘,水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但由于有了几多采莲轻舟,此往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回旋起来;一个“乱”字,写尽了青年男女们轻舟竞采、繁忙不息的劳动情景。诗人不写人的活动,人的活动自见,只从水波蛇行回旋的乱流中,便可想见人物的活动情态。
这些江南水乡的青年男女们天真活泼,对美好的爱情有着大胆炽热的追求:“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这两句写了恋人的心理活动。恋人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十分珍惜这次相逢,唯恐水波再把他们分开,于是两只船儿紧紧相靠,并驾齐驱,谁也舍不得离开谁。“畏相失”,活现出青年男女两相爱悦的心理状态,写尽了情侣间的相互爱慕之情。
该诗所写的爱情十分纯真,也十分含蓄,一句“并着木兰舟”,十分耐人寻味。诗人不直接写人,而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将人物的活动融入美景之中,写得神态逼真,生活气息浓郁,风味淳朴,是一首活泼清新的抒情小诗,它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