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有园居,其门可罗爵。夫何诸贤杰,疏野尽阔略。
道人有园居,其门可罗爵。夫何诸贤杰,疏野尽阔略。
联镳过柴荆,慰藉淡与泊。尔时木芙蓉,酣酣纵云萼。
联镳过柴荆,慰藉淡与泊。尔时木芙蓉,酣酣纵云萼。
呼酒亟对之,不复次杯酌。西风吹雨小,池波晚烟阁。
呼酒亟对之,不复次杯酌。西风吹雨小,池波晚烟阁。
红痴高髼松,翠闹竞参错。谈丛及笑粲,大胜世俗乐。
红痴高髼松,翠闹竞参错。谈丛及笑粲,大胜世俗乐。
翘摇鹏凤群,着我惭瘦鹤。区中有此不,今古一开拓。
翘摇鹏凤群,着我惭瘦鹤。区中有此不,今古一开拓。
山林岂细故,人愿要天诺。侵寻霄霏举,乃独趣丘壑。
山林岂细故,人愿要天诺。侵寻霄霏举,乃独趣丘壑。
探韵睨大巫,疾走宜退却。簪花谢慇勤,敢避句恶弱。
探韵睨大巫,疾走宜退却。簪花谢慇勤,敢避句恶弱。
从今数名芳,消真屡成约。
从今数名芳,消真屡成约。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¹崖绿似苔。
译文:听说子瞻再回南山,此时应该已经春回大地,沿着山崖生长的树木将山崖装饰得像是覆盖了一层绿色苔藓。
注释:¹缘:沿着;顺着。
谷鸟鸣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谷鸟鸣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译文:山谷里的鸟儿鸣叫声像是在嘲笑哥哥独自爬山,估计山绿们笑着打招呼,还记得我们曾一起游玩。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译文:你一定会去道观里邀请道士们弹奏一首,不知道谁又与你在溪水旁的茅屋里共饮美酒。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译文:相信不久你一定会有新诗寄给我,我一定会尽快和诗回寄,不能与你一起,就让这首诗陪你游玩吧。

wénzizhānzhòngyóunánshān--zhé

zhōngnánzhòngdàochūnhuíshānyuán绿shìtái

niǎomíngcháowǎngrénxiàocénglái

dìngyāodàoshìdànmíng鹿shuítánggòngjiǔbēi

yīngyǒuxīnshīháijūndāngyóupéi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虎丘¹八月半,土著流寓²、士夫眷(juàn)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³(luán)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xī)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¹⁰、申文定¹¹祠,下至试剑石¹²、一二山门,皆铺毡(zhān)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náo)(bó)¹³,渔阳掺(càn)(zhuā)¹⁴,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¹⁵”同场大曲¹⁶,蹲踏¹⁷和锣丝竹肉声¹⁸,不辨拍煞¹⁹。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²⁰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sè)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qù)²¹,不杂蚊虻(méng)。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jiè)²²,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²³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²⁴非苏州,焉讨²⁵识者²⁶
译文:虎丘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地人和客居苏州的人、士大夫及其亲眷家属女乐和歌姬、青楼的名妓和老鸨戏婆、民间的少妇和寻常人家的好女儿、小孩子和妖治的美少年以及浪子恶少、清客和帮闲、奴仆和骗子之类的人,全都聚集在虎丘这个地方。上从生公门、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第一道山门和第二道山门,都铺上了毛毡。人们席地而坐,登到高处远眺,大雁就像落在沙滩上,云霞铺在江面上一样。天黑了月亮升上来,鼓吹弹唱的地方有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锣鼓敲起来,渔阳鼙鼓响起来,如天翻地覆,像轰隆的雷声和鼎镬沸腾的水一样,连呼唤喊叫都听不见。晚上八九点钟,鼓声和铙声渐渐停歇下来,管弦乐器却越来越繁杂起兴,夹杂着歌唱的声音,都唱“锦帆开,澄湖万顷”的同声合唱的大曲子,众人的嘈杂声、锣声、丝竹之声和歌唱之声,分不清节奏节拍。到了深夜,人群渐渐散去,士大夫及其家眷亲属都乘船戏水嬉闹,每一桌酒席都竞相歌唱,人人都争相献上自己的一技之长,南方和北方的风格交杂在一起,管乐器和弦乐器更迭相奏,听的人刚刚才辨别出字句歌词,马上就开始品评鉴赏了。二更天的时候人声安静下来,管弦之乐也屏息而止,只有一缕洞箫之声,哀怨青涩又清丽缠绵,与歌唱的声音相和,这样的音乐尚且还有三四处,更迭着演奏和唱。到了三更天,月亮孤寂地挂在天际,空气肃寒,人声静寂,连蚊子牛虻的嘈杂声都消失不见了。有一名男子登场,高高地坐着石头上,没有箫和节拍的伴奏,声音一开始像游丝般发出来,忽然声音像石头崩裂、穿透云霄般强烈,抑扬顿挫,一个字个字地唱起来。听者旋即体会到歌声细微之处的美妙,心动神摇,心血似乎为之枯竭,不敢鼓掌喝彩,只有一个劲地点头。然而这个时候还有一百几十个人像大雁行列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坐着,如果不是在苏州,哪里还能看到如此景象啊!
注释:¹虎丘:山名,在苏州阊门外山塘街,相传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为名胜古迹荟集之地。²土著流寓:指本地居民和寓居于此地的人。³崽子:男孩。⁴娈童:以色相获宠的美貌男子。⁵游冶恶少:指浪荡子弟。⁶走空:骗子。⁷生公台:即生公讲台。相传这里曾是晋朝高僧竺道生讲佛经的地方。⁸千人石:又名千人坐,位于虎丘的一块巨石,可以容纳千人同坐,因此得名。⁹鹤涧:在虎丘山后面,唐代一位道士曾于此处养鹤,所以得名。¹⁰剑池:在千人石北面的崖壁下,传说是吴王阖闾同其鱼肠宝剑共葬之地。¹¹申文定:即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谥号文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官员,官至内阁首辅,著有《赐闲堂集》。¹²试剑石:位于上虎丘路上的一块巨石,中间有道裂痕,传说是吴王试剑劈开的。¹³十番铙钹:通常称为十番锣鼓,民间的组合乐器,以吹打乐器为主。¹⁴渔阳掺挝:鼓曲名。庾信《夜听捣衣》诗中“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¹⁵锦帆开,澄湖万顷:出自《浣纱记》,第十四出《打围》中的《普天乐》曲有“锦帆开,牙墙动。”第三十出《采莲》的《念奴娇序》曲中有“澄湖万顷、见花攒锦绣,平铺十里红妆。”¹⁶同场大曲:指多人同时演唱的大曲子。¹⁷蹲踏:又叫“蹲沓”、“噂杳”,形容各种声音集聚在一起,嘈杂纷纭。¹⁸丝竹肉声:指管弦乐器和人歌唱的声音。¹⁹拍煞:节拍煞尾,泛指声音旋律的节奏。²⁰藻鉴:品评赏鉴。²¹寂阒:寂静无声。²²针芥:形容细小之物。²³雁比:形容排列有序。²⁴使:假使,如果。²⁵讨:求。²⁶识者:谓知音。

  张岱之笔,犹如摄影机镜头,把虎丘中秋的情景尽收眼底。

  文章首写赴会。袁宏道当年已把游人写得纷错如织,曾谓“倾城阖户,连臂而至”,“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张岱则把倾城而出的各色人及千人石至山门的各个地点也一一点示出来。如果说袁文是散文式的铺叙,张文则是多种镜头的叠映,使簇拥纷错之状,更加立体地映现出来。

  次写初更。初夜时,这里是一番热闹景象,四方游人初集,唯有锣鼓吹打,才足以表达兴奋之情,及至更定,开始演唱,但因人物错杂,雅俗不分,大家都只以自娱为乐,所以无论吹弹歌唱,总是选择“锦帆开”“澄湖万里”之类热闹的合唱曲。在行家张岱看来,真是“丝竹肉声,不辨拍煞”,这似乎是为那种天真可爱所逗乐,又像是因那种幼稚浅俗而微微摇头。更深时,凑热闹的游客渐次散离,留下的是真正的听众,都在耐心地品尝管弦伴奏中的南北曲的清唱。

  继写二鼓。经过竞争汰选,只留下三四人,由一缕洞箫伴托着演唱。其特点是一片静穆,只有深于昆曲雅致的听众在等待最后的优胜者上台。

  终写三鼓。被认为最有水平的演唱者当于此时登台献艺,故而特别引人注目。袁文与张文都以饱含深意的笔调写出一段极优美的文字。先看袁文:“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主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这是诗人的感知,引譬取喻,以文字的形象音韵感人。再看张文:“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这是行家的体悟,析微通幽,字字切中肯綮,将真确的理性分析如盐入水般地融进生动形象的表述之中。昆曲清唱到了明末,极其繁缛柔曼,一字三折,声多字少,一般人无法听懂唱词,而行家则乐此不疲,自得“曲高和寡”之趣。张岱以为,演艺到了令人“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的情境,是为极境矣。此时,表演者与观众的神情契合无间,却又不知其所以然,八个字传写出了那种不可言传的意境。至此,读者亦“不敢击节,惟有点头”了。

  文章以戏曲行家的那种晰毛辨发功夫,在袁宏道的《虎丘》之后百尺竿头更进一尺,至妙至绝。

  文章反映了广大群众对社会交际的需求和对艺术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民间演出水平的高妙和群众组织社会活动的非凡能力。既写出少数“寻入针芥”的曲迷的品味,也写出“雷轰鼎沸”的群众大场面。既写出“演者”的踊跃献艺,也写出“听者”的心理活动。这里的“听者”首先就是老于此道的作者本人。正因为他作为“听者”始终活动在当时的情境中,而且又以一名行家里手的身份,有条不紊地剖析、描述,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曲会的胜迹中去,又鬼使神差般地把读者引入当时那些曲迷的心理中去,与他们一起呼吸,一起观摩,一起凝神于微妙的艺术之中。

参考资料:
1、 汤高才主编 沈伟麟 吉明周副主编.历代小品大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6:704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妾身兮不令¹,婴²疾兮来归。
译文:我的身体不好常常被病魔缠绕,拖着病体回到了娘家。
注释:¹令:善。²婴:抱。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沉滞(zhì)¹兮家门,历²时兮不差³
译文:至今卧床不起,不能出门已有数月。
注释:¹沉滞:久留。²历:经。³差:病愈。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¹废兮侍²(jìn)³,情敬兮有违
译文:未能亲自服侍、陪伴在你身边,有违敬夫之情。
注释:¹旷:空。²侍:侍侯。³觐:拜见尊长。⁴违:背。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君今兮奉命,远适¹兮京师。
译文:如今你奉命远赴京师。
注释:¹适:一作“递”。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悠悠¹兮离别,无因²兮叙怀。
译文:自此一别何时才能与你相见啊,行前竟不能和你见面一叙衷曲。
注释:¹悠悠:遥远的样子。²因:由,从。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瞻望兮踊(yǒng)¹,伫立兮徘徊。
译文:不能送别只能想象着我中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希望能看到你远去的身影,在那里独自徘徊。
注释:¹踊跃:跳跃。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晖。
思君兮感结¹,梦想兮容晖²
译文:忧虑你行路前的衣食是否备妥,心情是否忧郁,想着能在梦中得见你的容颜。
注释:¹结:聚积。²晖:一作“烽”。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君发兮引¹迈,去²我兮日乖³
译文:你出发远行了,离我一日远过一日。
注释:¹引:长。²去:离。³乖:远。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译文:我恨自己身无羽翼,不能高飞追你同行。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译文:只得长叹一声,让汩汩涌出的泪水打湿衣裙罢了。

  这首酬答诗是专为秦嘉奉役赴京师而作的。这首赠别诗表达了病妇独守空闺,牵念丈夫的痛苦。前十句是化情于事,后十句是直抒其情。在表现形式上,诗人仿效楚辞的兮字句式,每句皆用一“兮”字,极表感叹之情。这与全诗悲伤咏叹的情调颇为相合,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全诗大致分二层意思。

  第一层,作者陈述自己未与丈夫互诉衷肠的原委及内疚之情。写自己患病母家,身体不好,常常被病魔缠绕,所以回了娘家,至今卧床不起,不能出门已有数月,仍然没有痊愈,不得与夫话别。“不令”,不善;“婴疾”犹抱病;“差”,病愈。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二句转写自己因病未能拜见丈夫,亲自服侍稠陪伴他,有违敬夫之情。“觐”.朝见,拜见(君主)。作者用“觐”字以示对丈夫的尊敬和爱慕。当时,秦嘉派去接徐淑的车已经“空返“,作者深感内疚而作此句。由此能感受女诗人内心蕴藏的复杂情愫。作者首先交待不能送别的原因,虽是叙事,而又化情于事,于事见情。平静的水流是最深的水流,强忍不露的感情更为诚挚动人,这几句看似平平叙事的诗,亦复如此。

  第二层写自己得知丈夫即将远行却难以面别的悲凉和凑苦。

  君即刻奉命去京师了,“一别音容两茫茫“,岁月多么漫长啊l所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此别并非几日。而我未能与你宽语相慰,对你倾叙思恋之情。下二旬“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借《诗经·燕燕》中“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的意思,自己不能长亭送别只好在想象中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希望能看到你远去的身影,在那里独自徘徊。接下来,作者写登高远望仍不见丈夫踪影的内心感伤和联想。旧时代的妇女往往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于丈夫,即所谓“出嫁从夫”。故与久别归来的丈夫团聚乃是她们最为欣喜之事。何况秦嘉夫妇感情甚笃,故未见面之遗恨更深。

  于是作者忧虑丈夫行路前的衣食是否备妥,心情是否忧郁,梦想其容晖。今日一别,何时相见呢?作者极想获悉下次相聚之时日,而事实上又不得而知,故言限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作者任自己思绪联翩,想象驰骋,表达了自己恨不能象鸟一样展翅而飞,永远与丈夫形影不离的感情。别离之际的神伤魂泣,女诗人身染沉疴,竟连“消魂”的叙别亦不能得。丈夫远出,相去日远,诗人不禁幻想自己能插翅高飞,长追不弃。然而幻想终归还是幻想。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是对自己此刻心情和神态的真实写照。想象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使作者更伤感了,无奈只得长叹一声,让汩汩涌出的泪水打湿衣裙罢了,又能如何呢?缠绵俳恻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从焦躁中冷静下来和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之后的感伤。“长”字“永”字,同义重复,更见得此情的厚重压抑,深沉含蓄,至此一个赢弱、多情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了全诗感情真挚,一片深情。“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四句虽未明写渴望与夫相聚,但此情却渗透于字里行间。

  徐淑的丈夫秦嘉入洛阳就职,当时徐淑正卧病母家,夫妇没能面别,秦嘉作《留郡赠妇诗》三首与妻话别。徐淑以此诗作答,表达不能与丈夫相随前行的悲痛伤心和对丈夫的挚爱深情。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爱情诗鉴赏:红豆生南国: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04:第13页
2、 萧涤非等.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77页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翦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¹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²不迭³,寸眉愁碧。凉欺岸帻(zé)。暮砧(zhēn)催、银屏剪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译文: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我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于是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注释:瑞鹤仙:词牌名。又名“一捻红”。此词双调一百零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韵,后片十二句六仄韵。¹捎:一本作“梢”。²小山:画屏上的山峦。³迭:一本作“送”。⁴岸帻:头巾覆在额上,把头巾撤起露出前额。岸,露额;帻,头巾。此表示态度酒脱,不拘束。⁵砧:捣衣石。⁶银屏:代指姬之住处。⁷剪尺:女子用物,代指爱姬。⁸燕:喻指去姫。⁹罗额:罗幕的横额。
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行客。西园有分¹,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jī)²。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qióng)残梦?归鸿心事,那听³江村夜笛?看雪飞、蘋(pín)底芦梢,未如鬓白。
译文:我这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更加引起伤感情绪。西风渐起,穿着一双破屐,在旧地林下路、水边石重游。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因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空中的飞雪,浮蘋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我的双鬓相比,还是不如我的头发白。
注释:¹分:情分。²屐:木鞋,鞋的通称。³那听:哪堪听。⁴蘋:水中植物。又名田字草、四字菜。

  这首词借风雨秋景抒发作者的感慨以及思念去姬之情,又从思念带出对秋天景色的感触。全词语言清丽脱俗,情景交融,浑然一片,上下阕衔接自然。

  此词发端三韵,以秋风秋雨之景渲染愁情韵是倒装句,写阴云密布,秋雨绵绵,雨水打在荷叶上,如泪珠涟涟;斜风斜雨吹进窗隙,寒气通人。一个“抛”字,勾出雨落碧荷之状,“壁”形容荷叶的色泽。“林声怨秋色”一韵,承接“雨”,写雨声淅沥,滴在荷叶上如怨如诉。“对小山捎迭”一韵,由景转人人事,词人面对屏风中连绵捎断的山峦,想起爱姬,捎禁愁眉双锁。“碧”承“秋色”,“愁”承“怨”字,揭示了词的感情基调。“凉欺岸帻”写秋雨寒气袭上额头,更感凉意。这“凉”捎仅身凉,而且道出心凉。“暮砧催、银屏剪尺”写在秋风秋雨的傍晚,听到远处砧声阵阵,禁捎住思念那心爱的美姬。此句引出爱姬,由景转到人物。“最无聊”一韵,写人去楼空,尘暗罗幕,一片凄凉景象映入眼帘,袭上心头。“最无聊”三字,直抒胸臆。歇拍处的燕去堂空”引出下片。

  过片捎变,继“燕去”展开。“西园有分”写苏州西园乃是词人与爱姬共居之地,“有分”二字颇具意蕴,捎仅写出昔日二人情意绵绵,而且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恩爱苟捎亏,在远分日亲”诗意,表达了今日人虽去,但情更亲的企盼。然而眼前景物却是“断柳凄花”一片萧疏凄凉,“似曾相识”一句用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句,表达了两层意思,“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反用,言姬去而捎归;“无可奈何花落去”是正用,抒发了惆怅无奈的情怀。“西风破屐”二韵,继写今情,西风飒飒,词人踏上昔日的“林下路、水边石”去探访遗踪,追怀当日美境;但此时,只有蟋蟀凄泣,孤雁哀鸣,更哪堪江村夜笛鸣咽。这几句景由一个“念”字贯下,“残梦”“心事”与“念”字呼应,表明此景乃情中景。结句“看雪飞”一韵,言愁绪满怀,头白胜雪。此处以飞雪、芦花、白蘋花作比。结句情景交融,神完气足。

  此词特色主要是:一、善于以景托情,西风、秋雨、泪荷、暮砧、暗幕、断柳、寒蛩、孤鸿、夜雨,这一切景物都满蕴着悲情。二、精于造语,去陈脱俗。如“漏云筛雨”在云雨之前加上“漏筛”二字,形象地勾出了秋雨连绵之态。“银屏剪尺”以借代法,代指爱姬,“燕去”“行客”代指姬之离去。“有分”“似曾相识”化用曹植、晏殊的诗词语句,增加了词的内涵,深化了词境。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北京:中国书店,2007:19-22

ruìxiān ·qiūgǎn

wényīng sòngdài 

lèipāosuì zhènglòuyúnshāi xiéshāochuāng línshēngyuànqiū duìxiǎoshāndié cùnméichóu liángàn zhēncuī yínpíngjiǎnchǐ zuìliáo yàntángkōng jiùànchénluóé 
xíng 西yuányǒufēn duànliǔhuā céngxiāngshí 西fēng línxià shuǐbiānshí niànhánqióngcánmèng guīhóng鸿xīnshì tīngjiāngcūn kànxuěfēi píngshāo wèibìnbái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轻拈斑管¹书心事,细折银笺(jiān)²写恨词³。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yí)我许多时。
译文:轻轻拈着斑纹的竹子做成的毛笔写着心里的事情,细细的信笺抒写离愁别恨的话,可怜常常害相思之苦,都是你口中说的“肯”字,挑逗我等了多时。
注释:阳春曲:曲牌名,又名“喜春来”、“惜芳春”。题情:曲题。¹斑管:有斑纹的竹子做成的毛笔。²银笺:洁白的信笺。³恨词:抒写离愁别恨的话。⁴迤逗:勾引,挑逗。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bìn)¹懒理松金凤²,胭粉慵(yōng)施减玉容³。伤情经岁绣帏(wéi)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译文:乌云般的鬓发懒得去梳理,头上金凤钗也松散了,脂粉也不想施抹,颜容渐渐地衰减。长时间的独守空房让人伤情,心绪混乱,愁闷地倚靠着翠屏。
注释:¹鬓云:形容妇女鬓发美如乌云。²金凤:凤形的首饰。³玉容:美称女子的容貌。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慵拈(niān)粉线¹闲金缕,懒酌(zhuó)琼浆²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译文:懒得去裁剪衣裳,针线活也闲下来了,连美酒都提不起劲头了,只能让玉壶生冷。才子情郎这一去音信全无,我只有长吁短叹,香脸上流泪如珠。
注释:¹粉线:沾有黄、白色粉的粗线,用于裁衣时打底样。²琼浆:原指仙人的饮料,此处喻美酒。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从来好事¹天生俭²,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³催逼紧拘钳(qián),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xiān)
译文:自古以来老天爷对好事都很吝啬,瓜儿的生长也总是先苦后甜。奶娘催逼拘管得像钳子一样紧,特别严。可越是从中阻拦,咱两人的感情却越深炽。
注释:¹好事:指男女间的爱情。²俭:约束,拘检。³奶娘:即亲娘。⁴紧拘钳:紧紧地加以拘束钳制。⁵间阻:从中阻拦。⁶情忺:情投意合。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笑将红袖¹遮银烛²,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³(dié)应举,及第待何如。
译文:笑着用红袖遮挡着白色的蜡烛,不让我的才子情郎夜里苦读书。互相依偎互相拥抱欢愉取乐,只不过是为了应举才如此用功,就算考上了又怎么样?
注释:¹红袖:红色的衣袖。²银烛:雪亮的蜡烛。³止不过:即只不过。⁴迭应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⁵及第:科举应试后中选。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百忙里铰(jiǎo)¹甚鞋儿样,寂寞罗帏²冷篆(zhuàn)³。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译文:百忙中你剪什么鞋样呢,我这里罗帐空空很寂寞,连篆香都发冷了。上前搂住可爱又可恨的娇娘,只不过是为了赶做嫁妆,就是误了嫁妆又有何妨?
注释:¹铰:用剪刀的两刃相夹切,用剪刀剪。²罗帏:罗帐。³篆香:犹盘香。

  这一组曲子名曰“题情”,共六首。前三首写女子的相思,后三首写男女的相会。它们是互有关联而又能独立成篇的作品。

  第一首写初恋少女被情人撩起情感的风波后又遭冷淡时的复杂心情。前两句说女主人公将银白色的信笺细细折来,然后轻拈有着美丽斑纹的毛笔,打算一字字一行行地抒写自己的心事。而她的心事,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离恨”。第三句是女主人公的自叹之词,她初尝相思滋味,无计消除,而自悯自怜。最后两句说明女主人公这般相思这般恨,原来是因为她得到心上人的首肯。早已亲口许肯,却依然被“迤逗”,因而女主人公爱怨交加,恼恨绵绵。

  第二首和第三首可以看作是第一首中“迤逗”的具体内容:懒理鬓云、慵施脂粉;慵拈粉线,懒酌琼浆;还常常要在长吁短叹声中落泪。这样就生动地勾勒出一个陷于相思的情网中人的形象。

  第四首,表现女主人公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语言质直有力,颇有古代民歌小调色彩。“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说明任何好事都像瓜儿要先苦后甜一样,历经磨难方能成功。这后一句是元人习用俗语,常被曲家引入作品中。“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古代少女居于深闺,从小就被家长严加看管,但是人的自然天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却关锁不住。最后女主人公的态度表达得极为分明,口吻犀利,活现出一个大胆、热烈,敢于藐视礼教、冲破封建罗网的女子形象。

  第五首写女主人公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蔑视。封建社会迫使青年男子追求功名,应试中举,不知拆散和破坏了多少热恋的和新婚的青年男女。女主人公的大胆举动,看似轻浪,实际是对科举制度破坏爱情幸福的批评,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青年男女的共同愿望。

  前五首都是女子的口吻,而第六首则是男子的声音,从男子角度表现这一对男女相爱的热烈程度。最后两首极具生活情趣,连起来看像是两组电影镜头,有声口,有场面,有俏皮的捣乱,有情急的嗔怪,十分生动。

参考资料:
1、 白寿彝 等.文史英华·散曲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32
2、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67-169

yángchūn··qíng--bái

qīngniānbānguǎnshūxīnshìzhéyínjiānxiěhènliánguànhàixiāngbèikěnérdòuduōshí

bìnyúnlǎnsōngjīnfèngyānfěnyōngshījiǎnróngshāngqíngjīngsuìxiùwéikōngxīnrǒngmèncuìpíng

yōngniānfěn线xiànxiánjīnlǎnzhuóqióngjiānglěngcáilángxìnyīnshūzhǎngtànxiāngliǎnlèizhū

cóngláihǎoshìtiānshēngjiǎnguāérhòutiánnǎiniángcuījǐnqiánshénshìyányuèjiānyuèqíngxiān

xiàojiānghóngxiùzhēyínzhúfàngcáilángkànshūxiāngwēixiāngbàohuānzhǐguòdiéyīngdài

bǎimángjiǎoshénxiééryàngluówéilěngzhuànxiāngxiàngqiánlǒudìngzēngniángzhǐguògǎnjiàzhuāngleyòuf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