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
译文:雨后拂晓,寒气依然很轻。花外的早莺,已经停止了啼声。
愁听隔溪残漏¹,正一声凄咽(yè)²
译文:使人添愁的是隔溪对岸,传来更鼓的叮冬。一声声敲向心里,彷待是抽泣与哽咽交并。
注释:¹残漏:漏声将尽。残:阑也,垂尽之意。漏:古计时之器。²凄咽:形容声音悲凉呜咽。
愁堪西望去程¹(shē)²,离肠万回结。
译文:怎能忍心西望,那遥远的征程。离别的情丝,跟愁肠一起盘结回萦。
注释:¹去程:离去远行的路程。²赊:远也。
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愁似海棠阴¹下,按《凉州》²时节。
译文:这和对坐海棠花阴之下,完全是两种愁同情景。那时候演奏的是,《凉州》新曲,其乐融融。
注释:¹海棠阴下:一作“海棠花下”。按:按歌,谓依节拍唱歌。²凉州:乐曲《凉州曲》。是唐代边塞之乐,当时属于新声,声情比较悲凉。

  这首词围绕“愁听残漏”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了幽闺梦醒的思妇怀念远人的绵绵愁思和万转离肠。词的上片由写景到写人,下片着重表现思妇的心理活动。整首词熔抒情、叙事于一炉,用笔直中有曲。

  上片起首两句为景语,既点明初春时节、夜雨过后的节令、时间,又描绘出一派略带寒意、莺倦停啼的清寂气氛,为主人公布置了一个与情怀恰相契合的环境。“愁听”反接“早莺啼歇”,说明思妇醒来很早,因为她已经听过了早莺的歌唱,也许她的愁肠曾和着淅沥的夜雨声一起颤抖。天刚破晓,她就起身独坐,隔溪传来夜尽的更鼓声,更添无限孤寂凄恻之感。“正一声凄咽”与“愁听”相应,更鼓声染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使她回想起和情人离别的情景,这就暗中为下片写怀远人作了铺垫。词的上片,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

  词的下片进一步写内心活动:亲人西去,迢迢千里,分别时的缱绻、留恋、泪眼相看的情景无不历历目,直到如今,仍不堪回首,简直不敢注目西去路。然而,她毕竟又不由自主地了望亲人奔向他方的路衢。正因为“西望”,她才“不堪”,才惹起了“离肠万回结”,“不堪”二句,写出了左右为难的极端矛盾的心绪。“去程赊”说明与行人间隔之远,“万回结”极言离情愁苦之状,重笔渲染,已把别离苦写到极致。结拍二句宕开,追忆往日与亲人相处时令人难忘的一个生活场景,以反衬当日独处的悲凉,她想起了与亲人团聚之日,两人曾坐海棠花下,演奏《凉州曲》时,彼时的心情较之今朝,真有天壤之别了。

  《凉州曲》,为唐代边塞之乐,当时属于新声,声情是比较悲凉的。不过,那时两人都幸福地沉浸艺术境界之中,这时却是自己孤独地承受着现实的孤独的折磨,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现。

  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清人陈廷焯也说:“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亦未易才也。”从包括此词内的魏夫人作品来看,这些评价是颇为中肯的。

hǎoshìjìn··hòuxiǎohánqīng--wèirén

hòuxiǎohánqīnghuāwàizǎoyīngxiē

chóutīngcánlòuzhèngshēngyàn

kān西wàngchéngshēchángwànhuíjié

shìhǎitángyīnxiàànliángzhōushíji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后拂晓,寒气依然很轻。花外的早莺,已经停止了啼声。

使人添愁的是隔溪对岸,传来更鼓的叮冬。一声声敲向心里,彷待是抽泣与哽咽交并。

怎能忍心西望,那遥远的征程。离别的情丝,跟愁肠一起盘结回萦。

这和对坐海棠花阴之下,完全是两种愁同情景。那时候演奏的是,《凉州》新曲,其乐融融。

注释

残漏:漏声将尽。残:阑也,垂尽之意。漏:古计时之器。

凄咽:形容声音悲凉呜咽。

去程:离去远行的路程。

赊:远也。

海棠阴下:一作“海棠花下”。按:按歌,谓依节拍唱歌。

凉州:乐曲《凉州曲》。是唐代边塞之乐,当时属于新声,声情比较悲凉。

赏析

  这首词围绕“愁听残漏”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了幽闺梦醒的思妇怀念远人的绵绵愁思和万转离肠。词的上片由写景到写人,下片着重表现思妇的心理活动。整首词熔抒情、叙事于一炉,用笔直中有曲。

  上片起首两句为景语,既点明初春时节、夜雨过后的节令、时间,又描绘出一派略带寒意、莺倦停啼的清寂气氛,为主人公布置了一个与情怀恰相契合的环境。“愁听”反接“早莺啼歇”,说明思妇醒来很早,因为她已经听过了早莺的歌唱,也许她的愁肠曾和着淅沥的夜雨声一起颤抖。天刚破晓,她就起身独坐,隔溪传来夜尽的更鼓声,更添无限孤寂凄恻之感。“正一声凄咽”与“愁听”相应,更鼓声染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使她回想起和情人离别的情景,这就暗中为下片写怀远人作了铺垫。词的上片,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

  词的下片进一步写内心活动:亲人西去,迢迢千里,分别时的缱绻、留恋、泪眼相看的情景无不历历目,直到如今,仍不堪回首,简直不敢注目西去路。然而,她毕竟又不由自主地了望亲人奔向他方的路衢。正因为“西望”,她才“不堪”,才惹起了“离肠万回结”,“不堪”二句,写出了左右为难的极端矛盾的心绪。“去程赊”说明与行人间隔之远,“万回结”极言离情愁苦之状,重笔渲染,已把别离苦写到极致。结拍二句宕开,追忆往日与亲人相处时令人难忘的一个生活场景,以反衬当日独处的悲凉,她想起了与亲人团聚之日,两人曾坐海棠花下,演奏《凉州曲》时,彼时的心情较之今朝,真有天壤之别了。

  《凉州曲》,为唐代边塞之乐,当时属于新声,声情是比较悲凉的。不过,那时两人都幸福地沉浸艺术境界之中,这时却是自己孤独地承受着现实的孤独的折磨,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现。

  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清人陈廷焯也说:“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亦未易才也。”从包括此词内的魏夫人作品来看,这些评价是颇为中肯的。

赏析二

  这一首《好事近》,写闺中女子怀人之思,以铺叙手法直笔写来,点点滴滴,扣人心弦。

  词的上片由写景到写人。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开头二句写景,雨后清晨,寒意尚未消退,树丛花草间的黄莺儿停止了啼鸣,清冷之气扑面而来。女主人公早早醒来,感觉到寒气侵肌,她独自聆听着屋外早莺的呜叫,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从而映衬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凄冷。

  “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二句提醒人们夜晚已经过去,但在愁绪万千的女主人公听来,只觉“一声凄咽”。漫漫长夜已尽,心中的伤感和孤寂却并未结束。可以想象,当初女主人公和他告别时,一定也是在这样一个长夜将尽的时刻。那一声更鼓听起来像在催人离去,在以后独自生活的日子里,也无数次地提醒着她,游子尚未归来。这“一声凄咽”其实是她将内心情绪投射于外物的表现,更鼓声使她回想起和情人离别的情景,这就暗中为下阕写怀远人埋下伏笔。
下片着重表现思妇的心理活动。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堪”二字,写出女子愁思的辗转起伏。因为深切思念游子,所以忍不住“西望”,却又因为“西望”而黯然神伤,由此生出“不堪”之叹。“去程赊”极言距离之远,“离肠万回结”直言愁思之深。一个“结”字,点出愁之纷乱,好比一团乱麻,充塞心间,牵扯不清,打了无数死结,无处可诉,亦无可排解。女主人公的愁思此刻已达到顶点,若再铺叙下去,恐怕难以为继。

  “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结尾一句转入回忆。她想起自己曾与他在海棠花的树荫下,合奏《凉州曲》。这种边塞之曲听起来应当是荒凉悲壮的,但二人合奏之时,却浑然不觉。词中并未直接写女子的心情,但从“不似”二字可见,今与昔的巨大落差,进一步加深了女主人公的悲伤和凄凉感受。这份深如海的愁思,已经难以言表了。“凉州”一句,给全词染上了一种萧索荒寂的气氛,巧妙地中和了前文浓烈缱绻、缠绵难解的情思,同时也暗合了女主人公的心境,作为结句,实为点睛之笔。

参考资料:
1、 李清照著.漱玉词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6月:第175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9月:第121页
创作背景

  《宋史·曾布传》载,神宗元丰中,曾布曾知秦州(宋时甘肃天水)。此词中有“西望”,凉州曲,词或为思念远知秦州的曾布而作。

参考资料:
1、 姜兰.宋词三百首: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68页
魏夫人

魏夫人

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词人。乃曾布之妻,魏泰之姊,封鲁国夫人。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亦无可考。魏夫人的文学创作在宋代颇负盛名,朱熹甚至将她与李清照并提(《词综》卷二十五),亦在《朱子语类》卷一四零中云:“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曾著有《魏夫人集》。现存作品仅有诗1首,咏项羽、虞姬事,题作《虞美人草行》(《诗话总龟》卷二十一);词10余首,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 ▶ 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
花深深。一钩¹罗袜(wà)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²
译文:在一个晴和的春日,踱着轻盈的步子,独自徘徊于花荫之下,看到长长的柳条,便随手攀折了几枝,然后细心编成一个同心结,期望丈夫能与自己永结同心。
注释:¹一钩:常用于形容新月,此喻美人足。²同心:即同心结。用锦带打成的连环回文样结子,为男女相爱的象征。
日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日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译文: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收到丈夫的来信了,在愁苦无奈的时候,只能独自登上闺楼远眺。从海棠花开就开始盼望,一直盼到现在。

  春和景明,本该夫妻团聚欢乐,携手共游,但此时却良辰美景虚设。不言惆怅,而惆怅自见。第三句“行花阴”重复第二句末三字,不仅是格律上单纯的重复,而含有徘徊复徘徊之意,以引出下面的行动。“闲将柳带”二句写女主人公看到长长的柳条乃随于攀折几枝,精心地编成了一个同心结。以表达对于心心相印的爱情的向往。

  如果说上阕是以行动来暗示独处的怅惘和对坚贞爱情的向往的话,那么下阕便是以直抒胸臆来表达她痛苦的期待和热切的召唤。下阕着力写一个“望”字。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濛。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三高祠¹下天如镜,山色浸空濛。莼(chún)²(gēng)张翰³,渔舟范蠡(lí),茶灶龟蒙
译文:三高祠下水面如镜,倒映出上方的天空。那清空朦胧的山影,也同样浸在水中。到了这里,令人怀想起祠中三贤的高风:张翰因为思念家乡的莼羹,辞官回到吴中;范蠡功成身退,驾一叶扁舟遨游太湖,自在从容;陆龟蒙整日伴着煮茶的灶炉,甘做江湖上的隐翁。
注释:人月圆:词牌名,亦为曲牌名,始于王诜。垂虹:桥名,在吴江(今属江苏省)东,一名长桥。桥上有垂虹亭。¹三高祠:吴江人于宋代所建,以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乡贤。祠在垂虹桥东。²莼:一种圆叶的水生植物。³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因见秋风起而思念吴中的莼羹、鲈鱼,于是辞官回乡。⁴范蠡:春秋越国大夫,曾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相传他功成后即以一舟载上西施,同泛于太湖之中。⁵龟蒙:陆龟蒙,字鲁望,晚唐文学家。隐居不仕,以茶酒自娱。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¹,青灯²夜雨,白发秋风。
译文:联想自己,故人不知何处,前途不堪想象,更无人理解心中的苦衷。庭院里菊花又开了几丛,我在昏暗的灯下守听着夜雨,任秋风把新添的白发吹动。
注释:¹黄花庭院:满植菊花的庭院。²青灯:指光线青荧的油灯。

  这首散曲以两句景语领起,以下接连用了三组鼎足对,整饬凝练、气象苍古。词人擅长以词法入曲的风格,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咏叹了词人功名仕途不得志的郁郁情感。

  上片词人描写垂虹桥一带景象并凭吊古人遗迹。开篇写湛蓝如镜的天空映衬着三高祠,山色朦胧,景物怡人,风光如画,令人向慕。接着引用张翰、范蠡、龟蒙三个典故,与首句“三高祠”相呼应。这三个人均是识时务、退隐于世的高人,词人显然是用这三位高人自况,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远离尘世的傲然高洁的情怀。他想到以前还有三位退隐的高人在这里以莼菜为食,泛舟湖上为乐,以小炉烹茶过着闲适平淡的生活,而如今人都已不在了,不免伤感,“莼羹”、“渔舟”、“茶灶”这三件具有特征性的、且与垂虹亭下吴淞江水有关联的事物,具体的概括出三位前修的高风。

  下片则由对先贤的怀念引出对身世前途的感慨。“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连用三个设问句,将知交零落、前途渺茫、满腹心事无人可与诉说的愁怨尽皆倾吐而出。而这三设问又暗与上片末三句关合,季鹰归来古人当在,范蠡攻成遨游五湖,龟蒙心事皮子可同,前贤如是,己则否也。这环环相生的感触,形成了作者之“思古”与“伤今”间的紧密联系。“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结尾这三句,以客居的无聊与孤独作为约束。满园黄花堆积,秋风秋雨中,只有一盏青灯照我白发,这景象无比的凄凉,对照三位先贤的高踪,自不免悲从中来了。句句之间互相呼应,情景交融。

  这首小曲在艺术上特点即对仗精工而不露痕迹。如“莼羹”、“渔舟”、“茶灶”中“莼”、“渔(借作“鱼”)”、“茶”都属饮食门,“黄花”、“青灯”、“白发”中“黄”、“青”、“白”都为颜色。鼎足对较诗词的偶对要多出一句对仗,散曲作者是不放过这种逞才机会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444-445
2、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334
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枥也,上庳而下蒸;羁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窶,求沽于肆。肆之驵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将剂矣,有裴氏子赢其二以求这之,谓善价也,卒与裴氏。
伯氏佐¹²于朔陲³,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tí)(bǐ),饮之污池。厩(jiù)¹⁰(lì)也,上庳(bì)而下蒸¹¹;羁络¹²也,缀¹³¹⁴而续韦¹⁵。其易¹⁶之如此。予方¹⁷病且窶(jù),求沽¹⁸于肆¹⁹。肆之驵(zǎnɡ)²⁰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mín)²¹。将剂²²矣,有裴氏子赢²³其二以求这之,谓善²⁴价也,卒与裴氏。裴氏所善李生,雅²⁵²⁶相术²⁷,于马也尤工。覩(dǔ)之周体,眙(chì)²⁸视,听(yǐn)²⁹然笑,既³⁰而抃(biàn)³¹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觏(gòu)于是³²也,是何柔心劲骨,奇³³³⁴³⁵³⁶,宛³⁷如锵(qiāng)³⁸如,晔³⁹如翔⁴⁰如之备邪!今夫马之德全然矣,顾⁴¹其维⁴²(jū)藏锐⁴³于内,且秣之乖方⁴⁴,时用不说于常⁴⁵⁴⁶。须其齿⁴⁷备而气振⁴⁸,则众美灼⁴⁹见,上可以献帝闲⁵⁰,次可以鬻(yù)千金。”裴也闻言竦⁵¹焉。遂儆⁵²其仆,蠲(juān)⁵³其皂⁵⁴⁵⁵其恶⁵⁶,蜃(shèn)⁵⁷其溲(sōu)⁵⁸,催以美荐,秣以芗(xiāng)⁵⁹粒,起之居之,澡之挋(zhèn)之,无分阴⁶⁰之怠⁶¹。斯以马养,养马之至分也。居无何⁶²,果以骥德闻。
译文:伯氏在北方边陲协助军务,得到一匹良马送给我。我不知道它是良马,喂它吃稊米秕谷,让它在水池喝水。马厩和马槽呢,是上面气闷下面郁热;笼头和缰绳呢,是连的断绳接的牛皮。对马就这样轻视。我正生病而又贫穷,巴望在市场把它卖掉。市场上的马贩子也不知道它是良马,估的马价是六十串钱。就要签买卖合同了,有个姓裴的人加了二十串钱要求购买,我认为是个好价钱,最终卖给了裴氏。与裴氏交好的李生,颇有些相术,对于相马特别擅长。察看了马的周身形体,瞪着眼睛瞧,张着嘴巴笑,然后跟在它面鼓掌。并且说道:“我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马了。这马心性柔顺,骨骼强劲,精气奇拔,姿态美妙,那样宛转,那样铿锵,那样灿烂,那样飞扬,多么齐备啊!现在马的德性它全都具备了,但还只是匹马驹,精锐蕴藏在内,何况喂养的方法不对,因此平庸的眼力不看好它。等到它的牙齿长全气势奋发,那么各种优点都会耀眼地显现,上可以献进皇帝的马厩,次可以卖出千金之价。”裴生听了肃然起敬。于是督促他的仆人,清理槽臼,用筐装垃圾,用蜃装粪便,喂美味的草料,吃软香的小米,起也服侍,睡也县侍,又是洗,又是揩,一分一秒都不能懈怠。这个从养马来说,是养马的最高境界了。过了不久,果然以良马著称。
注释:¹佐:辅助。²戎:战争。³朔陲:北方边境。⁴遗:给,送。⁵良:指马的优点。⁶秣:喂马。⁷稊:一种类似稗子的草。⁸秕:空或不饱满的谷粒。⁹污池:犹言水池。¹⁰厩:马房,牲口棚。¹¹蒸:郁热。¹²羁络:马笼头。¹³缀:缝合。¹⁴索:绳子。¹⁵韦:熟牛皮。¹⁶易:轻视,轻慢。¹⁷方:正在。¹⁸沽:卖。¹⁹肆:店铺。²⁰驵:指旧时从事马匹交易的经纪人。²¹缗:古代串铜钱的绳子,也指成串的钱,一千个钱为一缗。²²剂:古代买卖时用的券契,在木板上写有文字,中分为两半,买卖双方各执一半为凭证。²³赢:超过,多馀。²⁴善:与……友好。²⁵雅:甚;颇。²⁶挟:怀藏。²⁷相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表,能判断其优劣的本领。²⁸眙然:注视貌。²⁹听:笑貌。按,“听”,原作“昕”。《上林赋》云:“亡是公听然而笑。”今据改。³⁰既:完。³¹抃:拍手,表示欢迎。³²是:代指这匹马。³³奇:特殊,罕见。³⁴精:精神。³⁵妍:美好。³⁶态:姿态。³⁷宛:委曲顺从的样子。³⁸锵:形容玉声清脆。³⁹晔:容光焕发。⁴⁰翔:安舒的样子。⁴¹顾:不过,只是。⁴²维:助词,无实义。⁴³锐:勇往直前的气势。⁴⁴乖方:反常。⁴⁵常:普通,平常。⁴⁶目:名目,名称。⁴⁷齿:指年龄。⁴⁸振:振动,奋起。⁴⁹灼:明彻。⁵⁰帝闲:皇帝的马厩。⁵¹竦:严肃而恭敬。⁵²儆:告诫,警告。⁵³蠲:清洁,使洁净。⁵⁴皂:通“槽”,牲口槽。⁵⁵筐:装满、盛满。⁵⁶恶:污秽物,特指粪。⁵⁷蜃:古代的一种祭器,上面画有蜃形。⁵⁸溲:特指小便。⁵⁹芗:谷类的香气,这里指精美的饲料。⁶⁰分阴:片刻。⁶¹怠:怠惰,懈怠。⁶²无何:没多久。
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也尤工。覩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既而抃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觏于是也,是何柔心劲骨,奇精妍态,宛如锵如,晔如翔如之备邪!今夫马之德全然矣,顾其维驹藏锐于内,且秣之乖方,时用不说于常目。须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上可以献帝闲,次可以鬻千金。”裴也闻言竦焉。遂儆其仆,蠲其皁筐其恶,蜃其溲,催以美荐,秣以芗粒,起之居之,澡之挋之,无分阴之怠。斯以马养,养马之至分也。居无何,果以骥德闻。
客有唁¹予以丧²宝,且讥其贸³也微,予洒(xiǎn)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¹⁰将齧(niè),抵¹¹以挝(zhuā)¹²,不知其籋(niè)云耳。昔之嘘唏¹³也,谓为疵¹⁴为疠¹⁵,投以药石¹⁶,不知其喷玉¹⁷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¹⁸,将至顿¹⁹(bó)²⁰,曾²¹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于士²²,则八十其缗(mín)也,不犹踰于五羖(gǔ)皮乎?”客谡(sù)²³而竦(sǒng)。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shěn)德蕴于心者乎?斯从²⁴古之叹,予不敢叹。”
译文:有个客人因为我失去了宝物来慰问我,还批评我卖得那么便宜。我洒脱地说:“当初我拥有这匹马,我当普通马养它。如今卖了这马,他当宝马养它。宝贵还是普通,就在于遭遇到什么啊。况且原来它要跳跃,以为是要踢要咬,对付它的是棍子鞭子,不知道它能上蹑浮云。原来它的嘶鸣,认为是瑕疵是犯病,给它吃药扎针,不知道它的唾沫如雪如玉。像这样,那它就是熬个一年半载,也将会疲顿趴倒。因此还能有什么宝物呢?从这点来说,和读书人比较,那八十串钱,不也超过了卖掉百里奚的五只黑公羊皮吗?”客人起立而肃然起敬。我于是说:“马的德性,存在于它的形体之中,可以用眼睛看出,但是还会像这样看走眼。更何况德行蕴藏在人的心中呢?这是自古以来的叹息,我不敢感叹了。”
注释:¹唁:对遭遇灾祸者表示慰问。²丧:失去。³贸:交换财物。⁴微:细小,轻微。在文中是指价钱很低。⁵洒然:肃敬的样子。⁶畜:饲养禽兽。⁷彼:那个人。⁸遇:对待,待遇。⁹翘陆:举足跳跃。¹⁰蹄:踢。¹¹抵:击打。¹²挝策:指马鞭子。¹³嘘唏:叹息。¹⁴疵:毛病。¹⁵疠:疾病,灾害。¹⁶药石:是由植物和矿物质构成的药物。¹⁷喷玉:马嘘气或鼓鼻时喷散出雪白的唾沫。¹⁸旷日历月:多费时日,指时间拖得很久。¹⁹顿:倒下。²⁰踣:倒毙。²¹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²²士:具有某种技能和才干的人。²³谡:站起来。²⁴从:顺从。
客有唁予以丧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将齧,抵以挝策,不知其籋云耳。昔之嘘吸也,谓为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于士,则八十其缗也,不犹踰于五羖皮乎?”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
客有唁予以丧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将齧,抵以挝策,不知其籋云耳。昔之嘘吸也,谓为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于士,则八十其缗也,不犹踰于五羖皮乎?”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

  这篇文章通过对养马和售马的讨论来说明一个道理,名为“说骥”,实为借“骥”说人,阐明“宝与常所在遇也”的道理,同时也抒发了因伯乐难遇而常导致人才埋没的感叹。全文语言精练,运用对比和铺陈排比,显得很有气势与说服力。

  文章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重在叙事,叙述了得马、售马、相马,善养马和果得良马的始末。后一部分是议论,围绕一个中心,即“宝与常在所遇耳”。虽有良马,但未遇识者时,则以常马畜之,不知其举足腾跃乃踏云之举,反而以为是要踢人,动辄鞭打,如此待之,“何宝之有?”而以慧眼识之,并以宝马畜之,方得良骥。其关键在于一要遇识,二要善待。这跟韩愈在《杂说》(其四)中所阐述的观点是一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千里马也是同平常马一样而已。文章在最后结穴处画龙点睛地说道:“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乎心者乎?“良与不良,”存乎形“,”可以目取“的马,尚且如此不易为人所识,况且是美德和才智蕴藏于内心的人,那就更难以为人所识了。

  文章是议论是有感而发的。这篇文章是寄托作者才高运厄、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的。当然文章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它对于埋没和摧残人才的封建制度所进行的有力抨击,则具有更加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特色。首先是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将对于良马以常马待之的情景与以良马待之的情景相对比,还将识者的慧目与不识者的常目进行对比,有力地深化了“宝与常在所遇耳”的主题。其次是铺陈排比,颇有赋体文风。铺陈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服人以理的力量。后半部分大体上采用了赋体文所常用的主客问答的形式,显豁又透彻地申述了题旨。最后一点就是语言简洁凝练,生动传神。无论是叙述性文字,还是议论性文字,都十分省净、简洁。篇无冗句,句无余字,堪称着墨不多而尽得风流。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001-1003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珠碎¹眼前珍,花凋(diāo)²世外春。
译文:眼前珠碎心如焚,世外花凋又在春。
注释:¹珠碎:比喻儿子夭折。²花凋:指昭惠后之死。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¹
译文:心头之恨尚未消,摧折仍是掌中身。
注释:¹掌中身:这里指大周后娥皇。娥皇善歌舞,通音律,故以“掌中身”喻之,意谓体态轻盈,可在手掌上舞蹈。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玉笥(sì)¹犹残药,香奁(lián)²已染尘。
译文:玉饰药箱尚存药,失主妆奁已染尘。
注释:¹玉笥: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²香奁:妇女妆具,盛放香粉、镜子等物的匣子。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前哀¹²后感³,无泪可沾巾。
译文:前有哀愁后有感,悲绝无泪可沾巾。
注释:¹前哀:指李煜次子早夭。²将:连词,与,共。³后感:指大周后新卒。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艳质¹同芳树²,浮³道略同。
译文:艳质丽人芳香树,浮危之道略相同。
注释:¹艳质:艳美的资质。古时常用来指代美人,这里指大周后。²芳树:泛指嘉木。这里指代李煜次子仲宣。³浮:过甚。⁴危:凶危。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¹
译文:正悲春日树花落,又苦寒雨伤根丛。
注释:¹雨伤丛:喻昭惠后早逝。丛,花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nóng)¹今何在,飘零²事已空。
译文:盛季繁茂今何在?世事飘零已成空。
注释:¹秾丽:艳丽。²飘零:木叶坠落离散,比喻身世坎坷多难。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沉沉¹无问处,千载谢²东风。
译文:茫茫宇宙无问处,悠悠千载辞东风。
注释:¹沉沉:深邃的样子。²谢:辞别。

  这组合悼诗共二首,内容上,第一首重在写诗人遭遇死亡的生者悲痛,第二首则着重抒写诗人独自存活的生命哀伤。

  第一首开篇即以珍珠喻爱子、春花喻娇妻。说“眼前”,是回忆孩子绕膝弄戏的情景,而此时无复再见;称“世外”是妻子拥有无与伦比的美貌,而此刻真的去了世外;因以“珠碎”与“花凋”写出自己的无限痛惜,而“碎”与“凋”也同样指自己的心。一联十字,内蕴深刻,字字舍情。

  次联抒写失子之痛尚未平复,妻亡之祸又接踵而至。诗人妻子卧病之时,夫妇二人儿子的突然得疾而过世,诗人怕加重妻子的病情,非但不敢言及此事,甚至也不敢流露自己的感情,将痛失爱子的悲伤深深地藏在心底里,在妻子的病榻之前,温语劝慰,一如既往,只能在兀然独坐时默默地流泪。由此来体会此联中的“心里恨”三字,表面上下得很平常,其实是泣血之诉,藏含着无尽的辛酸与悲苦。

  第三联转而写物,却是物是人非。药犹在笥,爱子已去;香奁依旧,爱妻已亡。室内弥漫的药味,奁上薄薄的灰尘,在在都令人回忆死者生前的情景,又无一不在提示生者死神已经来过。

  故诗的末联只说诗人自己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之下已无泪可流了。人之流泪,不仅是悲伤的表达,也是悲伤的宣泄,诗中却说“无泪可沾巾”正是所谓的“最深重的悲痛不是流泪的宣泄而是无以表达的无泪”,这是诗人痛彻肺腑的感受。

  第二首首联将人的生命“艳质”与自然的生命“芳树”同举,以启颔联之“春落实”、“雨伤丛”,既用以比喻娇妻爱子的生命夭折,又用凄风苦雨的春景来展现内心悲哀的情感,有一种惨淡无奈的生命哀伤回荡其间。故首联的对句“浮危道略同”,是总此两联的感慨。不过,自然界虽然有春花秋叶的变化,但其生命是流转不息的,今春花谢了,明春花又开,有迁逝,无终结。可是人是一去不复返的,无论生前有多少珍爱,多少欢乐,也无论死后有多少眷恋,多少回忆,逝者永逝,不知道该向谁去问死者去了哪里,也不知道有谁能回答生死能否重逢,一切于存者都只是徒劳。既然关于生命的所有疑问都无问处,也无可问,人自当死心平静;偏偏春来东风轻吹拂,吹绿了树,拂红了花,也惹出人心中的无奈:它唤不回逝去的亲人。“千载谢东风”,既然如此,那就请春风不要再来了,“千载”都不要来——只要生者在就不要来,因为年年的春色都会唤起孤独生者无限的忆念、无限的悲哀,这也是极度悲痛中的奇想。就此时心情而言,诗人不再有春天。

  二诗情辞诚挚沉痛,极写诗人的失子之悲与丧妻之痛,将诗人忧思无尽的苦情表达得穷哀至恸,令人倍感悲戚。在遣词上,哭子与悼妻反复更迭、交错变化,又义兼复指、双重哀悼,其前后交织、悲怆凄惋,令人难以卒读。

参考资料:
1、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6 隋唐五代诗观止 (下册).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214
2、 王晓枫 解评.李煜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112-116
3、 蒋方 编选.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75-78

wǎn

 dài 

zhūsuìyǎnqiánzhēn huādiāoshìwàichūn 
wèixiāoxīnhèn yòushīzhǎngzhōngshēn 
yóucányào xiāngliánrǎnchén 
qiánāijiānghòugǎn lèizhānjīn 

yànzhìtóngfāngshù wēidàolüètóng 
zhèngbēichūnluòshí yòushāngcóng 
nóngjīnzài piāolíngshìkōng 
chénchénwènchù qiānzǎixièdōngfēng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江碧鸟逾(yú)¹白,山青花欲燃²
译文: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注释:¹逾:就是愈,更加的意思。²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欲:好像。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今春看又过,何日¹是归年²
译文: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注释:¹何日:什么时候。²归年:回去的时候。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juéèrshǒu ·èr

 tángdài 

jiāngniǎobái shānqīnghuārán 
jīnchūnkànyòuguò shìguī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