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惨结¹秋阴,西风送、霏(fēi)²雨湿。凄望眼、征鸿³几字,暮投沙碛(qì)。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译文:空阴沉愁云盘结多悲惨,西风凄凉吹送满天细雨湿江舟。抬眼望风雨凄迷归雁结成人字队,暮色里振翅兼程投宿沙漠和荒丘。铁蹄下请问我家乡在何处,江上云水相连浩浩荡荡不辨南北迷双眸。我只见一抹寒冷的青色时隐现,想必是江对岸遥远的山峦峰头。
注释:¹结:凝聚。²霏霏:形容雨细密。³征鸿:飞,仨的鸿雁。⁴几字:指雁飞结成人字形或一字行。⁵沙碛:沙石浅滩。⁶山色:山的景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¹。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²、长江入尊罍(léi)³,浇胸(xiōng)(yì)
译文:国家破我南渡天涯飘泊江上成难客,时危艰我寸肠欲断满头白发生忧愁。空悲叹我心烦意乱搔首踟蹰郁苦恨,谁料到晚年竞与家人分散避寇仇。该相信唯有酒能消忧闷,却无奈饮酒有尽情不休。便只有引取江水入酒杯,以浇我胸中块垒万古愁。
注释:¹离拆:分散开。此指离开中原故土。²挽取:牵引。取为语助词。³尊罍:古时盛酒器具,形状似壶。⁴胸臆:胸襟和气度。

  上片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调,而是当前的时令景色表现了北宋沦亡、中原丧乱的时代气氛。“惨结秋阴”,这秋季惨淡的阴云四布于寒空,也笼罩了作者悲凉的心头。“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这三句既是深秋时分的江头情景,也是借雁自喻,也就是以北雁南飞暗喻自己此时的去国离乡,仓皇南渡。“沙碛”二字,暗含满眼荒寒。“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这两句词用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迷”字点出心境,此时词人目断心迷,南北莫辨,有茫然无适之感。上片末两句化自王维《汉江临泛》诗“山色有无中”,和秦观《泗州东城晚望》诗“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但词中“遥山”之“青”加以“寒”字,变成了“寒青”,这也是望眼凄迷所致吧。回望淮水诸山,告别中原,词人无限依恋的情意,溢于言表。

  下片抒情,就以“放笔为直干”的写法,抒发作者国难当前时的忧虑之情。“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建炎元年,赵鼎不过四十三岁,正委以重任,就白了头发。这是因为去年汴京失守,二帝蒙尘;当前家人分别,南北暌隔,再加上时局艰危,前途未卜,这些不能不使他肠断而头白了。“须信道”两句有两个衬字,按照词律,这两句是七字句,则“须”字(或“道”字)和“奈”字是衬字。此词下片极言亡国之恨无穷,根本不是借酒消愁所能消除得了,除非万里长江的滚滚洪流入酒杯,满怀积闷或许可以冲洗一番。结句把郁结心头的国家民族之深忧,同眼前滔滔不绝的长江合为一个整体,令人感到这种忧愁直如长江一样浩荡无涯,无可遏止。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积郁不平之气,也于此尽情流露出来了。

  全文上片写景,极写南渡路途凄惨。下片抒情,就以“放笔为直干”的写法,抒发作者国难当前时的忧虑之情。

参考资料:
1、 云葭,青黎.《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560页
2、 赵敏俐,吴思敬.《中国诗歌通史(宋代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477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空阴沉愁云盘结多悲惨,西风凄凉吹送满天细雨湿江舟。抬眼望风雨凄迷归雁结成人字队,暮色里振翅兼程投宿沙漠和荒丘。铁蹄下请问我家乡在何处,江上云水相连浩浩荡荡不辨南北迷双眸。我只见一抹寒冷的青色时隐现,想必是江对岸遥远的山峦峰头。

国家破我南渡天涯飘泊江上成难客,时危艰我寸肠欲断满头白发生忧愁。空悲叹我心烦意乱搔首踟蹰郁苦恨,谁料到晚年竞与家人分散避寇仇。该相信唯有酒能消忧闷,却无奈饮酒有尽情不休。便只有引取江水入酒杯,以浇我胸中块垒万古愁。

注释

结:凝聚。

霏霏:形容雨细密。

征鸿:飞,仨的鸿雁。

几字:指雁飞结成人字形或一字行。

沙碛:沙石浅滩。

山色:山的景色。

离拆:分散开。此指离开中原故土。

挽取:牵引。取为语助词。

尊罍:古时盛酒器具,形状似壶。

胸臆:胸襟和气度。

创作背景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九、十月间,赵鼎渡江至建康,为赵构下一步定都江南作准备的。因此他泊舟仪真(今江苏仪征)江口写的这首词。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增订注释全宋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第881页
赏析

  上片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调,而是当前的时令景色表现了北宋沦亡、中原丧乱的时代气氛。“惨结秋阴”,这秋季惨淡的阴云四布于寒空,也笼罩了作者悲凉的心头。“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这三句既是深秋时分的江头情景,也是借雁自喻,也就是以北雁南飞暗喻自己此时的去国离乡,仓皇南渡。“沙碛”二字,暗含满眼荒寒。“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这两句词用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迷”字点出心境,此时词人目断心迷,南北莫辨,有茫然无适之感。上片末两句化自王维《汉江临泛》诗“山色有无中”,和秦观《泗州东城晚望》诗“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但词中“遥山”之“青”加以“寒”字,变成了“寒青”,这也是望眼凄迷所致吧。回望淮水诸山,告别中原,词人无限依恋的情意,溢于言表。

  下片抒情,就以“放笔为直干”的写法,抒发作者国难当前时的忧虑之情。“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建炎元年,赵鼎不过四十三岁,正委以重任,就白了头发。这是因为去年汴京失守,二帝蒙尘;当前家人分别,南北暌隔,再加上时局艰危,前途未卜,这些不能不使他肠断而头白了。“须信道”两句有两个衬字,按照词律,这两句是七字句,则“须”字(或“道”字)和“奈”字是衬字。此词下片极言亡国之恨无穷,根本不是借酒消愁所能消除得了,除非万里长江的滚滚洪流入酒杯,满怀积闷或许可以冲洗一番。结句把郁结心头的国家民族之深忧,同眼前滔滔不绝的长江合为一个整体,令人感到这种忧愁直如长江一样浩荡无涯,无可遏止。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积郁不平之气,也于此尽情流露出来了。

  全文上片写景,极写南渡路途凄惨。下片抒情,就以“放笔为直干”的写法,抒发作者国难当前时的忧虑之情。

参考资料:
1、 云葭,青黎.《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560页
2、 赵敏俐,吴思敬.《中国诗歌通史(宋代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477页
赵鼎

赵鼎

赵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 3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窗外绿阴添几许。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
窗外绿阴添几许。剩有朱樱¹,尚系残春住。老尽莺雏(chú)²无一语。飞来衔(xián)得樱桃去。
译文: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注释:¹朱樱:深红色的樱桃。古代视为珍果。左思《蜀都赋》:“朱樱春熟。”²莺雏:幼莺。
坐看画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
坐看画梁¹双燕乳²。燕语呢(ní)喃,似惜人迟暮³。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
译文: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残的。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注释:¹画梁:雕花绘画的梁柱。²双燕乳:双燕在哺育幼燕。³迟暮:比喻衰老。⁴渠不与:谓心中人不能与共晨夕。渠:俗称他人曰渠。⁵思量:相思。

  这首《蝶恋花》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抒写伤春怨别之情,寄寓对于人生的看法,其哲理意味并不很浓烈,而细加吟绎,仍可见它与传统的伤春怨别词有所不同。

  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伤春情绪。

  “窗外绿阴添几许”起拍设问。一开始便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因为绿阴增添,意味着春色衰减;经此一问不能不跟着察看窗外景象的变化。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接着回答设问。如此一问一答,即勾画出一幅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象图。原来词人关心的不是绿阴添加了多少而是还有几许春意。这时剩下的只有樱桃,抓住春天的裙角,不肯放春归去。词人无一字提及惜春,但惜春之意已现。

  “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残樱桃去。”而结拍又在这图中添上一笔,谓春天已是如此凋残,黄莺儿还要将此唯一为春天留下标志的樱桃衔走,表现出其对于春天的怜惜情状。以上所写,虽为一般自然物象,看似与社会人生无关,而自然物象的变化,却处处牵动人心。

  下片由伤春转入怨别,专讲社会人生。

  “坐看画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点出了上片之景全是词人在室内所见,窗外已无春意。词人将目光移及画梁双燕,希望能获取一些安慰,却见画梁间小燕子,呢喃细语,像是为人们失去美好的春天感到惋惜。而小燕子之成双成对,相亲相爱,同样也引起了主人公的怨别情绪。眼中所见乃心中所想,这一句反衬出词人的孤寂和凄凉。因为此时的主人公正是独自一人“坐看画梁双燕”。这是由眼前物景所触动的无端烦恼。此时此刻,主人公多么希望能够像画梁双燕那样,与自己所思的人在一起。

  “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这是词人的感叹。由此将词人带回现实中来,先前所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莺莺燕燕飞来飞去,欢欣鼓舞,是因为他们从不“思量”的缘故,世间之人之所以有迟暮之感,有许许多多的烦恼,是被“思量”所误呀!这里,主人公埋怨自己的“思量”不为对方所理解。在现实面前,经过再三“思量”,终于有所觉悟,认识到:“思量”是人生痛苦的根源。这就是全词所写惜春怨别情状所要说明的道理。所谓“思量”,可以解作相思,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包括对于自然界的变化以及社会人生变化的一种“忧患意识”。当然,词作所写伤春怨别情绪,都是“思量”的具体内容。

  如果从字面上看,这首词所写伤春怨别情绪,似乎人皆有之,不见残有何特别之处,但是,如果联系作者的人生观及其对于世界的看法,就可发现这首词所写的情绪,内容很不一般。王国维对于人生怀有“极深之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缚于生活之欲,只是痛苦而已。所谓伤春怨别情绪,实际上也是生活之欲的体现。他主张文字及美术,应当遗弃一切“关系”与“限制”才能残到解脱。因此,这首词对于“思量”的看法。当与这种在生活之欲中求解脱的思想有关。这就是说他已经认识到,对于自然物象变化的伤感情绪,对于悲欢离合的怨恨情绪,一切“思量”都将带来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又是很难解脱的。他把这一人生体验,即人生哲理,写到词中来,指出“人间总被思量误”,这却是前人所未曾道及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05:1531-1532页
2、 徐德林 ,李红梅.《历代词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7-31:第401页

diéliànhuā··chuāngwài绿yīntiān--wángguówéi

chuāngwài绿yīntiānshèngyǒuzhūyīngshàngcánchūnzhùlǎojǐnyīngchúfēiláixiányīngtáo

zuòkànhuàliángshuāngyànyànnenánshìrénchíshìliàngrénjiānzǒngbèiliàng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¹伯庸²之末胄(zhòu)³兮,谅之屈原。
译文:我是伯庸的传人啊,拥有正直诚信美德的屈原。
注释:¹伊:他。²伯庸:有说屈原父亲的字。³末胄:最后的后代。⁴谅:诚信。⁵皇:出身皇族。⁶直:正直。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¹²(zhào)³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译文:我的始祖是古帝高阳氏,与楚怀王同根相连。
注释:¹云:说。²余:我。³肇祖:始祖。⁴高阳:高阳帝颛顼。⁵婵连:族亲相连。同祖父的关系。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¹²受命于贞节³兮,鸿永路有嘉名。
译文:我秉受天地正气而生啊,拥有美名和远大前程。
注释:¹原:屈原自称。²生:生来。³贞节:忠贞不二的节操。⁴鸿:鸿达,鸿大。⁵永路:长远道路。
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齐名字于天地兮,并¹光明于列星。
译文:我的名字与天地相齐啊,美好德行堪比天上群星。
注释:¹并:并列。
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
吸精粹¹而吐氛浊²兮,横³邪世而不取容
译文:我吸入精华吐出浊气啊,身处浊世却难以容身。
注释:¹精粹:精华。²氛浊:尘浊之气。³横:横行。⁴邪世:邪恶世界,乱世。⁵取容:讨好以取得容身。
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
行叩诚¹而不阿²兮,遂见排³而逢谗(chán)
译文:我行为忠诚刚直不阿啊,于是遭到谗害受到排挤。
注释:¹叩诚:款诚,真诚。²不阿:不阿谀奉承。³见排:被排挤。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¹²虚而黜(chù)³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译文:君王听信谗言贬斥忠良,只亲近奸佞却对我不理。
注释:¹后:君王。²听:一作吸。³黜:废黜。⁴不吾理:不理我。
肠愤悁而含怒兮,志迁蹇而左倾。
肠愤悁(yuān)¹而含怒兮,志迁蹇(jiǎn)²而左倾³
译文:我心怀愤恨满腔怒火啊,意志颓丧犹豫不定。
注释:¹愤悁:愤怒。²迁蹇:委屈貌。³左倾:颓丧不振。
心戃慌其不我与兮,躬速速其不吾亲。
心戃(tǎng)¹²不我与³兮,躬速速其不吾亲。
译文:不被信任我内心悲伤,不被亲近我孤苦伶仃。
注释:¹戃慌:忧愁慌乱。²其:代词,他,那。³与:相与。交好。⁴速速:迅速貌。
辞灵修而陨志兮,吟泽畔之江滨。
¹灵修²而陨志³兮,吟泽畔之江滨
译文:辞别君王我心灰意冷啊,低吟悲歌在泽畔水滨。
注释:¹辞:辞别。²灵修:有修德之神灵。这里指君主。³陨志:陨失志向。志意堕落。⁴吟:行吟也。⁵泽畔:湖泽岸边。⁶江滨:江边。
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
椒桂¹²以颠覆³兮,有竭信而归诚
译文:花椒桂树纵使遇害遭难,依然竭尽忠信一片诚心。
注释:¹椒桂:椒料和桂菌。皆调味香料。²罗:网罗。³颠覆:颠仆;跌落。⁴竭信:竭尽忠信。⁵归诚:归于诚心也。
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谗夫蔼蔼¹而漫著²兮,曷其³不舒予情。
译文:奸佞嘁嘁喳喳抑人扬己,为什么不让我抒发真情!
注释:¹蔼蔼:浓烈貌。²漫著:弥漫显著。³曷其:何其。⁴予:我的。
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始结言¹于庙堂兮,信中涂²而叛之。
译文:当初我们曾在庙堂约定,如今却听信谗言中途变心。
注释:¹结言:用言辞订约。口头约定。²中涂:中途。
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怀兰蕙(huì)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译文:我怀揣兰蕙和衡芷啊,却被抛弃荒野不用。
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声哀哀而怀高丘¹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译文:怀念故土高山声声哀叹啊,思恋祖国家乡满怀愁情。
注释:¹高丘:高山。隐含狐死首丘之意。
愿承闲而自恃兮,径婬曀而道壅。
愿承闲¹而自恃²兮,径婬(yín)(yì)³而道壅(yōng)
译文:我本想找机会自能竭尽忠心,但道路堵塞前途黯淡。
注释:¹承闲:继承伦理道德的规范、界限。²自恃:自恃闲德也。³淫曀:多水昏暗。
颜霉黧以沮败兮,精越裂而衰耄。
颜霉黧(lí)¹以沮败兮,精越裂²而衰耄³
译文:面目黧黑人憔悴啊,身老力衰没精神。
注释:¹霉黧:发霉污黑。²越裂:消散分裂。³衰耄:衰老糊涂。
裳襜襜而含风兮,衣纳纳而掩露。
裳襜(chān)¹而含风兮,衣纳纳²而掩露。
译文:阵阵冷风吹动我的裙裳啊,浓浓寒露打湿我的衣裙。
注释:¹襜襜:飘动貌。²纳纳:沾湿貌。
赴江湘之湍流兮,顺波凑而下降。
赴江湘之湍流¹兮,顺波凑²而下降。
译文:奔赴湍急的长江和湘水啊,顺随波涛向下漂行。
注释:¹湍流:急而回旋的水流。²波凑:凑聚的波涛。
徐徘徊于山阿兮,飘风来之汹汹。
徐徘徊于山阿¹兮,飘风²来之汹汹。
译文:我慢步徘徊在山窝啊,山风阵阵回旋凶猛。
注释:¹山阿:山的曲折处。²飘风:旋风,暴风。
驰余车兮玄石,步余马兮洞庭。
驰余车兮玄石¹,步余马兮洞庭。
译文:驾起我的车向玄石山奔驰,让我的马儿在洞庭山徘徊。
注释:¹玄石:山名。在洞庭湖西。
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
平明发兮苍梧¹,夕投宿兮石城²
译文:黎明我从苍梧山出发啊,傍晚我投宿在石城山顶。
注释:¹苍梧:苍梧山,又名九嶷山,在湖南南部。²石城:城名。在今湖北省钟祥市。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而玉堂。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quē)¹而玉堂²
译文:荷花车盖菱花车啊,紫贝楼台白玉厅。
注释:¹阙:阙车。游车补阙者曰阙车。²玉堂:玉装饰的车堂。
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霓裳。
薜荔¹饰而陆离²³兮,鱼鳞衣而白霓(ní)(cháng)
译文:薜荔为装饰美玉做卧席啊,五彩的上衣,洁白的裙裳。
注释:¹薜荔:木莲。²陆离:形容色彩绚丽繁杂。³荐:垫子。
登逢龙而下陨兮,违故都之漫漫。
登逢龙¹而下陨²兮,违³故都之漫漫
译文:登上逢龙山向下眺望啊,离开故都道路多么漫长。
注释:¹逢龙:山名。²下陨:下落。³违:久违。⁴漫漫:广远无际貌。
思南郢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思南郢(yǐng)¹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²
译文:想起那郢都的风物习俗啊,一夜之间九转愁肠。
注释:¹南郢:郢城南部。²九运:九转。
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扬流波之潢潢¹兮,体溶溶²而东回。
译文:波高流急茫茫一片啊,浪涛翻滚奔向东方。
注释:¹潢潢:水势浩大的样子。²溶溶:缓缓流动貌。
心怊怅以永思兮,意晻晻而日颓。
心怊(chāo)¹以永思兮,意晻(ǎn)²而日颓。
译文:心惆怅止不住的思念啊,精神郁闷一天天倍觉神伤。
注释:¹怊怅:惆怅。²晻晻:无日光,黑暗貌,抑郁貌。
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
白露纷以涂涂¹兮,秋风浏²以萧萧。
译文:霜露一片白茫茫啊,秋风急吹萧萧响。
注释:¹涂涂:浓厚的样子。²浏:风疾貌。
身永流而不还兮,魂长逝而常愁。
身永流而不还兮,魂长逝而常愁。
译文:身随水流不回返啊,灵魂远逝愁难当。
叹曰:
叹曰:
译文:可叹啊:
譬彼流水,纷扬磕兮。
¹彼流水,纷²³兮。
译文:你正如那奔腾的江水,轰轰隆响啊。
注释:譬¹:比如。²纷:纷纷。³扬:激扬。⁴磕:水石撞击声。
波逢汹涌,濆滂沛兮。
波逢汹涌,濆(pēn)¹(pāng)²兮。
译文:风卷大水,波浪翻滚,浩浩荡荡啊。
注释:濆¹:喷涌。²滂沛:水大充沛,波澜壮阔。
揄扬涤荡,漂流陨往,
揄扬¹(dí)²,漂流陨往,
译文:大风鼓荡搏击,层层波浪下流而去。
注释:¹揄扬:挥扬。²涤荡:荡洗。冲刷。陨往:下流而去。
触崟石兮,龙邛脟圈,
触崟(yín)¹石兮,龙邛(qióng)²(luán)圈,
译文:撞击巨石啊,激流回旋动荡。
注释:¹崟:《五音集韵》:崟,高险也。²龙邛:水波互相撞击之貌。脟圈:挛曲。
缭戾宛转,阻相薄兮。
缭戾(lì)¹宛转,阻相薄兮。
译文:水流盘旋不前,终究被阻挡啊。
注释:¹缭戾:缭绕屈曲。
遭纷逢凶,蹇离尤兮。
遭纷逢凶,蹇¹离尤²兮。
译文:正如你遇到了无穷的祸害,遭受了罪过和诽谤。
注释:¹蹇:楚方言。²离尤:逢祸,遭罪。
垂文扬采,遗将来兮。
垂文¹扬采²,遗将来兮。
译文:我要留下清词丽句美篇,以待后人体会和感慨。
注释:¹垂文:焕发文采。²扬采:使文采流传。

  这首诗以概述屈原身世、名字、德操为开篇,倾诉了屈原空怀美德而不被信任任用的苦闷,以及被楚王放逐以后思君、念国、怀乡的情怀。全诗以浪漫之笔调,借古人之杯酒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这首诗一共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从首句到“并光明于列星”。这一层,如屈原《离骚》的开头一段,夸耀屈原的血脉、身世、高贵的出身、姓名、美好的德行。如果,换了一个人这么说,那一定是狂妄的自我标榜。但这是屈原,凸显了屈原对自己极高的自我期许,同时,也是空前的自我要求。实际上,这也是屈原宁屈不弯、宁肯投江也不能不肯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得过且过的心理基础。

  第二层是从“吸精粹而吐氛浊兮”到“躬速速其不吾亲”。这一层描写了屈原由于不愿意同流合污,导致受到权贵的排挤,受到奸邪的中伤。但屈原真正痛苦、忧伤、郁闷、失意和愤懑的,是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而这,是屈原对自己原先特别期许为国分忧的高贵品德所不能容忍的。

  第三段是从“辞灵修而陨志兮”到“魂长逝而常愁”。这一层描写了屈原在流放过程当中的情感跌宕,正因为屈原有着高洁的品德,却遭逢混乱浊世,为庸众所排挤,为谗佞所中伤,为昏君所不信,报国无门,志不得申,所以屈原更感到示意和伤感。

  第四层是从“叹曰:譬彼流水”到末句。整段就是一个意思:表达了屈原为国砥柱,矢志不渝,宁死不屈的高贵精神。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1296-1338
云鬟倾倒,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云鬟(huán)¹倾倒²,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译文:酒醉后头发散乱,依靠着栏杆发现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别人搀扶我,进入仙家的境地。
注释:¹云鬟:古代通称妇女的头发。此处特指苏轼自己的头发,这与古代成年男子束发的习俗有关。²倾倒:有散乱的意思。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¹,便逐鸱(chī)²去得无。
译文:一望无际的枯草,我从水路取道苏州,就随着范蠡退隐江湖离开仕途么?
注释:¹姑苏:指苏州。²鸱夷:春秋战国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消灭吴国之后,主动退隐江湖,改姓更名,到齐国时称为鸱夷子皮。

  上片写醉后所见的美景以及醉态中的奇想。首句“云鬟倾倒”,直接描写酒醉后头发散乱的状态。次句“醉倚阑干风月好”紧承前句,当苏轼醉后倚栏而望时,忽然发现了一个美的境界:“风月好”。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在醉酒后拥有本真的自我,再加上恰好与自然美景相遇,这种“酒中趣”就显得不俗了。“凭仗相扶”一句,承上句一个“醉”字,仍写醉意朦胧的状态。就在这时,苏轼突发奇想,“误人仙家碧玉壶。”苏轼从年轻时起就博览群籍,不免于“杂学旁搜”,神仙方术之类书籍也莫不毕览,由该词所写可见一斑。这里 “仙家碧玉壶”的神话传说,不仅紧扣上文酒醉之事,而且充分表露了苏轼童真与诙谐的个性。

  下片写赴杭州途中所见的景物,以及途经苏州时的怀古之思。“连天衰草”句,显示了江南仲冬时的季节特征,展现了苏轼在旷野中行进时一片苍凉、凄清的景象,多少也透露出苏轼在宦游中某种疲乏、栖遑(huáng)的心态,为下文引发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预伏一笔。接着“下走湖南西去道”一句,是叙事,暗写当前赴杭任之事。“湖”字“当指太湖”,并与苏轼此次取道湖州至杭州的履历相印证,以确定本篇的写作时间,是颇为精当的。 “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两句,写经过姑苏时,引起对当年归隐江湖的越国功臣范蠡的联想,以及对苏轼自我人生道路的思考。尽管苏轼的这种思考是偶发的,并不符合苏轼的“奋厉有当世志”(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的人生理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3-105

jiǎnlánhuā··--shì

yúnhuánqīngdàozuìlángànfēngyuèhǎopíngzhàngxiāngxiānjiā

liántiānshuāicǎoxiàzǒunán西dào便biànzhúchī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兵散弓残挫(cuò)虎威¹,单枪匹马突重围²
注释:¹兵散弓残挫虎威:指楚汉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垓下之战。²单枪匹马突重围:指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率领28骑突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英雄去尽羞(xiū)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¹
注释:¹看却江东不得归:指项羽在乌江边上自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的典故。
《咏乌江》,本诗是咏怀项羽作品中的扛鼎之作,第一句就先说明垓下之战项羽的结局,第二句用通俗的词汇展现出了西楚霸王力能扛鼎的英雄之气。最后两句指明项羽的失败,表现了作者对这个悲剧英雄深深的同情。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可怜白雪¹曲,未遇知音人。
译文:可惜这高雅的《白雪》古曲,没有遇到欣赏它的知音。
注释:简:书信,此活用作动词。卢陟:韦应物的外甥。¹白雪:古琴曲名,传为春秋师旷所作。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xī)(huáng)¹(róng)²下,蹉(cuō)(tuó)淮海滨。
译文:我因为军事而忙碌不安,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注释:¹恓惶:忙碌不安貌。²戎旅:军旅,兵事。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涧树惶朝雨,山鸟哢(lòng)(yú)¹春。
译文:山涧的树上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在暮春中悲啼不停。
注释:¹哢:鸟鸣,鸟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译文:我只有这一瓢酒,希望可以用来慰藉奔波的生活。

  记得曾经红极一时的一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抚慰多少劳碌之人的心灵。

  不少人为它续写,引起一阵热潮。

  而此句是出自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这位山水田园诗人,诗风恬淡高远,清新自然。

  但他的一生并非想象中的闲淡安逸,年少在长安以侍卫官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遇安史之乱、国家动荡,又居官场数十载,蹭蹬仕途,颇有抑郁之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抚奏高雅之曲,遗憾的是遇不到懂琴、懂情的知己,自古文人皆清高冷傲,误落尘网,总会感慨身似浮萍、世无知己。

  诗人又用“恓惶”“蹉跎”这样的字眼,人生碌碌,寄身天地,终究是蹉跎了岁月和心性。

  山涧的树沾满清晨的雨露,残余的一点春色仍闻得山鸟鸣叫。诗人见此番情景,虽人生不得意,却能从自然山水中获得一些宽慰。

  尘世奔走,既无知音,亦无佳人,唯有一壶酒,可慰羁旅的劳顿、生活的疲惫。

  曹丕有诗曰:“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何苦如此忧愁呢?光阴如梭,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一样匆匆,尚且有一壶浊酒,伴君踏遍红尘,也好!

jiǎnzhì

wéiyìng tángdài 

liánbáixuě wèizhīyīnrén 
huángróngxià cuōtuóhuáihǎibīn 
jiànshùhánzhāo shānniǎolòngchūn 
yǒupiáojiǔ wèifēng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